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的系统解剖_【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血管解剖脑静脉系ppt课件
• 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研究: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是相辅相成的。未来需要进 一步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脑血 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通过临床实践的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基础研究成 果,推动脑血管疾病研究的不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脑静脉的回流路径
脑静脉的血液通过脑深静 脉和脑浅静脉回流到颅内 静脉窦,最终通过颈内静 脉和椎静脉回流到心脏。
脑静脉的功能
脑静脉的主要功能是输送 血液,并帮助维持颅内压 的稳定。
脑毛细血管
脑毛细血管的结构
脑毛细血管是脑血管的最末端, 由一层内皮细胞和一层基底膜组
成,具有通透性高的特点。
脑毛细血管的功能
02 脑动脉的分支
脑动脉的主干在颅内分为许多分支,包括大脑前 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等,这些分支进 一步分支为更小的动脉,形成密集的动脉网。
03 脑动脉的功能
脑动脉的主要功能是为大脑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并带走代谢废物。
脑静脉系统
01
02
03
脑静脉系统的组成
脑静脉系统由脑深静脉、 脑浅静脉和颅内静脉窦组 成,它们负责将血液从大 脑输送回心脏。
• 探讨脑静脉系统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静脉系 统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具体机 制,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开发新的脑静脉系统成像技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的成像方面 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要开发新的成像技术,提高脑静脉系统的分辨率 和清晰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脑静脉系与脑水肿的关系
脑水肿的形成
脑静脉回流受阻时,脑组织液产生增多而不能及 时排出,导致脑水肿。
THANKS
感谢观看
脑静脉的回流路径
脑静脉的血液通过脑深静 脉和脑浅静脉回流到颅内 静脉窦,最终通过颈内静 脉和椎静脉回流到心脏。
脑静脉的功能
脑静脉的主要功能是输送 血液,并帮助维持颅内压 的稳定。
脑毛细血管
脑毛细血管的结构
脑毛细血管是脑血管的最末端, 由一层内皮细胞和一层基底膜组
成,具有通透性高的特点。
脑毛细血管的功能
02 脑动脉的分支
脑动脉的主干在颅内分为许多分支,包括大脑前 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等,这些分支进 一步分支为更小的动脉,形成密集的动脉网。
03 脑动脉的功能
脑动脉的主要功能是为大脑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并带走代谢废物。
脑静脉系统
01
02
03
脑静脉系统的组成
脑静脉系统由脑深静脉、 脑浅静脉和颅内静脉窦组 成,它们负责将血液从大 脑输送回心脏。
• 探讨脑静脉系统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静脉系 统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具体机 制,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开发新的脑静脉系统成像技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的成像方面 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要开发新的成像技术,提高脑静脉系统的分辨率 和清晰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脑静脉系与脑水肿的关系
脑水肿的形成
脑静脉回流受阻时,脑组织液产生增多而不能及 时排出,导致脑水肿。
脑部血管动静脉解剖与临床(ppt)
