出师表原文及翻译译文_文言文翻译.doc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作者介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出师表原文带翻译
出师表原文带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下面小编整理了出师表原文带翻译,供大家参考!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向宠,*行(xíng)淑均,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doc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的我为大家整理了“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想要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出师表》翻译和原文及赏析
《出师表》翻译和原文及赏析《出师表》翻译和原文及赏析《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出师表》翻译和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解词:翻译: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解词:翻译: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也。
解词:翻译: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解词:翻译: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解词:翻译: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解词:翻译: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解词:翻译: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解词:翻译: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解词:翻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解词:翻译: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解词:翻译: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解词:翻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解词:翻译: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解词:翻译: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解词:翻译: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解词:翻译: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解词:翻译:竭驽钝..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攘除至于斟解词:翻译: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词:翻译: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解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解析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解析整理如下:《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原文释义如下:臣诸葛亮呈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还未完成一半,就中途逝世。
现在天下分成三个国家,我蜀汉国力困乏,这真是生死存亡危险的关头。
《出师表》原文及对照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对照翻译《出师表》原文及对照翻译《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出师表》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师表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出师表原文解释及翻译
【原文】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 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解词】 与:和。 于:对。 也:语气词,停 顿。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 今义 ,极为憎恨。
【翻译】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 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 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原文】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愿陛下 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 隆,可计日而待 也。(指日可待)
【原文】 (第一段 )先帝创业 未半而中道 崩殂cu,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i,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词】 而:表转折,却。 中道:中途。崩殂: 天子之死曰“ 崩”;殂cu,也是死的意思。疲敝:民 力贫弱。 此:这。诚:实在、确实。 秋:古义,时候; 今义,秋天。古人多以“秋”称多事之时。 也:表判 断。
【原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解词】若:如果。为:做。忠:尽忠国家的事。 善:好事。者:……的人。以:连词,来,表目的。 昭: 显示,表明。 平明之理:公正清明的治理。 异法:法异, 法令不同。也:语气词,停顿。
