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

合集下载

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交换律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它指的是加法运算中两个数的顺序可以交换而不改变结果。

换言之,无论是先加第一个数再加第二个数,还是先加第二个数再加第一个数,得到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这一性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计算和代数中。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加法的交换律及其应用。

加法的交换律可以用如下数学表达式表示:对于任意的实数 a 和 b,a + b = b + a换句话说,不论 a 和 b 的值如何,它们的和都是相等的。

这个性质在一些简单的数值计算中很容易理解和验证。

例如,1 + 2 的结果是3,而2 + 1 的结果也是3,这表明了交换律的成立。

除了简单的数值计算之外,加法的交换律在代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解方程和化简算式时,我们常常利用交换律来改变运算的顺序,使得计算更为简洁和方便。

例如,在一个方程中,如果我们需要把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我们可以利用交换律将方程变为第三个数加上第一个数等于第二个数。

除了在代数运算中的应用之外,交换律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在购物时,如果有两件商品的价格需要相加,我们可以利用交换律改变商品相加的顺序,从而更容易计算总价格。

同样地,在分享食物或物品时,交换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最终分配的结果是否公平。

通过将物品的分配顺序改变,我们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同的份额。

此外,交换律还在数论和抽象代数等数学分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交换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以及发展更高级的数学概念和理论。

总之,加法的交换律是数学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性质。

通过允许数的顺序交换,它简化了数值计算、代数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学术研究中,了解和应用交换律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并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

数学加法交换律

数学加法交换律

数学加法交换律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之一就是加法交换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应用和证明,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例子。

一、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加法交换律是指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来说,a与b的和与b与a的和相等,即a + b = b + a。

换句话说,加法交换律表明了加法运算中的顺序可以改变,但结果不会变化。

二、加法交换律的应用加法交换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购物结账时,我们可以改变商品的顺序,但总金额是不变的。

又比如,在计算机编程中,使用加法交换律可以简化代码,提高运算效率。

三、加法交换律的证明加法交换律的证明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完成。

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当b为0时,交换律成立,即a + 0 = 0 + a。

根据加法的定义,0 + a 等于a,而a + 0也等于a,因此等式成立。

接下来,我们假设对于任意的正整数k,交换律也成立,即a + k = k + a。

我们来证明对于k + 1,交换律也成立。

根据加法的定义,(k + 1) + a等于k + (1 + a)。

由于加法结合律成立,等式可以变形为(k + a) + 1,再根据归纳假设,可以得到(k + a) + 1等于1 + (k + a)。

而根据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1 + (k + a)等于(1 + k) + a,即k + (1 + a)等于(1 + k) + a。

因此,对于k + 1,交换律也成立。

由于基础情况和归纳步骤都成立,根据数学归纳法,加法交换律对于所有的正整数都成立。

四、加法交换律的例子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例子一:3 + 2 = 2 + 3根据交换律,3 + 2可以改写为2 + 3,结果都等于5。

例子二:7 + 9 = 9 + 7根据交换律,7 + 9可以改写为9 + 7,结果都等于16。

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交换律是基本的数学原理之一。

它告诉我们,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改变加法运算的顺序不会改变最终的结果。

具体地说,无论加法运算中两个数的顺序如何,它们的和始终保持不变。

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加法的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 + b = b + a。

这个原理适用于所有的实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加法的交换律可以通过简单的实例来说明。

假设有两个数字2和3,按照加法的交换律,我们可以将加法运算的顺序改变:2 +3 = 53 + 2 = 5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先将2和3相加还是先将3和2相加,结果都是5。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利用加法的交换律来简化计算。

例如,如果我们要计算5 + 8 + 3,按照加法的交换律,我们可以改变加法的顺序:5 + 8 + 3 = 8 + 5 + 3 = 11 + 3 = 14通过改变加法的顺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计算,不会改变最终的结果。

