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三

合集下载

抗日常德会战中日寇在常德的血腥蹂躏

抗日常德会战中日寇在常德的血腥蹂躏

抗日常德会战中日寇在常德的血腥蹂躏周询日军此役,除了军事上的战略目的外,另一主要企图是为了掠夺洞庭湖鱼米之乡的丰富物资。

日军之所以选在十一月初进攻,是因为此时正是洞庭湖区农业获得丰收的金秋季节。

日军此次进攻的区域正面临宽约150公里,纵深约180公里的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

占领这一地区可以抢劫更多的粮食,解决其在华作战的军需物资,达到他“以战养战”的目的。

因此,他们在进攻的同时,还专门跟有所谓“物资搜索队”,到一处,抢一处,占一地,抢一地,对其所践踏的地区,实行残忍的抢光、烧光、杀光“三光”政策。

在短短五十多天时间里,不知有多少房屋被烧;不知有多少善良人民被杀;不知有多少财物被劫;不知有多少妇女被糟蹋;在湘西北这片广大土地上,特别是常德一带,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战后,沅陵曾有劳军团,前来常德劳军,途径桃源、陬市、河洑,直到常德城内,沿涂目击,一片凄凉,令人怆然泪下。

现将其亲见亲历纪实,梗概介绍一下:桃源是我国著名游览区——桃花源的县城所在地,城虽小而景色媚人,素以仙景闻名古今,经此次兵燹,全城为战火所毁,仅东街一小部分房屋尚存。

陬市是湘西著名的木材大市场,地处常桃交界处,抗战前这里非常繁荣,沅江上游的木材,均在此聚散,市面繁华,胜过桃源县城。

战后面目完全改观,从街东到街西,只见几处断垣颓壁。

河洑是常德西郊最热闹的一座集镇,也是沅江的木材聚散地,战后成了焦土一片。

河洑西侧的平山,战后不仅森林尽毁,就连山上的一座古庙——太和观,也毁于无情的战火之中,距河洑不远的南湖铺,被敌人一把火烧得一片精光。

过去洛路口是直通大西门的繁荣堤街,通过战火,又回到了河堤的原始时代,连一间房子也不复存,只剩下一些烟熏的残垣和无数根斜立的焦木了。

洛路口检查哨的那座古老房子,远看似乎还是在无恙地屹立江边,近前一看,只存四堵尚未倒塌的断墙。

再就西门外有名的电厂而言,也只剩下几堵颓壁,伴着一座高大的烟卤寂寞地呆立在江边。

常德会战_精品文档

常德会战_精品文档

常德会战常德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于1941年进行。

这场战斗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背景常德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重要基地之一。

然而,在当时,常德地区一直深受日本侵略者的威胁。

1941年初,日军发动了常德攻势,企图占领该地区并进一步扩大其控制范围。

战斗前的准备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共同准备了这场战斗。

在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的组织下,几个地方武装力量进行了秘密会议,并决定共同抵抗日军的进攻。

他们共同筹集了武器和弹药,并进行了战术准备。

战斗的进行1941年5月1日,日军发起总攻,向常德城发起猛烈进攻。

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奋起抵抗,进行了血战。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街头巷战成为主要战斗形式。

在战斗初期,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受到了日军的压制。

然而,在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士气大振,发动了一系列有效的反击。

他们利用城市的地形优势,设置了伏击点和火力点,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的进攻。

双方在常德城内展开了惨烈的战斗,城市街道一度变成了尸横遍野的战场。

然而,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坚持抵抗,没给日军留下喘息的机会。

战斗的结果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最终取得了胜利。

战斗结束时,常德城内的日军大部分被消灭或逼退。

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损失惨重,但是他们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保卫了常德城和周边地区。

常德会战的胜利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场胜利鼓舞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士气,激励他们继续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

其次,这场胜利显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民兵组织的抗日能力,为中国军队在后续战斗中取得更多胜利奠定了基础。

最后,这场胜利也为中国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发展。

总结常德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展示了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的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精神。

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常德会战

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常德会战

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常德会战撰文 / 陈光文(绘图 / 骆玫)常德乃湘北之重镇,川贵之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43年11月,侵华日军发动了所谓的“常德作战”,试图打开通往川渝的门户。

两国开战后,经过54天激战,中国军队奋勇阻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

虽然曾短暂失守常德,但此战最终以成功驱逐日军并再次收复失地而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被美国《芝加哥太阳报》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兵家必争之地——常德1943年夏,应美英两国的要求,中国准备派出一支部队前往缅甸作战,以打击侵占东南亚的日军,并声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攻势。

但日军大本营对盟国的这一行动也十分清楚,于是命令侵华日军对中国军队进行牵制,就选定对准备抽调兵力入缅参战的第六战区的防区发动一场战役,并选定了常德这一战略要地。

日军参谋本部认为,常德是湖南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一旦占领此地,不但可以控制周边常德会战经过要图(绘图/ 飞飞)宜昌长阳宜都枝江松滋江陵第39师第58师一部第3、13师第34师一部第18军第10集团军王耀武兵团第29集团军第68、116师第40师一部弥陀寺华容南县常德第57师欧震兵团地区,而且还能对重庆这个临时首都构成威胁。

敌我两军力量对比分析1943年秋,日本侵略军以第11军、第13军第116师团为主力,整个进攻部队包括6个师团、1个混成旅、两个大队、第3飞行师团100多架飞机,进攻总兵力达10余万人。

这次战役统一由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计划分三路同时推进,直逼常德城。

计划由战斗力很强的第116师团担任攻城任务。

石门慈利沅江时间:11月2日至11月21日 主要作战地点:洞庭湖西岸与常德城郊以北的广大地区时间:11月18日至12月3日 主要作战地点:常德郊区和常德城内第一阶段:积极防御顽强阻击日军进攻第二阶段:艰苦卓绝的常德防御作战这一阶段作战中打得最激烈的战斗是石门战役和慈利战役。

常德保卫战中孙明瑾面对日本强烈的炮火 坚决到最后一个人

常德保卫战中孙明瑾面对日本强烈的炮火 坚决到最后一个人

常德保卫战中孙明瑾面对日本强烈的炮火坚决到最后一个人本文导读:孙明瑾是江苏人,他刚开始本身是学文学的,后来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慢慢的感受到外国列强对于我们中国人的压迫,以及看到我们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非常的气愤,于是他愤然的弃文从武,准备用枪杆子来保卫自己的国家,用抢杆子唤醒我们的中华民族。

