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难点: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教师领读:“传统”。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你知道“传统”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3.你都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又有什么样的风俗和来历?(指名说)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听范读:一边听,一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

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生字,利用归类识字法给汉字归类。

(1)舟乞(独体字)(2)传统贴巧郎饼(左右结构)(3)宵巷祭艾堂赏菊(上下结构)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开火车读。

传统贴窗花小巷祭扫龙舟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菊花4.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指导写字1.出示:“贴、街、舟、艾、敬、转、团、热、闹”等9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观察字的结构及占位。

3.教师范写。

重点讲解:①街:“行”字中间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②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③转:“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生练习。

5.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读词语。

2.听写词语。

二、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传统风俗1.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家? (合家团圆) ③插艾草 3.拓展: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2.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踏秋、赏菊、登高)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2. 给 下列汉 字选择正 确的读音,打“√” 。 巷(gǎng 堂(tán 乞(qí xiàng) táng) qǐ)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 (出示课件)
chuán tǒnɡ tiē
赏(sǎng 菊(jǘ
shǎng) jú)
传统贴窗花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街: “行”字中音加两个“土” ,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 ( 最后一笔改为提。 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1.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 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五、拓展延伸 9.将 下 列 少 数 民 族 与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 其 相 相 应 的 节 日 连 起 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节日来 来。 讲)? 傣族 彝族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初七)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 九 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5.读句子,填一填。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 (贴窗花 放鞭炮)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第2课传统节日(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

“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

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XXX、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3、教学准备: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四、教学过程(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

2.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对联引出“传统”,认识生字“传统”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

使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口诀熟悉“传”。

比如: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优质课教学设计公开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优质课教学设计公开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教材分析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

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

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

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

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

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推荐】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推荐】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课时] 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图片导入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3.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1.下面是我们传统节日的有()①清明节②元旦③元宵节④圣诞节⑤端午节⑥七夕⑦中秋节⑧重阳节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

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出示课件)传chu án 统t ǒn ɡ贴ti ē窗花大街ji ē小巷xi àn ɡ祭j ì扫s ǎo赛龙舟zh ōu艾ài香满堂t án ɡ乞q ǐ巧qi ǎo牛郎l án ɡ织女月饼b ǐn ɡ赏sh ǎn ɡ菊j ú转zhu ǎn眼团tu án圆热r è闹nao(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2.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巷(g ǎng xiàng )堂(t án t áng )乞(q í q ǐ)赏(s ǎng sh ǎng )菊(j ǘ j ú)3.连一连,读一读。

贴龙舟放窗花赛月饼吃菊花赏花灯(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

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

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

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

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

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学情分析: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

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

我们的学生,说起“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不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

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同时激发自觉探究更多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种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儿歌诵读。

教学难点:了解传统节日的美好寓意,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儿歌中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进入新课1.温故知新,进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中国传统节日名称。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3)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

读一读,猜猜为什么。

课件出示: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2.归纳小结。

小结: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每个节日的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

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农历时间来过的,只有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

二、识“春节”,知习俗1.初识春节,了解习俗。

(1)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春节)(2)了解春节的由来:为什么叫春节呢?(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3)了解春节习俗:春节时,我们会做些什么?课件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2.理解词语,感受“春节”。

(1)“贴窗花”。

①指名读“贴窗花”,一张普通的红纸,可以剪出各种图案。

(课件出示窗花图)②你喜欢哪一种窗花?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小组汇报。

③小结:窗花图案富有内涵,人们借助窗花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

让我们来一起贴窗花,送上自己的祝福吧!(2)“放鞭炮”。

①讲故事:教师讲“年”的传说,古人为了把“年”这个怪兽赶跑,纷纷放起鞭炮。

2018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 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8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  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8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文本简析:过节,对于每一个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

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

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设计说明:《传统节日》是一篇朗朗上口的童谣,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韵文既巧妙地写出了节日的特点,又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一篇学生识字的好载体。