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颈
大脑中动脉
内
动
脉
脉络丛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大脑前动脉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颈内动脉的终支之一。在位于视交叉外侧,正对 嗅三角处,呈直角或近似直角由颈内发出,在脑 底部水平向中线走去,近中线处两侧大脑前动脉 平行折入大脑纵裂,沿胼胝体沟由前向后至压部, 与大脑后动脉末梢支吻合,构成颈内动脉系与椎 -基底动脉系的另一吻合途径。大脑前动脉通常 分为近侧段和远侧段。近侧段指从颈内发出大脑 前动脉起到前交通动脉止,越过前穿质和视神经, 发出多条中央支。远侧段从前交通开始至楔前动 脉止,行于纵裂内,发出眶动脉、额极动脉及胼 缘动脉等。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接他们 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绕行到脑的背 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大脑前动脉
脑动脉两大体系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系
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及其分支
颈内动脉
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为颅外段 和颅内段。
(一)颅外段,因全程位于颈部,又称颈 段。是颈内动脉各段中最长的一段,从颈 总动脉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处起至颅 底止。它先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以后逐 渐转向颈外动脉的后内侧,沿行咽侧壁抵 达颅底。
– 胼缘动脉 callosomarginal artery 从胼周动脉向上发出 的分支,总称胼缘动脉。胼缘动脉可以有一条主干也可 以没有,由前向后可发出额内前、额内中、额内后以及 旁中央动脉,在内侧面上行,至半球上缘翻越到大脑半 球背外侧面,与同测大脑中动脉分支形成广泛吻合。主 要供应扣带回、额上回、旁中央小叶、额中回上缘以及 中央前后回的1/4。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支为旁中央动脉, 主要供应旁中央小叶。
大脑静脉系统图文详解ppt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窦汇: 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和左、右横窦 的会合处。 实际上以上各窦会合在窦汇者少见。若上矢 状窦分支时,则右支常比左支大,右横窦也 比左横窦宽大。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大脑侧面引流的静脉: 6、大脑中浅静脉→蝶顶窦和海绵窦 7、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横窦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CTA轴位(容积MIP)
CTA冠状位(容积MIP)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CTA轴位(容积MIP)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硬脑膜窦: 硬脑膜窦,为硬脑膜的两层在某些部位分开, 内衬内皮细胞,构成特殊的颅内静脉管道, 输送颅内静脉血。 循环于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 及绒毛也进入到静脉窦。
CTA轴位(容积MIP)
脑血管解剖(脑静脉系)【优质PPT】
颞叶和枕叶外侧面的血液主要汇入横窦。 额极和额叶底面的血液主要注入上矢状窦,也向后注
入海绵窦、蝶顶窦和基底静脉。 颞叶底面的血液主要引流至岩上窦、横窦和基底静脉。 枕叶底面和部分内侧面包括纹状区17、18区血液,先
注入枕下静脉,然后注入大脑大静脉。
2021/10/10
13
大脑外侧面静脉的吻合
2021/10/10
18
大脑上和下静脉间的吻合
上矢状窦
Rolando静脉
Labbe吻合
大脑中浅静脉
2021/10/10
Trolard静脉 Labbe静脉
横窦
19
Labbe静脉
2021/10/10
Labbe
横窦
20
大脑外侧面静脉的吻合
Trolard静脉 Trolard吻合
n Labbe静脉 n Labbe吻合
2021/10/10
32
大脑大静脉系
