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室
武汉理工大学新材料或省部科技奖励情况
4
2014
湖北省科技发明奖
一等
复合精冲成形技术与装备
华林、毛华杰、朱春东、杨静刚、张勇、刘艳雄
5
2014
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科技进步奖
一等
专用项目
傅正义
6
2014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技术发明奖
一等
诱导损伤神经再生的可降解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及临床应用
李世普
7
2013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
无团聚亚微米-Al2O3粉及微晶刚玉瓷球制备新技术
吴伯麟、段兴龙、袁润章、邵刚勤、谢济仁
46
1999
建材行业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
提拉法大容量磁悬浮冷坩埚晶体生长新技术
李强、李银祥、叶箐、张一玲、袁润章、欧阳世翕
47
1999
建材行业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远红外光纤用硫卤玻璃和锗硅酸盐玻璃的基础研究
赵修建、刘继翔、李新菊、杜金成、陈文梅、韩建军
方亮、张辉、吴伯麟、袁润章
26
2007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三等
系列新铌、钽酸盐晶体化合物的发现、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方亮、张辉、吴伯麟、袁润章
27
2006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陶瓷复合材料蒸发坩埚低成本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傅正义
28
2006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低压成型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的研究
张联盟
29
2006
国防科学技术奖
三等
×××高性能纳米复合碳化钨—钴材料研制
邵刚勤
30
2005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教育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1 粉末冶金中南大学2 汽车安全与节能清华大学3 重质油加工石油大学4 暴雨监测和预测北京大学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北京理工大学6 材料复合新技术武汉理工大学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武汉大学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中山大学9 超硬材料吉林大学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北京邮电大学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北京大学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西安交通大学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清华大学14 动力工程多相流西安交通大学15 微生物技术山东大学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17 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大学18 高速水力学四川大学19 工业控制技术浙江大学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大连理工大学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厦门大学22 固体微结构物理南京大学23 光学仪器浙江大学24 硅材料浙江大学25 海岸和近海工程大连理工大学26 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学27 毫米波东南大学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华东师范大学29 化工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2 混凝土材料研究同济大学33 火灾科学中国科技大学34 机械传动重庆大学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西安交通大学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西安交通大学37 激光技术华中科技大学38 集成光电子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浙江大学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南京大学41 金属材料强度西安交通大学42 金属基复合材料上海交通大学43 近代声学南京大学44 晶体材料山东大学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清华大学46 理论化学计算吉林大学47 流体传动及控制浙江大学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清华大学49 煤燃烧华中科技大学50 摩擦学清华大学51 内燃机燃烧学天津大学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南京大学53 凝固技术西北工业大学54 农业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55 配位化学南京大学56 汽车动态模拟吉林大学57 牵引动力西南交通大学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大连理工大学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北京大学61 软件工程武汉大学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3 三束材料改性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64 生物反应器华东理工大学65 生物防治中山大学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中科院动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北京大学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华中科技大学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北京大学71 土木工程防灾同济大学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北京大学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清华大学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北京大学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同济大学南京大学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南开大学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北京大学78 纤维材料改性东华大学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80 新金属材料北京科技大学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清华大学82 信息安全中国科技大学83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旦大学84 医学遗传学中南大学85 医药生物技术南京大学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东南大学87 遗传工程复旦大学88 应用表面物理复旦大学89 应用有机化学兰州大学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西南石油学院成都理工学院91 元素有机化学南开大学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东北大学93 振动冲击噪音上海交通大学94 制浆造纸工程华南理工大学95 智能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复旦大学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 作物遗传改良华中农业大学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湖南大学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吉林大学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南京农业大学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山西大学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大学。
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2013年材料领域2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0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