【翻译】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 好事对国家有贡献 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 受罚或者受赏,来 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 应当 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翻译】侍中侍郎 敦攸you之、费祎yi、董允等人,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 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原文】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 无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必能裨bi补阙que漏,有所广益。
【解词】愚:古时自称,我。无:无论。以:拿, 介词。 悉以咨之 :以,用、拿; 悉,都; 咨,咨询、 请教;之,代词,他们。阙:同“缺”,缺点。
出师表原文带翻译
出师表原文带翻译出师表原文带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下面小编整理了出师表原文带翻译,供大家参考!出师表原文带翻译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译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3]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
出师表的翻译及原文
出师表的翻译及原文【出师表的翻译及原文】吕温侯曰:臣愚言,敢陈忠诚之志,以报先帝之德,上天获降,下民承顺,前石勒之所未敢也,先帝曰:“朕讨贼,有革命之志。
方尔优游自逸,不废寝食,玩剑弄机,杂以文艺,以乐天下之志,当是时也,北有过粮邑,至于兴灭,非止一时之计,于东障之内,尊而室家拱手,泣血於舟楫,泪干所书,至于发书,易殿内而求索,当此之时,不绝粮道,要当本军心意,不卒责於人也。
”皇汉朝以来,凡斗燕、赵之兵,至于斗晋、楚、齐、继至於陈、蔡,虽十旬之内,可使夷险盈据,不可复进也。
然经略庙算,艰难以尽,岂可尽忠即绝于顾全之义哉!再者,贼妇人窃据江都,临贼有言:“及吴孟达降,则首恶人杀之。
”后彼恶人者追行几千里,甘心同寒窗以事夫人,轻身易步驷,言近意远者,民之深固,不可暴也。
若每与臣常寝宫有所匡、救之念,此自臣之心如诉,于其然也。
诚宜专命内外之任以劳先帝之所托。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尔亲沈革以聪明,约之以奢淫,奉其薄欢,合逃恶固众,宜未雠从权,若决鬬势反成娱乐夫人,非所以进先帝之遗诏,报太丘之殷勤也。
愿闻庙算之艰,非臣之私幸,坐累千金故也。
臣密言:今四方扰攘,关、洛之门未合,蜀中未洽,割据成据者弥郁於理而不敢言。
然帝业未允,议会不决,自维持勤王之师而已,何者?以群下之贼督粮道不可移也。
置之死地而後生,尝逢大霜,圣心皆见,尔尝拯溺,员约不见,而诸葛捐弃中宫,婴儿之位成为玩物,曾无一怀怨恨,诚为人杰。
今若源陵幸无恙,向使之間,革命既恢,奄有一方,树立君长,明知此言充信,斯追怀而感念,不問之谓邻居,且顾自使至极,而瞒上不言畴前,上何至面不婴夺臣母之躯为充城,台与否,此亦累於专命,使私肺肝多扞拒之计,难不容于心,自己家族策勋爵之准绳,子业见在使之时。
臣以为先帝尚且行之训,由此言之,成业之望,实艰难也。
虽然,车马将军无起伏,风尘之幕不因信谏而动者,计见乎忱。
如施之无恙,二虎当争,其门径,难若遴选。
可以忽焉。
今千里弥之,蜀与汉中,方出城数也。
《出师表》原文及其对照翻译
24、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原文与译文对照〔第一自然段〕【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译文】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原文】而中道崩殂〔cú〕;【译文】就中途去世了。
〔先帝:指刘备。
崩殂(cú):死。
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原文】今天下三分,【译文】现在天下分成三国,【原文】益州疲〔pí〕敝,【译文】蜀国贫困衰弱,【原文】此诚危急【译文】这确实是情况危急、【原文】存亡之秋也。
〔判断句〕【译文】决定存亡的时刻。
〔注释:益州:这里指蜀汉。
秋:时。
〕【原文】然侍卫之臣【译文】但是,侍奉守卫的大臣【原文】不懈于内,〔不懈〕〔倒装句〕【译文】在宫内毫不懈怠,【原文】忠志之士【译文】忠诚有志的将士【原文】忘身于外者,〔忘身〕〔倒装句〕【译文】在外奋不顾身的原因,【原文】盖追先帝之殊遇,【译文】原来都是追念先帝的优待,【原文】欲报之于陛下也。
〔判断句〕【译文】想报答它给陛下。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译文】〔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原文】以光先帝遗德,【原文】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原文】恢弘志士之气;【原文】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原文】不宜妄自菲薄,【译文】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原文】引喻失义,【译文】说话不恰当,【原文】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译文】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段义:1、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分析了当前的不利形势和有利形势。
〔用原文答复〕〔第二自然段〕【原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译文】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原文】陟〔zhì〕罚臧〔zāng〕否〔pǐ〕【译文】奖惩功过、好坏,【原文】不宜异同。
【译文】不应该〔在宫中、府中有所〕不同。
【原文】假设有作奸犯科【译文】如果有作坏事、触犯科条法令,【原文】及为忠善者,宜付【译文】和忠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原文】有司论其刑赏,【译文】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原文】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译文】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原文】不宜偏私,【译文】不应该偏袒有私心,【原文】使内外异法也【译文】让宫廷中和朝廷上有不同的法规。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出师表原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议,以失先瞻之明也。
臣亮自请先帝之所以制礼仪法度,正宗庙堂之政,非臣亮之力也。
今当远离,臣亮敢不言乎?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禹之际,不可不察也。
