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1.8 简述油气藏的分类方法与主要类型。
答.油藏分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储集层岩性。
储集层岩石为砂岩,则为砂岩油气藏,如果为碳酸盐岩,则为碳酸盐岩油气藏。
(2).圈闭类型。
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
(3).孔隙类型。
主要类型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如孔隙介质油藏;双重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
(4).流体性质。
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5).接触关系。
如底水油藏,边水油藏;层状油藏,层状边水油藏等。
1.9 简述砂岩储集层与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区别。
答.大多数的碎屑岩都发育有开度较大的原生粒间孔隙,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开度较大的次生孔隙(裂缝,溶洞等),则可以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
有以下几点区别: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
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
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系或关系不密切。
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多样,且后生作用复杂。
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
4.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
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孔隙容积。
2.1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1H4(0.90),C2H6(0.06)和C3H8(0.04)。
若地层压力为30MPa,地层温度为80℃,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若把天然气视作理想气体,储量计算的偏差为多少?解.(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M =∑M i∗x jM=16×0.9+30×0.06+44×0.04=17.96相对密度:γg=M / M ai r =17.96 /28.97 = 0.62气体拟临界压力:p pc=∑P ci∗x jp pc=4.6408×0.9+4.8835×0.06+4.2568=4.64MP a气体拟临界温度:T pc=∑T ci∗x jT pc=190.67×0.9+305.50×0.06+370×0.04=204.73K对比压力:p pr=pp pc=304.64=6.47对比温度:T pr=TT pc=353204.73=1.72查图2.1.2 可得偏差因子为0.92,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在此处键入公式。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样本

1.8 简述油气藏的分类方法与主要类型。
答.油藏分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储集层岩性。
储集层岩石为砂岩, 则为砂岩油气藏, 如果为碳酸盐岩, 则为碳酸盐岩油气藏。
( 2) .圈闭类型。
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 岩性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潜山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 3) .孔隙类型。
主要类型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 如孔隙介质油藏; 双重介质油气藏, 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 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 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
( 4) .流体性质。
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 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 5) .接触关系。
如底水油藏, 边水油藏; 层状油藏, 层状边水油藏等。
1.9 简述砂岩储集层与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区别。
答.大多数的碎屑岩都发育有开度较大的原生粒间孔隙, 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开度较大的次生孔隙( 裂缝, 溶洞等) , 则能够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 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 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 一般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
有以下几点区别: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 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
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
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 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系或关系不密切。