孙明瑾后来他就考入了黄埔军校的第六期,考入军校的他觉得离自己的梦想又实现了一步,所以说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在学校期间表现非常的刻苦、努力和优秀。

后来在北伐战争中,他也是一夫当关,冲锋在前,所以说当时从排长一直升到了副团长。

孙明瑾本身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他在国民党军队当中的仕途也是非常的顺,所以说他在抗日战争之前已经做到了副师长的职位,后来到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时候。

他也奔赴了第一前线,参加过非常多的战斗,最后凭借战功升任第十军第十师师长。

后来他率领部队驰援常德,1943年日军大军压境进攻常德,常德会战拉开了序幕,当时孙明瑾的第十师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拼杀,双方都死亡非常惨重,阵地经常反复争夺,白刃战时常不断,当时孙明瑾的第十师就是驻扎在常德以南六十公里的阵地上。

常德保卫战于是日军的先头部队便和第十师交上火,由于这部分部队是日军的先头部队,所以说兵力和火力并不是很强,于是就被第十师给击退,因为当时的命令是继续向前,于是孙明瑾的第十师击败了日军先头部队之后,继续往前开进,但是在开进的过程当中,突然遭到了日军的伏击,所以说面对日军的围困,孙明瑾师长站在阵地高处向全体官兵喊话,他说:我们中国军人如今站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之下,面对外族对我们的侵略,我们不能后退一步,如果我们再后退一步,我们还能退到哪里?我们对不起我们的老百姓,对不起我们的家人,更对不起我们的祖宗,古人为了对抗外族侵略者可以马革裹尸,今天我们就是要血染疆场,今天我们就是要证明我们中国军人不比日本军人差。

于是在孙明瑾将军的鼓励和沉着的指挥之下,双方一度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最后击溃了日军,但是此时的常德已经被日军围的水泄不通,要想冲进去非常的难,而且这个时候的第十师战斗部队消耗非常大,伤亡也非常大,当时日军为了孙明瑾,调用了飞机对孙明瑾的十师头顶上狂轰滥炸,重兵包围了孙明瑾的部队。

常德保卫战:20万援军迟迟未至的真相大揭密

常德保卫战:20万援军迟迟未至的真相大揭密

常德保卫战:20万援军迟迟未至的真相大揭密!近日吕良伟主演的《喋血孤城》开始在全国公映,这部关于常德保卫战的影片也引起了一片热议——国军抗日王牌军第74军第57师在常德保卫战中与日军苦战12昼夜,直至全军覆没。

实际上当时在第57师周围部署的国军部队多达二十万之众,却为什么对其救援迟迟未至?各种解释纷繁,实际上国军整体战斗意志匮乏,内部山头派系林立造成的利益排挤等原因导致的国军战斗力低劣才是救援迟迟未至的真相。

本专题绝大部份文字出自由郭汝瑰和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郭汝瑰(1907年9月15日-1997年10月23日),又名郭汝桂,中国重庆铜梁县人,曾为民国时期国军中将。

郭汝瑰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此后他历经十年先后在黄埔军校、日本士官学校、陆军大学学习,接受了全面的军事教育。

抗战爆发后,郭汝瑰随所在部队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此后他又参加武汉会战和长沙第三次会战,因表现优秀逐步升迁。

抗战结束后他又历任国军徐州司令部参谋长、国军第22兵团司令、并两次出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

1949年12月,郭汝瑰在宜宾率领第72军起义。

1997年郭汝瑰因车祸去世。

(以下开始除图片的文字图注和编者按外,其它大部分皆为郭汝瑰所著《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中的原文,略作删改,编者按中部分引用《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文字。

)常德会战简要地图,国军从最开始的部署就是将常德用来固守,以吸引日军的重兵。

1943年,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意大利宣布投降,而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时在中国战场上,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位于湖南湖北的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

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不再向印、滇转用,以策应其南方军的作战,再次组织进攻。

由于常德是湖南西部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附近集结有大量主力部队。

常德保卫战八千虎贲的抗日绝唱 余程万冤不冤?

常德保卫战八千虎贲的抗日绝唱 余程万冤不冤?

常德保卫战八千虎贲的抗日绝唱余程万冤不冤?常德保卫战:八千虎贲的抗日绝唱余程万冤不冤?常德会战地图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以机关枪向敌人猛烈地扫射 常德战后城墙残余情况 不成功,便成仁。

这是蒋介石对部下的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英雄的理解。

争议从常德会战刚刚结束就开始了。

为什么要被审判?保卫常德的中国军队,是国民党陆军第74军57师。

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情况下,以八千之师,对付装备精良的四万之寇,孤军奋战16个昼夜,仅剩师长余程万率200余人突围(包括两名美国记者,其中就有著名的爱泼斯坦),几乎全军阵亡!同时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敌人在常德城郊丢下了上万具尸体,大伤元气。

作家张恨水据此写成《虎贲万岁》长篇小说。

战后,蒋介石闻知常德失守,余程万擅离阵地,震怒之下,下令将其撤职、扣押,送交军法处审判,并扬言要将他判处死刑!余程万被押解重庆。

消息传出,常德民众群情激昂,六万多人签名作保,求免余程万一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74军军长王耀武也出面求情,57师的残部更是感到奇冤难辩:指挥官竭尽全力守城了,为什么还要被处罚?最终,余程万被判服刑两年了事。

刑期未满,王耀武再向军法处说情,将余保出,在第24集团军服役,渐升至第26军军长。

余程万冤不冤?说冤,也不冤。

战前,蒋介石就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守住常德,驻军须与城共存亡”。

并一再要求“不成功,便成仁”。

这命令的背后,是牺牲57师以缠住日军主力的决心。

而余程万当即复电:“保卫常德,本师官兵,极感光荣,均抱与常德共存亡之决心……”余程万常训诫部属:“军人之职为国守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常德保卫战:20万援军迟迟未至的真相大揭密

常德保卫战:20万援军迟迟未至的真相大揭密

常德保卫战:20万援军迟‎迟未至的真相‎大揭密!近日吕良伟主‎演的《喋血孤城》开始在全国公‎映,这部关于常德‎保卫战的影片‎也引起了一片‎热议——国军抗日王牌‎军第74军第‎57师在常德‎保卫战中与日‎军苦战12昼‎夜,直至全军覆没‎。