大脑大静脉 great cerebral vein
又称Galen大静脉 great vein of Galen,是 Galen静脉系的主干静脉。是一条短粗而脆弱的 静脉主干,由前向后,经过胼胝体压部急转向 上,在大脑镰与小脑幕联结处与下矢状窦共同 在小脑幕游离缘注入直窦前部。收集两侧大脑 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后静脉、枕静脉、小 脑上静脉以及松果体区核中脑顶盖区的静脉血。
大脑上静脉中主要的一条为中央静脉(Rolando 静脉),收集中央沟两岸中央前、后回的血液。
额部静脉数目最多,由后下至前上注入上矢状窦的 前部;顶部静脉数目次之,由下向上注入上矢状窦 中部;枕部静脉最少,由后下至前上注入上矢状窦 的后部。
额部的大脑上静脉入窦的角度为垂直方向,顶枕部 的斜角向前,入窦角度与窦的血流方向相反。意义 是防止静脉壁塌陷,维持正常颅内压。
入海绵窦、蝶顶窦和基底静脉。 颞叶底面的血液主要引流至岩上窦、横窦和基底静脉。 枕叶底面和部分内侧面包括纹状区17、18区血液,先
注入枕下静脉,然后注入大脑大静脉。
2021/10/10
13
大脑外侧面静脉的吻合
2021/10/10
18
大脑上和下静脉间的吻合
上矢状窦
Rolando静脉
Labbe吻合
大脑中浅静脉
2021/10/10
Trolard静脉 Labbe静脉
横窦
19
Labbe静脉
2021/10/10
Labbe
横窦
20
大脑外侧面静脉的吻合
Trolard静脉 Trolard吻合
n Labbe静脉 n Labbe吻合
2021/10/10
32
大脑大静脉系
大脑大静脉 great cerebral vein
又称Galen大静脉 great vein of Galen,是 Galen静脉系的主干静脉。是一条短粗而脆弱的 静脉主干,由前向后,经过胼胝体压部急转向 上,在大脑镰与小脑幕联结处与下矢状窦共同 在小脑幕游离缘注入直窦前部。收集两侧大脑 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后静脉、枕静脉、小 脑上静脉以及松果体区核中脑顶盖区的静脉血。
大脑上静脉中主要的一条为中央静脉(Rolando 静脉),收集中央沟两岸中央前、后回的血液。
额部静脉数目最多,由后下至前上注入上矢状窦的 前部;顶部静脉数目次之,由下向上注入上矢状窦 中部;枕部静脉最少,由后下至前上注入上矢状窦 的后部。
额部的大脑上静脉入窦的角度为垂直方向,顶枕部 的斜角向前,入窦角度与窦的血流方向相反。意义 是防止静脉壁塌陷,维持正常颅内压。
颅内静脉系统解剖
颅内静脉系统解剖:了解颅内静脉系统的结构,有 助于诊断疾病
颅内静脉系统病变:颅内静脉系统病变可能导致多 种疾病,如脑静脉血栓形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等
诊断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 以诊断颅内静脉系统病变
治疗方法: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 治疗方法,如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治疗方法
2
颅内静脉系统包括硬脑膜静脉窦、 大脑静脉、小脑静脉等
3
颅内静脉系统负责将脑部血液回流 至心脏
4
颅内静脉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 脑部疾病,如脑水肿、脑出血等
调节颅内压
1
颅内静脉系统 是调节颅内压 的重要结构
2
颅内静脉系统 通过吸收脑脊 液和血液,维 持颅内压的稳 定
3
颅内静脉系统 与脑脊液循环 密切相关,共 同调节颅内压
静脉回流途径
硬脑膜静脉窦:位于硬脑 膜内,收集颅内静脉血
脑静脉:位于大脑表面, 收集大脑皮质的血液
静脉窦:位于颅底,收集 颅内静脉血
颈内静脉:位于颈部,收 集颅内静脉血
椎静脉:位于脊柱,收集 颅内静脉血
静脉导管:位于颅内,连 接静脉窦和脑静脉
2
颅内静脉系统的 功能
血液回流
1
颅内静脉系统是脑部血液回流的主 要途径
药物治疗:针对 病因,使用抗炎、 抗凝、抗血小板 等药物进行治疗
01
介入治疗:通过 导管、支架等介 入手段,进行血 管扩张、支架植 入等治疗
03
02
手术治疗:针对 静脉血栓、静脉 畸形等疾病,进 行手术切除、修 复等治疗
04
康复治疗:针对 术后恢复,进行 康复训练、心理 辅导等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 夜
脑静脉系统31页PPT
脑静脉系统
李海利
脑静脉系统
脑静脉有如下特点: •不与脑动脉伴行,所以没有与同名动脉类似的名称 •深、浅静脉均汇入静脉窦,再进入颈内静脉回流到心脏 •脑静脉管壁较薄,管腔较大,缺乏肌肉和弹力纤维,因 而缺乏弹性 •静脉窦是全身仅有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最硬的静脉,由坚 韧的硬脑膜围成管道。它是脑静脉回流的唯一通道也是 脑脊液回流的必经之路 •脑静脉系统没有静脉瓣
