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完整版
八女投江故事稿
八女投江故事稿那是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
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
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
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
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于是急忙向外冲。
面对此景,冷云比较冷静,随即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直接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
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这就是感人的《八女投江》的故事。
因为当时国贫、国弱,中国人民倍受欺凌,当时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强国梦!虽然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深知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中国少年,一定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振奋精神、好好学习,努力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完整版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完整版《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一):八女投江的故事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乌斯浑河,它由杨木河、青山河、鲇鱼河这三条河汇集而成,在张广才岭脚下逶迤流淌,最后注入牡丹江。
在满语里,乌斯浑河的意思是一条奔腾汹涌的河。
刁翎镇边有个黑背金矿,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里,日本鬼子把这个金矿挖空了,还从林口掠夺走了木材累计216万立方米。
鬼子在林口建了三个飞机常就这样,刁翎周边地区成了抗联和鬼子作战的重要战场,王连财老人将我们带回上个世纪30年代的林海雪原王惠民参军那年农历7月的一天,杜团长带着300来人的队伍回来了。
队伍一边吹着号,杜团长亲自打着红旗,走在头里。
抗联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刁翎的鬼子那儿。
刁翎的鬼子一出动,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枪,这个情报也立刻送了出来。
情报先送到乌斯浑河渡口,摆渡的老乡立刻划个小船过河,把情报给杜吉臣送去,等鬼子来了,整个大船慢慢应付他们。
鬼子刚过河,情报就送到了杜团长的手里。
杜团长一挥手:上西山!抗联立即撤出了村子,上了村后的西山。
王惠民的父亲是抗联有名的王皮袄,他全家立即跟着抗联上了山。
鬼子一进村,抗联就从西山上往下打,当场把鬼子的一个重机枪手打死了,这下鬼子慌了。
杜团长带着抗联战士冲下山,想乘机把鬼子的重机枪夺过来。
没想到,在草丛里还趴着个鬼子,用三八大盖打穿了杜团长右腿的动脉,杜团长就这么牺牲了。
这场战斗,鬼子死了三个,丢了两挺机枪;抗联牺牲了两人。
临走前,鬼子把村里四排房子,包括王惠民家的全烧了。
从四合村的那仗以后,王惠民就跟着父亲参加了抗联,那年她才12岁。
八女的最后一仗王连财13岁那年,也就是王惠民参军第二年的农历8月,刚割完谷子,抗联就往勃利县马蹄沟桥去了,想在桥上打埋伏截鬼子的车,夺些布匹啥的物资好过冬。
抗日战争八女投江的故事_八女投江事迹概述
抗⽇战争⼋⼥投江的故事_⼋⼥投江事迹概述⼋⼥投江是指1938年10⽉,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军8名⼥战⼠,在顽强抗击⽇本侵略军的战⽃中弹尽援绝,毅然投⼊滚滚江⽔,为国捐躯的历史事件。
这次⼩编给⼤家整理了抗⽇战争⼋⼥投江的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录⼋⼥投江的故事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龙江省桦川县⼈。
1931年⼊桦川县⽴⼥⼦师范学校读书。
九⼀⼋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救国活动。
1934年加⼊中国共产党,在佳⽊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活动。
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后改名周维仁)加⼊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结为⾰命伴侣,共同进⾏抗⽇⽃争。
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化教育⼯作。
她运⽤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知识,编写识字课本,给抗联战⼠们上课。
还利⽤⾃⼰在⽂艺⽅⾯的特长,经常给同志们唱歌跳舞,活跃部队的⽂化⽣活,深受⼤家欢迎。
后调到第5军妇⼥团,历任⼩队长、政治指导员。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悲痛,告别刚刚出⽣两个⽉的婴⼉,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
在西征队伍中,妇⼥团的战⼠们和男战⼠⼀样跋⼭涉⽔,英勇作战。
7⽉12⽇参加了攻打楼⼭镇的战⽃。
⼋、九⽉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
10⽉上旬,部队经过长途⾏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流乌斯浑河西岸,⽇伪军千余⼈乘夜来袭。
次⽇拂晓,师⾸长命令8名⼥同志先⾏渡河。
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作,⽇伪军发起了进攻。
⼤部队边打边撤。
为掩护⼤部队突围,已⾏⾄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战⼠,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组,⼀齐向⽇伪军开⽕。
正在追赶抗联主⼒部队的⽇伪军突然遭到来⾃侧后⽅的打击,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向河边压来。
抗联主⼒部队乘敌⼈慌乱和兵⼒分散之机,顺利突出重围。
⽇伪军⼀⽅⾯以密集的⽕⼒控制住⼭⼝,阻⽌抗联主⼒部队的回援,⼀⽅⾯加强兵⼒向冷云等据守的河岸阵地扑来,企图活捉她们。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
《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一):八女投江的故事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乌斯浑河,它由杨木河、青山河、鲇鱼河这三条河汇集而成,在张广才岭脚下逶迤流淌,最后注入牡丹江。
在满语里,乌斯浑河的意思是一条奔腾汹涌的河。
刁翎镇边有个黑背金矿,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里,日本鬼子把这个金矿挖空了,还从林口掠夺走了木材累计216万立方米。
