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气压和风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大赛一等奖,精美细致超大气)

高中地理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大赛一等奖,精美细致超大气)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到场30度 大陆内部和西岸)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度10度间)
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形成不同的气候
1.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0之间):赤道 低压带控制; (2)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度之 间大陆内部或西岸):主要是受副高控制;
副极地低压带



北 信
西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东 盛
南 行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
3、移动的三圈环流
假设:
假设地表性质单一 考虑无太阳直射点移动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一、气压带和风带
3、移动的三圈环流
一、气压带和风带
4、复杂的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目录
1
气压带和风带
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
1、固的单圈环流
假设:
①假设地表性质单一
②假设无地转偏向力
③假设无太阳直射点移动 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一、气压带和风带
1、固定的单圈环流
高 压
低 压
低 压
热 赤 道 冷 北 极
高 压
一、气压带和风带
北半球亚欧大陆气候类型模式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40 到60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30 到40度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度到55度大陆东岸) (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内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回归

气压和风力的大小有怎样的联系

气压和风力的大小有怎样的联系

气压和风力的大小有怎样的联系(相关知识介绍)相比较周围的来说是这样的,气压低和气压高的地方就会形成压力差,有了压力差就有能量了,空气就要产生风力,所以气压越低风力越大,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气压和风力的大小的关系简单地说,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风,两边压力差的越多,空气就流动的越快,风速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风速的大小与气压梯度基本成正比。

压力产生风,当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遇到阻塞时,将对阻塞物产生压力,即风压。

风级是衡量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大小的指标。

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将风力大小划分为18个等级,最小为0级,最大为17级。

风速指的是风的前进速度,单位是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时多少公里。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海拔、温度。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因此空气的密度较小,因此压强较小,反之,海拔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大,因此压强较大。

温度影响压强的原理也可以用空气的密度来解释。

其次,大气压强除了以大气的重力作用在物体上,还通过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的动能作用在物体上。

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理想气体,气体分子是有动能的,它们会以300M/S__400M/S的速度撞击物体。

气压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地球大气因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具有重量,据计算,大气的总重量约为5.13×1015t5.13×1015t,由于大气本身有重量,对地球表面和地面物体就会有压力;同时,由于空气分子的运动,对地面也会有撞击力。

在大气的重力和分子撞击力的共同作用下,就产生了大气压力。

被测高度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压力叫做大气压强,简称为气压。

气压其大小等于单位面积上大气柱的重量。

但是,大气柱的重量不能直接量得,实际上是用与大气柱重量相平衡的水银柱高度来度量的。

故气压的常用单位是“毫米水银柱高”mmHg。

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风是有三个力形成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而影响风力大小的只有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仅影响风的方向。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3篇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3篇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精选3篇(一)教案主题:气压带和风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地球不同气压带间的气候差异;3. 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4. 掌握风向、风力和风速的测量方法;5. 能够通过地图分析地球上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教学重点:1. 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风的形成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电脑和投影幕布;2.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风吹树叶摇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风的认知,问学生风是如何形成的。

Step 2:讲授气压带(15分钟)1. 讲解大气压强度和气压差的概念和作用;2. 介绍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压带,如赤道附近的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3. 分析不同气压带的气候特点和天气现象。

Step 3:展示实例(10分钟)通过展示气压带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让学生根据图表分析不同气压带中的气候差异,并讨论其中的原因。

Step 4:讲授风的形成和作用(15分钟)1.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即气压差引起的空气流动;2. 介绍地球上的主要风带,如赤道和副热带地区的东风带、副极地和极地地区的西风带;3. 解释风的作用,包括水分蒸发、气温调节和物质传输等。

Step 5:实地观察和测量风向(15分钟)1. 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并测量风向;2. 教授风向的测量方法,如风向标的使用方法以及地图上标注风向的方式。

Step 6:小结和检测(10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对地球气候的影响;2. 教师出示一张地球仪或世界地图,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3. 出示几个选择题或综合问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关于气压带和风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气压带和风的形成和作用,并分析某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气象学:气压和风

