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乡地质灾害概况
新乡市自然条件分析

新乡市自然条件1、气候气象条件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4.0℃。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7℃,历年最低气温为-21.3℃。
•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617.8 毫米。
历年最大降雨量1168.4 毫米,历年最小降雨量337.2 毫米。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68%。
历年最大相对湿度100%,历年最小相对湿度1%。
风:年最大风速28 米/秒。
历年最大风力8 级,历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5%)。
雪: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9 厘米,历年最大冻土深度28 厘米。
2、水文条件新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
年平均气温14℃,历年最高气温42.7℃,最低气温-21.3℃,最大风速20 米/秒,最大积雪26cm,最大冻土深28cm,全年无霜期210 天左右。
年平均降雨1168.4mm(1963 年),最小降雨量241.8mm(1997 年),最大积雪厚度395mm(2009 年)年蒸发量1748.4mm。
6-9 月份降水量最多,为409.7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且多暴雨。
新乡季风特征明显,冬季多风向为东北东风,频率为17.49%,次多风为东北风,频率为12.3%,年平均风速为2.45m/s。
3、河流水系新乡市域范围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平原占地总面积78%,土地肥沃、光热充沛。
黄河流经新乡地区170 公里,流域面积4558 平方公里。
新乡市区属海河流域。
区内主要河流有卫河、共产主义渠、西孟姜女河、东孟姜女河和引黄人民胜利渠。
其中卫河属于海河水系的主要支流之一,向东北经山东、河北达天津入海河。
卫河流经市区25 公里,是市区排除内涝的主要河道,也是体现城市特色不可多得的自然水体,过去一段时间上游和本市污水大量排入,使得卫河水体严重污染,长年的淤积也使河道排涝能力下降。
自1994 年开始,新乡市政府对卫河城区段实施综合治理工程以来,经过清淤、截污、衬砌护坡、绿化和沿河旧城改造工程,大大提高了卫河的泄洪排涝能力并改善水体的生态功能和沿河景观。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5.27•【字号】新政办(2017)53号•【施行日期】2017.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新政办(2017)5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新乡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5月27日新乡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和《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新政文〔2014〕201号)以及《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新政办〔2014〕72号),制定本方案。
一、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概况我市地质灾害主要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和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辉县市、卫辉市北部山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主要分布在辉县市、卫辉市的煤矿采空区。
2016年全市发生地质灾害3起,直接经济损失34万元。
7月上中旬我市出现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由于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及时转移受威胁人员,虽有地质灾害发生,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年内完成了卫辉市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任务。
开展各类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51次,参加演练人员2300余人次;组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培训270余人次。
二、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各项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落实“敢转争”实践活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统筹协调,提高防治效率,全面提升抵御地质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更加有力的地质安全保障。
新乡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新乡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新乡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概述:新乡市位于中国中部,近年来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短时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并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灾害。
本文通过对新乡市的短时强降水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其发生规律,为城市防洪和灾害预警提供参考。
一、短时强降水的定义和特征短时强降水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降水量较大的现象。
常见的特征包括强度大、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等。
由于其降水量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短时强降水常导致城市内涝、山洪灾害、农田洪灾等问题。
二、新乡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通过对新乡市近年来短时强降水事件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其时空分布特征。
新乡市短时强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集中在6月至9月。
其中7月和8月是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期,占总数的60%以上。
短时强降水事件在时间上呈现出集中爆发的特点。
在空间上,新乡市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山区和高地,如封丘县、辉县市等地。
三、短时强降水的成因分析1. 水汽条件:短时强降水的发生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密切相关。
新乡市靠近黄河流域,水汽来源充沛。
2. 大尺度环流:新乡市位于西风带东缘,夏季南岭低涡活跃,加之副高控制,形成切变线等有利的条件。
3. 局地地形:新乡市地势复杂,山区较多,易形成地形引导的对流,进一步促进了短时强降水的发生。
4. 暖锋、冷锋天气系统:这些天气系统在夏季活跃,也是新乡市短时强降水的重要原因。
四、短时强降水对城市的影响1. 农田洪灾:短时强降水导致农田内水分无法及时排除,对庄稼生长造成很大影响。
2. 城市内涝:市区排水系统常常难以应对短时强降水引发的大量降水,导致道路被淹,交通瘫痪。
3. 山洪灾害:地势较高的地区容易形成山洪,对山区居民和房屋安全构成威胁。
4. 水土流失:短时强降水的冲击和径流增大,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影响土地资源。
