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各阶段的特点及电力无线专网(LTE230)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LTE230系统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研究与实践_李金友

基于LTE230系统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研究与实践_李金友

石 化 专 栏2014年第1期132基于LTE230系统的电力 无线通信专网研究与实践李金友1 闫 磊1 齐 欢2 孟 繁2(1.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 100031;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摘要 结合智能电网配用电应用的通信需求,基于4G LTE 核心技术定制开发的LTE230系统,以其低成本广域覆盖的优势在众多无线专网体制中显现优势。

该系统具有覆盖半径大、支持海量用户、电力业务适应性强、传输速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为电力系统提供了完整专业的电力通信解决方案。

北京市电力公司结合电力配用电业务需求,在北京东城区建设了LTE230试验网络,验证了系统在密集城区的覆盖能力、电力业务承载能力和宽带传输能力。

关键词:电力无线专网;LTE230系统;覆盖能力;电力业务适用性;宽带传输1 电力无线专网发展现状分析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展开,电力业务对可靠性、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电力无线专网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智能电网配用电业务终端点多面广且分布分散,光纤通信方式虽然具备业务传输能力强的优势,但部署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无法满足对海量配用电终端的全覆盖[1]。

随着无线宽带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电力有线光纤通信的补充手段,无线通信对电力配[2]用[3]电侧业务的支持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力通信业务考虑使用无线通信进行承载。

目前,配用电网多采用租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GPRS 、CDMA 业务作为信息采集等业务的无线通信手段[4]。

公网虽然无需网络部署和后期维护,仅需向运营商交纳租赁费用,但这种以公众语音通话和数据业务为最高优先级的网络,始终无法满足电力业务信息安全、实时性以及服务质量的需求。

因此,建设无线专网成为智能电网电力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LTE230系统是工作在230MHz 频段的无线专网通信系统[5],低频段覆盖距离远的特点使其在建网和后期维护成本上皆优于其它系统。

LTE230MHz技术频谱效率分析

LTE230MHz技术频谱效率分析
Zhang Xiaofeng1, Li Zhao2, Peng Chen1 (1.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China)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progress,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social development requires higher capacity for computing, indirectly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computer in China,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HPC, and finally discusses some shortcoming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PC in China. Key words: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 Challenge; rank list
上行频谱效率=上行数据量/帧长/带宽*有效数据占比*业 务数据占比
从图 1,上行数据量=子载波数*(子帧 2+子帧 3+子帧 4+ UpPTS)的符号数*调制阶数=11*(9+9+9+4)*6=2046bit

各代移动通信技术特点

各代移动通信技术特点

各代移动通信技术特点移动通信技术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熟,至今已经经历了数代技术的演进。

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分别介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并对其在通信领域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模拟式移动通信系统。

该技术于1980年代初开始商用,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欧洲的NMT系统。

1G技术早期使用的是模拟信号,通话质量一般,信号容易受到干扰,且无法实现数据业务传输。

这是1G技术的主要劣势,然而1G技术的出现为人类社会的通信方式提供了一种城市之间的全球覆盖能力。

这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当时来看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的代表性技术为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2G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数字化通信技术的应用。

数字信号具有更高的通话质量和更低的干扰,同时可以实现数据传输,例如短信和彩铃等功能。

2G技术还具备了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更低的通信成本,使得移动通信进一步普及。

2G技术还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从而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是指具备更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移动通信技术。

代表性技术有WCDMA和CDMA2000。

3G技术实现了真正的高速数据传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现更为迅速的网页浏览、视频传输等功能。

3G技术还为移动通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多媒体服务,例如视频通话、高清音乐等功能。

3G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通信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为娱乐和工作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方式。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将移动通信带入了宽带时代,代表性技术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

4G技术具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用户可以通过4G网络实现更为高清的视频通话、在线游戏等高带宽需求的应用。

电力无线专网230MHz和1800MHz关键技术对比分析

电力无线专网230MHz和1800MHz关键技术对比分析

收稿日期:2019-02-10电力无线专网230MHz和1800MHz关键技术对比分析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ey T echnologies for 230 MHz and 1800 MHzPower Wireless Private Networks电力无线专网是解决电力终端接入网的主要方案。

目前有230 MHz 和1 800 MHz 两种基于TD-LTE 的技术体制,对两种技术体制从频率、覆盖能力、速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结合电力无线专网的业务特点,分析两种技术各自的优劣势。

