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精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24e3f2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4.png)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2.不完全变态:卵→假设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word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精编(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精编(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dfdea633687e21ae45a974.png)
(word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精编(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精编(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精编(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
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3)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人教版生物初二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生物初二下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396fc3f580216fc700afd18.png)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54bfcb6b84ae45c3a358c30.png)
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等。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照紫外线,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
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 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c7c3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9.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最新整理】一、生物的分类与命名1.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2. 生物命名的规则与应用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组成2.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3.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三、遗传与变异1. 遗传物质的特点2. 遗传的基本规律3.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4. 突变与遗传变异的形成四、生物的繁殖与生长1. 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过程与比较2. 生殖与生长的调节机制五、生物的进化与适应1. 进化的证据2. 进化的机制3. 生物的适应与生存策略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保护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 生态位与群落的相互关系七、人类与生态环境1. 人口增长与环境压力2. 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3.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的一部分,该提纲以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内容为基础,组织了八个主要的复习内容。
通过对生物分类与命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的繁殖与生长、生物的进化与适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以及人类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学习与思考,可以全面回顾和巩固这一学期以来所学习的生物知识。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是学习生物的基础,它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命名和归纳总结,建立起了生物的分类系统。
生物的分类是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谱系等形成的。
在生物的分类中,有属、种、目、纲、门和界等多级分类单位。
生物命名是为了更加方便地辨识和交流,规定了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名字作为生物种类的名称。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全部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的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
细胞器是细胞内各种功能区域的集合体,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细胞器通过协同工作,完成细胞内物质的合成、转运和降解等生命活动。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研究的是生物代际间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现象。
遗传物质位于生物的染色体上,由DNA分子构成。
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fb848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d.png)
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生物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内容很多,你知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复习吗?下面WTT整理了人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等。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互相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传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可以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
(2)病原体分开传染到达安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照紫外线,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进步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免疫与方案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可以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
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2023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2023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42b3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9.png)
2023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人体运动与生命活动1.1 肌肉运动与骨骼- 肌肉运动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骨骼结构及其特点- 肌肉与骨骼的协同运动1.2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血管类型及其特点1.3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呼吸的过程及其特点- 呼吸与健康的关系第二单元:生物的遗传与进化2.1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及其结论- 基因与染色体- 基因型与表现型2.2 DNA与生物的遗传信息- DNA的组成及其结构- DNA复制的过程- DNA与蛋白质的关系2.3 进化与物种形成- 进化与自然选择的关系- 物种概念及其分类方法- 物种形成的条件及过程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交换3.1 生态系统与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生态系统中元素的循环- 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3.2 照明与热能- 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 热的传递与节约- 太阳能利用3.3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4.1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因素-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的关系4.2 生物圈中的人类活动-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测算方法- 地球温室效应及其危害- 生物入侵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3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物种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第五单元:生命科技与人类社会5.1 生命科技的基本概念与实践- 生命科技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生命科技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5.2 人类社会与生命科技- 生命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生命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生命科技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挑战5.3 伦理与生命科技- 生命伦理的概念及其核心内容- 生命伦理在生命科技中的应用- 生命科技的发展与人类价值观的协调。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全册精品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全册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d6a71cb76a20029bc642d01.png)
3
