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 年 3 月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2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 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8.A【解析】略。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

13.C【解析】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科目代码:30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 年3 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11.参考答案:(1) 模型使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原子结构本在是肉眼无法观察的,容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阻碍。

引入一个模型,学生就能直观地对其观察、分析,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

(2) 模型能揭示微观现象。

利用原子结构模型能揭示微观的现象。

学生会就抛去表象,而抓住学科的本质了。

12.参考答案: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渠道。

观察所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是理性方法所赖以进行的基础与依据。

在“经纬网”这一课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才能使学生获得对经纬网的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到的信息归纳分析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得出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其次,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结论的必要手段。

教师借助观察法能及时获得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有效地验证结论。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才能够及时引导学生、调整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结论,如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是半圆等。

所以,观察法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三、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13 题20 分,第14 题30 分,共50 分)13.参考答案:(1)C。

A 项,只能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银,无法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和铜、银的关系;B 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要有氧气、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所以题目中的实验装置无法验证磷的燃烧是否需要氧气;C 项,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题目所给实验装置能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 项,如果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比例,就需要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右瓶中使用的液体不能和生成物反应。

(2) ①取适量三种金属分别加适量硫酸溶液,反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铁会反应消失,溶液变成浅黄色;铜、银无变化.证明:铁>铜、银;②取适量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里,会发现不能置换出铜,溶液无变化.证明:铜>银。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究“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赞可夫D.布鲁纳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的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

这表明教育具有( )。

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

这种教育功能是( ) 。

A.社会流动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改造功能D.人口控制功能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 1762 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

A. 《理想国》B. 《巨人传》C. 《教育论》D. 《爱弥儿》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C.教育影响D.个体实践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 ) 。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7.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

A.顺序性B.阶段性C.连续性D.差异性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

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 。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B.学习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 。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故本题选A。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故本题选C。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決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

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公共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体现。

故本题选A。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属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2019上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文档可分享

2019上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文档可分享

2019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以后注意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A、先慢后快B、匀速加快C、先快后漫D、匀速减漫14、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精加工策略15、钱老师上课时经常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叫学生回答,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持在教学活动中,钱老师所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A、团体警觉B、替代强化C、最小干预D、处理转换16、方华情绪快而强,容易冲动,常常是爆发式的,并伴随有明显外部表现,她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7、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站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重称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组织者D、自我差异性18、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5559)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5559)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参考答案:(1)模型使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原子结构本在是肉眼无法观察的,容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阻碍。

引入一个模型,学生就能直观地对其观察、分析,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

(2)模型能揭示微观现象。

利用原子结构模型能揭示微观的现象。

学生会就抛去表象,而抓住学科的本质了。

12.参考答案: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渠道。

观察所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是理性方法所赖以进行的基础与依据。

在“经纬网”这一课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才能使学生获得对经纬网的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到的信息归纳分析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得出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其次,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结论的必要手段。

教师借助观察法能及时获得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有效地验证结论。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才能够及时引导学生、调整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结论,如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是半圆等。

所以,观察法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三、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0分,共50分)13.参考答案:(1)C。

A项,只能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银,无法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和铜、银的关系;B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要有氧气、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所以题目中的实验装置无法验证磷的燃烧是否需要氧气;C项,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题目所给实验装置能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项,如果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比例,就需要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右瓶中使用的液体不能和生成物反应。

(2)①取适量三种金属分别加适量硫酸溶液,反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铁会反应消失,溶液变成浅黄色;铜、银无变化.证明:铁>铜、银;②取适量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里,会发现不能置换出铜,溶液无变化.证明:铜>银。

(完整word版)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详细答案

(完整word版)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详细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

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3月9日笔试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3月9日笔试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笔试2019年上半年笔试真题汇编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在3月9日举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师)。

每个科目考试时长为2小时,采取纸笔化考试。

面试时间预计为4月中旬。

现将19年上半年笔试真题整理如下。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中学综合素质(完整版)考试时间:2019年3月9日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1.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

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2.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

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识笑。

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

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3.“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4.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办法教学更有效呢?“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情景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5.《中华人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整理)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整理)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A阶级性 B生产性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不平衡性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 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 B长善救失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2 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 项。

3.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照答案及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分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讲堂中心。

【分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课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典范教课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 C 项。

【分析】个人本位论以为,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天性,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天性,发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公司或阶级服务。

卢梭以为“小孩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表现。

【分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此刻教育自己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与其余社会心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分析】人的发展既表现出量的累积,又表现出质的飞腾。

当某些代表新质因素的量累积到必定程度时,就会致使质的飞腾,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分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类学制。

这类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连接。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分析】略。

