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阅读: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古诗文阅读: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

一、【高考真题再现】

(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解析】“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

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

【点评】诗歌选择题选项设置上有了变化,原来是具体句子词语的理解、手法的运用。今年基本侧重整体理解。

【答案】(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点评】本题是对词句情感的考查。

二、常见提问方式

1、赏析第X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2、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3、诗人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

4、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情感?请简析。

三、答题模式

诗句的生动翻译,

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无技巧不答)

诗句表达的情感。

四、【应用体验】(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问题】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诗句翻译),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与悲愤(表达情感)。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诗句翻译)。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对大唐一片忠心的情感(表达情感)。

【注】两联无特殊手法运用。

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是古诗学习和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考对此的考查有了变化:从分析的对象上看,有词语,有句子,有联片,有全诗;从情感的内涵上看,有情感,有心情,有心境,也有观点和理趣;从情感的程度上看,有表层更有深层,有析景中语更有典中语;从考查的题型上看,有直接概括题,也有深度分析题,更有情感评价题。在二轮复习中,考生不仅要强化把握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更要适应考查的各种变化,能透过语言文字去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

【问题剖析】

问题一整体打包,分析笼统

问题二未能抓住隐性语言分析,致使漏掉答题要点

问题三就句析句,未有联系主旨意识

【破解之道】

学会分析

只要是分析题,考生总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这是通病。因此,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分析呢?

在诗歌鉴赏中,对作品主题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是多元的,但必须紧扣诗歌文本,这叫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一知半解不全面。

分析时不可空泛、笼统、套用几个术语,应结合语言文字作具体分析。同时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一、练就分析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内家功

(一)会分析景中情

中国古诗最重要的内容是景情,所谓分析鉴赏,主要是能分析景物中包含的情感。分析景中情,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从操作层面上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

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二)会分析物中情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在答题时要能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

(三)会分析典中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其深刻的主题。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能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时应将典故所涉及的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在高三复习备考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