气象学:气压和风

风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在农田中,作物的种植结构,密植程度等 都与通风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何种作 物,适度的风力对密植作物群体中水分输送, 热量输送及CO2输送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可减小郁闭度,增加乱流交换,促进良性生 长.此外,风作为载体还对植物花粉授精有 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大风会造成作物倒伏, 机械损伤和落花落果等,造成作物减产. 研究农田中风随高度变化的目的,主要是解 决乱流对热量,水汽和CO2的输送问题,从而 确定农田中温度,湿度和CO2的分布规律.
压高公式的应用 (1)测定相近两地同时间的气压和温度后,求 算两地的高度差. (2)如某一测站某一高度上的气压,温度为已 知,可计算出已知另一高度温度时的气压. (3)如某地某高度的海拔高度Z2已知,并测定 了两个不同高度的气压和温度,代入式中就 可求出Z1 = 0处,即海平面上的气压(P0).
(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气压的周期性变化 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
返回第六章
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节 作用于空气的力
单位质量空气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力(G)为:
(7—5) 式中:ρ为空气密度;-由于水平气压 P / N为单位体积空气 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单位: 梯度存在而作用在单 hPa/(100km)或hPa/(标准纬距),N为水平面上两 位质量空气上的力, 条等压线间的垂直距离,P为相应的气压差,式中 简称为气压梯度力.
在等压面上取A,B, C三点,显然这三点高度 不等,气压相同(即PA = PB = PC);再在同一水平 面上取与A,B,C三点相 对应的A′,B′,C′三点来 看,这三点高度相同,气 压不等(即P A′>P B′>PC′).
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采用类似绘制地形等 高线的方法求出某一等压面在各地上空相对于海平 面的高度,然后绘制等高线(或者以一组高度间隔 相等的等高面和等压面相截,必然得到许多截线, 将这些截线投影到水平面上),就是等压面图. (如图7—3,P.102).

热力环流、气压和风、大气环流

热力环流、气压和风、大气环流


高气压 ; 、 B C两 地上 空空 气密 度减 小 , 形成 低 气压 。近 地面气压差异 相反 , A地 形成低 气 压 , 、 B c两地 形 成 高
气压 。
() 3 大气水平 运动 :在水 平方 向 上, 空气 总是 从高 气压流 向低气压 。高空空气 从 A 地 向 B C两地 扩散 , 近
() 1 判断等压 面垂直变化 : 海拔越高 , 气压越低 。 ( ) 据 等 压 面 弯 曲判 断影 响 因 素 2 根 近 地 面等 压面 向 高凸——高 压 区一 ~空 气 下沉 导 致 — — 说 明近 地 面温 度 低 高空 等 压 面 向 高 凸 高 压 区一一空 气 上 升 导

地转 偏 向 力
垂 直 于 风 向 , 高 空 风 向 与 等 改 变风 向 北 右 南 左 压 线 平 行 与 风 向相 反 近 地 面风 向 与 减 小 风 速 等压 线 斜 交
摩擦 力
高一

低一






2 .形 成 过 程
( ) 热 不 均 引起 大 气 垂 直 运 动 : A 地 受 热 , 1 受 若 近 地面大气膨胀上升 ; 、 B C两 地 冷却 , 气 收 缩 下 沉 。 空 ( ) 平 气 压 差 异 :A 地 上 空 空 气 密 度 加 大 , 成 2 水 形
维普资讯
[ 原理呈现]


空 气 冷 却 下 沉 , 地 面气 压 较 水 平 方 向 上 高 , 空 近 高

热 力环 流
气 压 较 水 平 方 向 上低 。
1 .形 成 原 因 :如 图所 示

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PPT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PPT课件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秋分日-冬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90° 极地高冬至压日-带春分日
冬至日-春分日
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副极移地低动气规压带律: 60° 66.5ºN
1.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副年热带内高随气压太带 阳直射点30的° 南23.北5ºN
气压带与风带
北半球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
低 高空
热力环流


近地面 高
B
冷却


A
C
受热
冷却
90°
单圈环流

南极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Leabharlann 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① 低纬环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压带
夏至日-秋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夏至日-秋分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秋压分日带-冬至

