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使用寿命的选择

合集下载

延长母猪利用年限的几项措施

延长母猪利用年限的几项措施

4泌乳期要强化采食量
母 猪 产仔 后 的 5 7天 , 要逐 渐增 加 到最 大 喂 量 ,
原则是能吃多少就喂多少。母猪泌乳期 日粮喂量 的 估算方法有 以下 2 ,一是 以日喂 1 千克为基础 , 种 . 5 每哺育 1 头仔猪增加 0 千克料 ,如哺育 1 头仔猪 . 5 0 日 喂量 即为 6 千克 ;二是 以 日 2 . 5 喂 千克为基础 , 每 哺育 1 头仔猪增加 0 千克料 ,哺育 l . 4 0头仔猪 日喂 量即为 6 千克。 . 0 总之泌乳期的 E t 喂量应达到 6 千克 左右 , 最好达到 6 千克以上。 . 5 如果采食量偏低 , 可考
ax, 便 母 呙 广 什 姒 瑁 U 椅
虑在饲料中添加 2 %的油脂 ,并相应提高蛋 白质 %4
含量 , 以保证泌乳充足。这时期每千克 日 粮应含消化 能 1. 38兆 焦 , 蛋 白 1%一 6 , 氨 酸 0 0 30 . 1 粗 4 1% 赖 . % 7
3 妊娠期要适度供给
多, 所繁育仔猪的品质最高。有些母猪如果在第 1 年 内连续 23窝的产仔数都很少 , — 或者不善哺乳 , 就应 淘 汰 , 能再继 续 配种 。还 有些母 猪 开始 繁育仔 猪时 不 表现虽好 , 但后来逐步衰退 , 尽管利用时间未超过 5
年 , 要及 时 淘汰 。 也
左右 , 以利受精卵着床 , 减少胚胎死亡 , 直到妊娠 8 4 天。这一时期 , 如在严冬季节 , 可适当增加喂量至 2 . 5
产 , 由增 加排 卵 数 和受 精 卵数 , 少 胚胎 和胎 儿 死 是 减
日喂量降到 1 千克左右 , . 8 以免引起难产。需要注意 的是 , 在妊娠期 间保持母猪适当的能量摄入量 , 于 对 母猪的生产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况 、 环境温度和

规模化养猪场后备母猪使用寿命选择

规模化养猪场后备母猪使用寿命选择

规模化养猪场后备母猪使用寿命的选择通过遗传手段提高瘦肉增长 ( 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 的同时,通过管理水平提高可使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猪数也得到改进。

当前母猪生长速度更快,达初情期时体重更重,配种时更年青和瘦肉率更高,也就是说,最终管理一群产仔性能更高的成熟母猪群,体型也更大。

后备母猪是育种群成功的关键,对青年后备种猪的培育和选择非常重要。

遗传最重要的遗传措施是性能测定方法、选择目标和杂交繁育计划(See , 1998) 。

有很多文献报道瘦肉增长的选择会反过来影响繁殖性能。

膘厚选择下降的同时,会导致采食量下降,初情期年龄增加,活产仔数更少,断奶前死亡率上升以及非生产天数增加。

初生和断奶时窝仔数、仔猪窝重也随着低采食量的选择而下降。

今天瘦肉型种猪导致繁殖性能下降,尤其重要的是食欲降低。

在管理上,与遗传相关的管理措施最大的误区在于假定母猪( 忽视遗传特点 ) 繁殖行为是相似的。

遗传会影响采食量、生长速度、健康水平、寿命 ( 淘汰率 ) 及各方面的繁殖性能。

要记住,不同场间种群遗传品质是存在差异的,间接影响繁殖性能因素的确认,将有利于改善种母猪的管理水平和繁殖性能的一致性。

多数母猪繁殖性状为低遗传力性状,而生长和胴体性状的遗传力较高 ( 见表 1) 。

加强对发情信息的选择也是可能的,由于该性状的遗传力为 0 . 31 ,反映了母猪断奶后 10 天内恢复发情 ( 静立反应和排卵 ) 的能力 (Sterning 等, 1998) 。

初情期所有发情信息中,发情时阴户征状的持续时间具有最高的遗传力 (0 . 38) ,每天进行 2 次发情检查时静立发情的持续时间遗传力比其它发情信息的要低 (0 . 16) 。

表 1 生猪性能的遗传力 (See , 1998)性状遗传力 ( % ) 标准差经济价值活产仔数 10 2 . 5 13 . 5021 天龄窝重 15 16 . 0 0 . 50断奶至发情间隔 20 1 . 0 2 . 33饲料转化率 30 0 . 25 13 . 00达 104 . 3kg 体重的日龄 35 3 -0 . 17背膘厚 40 0 . 20 15 . 00瘦肉率 50 1 . 5 1 . 10由于杂交优势效率和品种间潜在的选择差异,杂交繁育成为商业化养猪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备母猪的选留和饲养管理技术

后备母猪的选留和饲养管理技术

后备母猪的选留和饲养管理技术1、后备母猪的选留目标和标准:成功培育后备母猪,更新繁殖母猪群,提高繁殖母猪效率。

选择依据:良好的健康状况,优良的品种性能,健壮的四肢,乳头数六对以上,排列整齐,发育均匀良好,高产母猪的后代。

后备母猪从繁殖性能好的母猪的2~4胎中母猪选择,并以春季仔猪为主,按照后备猪生长发育特点,采用2、4、6月龄选留,最后在配种前1个月进行一次挑选。

结合母本的繁殖性能(产仔数量、断奶猪数量、断奶体重等)选拔生长发育良好、体形匀称、背部平行、腹部发育良好(开阔不下垂),四肢粗壮结实,蹄发育好,外阴户发育良好(丰满,不过度上翘)。

2、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指标⑴配种时合理体重:125~135公斤;⑵配种时月龄:7~8月龄,不超过10月龄;⑶配种时发情次数:2~3次;⑷配种时背膘厚度:16~18毫米。

3、后备母猪的营养方案⑴选用后备母猪专用核心料。

刚购回的体重在75公斤左右的后备母猪约4月龄,在配种前既要生长又要发育,需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比育肥猪高得多,所以不能用肥猪料、妊娠料代替后备专用料。