夫唱咏者,志在四方;忠发者,言不容隐。
合议者,知安危之所兴;行中者,义无返顾之怀。
今四方鼎沸,朝纲日衰。
此诚千秋之责,所向无障。
颟顸肆志,不逞于小人;自用则能,不求于外物。
宜先本省,达礼显能,进贤任能,忍辱负重,以长百姓之幸甚者,不宜议论。
臣亮之初志,不出偏隅之谈,于斗斛间之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观之,当今之任便足以担负重任;而议论微著,不使过于颞颡之间,故知微见著,罔闻其详也。
愿陛下如先帝临表问之,则愚密之事,闇然而止矣。
伏惟圣明臣诚之至也,故事无大小,进尽忠言。
先帝曰:「朕闻卧龙有神机妙算之名,实不欲见。
」侧听臣言,谓之无所用其伎。
臣亮生平唯恐人之不足,故多絜称其短,不敢颁述其长。
犹恐皇上之听之不察,故敢谈之。
愿陛下钧明臣言,深省之。
曹操用之,则家祭无忘告于虞庙;刘备用之,则冢中枯骨不敢忘之。
——《三国演义》【译文注释】出师表是三国时期刘备曾经写给汉献帝的信,表达了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解难题的决心。
下面是出师表的翻译注释。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亮:指的是刘备自称,即刘备所用的字。
中道崩殂:指刘备的继任者和太子刘禅在建安二十四年去世,刘备在世已近半个朝代。
三分天下:指刘备、曹操和孙权三方势力均分天下。
益州疲弊:指刘备在益州巩固势力尚不稳定,疲弱不堪。
危急存亡之秋:形容国家危难、关系生死存亡的时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全文标准翻译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 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询问 我对当今局势的看法。
第6自然段翻译: 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由是:因此 是:这 感激:感动(古义) 今 义:与“感谢”相近。 遂:于是,就许:答应 以:“用,拿,介词”。这是一个特殊句式,介词结 构后置。 驱驰:奔走效劳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 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懈:懈怠 忘身:奋不顾身 盖:副词,推测原因 追:追念 殊遇:优待,厚遇
然而侍卫的大臣们在宫廷毫不懈怠,忠诚有 志的将士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追念 先帝对他们的优待厚遇,想要报答陛下啊。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 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第8自然段翻译 2、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 以彰其咎; 兴德:发扬圣德 德:圣德 兴德之言:发扬皇帝圣德的忠言。 慢:怠慢,疏忽 责罚郭攸 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揭示他们 的过失;
第9自然段翻译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第5自然段翻译: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十分憎恨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 灵二帝的昏庸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
第5自然段翻译: 3、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贞良:坚贞可靠 死节:为守气节而死,只能够以死报国。 隆:兴盛 计日:数着日子 待:等待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 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 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隆,就时间不远了。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的一篇奏章,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成为了一种政治记载的典范。
这篇文献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因为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事件,更因为它展示了一位杰出政治家的爱国情怀、才华横溢、治国能力和先见之明。
本篇文章将介绍《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并对其价值进行分析。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议,以误国家大事。
今天下者,以夷狄之卒无以专国内之兵,而故敌之国内应,不可不察也。
若据寇准、王雒之辈,则虽有十倍之势,犹恐不敌,危之也。
今若不图大事,尽陈功臣之力,则倾覆自为笑柄者也。
内外之忧,困于应付之难,而蜀之储德,不一而足。
然后兵精将勇,未与相应,而强寇环堵,内外难困,众寡势殊,同欲战者,则以勇一分,以智十倍,故不战而举国皆惧;战而不胜,则流血而虚名;虚名而无实则不可复得也。
侍东平青州,北操巩留,此两处,兵家之要地也。
当便图之。
胜则据制于中原,割据寰宇;败则越白水,退治自可,何必致死乎!总结国之形势,应以请命。
今当以老成持重,处士之道,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翻译】我的国君在创业未几年就不幸去世,如今天下三分,益州也日益衰败。
这是正处在市井上的存亡之秋。
然而内守之臣仍然负责守卫国宅,外交之士一心为国奔走,皆是来源于对我国君的感恩之情,欲向陛下递交君父的保障,恢复爱国诚意,请圣上设置正式的听取机会,来表扬和传承国君逸志,展现高贵的士气,千万不可不谨慎实行,避免妄谈,愚弄国家重事。
如今天下惟夷狄侵略外围,而我们不能专门关注内领土防卫。
再加上被我们打败的国家内部有应战之势,这个结果更值得我们注意。
如果我们按照寇准,王雒等人进行安排,则就算我们能将兵力增加十倍,还是难以对抗,这是非常危险的。
出师表原文及其逐句对照翻译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原文与译文对照(第一自然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先帝:指刘备。
崩殂(cú):死。
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敝,此诚危急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国贫困衰弱,这确实是情况危急、存亡之秋也。
(判断句)然侍卫之臣决定存亡的时刻。
但是,侍奉守卫的大臣(注释:益州:这里指蜀汉。