实际上当时在‎第57师周围‎部署的国军部‎队多达二十万‎之众,却为什么对其‎救援迟迟未至‎?各种解释纷繁‎,实际上国军整‎体战斗意志匮‎乏,内部山头派系‎林立造成的利‎益排挤等原因‎导致的国军战‎斗力低劣才是‎救援迟迟未至‎的真相。

本专题绝大部‎份文字出自由‎郭汝瑰和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郭汝瑰(1907年9‎月15日-1997年1‎0月23日),又名郭汝桂,中国重庆铜梁‎县人,曾为民国时期‎国军中将。

郭汝瑰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此后他历经十‎年先后在黄埔军校、日本士官学校‎、陆军大学学习‎,接受了全面的‎军事教育。

抗战爆发后,郭汝瑰随所在‎部队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此后他又参加‎武汉会战和长‎沙第三次会战‎,因表现优秀逐‎步升迁。

抗战结束后他‎又历任国军徐‎州司令部参谋‎长、国军第22兵‎团司令、并两次出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

1949年1‎2月,郭汝瑰在宜宾‎率领第72军‎起义。

1997年郭‎汝瑰因车祸去‎世。

(以下开始除图‎片的文字图注‎和编者按外,其它大部分皆‎为郭汝瑰所著‎《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中的原文,略作删改,编者按中部分‎引用《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文字。

)常德会战简要地图,国军从最开始‎的部署就是将‎常德用来固守‎,以吸引日军的‎重兵。

1943年,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意大利宣布投‎降,而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时在中国战‎场上,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位于湖‎南湖北的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

常德保卫战血战十六天:师长却要被枪决

常德保卫战血战十六天:师长却要被枪决

[键入文字]常德保卫战血战十六天:师长却要被枪决1943 年11 月到12 月,中日双方围绕湘北重镇常德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守军74 军57 师八千虎贲将士血战十六天,最后只剩下三百多人。

虽然常德一度沦陷,但在五天之后就重新收复,因此从整个会战来讲,依然是场胜利,但会战中为何援军迟迟不到?会战结束后为何又要枪决死守常德的师长?为什么是常德抗日战争进入1943 年下半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海空军力量已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同时在亚洲大陆上,中国为了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 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

面对日益严峻的战争形势,特别是缅甸方面盟军的反攻、中国军队的策应和美国驻华空军实力的不断增强,侵华日军决定在确保现有占领区的同时,于1943 年秋季投入45 个大队约十万兵力发动常德作战。

日军之所以会选中常德,是因为常德不但是湘北重镇,更是川贵门户,武汉失守后,还是西南大后方唯一的物资补给线。

同时又是湘西经济政治中心,一旦占领常德,就可以控制洞庭湖地区富庶的粮食产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乘机歼灭中国军队有生力量,迫使抽调集结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回师救援,以阻止或推迟盟军在缅甸的联合反攻。

鄂西会战后第六战区共有四个集团军和江防军,总共12 个军、35 个师,防守着从监利至石牌、再折向汉水的V 字形防线,正面长达270 公里,兵力相当薄弱。

由于鄂西会战并未能收复石首、华容等地,所以不但使日军仍然占领着良好的西进桥头阵地,而且使防守长江南岸的第29、第10 集团军失去了长江天险之利,只能利用松滋河、九都大河、太平运河等河流建立防线。

战区长官部掌握的总预备队只有驻浏阳的第100 军,虽然第74 军驻扎在常德、桃源附近,但74 军是军事委员会直属部队,并不归第1。

常德会战 真实战斗远比《喋血孤城》电影残酷

常德会战 真实战斗远比《喋血孤城》电影残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德会战真实战斗远比《喋血孤城》电影残酷
导语:“战死的官兵实在是太多了,我所在的营就只剩下了3人,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远远不止电影里这些,起码要残酷10倍以上!” 抗战中具有重大意义
“战死的官兵实在是太多了,我所在的营就只剩下了3人,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远远不止电影里这些,起码要残酷10倍以上!”
抗战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常德会战被搬上了大银幕,影片名叫做喋血孤城。

该片讲述了1943年秋保卫常德的国民党第74军57师8000多名士兵在师长余程万的带领下与3万日军展开生死对决的故事。

作为参与过“常德会战”的长沙籍老兵,常德市德山乾明寺88岁的释来空法师(俗名吴淞)应邀在长沙举行的超前点映仪式上观看了该部电影,并向记者讲述了当年他所遭遇到的惨烈战斗。

参战老兵现在仅剩4人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这个时候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那些阵亡的战友。

现在,参与当年‘常德会战’的老兵全球仅剩4个,除了我和另外一个老兵吴荣凯生活在常德外,其他一个在台湾一个在美国。

”每每讲起过去,释来空法师就要把参加“常德会战”的幸存者介绍一遍。

“电影拍摄得很好,也很真实。

但有两个地方还是出现了差错。

一是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勤务兵向余程万师长报告增援部队26日到。

其实,我所在的增援部队是1943年9月27日从驻地衡山出发,经过长途跋涉,于30日6时到达德山的。

另一处就是电影里国民党第10军3师攻打常德汽车南站,其实3师攻打的是德山。

”当年,释来空法师就在国民党第10军3师9团3营。

“我们一到达德山就投入到了战斗之中,战斗异常激烈,阵地被你来生活常识分享。

常德会战3

常德会战3

会战背景
• 国际: 1943年秋,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 本性的变化,日军已被迫转为守势。在印 缅战场,中美英也在计划联合反攻缅甸。 日军为了策应太平洋战场和缅北作战,牵 制中国军队与国军驻印军(新一军)南北夹击 攻击缅北日军。湖南西部的常德因其重要 地位,克之即可威逼重庆﹐因而侵华日军 将其作为进攻目标。
常德会战的意义
• 日军虽一度攻陷常德城,并掠去大量物资,但 其根本目的与主要意图未能达到。 • 中国军队虽是”惨胜” ,但在会战中消耗了 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打乱了日军作战部署。 常德守军坚守时间之长、官兵牺牲之惨烈,是 抗战相持阶段少见的,战况惨烈程度可与台儿 庄战役匹比。 • 常德守军打出了军威,提高了中国军队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国际威望,增强了国际友人 对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心。常德后来成为坚持湖 南抗战、保卫湖南、拱卫西南的重要基地。常 德会战有力地配合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使 中国入缅军队无北顾之忧。
国内:
• 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 先后从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 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日军为牵 制中国军队不再向印、滇转用,以策应其 南方军的作战,再次组织进攻。
中日双方主要将领
中方:余程万 日方:横山勇
• “虎贲”一词来源于《书经》中的《牧誓 上》篇的记载:“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 贲三千人。”以后,“虎贲”称号成为历 代英勇无敌的军队的最高荣誉。
一寸国土一寸血
—常德会战
队对云 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 国军队的士气,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 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日军第11 军出动约9万人攻克常德,中国74军 57师苦战16昼夜,几乎以全军覆没的 代价为中国军队形成对敌的反包围赢 得了主动,6天后中国军队收复常德。