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特点,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旨在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随文巩固生字,使识字学文有机结合;在通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有效整合,促进学生高效识字的同时,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突出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学生仿写、讲神话故事等形式,内化并升华文本内涵。

教学目标:1.认识“传、通、铁”等15个新单词,会写“铁、结、周”等9个新单词,会写“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祖先、端午节、中秋节、满月、眨眼、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等单词。

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词猜节,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假期吗?让我们玩一个听单词猜节日的游戏。

比比:谁认真听了,猜对了?【课件出示:贴春联,放鞭炮(春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同学们,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通用6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通用6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通用6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范文篇1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3、师小结: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4、开火车读生字。

《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10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10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念着神州谣,饱览了中华美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识字,学课文,领略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1.齐读课题,注意生字读音2.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师:什么是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这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过的节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又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呢?来,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生字,边读边找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1、找找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节日?生:我找到了春节、元宵节,我找到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重阳节,我找到了七月七。

生:7月7可不是一个节日名称,它是中国传统历法农历的一个日期。

这一天是乞巧节,也有七夕节的叫法。

每年农历7月初七晚上,女子会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祈求让他们变得更加心灵手巧。

这里的巧就是灵巧的意思。

大家看看拼音,两个第三声的字碰在一块,第一个字可以变调,读第二声,注意听老师的读音“乞巧”。

师傅板书,生读准节日名称三、深入研读(一)学习第一句师:这些日子里,人们会做什么呢?1.圈一圈“贴窗花”“放鞭炮”师: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喜气洋洋过春节。

你来读读这一句。

春节人们做什么?贴窗花、放鞭炮,来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这两个词语圈出来。

部编版二年级教材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教材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

传 统 节 日教学 要求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传统节日的知识。

重点 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1②传 统(tǒnɡ) 节 日①2春节②到,人欢笑,贴(tiē)窗花,放鞭炮。

段导读:写过春节时的习俗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3元宵(xiāo )节,看花灯③,大街小巷(xiànɡ)④人如潮。

段导读:写元宵节的习俗。

1字词导读 ☜ 2①节日: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②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3③花灯:用花彩装饰的灯,特指元宵节供观赏的灯。

④大街小巷: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⑤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

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⑥先人:祖先。

⑦龙舟:龙船。

清明节⑤,雨纷纷,先人⑥墓前去祭(jì)扫。

段导读:写清明节的习俗。

过端午,赛龙舟(zhōu)⑦,粽子艾(ài)香满堂(tánɡ)飘。

段导读:写端午节的习俗。

七月七,来乞(qǐ)巧(qiǎo),牛郎(lánɡ)织女会鹊桥。

段导读:写七月七的传说。

4过中秋⑧,吃月饼(bǐnɡ),十五圆月当空照。

段导读:写中秋的习俗。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shǎnɡ)菊(jú)去登高。

段导读:写重阳节的寓意和习俗。

5转眼⑨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⑩真热闹。

段导读:写新春阖家团圆。

4⑧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5⑨转眼:形容时间极短。

⑩团圆:(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1.会读“传、统”等14个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生:重阳节。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docx.

《传统节日》教案《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传、统”等 15 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并书写 15 个生字,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春节相关视频,询问学生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引导学生说出春节。

2.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换一换、编儿歌等。

5.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街”“舟”“转”等字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时间和习俗分别是什么?2.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答案。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列出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四)深入研读,理解课文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仔细阅读相关段落,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自己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

2.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春节的团圆、元宵节的热闹、清明节的缅怀等。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1. 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字 2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_13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字  2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_13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2.探照灯学生:搜集传统节日资料教法学法1.教法:谈话法、谈论法、讲授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不一样的猜谜游戏,老师的探照灯照到图片上,你能立马说出想到的节日名称吗?2.结合图片说出节日,同学们所说的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现在和老师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一起来过节!3.板书 :传统节日4.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助图片说出传统节日。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全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2.听课文的音频。