最后,对两种技术体制从性能、产业链、业务适配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小结,给出两种技术体制各自的优劣势和适合的业务承载方式。

电力无线专网;覆盖分析;LTE-G ;IoT-GPower wireless private network is the main solution to electric terminal access network. 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technological systems based on TD-LTE with 230 MHz and 1800 MHz, where comparisons are made in terms of frequency, coverage and capacity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combining the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wireless private network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systems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wo technological systems in terms of performance, industry chain and service adaptability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operating regimes and the suitable service bearers are given, which provides a key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solution selection of power wireless private networks.power wireless private network; coverage analysis; LTE-G; IoT-G(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China Information Consulting & Designing Institute Co., Ltd., NanJing 210019, China)【摘 要】【关键词】颜军YAN Jundoi:10.3969/j.issn.1006-1010.2020.02.012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20)02-0058-06引用格式:颜军. 电力无线专网230MHz和1800MHz关键技术对比分析[J]. 移动通信, 2020,44(2): 58-63.0 引言随着国家电网提出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目标,为解决电网末端控制“最后一公里”的通信问题,国家电网选择电力无线专网作为主要解决方案。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G时代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开始应用的模拟蜂窝方式系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语音信息。

该阶段主要以全球系统移动通信(GSM)为代表,其中包括NMT(北欧移动方式)、AMPS(先进移动方式系统)等。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通信容量有限,信号传输质量较差,主要局限在通话功能上。

第二阶段-2G时代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从90年代开始应用的数字蜂窝方式系统,采用数字信号传输语音信息。

这个阶段的代表技术是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2G技术的出现使得移动通信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2G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信号质量提高、通信容量增加、可以发送短信、支持语音通话等功能。

第三阶段-3G时代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2023年代初开始应用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宽带数据传输技术。

这个阶段的代表技术是CDMA2023、WCDMA(宽带码分多址)、TD-SCDMA(时分复用码分多址)。

3G时代的主要特点是高速数据传输、支持互联网接入、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功能,如视频通话、流媒体、移动互联网等。

第四阶段-4G时代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2023年代开始应用的超高速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全IP网络架构。

这个阶段的代表技术是LTE(长期演进),4G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移动通信的速度和容量,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如高清视频、移动宽带、物联网等。

第五阶段-5G时代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更高的频谱效率、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可靠性和容量。

这个阶段的代表技术包括毫米波、超高频和大规模天线阵列等。

5G 时代的特点是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更大的容量,将推动移动通信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连接。

附件:本文档附有移动通信发展图表和相关数据统计。

法律名词及注释:1-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全球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之一,用于2G和3G网络。

LTE230与LTE1.8G对比分析-v0.2

LTE230与LTE1.8G对比分析-v0.2

LTE230与对比分析一、技术对比1、优势:(1)电力频点是电力专用频点,不用申请,带宽和时延等指标能满足电力基本应用要求;(2)相对于频段,230M低频段具有天然覆盖远的优势,能够大大降低组网成本,特别针对于广覆盖低成本系统,低频段是宝贵的频率资源。

2、劣势:(1)没有标准体系,产业链单一,没有成熟的产业链支撑;(2)可用频谱资源先天性不足,网络的容量不足,不能支撑电力多种业务的需求。

特别是在与数传电台同区域部署时,由于LTE230系统的自动规避技术,其整个系统性能可能会大幅度下降。

系统的优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势:(1)已具备从终端,系统,核心网端到端,完善的商用产业链布局,全球已经开始规模商用部署,发展迅速;(2)大容量、低时延、高并发、上下行时隙比配置灵活,支撑电力视频监控、集抄、配网等多种业务,实现一张网络多种业务并存,节省投资;维护方便,不容易受到市政施工等影响;建设周期短,节约时间。

2、劣势:需要单独申请频点由上述分析可见,LTE230MHz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频率资源为专用频谱,目前发展逐渐受到限制,特别是其载波聚合芯片方面不成熟,工作期间严重影响离散的电力专用频谱点之间当前其他行业专用频点,如军用频点,其余技术性能方面也均劣于系统,其发展前景很有可能步入Mc-Will 后尘。

无线专网通信在未来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中将成为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体制选择方面需考虑可靠性、实时性、技术成熟度、产业链成熟度等多方面因素,3GPP 组织引导的LTE()标准是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