主管部门为国家科技部,现任实验室名誉主任为哈佛大学Charles M. Lieber 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顾秉林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张清杰教授。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领域为:(1)原位复合技术与精细复合材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反应聚合、反应烧结等原位复合技术,制备力学性能和物理功能优异的精细复合材料;(2)梯度复合技术与梯度功能材料:采用梯度复合技术,制备组分、结构、功能呈梯度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3)纳米复合技术与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陶瓷、有机与无机纳米复合技术,分子、离子、纳米粒子自组技术,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复合结构与材料;(4)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在不同尺度上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包括:量子化学在材料中的应用,晶体结构与性能的计算机模拟;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定量描述,梯度材料设计等。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1989 年9月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吉林大学建设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11月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崔田教授任实验室主任,邹广田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硬材料和新型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技术;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超硬材料的物理基础和应用。
实验室始终坚持材料研究与物理研究相结合,基础问题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高温高压合成机制与触媒机理、金刚石薄膜和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制备及应用、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高压物理和超高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电信息领域的发光显示、光纤通信与传感、节能照明等方面的重大需求,瞄准发光学的国际研究前沿,围绕发光动力学过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发光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粉体行业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
粉体行业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中国粉体网 2013-03-24 点击:528次粉体行业研究比较宽泛,覆盖了化工、医药、食品、橡塑、建材、矿业等众多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是大多数制造业的基础,也是持续性科技进步的关键。
为促进学科发展的需要,国家在不同学科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笔者就与粉体行业相关的国家实验室进行了汇总,以供参阅!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进行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5名,其中院士2人, 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20人。
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左铁镛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黄伯云院士, 学术委员会顾问为黄培云院士。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相图计算与材料设计;粉末冶金过程理论与模拟;制粉、成形、烧结与全致密化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原理与性能;先进航空刹车副用复合材料;纳米粉末及纳米晶块状材料等。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促进我国高性能陶瓷的研究和发展,扩大我国在国际高性能陶瓷研究领域中的影响,1988年4月,经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建立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198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1991年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9年,实验室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地——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发展基地。
2001年,实验室与原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开放实验室整合。
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以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和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以青年科研人员为主要学术骨干、具有国际学术水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队伍。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严东生研究员任实验室名誉主任,施剑林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景坤研究员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茜、陈立东研究员任实验室副主任。
实验室可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D01超材料与多功能复合材料
D01超材料与多功能复合材料D01.超材料与多功能复合材料分会主席:周济、殷小玮、彭华新、李垚、范同祥、范润华D01-01吸波超材料的宽带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官建国,李维,吴天龙武汉理工大学宽带薄层吸波材料对于军事隐身和众多民用领域有重要应用。
但无论是对于传统的吸波涂层材料还是新兴的超材料,其宽带性能都亟需进一步提升。
此外,复杂的应用环境还对吸波材料提出了多功能化、智能化等要求,将超材料与多样化的构成材料进行复合获得宽带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的超材料是重要趋势。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最近在这些方面取得的进展。
在宽带化方面,将超材料的设计与传统高性能吸波材料相结合,能够获得宽带性能远远超过单纯超材料或传统材料的全新复合吸波超材料。
在微波频段,将超材料的概念引入传统吸波材料的设计中,对吸波涂层材料进行图形化,结果显示其吸收带宽获得了大幅拓宽。
也可以将超材料与传统吸波涂层设计成多层复合结构,经过合理的设计能使得超材料的低频吸收性能与吸波涂层的高频宽带吸波性能同时得到保留甚至相互增强,这为超材料与传统吸波材料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类似的复合思路同样也能扩展到其它频段,如光频:将在光频段具有半介质/半金属属性的TiN用于设计宽带的光频吸收超材料,能够将介质吸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和超材料的结构吸收相结合,得到宽带、可控的吸收频带,可应用于高效太阳能转换。
在多功能方面,利用超材料构成基材的高透光性质,结合有利于高透光和宽带吸收特性的非平面型超材料的设计获得了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的宽带吸波超材料。
可调超材料在某些场合可替代宽带吸波材料的作用,并且具有智能化的前景,但基于电路可调的常规调节方法其频率可调范围十分有限。
从基础材料与超材料概念结合的角度出发,利用铁氧体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宽带可调特性,结合超材料的设计,我们获得了从工频到GHz范围超宽带可调的超材料。
总之,跨越超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界限,能够在宽带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以及更多的方面具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2018年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教育部
34 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教育部
35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36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37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
教育部
38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
教育部
39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教育部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
29
室
矿业大学(北京)
教育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
30
四川大学
验室
教育部
31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32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院
33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北电力大学
19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
20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
21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教育部 教育部 教育部
4
清华大学
室
教育部