五、短时强降水的防御措施1.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高排水能力,预防城市内涝;2. 针对山区和高地,加强抗洪措施,优化山区水土保持工程;3.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避免在易涝区域和山区设置居民区或重要设施。
最新新乡县地理、地貌、水资源概况

新乡县地理、地貌、水资源概况一、基本情况1.地理地形地貌新乡县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的北中部,东南西三面环抱新乡市,地理位置优越,京广铁路,新荷、新焦铁路及107国道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
东邻新乡市的延津县、卫辉市,南接新乡市的原阳县,西连获嘉县,北依辉县市,全县土地总面积36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00公顷。
新乡县总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介于海拔70-80米之间,地面坡度介于1/2000—1/5000之间。
地貌主要为太行山冲洪积平原和古黄河冲积平原,并依据不同成因和形态特征分为多种次级类型。
2.气象新乡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节特征明显。
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充沛,秋季天高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少。
多年平均气温14.3℃,平均温差16.5℃,日照时数2407小时,无霜期191天,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652.8 mm,多年平均降雨量560.6 mm,年际内降雨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
3.水文地质根据《新乡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新乡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02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资源1.07亿立方米,中深层水资源0.35亿立方米,利用地表水0.6亿立方米。
新乡县浅层地下水水质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1 g/L;在新乡县中南部的翟坡、小冀、七里营、朗公庙、古固寨等乡镇的古河床背河洼地分布有咸水区,矿化度1.5-2.8 g/L。
中深层水水质类型以重碳酸钙镁型为主,矿化度小于1 g/L,仅在大召营及翟坡分布有微咸水,矿化度1.1 g/L, 水质良好。
二、地下水资源平衡分析(一)地下水资源需求量1、生活需水预测现状全县人口有31.5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6,到2010年将达到32.48万人。
人均用水定额60升/(人·天),水量为711×104m3。
现状全县有大牲畜23400头,小牲畜310500头,预计2010年大牲畜基本保持不变,小牲畜将达到410000头,大小牲畜用水定额分别为60升/(人·天)、30升/(人·天),则牲畜生活用水量到2010年达到500×104m3。
河南省新乡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河南省新乡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新乡市作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土地利用现状值得深入研究和评价。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全市总面积约8249 平方千米,地形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
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新乡市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
耕地是新乡市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市拥有较为广阔的耕地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耕地保护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部分耕地存在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了耕地的生产能力。
此外,一些地区存在耕地闲置和撂荒的现象,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不利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地在新乡市的土地利用中也占据一定比例。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林地对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一些地方的林地遭到了非法砍伐和破坏,导致森林覆盖率有所下降,生态功能减弱。
草地资源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带。
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发,部分草地出现了退化现象,影响了草地的生态和生产功能。
建设用地在新乡市的发展中不断增加。
城市的扩张和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建设用地需求持续上升。
然而,在建设用地的规划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闲置土地较多等问题。
一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存在土地粗放利用的情况,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对于保障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但部分水域受到了污染和破坏,水质下降,影响了水域的生态服务功能。
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来看,平原地区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山区和丘陵地区则林地、草地等分布较多。
这种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土地利用的管理方面,新乡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新乡市海河流域防洪格局及重难点分析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10期防汛抗旱新乡市海河流域防洪格局及重难点分析景占杰(河南省海河流域水利事务中心,河南新乡453000)摘要:从河南省新乡市海河流域防洪格局出发,结合“21·7”洪水,系统分析了水库、河道、蓄滞洪区、南水北调、山洪灾害等防洪重点难点,提出水库防洪能力挖潜,病险水库管护机制,保护河道行洪空间,依法治河管河,做好预案,科学调度等方面的措施建设,对新乡市海河流域防洪保安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乡市;海河流域;防洪中图分类号:TV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3)10-0017-02Analysis of Flood Control Situation and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Hai River Basin ofXinxiang CityJING Zhanjie(Hai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Affairs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Xinxiang453000,China)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flood control pattern of Hai River Basin in Xinxiang,Henan Province,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21·7 