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新农药银法利
拜耳产品简介杀菌剂
银法利产品名称 银法利687.5克/升悬浮剂(氟菌·霜霉威)产品说明 该产品为低毒内吸性杀菌剂,由新的治疗性杀菌剂氟吡菌胺和内吸传导性杀菌剂霜霉威盐酸盐复配而成,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作用。
对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黄瓜和大白菜霜霉病、西瓜和辣椒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效。
该产品具有活性较高、持效期较长、内吸性较强、施药时间灵活的特点。
按照推荐方法施用,对作物安全。
产品外观特点说明 ● 独特性:混剂配方——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 ● 保护性:较强的薄层穿透性,良好的系统传导性 ● 治疗性: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 ● 持效性:持效期长 ● 耐雨水冲刷,不受天气影响● 不留药渍● 低毒、低残留:完全符合食品产业链的需求 ● 对作物安全 使用方法 适用作物 防治对象 制剂用量 使用方法番茄 晚疫病 60-75毫升/亩 .配制药液时,向喷雾器中注入少量水,然后加入推荐用量的银法利制剂。
充分搅拌药液使之完全溶解后,加入足量水;. 据作物大小,按每亩推荐用药量,对水45~75升,进行叶面均匀喷雾处理;.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效果最佳,并可以降低用药量。
建议每隔7-10天施用一次。
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黄瓜 霜霉病 60-75毫升/亩 大白菜 霜霉病 60-75毫升/亩 辣椒 疫病 60-75毫升/亩西瓜 疫病 60-75毫升/亩 马铃薯晚疫病60-75毫升/亩施药。
普力克产品名称普力克722克/升水剂产品说明本产品为低毒内吸性的卵菌纲杀菌剂。
具有施药灵活的特点,可采用苗床浇灌处理防治苗期猝倒病、疫病;叶面喷雾防治霜霉病、疫病等,均有良好的预防保护和治疗效果。
产品外观特点说明● 对苗期病害特效,确保健苗、壮苗● 内吸传导性强,30分钟后开始发挥保护作用● 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有很长的保护及治疗作用● 刺激作物生长,促进生根开花● 安全,方便● 增产明显使用方法适用作物防治对象制剂用量使用方法黄瓜猝倒病、疫病5-8毫升/平方米苗床浇灌黄瓜霜霉病60-100毫升/亩喷雾甜椒疫病72-107毫升/亩喷雾施佳乐产品名称 施佳乐400克/升悬浮剂产品说明嘧霉胺具有抑制真菌病原侵染酶分泌的功能,并能迅速渗透植物组织并在表层组织传导。
黄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黄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作者:文切木·艾尔肯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6年第07期摘要黄瓜富含大量的维生素,能够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
目前,人们对黄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种前提下,有必要对黄瓜的种植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黄瓜的高质高产,减轻由于病害导致的黄瓜减产。
阐述黄瓜病虫害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列举黄瓜病虫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黄瓜产量。
关键词黄瓜种类;种植;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436.4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6.21.035黄瓜对生长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黄瓜高质高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病害,为丰富老百姓的饮食做贡献。
1 黄瓜病虫害的分类黄瓜主要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病毒四种。
真菌性病害包括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叶斑病和褐斑病等;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主要发生原因包括高湿、低温、通风透光差等;其通常通过空气、田间作业、病残体、浇水和种子等方式传播。
细菌性病害如角斑病、缘枯病、软腐病和园斑病等;它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主要发生原因包括高湿、低温,通风透光差;通过水溅、田间作业、病残体和浇水等途径来实现传播。
花叶病、蕨叶病等都属病毒性病害,即由病毒侵染引起的黄瓜病害,其主要发生的原因为高温,干燥的极端环境。
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嫁接、种子、某些害虫、接触摩擦和田间作业等[1]。
2 黄瓜病虫害的类型及防治2.1 立枯病与猝倒病的防治立枯病(站立枯死)黄瓜幼苗一旦感染这种病就会在根部出现溢缩,也就是说,黄瓜的根部可能会稍微萎缩一些,其根部比正常植株细一点。
黄瓜幼苗的小叶子会产生不同的絮状白霉。
猝倒病,就是在生长过程中,突然跌倒,这也是其根部发生病害的原因。
立枯病和猝倒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联系在于二者发病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根部,不同点在于立枯病的根部不会出现溢缩,猝倒病的叶子也没有萎蔫。
6种农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效比较
6种农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效比较黄瓜是贵阳市花溪区菜农的重要栽培蔬菜品种。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是为害黄瓜的重要病害。
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茎蔓,发病严重时,可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全叶成黄褐色于枯,或茎蔓折断,植株枯萎而死。
生产防治上常用的甲霜灵农药在使用2~3年后,即产生抗药性;烯酰吗啉、氟吗啉等药剂的应用也存在抗药性风险,且霜霉病发生快,流行迅速,如防治措施不当,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因此。
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必不可少。