5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6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7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8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9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
木士春、陈 磊、汪圣龙、胡阿勇、潘 牧、 袁润章 沈春晖、潘 牧、袁润章、罗志平 木士春、潘 牧、袁润章 张东明、傅正义、郭景坤、俞仕杰、李佑俊 潘 牧、唐浩林、袁润章、宛朝晖、谢春华 官建国、李茂春、赵素玲、刘志华 潘 牧、唐浩林、宛朝晖、袁润章、谢春华 梅炳初、朱教群、赵 莉、周卫兵 方 亮、张 辉、刘再权、刘红飞、袁润章、 刁春丽 曹明贺、刘韩星、王万强、罗大兵、郝 华 张联盟、沈 强、李 然、员文杰、丁莉芸、 王传彬 木士春、许 程、潘 牧、袁润章 木士春、许 程、赵 培、唐浩林、潘 牧、 袁润章 曹明贺、刘韩星、王万强
海泡石矿物储氢材料及其制备 储氢金属或储氢合金修饰的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 坡缕石矿物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高吸附性光催化剂及载体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毫米波场中的合成与制备 新工艺 固体氧化物巨磁电阻材料的制备方法 镍—氧化锆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 定向生长的片状 SrTiO3 及其制备方法 高介电常数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表面氟化处理增强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方法 具有高吸附性能的光催化电子口罩 高吸附性光催化空气处理器 二硼化钛纳米粉的制备方法 纳晶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低温溶剂蒸发诱导结晶 方法制备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间接法合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超薄核心组件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直接法合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超薄核心组件 一种硼酸铝晶须的制备方法 一种降低含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甲醇渗透性的方 法 端芳香氨基聚醚化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胶粘剂 中的应用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组件的制作方法 原位热压合成致密 Ti3SiC2-Al2O3 复合块体材料的 方法 铌酸盐微波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织构铌酸盐无铅压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可调节供料角度的金属粉末供料漏斗 复合导电高聚物修饰一维纳米碳为载体的电催化 剂及制备 导电高聚物修饰一维纳米碳为载体的电催化剂及 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制备织构型陶瓷的模板材料及制备方法
材料科学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超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材料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凝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超高温复合材料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讨论下全国高校的无机非金属方向这些天一直在看全国许多高校的无机非专业,也总结了一些,所以罗列一下也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补充。
大致感觉是搞材料的大都是金属,高分子。
如果不把纳米纳入无机非的话那真正搞无机非的就很少了。
(以下只是个人意见,如有异议的可以发帖讨论)无机非国内最牛的当然还是工科大佬清华大学,拥有国家陶瓷粉体实验室,还有一批长期从事无机非的老师,所以实力不用多讲,今年虽然只有315分但是真的想拿到全额恐怕还是要不低的分,而且老板们眼光比较高,所以和我一样是小学校的还是攻博再去吧。
上硅所是中科院专业搞无机非的,在无机非方面建树颇多,人造晶体更是世界领先,那边虽然人少但是都是无机非的精英,老板的实力自然不在话下,手里的项目也是多的很,考分自然也是高的吓人,毕竟待遇很好(据说硕士的补助就有1000一个月)。
新材料研究领域的先行者:“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谭国龙
新材料研究领域的先行者:“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谭国龙作者:牛新志来源:《创新时代》2013年第05期谭国龙,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2007年受聘为该校“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1998年至2006年,先后在德国马普协会金属研究所、美国汉普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马普协会微结构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
谭国龙教授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洁表面半导体纳米颗粒的物理制备及表面包覆技术,多铁性材料的制备及物理性能;材料的界面物理与化学等。
近年来,谭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在新材料的研究攻关上,突破了一个个难题,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具体而言,谭国龙教授的多铁性材料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多铁性材料(multiferroics)是一种由于电、磁有序而导致铁电性和磁共存,并且具有磁电耦合效应的多功能材料。
该材料弥补了纯的(反)铁电性或(反)铁磁性材料的不足而同时呈现电和磁的有序性。
这种磁和电的相互控制在信息存储、自旋电子器件方面、磁传感器以及电容-电感一体化器件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需求的日益增长,信息化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着电子元器件向小型化、高储能、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多功能等方向发展。
一般单一的性能很难满足上述各种要求。
考虑到磁性和铁电性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的应用,人们自然而然想到能否将磁性和铁电性结合在一起,获得同时具有磁性和铁电性的材料。
因而将各种材料的特殊功能进行集合,在一种元件中实现多种功能已经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已经发现的既具有铁电性又具有铁磁性的单相多铁性材料非常稀少,并且已发现的这些材料都表现出弱的铁磁性。
尤其是室温多铁性材料,被认为是未来开发由铁电序列和铁磁序列产生耦合作用的多功能器件的关键,BiFeO3和最近正在研究的LuFe2O4正是目前被认为最有前途的实际应用器件的两种多铁性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
新型桥梁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桥梁结构安全的智能控制 桥梁健康智能监测理论与技术 桥梁施工控制与检测 桥梁病害诊断与加固改
湖北省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 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道路材料设计理论与制备技术
路面的力学与理化性能及材料设计 新型道路材料的制备及配套施工技术 道路破坏机理及防治技术 道路材料的耐久性
武汉理工大学现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地(19家重点实验室
2 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批准部门 国家计委 教育部
成立时间 1987.03 2000.08
3 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2003.11.27
4 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港口装卸技术交通部重点实验室
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点、 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复资合源新与技环术境国领家域重点实验室
原位复合技术与精细复合材料:燃烧反应合成、反应聚 合、反应烧结等原位复合技术
梯度复合技术与梯度功能材料:组分、结构、功能呈梯 度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纳米复合技术与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陶瓷、有 机—无机纳米复合技术及纳米粒子自组装技术
科技奖励(01-05)
学校累计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96项,其中国家 级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3项、社科奖 17项、社会力量奖26项、地区奖29项、其他科技 奖14项。
2004年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在教育部高校中排 名第12位。
专利申报与授权
2006年申请专利261项,其中发明专利214项, 获授权专利16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7项。
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转 化的统一
表2-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罗国强、李君、张联盟、沈强、李玫娟、王传彬
2012. 4. 4
15