Flood,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flood control,such as reservoirs,river courses,flood storage areas,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and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It puts forward measures such as tapping the capacity of reservoir flood control,establis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s for high-risk reservoirs,protecting the flood space of river channels, managing rivers according to law,preparing contingency plans,and conducting scientific scheduling.It also put forward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lood control and security of Hai River basin in Xinxiang.Key words:Xinxiang;Hai River Basin;flood control1基本情况新乡市地处华北平原,辖12个县(市、区),总面积8291km2,常住人口617.10万人。
最新新乡县地理、地貌、水资源概况

新乡县地理、地貌、水资源概况一、基本情况1.地理地形地貌新乡县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的北中部,东南西三面环抱新乡市,地理位置优越,京广铁路,新荷、新焦铁路及107国道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
东邻新乡市的延津县、卫辉市,南接新乡市的原阳县,西连获嘉县,北依辉县市,全县土地总面积36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00公顷。
新乡县总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介于海拔70-80米之间,地面坡度介于1/2000—1/5000之间。
地貌主要为太行山冲洪积平原和古黄河冲积平原,并依据不同成因和形态特征分为多种次级类型。
2.气象新乡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节特征明显。
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充沛,秋季天高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少。
多年平均气温14.3℃,平均温差16.5℃,日照时数2407小时,无霜期191天,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652.8 mm,多年平均降雨量560.6 mm,年际内降雨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
3.水文地质根据《新乡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新乡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 2.02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资源 1.07亿立方米,中深层水资源0.35亿立方米,利用地表水0.6亿立方米。
新乡县浅层地下水水质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1 g/L;在新乡县中南部的翟坡、小冀、七里营、朗公庙、古固寨等乡镇的古河床背河洼地分布有咸水区,矿化度1.5-2.8 g/L。
中深层水水质类型以重碳酸钙镁型为主,矿化度小于 1 g/L,仅在大召营及翟坡分布有微咸水,矿化度 1.1 g/L, 水质良好。
二、地下水资源平衡分析(一)地下水资源需求量1、生活需水预测现状全县人口有31.5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5.6,到2010年将达到32.48万人。
人均用水定额60升/(人·天),水量为711×104m3。
现状全县有大牲畜23400头,小牲畜310500头,预计。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地质灾害灾后防治及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地质灾害灾后防治及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9.08•【字号】•【施行日期】2021.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地质灾害灾后防治及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新乡市地质灾害灾后防治及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9月8日新乡市地质灾害灾后防治及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恢复重建工作方案今年7月,受大范围极强降雨袭击和洪水灾害的影响,我市部分区域发生地质灾害,北部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也遭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造成很大的损失。
为加快推进全市地质灾害灾后防治及生态修复项目恢复重建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全力做好地质灾害灾后防治和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恢复重建工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尽快恢复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持续提高北部矿山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目标任务。
按照“重点整治、合理避让”的要求,在前期排查核查灾情的基础上,分级分类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纳入市内异地重建或异地搬迁安置支持范围,尽快完成地质灾害灾后防治任务。
进一步查清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因灾受损情况,摸排项目区内地灾等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制定受损项目恢复重建工程(设计)方案,有序推进受损项目的恢复重建工程。
确保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基本任务;2022年6月30日(即汛期来临之前)全部完工。
新乡县地理、地貌、水资源概况

新乡县地理、地貌、水资源概况一、基本情况1.地理地形地貌新乡县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的北中部,东南西三面环抱新乡市,地理位置优越,京广铁路,新荷、新焦铁路及107国道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
东邻新乡市的延津县、卫辉市,南接新乡市的原阳县,西连获嘉县,北依辉县市,全县土地总面积36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00公顷。
新乡县总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介于海拔70-80米之间,地面坡度介于1/2000—1/5000之间。
地貌主要为太行山冲洪积平原和古黄河冲积平原,并依据不同成因和形态特征分为多种次级类型。
2.气象新乡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节特征明显。
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充沛,秋季天高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少。
