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赏析简单版

合集下载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如下: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夜思乡的场景。

月光洒在床前,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乡。

诗人通过举头望月、低头思乡的动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辽阔和壮美。

而“欲穷千里目”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更上一层楼”则暗示了只有不断努力、攀登更高峰,才能看得更远、更清晰。

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逢入京使古诗翻译及欣赏

逢入京使古诗翻译及欣赏

逢入京使古诗翻译及欣赏《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原文:逢入京使朝代:唐朝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及注释: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注释(1)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

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2)唐代诗人。

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

(3)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4)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5)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6)凭:托,烦,请。

(7)传语:捎口信赏析: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

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古诗词鉴赏《雨晴》

古诗词鉴赏《雨晴》

古诗词鉴赏《雨晴》雨晴唐王驾(版本一)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版本二)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雨前还见到花间露出的新蕊,雨后却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来到园中又纷纷飞过院墙,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叶底:绿叶中间。

底,底部。

蜂蝶:蜜蜂和蝴蝶。

纷纷:接连不断。

疑:怀疑。

春色:春天的景色。

邻家:邻居的家。

赏析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第一句“雨前初见花间蕊”。

蕊(读rǔ),花心。

这句是倒叙,作者追忆雨前的花园景象,意思是说:下雨之前,花儿刚刚开放。

“初见”二字,表明诗人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刚刚见到花开,天就下起雨来了,只好躲进屋中,等待雨晴,这两个字写出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心情。

第二句“雨后全无叶底花”。

这句写眼前景象。

意思是说:不料久雨过后,连一朵花也见不到了,全在雨水中凋谢了。

“全无叶底花”,这几个字内容丰富。

一、写出明处的花全被雨水打落了。

二、写出诗人不甘罢休,拨开花叶,想找到藏在叶底的没受雨淋的花来,可见赏花之心多么热切。

三、“写出连叶底的花也“全无”一朵,整个花园一片浓绿,锦色全无,这是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惆怅啊!第三句“蜂蝶纷纷过墙去”。

这句写到蜜蜂和蝴蝶的失望。

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爱花的,它们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兴冲冲地飞到诗人的庭院,结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纷纷飞过墙头而去。

现在,不但花儿没了,蜂蝶也走光了,诗人的庭院真是寂寞极了,诗人的心也是伤感极了。

这句通过描写蜂蝶的飞走,加深了抒情的意味,使惜春气氛更加浓重了。

第四句“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句是写诗人的心理,紧承上句写来。

诗人看到蜜蜂和蝴蝶纷纷越墙而去,内心忽然产生一线光明,他不禁猜想:莫非春色还保留在邻家吗!不然的话,蜂蝶怎么飞过去了呢?如果是这样该有多好,自己便可以追随蜂蝶,前去欣赏了。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第一轮)诗歌鉴赏(简单版)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第一轮)诗歌鉴赏(简单版)
中考古诗词鉴赏
活动任务
1.把握题型,掌握技巧。 2.储备知识,提升能力。
慧眼识中考:
田园乐 王维
表现手法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现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诗歌感情
秋叶山居
施肩吾
去雁生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品味赏析 说说诗中使用“衔”字的好处。
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 思乡之情。
温馨提示
不能偏离诗歌意境和诗人情感
动脑战中考
思想情感:
一、看题目。
二、看作者。
三、看背景。
四、看关键 词
动脑战中考
品味赏析:
1、从字词含义入手 2、从字词词性入手 3、从字词所用的修辞手法入手 4、考虑字词在句中的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 ” 字运用 …… 的修辞手法(或词性、或词义),生动准确的写出了 …… 的内容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温馨提示
一定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诗、诗不离旨”
动脑战中考
表现手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常见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化 静为动、、 渲染烘托、托物言志 等。
温馨提示: 注意写景特点与景物特点的区别 。 景物特点:清新明快、生机勃勃、安宁祥和、雄伟壮观、凄清 孤寂、萧索凄凉。
信心迎中考
(2008)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嗮谷天晴。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描述画面
根据上面几道中考题目的分析,中考古 诗词鉴赏的考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古诗词山行 古诗词山行唐代杜牧

