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涵1

合集下载

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涵

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涵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总结词
资本家占有资本,工人出卖劳动力
VS
详细描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占有资本和生 产资料,并通过雇佣劳动来组织生产。工 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工资,资本家 则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总结词
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详细描述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公有制为基础, 生产资料由劳动者共同占有。国家通过计划 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保障劳动者权益,实现 共同富裕。
02
生产关系的类型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总结词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详细描述
在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基于血缘关系,人们以部落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共 同狩猎、采集食物,并共同分配劳动成果。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总结词
地主占有土地,农民依附土地
详细描述
封建社会中,地主通过占有土地来剥削农民,农民依附于土地,为地主提供劳动。生产关系以土地为中心,地主 控制着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则失去土地所有权。
生产关系的变化可以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私 有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促进创新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生产关系也可能贫富差距可能导致消费不足和社会不稳定,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生产关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生产关系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还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 影响。
产品的分配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最终体现,它决定 了社会财富、权力、地位等资源的分配方式。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当生产力发展时,生产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分数:2.00)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解析:解析: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它的变化也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分数:2.00)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解析:解析: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交出表现。

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4.下列概念中表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分数:2.00)A.生产关系B.生产力√C.上层建筑D.社会意识形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的概念内涵。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表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因此选B。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涵。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马哲练习题

马哲练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解析】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所结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是最基本的人类社会关系。

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D.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力范畴的含义。

【解析】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力量,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C项是生产关系所涵盖的;D项不准确:人类社会也属于物质世界。

3.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A.人与人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的思想关系C.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D.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关系的本质含义。

【解析】生产关系包含两个主要内涵: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一种物质经济利益关系,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要求。

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标志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解析】生产工具标志着人们改造、控制自然的能力如何,是人类所能够达到的劳动生产率大小的根本标志;劳动工具的水平是人类劳动力水平的“测量器”。

其他选项都能够衡量生产力的大小,但不是根本性的尺度。

5.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本质,后者决定前者的性质:正是所有制关系才能把生产力中的人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使生产力由可能的变为现实的,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产品分配、交换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关于生产关系的内涵

关于生产关系的内涵

关于生产关系的内涵、类型研究1。

王孝哲:《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辩证关系之新见》《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4月第2期2。

石五学:《当代社会生产关系的新趋势》《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5月第3期3。

赵振华:《关于生产关系优劣的判断标准》《科学社会主义》 2006年第2期4。

康永超:《论知识生产关系》《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年7月第7期5。

杨贵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理论学习》 2006年第4期6。

晋利珍:《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劳动关系研究——基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视角》《经济问题探索》 2006年第10期7。

胡友静李蕾:《论精神生产及精神生产力》《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年4月第2期8。

龚友德:《论第一生产关系》《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7月第4 期9。

李松龄:《和谐社会生产关系的再认识——兼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10。

李松龄杜彦瑾:《和谐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求索》2006年3月11。

柳成焱:《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渊源及其基本内涵的再认识》《科学社会主义》 2005年第4期12。

王波:《资本范畴解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1月第1期13。

汪亭友:《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若干思考》《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14。

李松龄:《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广西社会科学》 2007/01 15。

岳宏志:《马克思没有“一般生产劳动”范畴》《当代经济科学》 2007/0116。

毛立言:《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与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目的”——马克思基本经济规律理论和方法论探索》《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0317。

朱志敏:《中共历史与和谐社会》《北京党史》 2007/0118。

刘荣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尺度的社会发展及其历史本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19。

现代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现代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4.经济结构
●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 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 社会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 样的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它能够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生产方式 1. 生产方式的含义
二、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的概念
●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是其他各种社 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由生 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的体系。
第一篇 生产方式与基本经济制度
每一个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 方式和交往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
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 精神的历史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 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文版序言
第一章 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1 生产方式理论 §2 经济制度理论
生产方式即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具体是指社生活 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 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 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 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第一、在生产的条件中生产技术条件是生产组织条件 的基础。
第二、在生产的形式中社会生产形式是指社会生产的 运 行方式,生产的社会形式则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特殊结 合方式。
第三、生产条件与生产形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分数:2.00)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解析:解析: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它的变化也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分数:2.00)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解析:解析: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交出表现。

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4.下列概念中表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分数:2.00)A.生产关系B.生产力√C.上层建筑D.社会意识形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的概念内涵。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表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因此选B。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涵。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包括: 生产决定交换。其作用表现在: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1
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2
5.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02
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另一方面是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再一方面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1.世界三次科技革命 18世纪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19世纪70年代,以电、化学品、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经历新的科技革命,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领头的高科技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 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是,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科技进步促使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和发展,从而扩大了生产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01
科技进步使原有的传统工业不断地得到改造,从而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重新焕发出发展的活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发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通规律的学说。

2、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食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要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两个划分两个归结:两个划分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进而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进程,破天荒地破解了“历史之谜”,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5、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其中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一、社会生产力的概念和内涵社会生产力是指人类通过劳动和技术手段所创造出来的能够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物质生产资料以及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等。

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一定方式,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组织形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和生活关系两个方面。

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生产关系的概念和作用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包括所有者与非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分配关系等。

生产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形式。

生产关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定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方式。

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它规定了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角色,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2. 影响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决定了资源的分配方式和比例。