为了合理利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将农药的残留量降到最低,促进菜农增产、增收、增效,笔者特进行了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筛选试验,以期为菜农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①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②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④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⑤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江阴市利港精细化工厂生产);⑥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沈阳化工研究院试验厂生产)。
1.2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歪脚村大寨组平绍惠农户家责任地中,沙壤,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1.3试验作物中农八号黄瓜品种o1.4试验设计试验根据GB/T17980.26-2000要求,共设7个处理,分别是处理①: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2 700g/hm2;处理②: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 800 g/hm。
;处理③: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900 ml/hm2;处理④:250昏/L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0;处理⑤:640/o杀毒矾可湿性粉剂2 250 g/hm。
;处理⑥: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2 160 g/hm2;处理⑦:喷清水(对照)。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防治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其防治1、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黄瓜霜霉病是一种重要的黄瓜病害,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其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科。
该病菌在适宜发病条件下,流行速度快、发病重,给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危害黄瓜叶片,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浸状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逐步发展为不规则的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的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有时连接成片,叶缘卷缩干枯,以致整株枯萎,只有顶部几片新叶无病斑。
黄瓜霜霉病菌通过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或卵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囊呈卵圆或椭圆形,浅灰或紫红色,成熟的孢子囊从孢囊梗上脱落,随风或水滴飞溅传播。
孢子囊在寄主植物叶表面需水膜才能萌发,萌发通常是间接的:孢子囊在水中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游向气孔并定殖,失去鞭毛形成胞囊,然后从胞囊长出芽管,穿透气孔到达叶组织,在叶片气孔腔的菌丝上产生附着胞,这种气孔穿透是此类病菌常见的穿透机制,直接穿透是罕见的。
2、防治措施由于病菌繁殖速度较快,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强,一旦发生很难防治,生产中主要利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化学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其他防治方法为辅的防治措施。
2.1选育抗病品种根据不同的栽培条件和季节选用不同的抗病品种,不仅能适当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改善果实品质、一定程度上减轻霜霉病的危害。
2.2 农业防治一些好的农田管理措施对黄瓜霜霉病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发病或延缓病情发展的效果。
采用药剂拌种等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将苗床消毒,培育无病的壮苗;及时清除收获后田间遗留的病残体,减少田间残留的病原体数量;提高耕作水平,将合适的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套种;尽量选择地势高、排水好、通风好的地块种植,并适度调整作物的播种期以及降低植株的种植密度,这些措施均可相对降低叶片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科学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等。
银法利)
0
银发利687.5SC 75 甲霜灵锰锌58%WP 100
清水
产量:银法利处理的对产量的增加最大:远远高于比对照药剂。
曲靖(马龙)大面积防治示范-药后24天
注:药后24天清水对照的秧棵已经死掉,银法利处理秧棵还有很多的绿叶
银法利处理区 15株的产量
甲霜灵处理区 15株的产量
清水处理区 15株的产量
银法利 – 符合食品链需求的现代新型杀菌剂
银法利-传导性 -
银法利 75mL/亩,药后3天的效果,山东滕州,2006年
施药后3天病斑干 枯、不再蔓延 扩散
银法利-抑孢活性
Untreated
Fluopicolide,10min
银法利-持效性
% leaf area diseased
施药后21天病情指数仍低于5% = 几乎不再发病
银法利作用机制
抑产孢特性
治疗活性
保护 活 性
银法利-杀菌谱
作物
葫芦科蔬菜/花卉/草坪
葡萄 甘蓝 莴苣 马铃薯/番茄
茄科蔬菜(辣椒)
烟草 香蕉(测定中) 热带水果(测定中)
靶标病害
霜霉病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猝倒病 (Pythium aphanidermatum) 霜霉病 (Plasmopara viticola) 霜霉病 (Peronospora parasitica) 霜霉病 (Bremia lactucae) 晚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 疫 病 (Phytophthora capsici) 猝倒病 (Pythium spp) 黑胫病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叶斑病 (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疫腐病 (Phytophthora spp)
银法利)
银法利75毫升/亩3次
安泰生100克/亩3次,银法利75毫升/亩2次 5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实际产量KG/(亩)
银法利75毫升3次比其处理增加产量KG/(亩)
注:银法利75mL/亩,间隔7天连喷3次的增产最大!