古诗词山行 古诗词山行唐代杜牧

古诗词山行古诗词山行唐代杜牧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诗词山行,以及古诗词山行唐代杜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山行古诗原文及翻译山行古诗原文及翻译山行古诗原文:《山行》杜牧〔唐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作品简介与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古诗《山行》的原文及赏析古诗《山行》的原文及赏析《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绝句,原诗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诗人没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时哀伤叹息,而是通过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体现了热烈昂扬、积极向上的精神。

《山行》不愧为一首秋色的赞歌。

《山行》深深的吸引着读者,从而也衍生了许多掌故。

一、一部小说。

指的是茅盾在194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

小说围绕着轮船公司的航船使河水溢出而淹没农田的事件,真实描绘了五四前夕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复杂纠葛,反映了恶势力的妥协,改良主张的`碰壁和农民的无辜受害。

作者化用霜叶红于二月花,改于为似,是以霜叶比假左派,虽红似二月之花,但仅似而已,不是真红,同时霜叶又和暂占上风的反革命势力作比,以喻其得势的日子也不会太长。

惊蛰古诗原文解读及赏析

惊蛰古诗原文解读及赏析

惊蛰古诗原文解读及赏析惊蛰古诗原文解读及赏析篇11 古诗带拼音版jīng zhé惊蛰zuǒhéshuǐ左河水yīshēng pīlìxǐng shéchóng ,jǐzhèn xiāo xiāo rǎn lǜhóng 。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

jiǔjiǔjiāng nán fēng sòng nuǎn ,róng róng cuìyěqǐchūn gēng 。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2 古诗解读惊蛰是左河水一首描写惊蛰“节气”的七言绝句诗,作品从几个方面表达了我国到了惊蛰节气的气象、地理、动物、植物变化及人们从事春耕的情况。

“一声霹雳醒蛇虫”,表达到了惊蛰节气我国长江流域的“惊蛰始雷”现象。

因大地的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的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其中“一声霹雳”,是采用一种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来表达强烈的雷电现象,并非简单的巨响一声。

为此同时,青蛙、蛇、虫等有冬眠习惯和生理要求的动物,到现在的惊蛰节气大地复苏之时开始“苏醒”。

这时恰好春雷起始,故有“春雷惊百虫”之说。

“几阵潇潇染绿红”。

指在惊蛰时节里,大地“春雷响,万物长”,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潇潇春雨洒在上年寒冬时节枯萎凋零的各种草木上,使其枝叶返生,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因此,春雨出现了犹如染料一般的神奇效果,将大地都进行了着色,使千山万水红红绿绿,春意盎然。

“九九江南风送暖”。

上年冬至节气开始的“冬九九”,进入了此时的惊蛰时节,并在此节气结束。

这时东南风压倒西北风,由东南海面吹来的暖气流使大地的温度渐渐上升,使江南大地出现一派春暖花香的景象,故此,我国江南地区对惊蛰节气的晴朗天气有了“九九艳阳天”之称。

“融融翠野启春耕”。

指惊蛰后的气温回升,气候逐渐变暖,雨水增多,万物开始复苏,农家开始进行春耕生产。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惠崇春江晚景体裁:诗题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名字:苏轼年代:宋代描述: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翻译: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原文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此诗为其一,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赏析三:艺术特色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

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

《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

《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

《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竹石》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竹石》古诗赏析篇1《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翻译: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详细版)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详细版)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详细版)第一首:《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2、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3、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赏析】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人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第二首:《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cu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就只能悲伤叹息了。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十首超级简单超级好写的古诗

十首超级简单超级好写的古诗

十首超级简单超级好写的古诗1.简单的古诗大全篇一村居朝代:清朝|作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简介《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翻译/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yuān):老鹰。

2.简单的古诗大全篇二梅花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诗简介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翻译/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