鬼子在林口建了三个飞机常就这样,刁翎周边地区成了抗联和鬼子作战的重要战场,王连财老人将我们带回上个世纪30年代的林海雪原王惠民参军那年农历7月的一天,杜团长带着300来人的队伍回来了。
队伍一边吹着号,杜团长亲自打着红旗,走在头里。
抗联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刁翎的鬼子那儿。
刁翎的鬼子一出动,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枪,这个情报也立刻送了出来。
情报先送到乌斯浑河渡口,摆渡的老乡立刻划个小船过河,把情报给杜吉臣送去,等鬼子来了,整个大船慢慢应付他们。
鬼子刚过河,情报就送到了杜团长的手里。
杜团长一挥手:上西山!抗联立即撤出了村子,上了村后的西山。
王惠民的父亲是抗联有名的王皮袄,他全家立即跟着抗联上了山。
鬼子一进村,抗联就从西山上往下打,当场把鬼子的一个重机枪手打死了,这下鬼子慌了。
杜团长带着抗联战士冲下山,想乘机把鬼子的重机枪夺过来。
没想到,在草丛里还趴着个鬼子,用三八大盖打穿了杜团长右腿的动脉,杜团长就这么牺牲了。
这场战斗,鬼子死了三个,丢了两挺机枪;抗联牺牲了两人。
临走前,鬼子把村里四排房子,包括王惠民家的全烧了。
从四合村的那仗以后,王惠民就跟着父亲参加了抗联,那年她才12岁。
八女的最后一仗王连财13岁那年,也就是王惠民参军第二年的农历8月,刚割完谷子,抗联就往勃利县马蹄沟桥去了,想在桥上打埋伏截鬼子的车,夺些布匹啥的物资好过冬。
没想到,抗联的动静给鬼子发现了,一下子调集了勃利、依兰和刁翎三个地方的鬼子,从三面夹攻抗联队伍。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一江一一个人英勇就义的事迹很多,但同时有八位女烈士牺牲的壮歌却不多。
这八位女烈士的故事,还要从抗日战争说起。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军在松花一江一下游展开了“三一江一大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四、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东北抗日联军部队牺牲了很多战士。
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在转移的途中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
队伍中有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一团一的八名女战士,她们分别是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一团一的指导员冷云,班长一胡一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此时,东北抗日联军队伍已经经过几天几夜的奔波,战士们的身一体已经承受太多的疲累,加上转移匆忙,缺少物资,饥饿如海一浪一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袭来。
面对此般情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一夜,第二天早晨再过河。
10月,北方的气一温一已经非常低,加上一阵又一阵吹来的风,让人更觉得寒冷。
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
日伪军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河边有篝火闪动,立即向日本守备队作了报告。
后半夜,日军将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包围,他们等待着天亮,好把东北抗日联军部队一网打尽。
拂晓时,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突围。
冷云见此状况,没有慌乱,保持着冷静,并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
因此,敌人没有发现她们,直向着大部队一逼一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紧要的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七名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一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
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一抽一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
大部队乘敌人一精一力不集中之际,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槍,抗战到底!”日军此时才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于是敌人变得更加猖狂,边打边叫:“赶快乖乖投降吧!”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战士回来营救,但因日军一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
《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一):八女投江的故事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乌斯浑河,它由杨木河、青山河、鲇鱼河这三条河汇集而成,在张广才岭脚下逶迤流淌,最后注入牡丹江。
在满语里,乌斯浑河的意思是一条奔腾汹涌的河。
刁翎镇边有个黑背金矿,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里,日本鬼子把这个金矿挖空了,还从林口掠夺走了木材累计216万立方米。
鬼子在林口建了三个飞机常就这样,刁翎周边地区成了抗联和鬼子作战的重要战场,王连财老人将我们带回上个世纪30年代的林海雪原王惠民参军那年农历7月的一天,杜团长带着300来人的队伍回来了。
队伍一边吹着号,杜团长亲自打着红旗,走在头里。
抗联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刁翎的鬼子那儿。
刁翎的鬼子一出动,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枪,这个情报也立刻送了出来。
情报先送到乌斯浑河渡口,摆渡的老乡立刻划个小船过河,把情报给杜吉臣送去,等鬼子来了,整个大船慢慢应付他们。
鬼子刚过河,情报就送到了杜团长的手里。
杜团长一挥手:上西山!抗联立即撤出了村子,上了村后的西山。
王惠民的父亲是抗联有名的王皮袄,他全家立即跟着抗联上了山。
鬼子一进村,抗联就从西山上往下打,当场把鬼子的一个重机枪手打死了,这下鬼子慌了。
杜团长带着抗联战士冲下山,想乘机把鬼子的重机枪夺过来。
没想到,在草丛里还趴着个鬼子,用三八大盖打穿了杜团长右腿的动脉,杜团长就这么牺牲了。
这场战斗,鬼子死了三个,丢了两挺机枪;抗联牺牲了两人。
临走前,鬼子把村里四排房子,包括王惠民家的全烧了。
从四合村的那仗以后,王惠民就跟着父亲参加了抗联,那年她才12岁。
八女的最后一仗王连财13岁那年,也就是王惠民参军第二年的农历8月,刚割完谷子,抗联就往勃利县马蹄沟桥去了,想在桥上打埋伏截鬼子的车,夺些布匹啥的物资好过冬。
没想到,抗联的动静给鬼子发现了,一下子调集了勃利、依兰和刁翎三个地方的鬼子,从三面夹攻抗联队伍。
八女投江的故事
[键入文字]八女投江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 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是第2 路军第5 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 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