副极地低气压带

分 布
东南信风

最新风力等级风压对照表

最新风力等级风压对照表
当地气候参数温度t水汽压e大气压空气密度pappaknm31001013000013417风力等级0无风1软风2轻风3微风4和风5清劲风6强风7疾风8大风9烈风10狂风11暴风12飓风13飓风14飓风15飓风16飓风17飓风风速minms0031634558108139172208245285327374154625156132风速maxms021533547910713817120724428432636941446150956612风压min风压maxknm2knm2000000000001002004012013020030041056073094118146178215070000000001002004008020020029041055073093117145177215256基本风压值与风力简单换算基本风压knm203504050607085风能力级别观测高度距地10米10米10米10米10米10米789101112
基本风压值与风力简单换算
基本风压 (KN/m2)
0.35 0.4 0.5 0.6 0.7 0.85
风能力 (级别)
7
8 9 10 11 12
观测高度距 地
10米 10米 10米 10米 10米 10米
当地气候参数
温度t 水汽压e 大气压 空气密度
(℃) (Pa)
p(Pa) (KN/m3)
-10
0 101300 0.013417
风力等级
风速min (m/s)
风速max 风压min 风压max (m/s) (KN/m2) (KN/m2)
0无风 1软风 2轻风 3微风 4和风 5清劲风 6强风 7疾风 8大风 9烈风 10狂风 11暴风 12飓风 13飓风 14飓风 15飓风 16飓风 17飓风

农业气象学气压和风

农业气象学气压和风

气气流向下施加压力时,形成高气压;当气流 上升时,形成低气压。
气压梯度力和离心力
气压梯度力是由于大气压力差异引起的,而离心力则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两者共同影响着风的形成和运动。
测量风
风通常被测量为它的速度和方向。使用风速计和风向仪等工具可以帮助我们 准确测量风的性质和特征。
风的形成
风是由于空气压力和温度差异引起的空气运动。在大气中的不同地区形成了 气流,从而产生了风。
风速和风向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通过一个固定点的距离,而风向则是指风来自的方向。
农业气象学气压和风
农业气象学的气压和风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本演示将带您探索气压和风的 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它们对农业天气和作物的影响。
什么是气压?
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它直接影响到天气的变化和气候模式,对农业决策至关重要。
气压的测量
气压通常使用一个叫做"气压计"的仪器来测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气压 力的变化,并提供有关天气趋势的信息。

《气压和风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气压和风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气压和风》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气压和风”。

天气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关注的话题,而气压和风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将能够了解气压和风的观点、特点以及互相干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形成和变化。

二、目标设定1. 了解气压和风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气压和风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 理解气压和风的互相干系,能够诠释天气变化的原因。

三、知识讲解1.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来表示。

气压的高下会影响天气的变化,高气压一般对应着晴朗的天气,低气压则通常伴同着阴雨或风暴。

2. 风:风是大气中气体的水平运动,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

风的方向和强度受气压差的大小和方向影响,通常由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处吹拂。

3. 气压的测量:气压通常用气压计来测量,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气压的单位有帕斯卡(Pa)、毫米汞柱(mmHg)和百帕(hPa)等。

4. 风的测量:风速通常用风速计来测量,风向则通过风向标来确定。

风速的单位有米每秒(m/s)和节(kt)等。

四、进修任务1. 阅读教材,理解气压和风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观察气压计和风速计的应用方法,了解气压和风的测量过程。

3. 分组讨论气压和风的互相干系,并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分析。

4.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气压和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它们对天气的影响以及互相之间的干系。

在未来的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气压和风的变化,更好地预计天气情况,做好相关准备。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对天气的关注,深入进修气象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和挑战。

六、拓展延伸1. 请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气压和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观察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尝试解读气压和风的含义。

3. 参与气象观测实践活动,亲自体验测量气压和风的过程。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本节课的内容,掌握气压和风的基本知识,增强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预计能力。

气压和风

气压和风
进入夜晚,大气变冷开始向地面下降,在上午9~10时,大
气辐散下降压缩到最大程度,此时的大气压是一天中的最高值。
气压的 年变化:
海洋
海陆因素:气压年变化陆大海小 气压值陆地上是夏低冬高,海上冬低夏高 纬度因素:随Φ升高,气压年较差升高。
②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
由气压系统的活动造成的,活动频繁的地区,非周期 性变化表现明显。(冷暖气团的频繁交流) 随φ升高,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表现明显。 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压非周期性变化的强度远大于 周期性。
一是大气的运动; 二是大气温度的变化; 三是大气湿度的变化。
在15~16时大气上升辐散运动的速度达最大值,同时大气的湿 大气温度逐渐降低湿度减小,大气压开始升高。
日出后地面升温,热量输送给大气,大气温度升高湿度增大,
度也达较大值。受此二因素的影响,此时大气压最低。16时后,
即最低温对应最高压,同时表现为滞后现象
〈2〉对于一个等压面,其上各点高度并不全部相 等,把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为等高线,等 压面上等高线的分布图为等压面图。
等压面图的投影方法:用一组间隔相等的水平 面去切割等压面。水平面之间的高度相差4位势 什米。
等压面
海平面的投影图
等压面图 所以,等压面图上有等高线
等压面和等高线的关系
实际的等压面图 D是凹下去的,G是凸起的 等压面图上标记的是高度值。
总结:气象上常用的天气图:
①地面天气图(等高面图):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②高空天气图(等压面图),常见的有: 850mb (平均高度:在1500m上下波动), 700mb ( 3000m),500mb (5500m)
(二)气压场的基本型式:五种
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四周逐渐增 高。 1 0 2 0 1 0 1 5 1 0 1 0

