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培训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科目:幼儿园数学

培训时间:2015.8.23

培训教师:宫老师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名称: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

培训内容:

一、数学知识的特点:

1、数学是抽象的科学。为什说抽象?数字5可以代表5个球、5朵花5支笔等等,反映所有数量是5的属性。这就是数学的抽象性。

2、数学的逻辑性。例如:对5支铅笔质疑知识的获得不是直接感知,而是一系列的动作协调获得。首先手口对应。其次是序的协调,幼儿口中的数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是连续而有序的,不能遗漏、不能重复。最后,合起来才得到总数5支铅笔。

3、精确性是第三特点。如果说数学是语言,那么数学一定是精确的语言。用数量化的手段描述客观事物,更多的是逻辑性、精确性。例如:第一排的第二个幼儿、给我拿2张纸。

4、应用性。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数量、形状、大小,都可以用数学工具来描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钟表、红绿灯、温度计等。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自“皮亚杰:抽象的思维源于动作”后,这一观点被大家认可。如:幼儿借助点数才能正确计数。熟练以后才能做到心中默数,因此给幼儿摆弄实物的操作机会,既符合幼儿的心里需要,又有助于他们学习。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表象

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开始于外部动作,但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得有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关系。但也不能表象无限夸大,(只让幼儿看图片、看实物让表象印在头脑中)应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幼

儿观察变化,渐渐转化为头脑中的表象。这样不仅帮助幼儿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幼儿抽象能力的发展。

3、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应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具体经验越丰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概括。因此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如:认识3的含义时,不仅让幼儿点数各种各样的3的物体,还应让幼儿听3次声音取出3个物体和从箱子里拿出3个乒乓球等让幼儿理解他们都可以用3表示。这样3的抽象意义就有所理解。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把头脑中的具体经验变成概念化的知识,需要符号和语言参与。如运算符合。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其操作过程,能提高对自己动作的意识程度,从而有助于动作内化。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要借助不断的练习应用才能使知识得到巩固。

三、数学教育的意义:

1、帮助幼儿认识世界

2、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3、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概念理解

一、集合:

(一)集合的基础知识:

1、集合概念: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集合中的每一个确定的、具有共同属性的对象就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表示法(又叫韦恩图)就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它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感知理解集合,在学前数学教育中广泛应用。

3、子集:集合中的一部分元素组成另一个集合,这个组成的集合就是原来集合的子集。集和子集存在包含关系:新建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新建幼儿园的女孩

(二)教育内容:

1、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

2、掌握求同和分类的技能

3、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

4、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三)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包括:

分类、比较:把具有相同特点的进行分组。

常见的分类形式:

1、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按名称、按外部特征、按数量、按用途。

2、按物体的二个特征分类;(小的圆形)

3、多角度分类;(一个事物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去)

4、层级分类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

分类活动的指导:

1、根据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分类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年龄班采取的分类方式不同,如:多角度分类对幼儿思维灵活性要求高。层级分类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2、根据活动内容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考虑到:方便、难度适宜、数量适当。

3、分类活动前,教师要选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明确分类标准。年龄小的幼儿可有教师提出标准(师:请小朋友把红色的图形放在圆圈里),对中大班幼儿可由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标准(师: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你能把它们分一分吗?)。

4、分类活动前,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分类结果。(师:(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把它们放一起?让幼儿语言表述分类。)

比较: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里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

比较的组织与指导:

1、提供两组物体,引导幼儿用重叠对应和并放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选体验一样多,在体验不一样多的关系。

2、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述多少或一样多的数量关系。启发幼儿要使不以言的东西一样多,去了“增加”的办法,还有“去掉”的办法。

二、数概念

1、计数:(数数)内容方面: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按数取物。动作方面:手的动作和语言的动作。动作发展过程:从动作水平上点数——目测或听觉的点数,有声的点数——无声的默数

2、数守恒:幼儿对数的认识不受物体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幼儿很认为5只大球比5只小球多。

3、数序:指每一个自然数在数列中的的顺序。

4、数的组成:包括:分解和组合两部分,故称数的分合。指的是一个数(总数)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合成一个数(总数)。幼儿学习数的组成通常是分成两部分数,理解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5、数的运算:

①运算发展水平的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

动作水平的加减:以实物或图片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如:教师口述:草地上有2只兔子(呈现教具),又跑来了2只(呈现教具)草地上共有几只?幼儿凭借观察,用计数的方法算出来。

表象水平的加减:依靠头脑中的呈现的物体表象进行加减运算。如:幼儿只听教师口述回答问题(教师并不出示实物卡)。

概念水平的加减:直接运用那个的数概念进行加减。如:口述或呈现加减式2+3=,这种是最高水平的加减运算。

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减法要难于加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理解掌握应用题比算式容易。

三、量:

1、定义:物体和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叫量。如:长度、体积、重量、时间、温度等。

2、量的计量:就是把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用了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计量单位。如米、千克。在幼儿园只涉及到直接计量,在幼儿阶段主要让幼儿学习自然测量,即用自然物为量具,如:小棒、手指、瓶子等。

3、内容: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轻重的活动;排序;量的守恒;自然测量

排序:常见的排序形式:

①按物体的量的差异排序(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