1931 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193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
1936 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 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共同进行抗日斗争。
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
她运用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知识,编写识字课本,给抗联战士们上课。
还利用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经常给同志们唱歌跳舞,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深受大家欢迎。
后调到第5 军妇女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
1938 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 军第1 师部队西征。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
7 月12 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
八九月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日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大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
10 月上旬,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日伪军千余人乘夜来袭。
次日拂晓,师首长命令8 名女同志先行渡河。
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日伪军发起了进攻。
大部队边打边撤。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 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 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
正在追赶抗联主力部队的日伪军突然遭到来自侧后方的打击,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向河边压来。
抗联主力部队乘敌人慌乱和兵力分散之机,顺利突出重围。
日1。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
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
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
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
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
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
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的情况下,8位女英雄誓死不屈。
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高唱着《国际歌》,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八女投江的悲烈壮举,令敌人震撼,日军指挥官连声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为弘扬八女投江的伟大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
故事的主人公是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家中有八个女儿,她们的美丽和聪慧让人称赞不已。
然而,楚国的国君却对这八个女儿起了歹心。
楚国国君听说了八女子的美貌和才华,便派人前来邀请她们入宫,成为自己的侍妾。
八女子得知国君的邀请后,心生恐惧,她们知道国君的用心不良,一旦入宫必定不得善终。
于是,八女子商量决定,宁愿投江自尽,也不愿屈从于国君的邪念。
当晚,八女子在家中设宴,款待亲朋好友。
宴席间,她们向亲友告别,坚定地表示自己决心投江自尽。
亲友们见她们如此决绝,无不为之动容,但又无计可施。
八女子在宴席结束后,便踏上了前往江边的路途。
当她们到达江边时,夜色已深,江水波涛汹涌。
八女子手牵手,站在江边,面对着汹涌的江水,她们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显得坚定而从容。
她们轻声念着自己的誓言,然后一齐跃入了江中。
江水翻腾,掀起了惊涛骇浪,八女子被江水吞没,她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
江水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深邃,仿佛在诉说着八女子的坚贞和决绝。
八女子的壮烈事迹传遍了楚国,人们纷纷为她们的勇敢和坚定点赞。
八女投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不能总是逢凶化吉,有时候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困境。
八女子宁愿选择自我牺牲,也不愿意屈从于邪恶,她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故事发生在古代,但是它所传达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保持一颗坚定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只有不屈不挠,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八女投江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古代的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愿我们都能像八女子一样,坚定地走过人生的每一道坎,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成就自己的人生传奇。
抗日英雄八女投江的故事
抗日英雄八女投江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
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英雄事迹八女投江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
冷云(郑志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
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八女投江(陈昌华)
八女投江
作者:陈昌华
身后的豺狼越追越近,
已经可以看到眼露的凶光。
面前的江水波涛汹涌,
已经退到最后一道屏障。
八个父母身边的女儿,
八个年轻美丽的姑娘,
八个抗日联军的战士,
八座血肉筑起的铜墻。
我们的七尺男儿呢?