气压和风力的大小关系

气压和风力的大小关系

气压和风力的大小关系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压的差异形成的,是由高压地方向低压地方补充。

两个地方压力差距越大,风力越大,当台风风力减弱时,中心大气压会上升。

在台风眼是风和日丽,很安静的,由于只有上升气流。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压的差异形成的,是由高压地方向低压地方补充。

两个地方压力差距越大,风力越大,当台风风力减弱时,中心大气压会上升。

在台风眼是风和日丽,很安静的,由于只有上升气流。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长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在特殊状况下他们是有关系的,如台风,风力很大,但在台风眼处气压很低,一些热带气旋也是这样。

等压线的疏密反映程度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两条等压线之间间距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那么程度气压梯度力越小,反之程度气压梯度力越大〕进而打算风力的大小。

等压线密集,程度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在不同图幅上进展风力大小比拟时,还应留意气压值和比例尺的异同,以防止消灭推断失误。

解析气压带和风带

解析气压带和风带


i 一
j j j 譬

3 5 。 N之 间 ,北半 球 的副 极地 低 压 带 位 于5 5 。 下沉气流 , 下沉 增 温 , 水 汽 不 易5 。 N 之间 , 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位于8 5 。 N 朗;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 上升冷却 , 水汽 至北极 之 间 。 凝结 , 成云致雨 。 一般信风带从热带 内陆带来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赤道低压带位于 干热气流 , 多晴天; 西风带从大陆西岸的海洋 赤道至1 0 。 N 之间,: 化 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 带 来 暖湿气 流 , 多 阴雨 天气 。 于3 0 。 N ~ 4 0 。 N 之间, : I 匕 半球 的副极 地低 压带位 1 0 .气压 带 和风 带 是影 响 气候 形成 的主 于6 0 。 N ~ 7 0 。 N 之间, : j 匕 半球 的极地 高压 带位 于 要 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 8 7 . 5 。 N 至北极 之 间 ;南半 球 的 副热 带高 压 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不同, 气候 的特征也不相同。 位 于2 0 。 S ~ 3 O 。 S 之间 , 南半 球 的副极 地低 压 带 如全 年在赤 道低 压带 控制 下形成 全 年高温 多 位 于5 O 。 S 一 6 0 。 s 之间, 南半 球 的极地 高 压带位 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在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 于8 O 。 S 至南极 之 间。 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夏季炎热干燥 , 冬季温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赤道低压带位于 和湿润的地中海气候; 全年在盛行西风带控制 赤道至 l O 。 S 之间 , 北半球 的副热带 高压带位 于 下 形 成全年 温 和湿润 的温 带海洋 性气 候 。 2 O 。 N ~ 3 0 。 N 之间 , 北 半 球 的副 极 地 低 压 带 位 1 1 .气 压带 和 风带 是假 设 大气 在 均匀 的 于5 O 。 N 一 6 0 。 N 之间 , 北半球 的极地高压带位 地表 上运 动形成 的 ,而事 实上地 表 因受海 陆 于8 0 。 N 至 北极 之 间 ; 南 半球 的副 热 带高 压 带 分布 、地形起伏等影响 ,气压带被分裂成块 位 于3 0 。 S 一 4 0 。 S 之间 , 南 半 球 的副极 地低 压 带 状 , 形成一个个 的高 、 低气压中心 , 尤其是北 位于 6 O 。 s 一 7 0 。 S 之间 , 南 半 球 的极 地 高压 带位 半球 ; 高、 低气压 中心产生的风使每个风带变 于8 7 . 5 。 s 至 南极之 间 。即赤 道低压 带 在 l 0 o S ~ 得不完整 ,尤其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 的 l 0 。 N 之 间移动 , 北 半球副 热带高 压带 在2 0 。 N~ 季风 环流 。 4 0 。 N 之间移 动 , 北半 球副极 地低压 带 在5 0 。 N~ l 2 .无 风带 。主要 指赤 道 无风 带 和副 热 7 O 。 N 之间移动 , 北半球极地高压带在8 0 。 N ~ 带无风带。其中,赤道无风带是指赤道附近 9 0 。 N 之 间移 动 。 南、 北 纬5 。 之 间 的地带 。 这 里太 阳终 年近乎 直 7 . 风带和风向。 相邻两个气压带之间为 射 , 是 地表 年平 均气温 最 高 的地 带 。 由于温 度 风带 , 风 向总是 由高压 带指 向低压 带 , 近地 面 水平 分布 比较 均匀 , 水 平 气压梯 度很 小 , 加 之 大气 受水平 气压 梯度力 、地转偏 向力 和摩擦 气流 以辐合 上 升为 主 , 风 速微弱 , 故称 为赤 道 力 的共 同作 用 , 风 向与 等压 线 ( 纬线 ) 有 一 夹 无 风 带 。副热 带无 风带 分 布在南 、 北 纬3 0 o 附 角, 风 向逐 渐远离 水平 气压 梯度力 。 风 带 以赤 近 , 气 流 以下 沉运 动 为 主 , 水 平运 动 微 弱 , 静 道低压 带 为 中心 , 南北 半球 对称分 布 。 一般 纬 风频率高。 度越高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越大 ,风向偏离水 l 3 . 气压带的成因。 赤道低压带和南 、 北 、 平气压梯度力的角度越大。 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 8 . 气压带和风j 带的性质。 赤道低压带湿 是空气受热膨 胀上升形成 的热低压 , 极地 高压 热, 形成 赤 道 多雨 带 , 多对 流雨 ; 副 热带 高压 带是空气冷 却 收缩 下沉形成 的冷高压 。 南、 北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第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