多年平均气温14.3℃,平均温差16.5℃,日照时数2407小时,无霜期191天,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652.8 mm,多年平均降雨量560.6 mm,年际内降雨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
3.水文地质根据《新乡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新乡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02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资源1.07亿立方米,中深层水资源0.35亿立方米,利用地表水0.6亿立方米。
新乡县浅层地下水水质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1 g/L;在新乡县中南部的翟坡、小冀、七里营、朗公庙、古固寨等乡镇的古河床背河洼地分布有咸水区,矿化度1.5-2.8 g/L。
中深层水水质类型以重碳酸钙镁型为主,矿化度小于1 g/L,仅在大召营及翟坡分布有微咸水,矿化度1.1 g/L, 水质良好。
二、地下水资源平衡分析(一)地下水资源需求量1、生活需水预测现状全县人口有31.5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6,到2010年将达到32.48万人。
人均用水定额60升/(人·天),水量为711×104m3。
现状全县有大牲畜23400头,小牲畜310500头,预计2010年大牲畜基本保持不变,小牲畜将达到410000头,大小牲畜用水定额分别为60升/(人·天)、30升/(人·天),则牲畜生活用水量到2010年达到500×104m3。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15•【字号】新政办[2007]98号•【施行日期】2007.05.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新政办[2007]9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新乡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望遵照执行。
二○○七年五月十五日新乡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确保安全度汛,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45号)、《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0)》、《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豫政办〔2005〕60号)、《新乡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和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新乡市地处山西台隆太行山拱断束和华北坳陷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属典型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全市自北而南呈高、低、平的格局,并且分属三个地貌单元,即太行山中低山及丘陵区,卫河中游平原区和黄河中下游平原区。
新乡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68处,其中辉县市137处,具体崩塌74处、滑坡47处、泥石流9处、地裂缝7条,卫辉市28处,具体崩塌14处、滑坡5处、泥石流5处、地裂缝4条,凤泉区3处,具体崩塌1处、泥石流2处。
2006年全市无进入统计范围的地质灾害伤亡事件发生。
二、我市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及构造特征、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确定辉县市、卫辉市为我市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
新乡市重大地下水气异常成因分析_夏修军

第19卷第4期华南地震Vol119,No14 1999年12月SOUTH CHINA JOUR NAL O F SEISMO LO GY Dec11999新乡市重大地下水气异常成因分析夏修军,李平林,李安印,吴景云(河南省地震局,河南郑州450000)摘要:分析了新乡市1996年8月重大地下水气异常特征及异常形成的原因。
结果表明:地下水气异常的分布与活动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
井孔排出的气体近似于空气,是来源于大气的土壤空气,未显示出来自于地壳深部的特点,因此不是地震前兆异常。
主题词:异常;水气含量;断裂构造;地下水异常中图分类号:P3151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662(1999)04-0046-051996年8月5日,新乡市管辖的新乡县小冀镇苗庄村发现多口民用井翻花冒泡、排气发响的重大宏观异常。
河南省地震局对此十分重视,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实地考查、收集资料取样化验,查明了异常区所处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以及地下水气异常特征,分析了地下水气异常形成的原因。
1异常区地震地质构造环境新乡地下水气异常区位于新乡市西南5km处的小冀镇,处于汤阴地堑南端与菱形复杂断块东锐角区的交接部位。
区内发育北北东和北西西向(或近东西)两组断裂构造,主要活动断裂为北北东向的汤西断裂和近东西向的盘古寺断裂。
汤西断裂是太行山前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在断裂带的南端汤阴地堑西侧。
该断裂北起汤阴宜沟附近,向南经青羊口到新乡市,走向北东30b,倾向南东。
断裂西侧为上升盘,山露太古界及古生界地层;东侧为下降盘,沉积了上第三系达千米以上厚度地层,表明该断裂晚第三纪时曾有强烈的活动,第四纪时仍有继承性活动,上新统鹤壁组砾岩顶面落差幅度由北向南加大,是该断裂第四纪继承性活动的佐证。
盘古寺断裂为近东西走向的正断层,倾角60~70b,断距为700~1000m,最大可达1500m,断层北侧为太古界及下古生界,南侧为济源盆地,沉积了早第三系的巨厚沉积。
新乡县地理、地貌、水资源概况

新乡县地理、地貌、水资源概况一、基本情况1.地理地形地貌新乡县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的北中部,东南西三面环抱新乡市,地理位置优越,京广铁路,新荷、新焦铁路及107国道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
东邻新乡市的延津县、卫辉市,南接新乡市的原阳县,西连获嘉县,北依辉县市,全县土地总面积36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00公顷。
新乡县总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介于海拔70-80米之间,地面坡度介于1/2000—1/5000之间。
地貌主要为太行山冲洪积平原和古黄河冲积平原,并依据不同成因和形态特征分为多种次级类型。
2.气象新乡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节特征明显。
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充沛,秋季天高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少。
多年平均气温14.3℃,平均温差16.5℃,日照时数2407小时,无霜期191天,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652.8 mm,多年平均降雨量560.6 mm,年际内降雨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
3.水文地质根据《新乡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新乡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02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资源1.07亿立方米,中深层水资源0.35亿立方米,利用地表水0.6亿立方米。
新乡县浅层地下水水质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1 g/L;在新乡县中南部的翟坡、小冀、七里营、朗公庙、古固寨等乡镇的古河床背河洼地分布有咸水区,矿化度1.5-2.8 g/L。
中深层水水质类型以重碳酸钙镁型为主,矿化度小于1 g/L,仅在大召营及翟坡分布有微咸水,矿化度1.1 g/L, 水质良好。