加法的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

例如,当我们进行商品购买时,可以改变商品的顺序而不改变总价格。

假设有三个商品A、B和C,它们的价格分别为10元、20元和30元。

按照加法的交换律,我们可以改变商品的顺序:A +B +C = 10 + 20 + 30 = 60C + A + B = 30 + 10 + 20 = 60无论我们先购买哪个商品,最终的总价格都是60元。

在数学中,交换律是一个重要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加法,还适用于其他运算,如乘法。

交换律可以简化计算,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

总而言之,加法的交换律是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原理。

它告诉我们,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改变加法运算的顺序不会改变最终的结果。

这个原理在实际生活和数学计算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加法的交换律不仅是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数学运算的重要准则。

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加法交换律是指在加法运算中,交换加数的顺序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即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b+a。

这个概念通常是在小学数学中学习的,也是基础数学知识之一。

它是
加法运算的基本性质之一,和其他加法性质如结合律、分配律等一样,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交换律:
假设有两个数字3和5,那么3+5=8,而5+3也等于8。

这就是因为加法满足交换律。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有5元钱和10元钱,你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算总共有多少钱:5+10=15元。

同样地,你也可以先算10元钱再加上
5元钱:10+5=15元。

结果都是一样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加法运算中使用交换律非常方便,因为我们
可以随意改变数字的顺序而不影响最终结果。

这也使得我们在解决复
杂问题时更容易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减法、乘法、除法等其他运算中,并不都满足交换律。

例如,在减法中,a-b和b-a的结果通常是不同的。

因此,在进行数学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使用不同运算符号的性质。

总之,加法交换律是基本数学知识之一,它让我们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更加方便快捷。

在学习数学时,我们需要掌握这个概念,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的交换律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运算之一。

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我们通常会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性质。

其中之一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的交换律指的是,无论加法操作中两个数的顺序如何,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加法的交换律以及其应用。

一、加法的交换律的表达方式加法的交换律可以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即对于任意的实数 a 和 b,有 a + b = b + a。

这意味着,无论是先加 a 后加 b,还是先加 b 后加 a,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在实际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使得计算更加方便和灵活。

二、加法的交换律的证明要证明加法的交换律,我们可以使用代数运算的方法。

假设有任意的两个实数 a 和 b。

根据加法的定义,a + b 表示将 a 和 b 相加得到的结果。

根据交换律的要求,我们需要证明 a + b = b + a。

首先,我们可以将 a + b 展开成 a + b = (a + 0) + b,其中的 0 表示零元素。

根据加法的定义,对于任意的实数 x,有 x + 0 = x,即任何实数与零元素相加都等于它本身。

接下来,我们将 (a + 0) + b 进一步展开,得到 (a + 0) + b = a + (0 + b)。

根据结合律,我们知道对于任意的实数 x、y 和 z,有 (x + y) + z =x + (y + z),即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再看 (0 + b),根据零元素的性质,我们得知 0 + b = b,因此可以将(a + 0) + b 简化为 a + b。

因此,我们得到 a + b = a + b,即加法的交换律成立。

通过这种证明,我们可以看出交换律是基于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性质推导出来的,是数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三、加法的交换律的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在实际的数学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 简化计算过程加法的交换律可以让我们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根据需要改变两个数的顺序,以方便计算。

加法的交换律知识点总结

加法的交换律知识点总结

加法的交换律知识点总结加法的交换律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指出无论加法中两个数的顺序如何变化,最终的结果不会改变。

在数学中,这种性质被称为交换律。

下面将对加法的交换律进行详细的总结。

1. 加法的交换律定义加法的交换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a + b = b + a。

换句话说,无论是先加上a再加上b,还是先加上b再加上a,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2. 交换律的例子例如,我们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加法的交换律。

假设a=4,b=6,根据交换律,4 + 6 = 6 + 4,两边都等于10。

这意味着,将4加上6的结果和将6加上4的结果是相同的。

3. 加法的交换律的证明要证明加法的交换律是成立的,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推理来证明。