⑵合理的饲料配方。

75公斤~配种~产前24天阶段:玉米64%,豆粕20%,麸皮12%,预混料4%⑶合适的饲喂量。

75公斤体重~第1次发情阶段,自由采食或3-3.5公斤/天;第1次发情后或110公斤体重阶段,限制采食量,约3公斤/天;配种前1周可以短期优饲,自由采食;配种后第1个月,约2公斤/天;配种1个月后~产前24天阶段,2.5公斤/天;产前24天~产仔阶段,喂哺乳母猪料,约2.5公斤/天。

4、后备母猪的管理要点⑴大群饲养有利于早期发情,最好不要单栏饲养。

⑵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尽早发情。

⑶体重达标后,每天用试情公猪查情1~2次。

⑷第1次发情就必须作好记载,便于确定是否配种。

⑸后备母猪最好配3次。

5、后备母猪疫病的控制⑴刚购回时:①严格消毒后才进圈。

②隔离45天以上再与原有的猪并群。

③饲料中添加广谱抗菌药物1周。

提高母猪生产寿命的后备母猪选择资料

提高母猪生产寿命的后备母猪选择资料

提高母猪生产寿命的后备母猪选择陈万棋陈万棋目前,在一些规模化猪场即便是从国外引进的优秀猪种,母猪平均胎次不到5胎就因各种原因被淘汰了,在那些已基本解决了健康管理的猪场,今后面临的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繁殖率、延长母猪生产寿命的问题。

如果把母猪当成一个“小工厂”,仔猪就是其“产品”,当然,“工厂”的产出量越多越大,效益就会越好。

母猪在群的时间越长,对猪场的盈利就越有帮助。

据Stalder教授对美国、欧洲一部分国家及其它国家的生产数据分析发现,很少地方的养猪生产能达到8一9胎才淘汰,因为有些母猪随着其胎龄的增加,其非生产天数也会增加,那么其成本就会增加。

而我们的目标是让母猪留在群里的时间延长,同时其非生产天数又不会增加。

影响后备母猪在群胎龄的因素有:主要因素:产猪数(这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每改变5%,就可能影响母猪盈利的在群胎次),商品猪价格,饲料成本;次要因素:后备母猪价格,利率,权益,淘汰猪价格。

假如母猪的价格一样,平均窝产仔数10.45以下(而美国平均水平是10.2胎,中国是9.7胎),至少要在第3胎才能赚钱。

而如果每头母猪的活产仔数在9头以下,即使母猪成本再低,到第5胎也赚不了钱。

当窝产活仔数发生很小的变化时,即可影响后备母猪在群的胎龄。

因此,母猪是否能赚钱关键不在于其购买价格,而在于其窝产活仔数。

当母猪在群时间越长,每多产一胎,同样的活产仔数,其所赚的钱就越多,甚至是呈级数的增加。

因此,母猪的使用寿命确实对猪场是否盈利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头生产性能好、产活仔数高的母猪,其对猪场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改善母猪的生产寿命来提高盈利是我们迫切需要做的。

影响母猪生产寿命的主要因素是管理,除此之外就是母猪的体型外貌,如肢蹄的坚实度、乳头、外阴的发育情况等,因此,正确的认识后备母猪体型外貌的选择对提高母猪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

2008年6月,美国谷物协会在河南内乡举办母猪体型外貌评估讲习班,邀请Ken Stalder教授讲授国外在母猪体型外貌选择方面的最新进展。

猪场母猪淘汰标准

猪场母猪淘汰标准

母猪的淘汰标准是评估母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在猪场生产中,母猪的淘汰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母猪的适宜繁殖年限通常为3-5年,超过这个年龄的母猪繁殖能力会下降,且容易患病,应考虑淘汰。

2. 生产性能:如果母猪的生产性能低下,如产仔数少、哺乳能力差等,会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效益,需要考虑淘汰。

3. 健康状况:母猪患有严重疾病或长期患病无法治愈,会影响其繁殖性能和哺乳能力,应考虑淘汰。

4. 后代品质:如果母猪所产的后代品质不佳,如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等,会影响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需要考虑淘汰。

5. 饲养成本:如果母猪的饲养成本过高,且无法通过管理措施降低成本,可以考虑淘汰。

在制定母猪淘汰标准时,需要考虑猪场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目标,制定合理的标准。

淘汰母猪时,需要做好记录和统计工作,分析淘汰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猪场生产效益。

同时,还需要及时补充优秀的母猪,保持猪场繁殖群体的健康和生产力。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

只有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才可以为以后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

为此,建议大家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母猪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后续生产的生力军,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5年,担负着繁重的繁殖任务,加上周期性又强,因此,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目标:成功培育后备母猪,更新繁殖母猪群,提高繁殖母猪效率。

存在的问题:未能形成种用体况,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一)管理措施1、后备母猪的选拔:①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同胎至少有9头以上,仔猪初生重1.2-1.5千克;②足够有效的乳头数,后备母猪至少有6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其中至少3对应在脐部以前。

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③体型良好,体格健壮、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

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不要利用;④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⑤外生殖器良好,180日龄左右能准时第一次发情;⑥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⑦无特定病原病,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等。

2、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45-60天,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驱虫工作。

3、小群饲养,每圈3-5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平方米,保证其正常发育。

4、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不能喂生长育肥猪饲料。

90千克或180日龄前实行自由采食,90千克或180日龄后至配种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喂2.5千克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让骨骼、性器官充分发育,目的是达到不肥不瘦(八成膘)的种用体况。

5、配种前两周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3-3.5千克;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5千克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也可避免体重过肥影响受精卵着床。

提高母猪生产寿命的后备母猪选择

提高母猪生产寿命的后备母猪选择

提高母猪生产寿命的后备母猪选择陈万棋陈万棋目前,在一些规模化猪场即便是从国外引进的优秀猪种,母猪平均胎次不到5胎就因各种原因被淘汰了,在那些已基本解决了健康管理的猪场,今后面临的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繁殖率、延长母猪生产寿命的问题。

如果把母猪当成一个“小工厂”,仔猪就是其“产品”,当然,“工厂”的产出量越多越大,效益就会越好。

母猪在群的时间越长,对猪场的盈利就越有帮助。

据Stalder教授对美国、欧洲一部分国家及其它国家的生产数据分析发现,很少地方的养猪生产能达到8一9胎才淘汰,因为有些母猪随着其胎龄的增加,其非生产天数也会增加,那么其成本就会增加。