银法利68.75%SC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
2007 彭山植保站
Infinito – 广谱卵菌纲杀菌剂
登记优势
急性毒性低
无致癌/致突变性
对生殖无影响
环境毒性低(蜂/鸟/鱼/蚕)
对水生生物安全
•
银法利 – 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农作物综合治理 (ICM)
残留
• 欧洲建议 MRL (mg / kg) • 马铃薯 0.02
银法利对加工薯品质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
折合亩产(公斤)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增产(公斤) 250 200 150 100 50 0
银发利687.5SC 75 甲霜灵锰锌58%WP 100
清水
产量:银法利处理的对产量的增加最大:远远高于比对照药剂。
曲靖(马龙)大面积防治示范-药后24天
所有结果表明,银法利对加工薯品质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例如芳香度、颜色、脆度等。
银法利 – 符合食品链需求的现代新型杀菌剂
银法利-传导性
-
银法利 75mL/亩,药后3天的效果,山东滕州,2006年
施药后3天病斑干 枯、不再蔓延 扩散
银法利-抑孢活性
Untreated
Fluopicolide,10min
687.5 g/l 悬浮剂
产 品 简 介
介绍内容
黄瓜霜霉病防治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黄瓜霜霉病防治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黄瓜霜霉病是湖南省黄瓜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该病在各个黄瓜产区均有发生,具有发生快、流行迅速等特点,经常造成黄瓜生产的重大损失,发病田,严重可减产10%~30%,局部田块可导致植株死亡率50%以上,甚至绝收。
黄瓜发生该病后,叶片枯黄,结瓜少而小,拉秧提前或未结瓜就死亡,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为此,我们从2005年开始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1 防治现状1.1 防治方式单一、化学防治占主导盲目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化学防治相对省工省时、防效迅速明显,广大农户依然把它当作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首选,甚至唯一选择,很少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其他防效相对较慢的防治措施。
大量重复施用化学药剂不仅加大了病原菌的选择压力,从而降低防效,而且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1.2 防治药剂老化、防治方法不科学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兼容性好的新农药因为相对价格较贵,推广应用速度不快,许多农户仍长期使用甲霜灵、乙膦铝等常规内吸性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见病就打、重复使用同种或同一类型的药剂,导致病原菌对这些杀菌剂普遍产生了抗药性。
另外防治方法不科学,施药不及时,造成防效不理想;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农药残留量超标,安全卫生质量受到威胁。
1.3 施药器械落后、防治技术不到位黄瓜霜霉病防治器械仍以20世纪70~80年代推广的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为主,费工费力,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农药有效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得不到保障。
且进行防治时采用喷雨或粗喷雾的方法,或用水量不够,致使黄瓜叶面等发病部位药液覆盖不周,降低了防治效果。
2 综合防治措施2.1 农业防治①清洁菜园,病区灭菌处理黄瓜收获后,拔除残株败叶集中沤肥或烧毁,以减小残留在田中的病原数量。
重发病地块,在收获结束、拔秧之前,每667平方米用5%石灰水100kg均匀喷布全株和地面或每667平方米用熟石灰粉20kg进行喷粉处理。
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黄瓜病害主要有黄瓜霜霉病、黄瓜褐斑病、黄瓜灰霉病、黄瓜蔓枯病、黄瓜角斑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黄瓜白粉病、黄瓜菌核病、黄瓜烂龙头、茶黄螨、蓟马、根结线虫病等。
一、黄瓜霜霉病1、发病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
在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为淡褐色,潮湿时病斑生有黑色霉层。
病叶由中上部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干枯。