常德会战(6)石门失陷与第七十三军的覆没

常德会战(6)石门失陷与第七十三军的覆没

常德会战(6)石门失陷与第七十三军的覆没在日军转向石门之后,孙长官似乎仍然相信第29集团军仍能支持一段时间。

而远在开罗的蒋委员长,分析战报之后,竟能预卜战况,以国际长途电话指示孙长官“以一部确守常德,主力在慈利附近,与敌决战。

”这道命令若发在14日之后,则不足为奇,奇的是蒋介石下定决心之际,孙长官仍未严令各部向石门或慈利靠拢。

台湾中研院出版的《孙连仲先生年谱长编》不禁感慨:“仰见最高统帅高瞻远瞩,灼见真知,实为此次常德会战的致胜关键。

”然而此时军事委员会与第六战区间,对石门的重要性与常德会战的下一步打法,却有不同的评量。

14日,日军对石门发动总攻,除正面强攻外,并以一部经原第44军原防线越过澧水,抄绝第73军退路,石门右翼被突破,战况危急。

此时军委会慌了手脚,不思调集援军,军令部次长刘裴反而越过第六战区,电告王缵绪总司令,准许第73军突围。

而第六战区此时仍相信第29集团军可以在石门顶上一阵子。

汪之斌军长深知石门必不能守,在接到军委会准许后撤的电令后,即召集所属师长,表示将放弃石门。

但部队正与日军激战中,转进不易。

暂5师师长彭士量少将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接下掩护全军撤退的任务。

14日晚间,汪之斌军长率部开始渡过澧水撤出石门,留下暂5师死据石门,掩护全军渡河,但此时日军已经绕攻到石门后方,所以第73军在涉水突围时遭到日军截击,军与各师的联络均告中断。

第77师先头团渡河后遭日军包夹,第231团损失惨重,李镇亚团长重伤;第229团为断后部队,大部牺牲。

第73军在渡河中一片混乱,建制全散,两个师均失去掌握,各自夺路突围。

汪军长率军部退往慈利,收容部队。

15日黄昏,暂编第5师最后撤出石门,日军已在澧水对岸严阵以待。

暂5师在渡河时立遭围攻,师部被截击,部队大乱,彭士量师长亲自指挥残部,奋力冲突,在南岩门口被敌机扫射命中,壮烈殉职。

暂5师在撤退中伤亡殆尽。

彭士量师长在接下掩护任务时,已知自己凶多吉少,所以预立遗嘱:“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党国。

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一

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一

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一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一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1943年6月的鄂西会战结束,这场日本叫做江南歼灭战的大会战中,日军付出了2万人的伤亡,结果仅仅抢到53艘运输船而已。

国军第六战区伤亡自然更大,为4万多人,但因为战区高达14个军,并没有伤到元气。

由于第六战区仍然具有强大的实力,1943年下半年侵华日军考虑再做一次局部的大规模攻势,消耗第六战区的实力,以保证华中日军的安全。

此次日军战略的中心选在了湖南西北部重镇常德,这就是老萨今天要说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常德会战。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进入了1943年下半年,大日本帝国面临的危险日益增加。

1943年6月,盟军在新几内亚登陆,日军连遭重创。

8月日本空军在新几内亚的力量全军覆没,盟军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1943年10月,在印度的中国驻印军开始发动了缅北反攻战役。

装备现代化英美武器的驻印军战斗力强大,将日军精锐十八师团打的节节败退,无法招架。

1943年11月,美军发动吉尔伯特群岛战役。

经过苦战,吉尔伯特群岛日军守备部队6400人,除251人被俘外(其中233人是朝鲜工兵),全部被歼。

这是美军第一次在对日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中获胜,这预示着日本帝国在太平洋上开始陷入崩溃。

太平洋战争如此不利,欧洲战场更是接近完蛋。

苏德战争中,1943年7月到8月,库尔斯克会战结束。

虽然此战苏联仍然付出远比德军大。

常德会战战史密闻 川军许国璋部破解敌退逃密电

常德会战战史密闻 川军许国璋部破解敌退逃密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德会战战史密闻川军许国璋部破解敌退逃密电
导语:日军占领常德后,只在城里勉强呆了六天,日军总指挥部惟恐深入常德地区和常德城内的日军陷入灭顶之灾,以“已达牵制怒江作战之目的”为自我
日军占领常德后,只在城里勉强呆了六天,日军总指挥部惟恐深入常德地区和常德城内的日军陷入灭顶之灾,以“已达牵制怒江作战之目的”为自我解嘲似的借口,下令日军撤退反转。

一架敌机飞临常德上空,空投反转命令。

大概是鬼子飞行员被地面上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和犬牙交错的阵地搅晕了脑袋瓜子,从飞机投下的撤退命令,又有一个图筒落入我军阵地。

我军截获这纸机密,立即报送战区长官部。

长官部的参谋们拿到这纸命令,却摸不清虚实。

送到代长官孙连仲那里,孙连仲心里也嘀咕,日本人怎么这样糊涂,该不是在玩什么花招吧?
这个迷团很快就被在太浮山里的川军许国璋余部的林文波解开了。

太浮山的搜索排长回到山里的指挥所报告,鬼子情况有变,现在从公路上往常德去的汽车全是空车,而从常德返回的汽车全成了重车!师参谋长林文波得到报告,立即同排长一道返回山麓的观察哨。