而我们的目标是让母猪留在群里的时间延长,同时其非生产天数又不会增加。

影响后备母猪在群胎龄的因素有:主要因素:产猪数(这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每改变5%,就可能影响母猪盈利的在群胎次),商品猪价格,饲料成本;次要因素:后备母猪价格,利率,权益,淘汰猪价格。

假如母猪的价格一样,平均窝产仔数10.45以下(而美国平均水平是10.2胎,中国是9.7胎),至少要在第3胎才能赚钱。

而如果每头母猪的活产仔数在9头以下,即使母猪成本再低,到第5胎也赚不了钱。

当窝产活仔数发生很小的变化时,即可影响后备母猪在群的胎龄。

因此,母猪是否能赚钱关键不在于其购买价格,而在于其窝产活仔数。

当母猪在群时间越长,每多产一胎,同样的活产仔数,其所赚的钱就越多,甚至是呈级数的增加。

因此,母猪的使用寿命确实对猪场是否盈利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头生产性能好、产活仔数高的母猪,其对猪场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改善母猪的生产寿命来提高盈利是我们迫切需要做的。

影响母猪生产寿命的主要因素是管理,除此之外就是母猪的体型外貌,如肢蹄的坚实度、乳头、外阴的发育情况等,因此,正确的认识后备母猪体型外貌的选择对提高母猪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

2008年6月,美国谷物协会在河南内乡举办母猪体型外貌评估讲习班,邀请Ken Stalder教授讲授国外在母猪体型外貌选择方面的最新进展。

后备母猪的选择生产管理

后备母猪的选择生产管理
母猪群 100%
0-1胎 33%
2-5胎 50%
6胎及以上 17%
如何选择后备母猪
外观指标:特征检查 许多特征都可以用来评估后备母猪的好坏。
如:腰平直、肩颈结合良好、四肢粗长、鼻镜 正常、宽广的胸部、肋骨宽有韧性、膝盖正常、 乳头排列整齐均匀、臀部丰满、跗关节正常、 粗壮的骨骼、脚垫正常、臀部丰满、尾根高位、 体躯长……
蹄部与四肢的选择
如果要在左边的蹄部正常但看起来较软与右边的镰刀 开的跗关节,起立卧下都困难这两种情形中作选择, 我建议选择左边的淘汰右边的
蹄部与四肢的选择——哪些结构是正常的
稳健的四肢,在拐角处行动协调,四肢有足够的宽度, 跗关节的位置适中,蹄部正常,蹄趾较大,蹄趾分开。
蹄部与四肢的选择——哪些结构不正常
过度发育的侧蹄容易跛 行,负重力低,不利运 动
前肢的选择
正常的前肢结构 不正常的前肢结构
前肢的选择
上图中M点的角度小于90度更有利于动物行走、 站立、支撑负重。
M点的角度过大,会导致母猪直立向前,增加 前肢的负重,并损伤前蹄
前肢的选择
前肢关节突起时会使母 猪在行走、站立、卧下 时比较困难
有稳定的繁殖潜力
这样的后备母猪被认为是完美的
哪些因素是我们在选择中要考虑的
丰满的臀部 容易站立和卧下 走动时非常流畅,在对关节
的持续压迫下不容易出现关 节炎和关节的僵硬症状 最后其在猪群中能存留更长 的时间 注意M(不超过90度为宜) 及N(不超过120度为宜)两 个夹角的大小,过大过小都 不宜
管理要点流程
后备母 猪
做60-90天的隔离与检疫 并做完驱虫与注苗工作
隔离检疫舍
诱情、调教与配种工 作
配种舍

图解后备母猪的选择

图解后备母猪的选择

图解后备母猪的选择(一)
图解后备母猪的选择(一)
后备母猪选择标准——特征检查
许多特征都可以用来评估后备母猪的好坏(如图)
后备母猪选择的其他标准
生长情况:
选择同窝猪中生长速度快的猪只。

生长速度快的母猪可以拥有较长的使用年限。

生长速度慢的母猪可能出现发情延迟的现象,并且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问题较多。

背膘
背膘厚度对于后备母猪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对于良种猪群,通过《联邦国家猪群改进指导方针》获得合适的测量和调整标准。

特定猪场的推荐背膘厚度会根据遗传、环境和终端市场的需求而改变。

“完美”的后备母猪
图片上的母猪被认为是完美的,因为同她的同伴比起来,她拥有粗壮的四肢和宽厚的蹄部。

此外,她拥有较长的躯干、平直的背腰和优美的肌肉曲线。

同时,她的乳头在腹线两侧均匀整齐的排列;她的阴户大小适中,位置恰当,并且她的生长速度在她的同伴中处于中上水平。

因为这些因素,这头母猪被认为具有稳定的繁殖潜力。

理想的母猪具备的条件
理想的母猪拥有丰满的臀部;
很容易站立和卧下;
走动时非常流畅,在对关节的持续压迫下不容易出现关节炎和关节的僵硬的症状。

最后,理想的母猪在繁殖猪群中很可能保留比较长的周期。

猪场每年都要淘汰一些生产繁殖性能衰弱的母猪

猪场每年都要淘汰一些生产繁殖性能衰弱的母猪

猪场每年都要淘汰一些生产繁殖性能衰弱的母猪,及时补充后备母猪,这里详细为您介绍从仔猪就开始的后备母猪的挑选和培育细节。

1 种母猪的年更新率1.1 基础母猪的概念经过一至二胎检验合格的母猪被称为基础母猪,基础母猪是猪场生产种猪和商品猪的基本条件。

后备母猪配种妊娠产仔后,经过产仔、哺育、仔猪发育情况等记录,确认符合要求的才可进入基础母猪群,如果头胎产仔情况不符合要求,可检验第二胎,第二胎符合要求,则进入基础母猪群,不合格母猪作育肥猪处理。

1.2 基础母猪的年更新率一般商品猪场的基础母猪的年更新率为33%左右,即每年有1/3的种母猪要淘汰,同时,每年增加占基础母猪数1/3的后备母猪进入基础母猪群。

一般规模化猪场的年更新率为25%-40%,更新率高时,基础母猪的更新速度加快,如果能进行有效的选种,更新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种母猪群的质量;但更新速度快,会使种母猪的培育成本增加,增大了每头仔猪的生产成本。

更新速度慢,有利于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但由于不能及时淘汰衰老和品质较差的种母猪,而影响影响整个种母猪群的质量。