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二个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困难较大。

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同时本课涉及一些气候名称、涉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断,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所以我们除了补充必要的知识,梳理知识联系外,必须弱化具体气候分布、名称、特征的记忆,突出用规律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

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分析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及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加强学生的理解。

4、理解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实际分布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并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气压带和风带(高三一轮复习)(共41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高三一轮复习)(共41张PPT)
东风带:副极地低压---极地高气压
⑵各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动力: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例:
例3: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 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
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 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 片。回答l~2题。1.导致冰岛火 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
13.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示判断此时北半球的季节及气 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2)请说出此季节N地的气候特征,其原 因是什么?
(3)判断M地的盛行风向,此季节,该地 气候特征是什么?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还是较慢? 南亚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副热带高压 低压
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北半球夏季(7月)气压中心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注意:记住高 低气压中心的 名称和位置 (经纬度)
冬季(1月),陆地温度比海洋高,陆地上形成高压(60°N附近),切断副极地低 气压带,形成高、低气压中心。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可能分属( )A.B两种气候类
B.三种气候类型C.四种气候类 D.五种气候类型4.图中五地所属气 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B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 布在大陆西岸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 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 向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 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气压与风的测定

气压与风的测定

第七章气压和风的测定实习一气压的测定气压式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气压以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一、实习目的掌握测量气压的各种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习仪器1•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气压计。

2. 自计纸。

三、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一)水银气压表1. 水银气压表的构造水银气压表是性能稳定,精度较高的气压测定仪器。

它是用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开口一端倒插入水银槽中,管内水银柱受重力作用而下降,当作用在水银槽水银面上的大气压强于玻璃管内水银柱作用在水银槽内水银面上的压强相平衡时,水银柱就稳定在某一高度上,这个高度即表示出当时的气压。