13
大脑深静脉
透明隔静脉
丘纹静脉
脉络膜上静脉
大脑内静脉
大 脑
侧脑室静脉
大
静
大脑前静脉
脉
大脑中深静脉 大脑脚静脉
基底静脉
侧脑室下静脉
大脑内静脉
15
16
静脉角
17
基底静脉系统
18
19
20
21
22
23
颅后窝和小脑的静脉
Takahashi 根据小脑和脑干一些静脉汇流的情 况,分为上组、前组和后组,上组主要汇入至大 脑大静脉,前组汇入岩静脉至岩上窦,后组汇入 至窦汇或直窦。
4
硬脑膜窦(Dural Sinuses)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6
7
大脑浅静脉
主要收集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的静脉血,按部位 分为大脑背外侧的浅静脉、大脑内侧面的浅静脉、大脑 底面的浅静脉
8
(一) 大脑背外侧的浅静脉
Rolando静脉
额前静脉
顶静脉
2
脑静脉系统
静脉窦 大脑浅静脉 大脑深静脉 颅后窝和小脑的静脉 导血管
3
静脉窦
硬脑膜静脉窦是位于两层硬脑膜之间的静脉道,窦 壁的外层是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所组成,坚韧无弹性;内 层是由疏松的细胶原纤维构成。窦腔内表面衬有内皮, 与静脉的内皮相续,但无瓣膜。在大脑静脉和小脑静脉 汇入静脉窦的入口处具有瓣膜装置,如半月瓣,小梁和 中隔等,有调节入窦血流的作用。
李海利
脑静脉系统
脑静脉有如下特点: •不与脑动脉伴行,所以没有与同名动脉类似的名称 •深、浅静脉均汇入静脉窦,再进入颈内静脉回流到心脏 •脑静脉管壁较薄,管腔较大,缺乏肌肉和弹力纤维,因 而缺乏弹性 •静脉窦是全身仅有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最硬的静脉,由坚 韧的硬脑膜围成管道。它是脑静脉回流的唯一通道也是 脑脊液回流的必经之路 •脑静脉系统没有静脉瓣
13
大脑深静脉
透明隔静脉
丘纹静脉
脉络膜上静脉
大脑内静脉
大 脑
侧脑室静脉
大
静
大脑前静脉
脉
大脑中深静脉 大脑脚静脉
基底静脉
侧脑室下静脉
大脑内静脉
15
16
静脉角
17
基底静脉系统
18
19
20
21
22
23
颅后窝和小脑的静脉
Takahashi 根据小脑和脑干一些静脉汇流的情 况,分为上组、前组和后组,上组主要汇入至大 脑大静脉,前组汇入岩静脉至岩上窦,后组汇入 至窦汇或直窦。
4
硬脑膜窦(Dural Sinuses)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6
7
大脑浅静脉
主要收集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的静脉血,按部位 分为大脑背外侧的浅静脉、大脑内侧面的浅静脉、大脑 底面的浅静脉
8
(一) 大脑背外侧的浅静脉
Rolando静脉
额前静脉
顶静脉
2
脑静脉系统
静脉窦 大脑浅静脉 大脑深静脉 颅后窝和小脑的静脉 导血管
3
静脉窦
硬脑膜静脉窦是位于两层硬脑膜之间的静脉道,窦 壁的外层是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所组成,坚韧无弹性;内 层是由疏松的细胶原纤维构成。窦腔内表面衬有内皮, 与静脉的内皮相续,但无瓣膜。在大脑静脉和小脑静脉 汇入静脉窦的入口处具有瓣膜装置,如半月瓣,小梁和 中隔等,有调节入窦血流的作用。
颅静脉系统会PPT
患者,男,53 岁,进行性剧烈头痛1 d 入院。 7d 呼吸道感染史 上矢状窦、右侧横窦血栓,MRV及DSA证实,局部持续溶栓,病情明显好转。
MRV表现
上矢状窦和横窦血栓
另一患者的CE-MRV冠状位重建显示无强化血栓(箭),血 栓从上矢状窦延伸到右侧横窦。
上矢状窦血栓
上矢状窦慢性血栓(再通)
走形异常:如上矢状窦分叉形成假的空三角征 静脉窦狭窄:可造成颅内压升高 静脉窦闭锁: 蛛网膜颗粒压迹
Flow-related enhancement
男,19岁594112左侧横窦细(发育变异)
血流间隙
男,19岁,左侧横窦细,594112
血流间隙
血流间隙
横窦流动间隙(a) 冠状位TOF-MRV显示左侧横窦的内侧部 分流动消失(箭)。 (b) 斜位CE-MRV显示横窦的内侧部 分血流正常强化(箭)
基底静脉(Rosenthal静脉):左右各一,由大脑前静 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合成,注入大脑大静脉。
脑深静脉系统:1:丘纹静脉,2:隔静脉,3:大脑内静 脉,4:基底静脉(Rosenthal静脉),5:Galen静脉
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
深静脉引流区
大脑深静脉(大脑内静 脉,Galen静脉)引流 区:粉红色区域。这一 区域实质异常提示深静 脉阻塞。
两侧相等的31例(42/93) 右侧优势42例(35/93) 左侧优势20例(20/93