二、地下水资源平衡分析(一)地下水资源需求量1、生活需水预测现状全县人口有31.5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6,到2010年将达到32.48万人。
人均用水定额60升/(人·天),水量为711×104m3。
现状全县有大牲畜23400头,小牲畜310500头,预计2010年大牲畜基本保持不变,小牲畜将达到410000头,大小牲畜用水定额分别为60升/(人·天)、30升/(人·天),则牲畜生活用水量到2010年达到500×104m3。
浅析新乡地质灾害概况

浅析新乡地质灾害概况浅析新乡地质灾害概况摘要: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是河南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
特别是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来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
引发地质灾害现象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
关键词:地质灾害;新乡市;地质环境一、新乡市地质环境概况新乡市属于华北板块,横跨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第二沉降带中段的华北坳陷与第三隆起中段的太行隆起两个一级构造体系单元,除北部太行山地及山麓一带地势自晋豫边界向东南呈台阶式下降外,南部广大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总体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区内分布有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和平原等地貌类型,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分布。
其中受新华夏系太行山前深大活动断裂带控制,北部京广铁路以西为新生代以来隆起的太行山区,地形复杂,最高点十字岭海拔1732m,为基岩出露区,占全市面积的23%;岩石类型主要为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石英砂岩和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岩,对应工程地质岩组为片麻状稀裂坚硬、半坚硬片麻岩组、厚层状稀裂坚硬石英砂岩岩组、层状稀裂岩溶化坚硬碳酸岩岩组,岩组软硬变化较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受地形地貌和岩组的影响,在岩溶裂隙发育良好的适宜部位含有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其它或因缺少含水层或因地下水迳流漏失,富水性一般较差。
南部为新生代以来坳陷下沉的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约占全市面积的77%,主要为洪冲积松散堆积物覆盖,多为砾石混合成层或砂质土、粘性土互层,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因有较好的含水层,赋存有较丰富的地下水,但由于近20年来的大量开采已引起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局部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域构造活动强烈,以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主要分布于市境的东部和西部,既是断裂带,又是地震带。
东部的聊城—兰考断裂带内有东濮坳陷,西部的太行山前断裂内有汤阴地堑,二者之间为华北坳陷沉降区内地震活动微弱的内黄隆起;北西向断裂次之,主要有新乡—商丘断裂和峪河—新乡断裂;此外还有东西向的盘古寺—新乡断裂。
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形成与地质背景的关系

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形成与地质背景的关系李玉璞;周雷强;方庆银【摘要】新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腹地,山地丘陵面积占99%,山高坡陡,是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在对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地质灾害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并就县域境内地质灾害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为区内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159-160,167)【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发育特征;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背景【作者】李玉璞;周雷强;方庆银【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正文语种】中文河南新县面积1 612 km2,山峦起伏,山地占71%,丘陵占28%,最高峰黄毛尖1 011 m,相对高差200~500 m,局部950 m。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先后进行了1∶20万地质调查和部分1∶5万地矿调查,近10多a间对新县地质灾害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编制了《新县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护规划(2009—2020年)》,特别是为贯彻国家平安建设需要,于2011—2013年对新县进行了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为有序利用资源、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根据野外调查确认,新县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分布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诱发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开挖、爆破等)形成的高临空面。
在久雨、暴雨的作用下,坡角大于30°的强风化、节理发育的片岩、片麻岩和花岗岩斜坡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为进一步指导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必要对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征以及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地质背景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
新县为山地丘陵区,峰高谷深,沟壑纵横,暴雨多,诱发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明显、时空分布不均。
盘谷寺-新乡断裂倾向反转成因探讨

盘谷寺-新乡断裂倾向反转成因探讨邓小娟;袁洪克;石金虎;左莹;季通宇【摘要】盘谷寺-新乡断裂在大高村附近断层倾向发生反转,大高村以西倾向为南,大高村以东倾向为北.为查明倾向反转成因,跨断层布设3条浅层地震测线,通过采用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及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获得清晰的地下结构与构造成像.结果显示,武陟隆起北侧边缘发育有隐伏隆起,该隆起的发育使得盘谷寺-新乡断裂大高村以西段在L1测线与L2测线之间消失,同时向南倾的武陟断裂演变为济源凹陷的边界断裂,自西向东该隆起规模逐渐增大.该隆起北侧边缘开始发育北盘谷寺-新乡断裂大高村以东段,南侧边缘开始发育向南倾的平陵断裂,且随隆起规模的继续增大,盘谷寺-新乡断裂大高村以东段及平陵断裂自西向东活动性逐渐增强.推测该隐伏隆起是引起该区盘谷寺-新乡断裂倾向反转的主要成因.【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8(038)011【总页数】6页(P1117-1121,1148)【关键词】盘谷寺-新乡断裂;倾向反转;武陟隆起;浅层地震勘探【作者】邓小娟;袁洪克;石金虎;左莹;季通宇【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市文化路75号,45000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市文化路75号,45000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市文化路75号,45000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市文化路75号,45000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市文化路75号,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3盘谷寺-新乡断裂位于太行山东南麓,西起克井盆地以西的山区,向东经盘谷寺、柏山、大高村,直到新乡南的郎公庙,全长约200 km。