动槽式(福丁氏)水银气压表由内管、外套管与水银槽3部分组成。

其主要特点是有一个“固定零点”,每次观测时,须将水银面调整到这个零点上。

内管是一根直径约8mm,长约90cm的玻璃管,顶端封闭,底端开口,灌满十分纯净的水银,装在气压表的套管中,用数个软木圈支柱,开口的一端插入水银槽里。

外套管系用黄铜制成。

它具有保护内管的作用,同时刻有标尺。

套管顶端有悬环,上半部前后都有长方形窗孔,用来观测内管中水银柱的高低,转动游尺手轮,可用标尺和游尺来测定气压的整数和小数的示度。

铜套管下部装有一支附属温度表,其球部在内管和套管之间,可用来测定水银及铜套管的温度,套管下端与水银槽相连接。

水银槽的上部主要是一个皮囊,系用很软的羊皮制成,其特性是能通气而不漏水银。

指示零点刻度的是尖端朝下的象牙针。

槽的下部是一个用以调节水银面的调节螺丝。

2. 水银气压表的安装水银气压表应安装在室内气温变化小,既通气又无太大的空气流动,光线充足又无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切勿安置在热源(暖气管、火炉)和门窗旁边。

为保护水银气压表,保证气压表周围温度稳定,水银气压表应安置在特制的三角保护箱内,保护箱应牢固安装在墙壁或柱子上。

气压表的悬挂高度以便与读数为准,但一般水银槽应高出地面70~75cm并保持垂直状态。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图中所示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3.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

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气候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2. 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

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年四季的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3.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气候变化。

第三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天气预报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

2.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3.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不同地区的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农业气象学】第五章 气压与风

【农业气象学】第五章  气压与风

高空气压场
高空天气形势图(高空天气图、高空图、等压面图) 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每隔4位势什米)图 等高线的单位:位势高度 位势米、位势什米
1位势什米=10位势米 H=z·g/9.8 H 位势高度(位势米) z 海拔高度(米), g 重力加速度
气压场的基本型势
练习:
第二节 作用于空气的力
二、水平地转偏向力 A(科里奥利力、科氏力)
Ω
A1
O
A
B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从地球表面观测到的,相对于地 球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偏离其惯性运动方向所归因的力。
公式:A = 2Vωsinj
a.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方向(即风向);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百帕) c.地转偏向力的大小:A=2Vωsinφ , 1000 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 对于运动的物体, 1005 在极地φ=90°,A最大,
C
B
P
A
ZBb
ZAa
H
a
b
ZCc
c
等压面 PA=PB=PC=P HA<HB<HC 等高面 Ha=Hb=Hc=H
ZAa<ZBb<ZCc Pa<Pb<Pc
等压面 等高面
❖ 等压面与等高面的关系
海平面气压场
地面天气形势图(地面天气图、地面图、等高面图) 本站气压 气压海订平正面气压 等高面(海拔高度为0)上的等压线(每隔2.5hPa)图
摩擦层 R≠0; 自由大气层 R=0 (4)摩擦力的单位 :m/s2
对以上四种力作一个简要总结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是最基本的力,其它 力是在空气开始运动后才产生和起作用的。
2、由于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的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 垂直,所以只能改变空气运动方向,不能改变运动速度。 而摩擦力可以改变空气运动速度,不能改变运动方向。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3. 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5. 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特点及应用。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验气压带和风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增强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校园内的气象观测站,观察并记录气压和风力的变化。

七、学习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测定
气压测定
水银槽上面有一个象牙 针,它的尖端向下接触水 银面,针尖是测量的零点
第二节 作用于空气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什么因素可影响气压高低呢?
2003年5月10日刚果
气温的高低、空气的运动
民主共和国:机舱门 突然打开,机上120多
和海拔的高低
名乘客大部分被吸出 机外遇难丧身 ??
解:已知
P1=1006mb