2 后备母猪的选留2.1 标准良好的健康状况,优良的品种性能,健壮的四肢,乳头数6对以上,排列整齐,发育均匀良好,高产母猪的后代。

2.2 选拔程序⑴ 在仔猪30-40日龄时,凡符合品种特征,发育良好,乳头多(6对以上)且排列整齐的仔猪,均可留种。

⑵ 在4月龄育成母猪中,除有缺陷、发育不良或患病外,健康的均可留作种用。

⑶ 在7-8月龄时,应选体型长、腹部较大而不下垂,后躯较大,乳头发育好的母猪留作种用。

⑷ 初产母猪中乳房丰满、间隔明显、乳头不沾草屑、排乳时间长,温驯者宜留种。

⑸ 母猪产后掉膘显著,怀孕时复膘迅速,增重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母瘦仔壮。

在哺乳期间,食欲旺盛、消化吸收好的宜留种。

3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指标⑴ 配种时合理体重:125-135公斤;⑵ 配种时月龄:7-8月龄,不超过10月龄;⑶ 配种时发情次数:2-3次;⑷ 配种时背膘厚度:16-18毫米。

种猪的淘汰与更新时间,你会计算吗?

种猪的淘汰与更新时间,你会计算吗?

种猪的淘汰与更新时间,你会计算吗?种猪是猪群增殖的基础,是整个养猪生产的核心。

由于种猪的使用是有年限的,自然交配时公猪一般不超过2年,母猪不超过8胎,采精公猪使用3——4年,母猪不超过8胎,而且种猪个体间生产性能差异很大。

因此,只有实行科学、合理的种猪淘汰与更新制度,才能实现稳定或提高种猪的生产水平,达到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那么,怎样淘汰与更新种猪呢?现以100头基础母猪为例,计算出种猪淘汰与更新的相关数据,猪场分娩指数为2.3,计算如下:公猪:在自然交配条件下,一般公母猪比例不应超过1∶20,则100头基本母猪需公猪为100÷20=5头。

年更新头数为5÷2=2.5头(即年更新2——3头)。

母猪:按一个有效生命周期繁殖8胎,每头母猪年产2.3胎计算,则母猪平均使用年限为8÷2.3=3.48≈3.5年。

年淘汰率为1÷3.5×100%=28.6%≈30%。

100头基本母猪的猪场年应淘汰、更新数为100×30%=30头,每月应淘汰与更新头数为30÷12=2.5头(如是大型猪场,还应算出每周淘汰、更新的头数)。

按照种猪淘汰的一般原则进行更新,上述数据为理论计算值,实际操作应按照以下原则对种猪进行淘汰与更新。

淘汰母猪的原则:一、淘汰年龄和体重已达到配种标准,但继续饲养2——3个情期后不发情的后备母猪。

二、淘汰断奶后60天确定不发情的母猪。

三、淘汰连续返情3——4次的母猪。

四、淘汰连续2胎产子数少于6头或死胎和弱子多或产子不均匀的母猪。

五、淘汰乳头少于6对、发育不正常、有翻奶头或瞎奶头或副乳头、泌乳力差的母猪。

六、淘汰母性不好、有恶癖、哺育率低的母猪。

七、淘汰采食缓慢、体躯过肥和过重、行动迟缓、皮肤无光泽、眼睛无神的母猪。

八、淘汰产生畸形后代的母猪。

九、淘汰患有疾病或伤残、年龄偏大、生产性能下降的母猪。

公猪的淘汰原则一般以利用年限为准进行淘汰,但对体躯笨重、精液品质差、配种成绩不理想、性情凶暴的公猪也应及时淘汰。

中小型猪场种猪应及时淘汰的几种情况

中小型猪场种猪应及时淘汰的几种情况

中小型猪场种猪应及时淘汰的几种情况
一般情况下,母猪一般使用3~4年,公猪使用2~3年。

规模化猪场对种猪生产性能及体况要求严格,淘汰率高,中小型猪场种猪淘汰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有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淘汰:
1、正常生产种猪,在肢蹄、生殖器官出现重大损伤后应及时淘汰
2、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2~3个疗程后,不能康复的种猪应及时淘汰
3、发生如猪瘟、狂犬病、细小病毒病、蓝耳病等严重传染病的种猪应及时淘汰
4、母猪断奶后两个发情期42天以上或2个月不发情的应该淘汰
5、在排除公猪原因的情况下,母猪配种后复发情连续两次以上的应该淘汰
6、经产母猪累计三胎窝产活子数均低于7头的应淘汰;
7、母猪已经使用3~4年,但产活子数低于9头的应该淘汰。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饲养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饲养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饲养
后备母猪选择重点身体健康和无遗传疾患;身体健康和无遗传疾患;来自繁殖力高的家系,并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选择时期2月龄选种:窝选,就是选留大窝中的好个体。

窝选是在父母亲都是优良个体的相同条件下,从产猪头数多、哺育率高、断奶和育成窝重大的窝中选留发育良好的仔猪;4月龄选择:主要是淘汰那些生长发育不良或者是有突出缺陷的个体;6月龄选择:后备猪达6月龄时各组织器官已经有了相当发育,优缺点更加突出明显,可根据多方面的性能进行严格选择,淘汰不良个体;配种前选择:后备猪在初配前进行最后一次挑选,淘汰性器官发育不理想、性欲低下、精液品质较低的后备公猪和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征状不明显的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的饲养也是分阶段进行的。

采用“四段式”饲养法,即30-60千克阶段,进行充分饲养,自由饲养;60-90千克阶段,确保稳定的体增长而不是快速增长,进行限制饲养,但限制饲养必须与后备母猪的体况结合起来;配种前1周进行配种前优饲,提高饲粮蛋白质,能量水平;配种后妊娠期间,配置平衡而全价饲粮,进行步步高式饲养。

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不同于经产母猪,也不同于肥育商品猪,含15%粗蛋白和0.7%氨基酸的饲粮即可满足需要。