以柏山、大高村为界,盘谷寺-新乡断裂可分为西、中、东3段。
该断裂是一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对区域构造格局及地层厚度有较强控制作用的区域性大断裂[1-2],该断裂自古生界以来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正断层活动特征,断层两侧新生界地层厚度差异达数百m。
新乡市北部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相关问题探讨张炎飞

新乡市北部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相关问题探讨张炎飞发布时间:2021-12-04T01:58:19.30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6期作者:张炎飞[导读]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河南新乡市 453000摘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相关人员在进行矿山开采的期间,务必要注重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本文针对新乡市北部现有矿山修复工作进行了探讨,简要说明了新乡市北部矿山生态修复现状以及修复的现实作用,具体阐述了矿山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修复工作的相关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乡北部;矿山修复;生态保护;问题措施引言近年来,新乡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北部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治理力度。
本文就新乡市北部矿山修复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确保完成矿山生态修复任务,为了全面推进新乡市北部矿山生态保护问题,新乡市下发文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新乡市要求全面查摆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对不能按期完成的以及非法采矿行为,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明确责任,严禁运输车辆违规进山,以此来加快新乡市北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全面开展。
1 新乡市北部矿山生态修复现状新乡地处河南北部,南邻黄河,北依太行,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新乡市已发现近27种矿种,新乡市勘查总面积207.01平方公里,随着开采速度加快随之而来的出现诸多问题,新乡市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由于开采导致矿山“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乱象,以及过度开采导致的耕地、林地面积受损。
因此,近年来新乡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进行了一系列矿山修复措施。
北部矿山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不仅成为新乡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也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乡市北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坚持“动用土石方最小化、施工时间最短化、覆土植绿可持续化、作业方式绿色化”的原则,进一步编制科学的修复方案,按照除危、覆土、植绿的步骤,全力推进矿山治理和修复工作,坚决在规定时间完成治理整顿任务。
新乡市太行山区地质灾害等级预报业务系统

新乡市太行山区地质灾害等级预报业务系统
王金兰;赵百胜;魏新中;刘朝亮;王新红;马月枝;周瑞祥;孟祥翼
【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科学》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利用乡镇自动雨量站数据,结合太行山新乡段的地质结构,分析历史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建立了短期和短时预报模型,实现了地质灾害的定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王金兰;赵百胜;魏新中;刘朝亮;王新红;马月枝;周瑞祥;孟祥翼
【作者单位】新乡市气象局河南新乡 453003;新乡市气象局河南新乡 453003;辉县市气象局河南辉县 453600;新乡市气象局河南新乡 453003;新乡市气象局河南新乡 453003;新乡市气象局河南新乡 453003;新乡市气象局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市气象局河南新乡 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重庆市山体滑坡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业务系统 [J], 周国兵;马力;廖代强
2.江门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J], 张贤坤;黄晓东;吴国强
3.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系统 [J], 胡文运;孙秀邦;胡星月
4.闽东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预报研究 [J], 颜如德;江洪;颜澜
5.广西森林火险等级气象预测预报业务系统 [J], 杨望月;高安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乡-商丘断裂延津至封丘段新构造期构造样式分析

新乡-商丘断裂延津至封丘段新构造期构造样式分析
赵显刚;李稳;成万里;王斐斐
【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
【年(卷),期】2022(17)2
【摘要】新乡-商丘断裂是南华北盆地与渤海湾盆地、鲁西隆起的分界断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区域性深大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与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工作已证实该断裂延津至封丘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本文通过对典型地震勘探剖面和钻探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新乡-商丘断裂延津至封丘段断裂结构复杂,新近纪以来构造样式在不同构造部位有显著差异。
延津段在地震勘探剖面上浅部显示为负花状构造;封丘段变化较大,东部在剖面上为多组阶状正断层组合,形成了由断层带控制的构造背斜,平面上表现为NW向排列、走向NNE雁列状断层组合;西部结构单一,自东向西断裂控制的浅部地层变形范围增大,断层带逐步变宽。
根据新乡-商丘断裂延津至封丘段剖面上的构造样式与平面上的组合模式,表明该段断裂最新活动具有走滑运动性质。
【总页数】15页(P219-233)
