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决策的管理方法,避免或减少企业因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或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形成的税务风险。对企业实行税务风险管理,能正确引导企业利用自身力量完善自我管理,实现税务管理重心前移,促进企业自我遵从。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同时,企业做的越大其经营风险也就越高,随之而来的税收风险也日益加大,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增强控制能力、防范税收风险,势必会给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实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标签:税务风险;税收政策;信息管税
1 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缺乏系统的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应对税务风险的方式基本上是被动的。许多企业仍是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出现的税务风险。作为新生事物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目前还没有被所有税务人员接受认可,税企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部分税务机关思路仍徘徊在事后管理的层面,部分税务机关与管理人员居高临下的管理角度,以及事后的管理检查为主的管理理念一时难以转变。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理论成果。税务总局目前依托的“三大系统”实现了风险管理主要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但仍需要通过实践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税制复杂,要素关联性强形成风险。政策的多变、调整幅度过大给纳税人造成不适应,使纳税人难于理解消化,从而造成风险。
税务机关现有条件难以满足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需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需要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目前税务机关税收信息化还处于建设完善进程中。企业税务工作正面临税务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挑战。由于目前我国税收人员素质、税收征管条件、税收体制等因素,使税务机关很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财务核算、工艺流程、政策法规、达到充分了解的程度。
2 针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一直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不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内控系统对于税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企业通过节税管理降低税负是非常必要的,但节税管理一定要以风险控制为前提,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争取涉税零风险,制定周密慎重的节税筹划方案,切忌为盲目节税而把企业置于巨大的税务风险之下,不但不能降低税负,反而加重税负。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走向、产业政策变动、会计制度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密切关注,收集并整理与企业相关的
税收政策信息、新的税收法规信息等,对于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可以预防并减低因税收政策变动导致的税务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企业错用税收政策而带来的税务风险。企业需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企业能了解税收政策,及时得到税收征管部门的提醒,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不但有效预防税务风险的发生,而且在企业不慎发生税务风险时,可以通过及时主动的沟通,说明原因和表明主动承担风险的态度,避免事态恶化,从而使风险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2.2 实行信息管税须建立和完善综合工作体系
2.2.1 建立和完善综合工作体系就要深刻认识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
一是数据信息采集归类不规范,采集标准不统一,应用标准不一致。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所采集的数据单一、不全面,仅局限于纳税办证或资格认定过程中所必须提供的初始化信息,而后继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以及与税收管理需求和与社会关联度高的信息采集不到位、不及时,甚至难以正常采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是数据信息的分析利用率偏低,缺乏深度的分析水平。现行的信息化应用软件和相关的信息资源应用对现有数据信息的分析频率偏低、质量不高,仅就某些或部分数据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性分析比对,削弱了信息管税的能量。
三是数据信息来源狭窄,税源监控薄弱。目前,涉税数据信息仅限于纳税人自行申报或纳税人的表象信息的收集,对纳税人深层的信息或第三方信息获取力度不大,条件局限明显。
四是信息管税理念滞后,氛围欠佳。信息应用仅局限于现行的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和征管软件的机械性使用,存在着重计算机应用、轻运行效能,重硬件投入、轻管理使用,重信息系统应用、轻数据资源系统管理的现象。缺乏信息管税复合型人才。善长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人才缺乏,税收征管队伍中面向社会阶层科学严谨采集、分析、应用多方涉税数据信息的综合能力偏低,缺乏信息管税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分析应用能力。
2.2.2 建立和完善综合综合工作体系就要有效完善信息管税措施
一是要建立信息管税的良性互动机制。实施信息管税是一项复杂而多样化的税收管理服务系统工程,必须大量采集、归类、分析、应用各类涉税信息,需足够的人力精力,需广泛的社会合作,需广大纳税人的积极配合。
二是要构建信息管税的互动体系。建立和优化信息采集互动体系和信息互动分析体系是实现信息管税的基础工程。第一,信息采集互动体系。多渠道、多类别的信息采集、录入是信息管理的核心。第二,信息分析互动系统。信息分析,要立足客观分析、微观分析、行业分析、项目分析、属地分析、市场分析等基本
点。
三是要搭建行业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管税应突出行业税收管理的重要地位和行业的特性。具体而言: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风险高危行业应建立社会化信息管理主体平台,不仅要纳入国税机关的重点管理范畴,而且要纳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管理范畴;对小型企业应侧应重视规范财务建设,纳入查账征管,注重对其生产经营额度及利润情况信息的采集监控;对个体税收、零散税收应从建立社会化护税协税信息平台出发,把握“双定税负”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利用,公平税负、公正税负;对税负率明显偏低的企业,应注重偏低成因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着重采集企业的“最低能耗和最低限支付能力”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应用,从而,建立“最低能耗控税”、“最低税负率风险预警”等信息管理措施。
四是要推进信息管税基础建设。要建立信息管税纵横向联动机制。进一步细化部门、岗位工作职責,突出专业化信息管税岗责体系,使具体的税收专业与信息管税完全整合衔接。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经济税源、经济社会指标、社会经济交往等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机制,提升信息管税社会化进度。要建立信息管税岗责绩效考核机制。按照信息管税的客观需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岗责体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数据信息采集质量、风险信息预警、风险识别应对、行业税负水平、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监控、行业分析报告质量、评估稽查质量”等要素作为信息管税的岗责体系之一,建立和健全与信息管税相适应的监督、评价、考核机制。同时,以税收服务为着力点,切实做好信息采集、索取、归类、分析、应用等各环节的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朱超华.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分析[J].天津经济报,2010(5):25-29.
[2]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 90号.
[3]王月霞.企业税务风险及其控制[J].理论研究,2011(9):19-36.
作者简介:张辉(1973,10-),女,河北省青苑县,毕业学校:黑龙江省委党校,学历:专科,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