设a和b是任意的实数,根据加法的定义,我们有a + b = b + a。

4. 加法的交换律的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在实际生活和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中,它常常用于优化算法的设计。

通过利用交换律,可以简化计算和减少计算的复杂性。

5. 加法的交换律与其他运算的关系交换律不仅适用于加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运算,如乘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运算都满足交换律。

例如,减法和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6. 加法的交换律的重要性加法的交换律是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对于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我们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和进行进一步推导提供了方便和灵活性。

通过对加法的交换律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加法运算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了这个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地运用加法运算。

同时,了解交换律的应用也有助于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案。

加法算式的交换律

加法算式的交换律

加法算式的交换律在数学中,加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基础运算之一。

而在加法中,有一个重要的性质被称为交换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加法算式的交换律,探讨其特点以及实际应用。

一、交换律的定义及说明交换律是指在加法中,两个数的顺序发生变化时,其和保持不变。

即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b+a。

例如,对于两个数2和3,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有:2 +3 = 3 + 2 = 5这意味着无论是先加2再加3,还是先加3再加2,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5,即加法的交换律成立。

二、交换律的证明交换律的证明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来完成。

以下是交换律的一种简单证明过程:假设有任意两个数a和b,我们将其相加并取名为c,即c = a + b。

根据加法的定义,c表示a与b的和。

再考虑将b与a相加,并取名为d,即d = b + a。

同样,d表示b与a的和。

由于加法的定义及基本性质,c与d应该相等,即c = d。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 + b = b + a。

三、交换律的实际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实例:1. 计算机编程中的加法运算:在编程语言中,加法运算符可以满足交换律。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改变表达式中数值的顺序来实现算式的简化,并提高编程效率。

2. 金融交易中的账务处理:在金融交易中,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账务的顺序可以被灵活调整,以方便财务统计和分析。

3. 简化数学运算:对于较为复杂的算式,根据交换律可以将运算的顺序进行调整,使得计算过程更加简单明了。

四、加法算式的交换律在其他运算中的应用交换律不仅适用于加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运算,如乘法。

下面以乘法为例,说明交换律在其他运算中的应用: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根据乘法的交换律,有:a ×b = b × a这表示无论是先乘a再乘b,还是先乘b再乘a,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相等的。

结论交换律是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重要性质之一,它使得数学运算更为灵活和简化。

加法交换律---公式

加法交换律---公式

数学公式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a ×(b+c) =a×b +a×c或 a ×(b-c) = a×b-a×c长方形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正方形周长= 边长× 4面积= 边长×边长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 厘米=10毫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小学的数学所有公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一、加法的交换律在数学中,加法的交换律是指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a+b=b+a。

也就是说,两个数相加的顺序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证明:设a和b为任意的实数,则有:a+b=b+a我们可以从几何直观和代数两个方面加以证明。

1.几何直观证明:在数轴上,可以将a理解为从原点出发,依次向右移动a个单位;b理解为从原点出发,依次向右移动b个单位。

那么,a+b就是从原点出发,先向右移动a个单位,再向右移动b个单位;而b+a就是从原点出发,先向右移动b个单位,再向右移动a个单位。

显然,无论先移动a个单位还是先移动b个单位,最终到达的点都是一样的,所以a+b=b+a。

2.代数证明:根据实数的运算性质,我们可以将交换律表示为:(a+b)+c=a+(b+c)将左边的式子展开得:(a+b)+c=a+b+c将右边的式子展开得:a+(b+c)=a+b+c可以发现,左边的式子和右边的式子完全一致,所以(a+b)+c=a+(b+c),即加法满足结合律。

由此可以看出,加法既满足几何直观又满足代数表达。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加法具有交换律。

二、加法的结合律在数学中,加法的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a+b)+c=a+(b+c)。

也就是说,无论是先对两个数进行加法再与第三个数相加,还是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

