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质量分析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

每题2分,共50分)1、我国的养老社会服务,亟待来一场供给改革。

这体现了我国()的特点。

A.人口基数大B.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C.男女性别比失衡D.人口素质偏低2、“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下列说法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有()①科学立法,制定良法②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③全民守法,依法办事④无为而治,以德化民A.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②3、高铁霸座、拒绝查票、公交车乘客殴打司机导致公交车坠落长江等事件一再冲击人性底线。

这警示我们()A.自由是不受约束的B.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规则来自秩序D.做人做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4、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小李认真听取了同学们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下定决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小李认识自己的方法是()A.自我评价B.他人评价C.比较评价D.心理测量评价5、某校九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主题,提出下列观点,其中符合主题的是()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17年养老金并轨改革启动,近4000万公职人员缴纳养老金,公职人员和企业职工领取同样水平的养老金。

养老金并轨有利于()①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③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上海老凤祥、北京全聚德和六必居、杭州张小泉剪刀……这些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历史悠久,是数百年商业和竞争留下的极品。

“老字号”要想站稳市场并发展壮大,就必须()①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②加强广告宣传,掩盖产品缺陷③坚持诚信经营,珍惜信誉形象④保护知识产权,增强维权意识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私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月测(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月测(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月测试题(现代文阅读)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人物传记)(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人物传记)(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物传记)(含答案解析)初中语⽂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物传记) (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现代⽂阅读1.阅读下⽂,回答问题棱⾓屠呦呦王肖潇李璐云痴迷科学,执着不休,这固然是屠呦呦的性情之⼀,但她还有更多⾯:她不是海归,只是本⼟的,中国式的学者;不是完⼈,只是⼀个耿直的知识⼥性。

屠呦呦的故乡在浙江宁波。

她是⼀个殷实之家的掌上明珠。

当⽗亲以《诗经》中的“呦呦⿅鸣,⾷野之蒿”为其取名时,便已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的缘分。

1945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暂停学业。

那时得此病,能活下来实属不易,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

也就在这时,屠呦呦对医学产⽣了浓厚的兴趣。

1951年春,屠呦呦考⼊北京医学院,选择了⽣物药学。

⼤学期间,屠呦呦学习⾮常勤奋,在⼤课上表现优异,后来在实习期间跟从⽣药学家楼之岑学习,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学毕业,被分配到卫⽣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作。

当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研究⼈员戴个棉纱⼝罩,连如今的雾霾都防不了,更别提各种有毒物质了”。

⼀开始,屠呦呦从事的是中药⽣药和炮制研究。

在实验室⼯作之外,她还常常“⼀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作。

“在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屠呦呦真可以称得上是坚韧不拔。

”中医科学院⾸席研究员姜廷良告诉记者,“没有待过实验室的⼈不会明⽩,成百上千次反复的尝试有多么枯燥、寂寞,没有⾮凡的毅⼒,不可能战胜那些失败的恐惧和迷茫,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果。

”张⼤庆认为,屠呦呦是⼀位很有个性的科学家,这种耿直的性格也形成了她不啰嗦、做事果断的风格。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的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的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的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的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①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屠呦呦,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2011年9月,她曾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

她是一位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的女科学家。

那株小草,就是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臭蒿或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屠呦呦就是从这样一株小草里,萃取了一种名叫青蒿素的物质,为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③不过,做出如此贡献的屠呦呦,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

她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

”④那么,一个“三无”教授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

⑤踏实和勤奋,是屠呦呦打小就养成的品质。

1930年,她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

学生时代的屠呦呦因为踏实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研究院条件非常艰苦,设备极为简陋,只有用于土法提炼的七口大缸和几间平房,但是,屠呦呦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

那时,她身患结核病,仍然坚持去野外采集标本,认真实验,从不耽误。

短短几年里,她的半边莲和中药银柴胡两项生药学研究成果,相继被收入《中药志》。

⑥1969年1月21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参加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

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阅读答案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阅读答案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阅读答案屠呦呦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阅读原文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

“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

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

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

【精品】七年级 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精品】七年级 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精品】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棵小草的初心——记最高科技奖获奖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药学家屠呦呦韩霁结缘①青蒿,在我国南北方很常见的一种植物,科普读物上描述,“属菊科,一年生草本,原产于我国,后被许多国家栽培。

”就是这株貌不惊人的小草,倾注了屠呦呦一生的心血,屠呦呦也为青蒿赋予了新的生命——从中提取的青蒿素,成为挽救生命的神奇药物。

②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屠呦呦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医研究院(后为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之后又被选派系统学习了中医。

中西兼备的知识结构,奠定了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特有的优势,“两年半的培训让我发现了中医的奇妙和可贵,以及站在人类和宇宙的高度的哲学思辨之美。

”屠呦呦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③这时的中国正在遭受可怕疾病的侵袭。

疟疾,这种古老的疾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大范围疟疾爆发,发病人数超过1000万,1970年发病率高达平均每万人就有296.1人患疟疾,是解放后发病率最高的一年。