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多样, 且后生作用复杂。
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
4.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
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孔隙容积。
2.1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1H4(0.90), C2H6(0.06)和C3H8(0.04)。
若地层压力为30MPa,地层温度为80℃, 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 若把天然气视作理想气体, 储量计算的偏差为多少?解.(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M =∑M M∗M MM=16×0.9+30×0.06+44×0.04=17.96相对密度: γg=M / M ai r =17.96 /28.97 = 0.62气体拟临界压力: M MM=∑M MM∗M MM MM=4.6408×0.9+4.8835×0.06+4.2568=4.64MP a气体拟临界温度: M MM=∑M MM∗M MM MM=190.67×0.9+305.50×0.06+370×0.04=204.73K对比压力:M MM=MMM=304.64=6.47对比温度:M MM=MMM=353204.73=1.72查图2.1.2 可得偏差因子为0.92,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在此处键入公式。
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答案

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答案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是指在西南地区的石油油藏中,通过应用各种工程技术和原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石油产量和开采效率。
以下是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的详细解析:1. 油藏特征分析:首先需要对油藏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油藏岩性、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
通过对油藏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开采方法和工程方案。
2. 压力维持:在油藏开采过程中,随着原油的抽采,油藏压力逐渐降低。
为了维持油藏的压力,可以采取注水和注气等方法。
注水是指将水注入到油藏中,增加油藏的压力,促进原油的流动。
注气是指将气体注入到油藏中,通过气体的膨胀作用增加油藏的压力。
3. 水驱和气驱:水驱和气驱是常用的油藏开采方法。
水驱是指通过注水的方式,将水推进到油藏中,推动原油向井口流动。
气驱是指通过注入气体的方式,利用气体的驱替效应,将原油推向井口。
4.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方法。
通过在垂直井的基础上,在水平方向钻探一段水平井段,可以增加油藏的开采面积,提高采收率。
水平井技术可以利用地层的特性,在更多的地层中进行开采,提高产量。
5. 高效采油剂的应用:高效采油剂是指能够改善原油流动性和提高采收率的化学剂。
通过添加高效采油剂,可以改善油藏的渗透性,减小原油与岩石之间的黏附力,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使其更容易被采集出来。
6. 人工提升技术:在一些油藏开采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人工提升技术,如电泵、螺杆泵等。
通过人工提升技术,可以增加油井的产能,提高采油效率。
7. 油藏模拟和优化:油藏模拟是指通过模拟油藏中的流体运移和油井开采过程,预测油藏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模拟结果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油藏模拟和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油藏的变化规律,制定更科学的开采方案。
综上所述,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主要包括油藏特征分析、压力维持、水驱和气驱、水平井技术、高效采油剂的应用、人工提升技术等。
通过应用这些原理和技术,可以提高石油产量,提高开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doc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doc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1.什么是油藏工程?答案:油藏工程是研究和开发油气田的工程学科,主要包括油气地质学、油气储层学、油气开发工程和油气田管理等内容。
它涉及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旨在实现高效、可持续的油气资源开发和生产。
2.什么是油气储层?答案:油气储层是指地下岩石中富含油气的岩石层,是油气田的主要产能层。
油气储层主要由孔隙和裂缝组成,孔隙是岩石中的空隙,裂缝是岩石中的裂缝或裂隙。
油气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对油气的储存和流动有重要影响。
3.什么是油气藏?答案:油气藏是指地下岩石中富含可开采油气的地层。
油气藏通常由油气储层、封盖层和构造圈闭等要素组成。
油气藏的形成需要适当的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4.油气田的勘探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
地质勘探主要通过地质剖面和地质钻探等手段来研究地层的性质和构造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利用重力、地震、电磁等物理现象来探测地下油气藏的存在和性质。