证明:设a、b和c为任意的实数,则有:(a+b)+c=a+(b+c)将左边的式子展开得:a+b+c=a+(b+c)将右边的式子展开得:a+b+c=a+b+c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左边的式子和右边的式子完全一致,所以(a+b)+c=a+(b+c),即加法满足结合律。

结合律证明的过程比较简单,而且可以直观地理解。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加法具有结合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不仅仅适用于实数,对于其他类型的数,如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复数等,这两个规则同样适用。

无论是在基础数学领域还是在应用数学领域,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是数学运算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数学(代数)......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a+b=b+a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 或者先把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a-b)+c=a-(b+c)减法的运算性质:1. 某数减去一个数,再加上同一个数,某数不变。

(a-b)+b=a ; 2.某数加上一个数,再减去同一个数,某数不变。

(a+b)-b=a第一章:有理数§1.1 有关数的运算知识的复习自然数:我们数各个数时按照1,2,3,4,5,6……这样的按次序一个一个顺次数下去时,总会数到的,这样得数叫做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任何一个自然数还有比它更大的自然数。

零:0,是自然数整数:自然数和零都叫做整数。

小数:如:3.5,0.23,0.64等都叫做自然数。

小数点:小数里的圆点叫做小数点。

分数:如:21, 32, 43等叫做分数。

分子: 分数线上面的数字。

分母:分数线下面的数字。

为什么0不能是除数?答:(1)当a不等于0时,由于任何数乘以零都不可能等于自然数a,所以a÷0的商是不存在的。

§1.2 负数的引进正号“+”和负号“-”,他们指出了数的性质,所以把它们叫做性质符号。

“+”叫做正号,“-”叫做负号。

§1.3 有理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4 数轴数轴是一条用来表示数的直线。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长度单位。

§1.5 相反的数在数轴上分居原点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的两点所对应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相反数的特征是:若a+b互为相反数。

则a+b=0;反之,如果a+b=0,那么a,b互为相反数。

§1.6 数的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数的绝对值: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两个相反的数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1.7 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大小规定:在水平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如果向右方向作为正方向,那么在右边的数总比在左边的数大。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数学的基本定律,在二维和三维的数学计算中十分有用。

它们的定义可以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本文将主要讨论这两个公式的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加法的交换律公式
加法的交换律的公式定义为: a+b=b+a,它表明两个数相加,不
论把哪个数放在前面,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比如2+3=3+2,4+5=5+4,以此类推,只要把两个数相加,不管怎么改变顺序,最后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二、加法的结合律公式
加法的结合律的公式定义为: (a+b)+c=a+(b+c),它表明多个数
相加,不论括号的位置如何改变,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比如,(3+4)+5=3+(4+5), (6+7)+8=6+(7+8),以此类推,可以看出,多个
数相加,只要加号的位置发生改变,最后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三、两个公式实际应用
1.法的交换律可以用来求解复杂的加法问题,尤其是大数相加时。

通常,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我们可以让位数更长的数放在前面,然后按照正常的加法计算即可,但有时候两个数的位数太长,我们就可以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先计算数值较小的数,再计算数值较大的数,以此来解决复杂的加法问题。

2.法的结合律可以用来计算大数的乘积,比如 a*(b*c)=(a*b)*c。

将大乘积拆分成多个乘积,再利用加法的结合律去结合,可以节省很
多计算时间,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的讨论,两个定律在实际应用中十分有用,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效率。

接下来,我们要多总结利用这两个公式的经验,在计算过程中尽量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加法交换律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运算定律
以下是对加法交换律运算定律的详细介绍:
加法交换律运算定律的详细介绍
一、定义与表述
1.定义:加法交换律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改变加数的顺序,其和不会改
变。

2.公式表示:如果用a和b表示任意两个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
a +
b = b + a。

二、适用范围
1.数的类型:加法交换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数,包括整数、有理数、实数、
复数等。