二、可用频段分析公司无线专网接入系统可用频段为230MHz (223-235MHz之间的40个离散频点)、1800MHz (1785-1805MHz)两个频段,分析如下。

我国无线电频率资源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进行管理,根据《关于印发民用超短波遥测、遥控、数据传输业务频段规划的通知》(国无管〔1991〕5号)文件规定,230MHz频段的40个离散频点共计1M带宽授权给电力系统传输负荷监控业务,该频段需5年续申备案一次。

TD―LTE电力专网230MHz与1.8GHz的研究

TD―LTE电力专网230MHz与1.8GHz的研究

TD―LTE电力专网230MHz与1.8GHz的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TD-LTE电力专网在230MHz和1.8GHz两个频段的覆盖能力和网络承载能力的研究。

TD-LTE 是一种成熟的4G通信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商用。

随着智能电网对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组建TD-LTE电力专网也成为当下热门的研究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专网的特点,然后对比研究了230MHz和1.8GHz两个频段的TD-LTE网络覆盖能力和业务承载能力。

最后使用UNET仿真规划软件对广州市电力专网进行仿真规划,结合仿真结果对比了两种频段电力专网的优劣。

关键词:TD-LTE;电力专网;230MHz;1.8GHz中图分类号:TP92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5.12.020本文著录格式:蔡根,张健明,杨大成.TD-LTE电力专网230MHz与1.8GHz的研究[J].软件,2015,36(12):83-880 引言目前国内TD-LTE电力无线专网丰要采用230MHz和1.8GHz两个频段进行组网,其中1.8GHzTD-LTE运行在1786-1805MHz频段内,占用的带宽为5MHz,符合国际3GPP组织的4G标准。

LTE230是中国普天针对中国特有的频谱划分研制的私有技术协议,使用了223.025-235.OOOMHz频段,该系统运行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原先分给电力行业数传电台使用的在230MHz频段40个离散频点,每个频段占用带宽25KHz。

这两种电力专网技术都是在中国特有的频谱分配背景下诞牛的,在国内缺少针对这两种技术的对比研究,国外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本文丰要对比分析两种组网方案的覆盖能力和业务承载能力,并利用UNET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说明。

1 电力专网简介电力专网是用于电力监控系统、电力通信及数据网络的专有通信网络。

电力专网的要求丰要包括:通信网络稳定、通信权限分级、集群调度功能。

论述移动通信经历的发展阶段及技术

论述移动通信经历的发展阶段及技术

论述移动通信经历的发展阶段及技术移动通信经历的发展阶段及技术一、引言移动通信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传输方式,它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分析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其经历的不同阶段和所采用的技术。

二、模拟时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移动通信进入了模拟时代。

当时的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是模拟频率调制(FM)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来进行传输。

模拟时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较低的频谱利用率和通话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三、数字化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移动通信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通信技术的引入彻底改变了移动通信的面貌。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声音信号数字化后进行传输和处理。

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和频谱利用率,同时也满足了用户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在数字化时代,移动通信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 第一代(1G)移动通信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的是模拟频率调制(FM)技术,并称为1G。

这一阶段的代表是AMPS、NMT等系统。

尽管1G通信技术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由于频率利用率低、信号传输不稳定等问题,1G技术很快被淘汰。

2. 第二代(2G)移动通信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陆续推出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是GSM、CDMA等系统。

2G技术解决了1G技术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更加稳定的通信质量和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2G技术还引入了短消息服务(SMS)和无线上网(WAP)等新功能,为移动通信的日常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3. 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术21世纪初,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商用化,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为主要目标。

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是WCDMA、CDMA2000等系统。

3G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引入了宽带数据传输、视频通话等创新功能,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4. 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2010年左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式商用化。

技术条件书--LTE230无线宽带专网技术规范书

技术条件书--LTE230无线宽带专网技术规范书

智能电网示范系列技术规范书TD-LTE230无线宽带专网技术规范书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ireless broadband privatenetwork2013年7月Q/CSG—2 目录目录 (2)1. 基站部分 (3)Q/CSG—1.基站部分1.1.总体要求(1)无线宽带专网系统采用230M频段,支持的频段为223.025~235.000MHz,频率间隔为25KHz;(2)基站应采用3GPP TD-LTE关键技术,并支持平滑演进;(3)在1MHz工作带宽下,基站单小区应支持不少于1500个在线用户;(4)在40个25KHz间隔离散频点配置下,基站上行峰值吞吐量达到1.4Mbps以上,下行峰值吞吐量达到0.5Mbps;(5)窄带终端的上行峰值吞吐量不低于40kbps,宽带终端上行峰值吞吐量不低于1.4Mbps。