【分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联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分析】道德评论法是经过对学生道德进行必定或否认的评论而予以激励或克制,促进其道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含奖赏、处罚、评选和操行评定等。

【分析】存心注意也称任意注意,是有早先目的、必需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必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类注意方式属于存心注意。

【分析】忘记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趋向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快,且到必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了。

【分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脑筋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进而增添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参考答案:
(1)模型使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原子结构本在是肉眼无法观察的,容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阻碍。

引入一个模型,学生就能直观地对其观察、分析,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

(2)模型能揭示微观现象。

利用原子结构模型能揭示微观的现象。

学生会就抛去表象,而抓住学科的本质了。

12.参考答案:
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渠道。

观察所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是理性方法所赖以进行的基础与依据。

在“经纬网”这一课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才能使学生获得对经纬网的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到的信息归纳分析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得出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其次,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结论的必要手段。

教师借助观察法能及时获得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有效地验证结论。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才能够及时引导学生、调整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结论,如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是半圆等。

所以,观察法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三、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0分,共50分)
13.参考答案:
(1)C。

A项,只能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银,无法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和铜、银的关系;B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要有氧气、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所以题目中的实验装置无法验证磷的燃烧是否需要氧气;C项,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题目所给实验装置能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项,如果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比例,就需要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右瓶中使用的液体不能和生成物反应。

(2)①取适量三种金属分别加适量硫酸溶液,反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铁会反应消失,溶液变成浅黄色;铜、银无变化.证明:铁>铜、银;
②取适量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里,会发现不能置换出铜,溶液无变化.证明:铜>银。

(3)这是一道分析实验装置来验证实验目的的题目,只能逐个分析选项,逐个判断。

A项,实验目的是探究三者之间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要有两两之间的比较。

如果借助氢,就需要得出分别与氢的比较。

B项,探究磷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应该设置对照实验,其一有氧气能燃烧,其二无氧气不能燃烧。

D项,如果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比例,就需要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右瓶中使用的液体不能和生成物反应。

14.参考答案: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

(2)青菜(生产者)®青虫(初级消费者)®青蛙(二级消费者)®蛇(三级消费者)®鹰(四级消费者)
(3)①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上课时通过师生互动,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②教学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

教学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案例中,教师按教学计划出示不同生物的图片,让同学说出“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教学生成和预设相符,学生通过讨论说出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是教学过程进一步展开。

另外,教师本来要讲解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但是却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提出问题“把狼消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这一问题弄清食物链中不同生物在的重要作用。

而学生的反应正好如教师预料,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呼声”,教师借此让学生共同探讨,明白了不同生物在食物链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10分,第16题30分,共40分)
15.参考答案:
(1)教科书中“常见的酸”这一插图集趣味性、科学性、形象性于一体,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使之产生较强的阅读愿望,极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对于“酸”这一概念,学生比较陌生,通过这一卡通图,学生能够轻松掌握“酸”的概念,即在
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因此,借助于卡通图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片段如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导入提问】教师请大家回忆生活中的现象:吃没有成熟的葡萄、桔子感觉怎么样?
【学生】很酸(有酸味)
【教师引导】物质有酸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酸,含有酸的溶液就会显酸性。

引出本节课题-酸。

(二)观察图片,学习新知
【提问】请学生回忆生活中或在化学课中,接触或听说过哪些酸。

【交流、讨论】醋,柠檬,可乐,盐酸、碳酸等。

【学生】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棒,学生们的回答都非常正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请大家回去再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酸。

16.参考答案:
(1)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

(2)摩擦起电的微观原理:摩擦起电的本质是自由电子的转移。

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

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

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3)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微观原理。

指代电量及其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情感与态度: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静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微观原理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提问:日常生活中,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身上穿化纤贸易,晚上脱衣服,有时会发生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答:静电现象,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那么带电的物体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我们今天就详细学习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激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2)进行新课
①物体带电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的演示实验:
用梳子梳头发,然后把梳子靠近纸屑,观察现象。

将文具盒的塑料尺、圆珠笔先靠近纸屑,并注意观察现象,然后再在自己的头发上多摩擦几下,后靠近小纸屑,并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自主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体会摩擦起电,了解相关概念。

总结讨论:
是什么原因使小纸片吸附在塑料梳子上?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经过摩擦后的绝缘题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②讨论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3)拓展
提问:带电体除了能吸引轻小物体,他们之间会不会有相互的作用呢?各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或接触所带上的电有没有什么差异呢?如何设计实验研究这些问题呢?
设计意图:为“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做铺垫。

(4)总结:
交流讨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脱毛衣时的劈啪声闪电等。

利用静电: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静电除尘等。

避免静电:避雷针、油罐车的尾巴、严禁用塑料桶运载汽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回顾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