2.扩展应用:该定律不仅适用于纯数学领域,还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工
程等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加法运算。

三、重要性与应用
1.简化计算:在进行复杂的加法运算时,利用加法交换律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提高计算效率。

2.证明工具:在证明某些数学定理或性质时,加法交换律常常作为一个基本
的证明工具被使用。

3.理解数学结构:加法交换律有助于理解数学中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如群论
中的阿贝尔群就是满足交换律的加法群。

四、推广与扩展
1.多元加法:加法交换律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加法运算中,即任意改变多个
加数的顺序,其和仍然不变。

2.其他运算:虽然本文主要讨论加法交换律,但类似的交换律也存在于其他
数学运算中,如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综上所述,加法交换律是数学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定律,它反映了加法运算的一种本质特性——顺序无关性。

这个定律在简化计算、证明数学定理以及理解数学结构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法交换律的公式(一)

加法交换律的公式(一)

加法交换律的公式(一)加法交换律是数学中的一个公式,用来说明加法运算中数字的次序可以互换,得到的结果不变。

以下是关于加法交换律的相关公式和例子:一、加法交换律的公式加法交换律的公式可以表示为:a + b = b + a二、加法交换律的例子1.例子一:2 + 3 = 3 + 2 说明:在这个例子中,无论我们先计算2 + 3还是3 + 2,得到的结果都是5。

这是由于加法交换律的存在,可以将数字的顺序颠倒而不改变结果。

2.例子二:7 + 9 = 9 + 7 说明:无论我们先计算7 +9还是9 + 7,得到的结果都是16。

这再次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的有效性。

3.例子三:-4 + 6 = 6 + (-4) 说明:即使是负数的加法运算,在应用加法交换律后,仍然成立。

在这个例子中,-4 + 6和6 + (-4)都等于2。

4.例子四:0 + 12 = 12 + 0 说明:加法交换律适用于加零的情况。

无论将0放在加法运算式的前面还是后面,结果都是12。

5.例子五:a + b = b + a 说明:这是加法交换律的一般性表达方式,其中的a和b可以代表任意实数。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对于任意的两个数,它们的加法运算结果可以通过互换顺序得到相同的结果。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加法交换律的适用性。

无论是正数、负数、零,或者是代表任意实数的变量,只要进行加法运算,它们之间的顺序可以交换而不改变结果。

这个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计算、代数操作以及计算机编程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法交换律的存在使得我们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更加灵活自由,不受数字顺序的限制。

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关系,即顺序的无关性。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另外分配律(没有乘法分配律的..就光只有分配率):
a×(b+c)=a×c+a×c
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叫做分数。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还有一起补充一下:
8、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他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
11、几个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4三角形的特点是稳定形。