这个观察哨设得很隐蔽,临公路方面是一个峭壁,无法攀援,就是被鬼子发现了,也一时上不来。

透过观察哨的树枝树叶向外看,可以看到鬼子守卫公路的工事。

工事外边就是公路。

两个哨兵接着林文波等,翻开战地记录本指着公路对林文波说:“参谋长,你看,重车又出来了。

从昨天到现在,已经有四个车队共一百二十七辆空车向常德方向开去。

到现在为止,常德方向已开回来八十八辆,全是重车。

为了躲避盟军飞机,重车都在早晚行驶。


生活常识分享。

血战---中日常德会战纪实

血战---中日常德会战纪实

血城—中日常德会战纪实作者:周询“虎贲部队保常德,官兵视死皆等闲,八千勇士血流尽,一寸土地一寸血。

”——原国民革命军74军57师卫生兵顾华江背景介绍:发生在1943年11月至12月的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继上海、南京、台儿庄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常德,地处湘西北,“控引巴蜀、襟带洞庭”,号称“鱼米之乡”,是中国军民抗日大粮仓。

为了牵制中国军队南下远征缅甸,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命令“中国派遣军”第11军主力和第13军一部,配备空军和毒气瓦斯部队,举兵16万,自华容至松滋地区之间分3路向湘西北发动强攻,妄图一举占领常德,并威胁长沙、衡阳。

中方共约21万官兵奋起抗击,在暖水街、茶元寺、石门、慈利等处谱写了一曲曲痛击日寇的英勇篇章。

在常德城保卫战中,74军57师8000男儿衔命守城,在常德民众的支持下,57师在师长余程万将军的指挥下与4倍于己的日军苦战16昼夜,殉国8000,歼敌近万,最后仅余100多人突围。

12月3日,常德失陷。

57师将士以一师兵力守弹丸之地达16天,为中国军队形成对敌的反包围赢得了主动,迫使进城没几天的日寇仓惶撤退。

12月9日,常德光复。

12月20日,日军伤亡3万,败退驻地。

常德会战进行期间,正值“开罗会议”,举世瞩目。

美国总统罗斯福询问常德守城将军的姓名,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保证“常德就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会战的胜利,使国民倍受鼓舞,盟军为之欢呼。

常德军民浴血鏖战,惊天地、泣鬼神。

1945年建立的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烈士公墓,如今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一章城郊争夺(上)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日军攻克石门,随即将战略重点转向进攻常德。

日军第116师团攻占津澧后,则以主力摆脱我第44军的追击阻截,急速向常德逼近。

二十一日,日军第3师团占领桃源、陬市后,即率部强渡沅江,直向常德城沅江南岸约30华里的斗姆湖一带逼近,以截断城内守军退路。

高二作文:常德会战史实_1000字

高二作文:常德会战史实_1000字

常德会战史实_1000字当看到关于常德会战的史料时,我不禁痛骂小日本对中国的暴行。

常德会战的展开是由日本蓄意发起具有一定目的的侵略战争。

日本一直觊觎“鱼米之乡”的常德,原因有二,一是在于以常德为脚踏石来侵虐长沙,以图打通粤汉公路,达成纵观大东亚铁路计划的目的;二是在于日寇粮食不足,他们致力于攻占常德以保证供给问题,更能走好“以战养战”的罪恶行径。

因此,国军方面也对此十分重视,蒋介石乘专机来常德视察,并派遣了国民党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前来防守。

在我军与日军的激烈战斗后使我军从“万人大军”降至200人的小队伍,约6000名官兵阵亡,上千名官兵中毒,2000余名负伤官兵临时撤离。

战斗异常激烈,我军损失及其惨重,到后来3名师长殉国,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被迫撤离常德城,常德城沦陷,抗战为时近一年。

作为一个中国学生,我们更应该揭露日本人的罪行来警示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国人。

所以我将日本人在常德的暴行可以归纳为三点:其一是到处洗劫,鸡犬不留;其二是奸淫成性,老幼不分;其三在于施放毒气,惨无人道。

到处洗劫,鸡犬不留。

当时日军在场的无恶不做,为实行“三光政策”日本窜犯石门,桃源,津市等常德县城。

日军最爱十元百元钞票,凡搜到难民身上的钞票都一齐留下五元一张的小钞票就撕成碎片向空中一抛来取乐,除此之外像绒线衣,鸡鸭牛猪都要,连狗都不会留下,抓到了就将其皮剥掉再来享用其中最美的一块肉。

在洗劫的同时,他们的整人方式很有一套,几乎达到变态程度。

为了更好侵虐常德地区,日军到处发射炮弹。

有一贫苦老妇人在挖野菜时,突然有一炮弹飞来,将她的身体炸成了碎片,血肉横飞,一只手臂被挂在了电线杆上,实在是惨不忍睹。

除此之外,日军最恨老人,凡所抓壮丁,问其年龄,年纪越大挑得越多,当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挑八十斤担子,最终压得吐血活活被折磨死。

更悲惨的是,。

常德会战简介 余程万率部8000人守卫常德城

常德会战简介 余程万率部8000人守卫常德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德会战简介余程万率部8000人守卫常德城
导语:1943年11月初,侵华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对云南的反攻,向中国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的常德地区发动攻势。

日军第11军纠集5个师团及伪军共1
1943年11月初,侵华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对云南的反攻,向中国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的常德地区发动攻势。

日军第11军纠集5个师团及伪军共10万余人,出动飞机130余架,在横山勇司令官指挥下,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中国守军集中了第六、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飞机100余架,在常德城及外围地区与敌接战。

11月3日,第七十四军57师师长余程万率部进入常德城,迅速疏散全城民众,建筑防御工事,准备迎战日军。

日军动用飞机大炮对常德守军实施猛烈轰炸,并施放毒气弹、燃烧弹,又发起无数次的白刃冲锋。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第57师守城官兵拼死抵抗,依托阵地节节阻击,与敌苦战16昼夜,全师官兵9000余人生还者不足百人。

12月3日,常德失守。

常德会战阻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为中国主力部队完成对敌反包围赢得了主动。

常德城攻防战之际,20余万中国军队在常德外围与10多万日伪军展开激战,将企图进犯常德的日第13师团牢牢牵制在常德西北。

12月9日,驰援的第九战区4个军打败日军,一举收复常德。

同时,第六战区转守为攻,收复失地。

敌军被迫返回原地,战略攻势未能得逞。

常德会战是正面战场大规模的会战之一,在中国抗日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

生活常识分享。

“常德之战”中的五十八军

“常德之战”中的五十八军

“常德之战”中的五十八军
陈志文
【期刊名称】《云南档案》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常德位于沅江北岸,是湖南北部一战略要地。