具有识别能力的手性三组分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发明
ZL201010222860.1
孙涛垒、卿光焱
2012. 4. 4
16
一种通过添加氧化还原穿梭电对提高燃料电池寿命的方法
发明
ZL201010158164.9
44
一种板栗状氧化铁核壳结构磁性吸附剂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110044394.7
官建国、牟方志、许蕾蕾
2012. 11. 7
45
空心立方结构锌掺杂氧化锡的水热合成方法
发明
ZL201010236510.0
王为民、贾铁昆、傅正义、王晓峰、王玉江、廖桂华
2012. 11. 7
46
一种轻量化大刚度精冲压力机机身的优化设计方法
2012. 4. 25
19
一种无模板制备γ-Al2O3空心微球抛光材料的水热方法
发明
ZL200810197208.1
余家国、蔡卫权
2012. 4. 25
20
一种V2O5-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ZL200910062524.2
陈文、赵春霞、喻理、龙曦、宋彦宝、冯素波
2012. 4. 25
21
2012. 12. 19
49
具有碳纳米层的导电陶瓷为担体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110000145.8
木士春、吕海峰
2012. 12. 19
50
BiL-xSbx热电合金粉体的超声化学快速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110086251.2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硕导
沈春晖
2、学位 博士
3、职称 副教授
4、工作院系 材料学院高分子系
四、研究领域(不多于3个)
1、燃料电池材料 2、精细高分子材料
4) 武汉理工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石英粉-三维编制纤维布注凝成型技术及烧结性能研究
5) 湖北省交通厅项目——公路隧道降噪技术研究
主要奖励及荣誉
科研获奖:
1)2001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5完成人)
2)2005年获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7完成人)
3)2002年获中国硅酸盐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乳液法构筑梯度功能聚合物材料中的界面作用研究,28万)
八、联系方式:
1、tel: 15871685038(本地);13971550975
2、E-mail:yanjunchen@
3、工作地址(实验室):逸夫楼六楼高分子办公室
程海斌 研究员,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7-今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燃料电池的研究及开发工作
五、研究领域(不多于3个)
1、燃料电池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
2、燃料电池关键组件MEA(CCM)耐久性测试技术
六、科研项目(不多于5项)
1、PEMFC阴极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合同编号:06-12-06-002,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横向经费,2007.1-2007.12,10万,项目负责人
2. “新型魔芋葡甘聚糖/无机小分子复合凝胶材料”,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2006.1-2007.12,3万,项目负责人
3. “热可逆魔பைடு நூலகம்葡甘聚糖衍生物凝胶的制备及流变性能”,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007ABB035),10万,项目负责人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月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序号实验室名称负责人批准日期学院01 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刘建新2008年7月动科学院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序号实验室名称负责人批准日期学院01 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姚善泾1989年6月材化学院02 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吕征宇1989年6月电气学院03 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陈裕泉1989年6月生仪学院04 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沈模卫1989年6月理学院[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详细名单】清华大学12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物理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10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10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6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分室)上海交通大学6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分室) 吉林大学6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5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分室)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4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4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4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分室)中山大学4华南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4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性成形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4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3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精馏分离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同济大学 3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分室)大连理工大学3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 3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 3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3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2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2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2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 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2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2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2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2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2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2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勘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 1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1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 1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1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1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1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1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应用有机化学)电子科技大学 2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综合业务网理论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火灾科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1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1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1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1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1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1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1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1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1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 