④鉴于防治恶性疟疾药物研制的紧迫性和艰巨性,1967年我国启动了旨在抗击疟疾等流行病的秘密科研工程,并将召开会议的时间5月23日定名为项目代号——“523”。

之后,全国7个省市、几十个单位、60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

攻关迅速展开,到1969年,筛选的化合物和包括青蒿素在内的中草药,多达万余种,但结果并不理想。

⑤当时只是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凭借着过人的中西医知识和科研能力,被选派为科研组组长,加入了抗疟队伍,从此一生结缘。

初心⑥如同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屠呦呦将自己的精力、智慧全部“提炼”出来,奉献给了医药事业,实现着当初的愿望。

⑦上世纪70年代,科研条件落后艰苦,为提供足够的青蒿有效部分用于临床实验,科研人员在有限条件下采取“土法”——用水缸作为提取容器。

《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草会改变整个女孩的一生。

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篙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

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

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

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

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 全国通用(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 全国通用(含答案)

老师的教诲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

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

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

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

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

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

”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骄傲”的反义词是()再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2.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一个排比句。

3.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_____”画出来。

4.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并另外再写一句类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教导(答案不唯一)谦虚称赞批评2.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3.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4.略5.略涂改液的危害据调查,目前中小学生涂改液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第一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晒出一片秋实洪忠佩篁岭村的日子滑入秋天,家家户户的晒楼使展现出一幅幅晒秋图,明艳、质朴,既有齐白石画中的笔墨意趣,又有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新鲜生动。

鳞瓦、屋檐,恰到好处地成了画框,布局简单,却在交叉中有变化,搭配得近乎完美,走进篁岭村的一刹那,我的双眼立即被这样的画境吸引住了,甚至忘了看村口花圃的颜色,以及木坊上“渔樵耕读”的雕饰。

其实,篁岭的出身平凡,只是婺源石耳山上的一个典型山村,一百多户人家,挤挤挨挨地蛰居在山腰上。

在久远的年月里,满山翠竹青松,水口林立着红豆杉、香櫃、香樟、枫香,“其地多竹,大者径尺”,历史上,此地的竹海也相当壮观。

篁岭山陡路窄,很难看到一块宽敞的平地,村庄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是两层的结构:墙脚山石砌起,一层大门口朝着路,二层开后门架天桥临着山,屋顶鳞瓦,墙体斑驳,大体是黑白色调,也有黄泥红砖裸露的砖墙。

而五桂堂、怡心楼、书院、客馆,无不精雕细刻,称得上是村庄有名的“大屋”。

山村周围,茂林修竹,屋宇之间,鸡犬相闻,依然透着原始村落的生活气息。

秋日的篁岭,天蓝得纯净,树绿得清亮,环境、空气都可以养眼洗肺。

村庄一家一户楼堂前的晒栏,几乎都是用16根或者18根杉木从楼堂前抵墙而出面朝天空,平整,伸展,放上竹编的晒簟晒盘就成了无遮无拦的晒场,当地人称之为晒楼。

篁岭人家晒作物没什么讲究,山里种的、地里长的,什么赶上就晒什么,辣椒、紫苏、稻谷、黄豆、皇菊、柿子……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他们恨不得把整个山野田地的收成都晒起来。

而晒楼上色彩最为浓烈的,当属辣椒和稻谷——粉墙黛瓦,配上那一盘盘红色的辣椒、金色的稻谷,正是一幅明艳而恬淡的画卷。

如果说,鳞瓦与马头墙展现的是篁岭徽派建筑的“密”,那么天井与晒楼无疑是村落民居的“透”。

在篁岭,农家的收成是不必问的,一看晒楼就知道。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部编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部编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实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万次的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和灵感。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方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足智多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处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3)照样子,写句子。
例: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
他喜欢学校的生活:和老师一起学习,他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写句子,不超过15个字。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部编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抄写句子。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拓展练习(pdf,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拓展练习(pdf,含解析)新人教版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君子好.(hào)逑B.钟鼓乐.(yuè)之C.道阻且跻.(jī)D.溯.(shù)洄从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喜欢、爱好)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种植物)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阻止)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仿佛、好像)3.朗读下列句子,找出韵脚及所押韵母。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韵脚:所押韵母:(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韵脚:所押韵母: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本中的两首诗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B.“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D.《关雎》的感情真挚热烈,《蒹葭》也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对《关雎》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中的热闹情景。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病句(二)(含答案)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病句(二)(含答案)

部编语文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病句辨析(二)(含答案和解析)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本期“名师大讲堂”的听众,除天水教师外,还有陇南、庆阳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B.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C.今日之中国以启迪人心的理念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为世界发展注入动力,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D.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能否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水平和技术队伍的素质通过神舟飞船上的一块块仪表板充分体现出来。