我们的父老兄弟呢?
姐妹们已无路可退,
女儿们就要落入魔掌。
我们的杨靖宇将军,
已经弹尽粮绝,虎落平阳。
他再也派不出营救的战士,
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即将流光。
我们的赵尚志将军,
腹部中弹,身负重伤。
他只身抗敌,壮志未酬,
已经倒在敌人的刑场。
我们的赵一曼大姐,
早被关进敌人的牢房。
她受尽了酷刑的折磨,
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此时,已经听到豺狼的嚎叫,
此刻,可以预知被俘的下场。
八女把枪支扔进了江水,
八女紧紧挽起了臂膀。
她们走向了乌斯珲河,
她们选择了集体投江。
她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
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
追到江边的鬼子望水兴叹,
他们感到了脊背一阵阵发凉。
面对着这个民族的英雄儿女,他们预感到了最后的灭亡。
最大的冷云指导员23岁,
最小的王惠民妹妹13岁。
她们本可以做儿女的母亲,她们本可以回到亲人身旁。
但风萧萧兮江水寒,
为国捐躯也是女儿的担当。
八女一去不复返啊,
江水永远流淌着她们的悲壮。
八女投江的抗战历史典故(精编版)
八女投江的抗战历史典故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今天就来分享八女投江的抗战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八女投江的抗战历史典故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
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
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共同进行抗日斗争。
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
她运用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知识,编写识字课本,给抗联战士们上课。
还利用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经常给同志们唱歌跳舞,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深受大家欢迎。
后调到第5军妇女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
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
八九月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日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大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
10月上旬,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日伪军千余人乘夜来袭。
次日拂晓,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
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日伪军发起了进攻。
大部队边打边撤。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
正在追赶抗联主力部队的日伪军突然遭到来自侧后方的打击,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向河边压来。
抗联主力部队乘敌人慌乱和兵力分散之机,顺利突出重围。
日伪军一方面以密集的火力控制住山口,阻止抗联主力部队的回援,一方面加强兵力向冷云等据守的河岸阵地扑来,企图活捉她们。
抗日英雄八女投江的故事
抗日英雄八女投江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
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英雄事迹八女投江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
冷云(郑志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
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八女投江的故事_经典阅读完美版
《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一):八女投江的故事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乌斯浑河,它由杨木河、青山河、鲇鱼河这三条河汇集而成,在张广才岭脚下逶迤流淌,最后注入牡丹江。
在满语里,乌斯浑河的意思是一条奔腾汹涌的河。
刁翎镇边有个黑背金矿,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里,日本鬼子把这个金矿挖空了,还从林口掠夺走了木材累计216万立方米。