1943年11月,日军因在太平洋战场连遭失败,便打起在中国大陆战场捞回一点面子的算盘,发动了对常德的进攻,开始了著名的常德会战。

会战初期,由于汉奸的引导和中国军队指挥失调,日军攻势较盛,南县、安乡、澧县、石门、慈利、桃源、汉寿、临澧相继失陷,11月24日进逼常德,形势十分严竣。

危急之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命令五十八军赶往常德,参加保卫常德之战。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陈志文
【作者单位】文山州档案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7
【相关文献】
1.“哥舒白谷两英雄,痛哭催军万年泪”——唐军与安史叛军的潼关、灵宝之战探析 [J], 刘树友
2.兰德公司前瞻美军干预中国统一之战2012美军强行介入台海 [J], 张宏飞
3.碾碎跳蚤的"铁拳"纳杰夫之战中的美军第1装甲师第37装甲团第2营 [J], 张学峰
4.苏联远东军与日本关东军的最后之战 [J], 张劲松
5.《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字幕翻译中四字格运用的得失 [J], 徐华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三

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三

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三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常德这战不好打自从日军突然转向南下,战局就已经非常清楚,日军的目标就是常德。

此时第六战区高级幕僚对日军对于常德的攻势还有疑问,主要对于日军是永久性占领常德,还是为了围歼常德附近国军主力(也就是打完就撤),不能肯定。

不过,战区司令官孙连仲认为,无论日军目的是什么,常德都不能轻易放弃,务必击中第六战区主力以常德为中心和日军决战。

基于这种判断,总司令孙连仲和参谋长郭忏立即作出相应的部署调整。

具体部署为:以抗日铁军74军的第57师防守常德城,务必死守,尽量争取时间;以已经被击退的第29集团军第44军,固守常德北面的太阳山、太浮山和盘龙桥地区;以王耀武兵团第100军、第74军主力攻击,常德西北至慈利地区之敌,以策应常德的防守;薛岳第9战区增调来的4个军(李玉堂兵团和欧震兵团),在常德以南地区集结;从宜昌西北三斗坪调来的江防军精锐第18军进攻津市和澧县,在后方牵制敌人。

第29集团军73军此时伤亡太重,余部仅剩10多个连,只能编组起来于敌人侧后做骚扰战。

比较倒霉的是,由于29集团军迅速崩溃和擅自南撤,打乱了整个战役部署,让日军掌握了局部的主动权。

第六战区主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还在北面100到200多公里外同日军39师团混战,短时间内不能赶到常德。

而北线的26集团军距离更远,至于33集团军还在长江以北,都顶多只能攻击日军后方,起不到直接的支援作用。

目前最有可能解围常德是南面的李玉堂兵团,因为他们正面目前只有日军68师团一个师团,约1万多人。

68师团战斗力是此次日军参战5个师团中最差的!虽然29集团军刚和日军交战没多久,孙连仲就命令驻扎在衡阳的第九战区李玉堂兵团(第10军和第99军)就赶赴常德增援,毕竟衡阳距离常德有300多公里距离,沿途公路因为多次大战被破坏的非常厉害,预计日军攻打常德最少7天以后,李玉堂兵团才能赶到这一线,发动对常德南面的攻击。

至于常德西面虽然有100军和74军2个师,还有44军74军残部,总兵力约4万人。

常德会战有什么真相

常德会战有什么真相

常德会战有什么真相常德会战,中国以伤亡6万人的代价拿下胜利,此战成为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

除了战场交锋外,日本更丧心病狂的出动细菌战。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常德会战的真相,希望你喜欢。

常德会战的真相战死就是光荣”——师长余程万发布战前动员令“无论敌人施加多大的压力,我们的回答只能是血,是死”,1943年11月15日,余师长发布了一个3563字的《陆军第57师司令部文告》。

“我们那个团原来安排守东门到北门。

”书记说起62年前的那场战斗,往事历历在目,“我跟在团长身边,每次师部传达的作战指令我都奉命记录。

”1941年4月,21岁的吴荣凯与新婚不久的妻子作别,和同乡董子辉、罗子桃报考驻守长沙的74军军医处医护班,“我们都被录取了。

”吴荣凯说,在浏阳的培训只是半年,随后便开始了长沙会战,之后又奉调代号“虎贲”的常德57师,师长余程万。

1943年6月,鄂西战争结束,57师留守常德,“守备常德,与日军必有一战,余师长和上峰早就料到了。

”吴荣凯说,“洞庭湖是鱼米之乡,也是通往当年的陪都重庆的必经之地,日军为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军队抵抗的信心,企图占领常德和洞庭湖周边地区,是预谋已久的。

”“1943年11月15日,余师长发布了一个3563字的‘陆军第57师司令部文告’,也是战斗紧急动员令。

”吴荣凯说,一直有人怀疑是否有这个文告,“我可以证明,这个文告不但有,我还记得里面的内容。

”文告回顾了57师在以往的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讲了得名“虎贲”师的来由,而重点则讲了57师面临的即将开展的常德保卫战的形势。

“常德北邻洞庭湖,南靠沅江,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地方,在战术上是不利于固守,但是军人的天职是保国为民,我们决不能因为常德地形不利而意志动摇,命令不容任何人打丝毫的折扣。

”62年后,吴荣凯几乎仍能背出文告的内容,“我们的战斗任务就是在城外画的直径40余里的不等边五角星内,我们不能走出这个圈子,无论敌人施加多大的压力,我们的回答只能是血,是死,战死就是光荣。

常德血战:国军如何自我检讨?

常德血战:国军如何自我检讨?

常德血战:国军如何自我检讨?为牵制中国军队入缅,日军打破对峙局面,发动常德会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一度处于优势地位。

为彻底打败中国,曾一度制定“五号作战”计划——从西安、武汉攻入四川。

但随后因日军在中途岛等处遭遇惨败,该计划被迫取消。

1943年,日军大本营制定的“对华作战指导计划”是这样的:1、空中作战,主要是“防止敌空袭帝国本土”,2、地面作战,一方面须抽调中国关内5—6个师团至其他战场;另一方面,争取“打通京汉线南段”。

①中国方面的战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以贯之。

概而言之就是:“争取与盟军共同胜利”,“连续实施局部攻势,使日军不能抽兵南进,以减轻敌人对盟军之压力;同时派兵入缅,协助盟军作战,待获得物资供应后,则断行总反攻,歼灭入侵之敌,收复失土。