(6)基站系统应支持QoS业务调度能力,以满足不同业务开展的需要;(7)单基站最大覆盖半径为30公里,密集城区不小于3公里;(8)基站应具有小区干扰协调功能;(9)基站和终端间的信令和用户数据应提供加密措施,为信令和用户数据提供机密性保护,防止非法监听和篡改;1.2. 技术规格(1)最大输出功率:6W;(2)接收灵敏度:优于-114dBm/25KHz,BER<10-6 或BLER<10-2;(3)基站时钟精度要求小于±0.1ppm;基站之间频率同步精度小于子载波间隔的1%;基站之间时间同步精度高于1us;(4)采用GPS同步的,星卡故障或丢星后,基站系统可正常工作24小时;(5)工作温度:-40℃~+55℃;(6)工作湿度:在以下相对湿度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5%~100%(7)防护等级要求达到IP65;(8)支持抱杆、挂墙、地面安装等多种灵活的安装方式;(9)供电方式:DC -48V;(10)应提供1个FE传输接口;(11)通过网管提供操作维护功能;(12)支持远程维护、检测、故障恢复,远程软件下载;(13)基站设备的可用度要求99.999%,设备的MTBF应要求大于100000小时,MTTR不大于30分钟;。

移动通信技术各个阶段的特点

移动通信技术各个阶段的特点

移动通信技术各个阶段的特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下面将分别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1.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通信质量较差,信号容易受到干扰,通话质量不稳定。

1G的典型代表是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和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由于技术限制,1G的通信容量较小,无法实现数据传输,只能用于语音通信。

1G时代的手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仅少数人能够使用。

2.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在1G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采用了数字信号传输,解决了通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2G的典型代表是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G技术提供了更高的通信容量,可以实现语音通信和短信传输。

同时,2G还引入了SIM卡,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切换手机和运营商。

2G时代的手机开始变得小巧轻便,价格逐渐下降,普及率不断提高。

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在2G的基础上引入了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的初步应用。

3G的典型代表是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CDMA2000。

3G技术提供了更高的通信速率,可以实现语音通信、短信传输和基本的互联网访问。

3G时代的手机拥有更多的功能,可以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和观看视频等。

3G技术的推出促进了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4.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目前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它在3G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通信速率和容量。

4G的典型代表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

基于LTE230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分析

基于LTE230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分析
2018年 7月 25日第 35卷 第 7期
doi:10.19399 ̄.enki.tpt.2018.07.073
CiL镶 电 潦 技 术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
ju1. 25,2018,Vol 35 No.7
基 于 LTE230的电力无线通信专 网分析
闰成 超 (国网湖 南省 电力有 限 公司湘 西供 电分 公 司 ,湖 南 湘 西 416000)
235.000 MHz频 段 , 共 计 12 Mbit/s带 宽 与 480个 频 点,规 划 为单 频 、双 频 组 网频 段 。其 中 ,2.5 MHz频 段 为 能源 、军 队、气 象、地 震 、水 利 、地矿 、轻 工 以 及 建 设 等 行 业 专 用 。而 1 MHz(40个 25 kHz离散 频 点)配用 于 电力 负荷 监控 ,是授权 频 点最 多 的行业 , 其 余 9 MHz可 由不 同行 业根据 自己的业务 需求 单独 申 请使用 。
A bstract: Nowadays, the pow er w ireless com m unication engineering is developing rapidly.T his paper m ainly takes
LTE230 as the research object.Firstly,i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w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then analyzes the
摘 要 : 当前, 电力 无线 通信 工 程 发展 迅 速 。 以 LTE230 为研 究对 象, 阐 述 电力 无 线 通信 的现 状 , 分析 230 MHz频 段 并 就 基 于 LTE230 的 电力 无线 通信 专 网技 术要 点 进行 详 细探 究 。 以期 促 进 电力无 线 通信 系 统发 展。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范文精简版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范文精简版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引言1. 第一阶段:1G时代1G时代是移动通信的起点,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

在1G时代,主要采用的是模拟信号传输技术,通信质量相对较差且容易受到干扰。

1G时代的蜂窝通信系统采用了分频多址(FDMA)技术,使得多个用户可以进行通话。

2. 第二阶段:2G时代2G时代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到21世纪初的一个阶段。