3.知:知道4.为:因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3.简单的古诗大全篇三独坐敬亭山朝代:唐朝|作者: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诗简介《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文翻译+赏析+读后感大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文翻译+赏析+读后感大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文翻译+赏析+读后感大全目录一年级1. 画 - 王维2. 静夜思 - 李白3. 春晓 - 孟浩然4. 村居 - 高鼎二年级1. 赠刘景文 - 苏轼2. 山行 - 杜牧3. 回乡偶书 - 贺知章4. 赠汪伦 - 李白5. 草 - 白居易6. 宿新市徐公店 - 杨万里7. 望庐山瀑布 - 李白8. 绝句 - 杜甫三年级1. 夜书所见 - 叶绍翁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3. 望天门山 - 李白4.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5. 咏柳 - 贺知章6. 乞巧 - 林杰7. 嫦娥 - 李商隐四年级1. 独坐敬亭山 - 李白2. 清明 - 杜牧3. 江南春 - 杜牧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5. 渔歌子 - 张志和五年级1. 泊船瓜洲 - 王安石2. 秋思 - 张籍3. 长相思 - 纳兰性德4. 梅花 - 王安石5. 江雪 - 柳宗元六年级1.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2. 别董大 - 高适3. 游子吟 - 孟郊4. 四时田园杂兴 - 范成大5. 早发白帝城 - 李白一年级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翻译:远远看去,青山翠绿;走近倾听,小溪静谧无声。

春天走了,花儿依然开放;人们经过,鸟儿安然不惊飞。

(2)赏析详解:王维的画是一首描绘静谧自然景色的小诗,展现了他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中“远看”与“近听”将读者的视线拉近,山色的静美与流水的无声,勾画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画面。

诗人通过“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的景物描写,表达出自然的宁静和谐,暗含他对人鸟和谐相处的欣赏。

王维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有色”与“无声”间的反差,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诗句押“eng”韵,读来如涓涓细流,清新淡雅。

(3)读后感:读这首诗时,我仿佛看到了那片远山、溪水和花鸟,内心也随之宁静下来。

王维通过简单的描述,让我感到大自然的安静和温柔,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安身之所。

满江红古诗译文、赏析

满江红古诗译文、赏析

满江红古诗译文、赏析满江红古诗译文、赏析岳飞《满江红》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全诗洋溢着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竖了起来。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赏析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

——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

题西林壁意思简单10字

题西林壁意思简单10字

《题西林壁》意思简单10字《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描写庐山并借景明理的一首七言佳作,现入选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是第九课《古诗三首》的第三首诗。

下边整理分享这首诗的10字极简译文、普通诗文及赏析。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字极简译文】人在庐山,看不清它全貌。

【普通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客观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进行借景说理,指出观察分析问题要客观全面,因为主观片面,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

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

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

《饮酒·其五》原文及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及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及赏析《饮酒·其五》原文及赏析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辨通:辩)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注释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

尔: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⑤见:(读xiàn)同“现”,出现。

⑥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⑦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鉴赏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

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

古诗山行的诗意及解析

古诗山行的诗意及解析

古诗山行的诗意及解析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山行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原文: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处一作:深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生:产生,生出。

另有版本作“深”。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古诗袁家渴记翻译赏析

古诗袁家渴记翻译赏析

古诗袁家渴记翻译赏析文言文《袁家渴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袁家渴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的散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五篇。

文章写景中夹以抒情,情景交融,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贬谪永州、待罪南荒的欲言又止、欲罢无能的凄苦的心境和对无限广阔、无限自由的美好环境的追求,抒发了他对丑恶现实的愤懑之情。