地球化学勘探则通过分析地下水、土壤和岩石中的化学组分来判断油气藏的存在和类型。
5.油气田的开发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开发方法主要包括常规开发和非常规开发两种。
常规开发是指利用传统的钻井、采油和注水等方式来开采油气田。
非常规开发是指利用水平井、压裂和煤层气抽采等技术来开采难以开发的油气资源,如页岩气、煤层气和油砂等。
6.油气田的生产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流动和人工增产两种。
自然流动是指利用油气藏内部的压力差来推动油气流向井筒,从而实现油气的生产。
人工增产是指通过注水、压裂和提高采收率等方式来增加油气田的产量。
7.油气田的管理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工艺管理和环境管理等。
生产管理主要是对油气田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以保证油气田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生产。
油藏工程原理设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

思考题与习题要点第一章 1. 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答:整体上油藏的开发分为三个部分,即区域勘探、工业勘探和投入开发。
但是投入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基础井网的钻井,以便于更加详细的了解油藏情况。
主要论述前两部分的内容和工作。
2. 试从处理好认识油田和开发油田的关系,说明整装油田和断块油田的开发程序的差别。
答:从认识油田的角度出发,应该在初期取得更多的资料,尤其是第一手的探井详探井资料,从开发油田的角度看,前期的资料井比较多会影响到后期开发井网的完善性。
对于整装油藏和断块油藏来说,其含油的范围和特征不同,整装油田需要较少的井数即可大致了解油藏特征,但是对于断块油田来说,由于油藏范围比较小,井数少很难了解全面其油藏的分布特征。
3. 在裂缝或断层较发育的地区,井排方向如何布置? 答:主要从裂缝和断层的性质出发考虑,天然裂缝或人工压裂的裂缝导流能力比较高,注入水很容易在其中窜流,因此含油裂缝的油田最好裂缝的方向与水驱油的方向垂直;断层可以分为开启性、半开启性、以及密封性断层,对于开启性质的断层来说,其对油水流动阻挡能力没有影响,但是封闭性断层可以阻挡流体的流动,因此如果在水驱油的方向上存在封闭断层,则断层一侧的生产井很难受效。
(注意水驱油的方向与井排方向的关系)4. 弹性、塑性、弹塑性储层特性对产能的影响有何差别?答:主要从岩石的性质变化(渗透率变化)考虑,压力的变化导致渗透率改变的程度,压力回升可否恢复角度考虑。
5. 五点法与反九点法面积井网各自有何特点? 答:从井网的构成,油水井数比,井网密度,适用的油藏等方面入手分析。
6. 已知某油田的储量计算参数为:A=20km2;h=25m;φ=0.25;Soi=0.80;Boi=1.25,ρ地面=0.95。
试求该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大小。
答:采用储量的计算公式计算,主要注意各个参数的单位,含油面积采用的是平方公里,计算完成的单位为×104t,丰度和单储系数也是要注意的单位的形式为104t/Km2和104t/(Km2·m),此时单储系数的单位不要合并处理。
油藏工程复习题及答案.doc

《油藏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
层系划分主要解决纵向非均质性问题;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油水边界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o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递减率、递减指数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平行,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弹性储容比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动用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二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快,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慢。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五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
17、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二、名词解释1、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油藏中的储量。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DOC)(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油藏工程(教材习题)第一章1.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答: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井、制定射孔方案、注采方案和实施。
(3)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2.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那几个方面?答: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井网的布署。
2.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
3.编制注采方案。
3.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那几个大的步骤?答: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步骤:1、油气藏描述2、油气藏工程研究3、采油工程研究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6、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4.论述油气田开发设计的特殊性。