2、药剂防治: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5%克抗灵1500倍液,另加300倍液的白糖和醋防治霜霉病;当混合发生角斑病时加入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液。
近年的新型药剂如10%科佳悬浮剂,成分为氰霜唑,是一种新的进口药,用在黄瓜、甜瓜和葡萄的霜霉病的预防,一般在定植缓苗后喷2-3遍,用2000倍液,间隔7~10天。
也可以作为治疗剂,发病初期用1000~15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此药持效期为10~14天,施药后1小时降雨不影响药效,可于大多数杀虫剂、杀菌剂混用,如与53%金雷500倍液混合,增加内吸传导性。
二、黄瓜灰霉病1.发病症状:病菌从败谢的雌花中侵入,长出灰褐色霉层,继而侵入幼瓜,造成顶部腐烂,变软萎缩,大瓜受害病部先发黄,直至腐烂脱落。
叶茎受害,多为病花落在叶面及茎部引起,形成大型枯斑,使茎叶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2.药剂防治:用50%扑海因6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50%克菌丹1000倍液喷洒,连续3~4次。
三、黄瓜炭疽病1、发病症状:在茎和叶柄上形成圆形病斑,初呈水浸状,淡黄色,后变成深褐色。
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红褐色,病斑边缘有明显的一圈黄晕,叶片上病斑多时,往往汇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
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潮湿时长出粉红色粘质物,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形成穿孔。
瓜条发病时,表面形成圆形、淡绿色凹陷形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
银法利
卵菌纲病害克星——银法利银法利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制的具最新作物机理的卵菌纲病害杀菌剂,由最新治疗性杀菌剂氟吡菌胺和强内吸传导性杀菌剂霜霉威盐酸盐复配而成,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作用。
银法利属低毒杀菌剂,对环境、作物安全,能在作物的任何生长时期使用,并且对作物还兼有刺激生长,增强作物活力,促进生根和开花的作用。
银法利具很强的内吸性,尤其是在连续降雨,多数杀菌剂难以使用或使用效果欠佳的情况下,银法利以其见效快和耐雨水冲刷的特点赢得许多农民的喜爱。
一、银法利的作用机理银法利是由最新研制的治疗性杀菌剂氟吡菌胺(fluopicolide)和强内吸传导性杀菌剂霜霉威盐酸盐(propamocab hydrochloride)复配而成的新型混剂。
两种有效成分增效作用显著。
氟吡菌胺的杀菌机理与目前所有已知的卵菌纲杀菌剂完全不同,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特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
独特的薄层穿透性可加强药剂的横向传导性及纵向输送力。
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治疗潜能突出。
霜霉威盐酸盐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土壤处理后能迅速上下传导,叶面喷雾后也可迅速分布在叶片中,用药30分钟即可发挥作用,对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各类作物霜霉病、晚疫病表现出超级优异的防治效果,并对猝倒病、疫霉和腐霉引起的土壤根部病害等亦有极好的防效。
二、银法利的产品特点1 具保护作用。
银法利有较强的薄层穿透性,良好的系统传导性,用药后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植株的叶片吸收,也可以被根系吸收,在植株体内能够上下传导。
银法利还可以从植物体叶片的上表面向下表面,从叶基向叶尖方向传导,有利于新叶、茎干和地下块茎的全面保护。
2 具治疗作用。
银法利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治疗潜能突出。
3 生物活性高,施用剂量低,防效好,持效期长,且防治效果稳定。
4 耐雨水冲刷,不受天气影响。
5 毒性低,残留低,对施用者、消费者和环境非常友好,并对有益生物(蜜蜂、有益昆虫等)安全。
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作者:刘书彦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第5期中牟县种子管理站刘书彦一、危害症状黄瓜霜霉病由古巴假霜霉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呈不规则褪绿黄斑,随病情加重,叶片变黄干枯,湿度较大时叶片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
成株期发病,大多在植物开花结瓜后,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
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渍状病斑,后病斑扩大呈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至紫黑色霉层,发病较重时常多个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干枯。