同肥育猪的饲粮相比,后备母猪饲粮中应含有较高的钙磷水平。

达到最佳生长率的钙磷水平并不一定能够满足最佳骨骼沉积的需要。

后备母猪早期生长和发育阶段,饲喂能满足最佳骨骼沉积所需钙磷水平的饲粮,能够延长其繁殖寿命。

后备母猪饲粮至少含0.95%的钙和0.80%的磷。

后备母猪生后5月龄,体重控制在70-80千克;6月龄时控制在90-100千克;7月龄控制在110-120千克;8月龄控制在130-140千克。

猪场后备母猪管理之提高生产力及使用年限

猪场后备母猪管理之提高生产力及使用年限

健康养殖1后备母猪的重要性后备母猪的目标是最大化繁殖效率和产出,50%的后备母猪和每年2.5窝产量的结果,代表着总窝数的20%,等于上市猪总数的一半;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不同,仍在生长,食欲决定培育成本;母系性状的选择;母猪引进疾病风险;多胎母猪性能优势等多方面因数素决定后备母猪是养猪场的命脉。

2提高繁殖力、延长使用年限的原因国内商品猪场一般的母猪年淘汰率接近50%,在第3、4胎就淘汰。

在母猪淘汰原因中,49.1%的繁殖障碍和14.3%的体况不佳占据了主要原因,很难保持母猪使用寿命和一生的生产力。

此时正是母猪一生中生长潜能最大的时期,母猪使用寿命增加一胎,商品猪瘦肉率提高2.4%;淘汰率的高低差异可造成后备母猪出售价格差距近3倍。

3提高繁殖力、延长使用年限的措施笔者将在遗传改良、后备母猪培养(繁殖性状选择、刺激早初情,营养管理,不发情母猪处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3.1遗传差异(见图1)3.2后备母猪培养1)繁殖性状选择标准。

总原则:结构完整、乳头健全(每边至少有6个分割均匀、生长良好的乳头)、外阴(避免极小的或向上翘的外阴)[1]。

2)刺激早初情。

3.3公猪的影响公猪对后备母猪的影响体现在,是否接触公猪、接触方式和时间等方面。

杂交母猪160d 左右、纯种母猪180d 左右、初情期前16d 左右,让后备母猪开始接触公猪。

1)公猪年龄及性欲:诱导后备母猪发情的公猪最低年龄为10个月,且性欲高涨;有研究表明,用低性欲的公猪诱情比高性欲的发情延迟2周左右,且20d 内的发情率明显偏低。

2)公猪接触方式:切记要把后备母猪赶到公猪舍,面对面且充分身体接触;每圈母猪数量最好是6~8头。

猪场后备母猪管理之提高生产力及使用年限王维(辽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辽阳111200)摘要:后备母猪是养猪场的未来,对每窝产仔数量、产仔率以及每年可提供的屠宰重量等生产性能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更决定着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从三个方面、四个阶段进行后备母猪挑选的方法

从三个方面、四个阶段进行后备母猪挑选的方法

从三个方面、四个阶段进行后备母猪挑选的方法后备母猪,是指未来将用于繁殖的母猪。

如何对后备母猪进行选择,是养猪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后备母猪挑选的方法也在不断改善和创新。

方面一:生长表现在选定后备母猪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其生长表现。

在母猪成长的过程中,确定其生长表现在养猪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般而言,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体重变化和饲料转化率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阶段一:出生至30天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出生至30天间后备母猪的生长状况。

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检查后备母猪是否有疾病,普通的疾病包括腹泻、咳嗽等。

另外,我们还需要观察其体型和体重变化。

母猪出生以后就会一直跟一群兄弟姐妹一起生长,若是后备母猪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不佳,那么其成为繁殖母猪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阶段二:30天至50天接下来的阶段是从出生后30天至50天之间的母猪,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观察其歪斜状况。

当后备母猪出现异样的歪斜和并不明显的畸变时,很可能出现肝坏死等疾病,从而导致其成为繁殖母猪的可能性降低。

阶段三:50天至120天50天至120天间的母猪,是后备母猪中最重要的一个群体。

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检查其成年后是否具有优越的体型、繁殖期是否能够达到12个月、有无脱发的情况、哺乳量是否适宜等,这些方面对其成为繁殖母猪至关重要。

阶段四:120天至210天最后一个重要阶段是后备母猪成熟前夕,即从120天到210天之间的母猪。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着重考虑其饲料转化率,以及其膘厚、体重变化等。

如果后备母猪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不佳,那么将会影响到其未来的繁殖能力和生产能力。

方面二:生殖能力除了要看后备母猪在生长的各个阶段中的表现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其生殖能力。

由于后备母猪的繁殖能力直接关系到养猪产业的效益,所以我们在进行后备母猪挑选的时候,一定要对其生殖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阶段一:性胀时间首先,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其性胀时间。

养猪技术—后备母猪选择

养猪技术—后备母猪选择
4、阴户破损 阴户破损通常是阴户全部或部分被磨掉,
因会影响正常交配,应予以淘汰,若只磨掉一 小部分通常无太大问题。
二、知识储备
6. 乳头
后备母猪的理想有效乳头应为14个,至少1 个乳头能分为4种类型:正常型、翻转型、扁平 型、光滑型,只有正常型和部分光滑型可作为 有效乳头。
二、知识储备
6. 乳头
二、知识储备
3. 四肢
1、后肢弱 后肢走姿呈外八字,通常有较大腿臀的猪
走路摇晃,且容易滑倒。 2、前肢弯曲
由于前肢弯曲或蹄部扁平,使猪走路时表 现出“翻转”的趋势。 3、走路姿态
走路姿态僵硬,通常是前肢有问题造成的。
二、知识储备
3. 四肢
4、关节 下列情况的应予以淘:①关节中明显有
积液,表明已被感染。②关节发炎或红肿。 ③关节过大或外观难看。④关节上有空洞。 5、脓疱
——后备母猪选择——
农业生产技术概论
一、任务目标
后备母猪所需数量计算
母猪平均7胎汰,4周龄断乳,则母猪 的产仔间隔为114+28+7=149d,母猪利用 年 数 为 149×7÷365=2.85 年 , 母 猪 年 更 新 比例至少为35%,然后按照所需后备母猪 数量的2-4倍进行选留,将生产性能低下, 身体缺陷的个体在不同测定选择时期进行 淘汰,最后留下所
扁平型:主要影响前部乳头,第一和第二 对最为明显它们主要是由于出生不久即受 到损伤或磨损引起,后部的乳头也应仔细 检查由于这种乳头的损伤是久性的,所以 它们为无效乳头。
二、知识储备
6. 乳头
光滑型:此类乳头在其周围有一个小环, 外形不易描述,看起来像一个人的手指穿 过一个洞。如果乳头的顶部能清楚地看到 从环状组织里突出来,应作为有效乳头, 不确定时,应尽力用手指去抓乳头,若能 抓住并拉起,算作有效乳头。若滑过手指, 算作无效乳头。