答:一切工程实施之前,都有前期工程,要求有周密的设计。
有些工程在正式设计前还应有可行性研究。
对于油气田开发来说,也不例外,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油藏的认识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需经历长期的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2)油气田是流体的矿藏,凡是有联系的油藏矿体,必须视作统一的整体来开发,不能像固体矿藏那样,可以简单地分隔,独立地开发,而不影响相邻固体矿藏的蕴藏条件及邻近地段的含矿比。
(3)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生产与信息的效能,这是开发工作者时刻应该研究及考虑的着眼点。
(4)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
油气田地域辽阔,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多样;各种井网、管网、集输系统星罗棋布;加之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工程必然是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是个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巨大系统工程。
5.简述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
答: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二)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三)确定开发层系(四)确定开发步骤6.油田开发设计的主要步骤。
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答案

0.101325 18.01
1 0.008314 (273.15 20)
0.749kg/m3
(2)地层条件下天然气密度
g
piM g Zi RTi
30 18.01
0.94 0.008314 (273.15 80)
159.8kg/m3
地面条件天然气密度0.749kg/m3,而地层 条件为159.8kg/m3
为多少?
解:由题意,D=3000m, Ao=20km2, h=25m
φ=0.15,
Swc=0.25, ρos=0.85t/m3
Rsi=100m3/m3, Bo=1.20,ER=30%,C=100元/t
油藏石油地质储量:
N Aoh 1 Swc os 39.84106 t 3984.4104 t
油藏工程第一章作业
P20~21: 1.2 1.7 1.15 1.24 1.25
1.2 简述圈闭充满系数的物理意义 答:圈闭充满系数定义为油藏容积与圈闭容积的比值, 即 VVcct 。 若β=0,表明圈闭没有聚集油气,为一个空圈闭; 若β>0,表明圈闭聚集了油气,同时也表明油气是从储集 层的下倾方向运移过来的,在下倾方向的上一个圈闭中 必定充满了油气; 若β=1,表明圈闭聚满了油气,也表明更多的油气曾经从 溢出点溢出,并沿储集层的上倾方向继续运移,在上倾 方向的下一个圈闭中必定聚集了油气,形成油气藏
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
GR Gs ER 14.1108 m3
溶解气单储系数:
Sr NR C 119.5108元
油藏工程第二章作业
P40: 2.1 2.2 2.8 2.9
2.1 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H4 (0.90),C2H6 (0.06), C3H8 (0.04)。若地层压力为30MPa,地层温度为80℃, 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若
西南石油大学复试油藏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余压:地层流体流到地面时的剩余压力。 该方程的应用:判断流体类型 Gp=ρLg、计算原始地层压力、判断压力系 统、判断出油层位、确定流体界面。
第五章
气藏物质平衡
1. 物质平衡 G=Gp+Gres 气藏原始气量=累计采出气量+未被采出气量 2. 定容气藏:采气过程中气藏容积恒定的气藏, 3. 封闭气藏:无相连水体的气藏,采气过程中无水侵作用 4. 水驱气藏:有相连水体的气藏,采气过程中有水侵作用,气藏产水。 5. 气藏驱动能量:天然气本身的(膨胀)弹性能、岩石(孔隙体积)的(压缩) 弹性能、束缚水的(膨胀)弹性能、水体的侵入能量。 6. 驱动指数:某一种驱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百分数。 (08 已考) 7. 气藏驱动指数方程: DIg(天然气能量驱动指数)+DIc(岩石和束缚水能量驱动 指数)+DIe(水侵能量驱动指数)=1 定容气藏:DIg=1 封闭气藏:DIg+DIc=1 水驱气藏:DIg+DIc+DIe=1
油的压缩系数 Co=(Bo-Boi)/Boi△p
生产指示曲线(直线) : (1)判断油藏驱动类型(NpBo—△p 是否为直线) (2)计算动态储量 由 NpBo=a△p=NBoiCeffp 得动态储量 N=a/BoiCeff
a 为直线的斜率。 (3)油藏动态预测 (4)弹性评价参数: 弹性能量指数:油藏单位压降的采出油量。EEI=Np/p 弹性强度指数:油藏单位压降的采出程度。EII=Ro/p= Np/Np (5)压降评价参数: 压降指数:弹性能量指数的倒数。 压降强度指数:弹性强度指数的倒数。 (6)采出程度 Ro:油藏采油量与油藏地质储量的比值。Ro= Np/N 弹性采收率:把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Pb)时采出程度定义为油藏 的弹性采收率。Re=BoiCeffp/Bo=BoiCeff(Pi-Pb)/Bb 原油体积系数。 (7)油藏地饱压力: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与地层原油饱和压力的差值。 3. 未饱和油藏水压驱动 弹性水驱:水压驱动+油藏弹性驱动(油藏压力下降) 刚性水驱:水压驱动,无弹性驱动(油藏压力不变) 物质平衡方程: N p Bo NBoiceff p W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第二章_油气藏流体

P