2G时代标志着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成为移动通信的主流。

2G时代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代码分割多址(CDMA)。

2G时代的重要突破是数据业务的引入,例如短信服务和无线上网。

3. 第三阶段:3G时代3G时代是从21世纪初到2010年左右的一个阶段。

3G时代引入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多多媒体服务。

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UMTS)和CDMA2000。

3G时代的突破在于提供更快的网速,允许用户进行视频通话、视频流媒体和互联网接入。

4. 第四阶段:4G时代4G时代是从2010年左右开始的一个阶段,至今仍然是我们目前最常使用的移动通信技术。

4G时代使用长期演进技术(LTE)作为其主要标准,提供了更快的上网速度和更可靠的连接质量。

4G时代的突破在于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多媒体体验,例如高清视频流媒体和大规模在线游戏。

5. 第五阶段:5G时代5G时代是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最新阶段,从2019年开始逐渐普及。

5G时代标志着移动通信技术迈向更高速、更可靠的新时代。

5G技术引入了毫米波(mmWave)频段和中低频(sub-6GHz)频段的利用,以提供更高的网速和更低的延迟。

5G时代还将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和更广的服务范围,如物联网、自动驾驶和远程医疗。

结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1G时代、2G时代、3G时代、4G时代和5G时代。

从最初的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到高速的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演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LTE230MHz无线专网系统应用

LTE230MHz无线专网系统应用

LTE230MHz无线专网系统应用发表时间:2017-11-24T16:43:30.4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作者:俞红生何宇吴笑[导读] 摘要:电力无线专网系统具备电力业务所需的广覆盖、大容量、高可靠、高速率、实时性强、安全性强、频谱适应性强、灵活易扩展等特性,可以广泛的适用于电力配用电业务数据的承载,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配变监测、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控制、应急通信、智能台区等各类业务提供完善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浙江宁波摘要:电力无线专网系统具备电力业务所需的广覆盖、大容量、高可靠、高速率、实时性强、安全性强、频谱适应性强、灵活易扩展等特性,可以广泛的适用于电力配用电业务数据的承载,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配变监测、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控制、应急通信、智能台区等各类业务提供完善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本文重点阐述了LTE230MHz无线专网系统在电力各类业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230MHz;无线专网;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分布式电源;应急通信智能电网的发展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的,电力通信系统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支撑平台,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各种管理和控制信息实时双向交互的传输平台。

电力通信网在电力输送段已经具有专用的光纤通信网络作为主干网络,但在配电段受限实际环境、光纤施工难度大、有线传输局限性、新型电力业务对通信方式要求,配电侧的通信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急需建立一种安全、可靠、稳定、方便快捷的电力专网通信网络,用以支撑日益发展的智能电网业务。

一、无线专网系统的组成LTE230电力无线宽带通信系统是为满足智能配用电网业务通信需求而定制开发的无线通信系统。

该系统从智能配用电网的业务特点出发,基于电网现有的230MHz离散频点,采用先进的TD-LTE 4G技术以及特有的载波聚合技术研制。

系统可以广泛的适用于电力配用电业务数据的承载,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配变监测、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负荷控制、应急通信、智能台区等各类业务提供完善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G蜂窝通信1G蜂窝通信指的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技术,主要基于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标准。

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仅提供基本的语音通话功能,没有任何数据传输能力。

1G蜂窝通信时代,通信设备体积庞大,通话质量较差,信号容易受到干扰。

第二阶段:2G数字通信2G数字通信是指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它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技术,相比于1G蜂窝通信,2G数字通信具有更好的通话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开始支持短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方式发送和接收文字信息。

同时,2G数字通信也引入了数据传输能力,用户可以使用方式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第三阶段:3G宽带无线通信3G宽带无线通信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它采用宽带无线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丰富的多媒体应用。

3G时代,移动通信进一步普及,并支持了高速上网、视频通话、移动电视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3G网络访问互联网,享受更加便捷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第四阶段:4G高速移动通信4G高速移动通信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它采用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4G时代,移动通信实现了更加高速和稳定的数据传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大型文件、观看高清视频等。

4G技术的出现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移动支付、移动医疗、智能家居等新兴行业的兴起。

第五阶段:5G超高速移动通信5G超高速移动通信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它采用了新一代无线网络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5G时代,移动通信将迎来全面升级,实现更广泛的物联网连接和更先进的智能应用。