后备母猪的选择及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选择及饲养管理

新农村2023.91.后备母猪的选择选择后备母猪,要选3~4胎次母猪的后代,因这些后代母猪抗衰老、抗病能力强,产仔较多,泌乳量大,母性较好,仔猪成活率高。

(1)自繁自留后备母猪如果是自繁自留后备母猪,选留后备母猪时,可根据以下条件选留:一是根据体型外貌。

应选体型大小适中、皮毛光泽度好、背部宽长、四肢大小适中、后躯宽大、肢蹄正常、行走有力的后备母猪。

二是根据乳头数目。

应选乳头分布均匀、间距一致、排列整齐、无副乳头和瞎乳头,瘦肉型猪乳头应超过6对,其他品种应超过7对;阴户大而下垂,发育良好。

三是根据体重。

刚出生的仔猪,体重应为1.5千克/头;30日龄断乳猪,应为8千克/头;70日龄猪,应为30千克/头;150日龄猪,应为100千克/头;同时,倒数3~4肋骨距离背心线6厘米处,肥膘不超过2厘米。

四是根据亲代生产性能。

应选饲料利用率高、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性成熟适中、瘦肉率高、无遗传病、肉质良好的亲代留种。

五是根据发情情况。

应选经过初次配种淘汰后的剩下母猪;淘汰发情不规律、性器官发育不良、体弱多病的个体。

(2)外购后备母猪如果是外购后备母猪,一是要到证照齐全、经验丰富、技术完善、管理良好、防疫严格、建场时间长的种猪场选购;二是不能同时选购两家生产的后备母猪,只能选购一家种猪场生产的后备母猪;三是要选购体貌端正、体重40~70千克/头的后备母猪;四是选购后要隔离饲养30天,确认无疫病后,才可并圈混养。

2.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精心饲养在饲养过程中,饲料营养要保持中等,不要求长得过快或过慢。

长得过快或过慢,就会影响母猪发情和卵泡发育。

前期投喂的饲料中,要求蛋白质含量为18%~20%、能量为12.6兆焦/千克;后期投喂的饲料中,要求蛋白质含量为16%~18%、能量为11.76~12.18兆焦/千克。

加快后备母猪骨骼生长,饲料中要添加钙10毫克/千克、磷8毫克/千克、叶酸5毫克/千克、复合维生素70国际单位/千克、铜170毫克/千克、锌85毫克/千克、硒0.4毫克/千克、铬0.2毫克/千克。

关于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你知道多少

关于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你知道多少

关于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你知道多少前言猪场对于引种要有以下理念:要养首仗母猪是要养而不是展览,不要认为屁股大的猪就是好的种猪。

--后备母猪应是适应能力强,容易饲养的投资品种和个体。

后备母猪是用来繁育后代,而不是当育肥猪转手,不要过分强调过份猪的发芽速度。

--繁殖性能是后备猪只最重要的后备指标。

后备母猪是安稳使用,而不是短期行为。

--健壮的体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个好的身体,鸭就不可能经受多次猪产仔的应激一、后备镰形选留标准1、后备母猪都后备要符合本品种相似性,即毛色、体型、头型、耳型要一致。

2、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健康无病,膘情适中。

3、不能有遗传疾病,乳头排列不整齐、瞎乳头等。

遗传疾病的存在,首先影响猪群生产性能的发挥,其次是给生产管理会带来许多不便,严重的可造成猪只死亡。

4、挑选后备母猪的条件是:要有健壮的体质和四肢。

四肢有问题的母猪会影响要以后的正常配种、分娩和哺乳功能。

要具有正常的发情周期,发情征兆明显,外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阴门小的母猪没法选留。

有效乳头至少在6对以上,两排乳头即约对称,间距适中。

注:近年来,绵羊高产难关已攻克,许多引进品种的产仔数虽然非常高,经产母猪可达14头以上;如果乳头数不足,就相当减少了育成一头猪的最佳时机。

如果以14个合理乳头为标准,那少一个乳头,母猪的价值可能就少了1/14,按一头母猪一生出栏70头商品猪来说,就可能少出栏5头猪,那利润就低多了。

关于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你知道多少?二、引种过程保健引种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后备母猪落户后才经常出现出现各种病情,绝大部分种猪因而淘汰,这些都是在引种过程中不注意后备猪的保健造成确实的。

1、减少应激:引种过程要遇到不少应激,如饲养环境改变,引种时在挑选、驱赶、装车、运输、饲料改变等整个过程中,严禁粗暴对待,以免给猪带来非常非常大的应激,应尽可能减少应激或避免应激。

所以在挑选、驱赶、装车、运输等,要善待每一头猪;猪到新场时,尽可能饲喂原场的饲料,以减少饲料变化的应激。

猪群胎龄结构与使用年限

猪群胎龄结构与使用年限

猪群胎龄结构与使用年限上一讲留了两个问题,你回答上来了吗?这一讲就能回答了!1.现代母猪年更新率45%,3胎后母猪6-8%死淘率。

(三胎以上的母猪,每胎6-8%的死淘率??)0(后备猪)17%1 162 153 144 125 106 87 7%2.对刚开始建场的新猪群,第一年更新率25%,第二年30%。

3.母猪留种率繁殖规模等硬件条件决定了选种率和存栏量,留种率或选种率,基本上是由后备母猪需求量来决定的。

健康状况、饲养密度和设施都会影响选种率。

年龄留种率初配100第一次产仔>92第二次产仔>85第二次产仔>75(为什么第一胎留种率是最高的?留种应该从产房就开始做,有些出生重很低的二元杂,就不应该打耳号了,避免这些猪以后在保育舍也长的很大很漂亮,但是他的遗传潜力即基因是不好的,我们看不到。

)4.母猪终身生产性能计算公式:平均每胎死淘率=每年每头母猪产的窝数/年更新率比如:2.3/0.3=7.6%终身生产性能(终身生产断奶仔猪数)=死淘母猪的平均胎次*窝平断奶仔猪数5.母猪淘汰的依据(要多主动淘汰,少被动淘汰)淘汰主要原因:年老、生产性能低下、非生产天数长使用生产管理软件的场长,每月要给配种怀孕舍组长,下个月拟淘汰的名单。