从上图可知:地层原油密度在 ob ~ os 之间变化。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36
六、原油密度(续)
地层原油密度一般不进行直接的测量,而是通
过下式进行计算:
o ( os gs Rs ) Bo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27
四、体积系数(续)
Bt随压力变化的曲线见下图中红色线。
Bob Bt 1 Rsi
Bt Bob
Bos 1.0
Bt Bob
1.0 Bo Bob
Psc
Pb
P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28
四、体积系数(续)
Bob
Bt
Bob Bt 1 Rsi
Bt Bob
1 1 z Cg P z P T
(2.1.21)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14
五、压缩系数(续) 对于理想气体,Z=1,因此,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为:
1 Cg P
低压情形下,压缩系数一般在 100 ~ 1000104 Mpa-1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15
六、热膨胀系数
Z =1 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接近,i)与ii)平衡;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7
三、相对密度 在地面标准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 值,定义为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并用符号 g 表示。
gs g air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可以实验仪器测量,但更常用
的方法是计算得到。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8
三、相对密度(续)
PV ZnRT
PscV sc nRTsc
m PscV sc RTsc Mg
《油藏工程原理》讲义
9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相对密度:γg=M /Mair=17.96/28.97 = 0.62
气体拟临界压力:
气体拟临界温度:
对比压力:
对比温度:
查图2.1.2可得偏差因子为0.92,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
(2)天然气储量计算公式:
由此公式可以计算,按理想气体与按非理想气体所计算的储量的偏差为
本体变形过程中的孔隙度不变性原则在应用该原则进行油气储量计算时,直接采用地面岩心分析孔隙度即可,无需将其校正到地层条件,对油气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3.15试导出裂缝介质的渗透率与孔隙度和裂缝开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解.采用裂缝的密度n和宽度b来表示裂缝的特征。
n定义为:渗透面内裂缝的总长度与渗透面积的比,即 n= (1)
解.(1)由图可知B点为自由水面,则C点深度为1500m,
(2)由题意可以得到各点静水压力:
所以
所以A.B,C,D点都是正常地层压力
(3)A、B、D三点的毛管力都为0;
C点为油藏
(4)A,B,D点的余压为
对于C点:
因为
所以,A、B、D三点无自喷能力,C点有自喷能力。
4.6某油藏3000m深度处的实测地层压力为31MPa,地层原油的密度为0.68g/cm3;3300m深度处的水层实测地层压力为33MPa,地层水的密度为1.0g/cm3。若油藏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排驱压力为0.3MPa,转折压力为0.5MPa,试分别确定油藏的油相压深关系方程和水相压深关系方程,计算油藏的第一、第二油水界面和自由水面的深度,并计算油水过渡带的厚度。
在压实阶段,随着深度的加大,沉积物受到的上覆压力也越来越大,疏松的沉积物受压不断趋于致密,骨架颗粒由疏松排列趋于紧凑排列,岩石孔隙度不断减小,孔隙度呈指数规律变化;在压缩阶段,岩石的排列方式不发生变化,岩石的孔隙度保持为常数;在压熔阶段由于太高的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岩石固体骨架颗粒开始熔化,孔隙度骤减直至为0,岩石矿物特征也开始消失。
油藏工程原理设计习题答案(姜汉桥)

0.45 0.8998 1.484528
0.5 0.9464 0.930949
0.55 0.9732 0.535764
0.6 0.9919 0.373844
0.65 0.996ຫໍສະໝຸດ 0.0951780.7 1.0000
0
答:1) 对应水相渗透率为 0 的含水饱和度即束缚水饱和度;对应油相渗透率为 0 的含水饱和度为最大含
注采井数比。 答:注意不要只画出基本的单元,应该画出井网的趋势特征,再则注意注采井数比和油水井数比的区别。 13. 在油田开发设计中,曾划分出两套开发层系,地层的特征是非均质结构,并含有很多小层和透镜体。
通过对储集层的实验室水驱油过程研究,确定第一和第二套层系的驱油效率系数分别为Ed1=0.7;Ed2=0.6, 在作小层平面图的基础上对油田的含油区布了不同井网,求出了第一、第二套层系的波及系数Ev1和Ev2与相 应的井网密度fwe1和fwe2之间的关系曲线,该曲线是线性的,关系式为:
尊敬的贺梦准先生倾情奉献
油藏工程学习参考
试确定: (1) 绘制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并确定束缚水和残余油饱和度; (2) 确定前缘含水饱和度的含水率fw(Swf)及含水上升率f′w(Swf); (3) 确定水驱油前缘含水饱和度及两相区中平均含水饱和度; (4) 确定该油层的无水采油量、无水采收率; (5) 确定当出口端含水饱和度为 0.5 时,油层的平均剩余油饱和度及油层采出程度。
水饱和度,1 减最大含水饱和度即残余油饱和度。
相对渗透率 含水率
含水上升率
1 0.8 0.6 0.4 0.2
0 0
相对渗透率曲线
0.2
0.4
0.6
水饱和度
1.00
0.80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油藏工程是一门研究油藏的地质特征、油藏的形成与演化、油藏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学科。