”②中国先后派了7个军入滇,并于1943年10月,发起了反攻缅甸之役。

为应对缅甸战事,防止更多中国军队入缅,日军遂决定在原有计划外,组织一场“常德歼灭战”。

③之所以将战场选择在常德附近,是考虑到“东南可监视长沙、衡阳,西方可顾及四川东部,成为足以威胁重庆的战略要冲”,且常德有“粮仓”之称,是中国第六战区的经济中心。

④常德会战是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以来,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会战,有10余万日军、40余万国军参战,时间从1943年11月—1944年1月,前后历时60余天。

其中余程万率57师,坚守常德16天,则是整个会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役。

日军战史亦称,“这次作战总的来说是顺利的,但在常德却意外地遇到了敌人顽强抵抗,经过艰苦的战斗才予以攻占。

”⑤中国方面称,日军伤亡约2万上下。

此役是开罗会议后,中国获得的第一次胜利,国际舆论为之一变,“此战役至少可使有关于中国军队力量薄弱及日军可任意攻入中国内地之谎言宣告平息。

”⑥参加常德会战的74军57师机枪阵地战后,国军高层的检讨总结,对无线电的使用问题深感痛心第六战区是常德会战的主战场,战区对会战有着细致的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真相常德保卫战之三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常德这战不好打自从日军突然转向南下,战局就已经非常清楚,日军的目标就是常德。

此时第六战区高级幕僚对日军对于常德的攻势还有疑问,主要对于日军是永久性占领常德,还是为了围歼常德附近国军主力(也就是打完就撤),不能肯定。

不过,战区司令官孙连仲认为,无论日军目的是什么,常德都不能轻易放弃,务必击中第六战区主力以常德为中心和日军决战。

基于这种判断,总司令孙连仲和参谋长郭忏立即作出相应的部署调整。

具体部署为:以抗日铁军74 军的第57 师防守常德城,务必死守,尽量争取时间;以已经被击退的第29 集团军第44 军,固守常德北面的太阳山、太浮山和盘龙桥地区;以王耀武兵团第100 军、第74 军主力攻击,常德西北至慈利地区之敌,以策应常德的防守;薛岳第9 战区增调来的 4 个军(李玉堂兵团和欧震兵团),在常德以南地区集结;从宜昌西北三斗坪调来的江防军精锐第18 军进攻津市和澧县,在后方牵制敌人。

第29 集团军73 军此时伤亡太重,余部仅剩10 多个连,只能编组起来于敌人侧后做骚扰战。

比较倒霉的是,由于29 集团军迅速崩溃和擅自南撤,打乱了整个战役部署,让日军掌握了局部的主动权。

第六战区主力第10 集团军和江防军还在北面100 到200 多公里外同日军39 师团混战,短时间内不能赶到常德。

而北线的26 集团军距离更远,至于33 集团军还在长江以北,都顶多只能攻击日军后方,起不到直接的支援作用。

目前最有可能解围常德是南面的李玉堂兵团,因为他们正面目前只有日军68 师团一个师团,约 1 万多人。

68 师团战斗力是此次日军参战 5 个师团中最差的!虽然29 集团军刚和日军交战没多久,孙连仲就命令驻扎在衡阳的第九战区李玉堂兵团(第10 军和第99 军)就赶赴常德增援,毕竟衡阳距离常德有300 多公里距离,沿途公路因为多次大战被破坏的非常厉害,预计日军攻打常德最少7 天以后,李玉堂兵团才能赶到这一线,发动对常德南面的攻击。

至于常德西面虽然有100 军和74 军2 个师,还有44 军74 军残部,总兵力约 4 万人。

但日军却有完整的13 师团和第3 师团大部,接近 2 个师团约3 万多人兵力,同国军相差无几,恐怕一周之内西面也难以有决定性的突破。

总之,至少一周到10 天时间内,国军根本无力击破日军对于常德的合围,常德只能依靠74 军57 师1 个师死撑了。

4 军区区一个57 师能够在常德守住一周到10 天吗?答案是否定的。

预计进攻日军至少2 万以上,很可能达到3 万甚至 4 万。

而57 师仅有8500 人,兵力还不到敌人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就重武器来说,围城日军可以使用至少200 多门各种长身管火炮,而57 师却仅有8 门野炮,还不到日寇的十分之一。

按照一般军事常识来说,57 师能够防守常德四到五天左右已经算是奇迹,要想防御10 天以上根本是不可能的。

事已至此,常德却务必死撑。

道理很简单,如果放弃常德又会如何?日军轻松占领常德,随后仍然可以继续南下攻击益阳,甚至包抄第九战区的腹地长沙衡阳,甚至可能导致薛岳的第九战区崩溃,到时候就惨了。

况且,如果日军的目的就是占领常德,之后并不撤退,那么如果不对日军造成惨重打击,尤其没有造成战略合围日军的态势,日军就不可能放弃常德常德如果丢了,不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洞庭湖水运完全切断,导致战略上的绝对被动。

第九战区的长沙,第六战区的恩施都距离常德不远,都会遭到极大威胁。

而且,湖南最主要的产粮区,也就彻底丢了。

所以,就像上面说的,常德务必固守。

只有利用常德尽量拖住日军,才能为常德会战争取宝贵的时间,才能让国军外围大部队赶到常德一线形成包围圈并且会不断持续攻击日军,甚至切断他们的退路和补给线,导致日军弹尽援绝,实力受损严重,被迫放弃常德败退回自己的防区。

此战中,最困难的属于74 军57 师,他们面对至少3到4 倍敌人和 5 到10 倍火力的差距,却要尽力在常德坚持至少一周以上,还要尽量杀伤日寇,消耗他们的实力。

不过,外围其他国军部队责任也非常很重。

并不是说仅仅靠固守常德,就可以使日军最终溃败。

因为谁都明白,小小的常德和区区8500 人的57 师在数万日寇持续攻击下,全军覆没是必然的。

所以,此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常德的死守,更在于外线国军集中兵力对于常德附近日军的进攻。

国军一定要持续攻击,给日军造成重创,并且形成对日寇的包围圈,尤其需要切断其补给线甚至退路,才能使得强弩之末的日军被迫逃走。

常德城内和常德城外的国军的担子都很重,更惨的是,此次作战有对国军极为不利的一面。

以往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枣宜会战,这赣会战的模式基本相同!基本都是是国军波浪式的抵抗,日军一层层推进。