淘汰其他依据严重程度,灵活把握后备母猪30周后不发情跛行年老,7胎以上体况很差乳房炎或有效乳头减少疾病:胃溃疡等三胎后每窝断奶数减少阴道脱或直肠脱断奶时间晚:一二胎晚5周以上,三胎之后晚1周之上流产,妊娠10周以上淘汰三原则:A、有针对性的淘汰是一种管理措施,该淘汰时就淘汰,不要犹豫。

B、合适的后备母猪育成是提高猪群生产效率和生产性能的第一步,淘汰生产性能低的差母猪只是第二步,两步都要紧密配合、紧密监管。

C、母猪死淘的平均年龄应大于5胎,这是保证三胎以上能繁母猪占到75%的关键因素。

(我们每个场三胎以上母猪占多大比例?)。

正确选好后备母猪 延长母猪生产寿命

正确选好后备母猪 延长母猪生产寿命

正确选好后备母猪延长母猪生产寿命
梁廷友
【期刊名称】《养殖与饲料》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 在养猪生产经营中,母猪使用寿命的长短,是影响一个养猪企业经济收益好与差,猪场效益高与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正确选购后备母猪是提高其繁殖能力与延长母猪寿命的一项重要的关键性工作.笔者在从事养猪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近30年的实践中,对商品代猪场如何选购或选留后备母猪,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体会.现将其成文以下,以供同行在实际中应用参考.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梁廷友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农垦畜牧有限公司丰收分公司,广东湛江,5242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管理母猪场后备母猪以提高其生产力及寿命 [J], 蒂莫西·萨弗兰斯基
2.母猪生产性能之生产寿命 [J], LannyZiola;张敏
3.改进后备母猪日粮提高生产力和生产寿命 [J], 温鹏
4.提高母猪生产寿命的后备母猪选择 [J],
5.批次化生产条件下不同处理方式对乏情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J], 宋美玲;王煜琦;宋春阳;于光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系杂交优势
胚胎数 窝产仔数 21 天龄窝重 7 7 - 10 20
父系杂交优势
睾丸体杂交优势
平均日增重 饲料转化率 背膘厚 5 5 ?
后备母猪选择 从各品种中繁殖性能最好、具有 12~14 个乳头的母猪中选择后备母猪。此外,有证据 表明,饲养在较小窝(≤7 头)的后备母猪繁殖性能在优于饲养在较大窝(≥10 头)的后备 母猪。在断奶时,应保留需要更替母猪数量的 250%,在保育期完成初步选择,对于那些存 在结构缺陷、 赫尼亚或疝气及生长速度不够的仔猪应首先淘汰, 140 日龄时进行最后选择, 在 包括结构、腹线和外生殖器的眼观评分,淘汰生长速度非常慢(<590 g) 、膘厚极薄或瘦肉 率极高的母猪,选择的后备母猪数应是需要更替母猪数量的 125%~150%。 眼观评估更替母猪 购买或自留的母猪应是遗传是优秀, 繁殖评分良好和结构合理, 应对更替后备母猪进行 全面的眼观评分,以确定其结构和繁殖合理性。 母猪每年要产 2 窝以上,哺育一大窝仔猪 2~3 周,在 7 天左右恢复发情配种,一生中 均生活在固体水泥地面或铸铁地板上, 由此可见四肢和脚趾是非常重要的。 生猪的理想四肢 是要相对粗壮,两趾大小相同,系部要相对较软(不要太硬或直立) ,后踝和前膝应有一定 角度,以保证动物行走时不会垂直施压于腿关节,四肢与地板间保持平直,动物行走时不会 旋转或扭转。如果动物行走时四肢出现旋转或扭转,会导致脚底部出现痛感,使用动物处于 痛疼状态,以致不能行走。脚趾内有痛的一侧,在早期阶段即倾向于不协调,这是由于四肢 不平衡体重,导致脚未完全平稳地放在地板表面。 动物的整体结构是骨架、肌肉、脂肪和皮肤的综合体现,如何组装在一起使动物完成特 殊的功能目标。 骨骼的结构非常重要, 并影响到使用寿命和机能。 正确的骨骼应是体型合理, 使猪有丰富的体内空间,供关键器官发挥相应机能。对于母猪来说,长、宽、深的骨架为其 繁殖机能提供足够的空间。 理想的骨架还使猪只在任何平面上毫无困难的来回移动, 不理想
本文由qiangqiang8828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后备母猪使用寿命的选择 Selecting Gilts for Lifetime Productivity
能及 影响公猪繁殖性能的性状上,杂交优势尤其显著(表 2) 。最终在商品猪生产中,选择和杂 交繁育相结合,获得高水平的生产性能。 表 2 猪性能指标的杂交优势估计(See, 1998) 性状 杂交优势 (%)
M.Todd See 北卡罗纳州立大学 (译者:刘小红,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 通过遗传手段提高瘦肉增长(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同时,通过管理水平提高使每头母 猪年提供上市猪数也得到改进。当前母猪生长速度更快,达初情期时体重更重,配种时更年 青和瘦肉率更高,也就是说,最终管理一群产仔性能更高的成熟母猪群,体型也更大。后备 母猪是育种群成功的关键,对青年后备种猪的培育和选择非常重要。 遗传 最重要的遗传措施是性能测定方法、选择目标和杂交繁育计划(See, 1998) 。有很多文 献报道瘦肉增长的选择会反过来影响繁殖性能。膘厚选择下降的同时,会导致采食量下降, 初情期年龄增加,活产仔数更少,断奶前死亡率上升以及非生产天数增加。初生和断奶时窝 仔数、仔猪窝重也随着低采食量的选择而下降。今天瘦肉型种猪导致繁殖性能下降,尤其重 要的是食欲降低。 在管理上,与遗传相关的管理措施最大的误区在于假定母猪(忽视遗传特点)繁殖行为 是相似的。遗传会影响采食量、生长速度、健康水平、寿命(淘汰率)及各方面的繁殖性能。 要记住,不同场间种群遗传品质是存在差异的,间接影响繁殖性能因素的确认,将有利于改 善种母猪的管理水平和繁殖性能的一致性。 多数母猪繁殖性状为低遗传力性状,而生长和胴体性状的遗传力较高(见表 1) 。加强 对发情信息的选择也是可能的,由于该性状的遗传力为 0.31,反映了母猪断奶后 10 天内恢 复发情(静立反应和排卵)的能力(Sterning 等,1998) 。初情期所有发情信息中,发情时阴 户征状的持续时间具有最高的遗传力(0.38) ,每天进行 2 次发情检查时静立发情的持续时 间遗传力比其它发情信息的要低(0.16) 。 表1 性状 活产仔数 21 天龄窝重 断奶至发情间隔 饲料转化率 达 104.3kg 体重的日龄 背膘厚 瘦肉率 生猪性能的遗传力(See, 1998) 遗传力(%) 10 15 20 30 35 40 50 标准差 2.5 16.0 1.0 .25 13 .20 1.5 经济价值 13.50 .50 2.33 -13.00 -.17 -15.00 1.10