下面是一份油藏工程试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油藏按照成因分类,下列哪种油藏不属于生物成因油藏?A. 浅层油藏B. 深海油藏C. 湖泊油藏D. 煤层油藏答案:D2. 油藏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油藏中的油会体积膨胀,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A. 油井产量下降B. 油藏压力上升C. 油藏含水率上升D. 油藏开采难度增加答案:B3. 油藏开发过程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A. 增加油井密度B. 提高油井产量C. 注入淡水D. 提高油藏压力答案:A4. 油藏开发过程中,下列哪种现象表明油藏已经进入衰减期?A. 油井产量下降B. 油藏压力上升C. 油藏含水率上升D. 油藏可采储量减少答案:A5. 油藏数值模拟是一种研究油藏开发过程的方法,下列哪种模型不属于油藏数值模拟的范畴?A. 流动方程模型B. 热传递方程模型C. 物质平衡方程模型D. 油水运动模型答案:B6. 油藏开发过程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油藏的含水率?A. 增加油井密度B. 提高油井产量C. 注入淡水D. 提高油藏压力答案:C7. 油藏开发过程中,下列哪种现象表明油藏存在裂缝?A. 油井产量波动B. 油藏压力上升C. 油藏含水率上升D. 油藏可采储量减少答案:A8. 油藏开发过程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A. 增加油井密度B. 提高油井产量C. 注入淡水D. 提高油藏压力答案:A9. 油藏开发过程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油藏的油水运移?A. 增加油井密度B. 提高油井产量C. 注入淡水D. 提高油藏压力答案:A10. 油藏开发过程中,下列哪种现象表明油藏存在多种油品?A. 油井产量波动B. 油藏压力上升C. 油藏含水率上升D. 油藏可采储量减少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油藏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它涉及到石油的勘探、开采和生产等方面。
在学习油藏工程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油藏工程?油藏工程是一门研究石油藏地下储集层特征、储量、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的科学与技术,它包括石油勘探、油藏评价、油藏开发和油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油藏的储量、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以实现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请列举一些常用的油藏工程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油藏工程方法和技术包括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测井、油藏模拟、油藏开发和油藏管理等。
4. 什么是油藏评价?油藏评价是指通过对油藏进行地质、物理和工程参数的分析和计算,评估油藏的储量、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等。
5. 油藏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油藏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以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石油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6. 请简述常用的油藏开发方式。
常用的油藏开发方式包括自然驱动开发、人工驱动开发和辅助驱动开发等。
自然驱动开发是指通过油藏内部的自然能量(如地层压力)推动石油向井口流动;人工驱动开发是指通过注入水、气体或其他物质来增加油藏内部的压力,推动石油流动;辅助驱动开发是指通过热力、化学等方法改变油藏内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促进石油的流动。
7. 请简述油藏管理的主要内容。
油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藏生产管理、油藏改造和油藏维护等。
油藏生产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生产措施,控制油井的产量和产能,实现石油的高效生产;油藏改造是指通过注水、注气等方法,提高油藏的采收率;油藏维护是指对油藏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持油井的正常运行。
8. 请简述油藏工程的发展趋势。
油藏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西南石油油藏工程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2、简述重力分异和差异聚集的物理意义?若在一个圈闭中发现了油气界面,则在储集层上倾方向的下一个圈闭中聚集了石油,在储集层下倾方向的上一个圈闭中聚集了天然气。
这就是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的重力分异和差异聚集现象。
1.3、简述圈闭充满系数的物理意义?圈闭的充满系数,即为油藏容积与圈闭容积的比值,并用符号β表示。
β=0,表明圈闭没有聚集油气,为一个空圈闭;β>0,表明圈闭中聚集了油气,同时也表明油气是从储集层的下倾方向运移过来的,在储集层下倾方向的上一个圈闭中必定充满了油气;β=1,表明圈闭已经充满,同时也表明更多的油气曾经从溢出点溢出,并沿着储集层的上倾方向继续运移,在储集层上倾方向的下一个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另外一个油气藏。
1.4、简述油藏的度量参数及其地质和力学条件?油藏的度量参数有3个:油水界面、油柱高度和含油面积。