【原文】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

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

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

平者深墨,峻者沸白。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

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楠、石楠、楩、槠、樟、柚。

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

冲涛旋濑,退贮溪谷。

摇飏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

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注释】袁家渴(hé):水名。

《舆地纪胜》载:“永州:袁家渴,在州南十里曾有姓袁者居之,两岸木石奇怪,子厚记叙之。

”渴:原为干涸之意。

湖广方言,称水之反流(即回流)为渴。

袁家渴位于今永州南津渡电站坝址所在地,即原诸葛庙乡沙沟湾村前潇水河床的一段湾流。

朝阳岩:地名,在今永州古城潇水西岸。

芜江:水名,潇水的支流,在永州市境内。

永中:永州之中。

幽丽奇处:风景清幽秀丽奇异之处。

楚:古称湖南为楚。

越:通“粤”,古称广东为越。

音若衣褐之褐:中华书局《柳宗元集》认为英华版本和何焯校本注此六字为侧注,非原文中字。

褐(hè),与“渴”并不同音,只是楚越方言音相近。

南馆:指唐代在此所建立馆舍。

高嶂:高而险如屏嶂一样的山峰。

合:相接,相邻。

简单幼儿语文古诗五首

简单幼儿语文古诗五首

简单幼儿语文古诗五首1.简单幼儿语文古诗春晓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简介《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译/译文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注释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知:不知,表示推想。

2.简单幼儿语文古诗咏柳朝代:唐朝|作者: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简介《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1.咏:歌颂、赞美。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该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春晓》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春晓》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春晓》及赏析
1.【问题】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春晓》及赏析
【答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歌《春晓》及赏析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春晓
[ 唐 ] 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鉴赏:
一次懒觉,一群啼鸟,一夜风雨,一地落花,这可能是我们都经历过的再寻常不过的情景。

然而,经过诗人的排列组合,它们却造就了一首最家喻户晓、最脍炙人口的小诗,这就是《春晓》。

《春晓》是清新自然的,可它不是简单的,而是经得起咀嚼的。

首句写事,诗人一觉醒来,才发现天已经亮了,足见这春睡有多甜美;次句写景,同时交代自己醒来的原因正是这此起彼伏、让人应接不暇的鸟鸣声。

由春天婉转悦耳的鸟鸣声,诗人不禁联
想到昨夜在睡梦中隐隐约约听到的风雨声,并在最后一句关切地问道:“不知庭院里的花朵,经历一夜的风吹雨打,凋零了多少呀?”要知道,花落完了,春天也将远去!诗人怜惜的不仅仅是落花,更怜惜春天的飞逝。

至此,“喜春”的感情也变成了“惜春”。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现在听到的鸟鸣声,抑或是昨晚听见的风雨声,还是诗人疑问中的落花,都不是诗人亲眼所见,而是朦朦胧胧,停留在他的听觉、记忆和想象之中,但生机勃勃的美好春光,以及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怜惜都已经在纸上活灵活现了。

短短二十字,平易近人、小巧精致,蕴藏着诗人细腻的情感活动。

用最简单的字表达出最真切的情,孟浩然不愧是五言诗的圣手,《春晓》也不愧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七步诗赏析简短