鬼子在林口建了三个飞机常就这样,刁翎周边地区成了抗联和鬼子作战的重要战场,王连财老人将我们带回上个世纪30年代的林海雪原王惠民参军那年农历7月的一天,杜团长带着300来人的队伍回来了。
队伍一边吹着号,杜团长亲自打着红旗,走在头里。
抗联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刁翎的鬼子那儿。
刁翎的鬼子一出动,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枪,这个情报也立刻送了出来。
情报先送到乌斯浑河渡口,摆渡的老乡立刻划个小船过河,把情报给杜吉臣送去,等鬼子来了,整个大船慢慢应付他们。
鬼子刚过河,情报就送到了杜团长的手里。
杜团长一挥手:上西山!抗联立即撤出了村子,上了村后的西山。
王惠民的父亲是抗联有名的王皮袄,他全家立即跟着抗联上了山。
鬼子一进村,抗联就从西山上往下打,当场把鬼子的一个重机枪手打死了,这下鬼子慌了。
杜团长带着抗联战士冲下山,想乘机把鬼子的重机枪夺过来。
没想到,在草丛里还趴着个鬼子,用三八大盖打穿了杜团长右腿的动脉,杜团长就这么牺牲了。
这场战斗,鬼子死了三个,丢了两挺机枪;抗联牺牲了两人。
临走前,鬼子把村里四排房子,包括王惠民家的全烧了。
从四合村的那仗以后,王惠民就跟着父亲参加了抗联,那年她才12岁。
八女的最后一仗王连财13岁那年,也就是王惠民参军第二年的农历8月,刚割完谷子,抗联就往勃利县马蹄沟桥去了,想在桥上打埋伏截鬼子的车,夺些布匹啥的物资好过冬。
没想到,抗联的动静给鬼子发现了,一下子调集了勃利、依兰和刁翎三个地方的鬼子,从三面夹攻抗联队伍。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一):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乌斯浑河,它由杨木河、青山河、鲇鱼河这三条河汇集而成,在张广才岭脚下逶迤流淌,最后注入牡丹江。
在满语里,“乌斯浑河”的意思是“一条奔腾汹涌的河”。
刁翎镇边有个黑背金矿,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里,日本鬼子把这个金矿挖空了,还从林口掠夺走了木材累计216万立方米。
鬼子在林口建了三个飞机常就这样,刁翎周边地区成了抗联和鬼子作战的重要战场,王连财老人将我们带回上个世纪30年代的林海雪原······王惠民参军那年农历7月的一天,杜团长带着300来人的队伍回来了。
队伍一边吹着号,杜团长亲自打着红旗,走在头里。
抗联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刁翎的鬼子那儿。
刁翎的鬼子一出动,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枪,这个情报也立刻送了出来。
情报先送到乌斯浑河渡口,摆渡的老乡立刻划个小船过河,把情报给杜吉臣送去,等鬼子来了,整个大船慢慢应付他们。
鬼子刚过河,情报就送到了杜团长的手里。
杜团长一挥手:上西山!抗联立即撤出了村子,上了村后的西山。
王惠民的父亲是抗联有名的“王皮袄”,他全家立即跟着抗联上了山。
鬼子一进村,抗联就从西山上往下打,当场把鬼子的一个重机枪手打死了,这下鬼子慌了。
杜团长带着抗联战士冲下山,想乘机把鬼子的重机枪夺过来。
没想到,在草丛里还趴着个鬼子,用三八大盖打穿了杜团长右腿的动脉,杜团长就这么牺牲了。
这场战斗,鬼子死了三个,丢了两挺机枪;抗联牺牲了两人。
临走前,鬼子把村里四排房子,包括王惠民家的全烧了。
从四合村的那仗以后,王惠民就跟着父亲参加了抗联,那年她才12岁。
“八女”的最后一仗王连财13岁那年,也就是王惠民参军第二年的农历8月,刚割完谷子,抗联就往勃利县马蹄沟桥去了,想在桥上打埋伏截鬼子的车,夺些布匹啥的物资好过冬。
儿童睡前故事八女投江
儿童睡前故事:八女投江从前,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八位善良勇敢的小女孩,她们都住在一起,相亲如姐妹。
她们的家乡被战乱波及,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这八位小女孩决定展开一场勇敢的行动。
第一位女孩儿阿娇阿娇是这八位小女孩的领袖,她聪明机智,善于决策。
当村庄陷入危机时,阿娇毫不犹豫地带领其他七个姐妹商讨对策。
第二位女孩儿小如小如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善良的一位,她总是尽力帮助别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
在困难时刻,小如总会挺身而出,给大家带来希望。
第三位女孩儿小美小美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勇敢的一位,她从不畏惧困难和挑战,总是勇敢地面对每一次考验。
在这次危机中,小美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第四位女孩儿小慧小慧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聪明的一位,她总是能够快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次危机中,小慧的智慧为大家带来了许多希望和可能性。
第五位女孩儿小娟小娟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温柔的一位,她总是为大家带来快乐和温暖。
在这次危机中,小娟的乐观态度和温暖之心给大家带来了力量和安慰。