D.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济南各学校为了顺利开学,积极完善和建立疫情防控机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8题,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ì)翘首(qiào)澎湃(pài)横渡长江(héng)B.歼灭(jiān)仲裁(zhòng)刹那(shà)屏息敛声(bǐng)C.浩瀚(hàn)梵语(fàn)要塞(sài)悄然不惊(qiǎo)D.咆哮(xiào)擎举(qíng)镌刻(juàn)殚精竭虑(dā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磅礴颁发惊心动魄急如流星B.潇洒铿锵引吭高歌白手起家C.倾泄娴熟眼花缭乱无怨无悔D.慷慨绚烂天翻地覆锐不可挡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这本著作是他花了十几年时光殚精竭虑写成的B.我的老师,虽只是一个娇小瘦弱的女子,却有着巾帼英雄般的气概。

她大气,博爱,正直,豪迈C.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D.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4.(素养提升题)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2015年12月10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她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

“呦呦”二字,出自《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冥冥中似乎也注定了她的人生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处心积虑,不断探索,后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了灵感。

在又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他们最终获得了对动物体内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中性提取物。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每日一练(五)(含文言文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每日一练(五)(含文言文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每日一练(五)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A.“大国工匠”“记住乡愁”“精准扶贫”“履职尽责”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价值观是力量”。

C.“他一直不很喜欢《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类电视节目,从内心深处。

”这个句子中“从内心深处”充当状语。

D.“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所以让还是不让的权利,掌握在当事人自己手里,别人无权干涉。

”这个复句的第二层是因果关系。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泰州晚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B.我市推动医药产业链前延后伸,全力建设医、药、养、游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区。

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D.由泰州团市委扶持投拍的微电影《人戏》,成功入围2015年第68届戛纳电影节“短片角”。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鸟儿啼鸣,婉转如古诗;雄鸡振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在一个清晨,两只黄鹂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解说:“黄鹂歌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五颜六色爱国情怀冰天雪地锻炼身体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

解说:这句话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诸.位(zhū)签.订(qiān)锐不可当.(dàng)B.溃.退(kuì)殷.红(yīn)摧.枯拉朽(cuī)C.泄.气(xiè)要塞.(sè)振聋发聩.(kuì)D.督.战(dū)荻.港(Dí)倔强.(jiàng)二、填空1. 说出《藤野先生》文中所记叙的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具体事例及其含意。

2020年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期中试含答案 (15)

2020年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期中试含答案 (15)

二〇二〇年秋语文统编版语文期中全真检测卷一线资深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编制,试题新颖,区分度高,题量充足,答案详尽,是您不可多得的语文配套练习试卷,欢迎下载使用,水印下载后可取消。

愿成为您快速提分的好帮手。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游山西村B.乡村四月C.天净沙•秋思D.已亥杂诗2.下面故事中()的作者是安徒生。

A.《宝葫芦的秘密》B.《巨人的花园》C.《海的女儿》D.《龟兔赛跑》3.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ě wùè)可恶.(______)恶.心(_______)恶.习(______)(kān kàn )看.见(______)看.守(_______)看.望(______)(gōng gòng)供.应(______)供.给(_______)口供.(______)(hé hè)负荷.(______)荷.花(_______)荷.枪实弹(_____)同音字组词4.qī()-()()-()()-()5.给下面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悉:A.全,尽B.知道、了解(1).然而,他迅速地熟悉起来,开始交朋友,打架。

(____)(2).我们一家悉心照料姐姐的孩子。

(____)6.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6分)朴:①()--()②()--()似:①()--()②()--()7.照样子每组写3个词语。

(9分)(1).例:火辣辣(ABB) _______________(2).例:瑟瑟发抖(AABC)___________(3).例:草翠花开(含近义词)______________8.补全下列四字词(6分)喜闻()有根()()西歪()愈下花开()风云()()诚意()忘返9.按要求写句子。

(1)不改变原意,给句子换种说法。

这么大这么美的枫树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________(2)改为陈述句。

谁会不喜欢自己的家园呢?________(3)改为反问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阅读附答案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

“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

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

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

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

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

2004 年,泰国玛希敦奖将5 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

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

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
员的作用。

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

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

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

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

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

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B.“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C.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

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6分)
(3)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上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一谈。

(8分)
12.(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 、D不给分。

(B 项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无据;D项“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错误;E项“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


(2)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

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②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面对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终于开发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③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仍然不辍研究。

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

她不顾众人非议,坚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自己的付出正名。

(答出其中3点即可)
(3)①丰富的知识及能力储备。

家学渊源以及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的系统学习使屠呦呦在中医药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②勤于思考。

屠呦呦善于思考,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她把目光投向历代医药学典籍,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③锲而不舍。

在“抗疟”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经历诸多困难大量实验,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④团队力量。

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

⑤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

(答出其中3点即可)(4)屠呦呦应该维护自己的个人权利,我不认为这是“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

(2分)①屠呦呦带领团队长期辛苦工作,还因为研究影响了个人身体健康,最终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维护权利是对她自己付出的承认,是对自己的尊重。

②在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屠呦呦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

以科学发现的思维带领课题研究走向了正确的方向,她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拉斯克医学奖和诺贝尔奖的认可。

(结合文本分析,4分)③在科学研究面前,真理、真相都应该得到尊重,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④当下学术造假问题严重,我们更应该还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得的承认,鼓励更多的人才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

(联系现实分析,2分;若认同屠呦呦“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结合文本和现实,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