七步诗赏析简短

七步诗赏析简短1.《七步诗》的意思与赏析(赏析尽量简短一些也不要太少)《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训练:初步判断下列诗歌的内容与情 感:(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内容:西北边陲的军旅生活
情感:军士们视死如归的勇 气和豪情
《春兴——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这两句诗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北风比作春风, 将雪花比作梨花,(修辞)通过联 想把边塞雪景描绘成春景,营造出 一种情趣盎然、壮美浪漫、雄奇瑰 丽的景象。(画面/内容)传出了诗 人惊喜好奇的神情。(情感)
《己亥杂诗》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一根直指苍 天的烟柱;万里黄河自西向东,一轮浑圆的红 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地平线上的河面。 展 现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生动语言翻译+带四字词的句子概括
例2: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 展现的景象。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 着紧闭的孤城。描绘了一幅战事吃紧的画 面。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 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 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 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 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 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例句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后人称道, 请作简要赏析。 寄情于运用比喻,以花鸟喻人(手法),把人 比喻成 “花“鸟”,花感时而落泪,鸟怨恨人世 间的离别而惊心。(展现画面)说明内心的深切的 悲痛(作用/情感)。
修辞:拟人 ,对偶 表现手法:乐景写哀情,移情于物 例句2:请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 句试作赏析。 运用比喻,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被贬后 的自己,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贵们仕途得意 (手法)。意思说:个人的沉寂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 向前发展(含义)。揭示了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取代的 规律(哲理)。
《行路难(其一)》李白
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 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 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 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 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 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羁旅思乡类
例《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内容:羁旅游子在路上所见的秋景 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特点:凄凉、感伤(氛围、意境)
手法: 烘托、以乐景衬悲情 情感: 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
方法指导(二)
赏修辞语言,析手法作用
(一)关键字词的赏析:
“作联想想象”的方法: 用修辞、多联想、多加修饰词。
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 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 国家的前途命运。(手法+情感) 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凋零后化作春泥的 情景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富 于哲理。(情景+哲理)
方法指导(四) 作联想想象——展开联想,想
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歌描 绘的画面和形象 例1:用自己的话,描写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 “千古壮观”。
内容:暮春初晴景色 情感:思乡之情
书上古诗内容情感分类
1.怀才报国之愤:如《密州出猎》,主要爱国 诗人: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白、杜甫等 2.思乡(亲)念友之绪:如《天净沙 秋思》 3.吟山咏水田园之美 :如《钱塘湖春行》《归 园田居》 4.怀古伤今之悲(感时伤怀):如《春望》 《登幽州台歌》 5.羁旅闺怨之愁 :《秋夕》 6.边塞征战之壮 :《从军行》《使至塞上》
古诗赏析技巧总结
中考古诗鉴赏考查范围和要求 考查范围------课内的古诗 考查要求------(1)明情感内容 (2)赏修辞语言 (3)析表现手法(作用) (4)作联想想象 (5)品作品形象
总结方法(一)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审标题(田园、怀古、送别、忧国忧民、写 景、写志) 2、看作者,联背景(旧知勾连) 3、寻点睛句、诗眼(抒情、议论) 4、整体把握(写景?叙事?议论?意境?感 情?) 5、分析手法(借典故、比喻等抒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请对“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句 子进行简要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麻,,(手法)形象的 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内容)表现了作者对和他 一样有着悲惨遭遇百姓的同情之情。(情感) (2)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 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 处) (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三处即可)
方法指导(一)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你能根据诗名与作者判断下列诗的内容、情 感吗? 思乡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陶渊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对春的喜爱 忧民(感时伤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边塞 《使至塞上》——王维 送别 《渡荆门送别》——李白
《饮酒(其五)》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见"意为看见(释义),诗人在东篱下采 摘菊花,悠然见看见美丽的南山景色(再现其 景),一个“见”字带有漫不经心的意味,更 突显出作者心灵上的自由和恬淡之感(作用/情 感)。
总结: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行路难(其一)》李白
方法指导(三)
(二)名句赏析
1.写景句:
修辞或表现手法+景物特点(画面)+作用/情感
(景物特点:声、色、形、势、动、静) 2.用典句、哲理句:
表现手法(如:借用典故)+具体感情(哲理)
3.议论抒情句:含义(翻译)+志向情趣抱负
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1、常用表现手法(运用典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乐衬哀;托物言志、借景 抒情;借古讽今,对比等) 2、修辞方法(比喻、对比、对偶、拟人、借代、夸张、 反问、双关、通感、互文等) 3、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3)用典抒情 (4)议论抒情
请品味“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妙在何 处?
“争着”(释义),运用拟人手法(修 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几只早莺抢占那些 阳光能照到的树的情形(再现原句其景), 写出了春天的朝气与活力(作用)。
(一)关键字词的赏析:
1、解释该词 (在句中的含义) 2、指出手法(表现手法、修辞) 3、想象再现原句其景 (类似翻译该句) 4、分析作用(烘托了意境? 或 表达情 感? )
例句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用典故(手法),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姜尚和伊 尹一样,得到朝廷重用,一展宏才(情感抱负)。
例句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千 古传颂的名句,你如何理解?
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含义/翻译)。表 现诗人强烈的自信心,和对理想的执着的追求(志趣抱 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