3.用单横线画出节日名称。

(小组说答案)4.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适当,对佳节名称可适当重读。

设计意图:同学们初步课文内容,同时锻炼同学们提取信息的水平和动手勾画的水平。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图文结合、感知课文(一)学习第一句1.指名读,拍手读。

(读出韵律感)2.课文介绍了春节有哪些习俗?(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春节有(贴窗花)、(放鞭炮)的习俗。

3拓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传统习俗?(守岁、贴对联、拜年……)1.展示花灯图片,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花灯。

2.展示潮水图片,同学们谈一谈,看到这张图片的感觉。

3.展示热闹非凡的看花灯的图片,理解“人如潮”4.引出“如”比喻词。

复习“像”、“似”等比喻词,判定比喻句。

5.用“如”来造句。

6.指导朗读:男女生对读。

读出热闹、喜庆、欢快的语气。

(三)学习第三句1.清明节有哪些习俗?2.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3.清明节与春节的喜庆、端午的热闹不同,作为祭祀节日。

我们应用低沉的声音来读,读出深深的怀念之情。

(配乐指名读)(四)学习第四句1.指名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精品教案-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精品教案-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3)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喜气洋洋,龙舟竞渡的日子。谁来读?
诵读儿歌
①待到一轮节日过完了,新的一年就又开始啦——(引读)【转眼又是新年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②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习俗,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浓浓的节日氛围让我们回味无穷。齐声读。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传统节日,谁愿意来分享,你说怎样过节的?
(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呢!
3.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相应节日连起来。
傣族 彝族 苗族
火把节 花山节 泼水节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扫、艾、转、团、热、闹,认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扫、团、转、闹) 猜谜语(热、艾)
3.归类指导:
(1)扫 转
①看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②指导“转”:提醒笔顺;强调第七笔是撇折撇,一笔完成。
(2)艾 热
①看结构:上下结构。比宽窄,比长短。
②指导“热”:提醒笔顺;强调第五笔是横斜钩,位置找准。
(3)团 闹
①看结构
②指导“闹”,提醒里面是个“市”字。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中秋节端午节
教学资源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识字2 传统节日
年级
二年级
课 时
第2课时
备课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继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节日的更多习俗和文化知识,教学难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特色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对了解传统节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秀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秀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环节3
合作分享,拓展节日习俗
1.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展示ppt。
2.总结:不论哪种形式我们都要和家人在一起团聚。
3.出示古诗《上元竹枝词》。
4.猜一猜这是介绍哪个节日的?从哪看出来的?
5.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个场景的吧!一起来读读。
6.适当总结: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吃完元宵,看完花灯,第二天就该带着家人的祝福,开始新一年的学习、工作,热热闹闹的春节才算过完了。
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过节。
课后练习“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属于“学表达”的练习。了解课文讲述的主要习俗活动唤醒学生记忆表象是能说的前提,合作交流、反馈评议指导再练习是说好的保证。
11.回读课文: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5.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我们要陪家人一起,登高赏菊,期盼家人健康长寿。
同桌交流喜欢的节日及习俗。
1.介绍春节的习俗。
(1)贴春联。
(2)放鞭炮。
(3)年夜饭。
(4)收红包
(5)访亲友。
(6)补充古诗《元日》
读古诗,找出古人过春节的习俗:爆竹、屠苏、新桃换旧符。
(7)续编儿歌。
2.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圆月,象征着团团圆圆,即使远在他乡的亲人,也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彼此,这像诗中说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就是指月亮。希望自己思念的亲人平安长久。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共同望着月亮盼望团圆呢。这就是宋朝大文豪苏轼的心愿。
14.有一首诗就是描写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情景,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想象着画面背一背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

“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

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
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

2.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对联引出“传统”,认识生字“传统”
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

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口诀认识“传”。

比如: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

石来就是砖,砖头的砖。

人来就是传,传统的传。

4.引导理解“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文化”
贴对联是我们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像春节这样,世世代代一直流传下来的节日,就叫做“传统节日”。