1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军医大学 1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 1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 1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院 1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1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分室) 江南大学 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分室)南昌大学 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分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序号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学科地区 1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湖北2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湖南3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四川4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广东5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浙江6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陕西7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山东8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上海9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北京10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北京11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广东12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吉林13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上海14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湖北15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北京16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湖北17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上海18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上海19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北京20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福建21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北京22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学江苏23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上海24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学北京25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陕西26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北京27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陕西28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辽宁29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北京30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上海 31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上海32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陕西33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浙江34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湖北35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北京36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天津37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浙江38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北京39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湖南40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吉林41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四川42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重庆 43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湖北44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四川45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北京46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江苏47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程湖北48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上海49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广东50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湖北51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辽宁52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重庆 53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江苏54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辽宁55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吉林56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甘肃57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福建58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北京59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北京60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湖南61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辽宁62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吉林63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北京64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江苏65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北京66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吉林67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天津68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浙江69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北京7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广东7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四川72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北京73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湖北74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北京75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上海76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江苏77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北京78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山东79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广东80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上海81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湖南82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江苏83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上海84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广东85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湖北86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江苏 87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湖北88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四川89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上海90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北京91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理江苏92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理北京93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理上海94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理北京95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理上海96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理北京97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四川98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浙江99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江苏100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湖北101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信息吉林10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浙江 103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江苏104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天津105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上海106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信息湖北107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信息江苏108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北京109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北京110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浙江111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江苏 112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北京113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上海114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陕西武汉理工大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东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徐州)南京大学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南大学 南昌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信息 教育部 湖北 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北京化工大学(1个):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1个):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1个):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1个):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1个):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1个):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
子男(金币+1,VIP+0):谢谢分享谢谢
清华大学(10个):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5个):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4个):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1个):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医学院(1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1个):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工业大学(1个):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1个):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1个):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1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内先进陶瓷研究机构介绍
国内先进陶瓷研究机构介绍一、先进陶瓷及其研究机构简介我国先进陶瓷材料的研究主要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清华大学、山东工陶院、天津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和研究院所率先开展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的基础理论与制备技术的研究。
早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包括高压钠灯透明氧化铝陶瓷灯管、氮化硅陶瓷刀具、透波石英陶瓷头罩等。
特别是在“七五”和“八五”期间,以高效发动机和燃汽轮机中使用的高温陶瓷关键零部件开发为导向的陶瓷材料的组成设计、晶界工程、净尺寸陶瓷成型、气压烧结、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技术的研发。
当时参与“发动机用先进陶瓷”这一国家层面的重大联合攻关项目的单位有清华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山东工陶院、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等单位。
研究的课题包括:1)气氛加压烧结Si3N4,界面特性;2)柴油机ZrO2陶瓷针阀研制;3)氮化硅陶瓷镶块材料的烧结制备;4)氮化硅陶瓷电热塞研制;5)增压器陶瓷涡轮转子注射成型工艺研究;6)绝热发动机用增韧莫来石复相陶瓷部件;7)压滤成型陶瓷涡轮转子的研究;8)Mg-PSZ陶瓷材料及发动机用陶瓷材料;9)Sialon陶瓷气门的制备研究;10)Si3N4陶瓷与钢的连接技术研究;11)检测陶瓷零件的微焦点X-CT实验系统;12)陶瓷的无损检测与力学行为分析。
正是上述这一历时数年的先进陶瓷大项目大工程,为我国先进陶瓷的研究与发展培育了人才队伍,奠定了技术与工艺基础。
目前,国内已有10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的研究,其中包括一批国家级陶瓷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如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上硅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工陶院的“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先进陶瓷材料研究的主要大学还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映西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海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红河学院、合肥学院、铜仁学院等。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序号
年度
奖励名称Biblioteka 等级项目名称完成人
1
2015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
系列特种陶瓷材料制备新技术与服役行为研究
傅正义、王为民、张金咏、王皓、张帆、张清杰
2
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
高性能半导体催化材料制备与微结构调控
余家国、余火根、程蓓、刘升卫、赵修建
3
2014
五类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与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姜德生、程家骐、王立新、李维来、戴珩、黄俊、余海湖
11
1997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三等
自蔓延燃烧还原反应技术制备二硼化钛陶瓷粉料的工业应用与开发
傅正义、王为民、袁润章、梅炳初、王皓、李琳
12
1997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等
高性能稀土—铁超磁致伸缩单晶制备技术
李强、张一玲、袁润章、欧阳世翕、黄晓华
8
2011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环类零件精密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