一进特文蒂特斯和逊尔威家学胞细国美�来后。体色染性 为称体色染种这把他�样一不体色 染的别与态形的体色染对一有中胞细体性男�现发中察观在朗克麦家学胞细国美�年 2091 .1 传遗别性的人 节四第 。大增就率几的病传遗该患代后其�大较例比因基病致性隐的同相带携亲近 。婚结止禁间之亲血系旁的内以代三和亲血系直�定规法姻婚国我 .2 。去下传遗会还�响影的 �因基性显�D 受有没并�因基性隐�d 但�现表不状形的制控 d 然虽�的 dD 是成组因基 .c 。种两 dD 或 DD 有 成组因基其�的�豆豌高�状性性显为现表�种一�因基性隐和因基性显示表别分写小、大 的母字一同用�dd 有只成组因基其�的�豆豌矮�状性性隐为现表�中传遗的状性对相在 .b 。矮现表不高现表只代后的交杂�状性性隐是矮�状性性显是高�矮 和高的豆豌�如例。状性性显是的现表中代一交杂�分之状性性隐和状性性显有状性对相 .a �为释解的象现验的体色染的内胞 细物生种一每。体载要主的质物传遗是�质物的色深成染料染性碱被能内核胞细�体色染�3 。构结旋螺双呈 �质物传遗的要主是 AND 。段片 AND 的应效传遗有具是上体色染于位因基 .2 ”梁 桥“ 的递传间子亲在因基是就胞细卵和子精 �递传胞细卵或子精经因基 �中程过殖生性有在 �1 递传的间代子亲在因基 节二第 。状性的制控所因基入转出现表能可有就�物生因 基转的出育培�中组因基的物生种一另到入转法方的术技物生用�因基个某的物生种一把 .7 。状性是不而因基是的 去下传物生�中代接种传物生在明说也时同�状性的物生定决因基�示启的淑级超因基转 .6 。鼠小和鼠级超因基转�例。状性的物生制控因基 .5 。毛白与毛黑的兔家�如例。式形现表同不的状性一同物生种同�状性对相 .4 。状性为称统式方为行和性特理生、征特构结态形的的现表所体物生�状性 .3 。平水因 基到入深渐逐才�展发的学科着随后以�的始开状性从是初最�识认的异变和传遗对们人 .2 。的现实而育发和殖生过 通是异变和传遗的物生。异差的间体个代子和间子亲指是异变�性似相的间子亲指是传遗 .1 状性的物生制控因基 节一第 异变和传遗的物生 章二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要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要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9f80c5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6.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要复习提纲一、细胞与遗传1. 细胞的基本组成:(1)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2) 细胞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核:结构和功能2. 细胞的分裂:(1) 有丝分裂:步骤和特点(2) 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交换:重组的作用(3) 半体细胞的形成和功能3. 遗传的规律:(1) 子代遗传特点的规律:Mendel的遗传实验、基础术语解释、各种遗传规律(2) 高尔基体的遗传物质:核糖体RNA的合成和功能二、生物进化1. 进化的证据和方式:(1) 方法和目的:古生物学研究、地层和化石记录(2) 进化过程的证据:同源性和胚胎发育(3) 进化的方式: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流2. 基因组与进化:(1) 基因的组成和特点(2) 基因组的变异:基因突变和突变类型3. 生物分类与进化关系:(1) 分类的目的和方法(2) 古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分类:化石记录的意义(3) 进化树的绘制和解读三、生物多样性与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1)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态平衡、资源利用和保护2. 物种形成与分布:(1) 物种形成的方式:隔离和适应、突变和选择(2) 物种分布的规律:环境和生物因素3. 生物保护和环境保护:(1) 生物保护的目标和方法:物种保护、栖息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平衡(2)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四、人类的生殖与发育(1) 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殖细胞的生成和生存(2) 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月经周期和排卵2. 人的性别和性别特征:(1) 性别的决定:染色体和性别基因(2) 性别的遗传规律:性别比例和性别相关疾病3. 生殖与发育:(1) 受精的过程和方式(2) 胚胎发育和胎儿的保护(3) 出生和新生儿的特点五、人类的生活与健康1. 人体呼吸与健康:(1) 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2) 呼吸的过程和气体交换(3) 健康的呼吸习惯和呼吸疾病的预防2. 人体循环与健康:(1) 心脏和血管的构造和功能(2) 循环的过程和血液的运输(3)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1) 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2) 消化的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4. 人体分泌与健康:(1)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激素的作用和调节(3)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预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0b6b7f8fab069dc502201df.png)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八年级人教版生物下册复习总结提纲
![八年级人教版生物下册复习总结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c3c009d284ac850ac024232.png)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要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要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0dd9b9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d.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重要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生物重要复习提纲如下:
一、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
1. 生物资源的定义及分类
2.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保护
3.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4. 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
5.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二、遗传与进化
1.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DNA结构与基因的功能
3. 基因的突变与基因型的变异
4.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5. 进化的机制及其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三、细胞及其组成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膜的结构和运输作用
3. 细胞器的功能与特点
4. 细胞的分化和多样性
四、生物的营养
1. 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
2.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 糖、蛋白质和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4. 植物的光合作用
5. 呼吸与能量转化
五、生命活动调节
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神经调节与内分泌调节的区别与配合
4. 光周期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5. 节律的形成与调节
六、生命活动的协调与适应
1. 动物的行为与适应
2. 植物的对环境的适应
3. 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4. 生物在环境中的竞争与适应
七、生物与健康
1. 疾病的成因和防治
2. 吸烟、酗酒和药物滥用对健康的危害
3. 饮食与健康
4. 运动与健康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生物重要复习提纲的基本内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添加。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经典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0687cc054a7302768e99397d.png)
复习大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2.完全变态: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3.不完全变态: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相似为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 经历: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3)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由蝗虫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课本P17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内有细胞核。
系带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
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生物种类生殖方式受精方式发育方式昆虫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鸟类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5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6.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5.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课本P31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2)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发育的植株都是高杆的。
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为3:1)。
(3)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DD×ddDd ×DdD、d D、dDD Dd Dd dd1 :2 : 1基因型比例:DD:Dd:dd=1:2:1表现型比例: 3 :1D d2.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2.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
3.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XY 女:44条+XX)。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4.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精子(22条+Y 或22条+X),卵细胞(22条+X)。
5.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第五节生物的变异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3.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4. 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作用条件下,形成简单有机物。
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9.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3. 生物进化的历程:(1)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4.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6. 掌握P55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1. 100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2. 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 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5. 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A. 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
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要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B.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C.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D.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等。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照紫外线,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