【作者】赵显刚;李稳;成万里;王斐斐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祁连山北缘佛洞庙-红崖子断裂胡家台背斜区构造变形\r——1609年M71/4红崖子地震构造样式
2.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昌马段的电性结构样式及构造意义
3.新乡—商丘断裂延津段浅部地层结构特征研究
4.新乡—商丘断裂延津段活动特征与晚第四纪地层沉积关系研究
5.新乡-商丘断裂永城段第四纪活动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新乡市矿山环境问题及其改善对策建议

河南省新乡市矿山环境问题及其改善对策建议
罗志吉;程继峰;姚津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09(031)002
【摘要】新乡市矿产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大规模的开采,所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通过收集资料和对各个矿区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了矿山环境的特征,总结出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水均衡破坏等矿山环境问题,并分别对矿山环境保护和矿山环境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建议.
【总页数】4页(P122-125)
【作者】罗志吉;程继峰;姚津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河南,郑州,450053;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河南,郑州,450053;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河南,郑州,45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2
【相关文献】
1.浅谈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 [J], 王建成;徐志明
2.闭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为例 [J], 王海荣;郭子萍
3.吉林辽源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J], 张德强;朱玉生;田磊
4.青海煤炭矿山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建议 [J], 阮菊华;毕雯雯
5.解决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 [J], 孙志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乡地质灾害概况摘要: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是河南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
特别是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来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
引发地质灾害现象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
关键词:地质灾害;新乡市;地质环境一、新乡市地质环境概况新乡市属于华北板块,横跨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第二沉降带中段的华北坳陷与第三隆起中段的太行隆起两个一级构造体系单元,除北部太行山地及山麓一带地势自晋豫边界向东南呈台阶式下降外,南部广大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总体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区内分布有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和平原等地貌类型,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分布。
其中受新华夏系太行山前深大活动断裂带控制,北部京广铁路以西为新生代以来隆起的太行山区,地形复杂,最高点十字岭海拔1732m,为基岩出露区,占全市面积的23%;岩石类型主要为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石英砂岩和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岩,对应工程地质岩组为片麻状稀裂坚硬、半坚硬片麻岩组、厚层状稀裂坚硬石英砂岩岩组、层状稀裂岩溶化坚硬碳酸岩岩组,岩组软硬变化较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受地形地貌和岩组的影响,在岩溶裂隙发育良好的适宜部位含有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其它或因缺少含水层或因地下水迳流漏失,富水性一般较差。
南部为新生代以来坳陷下沉的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约占全市面积的77%,主要为洪冲积松散堆积物覆盖,多为砾石混合成层或砂质土、粘性土互层,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因有较好的含水层,赋存有较丰富的地下水,但由于近20年来的大量开采已引起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局部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域构造活动强烈,以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主要分布于市境的东部和西部,既是断裂带,又是地震带。
东部的聊城—兰考断裂带内有东濮坳陷,西部的太行山前断裂内有汤阴地堑,二者之间为华北坳陷沉降区内地震活动微弱的内黄隆起;北西向断裂次之,主要有新乡—商丘断裂和峪河—新乡断裂;此外还有东西向的盘古寺—新乡断裂。
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京广铁路以西及北部山区处于地震活动较微弱的地带;山前广大平原区属于华北坳陷,处于华北地震区河北平原地震带的南端,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和强烈。
二、新乡市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新乡市北部的山区、丘陵区地质环境复杂,存在一些发生地质灾害的高危因子,如高陡边坡和陡崖地貌,强烈的风化侵蚀和剥蚀作用,且在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使本区地质灾害具有多发和易发的特点。
(一)崩塌地质灾害现象主要指在重力和其他诱发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以岩体为主的崩塌,主要分布在山区。
在山区,地形陡峭,并分布有由于构造活动和风化形成的陡崖地貌,以及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而形成的不稳定斜坡和陡崖等,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开挖及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从解放初至2004年本区曾发生崩塌43起,约占灾害总数的40%,其中规模较大的如辉县市宝泉水库左岸崩塌群是云梦山组厚层石英岩状砂岩陡壁因风化裂隙的剥离而形成的,且正发展扩大中在卫辉市沧河谷地狮豹头水库一带也是在云梦山组石英岩状砂岩中,因人类工程活动形成高约30m的陡崖,风化剥蚀裂隙发育使岩石与母体分离而形成崩塌地质灾害,破坏公路交通在丘陵区也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多形成陡崖、孤峰,存在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
(二)滑坡地质灾害现象主要分布在山区沟谷的边坡上,包括岩体滑坡和土体滑坡。
岩体滑坡常发生在坡度约15—35°的边坡上,由于岩层产状平缓,单纯顺层面滑动的滑坡较少见,多是断裂构造裂隙与层间软弱岩层相结合组成滑动面。
