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巧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梳理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最新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归纳大全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归纳大全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首先: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
下面祥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什么叫断句
▪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断开,叫“句 ”; ▪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叫“读(dòu)。所以用标点符号给 古书停顿叫断句读。
【考试说明】
题型:选择题(选择课外文言文的划 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 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 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3分)(2019年)
3.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 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 乐作焉。(3分)(2020年)
课堂总结
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寻找标志,各个击破 回读全文,查漏补缺 依靠语感,事半功倍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凿壁偷光)
▪ 练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 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
▪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
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精卫填 海》
▪ 练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断3处)
▪ 看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3.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 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练: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断5处)
10
方法一: 找名词或代词,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 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如下:
1. 望文断句法:通过直接根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和句意来进行
断句。
2. 主谓宾判法:依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来确定断句位置。
3. 修辞断句法:利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来辅助断句。
4. 迂回断句法:根据句中的逗号、分号、顿号等停顿标点来进行断句。
5. 主次断句法:根据句子结构的主次关系来进行断句。
6. 分段断句法:将长句分成多个段落,每段都有自己完整的句子结构。
7. 重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来确定断句位置。
8. 前后呼应法:根据句子中的前后呼应、对仗关系来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用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与技巧
1. 根据语句结构断句:按照文中的语法结构及句子成分的分布,一句话分为主谓、宾语、状语等部分,通过识别这些部分的连词、标点等来判断断句位置。
2. 根据意义断句:按照句子表达的意义来断句,尤其是在长句中,应该根据句子的上下文和意义进行合理的断句。
3. 根据韵律断句:文言文每五个字为一个小节,应该结合字音、平仄、押韵等特点,按照一定的韵律规律来进行断句。
4. 根据修辞手法断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如对仗、倒装、并列等,这些修辞手法也可以用来判断断句的位置。
5. 根据常见短语和套语断句:文言中有很多常见的短语和套语,如“不胜其忧”、“夙夜匪懈”等,这些短语和套语一般成固定搭配,可以作为断句参考。
6. 根据语气和情感断句:文学作品中常常要通过语气和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色彩,所以在断句时应该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
7. 根据重要性和连贯性断句:对于长篇连续的文言文,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和重要信息的呈现顺序,将长句分割成较短的句子,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易读性。
8. 根据词语的词性和词义断句:文言文中的“文言虚词”、虚词、
形容词、副词等词汇的位置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对于断句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9. 避免断句过多或过少:要注意避免断句过多或过少,过多会影响文学作品的整体感觉和阅读流畅性,过少则容易让人在长篇文学作品中迷失方向。
合理的断句可以让句意更加清晰,同时具有节奏感和艺术感。
总之,文言文的断句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上下文和作品整体风格进行合理的断句,最终达到表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断句则是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正确的断句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领会文意。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一、遵循句式特点进行断句1.主谓之间要断句:文言文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往往存在停顿,如“吾/乃读书人也”。
2.谓宾之间要断句:谓语和宾语之间也存在停顿,如“读书/破万卷”。
3.谓语中心语和补语之间要断句:如“天下/大同”。
4.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要断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利用文言虚词辅助断句文言文中的虚词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断句。
如“之、乎、者、也、焉、哉、夫、耳、而已”等。
1.“之”字常用在主谓之间,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如“大道/之行也”。
2.“乎”字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如“何陋/之有乎”。
3.“者”字常用在句末,表示停顿或说明,如“仁者/爱人”。
4.“也”字常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疑问或停顿,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断句有些句子没有明显的断句标志,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天行健”和“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两个独立的意思,因此在此处断句。
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遇到难以断句的文言文时,可以查阅相关的注释和工具书,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进行准确的断句。
总结: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主要包括遵循句式特点、利用文言虚词、根据上下文意以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
掌握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为深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初中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并逐渐进行断句解题。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点,初学者常常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难题。
一、技巧一:辨别句子成分在解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辨别文言文句子中的各个成分。
常见的文言文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通过准确理解句子成分的作用和关系,可以更好地进行断句判断。
例如,《史记》中的一句话:“夫武王,配天之休。
”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来进行断句。
主语是“武王”,谓语是“配天之休”。
通过辨别句子成分,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夫武王/配天之休。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技巧二:解读标点符号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在断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学会准确解读标点符号的含义,以帮助他们正确断句。
例如,《左传》中的一句话:“治女利嫁。
”在这句话中,逗号起到了断句的作用。