5G技术的特点包括更低的延迟、更大的带宽和更大的设备连接数量,将赋能无人驾驶、远程操控、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⒈ 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AMPS是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的标准。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230 MHz无线专网问题分析及对策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230 MHz无线专网问题分析及对策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230 MHz无线专网问题分析及对策崔迎宾;张卫欣;王鑫;刘卿;李祯祥【期刊名称】《电力信息化》【年(卷),期】2016(014)002【摘要】采用数传电台组网方式的230 MHz无线专网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通信信道,其稳定性对系统的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230 MHz无线专网的运行情况,发现其存在数据巡测时间长、系统容量不足、基站覆盖区域有盲区或盲点等问题,并提出了增加基站、分流终端的短期解决方案,以及进行升级改造、双信道组网的长期解决方案,以期提升230 MHz无线专网的性能,有利于系统的长远发展和稳定运行.【总页数】5页(P71-75)【作者】崔迎宾;张卫欣;王鑫;刘卿;李祯祥【作者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300384;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300384;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天津300250;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300384;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5.853【相关文献】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230MHz无线专网问题分析及对策 [J], 崔迎宾;张卫欣;王鑫;刘卿;李祯祥;2.230MHz无线组网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J], 梁波;李文修;杨毅;3.基于LTE-230MHz无线专网的用电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J], 毛永泉;周子冠;宋彦斌;吴新刚;陈雨新4.基于SGWM的230 MHz无线宽带通信技术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系统设计 [J], 董俐君;张芊;祝恩国;刘宣5.上海市用电负荷管理系统230MHz电力无线专网与数传电台错时共址方案研究[J], 郑庆荣;邱慰祥;汤卓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TE230系统简介PPT精选文档

LTE230系统简介PPT精选文档

配电
光纤易损坏
部署维护简单
有线
无线
优点: 通信质量高
缺点: 挖沟布线,部署困难,周期长 不便于后期扩容及网络调整 维护与故障定位困难
优点:
网络部署灵活,可快速部署 初期投资成本相对低 便于实现对配电侧大面积快速覆盖 后期扩容及网络调整方便 缺点:
通信质量不如有线
有线适用于重要节点,无线适用于大面积覆盖
目录
3 LTE230系统简介
4 市场应用
2020/5/12
中国普天 版权所有
10
2020/5/12
配用电网通信需求
向面状覆盖发展
目前,覆盖电网的调 度控制中心、管理营 销机构、110kv及以上 高电压等级发输电网 络的通信系统已经完 成了建设
10kv配电网、配变台 区、用户电表和电器 等的通信系统建设有 待加强
2020/5/12
中国普天 版权所有
13
公网与专网对比
配用电
无线公网
无线专网
优点:
初期投资少; 缺点:
资源共享、采用统计概率分配资源 私密性弱,安全性低 时延大,通信可靠性低 无法控制管理网络 应急情况下,无法保障通信的可靠性
优点: 容量大,资源专用 安全性高 自有网络管控,故障定位容易 网络资源自主分配,可保证应急通信 资源需求
➢ 2012年实现三年收入翻番;2013年营业收入642.63亿元,同比增长40.47%;2013年利 润总额11.06亿元,增长58%,增速位居央企首位。
➢ 形成了信息通信技术的研发、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业投资以及相 关的商品贸易的主营业务,并培育发展了新能源产业,从设备制造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和综合服务商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即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传送信息的方式。

无线通信是指仅利用电磁波而不通过线缆进行的通信方式。

在网络通信效果、网络安全性等方面,有线通信优于无线通信方式。

在施工难度方面,有线通信除需要安装、调试设备外,还需要沿路敷设线缆,施工难度相比无线通信方式较高。

在国家政策影响方面,有线通信方式较少涉及国家政策问题,而无线网络建设需要向国家或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专用的频率,同时在技术体制选择上需要符合相关频率的使用规定。

随着无线应用的迅速发展,频谱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

二、1G-5G发展史4G、5G等数字背后的G代表的是英文单词“Generation”,也就是“代”,5G就是第五代通信技术。

从第一代到第五代,是人为划分的代别。

它的定义主要取决于在速率、业务类型、传输时延以及各种切换成功率等方面具体实现的不同技术。

1.沟通的起源:1G(盛行年代:1980年后)1986年,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在美国芝加哥诞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