辉县市宝泉水库左岸龟山滑坡,是以下、中寒武统灰岩、白云岩为滑坡体,以其底部较软弱的馒头组泥岩、泥灰岩为滑动面,以其下伏的云梦山组厚层石英岩状砂岩为滑床的大型古滑坡,其边界面为扭曲带和断层,临空面为面向水库的直壁陡崖,总体积2100×104m3,为巨型滑坡,该滑坡目前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此外还存在不少潜在滑坡体,如拍石头水库左坝肩滑坡,高20m左右,长约60m。
上部寒武系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为滑体,裂隙发育,寒武系易风化破碎的泥灰岩为软弱层,滑动面倾角小于15°,下部寒武系灰岩为滑床,岩溶发育。
整个滑坡体被两个大裂隙自上到下整体切割,由于修建水库溢洪道,斜坡前缘形成陡崖,随着裂隙的继续张裂,在暴雨及强烈地震活动的影响下易于诱发滑坡地质灾害,甚至影响大坝的使用。
土体滑坡多发生在山体缓坡处及沟谷缓坡地带,滑坡体多为坡洪积松散堆积物,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开挖坡脚破坏其稳定状态,在暴雨诱发作用下形成。
部分地段由于道路工程采挖坡脚,破坏边坡的自然状态和相对稳定性,成为发生土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地带。
卫辉市沧河谷地狮豹头北庄一带即是由于工程活动影响边坡稳定性形成潜在滑坡体滑坡地质灾害多由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在大雨特别是暴雨等因素作用下易形成,危险较大。
(三)泥石流地质灾害现象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区亦可能发生,区内共发现13条泥石流沟。
流经山区的较大河流,如峪河、沧河等原都曾发生过泥石流,现多已筑库、坝等工程拦阻,较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已不再发生,但其上游沟谷有一定的集水面积和较大的水力比降,并有坡洪积残坡积松散土层和碎石层等物源条件,具有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现代人类工程活动改变地貌形态,破坏植被,并产生大量的弃石弃渣等,在暴雨的诱发下加剧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碳酸盐岩分布的低山区也存在发生较小规模泥石流的条件。
在丘陵区,发育有较小的沟谷及一些深切的黄土冲沟,广泛分布松散土层,曾发生过泥石流,现虽有简易拦阻工程,但仍存在发生较小规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也有遭受较小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四)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现象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采矿和其它地下工程活动所引起,其中地下采煤活动引起的地面塌陷规模最大,损失也最大。
正在开采的辉县市吴村煤矿、张村煤矿和卫辉市的东陈召煤矿,共造成地面塌陷4处,并伴生地裂缝7条,损坏农田、房舍道路和其它设施,分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9.5万、273万、100.75万,共计432.25万元。
地面塌陷的范围将随采煤活动的进展渐趋扩大。
将投入开发的新规划的煤炭开采区也将会因煤层采空而引起地面塌陷。
(五)地裂缝地质灾害现象地裂缝是伴随地面塌陷而发生的,共发现有7条伴生地裂缝,一般为张性裂缝。
地裂缝宽度自1厘米到5厘米不等,长数米至几十米,直接破坏道路、房舍、田地,在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加重了对各种地面和地下设施的破坏。
本市尚未见有区域性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新乡市地貌类型多变,其北部山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风化剥蚀和侵蚀作用明显,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且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偶有发生,使得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为此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太行中山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分布在西北部辉县市境的三郊口、沙窑至宝泉水库一带。
为构造剥蚀中山地貌,海拔1000—1500m,主要分布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石英砂岩和古生界碳酸盐岩,断裂活动强烈。
地形陡峭,植被较发育,地面坡度一般25—45°。
地层产状平缓,环山分布陡崖地貌,部分成为悬崖峭壁,易于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其次,由于沟谷及其边坡坡度大,谷中和边坡有松散的坡积物堆积,泥石流地质灾害也较发育。
(2)北部低山区拴马—塔岗—带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高易发区位于卫辉市北部拴马—塔岗及辉县市拍石头乡一带,为低山区,海拔500-800m。
岩石裸露,植被发育较差,地面坡度15°—35°。
断裂构造活动较强烈,岩层裂隙发育。
因风化剥蚀尤其是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高陡边坡的峡谷地貌,且因观光景区开发和沿沧河河谷挖方筑路等人类工程活动形成诸多断续的人工强化的陡崖地貌。
风化剥蚀作用使部分地段已成危岩并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如狮豹头水库坝下右岸就曾因崩塌损毁路面并造成交通中断,同时,由于筑路等人类工程活动开挖坡脚,使一些边坡的稳定性达到临界状态,易于因多雨、暴雨和地震诱发滑坡地质灾害。
如狮豹头北庄村因筑路挖方切坡形成了不稳定斜坡使之成为潜在发生松散残坡积物滑坡的危险地段。
在边坡较陡和断裂构造带通过处,也有形成各种规模的山(岩)体滑坡的可能。
(3)凤凰山崩塌、泥石流高易发区分布在凤泉区北部一带,属剥蚀溶蚀低缓丘陵区地貌,地面标高80—300m。
主要分布奥陶系灰岩,局部有新近系泥岩,灰白色泥灰岩等。
除岗丘外,地面多被第四系坡洪积次生黄土等松散层覆盖,地面坡度一般小于5°,岗丘部位可达15—30°。
活动断裂青羊口断裂自本区东侧通过。
基岩岩溶裂隙较发育,构造活动和风化剥蚀作用较强。
本区泥石流沟发育,以泥流为主,虽已修建不规范的拦阻工程,但治理不彻底,仍有发生小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
(4)大山前—东陈召地面塌陷、地裂缝高易发区位于辉县市和卫辉市交界处,分属辉县市的张村乡、常村乡和卫辉市的太公泉乡,在大山前村—东陈召村一带分布。
本区属剥蚀丘陵地貌区的平缓地带,地面平坦起伏小,有小冲沟发育,局部有残丘。
地层以隐伏的二叠系含煤砂页岩层为主,上覆第四系坡洪积次生黄土。
大山前—东陈召煤矿开采深度270m左右,采空区面积比较大,且正在开采之中,采空区将逐年扩大。
现已造成地面塌陷,并伴生地裂缝地质灾害。
沉陷量达0.5m,损毁大量农田、房舍道路及其它地面地下设施,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1)南寨—鸡冠山低山崩塌、滑坡、泥石流中易发区位于辉县市北部南寨—鸡冠山一带。
主要岩层为寒武系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次为奥陶系灰岩。
岩层产状平缓,倾角在10°以内。
海拔300—900m,相对高度300—500m,地面坡度一般15—30°,存在由厚层灰岩构成的陡崖地貌。
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北西西向断裂次之。
岩溶裂隙较发育,风化剥蚀作用较强烈,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植被相对较稀疏。
一般易于发生小型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在沟谷两侧和山体较缓的边坡地带有较薄的残坡积松散土石混合物堆积,有可能形成较小的泥石流地质灾害。
(2)西连岩—田窑丘陵区崩塌、泥石流中易发区位于辉县市与卫辉市交界处,包括辉县市常村镇东部、卫辉市唐庄乡西北部和太公泉乡西南部。
处于丘陵地带,海拔150—300m,最高363.2m。
地面较平缓,山体边坡5—30°,岩石裸露,局部形成陡崖地貌。
主要出露奥陶系灰岩,岩层产状平缓,岩溶裂隙发育。
山丘间分布次生黄土,地面坡度1—5°,黄土冲沟发育,切割深度8—15m,沟壁直立,宽10—50m不等,沟底为松散堆积物,比降一般小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