通过解读逗号的含义,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治女/利嫁。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技巧三:注意上下文语境在断句解题中,学生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上下文语境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学生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论语》中的一句话:“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如果单看这句话,我们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但是,通过注意前文和后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如果使用它,我就会取得进步。
”这样,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通过注意上下文语境,我们能够更好地断句。
四、技巧四:多读多练在掌握断句技巧的过程中,多读多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多进行断句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断句位置。
五、方法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中,学生可以通过辨别句子成分、解读标点符号、注意上下文语境和多读多练等技巧和方法,提高断句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一、读文段,通文意(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2004•北京)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答案】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语文学习重在掌握答题技巧,做题时要知道怎样答有哪些技巧,考生在做断句题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答题技巧,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提高正确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 9 条关于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1. 看虚词呀!像“之”“乎”“者”“也”这些虚词,往往是断句的关键呢!比如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也”就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2. 留意对话词哟!“曰”“云”等词一出现,那很可能就是人物在说话啦,这不就可以断开嘛!像“子路曰”,那肯定要在“曰”后面断开呀。
3. 抓名词和代词呀!人啦、事啦、物啦,它们能让句子的结构更清晰呢!比如“沛公军霸上”,“沛公”就是名词,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4. 利用修辞呀,比如说对偶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从对偶的结构上就能很好地断句啦。
5. 注意句式整齐呀!有的句子排列很有规律,这不就容易断了嘛!像“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多整齐呀。
6. 看看句子的意思呀!读懂了意思,断句不就有谱啦!“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结合意思就知道该在“亡亦死”后断。
7. 观察句子的语气呀!疑问、感叹、陈述,这都能给我们提示呢!“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强烈的疑问语气,就要在这里断开呀。
8. 还有排比句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显的排比,按照这个节奏断多轻松呀。
9. 别忘了古代的习惯用语呀!像“是以”“有以”,它们经常会出现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看到“是以”就可以断啦。
我觉得呀,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初中文言文断句就没那么难啦,大家一定要多练习,才能越来越熟练呀!。
初中文言断句的方法及步骤
初中文言断句的方法及步骤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初中文言断句那点事儿。
一、找名词(代词)在文言文里呢,名词和代词就像一个个小灯塔。
像人名啊,地名呀,物名之类的。
比如说“诸葛亮”“赤壁”“马”这些。
代词呢,像“吾”“汝”“之”。
它们常常是句子的主语或者宾语。
要是看到这些词儿,那在它们前面或者后面断句就很有可能是对的。
就好比“吾/视其辙乱”,“吾”是主语,在这后面断开就很自然啦。
二、看虚词。
虚词可太重要啦,简直就是断句的小助手。
像“夫”“盖”这些词,大多是用在句子开头的,一看到它们,就可以考虑在后面断句啦。
还有“也”“矣”“焉”“耳”这些,常常是用在句末的,在它们前面断句就比较靠谱。
比如说“夫/战,勇气也”,“夫”字开头,就在后面断开,“也”字在句末,就在前面断开。
三、利用对话标志。
要是看到“曰”“云”这些字,那可就太好啦,这就是在告诉咱们这里有人在说话呢。
一般就在“曰”“云”后面断开,要是有双引号的话,就更好判断啦。
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四、根据句子结构。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
主谓结构的句子,就在主谓之间断开。
像“庭下/如积水空明”,“庭下”是主语,“如积水空明”是谓语部分。
动宾结构呢,就在动词和宾语之间断开。
比如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是动词,“马”是宾语。
五、多读多练。
宝子们,这可是个关键。
多读文言文的文章,读得多了,那种语感就出来了。
就像听歌听多了,旋律一出来就知道是啥歌一样。
多做断句的练习,一开始可能会错很多,但是别怕,错着错着就对啦。
可以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慢慢再到难的。
总之呢,初中文言断句没那么可怕,只要掌握了这些小方法,再加上自己的练习,就一定能攻克这个小难关的。
加油哦,宝子们!。
初中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的断句有以下六种方法:
1、句子成分分析法:根据主谓宾等句子成分分析出每个成分的作用和关系,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斯人也,而彼所重者何?(《庄子·逍遥游》)
2、意群划分法:根据意群划分,将相互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六国破灭,而秦兴,立国号曰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3、顿号分句法:根据顿号的位置,将长句分为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4、对仗分句法:根据对仗的关系,将长句分为两个相对的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左传·僖公十五年》)5、逗号分句法:根据逗号的位置,将长句分为两个或多个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杜甫《登高》)
6、语气助词分句法:根据语气助词的位置,将句子分为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之如何正确断句和标点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之如何正确断句和标点文言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文言文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部分内容。
而文言文的断句和标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本文将重点介绍七年级学生如何正确断句和标点文言文。
一、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是按照句子的语法和意义进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下面是一些基本断句原则,供大家参考:1. 断主谓在文言文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情况下,主语和谓语之间需要断开,形成两个独立的部分。
例如:“吾以子为心腹”中,“吾”是主语,“以子为心腹”是谓语,二者之间需要用逗号分隔。
2. 断宾语宾语在文言文中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内容,需要与动词断开,以突出其意义。
例如:“吾尝闻,人之生也,无不迎。
”中,“尝闻”是动词,“人之生也”是宾语,二者之间需要用顿号分开。
3. 断状语状语有时候可以修饰整个句子,有时候只修饰某个词语。
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告诫君子,莫交无义之友。
”中,“告诫君子”是条件状语,“莫交无义之友”是谓语,二者之间需要用顿号隔开。
二、标点的使用方法标点在文言文中起到衔接句子、分隔成分、调整语调等作用。
下面是一些标点使用的方法和技巧:1. 顿号的使用顿号是文言文中常用的标点之一,它用来分隔句子中的成分,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例如:“吾闻君子不器。
”中,“吾闻君子”是主语,“不器”是谓语,二者之间需要用顿号分隔。
2. 逗号的使用逗号在文言文中常用来分隔句子中的成分,起到停顿和调整语气的作用。
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是独立的成分,需要用逗号隔开。
3. 句号的使用句号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标点符号之一,用于标识句子的结束。
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第一个句子以“卷”结束,需要用句号标示。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断句和标点的方法,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分析:1. 《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规律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规律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规律文言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全国各地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