第六位女孩儿小莉小莉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善良的一位,她总是无私地关心他人,乐于奉献。
在这次危机中,小莉的善良之心为大家带来了和平和团结。
第七位女孩儿小芳小芳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活泼的一位,她总是充满着朝气和活力。
在这次危机中,小芳的乐观和活力为大家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第八位女孩儿小英小英是这八位小女孩中最善良的一位,她总是乐于帮助别人,永远心系他人的困苦。
在这次危机中,小英的善良和爱心为大家带来了勇气和力量。
八位小女孩决定投江,为了保护家人,为了保护村庄,她们牵手跃入湍急的河水中。
但奇迹出现了,一阵璀璨的光芒笼罩在她们周围,将她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八位小女孩获得了神奇的力量,她们共同守护着这个美丽的世界,为人们带来希望和光明。
她们成为了这个世界的英雄,也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儿童睡前故事“八女投江”讲述了勇气、团结、友爱和奉献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勇气和力量,启发他们拥有善良和勇气,成为像这八位小女孩一样的英雄。
抗日战争八女投江的故事
抗日战争八女投江的故事关于八女投江的故事大家都简单了解过,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八女投江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抗日战争八女投江的故事人物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XX县人。
1931年入XX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
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共同进行抗日斗争。
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
她运用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知识,编写识字课本,给抗联战士们上课。
还利用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经常给同志们唱歌跳舞,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深受大家欢迎。
后调到第5军妇女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
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
八九月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日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大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
抗日战争八女投江事迹10月上旬,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日伪军千余人乘夜来袭。
次日拂晓,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
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日伪军发起了进攻。
大部队边打边撤。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
正在追赶抗联主力部队的日伪军突然遭到来自侧后方的打击,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向河边压来。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八女投江,
八女慷慨地投江,
八女悲壮地投江。
只要江水还在流淌,
每个旋涡都是你们在歌唱。
八朵鲜花从未凋零,
沉在江底却盛开在心上。
因为她们说还要回来,
没有惊醒我甜甜的梦乡。
因为那天走的匆忙,
忘了带上喜爱的花衣裳。
可生与死的路口,
她们从容选择悲壮。
从此化做了江上,
日夜唱歌的波浪。
最后一颗子弹
已射向敌人的心脏
最后一枚手雷
也在狼群中爆炸
剩下的只有八个鲜活的女人狼群中发出淫邪的嚎叫
为了捍卫她们的尊严与贞操而选择了投江
牡丹江
你能不能立即截流
让乌斯浑河不再湍急
因为我的姐妹已投出了
本不想拥有的最后一颗手榴弹黑土地上的怒火呵
能不能让江水不再凛冽
因为我的姐妹已砸毁了
本不该由她们把持的枪支
哽咽的江水以殷红的襁褓
裹住了八个年轻的生命
裹住苦难的中国
一段抗争的记忆
牡丹江提前开花
在冰封雪地的北疆
在颤栗的中国大地上
开出八朵含泪的牡丹花
她们的泪珠正辉映最初的日出但她们不会想到
肯定不会想到
她们已开成了
永不凋零的国花
八女投江坚贞不屈
八女投江誓死不降
八女投江感动天地
八女投江鬼神哭泣
八女投江
千秋传颂
万古流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一):八女投江的故事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乌斯浑河,它由杨木河、青山河、鲇鱼河这三条河汇集而成,在张广才岭脚下逶迤流淌,最后注入牡丹江。