油水界面为圈闭中油和水的分界面,油柱高度为圈闭最高点到油水界面的垂向距离,含油面积为油水界面所对应的储集层顶面构造上的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地质条件包括:生油层(源岩)、油气生成、油气运移、储集层、盖层、圈闭和保存条件等;力学条件包括:①对于同一个油藏,应该只存在一个油水界面;②在一个油藏中,应该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1.9、某油井原始条件下的测压数据见下表,试分析油层之间的连通性?⑴可以通过计算各个层位的压力梯度来确定他们是否是联通的;(有问题)0p p G D =+⋅1011010.0710.007/1.011P P G M Pa K mH H --===--1021010.4210.357/1.06 1.05P P G M Pa K mH H --===--1031012.7312.73/1.21 1.2P P G M Pa K mH H --===--从而,得出结论,1、2与 3层不连通; 计算1、2层的截距:2121305.1735.1031710D D D D ==⨯-==⨯-= 故1,2层连通⑵也可以通过作图得出结论(略); 1.10、题干略根据储量公式有:63(1)2010250.15(10.25)0.85101.2o w c osoiA h S NB φρ-⨯⨯⨯⨯-⨯⨯===73.98410()t ⨯储量丰度:00(1)w c osoih S N A B φρ-Ω===3250.15(10.25)0.85101.2⨯⨯-⨯⨯=1.992(3/t m )单储系数:300(1)79.68(/)w c osoiS N W kg m A hB φρ-===因此,该油田为中型油田且为中丰度油田;7730% 3.9841030% 1.195210t N N =⨯=⨯⨯=⨯可采()开采该有藏的收入为:7101.1952101000 1.195210⨯⨯=⨯(元)1.11、题干略根据公式有气藏地质储量为: g (1)s cs ciw c sci iT Z Ph S P T Z φ-G=A=6(27320)1302010250.15(10.25)0.101(27380)0.86+⨯⨯⨯⨯⨯-+⨯=1031.6110()m ⨯根据公式有气藏的储量丰度为:g g N A Ω==1061.61102010⨯⨯=4330.080510(/)m m ⨯g g N W A h==1061.6110201025⨯⨯⨯=32.233(/)m m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该气田为中型气田且为中丰度;9360%9.6610()G G m =⨯=⨯可采;销售收入为:999.661019.6610()⨯⨯=⨯元第二章2.1(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M=∑M i *y i =16.043*0.9+30.07*0.06+44.097*0.04=18.01g/mol 此天然气的相对密度:r g =M / M air =18.01 /28.97 = 0.62气体拟临界压力:P pc =∑y i *Pc i =4.6408*0.9+4.8835*0.06+4.2568*0.04=4.64 MPa气体拟临界温度:T pc =∑y i *Tc i =190.67*0.9+305.5*0.06+370*0.04=204.73 K对比压力:P pr =P / P pc =30 / 4.64= 6.47对比温度:T pr = T / T pc =(80+273.15) / 204.73= 1.72查图2.1.2可得偏差因子为0.93,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 (2)天然气储量计算公式:G=AghФ(1-S wc )T sc Z sc P sc /P i T i Z i由此公式可以计算,按理想气体与按非理想气体所计算的储量的偏差为(除偏差因子外,其他各项可以消掉):R=(1/1-1/0.93)/(1/0.93)= 0.08=-8% 所以若按理想气体计算,储量比实际气体会少8%2.4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为:000V C V P∂=-∂(1)因为原油体积系数B 0=V 0/V 0S ,则V 0= B 0 V 0S ,所以000V C V P∂=-∂00dV V dP=-地层温度视作常数,又V 0S 在地面条件下为常数, 所以()000000000os os os os d B V dV V dB dB C V dPB V dPB V dPB dP=-=-=-=-(2)由()/o os gs S o R B ρρρ=+ ,所以 ()/o os gs s o B R ρρρ=+所以 ()()()()11/1/osgs s os gs s oO ooo O os gs s o os gs s ooR dd d R dB C B dPR dP R dPdP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21ooooo d d dPdPρρρρρ-=-=2.7(1)该地层水的总矿化度:S C =61900+768+11900+119000+230+35=193833 mg/l(2)各矿化物的当量浓度如下:当量摩尔浓度=摩尔浓度×化学价61900:12691.30423.00a N K+++⨯=768:263.21024.3011900:2593.81240.08g aM C ++++⨯=⨯=243119000:13356.84135.45230:2 4.78996.0635:10.573661.01l C SO H C O ---⨯=⨯=⨯=23356.8412691.30463.210602.3270l a g C N M -++⎡⎤⎡⎤⎡⎤--=--=>⎣⎦⎣⎦⎣⎦水型: CaCl 2 地下水,海洋环境地下水 补充作业:试从达西定律推导出气测渗透率公式 达西公式的微分形式: Q dLK A dPμ=-(L 增量方向与P 增量方向相反,所以取负值)假设气体在岩心中的流动为稳定流,且为等温过程,气体流过各断面的质量流量不变,由玻-马定律0000/Q P Q P Q Q P P===常数或Q 0为大气压P 0条件下的体积流量 所以:0Q P dLK A dPμ=-分离变量,再积分,可得:12000P L P Q P K P dP dLAμ=-⎰⎰得 2200212Q P P P KL Aμ-=-()1002212210a Q P L K A P Pμ-=--K a 气测渗透率,μm 2第三章3.4孔隙度的平均值代表孔隙的平均发育程度;孔隙发育的均匀程度用变异系数、极差和高均比等三个参数描述。
油藏工程习题答案.docx

全书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对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曲线叙述错误的是(A )。
A 、产量递减曲线B 、流入动态曲线C 、IPR 曲线D 、采油指示曲线2、 在径向流公式中,除了压力用MPa 单位外,其余都用达西单位,公式换算系数为(A )。
A 、86.4 B 、0.0864 C 、10 D 、14、 油井流动方程为P e -P f =Cq + Dq 2时,油井流入状态为(D )。