的骨架结构使母猪在分娩栏内起来与躺下非常困难。 母猪的腹线非常重要,更替后备母猪至少应有 6 对有效乳头,排列整齐和突出。乳头应 从腹线的远端开始, 避免瞎乳头和倒置乳头的存在。 瞎乳头实际是发育不全的乳头代替功能
乳头,倒置乳头为乳头的末端,在乳腺管体内被阻,因此被“倒置” 。瞎乳头永远不会变为 功能乳头, 而倒置乳头有时在母猪分娩时会突出来, 但带有倒置乳头的后备母猪应进入繁殖 群前淘汰,因为多数倒置乳头不会变为功能乳头。 此外, 有些外部特征可用于一些可能繁殖问题的评价指标。 从阴户可看出两类繁殖问题, 第一类为后备母猪显得很幼稚或阴户很小, 幼稚型阴户是内繁殖道不成熟的表现。 第二类为 末端尖出的阴户, 带有这类阴户的后备母猪配种很困难。 这两类阴户的后备母猪不应列入更 替群。美国猪肉基金会的肉站上可免费获得后备母猪眼观评分的综合指导性文件(Stalder 等,2005) 。 后备母猪培育 要获得年龄、 体重和膘厚均很合适的瘦肉型后备母猪, 必须执行不同于传统肥育猪的后 备母猪培育方案。 象肥育猪一样饲养后备母猪将导致成熟体重和种群的维持需要增加。 种母 猪应该更多地采用保守日粮, 足够的蛋白和相对低的能量。 为获得理想的膘厚、 体重和年龄, 适当的限饲也是必要的。有新证据(Foxcroft,等,1996)支持配种前短期“催情”的观点。 通过让后备母猪吃个饱进行催情饲喂, 这仅仅是保证母猪潜在排卵的简单正确处理方法。 接 近初情期的后备母猪采用限制饲喂会抑制黄体酮激素(LH,调节排卵)的分泌,当重新采 用自由采食时,LH 分娩立即重新启动。 后备母猪配种后,催情饲喂应立即停止,有证据(Foxcroft 等,1996)表明,后备母猪 配种后高采食量会导致胚胎存活率的显著下降。因此,催情饲喂仅适合配种前,之后母猪的 采食量应限制在正常妊娠水平,维持需要的 1.5 倍。对群饲母猪来说,这可能会引进另外的 管理问题,由于未配种后备母猪采用自由采食,而配种后备母猪则需要限制饲喂。在妊娠前 3 周重新并群也是不可取,并群会产生新的争斗,会引起胚胎损失及窝产仔数下降。 后备母猪何时配种? 品种不同,后备母猪初次配种年龄和体重也不一样,在多数情况下,大约在 124.7kg 活 体重、210 日龄时初次配种是获得最佳繁殖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时机。初次配种时有足够脂肪 贮存,以满足良好的哺乳和较短的断奶至发情间隔。足够的脂肪贮存可通过膘厚测量超过 0.7 英寸(18cm)来衡量。然而,年龄、膘厚和体重并非初次配种正确时间的自身目标,而 是初情期年龄模式、 脂肪组织生长的体重模式及最后成熟体重大小和繁殖启动时要求的体重 在成熟体重大小中比例关系的指标。 后备母猪的数量 季节、疾病、环境、年龄和遗传组成均会影响特定时发情和受胎母猪的数量,整个分娩 群中
体系中, 可在 3 周的驯化期后获得高比例发情后备母猪的可能。 公猪暴露也可诱发后备母猪 的初期。研究表明,与较迟年龄启动初情的后备母猪相比,在较年青时启动初情的后备母猪 对公猪暴露的反应倾向于更保守。 145~160 日龄的后备母猪采用 PG600 也是常用的刺激 对 初情的方法,尤其是在高温季节,这种方法显得非常有效,可刺激循环被抑制的后备母猪启 动初次发情。 很重要的一点是,后备母猪发情行为模式与经产母猪是不同的,发情期通常要短一些, 常常不是很明确,因此,后备母猪应在发情检查显示发情后立即输精,如果该后备母猪仍处 于静立热情状态,24 小时后再进行输精。 总结 全面、 综合地后备母猪选择与培育计划是母猪生产力长期保持高水平的关键。 遗传和管 理措施将有利于母猪的使用寿命和未来的繁殖性能, 在繁殖群中采用滞后的管理措施要克服 后备母猪选择和培育的不足几乎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Foxcroft, G.R., J.R. Cosgrove, F.X. Aherne. 1996.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bolism and reprodu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PVS Congress, Bologna, Italy 7-10 July 1996. pp 6-9. Rydhmer, L., L. Eliasson-Selling, K. Johansson, S. Stern, and K. Andersson. 1994. A genetic study of estrus symptoms at pubert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growth and leanness in gilts. J. Anim. Sci. 72:1964-1970. Stalder, K.J., C. Johnson, D. P. Miller, T.J. Baas, N. Berry, A.E. Christian, T.V. Serenius. 2005. Pocket guide for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feet, leg, and reproductive soundness in replacement gilts. National Pork Board, Des Moines, IA. 04764. See, M.T. 1998. Exploiting genetics within your herd. Professional Swine Managers Training, Oct 607. Guymon, OK. National Pork Producers Council pp 27-36. Sterning, M. L. Rydhmer, and L. Eliasson-Selling. 1998.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e at puberty and interval from weaning to estrus and between estrus signs at puberty and after the first weaning in pigs. J. Anim. Sci. 76:353-3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