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些风俗习惯,就叫做传统习俗。

我们平时背诵的唐诗,《弟子规》《三字经》等,就是流传了很久很久的文化瑰宝,这样的文化,就叫做传统文化。

5.在这首识字童谣里,我们能了解到中国有哪些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些相关的节日习俗,甚至还能领略到一些相关的传统文化呢!
(二)初读读文,集中识字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生活识字“巷”。

(1)认读路牌“乌衣巷”“永庆巷”。

(2)理解巷:称之为巷的路都比较窄,路两旁的房子面对面靠得比较近。

(3)借助图片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

2.字理识字“祭”。

(1)出示“祭”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图。

教师讲解:左上部分是带血的牲肉,右边像手,下面像祭桌。

(2)出示祭祀的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祭”的本意。

(3)出示“清明祭扫”的图片,明白清明祭扫是为了缅怀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人。

3.比较识字
(1)后鼻音一组:“郎”“饼”“堂赏”。

同桌合作,用组词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草字头一组:“艾菊”,知道草字头的字跟花草有关。

图片识字“艾”。

课文中的艾香指的就是艾草的香。

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把艾草,菖蒲,桃枝,绑在一起挂在门窗上。

传说,这样能辟邪。

4.拍手操。

用《语文素养读本》二下的《巧克力和咖啡树》中的童谣《端阳》,结合龙泉人过端午的语言情境,做拍手操,复现生字,引出四个会写字。

5.写字:
“艾”“舟”“热闹”
(1)写字评价要点:
第一,在间架结构上,特别注意在横中心和竖中线有什么笔画。

做到了得一星。

第二,要注意写出字的笔锋,比如艾的撇捺要伸展,捺的最后要有尖角。

做到了得一星。

第三,写好“热”字。

这四个字里面,最难写的是“热”,注意上部和下部等宽。

第四笔是撇,注意穿插到左下格,再写横斜勾。

下面四点,注意点的方向和点的大小,就会更美观。

写好“热”字,得一星。

(2)学生在课堂学习单上书写,每个生字写一个。

教师巡回指导。

(3)反馈学生书写情况。

(4)反馈后,再把这四个生字写到作业单的童谣当中,争取写得比刚才好。

(三)理清节日,随文生字
端午节和春节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1.默读课文,快速圈出童谣中提到的传统节日。

2.按顺序反馈节日,识字“宵”“乞巧”。

(1)识字“宵”、“乞巧”。

(2)借助古诗《乞巧》理解乞巧的意思。

古时候的女子,在七夕节这一天,对月穿针,谁先把丝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她们乞求上苍,希望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所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3.节日排序。

教师出示打乱的节日贴纸,请小朋友按时间顺序在黑板上帮助排好。

其他学生在课堂练习纸上完成第二大题。

4.强调节日名读课文。

(四)再读童谣,知晓习俗
1.人们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分别会做些什么事呢?
(1)用横线在书中划出相关节日的传统习俗。

(2)反馈。

2.师生合作配乐读课文,感受传统习俗。

3.观察表示传统习俗的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特点:第一个字都是动词。

4.用动词加名词的方式,结合“春节”“元宵节”来说传统习俗。

贴对联,发红包,拜年……猜灯谜,舞狮子,舞龙灯……
5.带着喜悦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个节日。

6.春节和元宵节,你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7.再读这两个节日的语句,读出对这两个节日的喜爱。

8.背诵这两个节日的语句。

(五)趣猜灯谜,巩固生字。

结合课文的会写字,进行猜灯谜游戏,巩固识字。

转:专心开车敬:警察不言语团:口中吐真才闹:综合门市(六)推荐阅读,爱上佳节
推荐阅读《跟着伊伊过大节》。

这是一套可以读出传统和爱的童书。

主人公伊伊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她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热爱。

这套书里,包含了有趣的故事、扮演和游戏。

在书中,我们可跟着伊伊一起心过节。

节日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让一家人一起,幸福永相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