三: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
脑静脉循环特点: 1、大脑镰和小脑幕将双侧大脑半球和小脑分开, 所以双侧大脑半球和小脑之间缺乏广泛的静脉交 通; 2、同侧浅、深静脉之间直接吻合较少; 3、在脑白质内存在广泛的“分水岭”,各静脉引 流区域的相对独立性较强。 这些特点容易引起脑静脉循环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支:引流侧裂周围脑回、额叶外侧凸 面及眶叶外侧脑回的血流。进入海绵窦 。 引流侧裂内各脑回的血液。
引流大脑凸面下部以及颞叶,枕叶外侧 底部的血液,以桥V形式跨过硬膜下腔, 与横窦相连。
脑静脉系统组成
脑静脉窦(硬脑膜窦) 脑静脉 (深静脉、浅静脉)
上矢状窦在MRI的位置
横窦在MRI的位置
海绵窦在MRI的位置
2.在灰质和白质出现有部分血性出血,即出血性梗塞 。
3.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不同 程度的SAH。
4.室内有不成形的血块或充满脓液。 5.炎性V窦血栓形成 ,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梗死
、脑脓肿。
脑静脉、动脉血栓的区别
• 血栓成份差异
•
静脉内—可为红色血栓或混合性血栓
•
动脉内—多为白色血栓。
(1)上矢状窦:位于大ຫໍສະໝຸດ 镰的上缘,前始自额骨的 鸡冠,向后在枕骨内粗隆处与横窦相通,接收由大 脑上V而来的静脉血。
(2)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的一半部在小脑幕 处与直窦相连。
(3)直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结处向后与上矢 状窦的后端融合而成窦汇。
(4)横窦:最大的V窦,位于枕骨粗隆两侧,在枕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 乙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2)颅内或局部感染(颜面脓肿、中耳炎、乳突炎 、 鼻窦炎、脑膜炎)
(3)口服避孕药 (4)心脏病、心梗、心瓣膜病 (5)血液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6)外科手术 (7)脑外伤 (8)高热 (9)全身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 (10)中毒 (11)脱水——高凝状态:频繁腹泻、呕吐
病理
1.V或窦内血栓形成:V回流受阻 引流区域内的毛细 血管,小V充血。
发病机制
1、遗传异常
2、血液动力学异常:
• 血流淤滞
• 高凝状态红c,血粘度,v血栓形成 • 管壁异常
• 甲亢患者的凝血功能:Ⅲ因子活性 高凝状态。
• 甲状腺肿,压迫液V和锁骨下V 。
CNSV血液淤积
3、蛋白C和蛋白S缺乏 :
蛋白C为Vtk依懒蛋白,在肝内合成蛋白C使辅因子Va
和VⅢ a失活达到抗凝目的。
代偿不好时出现偏瘫;旁中央小叶受损,出现双 下肢瘫及尿失禁
• 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漏诊(62.5%)
临床表现和体征
三)乙状窦血栓形成: • 主要由乳突炎中耳炎并发如血栓扩展到
颈V,出现Ⅸ、Ⅹ、Ⅺ改变。 四)直窦血栓形成: • 少见 • 引起大脑大V血流阻滞,出现意识不清,
肢体强直、抽搐、多动。 • 脑内可能发生大量出血流入脑室,呈血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出现相应症状
海绵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脑部静脉
大脑上V
大 脑 部 大脑中V 浅 V
大脑下V
背上V:引流大脑半球凸面背侧的血液 注入上矢状窦。 内上V:引流大脑半球内侧面大部 分的血液,注入上矢状窦
◆慢性起病: 病情进展超过30天,30%。
临床表现和体征
1.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常误诊为良性颅高压、视乳头炎。
2. NS局灶损害(见后) 3.感染或败血症的症状:炎性者可伴发败血症,久
病或症状严重者又可继发脑膜-脑炎而出现精神 错乱、谵妄或昏迷。
临床表现和体征
(一)海绵窦血栓形成: 常由副鼻窦或鼻窦旁皮肤感染引起,“危险三角”
Galen V由左右两条大脑内V合成,收集基底V 后注入直窦,经横窦、乙状窦流入颈内V。
Galen V为丘脑、基底节、中脑的回流,为脑 中仅有一条V回流的唯一区域,无对侧引流,所以 CT.MRI示:双侧丘脑及基底节对称性异常改变,此 特点用任何脑内A闭塞无法解释。
影像学
一)直接征象 1、CT
圆形、椭圆、三角形高密度影,1周后低密度 改变
性Csf,有时出现去大脑强直。