15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不稳定形。

16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国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某位老师的疑问引起我反思,难道“没有计算直接从左至右模仿写等式”这种方法就是不科学的?经查阅,教学参考书中对加法交换律是这样定义的:“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论为依据加以证明的。此外,也可以用计数公理‘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来说明:任意两个数a与b相加,不论是a+b(相当于先数a,再数b),还是b+a(相当于先数b,再数a),结果都一样。”从这段解释中,可看出仅从数学结论而言,这样的写法可行,即使没有计算单纯模仿也一定会得到等式,并且有专家言“其本质就是一个数,它只不过拆成了两个或者更多个不同的数而已,把这些拆分出来的若干个数交换位置重新相加,和即原来那个数。”这句话点出了对加法交换律本质的深刻理解,而我们只是刻意地从形式上来验证“和不变”从而得出结论,对于数学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浅显的表面,今后更需好好研究。当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从最近发展区认知水平及教学目标出发,这个年龄阶段在一节课时中理解抽象的规律本质是无法达成的,故让学生体悟验证的真实性及严谨性也有存在的意义。
第二环节,为什么采用举例验证的方法对猜想的正确性进行事实举证?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内容需要。在数的性质与规律教学中大多采用归纳推理的方式获得结论,还包括通过举反例的方式否定结论。在本节课中,通过讨论让学生得出可用举例的方法来验证猜想,符合学生的经验基础和探究起点。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渗透加法交换律中“数”的范畴的理解,进一步拓展体会出这个“加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等,不仅仅局限于整数。
设计理念:
到底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可以花15分钟让学生明白的定律为何需要一节课的时间探究?到底课堂之后要让学生内心留下些什么?我想,这就是设计本堂课的关注点。基于以上思考,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提出猜想;二、举例验证加法交换律,揭示结论;三、展开联想,引出新猜想;四、分层练习,体会加法交换律的价值;五、回归认知基础,趣味小结。以“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为主线,引发学生不断思考,采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探究,发展数学思维,真正使课堂有意义。
同学们,验算加法可是咱们三年级的知识,看来没学习加法交换律之前,它已经在数学中广泛应用了啊!
五、回归认知基础,趣味小结
1.回忆旧知。(课件第12、13页)
想一想,除了加法验算,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没有接解过加法交换律呢?
出示欣赏:
一年级:
2.趣味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验证了加法交换律,你有什么收获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通过一个故事,老师还希望你们有新的收获!(课件第14页)
2.提出猜想。
学生沉默思考,师引导大胆说猜想。
预设反馈: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处理:只有这三个例子,你就能验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个猜想成立?有什么好办法?怎么举例?你们会举例吗?
3.再次明确验证方法——举例子。
好了,同学们,不管哪种猜想成立,我们都得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我把时间交还给同学们,请你用举例子的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有个小小的要求,如果你发现得数不变的话就像大屏幕上一样在两个算式中间划上一个什么符号?2分钟时间,开始!
全班学生朗读,烘托娱乐气氛。
(课件第2、3页)
逐个出示:
同学们爱吃巧克力老师正在看《快乐大本营》
能这么交换吗?是啊,一交换就全乱套了,咱们继续来看。
(课件第4页)
逐个出示:喜羊羊与灰太狼美女与帅哥
这个能交换吗?交换后意思变了吗?
看来啊,在语文学习中,有些词语能任意交换位置,意思不变,而有些交换后则会闹笑话!那么,在咱们数学中有没有什么时候交换位置,结论却不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加法运算中的定律,好吗?
表现真棒,光会计算可不够,聪明的同学还会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这样吗?既然得数相等,两个算式中间就可用等号连接。
出示“=”连接算式:5+9=9+5
8+17=17+8
23+35=35+23
像这样的例子“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只有这三个?有多少?
那么,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都不变?
(课件第6页文字)
出示:两个加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换位置,和都不变?
1. 填一填。(课件第9页)
出示:
(1)300+600=_+_
(2)_+65=_+35
(3)98○24=24○98(本题当同学反馈填“乘号”时,应给予肯定)
(4)_+_=_+_
能填完吗?谁能用一种方式来表示所有情况?(得出字母表示:a+b=b+a)
这样的填法就是加法交换律的符号表示法,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