华林、毛华杰、杨合、李志刚、梅雪松等
9
2010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骨外科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商业化开发应用
李世普、闫玉华、陈晓明、黄继锋、王欣宇、江昕、贺建华、万涛、戴红莲、汪国栋、韩颖超、贾莉、李建华
10
2002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热电材料的多尺度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
唐新峰4、张清杰5
(第二完成单位)
6
2012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
结构/功能复合化新型导电陶瓷的设计、成套制备技术与应用
傅正义、王为民、王 皓、王玉成、梅炳初、张清杰
致密陶瓷材料密度和气孔率的测试方法
致密陶瓷材料密度和气孔率的测试方法
田仕;王为民;张帆;何金云
【期刊名称】《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年(卷),期】2011(047)008
【摘要】对比研究了传统煮沸法和卡尺法测试致密陶瓷材料密度和气孔率的差别,结果发现卡尺法可以弥补传统煮沸法的一些缺点,减少人为操作和试验环境因素对
测试数据的影响,提高了测试结果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扩展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表明致密陶瓷材料的开口气孔率、闭口气孔率和真气孔率的测试值与其自身的体积密度、表观密度和真密度相关。
【总页数】4页(P476-479)
【作者】田仕;王为民;张帆;何金云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武汉理
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
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
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02.1
【相关文献】
1.测定陶瓷材料密度及其气孔率的方法 [J], 朱海玲;陈沙鸥;李达;邵渭泉;刘业磊;孙宁
2.气体置换法测定致密定形耐火制品显气孔率和闭口气孔率 [J], 黄青;李楠
3.成型压力对Al2O3-TiC/Fe基金属陶瓷材料致密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J], 夏光华;查丽霞;谭训彦;朱小鑫;谢琳
4.PS比色法在陶瓷材料真气孔率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J], 谭黎维;潘薇;李玉平;张家涛
5.成分与致密度对陶瓷材料近红外反射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J], 叶帆; 马壮; 高丽红; 李文智; 马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L201310220722.3
傅正义、卢常勇、马培艳、王为民、王皓、王玉成、张金咏、张帆
2015. 5. 27
28
非真空中高温太阳能选择性吸收周期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229692.2
程旭东、宫殿清、张朴、罗干、陈华、连亮
2015. 5. 27
29
一种快速制备高性能Mg2Si0.3Sn0.7基热电材料的新方法
34
基于活性金属与导电高聚物同轴纳米线的单电极和有序化膜电极及制
发明
ZL201210197930.1
木士春、张潇、李怀光、潘牧
2015. 7. 22
35
燃料电池有序化多孔纳米纤维单电极、膜电极及制备方法
11
高性能Zn@W-Cu热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210454292.7
罗国强、陈平安、沈强、张联盟、王传彬、李美娟
2015. 3. 4
12
一种高性能Cu2SnSe3热电材料及其快速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225419.2
唐新峰、程鑫、张清杰
2015. 3. 4
13
一种具有纳米层状结构高性能BiCuSeO基块体热电材料的超快速制备方法
23
一种铝锌镁铜锆系高强铝合金的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051011.8
沈强、吴传栋、李成章、余侃、罗国强、张联盟、方攀
2015. 4. 8
24
一种铂掺杂羟基磷石灰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435997.9
韩颖超、王欣宇、戴红莲、李世普
2015. 4. 22
25
一种氧化亚铜纳米空心球及其合成方法、应用方法
发明
ZL201410024796.4
唐新峰、杨东旺、苏贤礼、鄢永高
2015. 3. 4
14
一种快速制备高性能PbS1-xSex基热电材料的新方法
发明
ZL201310430713.7
唐新峰、张强
2015. 3. 4
15
一种超硬复合相氮化碳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710422.3
王为民、王吉林、达奥运、李自力、谷云乐、傅正义
2015. 2. 4
4
3维阵列式金属-质子导体高聚物同轴纳米线单电极及有序化膜电极与制备
发明
ZL201210197931.6
木士春、李怀光、张潇
2015. 2. 4
5
一种甲醛室温氧化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方法
发明
ZL201210528512.6
余家国、聂龙辉、程蓓
2015. 2. 4
6
一种控制黄孢原毛平革菌菌丝生长形态的方法
2
一种太阳能选择性吸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110410712.7
程旭东、闵捷、马涛、叶卫平、黄伟、王涛、王珂、王辉、万倩、李光磊、宫殿清
2015. 2. 4
3
一种包覆型复合基高温可磨耗封严涂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210036046.X
程旭东、向泓宇、柳敏志、闵捷、张朴、孟晓明、陆伟
发明
ZL201310252012.9
唐新峰、张强、郑云、柳伟、尹康
2015. 7. 22
30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泡孔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181784.8
沈强、袁欢、熊远禄、罗国强、张联盟、李俊国、王传彬
2015. 7. 22
31
一种具有等级结构的硅酸亚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067722.4
苏宝连、李其昌、李昱、谢浩
2015. 2. 4
7
半导体多孔氧化铋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
ZL201310128516.X
施伟东、官建国、孙晓莉
2015. 2. 4
8
碳球/羟基氧化铟复合可见光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123678.4施伟东、宋ຫໍສະໝຸດ 杨、官建国2015. 4. 8
16
面内网孔结构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355213.1
肖生强、芦露华、彭丽芬、詹春
2015. 4. 8
17
一种形貌可控的纳米银核/介孔二氧化硅核壳结构的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389074.4
阳晓宇、姜楠、应国量、邵登奎、苏宝连
2015. 4. 8
18
导热率法测试固液两相混合物的沉降速率和沉降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发明
ZL201310025789.1
木士春、杨金龙、康小春、胡林、龚雪
2015. 7. 22
32
基于3维质子导体的单电极和燃料电池膜电极机器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210197914.2
木士春、袁庆
2015. 7. 22
33
一种纳米硒的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210147303.7
谭国龙、姜沣芮
2015. 7. 22
2015年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授权专利情况表
序
号
专利名称
类型
专利授权号
专利权人
专利授权日
1
稠化结构二噻吩并[6,5-b:10,11-b']-8H-环戊并[1,2-b:4,3-b']二菲衍生物单体、共聚物及其应用
发明
ZL201310351160.6
肖生强、夏飞、詹春、芦露华
2015. 2. 4
官建国、罗巍、马会茹、牟方志
2015. 4. 8
21
一种分子链均匀分散的全氟磺酸树脂溶液的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074871.3
唐浩林、王朝、潘牧、林宇、李跃卿
2015. 4. 8
22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尾气处理装置
发明
ZL201210332838.1
涂正凯、陈奔、叶东浩、潘牧
2015. 4. 8
发明
ZL201310340989.6
李昱、陈代松、王洪恩、金俊、黄绍专、陈丽华、邓兆、阳晓宇、苏宝连
2015. 5. 27
26
一种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场活化烧结方法
发明
ZL201310429512.5
张联盟、张艳华、陈斐、涂溶、沈强
2015. 5. 27
27
一种利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均匀分散的Al2O3复合粉体的方法
发明
ZL201310207325.2
程海斌、刘朝生、张清杰、马文涛、戴亚文
2015. 4. 8
19
一种自蔓延高温快速一步合成CuxMSnySe4热电材料粉体的方法
发明
ZL201310225431.3
唐新峰、程鑫、张清杰
2015. 4. 8
20
单分散的超顺磁纳米晶簇胶体核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310285593.6
2015. 2. 4
9
半导体Ta2O5-NaTaO3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
ZL201310176488.9
施伟东、孙晓莉、邓丽、官建国
2015. 2. 4
10
半导体Bi2O3-Ta2O5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
ZL201310127163.1
施伟东、孙晓莉、官建国
2015.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