二、发病条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温度、湿度有关。
在温室黄瓜生长期间,温度一般能够达到发病条件,因此,决定发病流行与否的关键因素是湿度。
多雨、多露、多雾天气发病重,灌溉频繁、地势低洼的地块发病较重,昼夜温差大、阴晴交替也易造成病害发生。
温室小气候也是决定病害流行的关键之一,温室通风排湿不良或温湿度控制不好,会造成病害流行成灾。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一般在气温10℃以上时即开始发病,20~24℃有利于发病,当平均气温稳定在30℃以上,即使湿度适宜,病害发展也呈渐缓趋势。
三、发病原因(一)温湿度适宜温室温度在15~30℃,雨水充足,棚室地表相对湿度较高,满足发病条件。
在多雨或多露、多雾的月份,病害会迅速扩展,短期内可流行成灾。
(二)肥料不足中牟县近几年温室黄瓜价格可观,棚室规模不断扩大,跟风种植者往往对温室黄瓜栽培管理技术掌握不足,在黄瓜生长阶段没有抓住关键时期,有的菜农重施化肥,基肥轻施或者不施,肥料的不合理利用,加上部分菜农过度密植,造成植株的抗病能力下降。
(三)对抗病品种认识不足中牟县部分菜农种植黄瓜只求高产和稳产,忽略了品种的抗病性。
易感品种在发病流行的季节,几天就可使整个棚室感染霜霉病。
抗病品种则不易感病,即使感病,病斑小、圆形,且发病慢,叶片背面霉层较感病品种霉层稀少。
(四)栽培管理措施不当部分菜农没有精细整地、高温闷棚或不合理施用磷肥、钾肥,在去除病株病叶后没有及时带出棚室外集中销毁,在浇水时,病菌会随着水流传播给其他植株。
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研究
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研究作者:赵志伟梁英孙国臣陶静刘双金洲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4期摘要进行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结果表明: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相对于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和清水对照,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50、75 g.ai/hm2时防效均达到90%以上。
关键词 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436.42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12-01进行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防治试验,以确定其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最佳使用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在辽宁省昌图县,为温室大棚栽培,该区常年均发生黄瓜白粉病。
试验地为壤质土,有机物含量较丰富[1-5]。
试验大棚进行正常肥水管理,株行距为0.23 m×1.25 m。
1.2 试验材料试验对象为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试验作物为黄瓜,品种为中农26号。
试验药剂为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又称露娜森,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美丰农化有限公司)。
“富士特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50 g.ai/hm2(A)、50%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75 g.ai/hm2(B)、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35 g.ai/hm2(C),以清水作对照(CK)。
随机排列,小区面积50 m2,共8个小区,2次重复。
小区安排如图1所示。
1.4 施药方法用“富士特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全株均匀喷施,使用容量为750 L/hm2。
氟吡菌胺介绍2012
氟吡菌胺介绍2010/1/171、产品介绍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出品的银法利687.5克/升悬浮剂为氟吡菌胺和霜霉威的复配液体制剂,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具有杰出防效,对作物和环境安全,特别适用于优质、绿色蔬菜生产。
它是一个防治卵菌纲蔬菜病害的高效保护和治疗效果来源其独特的混剂配方。
该产品具有优良的系统传导性和较强的薄层穿透力,对病原菌各主要形态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为新叶、茎干、块茎、幼果提供全面和持久保护。
由于药剂能够经叶面快速吸收,所以耐雨水冲刷,为雨季蔬菜防病提供可靠保障。
该产品主要应用在各类蔬菜和葡萄作物上,防治黄瓜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