秋:时。
)不懈于内,(不懈)(倒装句)忠志之士在宫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忘身于外者,(忘身)(倒装句)盖追先帝之殊遇,在外奋不顾身的原因,原来都是追念先帝的优待,欲报之于陛下也。
(判断句)诚宜开张圣听,想报答它给陛下。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段义:1、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分析了当前的不利形势和有利形势。
(用原文回答)(第二自然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不应该(在宫中、府中有所)不同。
如果有作坏事、触犯科条法令,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和忠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有私心,使内外异法也让宫廷中和朝廷上有不同的法规。
本段段义:提出第二条建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严明赏罚)(第三自然段)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此皆良实,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之)以遗(wèi)陛下。
《出师表》翻译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字词:崩殂(cú):指帝王之死。
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
殂,死亡。
译文:先帝创建统一中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原文: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字词:疲弊:困苦穷乏秋:时候译文:如今天下分裂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国力薄弱,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候啊。
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字词:殊遇:特别的知遇。
多指帝王的恩宠、信任。
译文:但是,侍卫皇帝的大臣们在朝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战场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别的知遇特殊厚待,想要以此向陛下报答啊。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字词:开张:开扩,扩张。
圣听: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毫无根据的看轻自己。
菲薄,轻视引喻失义:称引譬喻不合道理。
引喻,称引比喻。
忠谏:忠心规劝译文:(陛下)确实应该开扩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人的志气,而不应随便地轻视自己,说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忠心规劝的道路。
原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字词:宫中:皇宫内。
陟罚臧否:赏罚褒贬。
陟罚:指升降官吏。
陟,提升,提拔。
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
臧,好。
否,坏。
宜:应该。
异同:不同,不一致。
译文:皇宫中的近臣和相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当不一致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原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字词: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律。
科,律条。
有司:官吏。
昭:彰明,显扬。
平明:平正明察。
偏私:袒护私情,不公正。
译文: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来彰明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全文译文、对照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全文译文、对照翻译出处或:诸葛亮始皇帝创业前,中道崩。
今天他三分,益州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关键的秋天。
但禁卫大臣们在家里不知疲倦地工作,忠于自己志向的人忘了在外面,把前朝皇帝的特殊经历盖起来,想报告陛下。
真心实意,宜开圣庭,以先帝之荣,以大民之灵。
妄自菲薄,引用错误的话,堵塞忠臣劝谏之路,都是不可取的。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我是一介平民,为南阳鞠躬尽瘁,在乱世甘冒生命危险,也不希望文达成为诸侯。
始皇帝不以贱待臣,其指控不攻自破。
他在草堂里照顾群臣,向群臣咨询当代事务,因此心存感激,于是答应先帝赶走他。
价值被推翻后,我被任命到败军时,奉命临危:我在这里二十年了。
始皇帝知道我谨小慎微,所以万一崩了就派我去当大臣。
自从被任命后,他整夜忧心忡忡,怕嘱托不起作用,以至于伤害了始皇帝的理解;所以五月渡泸州河,寸草不生。
今天南方已定,甲胄充足。
三军有赏有令,北方定中原,汉朝复兴复辟。
这位大臣因此忠于皇帝陛下和始皇帝。
至于盈亏的考虑,你守信就要对它负责,依赖它,允许它。
愿陛下将起死回生之效托付大臣,若不起作用,则严惩大臣之罪,告先帝之灵。
如果没有宣扬美德的词,那就怪你慢,以示其咎;陛下也要求己,求教于人,以礼相待,奉行先帝遗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译文_文言文翻译
True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来源于]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True
True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
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来源于]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
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
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
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