国军背靠大后方,步步后撤,步步抵抗。

日军连续战斗受损,等打到长沙城下,一般就不行了,尤其是补给几乎耗尽,最多攻击几天就要撤退。

长沙会战这种模式中,国军时刻掌握战场主动权,尤其背靠自己的大后方,可进可退,可攻可守。

退一万步说,就算作战不利,国军大不了放弃长沙,继续后退到株洲甚至衡阳,然后再决战即可。

国军没必要在日军攻击力顶峰时候,擅自同日军决战,更没有必要强行进攻固守的日军,遭受比较大的伤亡。

常德会战却不同,由于29 集团军的迅速溃败,导致长沙会战模式的作战破产。

日军在主力没有什么受损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就合围了常德。

常德被围,57 师已经无法撤退,也不能撤退,外围国军就比较被动!因为按照长沙会战模式,长沙并不存在被围,大不了放弃长沙撤走。

所谓外围国军反攻没有什么压力,可以从容进攻,避实击虚,甚至以大量游击战,小规模运动战消耗鬼子。

但常德被围就完全不同了,预计57 师最多支持1 周(实际支持了2 周多)。

那么外围国军没有别的办法,为了解救57 师就必须全力进攻日寇,不可能避实击虚,只能硬碰硬的作战。

国军被迫去攻击火力远强于自己的日军,伤亡预计肯定会很大。

虽然有种种可怕的问题,不过,站在第六战区总司令孙连仲的角度来说,此战大体胜券在握,胜利是必然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战场局势总体是有利于国军,而不是日军。

日军目前态势是 4 个主力师团在南方湘西北的常德一线, 1 个39 师团在北方鄂西松滋枝江一线。

北方的39 师团距离南方 4 个师团有100 公里以上距离,遭到国军第10 集团军,江防军,第26 集团军一部围攻,预计坚持不了太久就会崩溃。

39 师团扼守日军后撤的退路,一旦39 师团崩溃,日军退路就彻底完蛋。

孤军深入到我方占领区100 公里以上常德地区的日军,想要撤退就非常困难。

日军之所以厉害,不是说他刀枪不入,主要还是依靠训练和火力。

退路被切断,补给线自然早就断了,那么没有足够弹药和补给的日军,战斗力就会锐减,甚至不战自溃了,就像英帕尔战役中被活活饿死几万日本兵一样。

一旦39 师团支持不住,日军就务必抢在该师团完全崩溃之前后撤,不然不说死路一条,被重创也是难免的。

更可怕的是,国军并不是必须击溃39 师团才能切断日军退路。

由于兵力不足,从北方39 师团到南方常德日军主力 4 个师团之间,还有一条长达80 公里左右的空虚防线,在澧水的石门澧县津市仅仅有日军一部不过2 到3 个不满员联队驻守,国军第10 集团军和江防军一部一旦击溃39 师团外围部队,就可以直接冲入这里,乘虚而入。

一旦澧水被国军攻占,日军5 个师团就被从中切为两段。

不用说,常德的日军主力4 个师团后路还是会被切断,一样要完蛋。

另外常德一线虽然集中日军 4 个师团和配属的其他部队共8 万多人,具有相当可怕的攻击力和防御力,但日军并没有额外的援军,这8 万多人就是全部了,他们会越打越弱。

国军却不同。

国军目前除了孙连仲第6 战区自己的 5 个集团军和被打残的29 集团军逐步开入战场以外,更有薛岳第九战区至少 2 个集团军的部队,预计国军总兵力超过20 万,而且可以继续增加。

日军虽然凶悍,不过10 万规模,且没有后援,国军20 多万人是完全可以对付的,甚至可以重现台儿庄会战上高会战那种,给予敌人伤亡百分之五十的惨痛伤亡。

对于被围困的常德57 师,自然尽力要将他救出。

不过如果残酷一些来说,无论孙连仲还是薛岳都明白,57 师是否能够被救出并不影响常德会战的大局。

因为目前10 万日军包围了常德的国军8000 多人,但外围国军20 万主力却反包围了日军。

双方布局已经完成,日军必然战败,即便日军能占领常德甚至歼灭57 师,也不能改变自己失败的命运。

话虽如此,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国军,谁也不可能坐视57 师在常德奋战到全部牺牲。

常德会战最好的结局不外是:外围国军既能够击溃日军,迫使其全线撤退,又能够救出常德被围困的57 师。

只是最终能否实现这个愿望,还是个未知数。

以往经验来说,日军毕竟战斗力仍然具有绝对的优势,57师想要全身而退的可能性比较小自然,57 师能够多支持一天,常德会战赢得可能性就越大,日军崩溃的就越快。

所以即便57 师在常德全军覆没,只要能够坚持足够长的时间,仍然会对整个常德会战做出决定性贡献。

所以,最大的重任还是在守城的74 军余程万57 师。

常德城墙示意图和现存的常德城墙。

57 师--半路出家的虎贲有意思的是,74 军于抗战爆发之初编组时,仅仅包括王耀武51 师和俞济时58 师,并不包括57 师。

1938 年武汉会战之后,74 军协同友军几乎全歼日军109 师团,却也付出很大伤亡,奉命在长沙休整。

因为74 军表现特别出色,全军更形成了千金难买的王牌军英勇作风,让蒋介石对其特别重视。

蒋下令对74 军进行扩编,加入了57 师。

这里就要说到57 师了!本来该师是杂牌军,是新直系军阀孙传芳的部队,归属大胖子陈调元指挥(陈担任新直系第五方面军(皖军)总指挥)。

北伐期间,陈调元的部队多次被北伐军击败,他审时度势,聪明的脱离气息奄奄的孙传芳,归顺蒋介石。

1930 到1932 年前后,陈调元部队在剿共作战中连遭败绩,被蒋介石借机逐步取消了兵权。

从此,陈调元成为没有军权的中央大员,却保持很高的地位(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于1943 年带着陆军一级上将的军衔于重庆病逝。

陈调元的部队归属中央军以后,立即进行整编,开始全面中央军化。

1930 年9 月,国民政府将陈调元部的补充第1 旅和补充第2 旅,加上山东省警卫团合编为57 师,脱离陈调元掌握。

成为中央军以后,该部迅速中央化,从上到下军官基本都调换成黄埔系,和之前的军阀部队没什么关系了。

在抗战前,该师运气很好,成为第一批调整师,成为中央军中武器装备最先进的20 个师中的1 个。

原则上,调整师下辖2 个旅共4 个步兵团,1 个炮兵团,有1万1000 人,装备75 毫米山炮8门,重机枪74 挺。

虽然无法和日军相比,但在国军中,57 师这种武器装备已经是顶尖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