在满语里,乌斯浑河的意思是一条奔腾汹涌的河。
刁翎镇边有个黑背金矿,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里,日本鬼子把这个金矿挖空了,还从林口掠夺走了木材累计216万立方米。
鬼子在林口建了三个飞机常就这样,刁翎周边地区成了抗联和鬼子作战的重要战场,王连财老人将我们带回上个世纪30年代的林海雪原王惠民参军那年农历7月的一天,杜团长带着300来人的队伍回来了。
队伍一边吹着号,杜团长亲自打着红旗,走在头里。
抗联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刁翎的鬼子那儿。
刁翎的鬼子一出动,来了多少人,带了多少枪,这个情报也立刻送了出来。
情报先送到乌斯浑河渡口,摆渡的老乡立刻划个小船过河,把情报给杜吉臣送去,等鬼子来了,整个大船慢慢应付他们。
鬼子刚过河,情报就送到了杜团长的手里。
杜团长一挥手:上西山!抗联立即撤出了村子,上了村后的西山。
王惠民的父亲是抗联有名的王皮袄,他全家立即跟着抗联上了山。
鬼子一进村,抗联就从西山上往下打,当场把鬼子的一个重机枪手打死了,这下鬼子慌了。
杜团长带着抗联战士冲下山,想乘机把鬼子的重机枪夺过来。
没想到,在草丛里还趴着个鬼子,用三八大盖打穿了杜团长右腿的动脉,杜团长就这么牺牲了。
这场战斗,鬼子死了三个,丢了两挺机枪;抗联牺牲了两人。
临走前,鬼子把村里四排房子,包括王惠民家的全烧了。
从四合村的那仗以后,王惠民就跟着父亲参加了抗联,那年她才12岁。
八女的最后一仗王连财13岁那年,也就是王惠民参军第二年的农历8月,刚割完谷子,抗联就往勃利县马蹄沟桥去了,想在桥上打埋伏截鬼子的车,夺些布匹啥的物资好过冬。
没想到,抗联的动静给鬼子发现了,一下子调集了勃利、依兰和刁翎三个地方的鬼子,从三面夹攻抗联队伍。
这仗敌强我弱,打得好惨,天黑时抗联队伍撤了出来。
130多名抗联战士,撤到了黑背岭。
虽说是10月份,但黑龙江的10月天晚上已经很冷,大概是零度左右。
有的抗联战士就点上了篝火取暖。
没想到,附近样貌沟村有个叫葛海路的,正好上邻村的相好家去,一上坡,看见了山里的篝火。
葛海路原先也是抗联八军的战士,半路上当了逃兵,一看这篝火,明白是抗联在那儿宿营。
立即下山,回到样貌沟村向那里的日军小队长桥木报告,桥木立马报告了上司熊佐大队长。
熊佐连夜纠集了1300多名日伪军悄悄包围了抗联的队伍。
当晚,鬼子不明白究竟有多少抗联,没敢进攻。
天一放亮,鬼子开始进攻了。
起先,鬼子没有发现冷云等8名女战士,因为前一天宿营时,抗联的男战士宿营在乌斯浑河上游,8名女战士宿营在河的下游。
鬼子把120多名男抗联围上了,一阵猛打。
冷云她们8名女战士要是这时悄悄撤走,鬼子必须发现不了。
但她们一心想把战友救出来,在鬼子的身后开了枪。
趁鬼子一乱,部分男抗联冲出了敌人的包围,但冷云她们却完全暴露了。
冲出包围的男抗联怎样忍心自己的战友落入敌人的虎口,为了救冷云她们返身又杀了回来。
无奈敌人火力强大,连续两次反冲锋都被鬼子压住了。
120多个男抗联,牺牲了一半,只能退走了。
鬼子黑压压地向冷云她们压过来,本来冷云她们躲在草丛中射击,鬼子还不明白她们是女兵。
等冷云她们子弹打完了,鬼子越围越近,一看是女兵,鬼子乐坏了,一边喊着抓活的,一边扑了上来。
应对着扑上来的鬼子,冷云扔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然后,女兵彼此搀扶着,走下了乌斯浑河。
鬼子惊呆了。
就在岸边用小钢炮、重机枪一阵狂轰,这八名女战士全部中弹牺牲,最先中弹的,是她们中最年少的王惠民。
那年,王惠民只有13岁。
其实,她还是个胆子个性小的女孩子。
在抗联部队里,每一天晚上睡觉时,还要别的大姐大嫂抱着她,她才敢入睡。
投江的女英烈,实际上不是死于乌斯浑河,而是鬼子罪恶的枪弹。
两天以后,她们的遗体被冲到了离殉难地2里外的牡丹江河口。
每个遗体身上都布满弹孔,鬼子还下令不让老百姓为她们安葬。
汉奸的下场汉奸葛海路的下场,过去没有对人说过。
1948年,东北解放了。
听到解放军到了刁翎镇,葛海路明白自己的末日到了。
他和他老婆、大儿子,一家三口自己上吊死了。
林口县里所有和葛海路沾亲带故的人家,都悄悄远走他乡了,没有脸再在这儿呆下去。
过去有人说,冷云教导员的孩子是生在雪地里冻死的,其实不是。
冷云的孩子放在刁翎土城子一户农民的家里。
解放后,当时的合江省委主席冷仲云得知此事后,专门前去找过冷云的孩子,但一向没有找到,所以至今不明白这八女投江的烈士里唯一的后代究竟在哪里。
(本报牡丹江8月3日专电)寻找乌斯浑河将近70年过去了,当年八女投江的乌斯浑河,如今还是那么波涛汹涌吗?在人们通常使用的1比600万倍中国分省地图册上,乌斯浑河只是一小截没有标上名字的蓝线。
但一个红点清楚地标示着:八女投江纪念地。
将近70年过去了,乌斯浑河畔的父老乡亲们,还流传着八女投江的故事吗?于是,王龙祥的文汇号摩托又从牡丹江市八女投江纪念馆出发,前往林口县。
林口县委宣传部对我们的寻访大为支持,当即派了一名干部为我们带路,从林口县城前往六七十公里外的刁翎镇,经刁翎再去乌斯浑河边的四合村,走进了81岁王连财老人家的小院。
老人家坐在自家西屋的炕沿上、行走在乌斯浑河畔的山野里,这个当年的小马倌给我们讲述着60多年前那里发生的一切:八女投江的八名女英雄里,有两名是四合村人,年长的叫郭桂琴、年轻的叫王惠民。
在八女投江殉难地上方的山坡上,已经盖起了一座八女投江纪念馆。
青山白云间,一座纪念碑矗立着,上书八女英雄光照千秋。
当我们回到四合村时,天降大雨。
王连财老人在车里指着途经的锅盔山、关门山告诉我们:这些山上,过去到处都有抗联战士出没。
车过徐家屯,老人说:抗联在那里总共打过四仗,两仗是在屯里打的,两仗是在沟里打的。