氟吡菌胺(银发利)氟吡菌胺英文通用名: fluopicolide分子式: C14H8Cl3F3N2OCAS 号: 239110-15-7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米色粉末状细微晶体,制剂为深米黄色、无味、不透明液体。
熔点150℃,分解温度320℃,蒸汽压(20℃)3.03×10-7Pa,溶解度:水中4mg/L,有机溶剂(g/L)乙醇19.2、正己烷0.20、甲苯20.5、二氯甲烷126、丙酮74.7、乙酸乙酯37.7、二甲基亚砜183,在水中稳定,受光照影响较小。
常温贮存3年稳定。
毒性:氟吡菌胺原药大鼠急性经口、经皮LD50>5000mg/kg;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兔眼睛有轻度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大鼠90d亚慢性饲喂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00mg/kg(饲料浓度);三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性;在试验剂量内大鼠未见致畸、致癌作用。
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悬浮剂大鼠急性经口LD50>2500mg/kg,急性经皮LD50 >5000mg/kg;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
氟吡菌胺原药和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悬浮剂属低毒杀菌剂。
霜霉病终极用药方案
霜霉病终极用药方案再次复习孙子兵法的一句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为了对付如瘟疫般的霜霉病,小编今天基本翻出了古今中外对付霜霉病的所有武器,大家可以一一鉴赏,对敌方情况还不明确的朋友可以关注本公众号历史文章:葡萄霜霉病三部曲的前两部,《葡萄霜霉病猴年新花样解析》,《葡萄霜霉病的前世今生》。
笔者注:本文所载农药品种及配方均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所得,国内制剂品种因含量和剂型较多,故省略其含量和剂型。
首先,来看看帝国主义跨国军团的重型装备:一.瑞士先正达:1.阿米西达:250g/L嘧菌酯SC2.瑞凡:23.4%双炔酰菌胺SC3.金雷: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4.山德生:80%代森锰锌WP5.杀毒矾:64%恶霜灵*代森锰锌WP6.优绘:39%精甲霜灵*嘧菌酯SC7.菲格:44%精甲霜灵*百菌清SC备注:蓝色楷体产品为农业部取得葡萄霜霉病登记产品,黑色宋体产品没有取得葡萄霜霉病登记但实际应用中也可用可于葡萄霜霉病防治。
点评:扎根瑞士有着日不落帝国血统的先正达公司确实攒下不少家底,不过现在也就剩下精甲霜灵和双炔酰菌胺来维持局面,据说精甲霜灵的击倒性不错,而双炔酰菌胺预防成本有点偏高,其他方面也没有耳闻这个专利产品有什么特点,速效治疗性有待大家留言讨论。
二.德国拜耳:1.安泰生:70%丙森锌WP2.霉多克:66.8%丙森锌*缬霉威WP3.银法利: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4.普力克:722g/L霜霉威盐酸盐AS备注:蓝色楷体产品为农业部取得葡萄霜霉病登记产品,黑色宋体产品没有取得葡萄霜霉病登记但实际应用中也可用可于葡萄霜霉病防治。
点评:安泰生不介绍了;霉多克初次使用速效性不错,再次使用就会力不从心;银法利虽然没有在葡萄上登记,但是在葡萄区还是火了一把的,有个零售商高调宣扬银法利治不了就不要治了,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说明世界农药前三甲不是混出来的,德国佬确实有一套;至于霜霉威不少资料提及不推荐用于葡萄霜霉病防治,也没给出个所以然来,度娘上也查不出个子丑寅卯,有相关经验或者资料的朋友欢迎与笔者交流。
4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研究
叶 片分级 方法 为 0级 : 无病 斑 : 级 : 斑面 积 占整 个叶 1 病 面积 的 5 %以下 ; 3级 : 病斑 面 积 占整 个叶 面积 的 6 2 %; %~ 5 5 级 : 斑 面 积 占整个 叶 面 积 的 2 %~ 0 ; 病 6 5 % 7级 : 斑面 积 占 病 整 个 叶 面 积 的 5 %~ 5 ; 1 7 % 9级 : 斑 面 积 占整 个 叶面 积 的 病 7 %以 上I 药效 计算 方法 : 6 6 1 。
量降 到最 低 , 促进 菜 农 增 产 、 收 , 者进 行 了 防 治 黄 瓜 霜 增 笔
霉 病 的 药 剂 筛 选 试 验 , 期 为 菜 农 防 治 黄 瓜 霜 霉 病 提 供 以 依据。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试 验 材 料 1
撇= 翳 【
防 治效果 ( = %)
势猛 , 传播 快 , 害 重 , 病 可在 7 ld内使 植 株 大 部 分叶 片枯 ~O
死 , 产 2 %~ 0 , 减 0 3 % 严重 时 减 产达 5 % , 至 绝 收l 。 了 0 甚 l 为 l
合理 使 用 农药 , 高 防 治效 果 , 低 防 治成 本 , 农 药 残 留 提 降 将
黄 瓜 霜 霉 病 ( su o eo op r u es ) 俗 称 “ 马 P e d p rn soac b ni , s 跑 干 ” 是 黄 瓜 生 产 中 的主 要 病 害 , 个 生 育期 均 可 发 病 , , 整 来