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
不少同学反映文言句子浩如烟海,一个句子一种停顿,难以掌握。
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两个原则,遵循五个规律”,一般就能正确停顿好。
一、两个原则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如:①“今/天下三分。
”(《出师表》)“今”是一个词,“天下”又是一个词,不能把“天下”断开,“今”和“天”不能连读。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捕蛇者说》)“乡邻之生”和“日蹙”是两个偏正短语,都不能断开,“生”和“日”不能连读。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如: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
“唐贤今人诗赋”是个偏正短语,“唐贤今人”做“诗赋”的定语。
“唐贤今人诗赋”不能断开,如果把它断开,在“唐贤今人”后停顿,就变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似乎刻的是“唐贤今人”和“诗赋”,这就是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二、五个规律1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④“永州之野/产/异蛇。
”(《捕蛇者说》)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如:⑥“必有/得天时者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3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
如:⑧“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⑨“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4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
如:⑩“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11]“然则/北/通巫峡。
”(《岳阳楼记》)5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
如:[1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13]“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重在“语意”上花功夫,不要曲解句意才是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梳理
一、概念: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
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
(dòu)。
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
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
误(或不正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
首先: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
容易发生错断。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
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
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
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口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
下面详细解说
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
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
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
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
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
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
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
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1:余/闻之也久
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
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
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比如“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题,找到动词“亡”“入”
“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仔细分析,便不会将“入”之后“吊”。
,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
的处所“胡”断为“胡人”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
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
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例2: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不复有”谓语,“言欧公者”宾语,停顿两次。
“后生”主语,
例3:苟全∕性命∕于乱世
“于乱世”是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
(三)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
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
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
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
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
一般要断开。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例4:如“夫/战,勇气也”,“乃/悟前狼假寐”,“夫/大国,难
测也,惧有伏焉”等。
例5:盖/ 竹柏影也“盖”句首发语词,表示引出议论。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例6:然则/何时而乐耶?
例7:故∕为之说
“故”表示总结性词语,翻译成所以、因此等。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其它的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
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例8:禁愈严∕而传愈多
“而”表示转折,翻译成可是、但是等。
前后语意发生转
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
(四)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
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例9:可/以一战
,意思是“可“可以”
,古代是表示两个单音节词:“可”+“以”
以凭借(这一点)”,而现代汉语表示一个词,“允许”的意思。
例10: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
(五)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保没错,有
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
面停顿合情合理。
例11:一日/与棐论文/及坡
“一日”后面省略了“欧阳公”字。
因此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
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
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
完整。
例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三”后省略谓)
语“鼓”
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
,代桃源村人)
语“之”
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
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
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
例19:余闻之也/久矣
语气词“也”表示提示,让读者换一口气来读。
例20:悍吏之/来吾乡
“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结构助词,表示舒缓语气。
(六)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
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
顿的。
例21:士大夫/不能诵坡诗
“士大夫”是专有名词,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除此之外,再给大家补充几点:
1.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云”
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
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
意思,从而正确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