第一仗,抗联队伍里的炮手(就是东北农村当时的猎户)枪法准,一下子干掉了30多个鬼子,自己只有一个人受伤。
可之后,这个伤兵被鬼子抓住用刺刀捅死了。
我们的心,为英勇不屈的东北人民所震撼。
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二):八女投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38年夏天。
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10月东北抗联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早过河。
10月的北方已经十分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
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
日军集合了一千多人将抗联战士包围。
10月10日拂晓,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
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状况十分危急,在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
敌人以为中了埋伏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状况下,八名女战士应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
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群众沉江,壮烈殉国。
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八女投江群雕位于牡丹江畔的江滨公园。
高13米,长8.8米采用花岗岩石材雕凿而成,八女投江四个大字由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书写。
站在这硕大的群雕前,无不使人思维翻滚,心潮澎湃,当年八女视死如归的事迹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1984年那里被国家列为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女投江群雕也被批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女投江的故事描述(三):追寻八女投江的壮烈故事这一幕,最初只有130字的记载,见于周保中在1938年11月4日写下的日记:我五军关师长书范于西南远征归抵刁翎,半月前拟在三家方向拟渡过乌斯浑河,拂晓正渡之际,受日贼河东岸之伏兵袭击。
高丽民族解放有深久革命历史之金世峰及妇女冷云(郑XX)、杨秀珍等八人,悉行溺江捐躯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周保中关于八女投江日记的手迹英雄自有后人铭记。
新中国成立之初,八女投江就被拍成了电影,广为传颂。
而这段真实历史的细节还原,又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查找追寻。
八女投江的故事,需要铭记的资料还有很多。
抗联的真人真事直到本世纪初,在八女投江壮烈牺牲六十多年后,这八位女英雄的事迹史实仍有很多模糊之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山脉交界处,以森林之口得名。
那里以前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主战场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林口县域与敌人进行了大小千余次战斗。
八女投江的事迹就发生在那里,八女中有六个是林口人。
可就是在最熟知八女投江的林口,原县政协主席于春芳却感觉到,八女投江的故事讲述出来足以感人肺腑,但作为史实,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证完善。
2002年于春芳退休,平时爱好诗歌的他有了充足的时间用于创作。
那时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于春芳就准备以林口最著名、自己也最熟悉的八女投江为题材,写一本诗集《八女颂》。
然而,在着手搜集整理八女事迹的时候,于春芳越是走近这八位女英雄越发现,本以为熟悉的她们,竟然有那么多的未知待解。
八女投江的事迹,最常用的简略表述是:1938年,抗联八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被敌人包围,毅然投江殉国。
也正因为简略,很多不能确定的细节不容易被人注意到。
于春芳说,八女投江的基本史实,比如牺牲的经过、八位女英雄的生平事迹等已经很清楚,但是他发现,有很多史实细节,像八女投江具体殉难时间以及八女生辰这样的关键要素,有的没有确切考证,有的说法不一。
八女投江牺牲的时间就有六个说法,这个时间都没有确定,简直不可思议。
就算不写诗集,作为林口人我也要把这个搞清楚。
于是,于春芳从创作八女投江诗歌转向了史实研究,最初的切入点,就是八女投江的具体时间。
于春芳的研究,自然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