次 喷 药 后 7 1 d 分 4次 调 查 病 指 和 防 效 御 、4 , 。
《 代 农 业 科 技 ) 0 0年 第 4期 现 21
植 物护 理学
4种 杀 菌剂 防治 黄瓜 霜 霉病 试 验 研 究
越冬茬黄瓜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PECIAL ECONOMIC ANIMALS AND PLANTS S42山西蒲县从2010年开始大面积发展设施蔬菜种植,种类以越冬茬黄瓜为主,近10年来黄瓜产量高、价格好,为菜农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项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现将越冬茬黄瓜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堆肥发酵一般5月份开始堆肥发酵,粪肥的含水量以手捏成团、落地散开为宜。
粪堆的高度在1.5m以上,成堆后外部用薄膜密封,当堆内温度达到65℃时翻堆,翻堆后再用薄膜密封,直到堆内温度不再升高[1]。
2 整地施肥整地前15d,把有机肥撒施到地里,每667m2施腐熟的鸡粪10m3,牛粪10m3,磷酸二铵75kg,撒施有机肥后深翻土壤,深度达到40cm,整平后浇水焖地,撒施硼、锌、铁、镁肥及生物菌肥,旋耕。
3 起垄定植3.1 起垄按大行80cm、小行50cm,大小行间隔起垄。
3.2 选择优种可选用‘津东1号’‘绿星1号’‘津优35’‘津优315’等品种。
3.3 定植时间10月下旬定植。
3.4 定植密度定植密度一般为2 800~3 000株/667m2。
3.5 定植方法定植前将黄瓜苗按大、中、小分级,大苗植于温室东西两侧和前部,小苗植于温室中间。
温室内光照前强后弱,这样定植有利于后期苗子生长整齐一致。
选择晴天进行定植,温室南侧光照强,要适当密植,按30cm的株距定植;其他区域要适当稀植,按35cm的株距定植。
定植原则是前密后稀,中间平均,大行80cm,小行50cm。
栽植前开穴或开沟,浇水,水渗透后按照株距摆苗,用手轻摁苗入土,深度为苗坨与垄面持平即可,然后填土固定,而后顺沟浇定植水[2]。
3.6 死棵预防定植时,将定植苗用阿米多彩800倍液喷雾或甲霜恶霉灵1 000倍液灌根,定植后如果有死株,再用普力克10g+养根素500倍液灌根。
4 覆盖地膜定植后,浇水2遍,覆盖地膜。
5 植株调整5.1 吊蔓定植后15d左右,当植株长至7片叶时即可吊蔓,将黄瓜蔓缠绕在吊绳上,进行“S”形绑蔓,使每排黄瓜生长点在一个水平线上。
黄瓜霜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
黄瓜霜霉病症状几乎所有的黄瓜种植户都可以辨认出来,这里就不多说。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
症状最大的特点就是:正面发黄,背面长黑毛,严重时黄全株叶片枯死。
黄瓜霜霉病发病因素需要黄瓜种植户重点了解,熟记于心,它是预防霜霉病的根本。
1.温度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
2.湿度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
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3.碳氮比瓜多坠秧,叶片碳氮比失调,叶片含糖量下降,上部叶片发黄,含水多,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霜霉病。
霜霉病菌周年在各种寄主间辗转危害,秋季陆地发病植株提供菌源,侵染棚室瓜类作物,春季棚室菌源侵染陆地瓜类作物。
在当地没有冬季发病寄主的得房,春夏季发病的菌源是随着气流来自外地的孢子囊。
最初发病的中心植株,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孢子囊随着气流、雨滴飞溅或者农事操作传播,侵染附近植株,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多次侵染。
霜霉病病菌的寄生能力强,孢子囊萌发后可以直接侵入进黄瓜的叶片组织内,或借助气孔侵入,在细胞间隙蔓延,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药剂防治:①药剂预防: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及连续阴雨的情况下,进行预防。
建议进行烟熏,分放在棚内4~5处,点燃后闷棚,熏一夜,次晨通风,5~7天熏一次,烟剂可以选择用百菌清。
②发病初期:药剂可选代森锰锌、乙磷铝、甲霜灵混用效果很好。
③发病严重:药剂可用霜霉威、银法利、嘧菌酯十喹啉铜、烯酰吗啉+霜脲氰防治效果好,可以氨基寡糖素提高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注意:①大棚前帘出比较多,要喷一些药剂提前预防。
②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叶子正、背面均匀喷洒,重点是病叶的叶背霉层,此外对上部健康叶片进行喷药保护。
③防治住霜霉病的表现,霜霉病好后,不会往上部蔓延,病叶上部叶子正常,新长出的叶片不再感染。
银法利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示范试验
限公 司 ) ()25 ,35 . %抑快 净 可分 散 粒 剂 ( 邦农 化 有 杜 限公 司 ) 试验作 物 : 。 黄瓜 ( 津优 一号 ) 。防治 对象 : 霜
霉病 。
12 试 验 方 法 .