临床表现和体征
五)大脑内V血栓: 木僵、很快昏迷,双侧锥体束丘纹V
小分支血栓形成 , 寒战,牙关紧闭,流 延。
临床表现和体征
六)Galen V 血栓:
引起丘脑、穹隆、基底节及中脑网状结构充 血、水肿或出血性软化,表现为意识障碍,高颅压 ,尿便失禁,抽搐,偏瘫或四肢瘫,精神症状,痴 呆,不自主运动,中枢性高热。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范树中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 所导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 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
解剖 颅内大的静脉窦
• 硬脑膜窦:硬脑膜本是由两层合成,在某些部位两 层分开,内面衬以内皮细胞构成静脉窦,窦壁不含 平滑肌,无收缩性,血流速度缓慢、回旋。
脑静脉、动脉血栓的区别
• 起病形式: 静脉血栓—起 病形式多样,多呈渐进性。 动脉血栓—常突然起病(sudden onset)
临床症状: 头痛、癫痫的发生率在脑静脉血栓中高于动
脉性血栓。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 起病形式
◆急性起病: 48小时内,28%。
◆亚急性起病:48小时--30天,较常见,42%。
(1)空“△”症 出现率35-75% (2)条索症 出现率<20%
。 (1)眼球突出,眼眶内软组织、眼睑眼结膜水肿。 (2)眼球各部分活动受限。 (3)角膜反射消失。 (4)眼球有时疼痛,少数可出现视乳头水肿,
视神经很少受累。 (5)两侧海绵窦因环窦相连,一侧血栓常在
数日内扩大到对侧。
临床表现和体征
(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 产褥期(常发生在产后1-3周)、婴幼儿、老年 (1)颅高压三联征 (2)意识障碍 (3)癫痫发作 (4)肢体运动障碍:扩大到皮层V时,且侧支循环
危险因素:80%有明确的危险因素
(1)产褥期: • 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既往血栓形成病史 • 其他危险因素: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多胎妊
娠,年龄〉35岁,肥胖,剖宫产(尤其是产程中 紧急剖宫产)
• 高凝状态:
纤维蛋白产生增加,妊娠末期增加50%,分娩 后短期内处于高水平。
纤溶活性降低 凝血因子II、VII、VIII和X增加 游离蛋白S减少 获得性激活蛋白C抵抗 凝血酶原F1+2和D-二聚体等凝血活性标志物的 增加
引流大脑凸面下部以及颞叶,枕叶外侧 底部的血液,以桥V形式跨过硬膜下腔, 与横窦相连。
脑静脉系统组成
脑静脉窦(硬脑膜窦) 脑静脉 (深静脉、浅静脉)
上矢状窦在MRI的位置
横窦在MRI的位置
海绵窦在MRI的位置
2.在灰质和白质出现有部分血性出血,即出血性梗塞 。
3.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不同 程度的SAH。
4.室内有不成形的血块或充满脓液。 5.炎性V窦血栓形成 ,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梗死
、脑脓肿。
脑静脉、动脉血栓的区别
• 血栓成份差异
•
静脉内—可为红色血栓或混合性血栓
•
动脉内—多为白色血栓。
(1)上矢状窦:位于大ຫໍສະໝຸດ 镰的上缘,前始自额骨的 鸡冠,向后在枕骨内粗隆处与横窦相通,接收由大 脑上V而来的静脉血。
(2)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的一半部在小脑幕 处与直窦相连。
(3)直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结处向后与上矢 状窦的后端融合而成窦汇。
(4)横窦:最大的V窦,位于枕骨粗隆两侧,在枕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 乙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2)颅内或局部感染(颜面脓肿、中耳炎、乳突炎 、 鼻窦炎、脑膜炎)
(3)口服避孕药 (4)心脏病、心梗、心瓣膜病 (5)血液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6)外科手术 (7)脑外伤 (8)高热 (9)全身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 (10)中毒 (11)脱水——高凝状态:频繁腹泻、呕吐
病理
1.V或窦内血栓形成:V回流受阻 引流区域内的毛细 血管,小V充血。
发病机制
1、遗传异常
2、血液动力学异常:
• 血流淤滞