第五个环节,用一种欣赏的方式回归数学知识学习,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出“举例子要全面”等体现探究方法的收获,而结尾的趣味小故事留给学生无限遐想,意会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体会加法交换律中“数”这个范畴的全面性,通过知识迁移初步得出乘法交换律等新结论,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加法交换律。
二、举例验证加法交换律,揭示结论
(课件第7页文字)
1.学生在自备本上举例,师巡视强调有意义的验证方法。
同学们,刚才老师观察你们在验证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请看投影。
师投影书写:8+29=29+8(计算后再划等号);
37 37
8+29=29+8(没有计算直接从左至右模仿写)
你欣赏谁的验证方法?为什么?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的探究方式,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本。
教学过程:
(课件第1页)课前投影展示:
课前谈话:
同学们,认识我吗?很高兴今天能跟咱们407班的同学一起来研究并感受数学的魅力!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将会在屏幕上出示一些语句,请你将标有下划线的短语交换位置,看看意思有没有变化,准备好了吗?
预设猜想(2):两数相减,交换它们的位置,差不变?
预设猜想(3):两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积不变?
预设猜想(4):两数相除,交换它们的位置,商不变?
这些猜想可是你们自己提出来的,真厉害呀!那到底成立吗?怎么验证?
3.交流反馈猜想(1)、(2)。
讨论猜想(1):哪个成立?请举例。
生汇报:如3+5+6=3+6+5 18+12+10=12+18+10……
这就是数学给我们带来的特别的思维方式,下课!
教学板书:
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教学反思:
1. 第二环节“举例验证,揭示结论”第一层次处理中设计安排“强调有意义的验证方法”环节有其存在的意义。此设计是考虑到某些学生并非很明确自己要怎样验证(任意写出一个加法式子求和,交换位置再相加,看两次和如果相等才划上等号,再进行几个类似的验证),而是会按照屏幕上的等式进行模仿写出若干个等式,这样就失去了验证这个行为的真实性及严谨性,从而显得无意义。
第三环节的设计意图,回归到猜想这种数学思维方式的优越性上来,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作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让学生通过结论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它是一种积极性的创造活动,离开课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真正能影响其一生的品质。当然由于时间限制,关于新猜想能不能详细展开探究,点到即可。
第四个环节的练习安排分层次进行:第1题“填一填”让学生从加法交换律的应用体会到不完全归纳法,进而思考采用字母的表达方式,渗透符号感及抽象归纳意识;第2题的判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加法交换律的含义的理解判断说理,进一步巩固理解定律。第3题设计源于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意义,让学生感悟并不是为交换而交换来学习这个知识,而是基于对生活实际的需要,数学知识最终将回归并运用于生活,这也是学习加法交换律的真正价值。
那如果是四个加数交换位置呢?
讨论猜想(2):猜想(2)成立吗?请举例。
生汇报:如:17—6 ≠ 6—17
你们举了一个例子就证明这猜想不成立?刚刚验证加法交换律我们不是举了很多例子吗?
引导学生讨论感悟:证明某个猜想不成立,只需要举一个反例就可以。
四、分层练习,体会加法交换律的价值
好了,同学们,觉得自己学得如何?下面咱们就学以致用,好吗?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在向学生讲解具体知识的同时,也要求他们从小就学习运用这种思想方法。
第一环节,为什么要先让学生提出猜想?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数学猜想能充分发挥教学的优势,激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启发,能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设计用猜想引入。
一、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提出猜想
(课件第5页)
1.亲历口算,提出问题。
在研究之前,咱们先来做几道口算!当老师数完1、2、3后,同学们就把得数报出来,注意声音要整齐响亮干脆,行吗?
(课件第6页算式)
逐个出示: 5+9 9+5
8+17 17+8
23+35 35+23
学生集体报得数:14 14 25 25 58 58
2.收集呈现各层次例子,反馈交流。
层次(1):出示比较简单的例子,如:5+7=7+5,6+9=9+6,18+1=1+18,24+5=5+24……
处理:你的例子验证了哪个猜想成立?你们觉得他举得例子怎么样?那应该怎么举例?
层次(2):出示相对较完整的例子,如:45+9=9+45,33+10=10+33,67+46=46+67,28+19=19+28,555+10=10+555……
三位科学家一起去苏格兰参加一个会议,沿途的时候,发现了一只黑色的羊,三位科学家就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生物学家第一个说:“呀,真奇怪,苏格兰的羊竟然都是黑色的!”物理学家的想法跟你们一样,他说:“正确的说法是在苏格兰有一些羊是黑色的。”想知道数学家是怎么说的吗?数学家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苏格兰,至少有一个地方,至少有一只羊,至少从这个侧面看,它是黑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