t

1
17.8


Z

1
130.0
米 ;P

=873毫巴, t 2=11.2℃ ,求 Z 2=?
先求得两点的平均温度 t=14.5℃,代人公式
Z2-130.0=l8,400(1 十14.5/273)log(1006/873) 解得 Z2=??米,即该山的海拔高度
单位气压高度差
单位气压高度差是气压降低 1hPa 时高度升高 的距离, 单位为m/hPa
h ? ? dZ ? 1
dP ? g
h ? (8000/P)(1 ? ? t)
①温度一定时,气压越高,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小,气压随高度 递减越快,反之相反;②气压一定时,空气温度越高,气压高 度差越大,气压随高度减小越慢,反之则相反
地转偏向力示意图
方向: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同物体运动方向相垂 直,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运动方向的 右方 。 在南半球,则相反。其大小: A=2ω·V·sinφ
式中 ω 为地球自转角速度,等于 7.292×10-5s-1;V为 风速, φ为纬度。
综上所述,水平地转偏向力的特点可归纳为: 1、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是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 运动时 才产生 。静止的物体,不受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气压
? 气压的水平分布——等压线、等压面
等压线(isobaric line) :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平面上, 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 2.5hPa
等压面(isobaric surface) :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组成 的面。
A C' B
B' A'
C
水平面 等压面
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 向上凸,气压低的地 方等压面向下凹。
?如果一测站某一高度上的气压、温度为已知, 可计算出已知另一高度温度时的气压。
?如某地某高度的海拔高度z2已知,并测定了两 个不同高度的气压和温度,代入式中就可求出 z1=0处,即海平面上的气压。
例:已知某山脚处海拔高度为 130.0米,在山脚下测 得气压为 1006毫巴.气温为 17.8℃;同时,在山顶测得气 压为873毫巴,气温为 11.2℃。求该山顶的海拔高度是 多少米 ?
惯性离心力(C)
当空气质点作 曲线运动 时,时刻受到了一个离开 曲率中心向外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叫做惯性离心力。 以C表示。见下图
惯性离心力示意图
惯性离心力(C)
方向: 惯性离心力的方向与空气运动的方向相垂 直,并自曲率中心指向外缘
v2 C?
r
空气质点的线速度 运动轨迹的曲率半径
海平面
等压面和等高面的关系
等压面形势与等压面图
气压
气压差和高 度差的关系
? 气 压 随 高度的变化: 由于空气层的厚度随 高 度 增 加而变薄,同 时,空 气密 度 也 随高 度 增 高 而迅速减小。 所 以, 气压 随 高 度的 增高而急剧减小
气压(毫巴) 1010
相应高度(米) 0 高度(米) 10.5
2、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同物体运动方向 相垂直 , 它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 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 速度的 大小
3、在北半球 ,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运动方向的 右方, 使物体向原来运动方向的右方偏转;在南半球,则相反
4、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同风速和所在的纬度成正 比。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水平地转偏向力随纬度的增 高而増大,极地最大, 而赤道上的水平地转偏向力等于 零。地球表面运动速度为 V的物体,所受水平地转偏向 力的大小变化于 0~2Vω之间
Chapter 6 气压与风
引 言 风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气 压 第二节 作用于空气的力 第三节 风
风能使大范围的热量和水汽混合、均衡,调节空 气的温度和湿度;能把云雨送到遥远的地方,使地球 上的水分循环得以完成
植物的一生都离不开风的帮助 风,又推动风车旋转,使帆船加速行驶……
第一节 气 压
?大气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具有一定重量。地面上 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称为大气压强 , 简称气压(Pa 、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是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上(垂
直于等压线方向 ),单位距离内气压的改变量。
其数值为
气压差
水平面上两条等压线间的垂直距离
其中Δp为Δn距离内气压的改变量。水平气压梯
度力的数值为:
单位体积空气质 量密度
水平地转偏向力(A)
由于地球 自转作用 而产生的使运动 空气偏离气压 梯度力 方向的力,叫做地转偏向力,水平分力叫水平 地转偏向力
P1 ? P2 ? ? gH ?
?Z
?
Z2 ?
Z 1 ? 18 , 400 (1 ? at m )log
P1 P2
气柱厚度 为气柱中空 气的平均密度
取两点之间
两点间气柱
的海拔高度
的平均温度
Z
1与Z
之差
2
气体膨胀系数 ,等
于1/273
压高公式的应用
?测定相近两地同时间的气压和温度后,求算两 地的高度差。若一地的海拔高度已知,可求得 另一地的海拔高度(气压测高法)
1000 900 800 100 1,000 2,000 11.2 12.2 13.3
700 3,000 15.0
600 4,000 16.9
500 5,500 19.5
400 7,200 23.3
气压随高度上升,气压递减,其递减速度主要决定于 空气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重力加速度
静止大气中:
拉普拉斯压高公式:
? 单位:气压的单位用水银柱高度毫米数表示 (mmHgh) 。气象上常用一种力的单位 ——毫巴(mb) 作为气压单位: 1hPa=1 毫巴≈0.75毫米水银柱高; 760mm 水银柱高=1013.25hpa= 一个标准大气压
气压
? 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分为周期性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 在通
常情况下, 日变化: 出现单峰型、 双峰型、三峰型等。年变 化:冬季气压最高;夏季气压最低 (大陆)。但有时候,如在 一次寒潮影响时,气压会很快升高,冷空气一过,气压又慢 慢降低(非周期性) ? 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