• 高凝状态红c,血粘度,v血栓形成 • 管壁异常
• 甲亢患者的凝血功能:Ⅲ因子活性 高凝状态。
• 甲状腺肿,压迫液V和锁骨下V 。
CNSV血液淤积
3、蛋白C和蛋白S缺乏 :
蛋白C为Vtk依懒蛋白,在肝内合成蛋白C使辅因子Va
和VⅢ a失活达到抗凝目的。
代偿不好时出现偏瘫;旁中央小叶受损,出现双 下肢瘫及尿失禁
• 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漏诊(62.5%)
临床表现和体征
三)乙状窦血栓形成: • 主要由乳突炎中耳炎并发如血栓扩展到
颈V,出现Ⅸ、Ⅹ、Ⅺ改变。 四)直窦血栓形成: • 少见 • 引起大脑大V血流阻滞,出现意识不清,
肢体强直、抽搐、多动。 • 脑内可能发生大量出血流入脑室,呈血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出现相应症状
海绵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脑部静脉
大脑上V
大 脑 部 大脑中V 浅 V
大脑下V
背上V:引流大脑半球凸面背侧的血液 注入上矢状窦。 内上V:引流大脑半球内侧面大部 分的血液,注入上矢状窦
◆慢性起病: 病情进展超过30天,30%。
临床表现和体征
1.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常误诊为良性颅高压、视乳头炎。
2. NS局灶损害(见后) 3.感染或败血症的症状:炎性者可伴发败血症,久
病或症状严重者又可继发脑膜-脑炎而出现精神 错乱、谵妄或昏迷。
临床表现和体征
(一)海绵窦血栓形成: 常由副鼻窦或鼻窦旁皮肤感染引起,“危险三角”
Galen V由左右两条大脑内V合成,收集基底V 后注入直窦,经横窦、乙状窦流入颈内V。
Galen V为丘脑、基底节、中脑的回流,为脑 中仅有一条V回流的唯一区域,无对侧引流,所以 CT.MRI示:双侧丘脑及基底节对称性异常改变,此 特点用任何脑内A闭塞无法解释。
影像学
一)直接征象 1、CT
圆形、椭圆、三角形高密度影,1周后低密度 改变
性Csf,有时出现去大脑强直。
临床表现和体征
五)大脑内V血栓: 木僵、很快昏迷,双侧锥体束丘纹V
小分支血栓形成 , 寒战,牙关紧闭,流 延。
临床表现和体征
六)Galen V 血栓:
引起丘脑、穹隆、基底节及中脑网状结构充 血、水肿或出血性软化,表现为意识障碍,高颅压 ,尿便失禁,抽搐,偏瘫或四肢瘫,精神症状,痴 呆,不自主运动,中枢性高热。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范树中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 所导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 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
解剖 颅内大的静脉窦
• 硬脑膜窦:硬脑膜本是由两层合成,在某些部位两 层分开,内面衬以内皮细胞构成静脉窦,窦壁不含 平滑肌,无收缩性,血流速度缓慢、回旋。
脑静脉、动脉血栓的区别
• 起病形式: 静脉血栓—起 病形式多样,多呈渐进性。 动脉血栓—常突然起病(sudden onset)
临床症状: 头痛、癫痫的发生率在脑静脉血栓中高于动
脉性血栓。
脑静脉系 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 起病形式
◆急性起病: 48小时内,28%。
◆亚急性起病:48小时--30天,较常见,42%。
(1)空“△”症 出现率35-75% (2)条索症 出现率<20%
。 (1)眼球突出,眼眶内软组织、眼睑眼结膜水肿。 (2)眼球各部分活动受限。 (3)角膜反射消失。 (4)眼球有时疼痛,少数可出现视乳头水肿,
视神经很少受累。 (5)两侧海绵窦因环窦相连,一侧血栓常在
数日内扩大到对侧。
临床表现和体征
(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 产褥期(常发生在产后1-3周)、婴幼儿、老年 (1)颅高压三联征 (2)意识障碍 (3)癫痫发作 (4)肢体运动障碍:扩大到皮层V时,且侧支循环
危险因素:80%有明确的危险因素
(1)产褥期: • 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既往血栓形成病史 • 其他危险因素: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多胎妊
娠,年龄〉35岁,肥胖,剖宫产(尤其是产程中 紧急剖宫产)
• 高凝状态:
纤维蛋白产生增加,妊娠末期增加50%,分娩 后短期内处于高水平。
纤溶活性降低 凝血因子II、VII、VIII和X增加 游离蛋白S减少 获得性激活蛋白C抵抗 凝血酶原F1+2和D-二聚体等凝血活性标志物的 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