随机定 株定 叶调查 , 小 区调查 1 每 5株 , 株调查 上 、 每
验。
时 小雨 , 5月 2 4日有 小 阵 雨 , 6月 1日有 雷阵 雨 , 其 余均 为 晴好 天 气 。 1 . 田间管 理 田间管理 按 常规 。试 验期 间用吡 .5 2 虫 啉单剂 防治 蚜虫 1次。
1 . 调 查 内容 与方 法 .6 2 ( ) 效调查 : 1药 先调查 病情
维普资讯
上海蔬 菜
・
S NG HA HAI V G T B 正S E EA I
4:8 ) 8
植物保 护 ・
银法利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示范试验
李雅珍 陶燕华 。 赵 寿林 宣明芳 蔡 建 国
(上海 市 宝 山 区蔬 菜 技 术 推 广站 2 0 4 ; 罗 店 镇农 科 站 ; 月 浦 镇 农 业 综 合 服 务 中 心) 0 4 3
1 . 试验 期 间 天气 情 况 .4 2
试验 从 2o 0 7年 5月 1 3
日开 始 到 6月 3日结束 。期 间 的 平 均最 高 温 度 为
2 .5 , 均 最低气 温 为 2 .7 5月 1 88 ℃ 平 0 ℃。 7 5日晚有短
以便 在蔬菜上 推 广使用 ,我 们做 了如下 田间示范 试
本 试验 设在 罗 店镇光 明村 园艺
果实均 没有发现任 何药 害症状 , 如矮 化 、 绿 、 褪 畸
黄瓜霜霉病安全高效防治药剂的田间筛选
2020.10黄瓜原产于温暖湿润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雨林地区,为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a 的栽培历史。
黄瓜食用方便,富含VA 、VC 以及多种有益矿物质,是我国主栽蔬菜品种之一。
目前我国黄瓜年栽培面积100多万hm 2,占全国蔬菜总栽培面积的10%左右。
随着农业设施化水平的提升和栽培技术的提高,黄瓜已成为一种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的蔬菜,但病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
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一种常发性病害,在露地和设施栽培的黄瓜上普遍发生。
黄瓜霜霉病是由藻物界(茸鞭生物界)卵菌门霜霉目霜霉科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引起的专性寄生病害,一旦发生,短期内可以迅速蔓延,给黄瓜生产带来较大损失。
化学防治是当前控制黄瓜霜霉病的主要措施,出于为生产推荐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笔者选取687.5g/L 氟菌·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等9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为生产上黄瓜霜霉病的化学防治提供用药指导。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条件试验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武湖药效试验基地进行。
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为冲积砂壤土,前茬为豇豆,历年都有黄瓜霜霉病发生。
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每畦双行,667m 2种植密度约3000株,于3月中旬催芽育苗,4月中旬定植唐秋1号黄瓜,市购。
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均匀一致,并遵循当地生产习惯。
1.2试验药剂试验药剂选择安全低毒的农药品种(均为市场自购),具体如下:687.5g/L 氟菌·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722g/L 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100g/L 氰霜唑悬浮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25%烯酰吗啉悬浮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500g/L 氟啶胺悬浮剂(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
银法利防治番茄晚疫病和黄瓜霜霉病效果好
银法利防治番茄晚疫病和黄瓜霜霉病效果好
张泽
【期刊名称】《农药市场信息》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银法利是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的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含氟吡菌胺62.5%、霜霉威6.25%,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登记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和黄瓜霜霉。
【总页数】1页(P)
【作者】张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21
【相关文献】
1.杀毒矾防治番茄晚疫病和黄瓜霜霉病试验初报 [J], 姜克英;易齐
2.银法利防治番茄晚疫病和黄瓜霜霉病效果好 [J],
3.卡莱理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和番茄晚疫病药效试验 [J], 张志轩;朱学文;冯钢;任建辉;王建军;王进杰
4.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和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J], 刘春艳;郝永娟;王勇;王万立;魏军
5.68.75%银法利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研究 [J], 陆强;章连观;朱小峰;严引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新农药银法利
春黄瓜生产上的霜霉病一旦发生,蔓延速度快、危害重,环境条件适宜时从始发到流行只需5~7 d,造成叶片大量干枯或整株死亡,缩短黄瓜采收期,极大影响产值收益,防治黄瓜霜霉病技术:
1、施药时间一般第1次4月下旬初,第2次4月底,第3次5月上旬。
2、施药条件病情(病症)正处于始发期,霜霉病株发病率7%~11%。
3、施药方法每小区额定喷雾量25 kg,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机在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喷片孔径1 mm。
4、银法利的适宜用药浓度为700倍,间隔期7~10 d,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交替使用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