即将电磁波进行频率调制后,将语音信号转换到载波电磁波上,载有信息的电磁波发布到空间后,由接收设备接收,并从载波电磁波上还原语音信息,完成一次通话。

但各个国家的1G通信标准并不一致,使得第一代移动通信并不能“全球漫游”,这大大阻碍了1G的发展。

同时,由于1G采用模拟讯号传输,所以其容量非常有限,一般只能传输语音信号,且存在语音品质低、讯号不稳定、涵盖范围不够全面,安全性差和易受干扰等问题。

最能代表1G时代特征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并风靡全球的大哥大,即移动手提式电话。

大哥大的推出,依赖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技术的成熟和应用。

在中国80年代初期,移动通信产业还只是一片空白,直到1987年,为了迎接全运会的到来,在广东省建立了中国首个移动通信网络,这也标志着1G在中国的正式开始。

2.网络的开始:2G(盛行年代:1995年后)由于1G有很多缺陷,在1999年1G网络被正式关闭,2G也随之而来。

1G到2G就是模拟调制到数字调制的过程。

和1G不同的是,2G采用的是数字调制技术。

因此,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也在增加,随着系统容量的增加,2G网络下除了打电话语音沟通之外,还可以发短信以及上网。

虽然数据传输的速度很慢(每秒9.6~14.4kbit),但文字信息的传输由此开始了,这成为当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在2G时代也是移动通信标准争夺的开始,主要通信标准有以摩托罗拉为代表的CDMA美国标准和以诺基亚为代表的GSM欧洲标准。

最终随着GSM标准在全球范围更加广泛的使用,诺基亚击败摩托罗拉成为了全球移动手机行业的霸主。

第二代移动通信为3G和4G奠定了基础,是通信行业坚实的一步。

3.通信新纪元:3G(盛行年代:2009年后)2G时代,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送简单的文字信息,虽然这已经大大提升了效率,但是日益增长的图片和视频传输的需要,人们对于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日趋高涨,2G时代的网速显然不能支撑满足这一需求。

于是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在前两代系统当中,其实并没有一个国际组织明确的标准规定什么是1G,哪个叫做2G,而是全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标准化组织自己制定协议。

但从3G开始,ITU即国际电信联盟,提出了IMT-2000,并要求符合IMT-2000要求的才能被接纳为3G技术。

各个国家纷纷给出自己的标准,并完成了融合和标准化。

相比于2G,3G依然采用数字数据传输,但通过开辟新的电磁波频谱、制定新的通信标准,使得3G的传输速度可达每秒384kbit,在室内稳定环境下甚至有每秒2Mbit的水准,是2G时代的140倍。

由于采用更宽的频带,传输的稳定性也大大提高。

速度的大幅提升和稳定性的提高,使大数据的传送更为普遍,移动通信有更多样化的应用,因此3G 被视为是开启移动通信新纪元的重要关键。

4.速度的革命:4G(盛行年代:2013年后)4G从2013年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4G技术包含TD-LTE 和FDD-LTE两种制式。

FDD和TDD主要区别就在于采用不同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

FDD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发送,依靠频率来区分上下行链路。

在TDD方式中,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频率载波的不同时隙作为信道的承载,在某个时间段由基站发送信号给移动台,而中间的时间间隙由移动台发送信号给基站,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必须协同一致才能顺利工作。

2013年12月,工信部在其官网上宣布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也就是4G牌照。

至此,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4G是在3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更加先进通信协议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

对于用户而言,2G、3G、4G网络最大的区别在于传速速度不同,4G网络作为最新一代通信技术,在传输速度上有着非常大的提升,理论上网速度是3G的50倍,实际体验也都在10倍左右,上网速度可以媲美20M家庭宽带,因此4G网络可以具备非常流畅的速度,观看高清电影、大数据传输速度都非常快。

总而言之,4G传输速率更快,网络频谱宽,通信灵活度更高并且兼容性好。

4G让手机实现的功能更为丰富。

大量且稳定的信息传递,让无论是通信还是娱乐都能一手掌控。

5.物联网的决心:5G“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作为新一轮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5G把人与人的连接拓展到万物互联。

5G时代不仅能带来超高带宽、超低时延以及超大规模连接的用户体验,其丰富的垂直行业应用将为移动网络带来更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尤其是网络切片、能力开放两大创新功能的应用,将改变传统业务运营方式和作业模式。