它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总量和分配的公平性。

3. 形成社会阶级和阶级矛盾。

不同的生产关系会形成不同的社会阶级,产生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生产关系的变革往往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变革的发生。

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它们通过不断的斗争和调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演变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涵生产力是指人类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用于改变自然界物质形态和增加使用价值的活动所需要的具体的劳动力量的总体,包括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而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由于各自在生产中承担的角色、任务和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二、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生产力的提高能够促进生产关系的革新和更新,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物质文明。

例如,在农业生产领域,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推动了劳动力在农村的流动和就业结构的调整。

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制约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制约因素。

生产关系不合理或僵化会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传统封建制度下的土地私有关系和农奴制度,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才能真正解放和提高生产力水平。

四、优化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为了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优化生产关系。

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以适应生产力不断提升的需求,创造更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组织结构。

五、结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互动中,生产关系的灵活性和先进性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潜力,而生产力的提升也会促进生产关系的进步和改革。

只有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关系,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良性互动,社会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1、马克思主义概念内涵。

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条件和过程。

条件:①、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激化,且自身无法克服矛盾。

②、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

强烈需求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答案,可将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二元论的实质是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答案,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义(物质观)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生产关系具体是什么

生产关系具体是什么

生产关系具体是什么
生产关系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它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由于各种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生产资料分配方式、劳动分工和财富分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控制和运用方式。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各不相同,如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国有制等。

这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运行方式。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劳动分工、劳动技能、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的价值等方面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不同表现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如奴隶制下的主仆关系、封建社会下的地主与农民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雇佣劳动关系等。

劳动关系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分配关系
分配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财富、收入和产品的分配方式。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下,财富的分配方式也不同,如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市场分配、社会主义社会下的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下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等。

分配关系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个体的生存与发展。

生产关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础,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深入理解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功能,在不断发展中不断完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繁荣稳定和人类的共同富裕。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知识清单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知识清单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知识清单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1、物质资料的生产(1)含义: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将自然界原有的自然物质改变成为适合于人类需要的物质财富的活动。

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劳动对象、创造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2)地位、原因: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P3 ——补: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构成要素: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P3①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②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2、生产资料所有制(1)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包括(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

(2)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P3(3)作用: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P3(4)(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P1【易混易错】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

)3、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3(1)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本文将从原理和方法论两个方面来全面详细地介绍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涵1. 经济基础:指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总和。

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具备的劳动能力、技术水平、科学知识等物质和非物质因素,它决定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能力;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生产活动时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它包括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交换方式等。

2.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化劳动时所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

它包括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交换方式等方面。

所有制形式是指人们对于生产资料及其产品占有权利的不同方式,包括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社会主义制等;分配方式是指人们按照一定规则分配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经济关系,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需分配等;交换方式是指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包括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

二、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1. 经济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而生产关系则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所采用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和交换方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是其特征之一,而这种私有制就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尽管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生产关系对于经济基础也具有反作用。

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关系,会影响到人们对于生产力的利用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的存在导致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积累,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区别

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区别

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区别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中,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都是与生产力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生产关系的内涵和特征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建立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式,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合作、分工协作以及资源配置关系等。

生产关系反映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交往和组织形式,它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形态。

生产关系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关系是具体的社会关系,它包含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社会互动和协作形式;2.生产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不断演进;3.生产关系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产关系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经济基础的内涵和特征经济基础是指整个社会的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组合体系,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活动的总和。

经济基础包括了生产关系、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影响等方面,是社会经济的根基。

经济基础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基础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发展;2.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础的变革和发展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演变和进步;3.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体,它对社会生产活动的组织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区别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1.内涵区别:生产关系强调的是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着重强调了生产的组织形态和社会交往;经济基础则更多地关注整个社会的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总体组合。

2.影响范围区别:生产关系主要作用于生产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其影响范围相对局限;经济基础则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其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和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内涵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 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 关系。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产品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 动互助、合作关系就是生产关系 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 者
பைடு நூலகம்
生产关系的概念可以有更广义的内 涵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对生产关 系的定义是这样的:人们在物质生 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经济 关系,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 最基本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它表 现为阶级关系
如果从以上的广义的生产关系的概念出发,我们就 可以理解现时中国的基本矛盾了---生产关系与生产 力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现时中国的一个基本矛盾,表 现为产业结构不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需要改 进,三个产业之间的关系需要改进才能适应中国的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那么从这个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而得来的结论出发,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指导中 国的改革实践---着力于产业结构,政企关系的改革 等等 更准确,更全面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我们才能推陈出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换句话说,一个经济体中的产业结构关系也可以理 解为生产关系 一般的人把企业的所有制关系理解为 生产关系,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法人的观念,因此他 们简单的把生产关系狭义的理解成为了企业所有制 (企业中的资本家自然人与雇佣工人自然人之间的 生产关系),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企业法人社团法 人之间也存在着生产方面的联系(表现为产业结构 形式,政府三部门司法部门立法部门与企业之间的 关系,媒体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等等)
我个人认为这个定义的前半段是非常严格的, 但是最后面的那一句话,则完全的把生产关 系这个概念给狭义化了 其实,即使是在阶级 社会中生产关系也并不一定表现为阶级关系, 还表示同阶级与同阶级之间的生产之间的联 系,特别是包括了法人和法人之间的经济关 系,比如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上下游产业 之间的经济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经济关 系,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关系等等,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农村与城市的经济 关系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