5G明确除了涵盖个人移动通信的eMBB场景,还有另外两大场景:uRLLC场景和mMTC场景eMBB场景最大的特点是大带宽高速率,那么与此特点直接相关的最起码有“视频”应用。

目前“视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而高清8K视频、VR/AR视频、3D视频,这些都需要5G来承载才有可能。

uRLLC场景最大的特点是低时延高可靠,此场景主要对应“自动驾驶控制、广域无人机控制”等技术的发展。

mMTC场景最大的特点是海量连接成本低廉,此场景的应用本身就是“万物互联”。

三、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国家无委在1991年发文,对230MHz频段的使用按照25kHz作为一个频点进行了分配。

给电力、气象、水利等8个部委分配了共计100多个频点,这些频点是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

另外,还有近百频点,由地方无委进行分配使用。

其中分配给电力使用的专用授权频点有40个,共计1MHz带宽,最低频点的子带为223.525MHz,最高频点的子带为231. 65MHz。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力系统就开始尝试用230MHz数传电台传输数据,1988年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通过《(1988)无管字3号》、(((1989)无管字5号》文将230MHz频段15组双工频点(F3组9对,F4组6对)和10个单工频点(全部在F1组)作为电力负荷控制和电力调度信息传输使用的专用频段批复给电力系统使用。

20多年来,该频段一直在电力负荷监控、计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数传速率低(300bps~2400bps)、轮询时间长等缺点随着电网的发展日趋明显,远远不能满足现有业务高数据吞吐量、高安全性的要求,己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传统230数传电台仅能提供低速率的窄带数据传输,不能满足智能电网发展所需的大带宽、高速率需求;而目前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大多工作在1800MHz等高频段,虽然数据传输能力较强,但单站的覆盖能力方面较弱,建网和运维成本很高,且都基于通用标准设计,与电力业务的结合能力一般。

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正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结合电力行业应用需求,既具备广覆盖优势,又为电力行业定制开发,同时具备宽带传输能力,是电力配用电应用中通信体制的较好选择。

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是工作在230MHz频段的无线专网通信系统。

在电力行业中基于频率使用政策上的天然优势,结合4G LTE先进技术及广覆盖优势,在电力配用电领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无线通信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解决宽带传输的载波聚合技术,用于解决高吞吐量和高可靠性传输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用于解决多系统共存问题的频谱感知技术和干扰协调技术,用于海量用户接入设计的自适应调制及编码技术,用于保证传输可靠性的自适应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和动态调度,用于保证网络安全的三层加密体系,以及绿色节能设计、可扩展性设计、可靠性设计、网络管理等。

1.LTE230MHz关键技术-载波聚合技术为了解决频带资源受限的问题,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将有限的频带资源,通过载波聚合技术进行整合,使得移动宽带系统传输带宽得到很大提升。

把每一个离散的信道都作为一个成员载波,将不连续分配的成员载波进行有效聚合,进而根据用户需求统一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使得传输带宽较传统的230MHz数传电台得到了数倍的提升,从而达到宽带传输的效果。

此外,LTE 230MHz电力无线专网通过结合高阶调制等其他通信技术,实现了在40个25KHz频点共计1MHz的带宽上,使得单个UE (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的最大上行速率可达1.76Mbps,相对于单频点25kHz下的传输速率得到了质的提升。

2.LTE230MHz与LTE1800MHz分析对比相对于1800MHz频段,230MHz低频段具有天然覆盖远的优势,能够大大降低组网成本,特别针对于广覆盖低成本系统,低频段是宝贵的频率资源。

频谱资源方面,我国无线电频率资源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进行管理,根据《关于印发民用超短波遥测、遥控、数据传输业务频段规划的通知》(国无管〔1991〕5号)文件规定,230MHz频段的40个离散频点共计1M带宽授权给电力系统传输负荷监控业务,该频段需5年续申备案一次。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件(〔2003〕2300号)》文件规定,工作于230MHz频段的无线终端设备频谱使用费为800元/频点/年。

经与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多次沟通,目前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对公司230MHz频段的频谱政策如下:继续使用已分配的40个频点资源,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升授权频点使用效率,暂不考虑分配其他频点资源。

为适应1800MHz频段本地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满足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等)、电力、石油等行业专用通信网和公众通信网的应用需求,根据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及频率使用现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重新发布1785-1805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工信部无[2015]65号)重新发布1785-1805MHz频段时分双工(TDD)方式无线接入系统使用频率有关事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