A )油气两相 B )段塞流C )雾流D )单相流5、 对Harrison 方法的适用性叙述错误的是(C )。
A 、流动效率1-2.5B 、适用于超完善井C 、适用于不完善井D 、适用于预测低流压下的产量6、 vegel 方程是(A )油井流入动态方程。
A )油气两相B )油气水三相C ) ~P r >P b >P wf 时D )单相流 7、P>P b >P wf 时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中,对么表达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B )。
人)么=g°max 一弘 B )(?c = Fornax C)Qc =8、 采油指数的单位是(C )。
A ) t/d • MPaB ) m 3/d • MPaC ) t/(d • MPa )D ) m 3/MPa9、 在径向流公式中,单位换算系数为86.4时,单位使用错误的是(B )。
A 、压力—MPa B 、产量一n?/s C 、粘度一mPa • s D 、渗透率一un? 10、 单相井筒液流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参数是(B )。
A )位置水头 B )速度水头 C )压力水头D )温度 11、 在井底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井中不会有(B )。
A )泡流B )纯油流C )段塞流D )雾流12、 自喷采油中在环流时,油、气流动的摩擦阻力比泡流时(D )。
(A )降低 (B )不变 (C )不能确定 (D )增大 13、 原油从油层流动到计量站,消耗压降最大的流动过程是(B )。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1.8 简述油气藏的分类方法与主要类型。
答.油藏分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储集层岩性。
储集层岩石为砂岩,则为砂岩油气藏,如果为碳酸盐岩,则为碳酸盐岩油气藏。
(2).圈闭类型。
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
(3).孔隙类型。
主要类型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如孔隙介质油藏;双重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
(4).流体性质。
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5).接触关系。
如底水油藏,边水油藏;层状油藏,层状边水油藏等。
1.9 简述砂岩储集层与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区别。
答.大多数的碎屑岩都发育有开度较大的原生粒间孔隙,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开度较大的次生孔隙(裂缝,溶洞等),则可以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
有以下几点区别: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
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
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系或关系不密切。
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多样,且后生作用复杂。
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
4.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
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孔隙容积。
2.1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 1H4(0.90),C 2H 6(0.06)和C 3H 8(0.04)。
若地层压力为30MP a ,地层温度为80℃,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若把天然气视作理想气体,储量计算的偏差为多少?解.(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M =∑M i ∗x jM =16×0.9+30×0.06+44×0.04=17.96相对密度:γg =M / M ai r =17.96 /28.97 = 0.62气体拟临界压力: p pc =∑P ci ∗x jp pc =4.6408×0.9+4.8835×0.06+4.2568=4.64MP a气体拟临界温度:T pc =∑T ci ∗x jT pc =190.67×0.9+305.50×0.06+370×0.04=204.73K 对比压力:p pr =p p pc =304.64=6.47对比温度:T pr =T T pc =353204.73=1.72查图2.1.2 可得偏差因子为0.92,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在此处键入公式。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考试复习

第一章圈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遮挡油气,使其聚集起来的地质构造。
特殊地下储油容器构成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物盖层:阻止油气向上运移遮挡物:阻止油气侧向运移储集层岩石有:碎屑岩、结晶岩;孔隙度大 、渗透率高;盖层:孔隙小、渗透率低圈闭参数:溢出点、闭合高度、闭合面积圈闭容积:V ct =A t h φ(1-s wc)油藏: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油藏参数:油水界面、油柱高度(h o )、含油面积(A o )油藏容积:V c =A o h φ (1-s wc ) 圈闭充满系数ctc V V =β=0~1 β>0油气聚集,油气藏形成β=1圈闭充满,油气外溢,上倾方向聚集形成油藏β>0圈闭有油,下倾方向来油,可能有油气聚集形成油藏油气的重力分异,差异聚集 作用勘探油气:圈闭论、源控理论圈闭理论:圈闭、油藏;源控理论:油源、油藏源控理论:油源、油藏油气藏条件:地质条件:生,储,盖,圈,运,保。
经过初运移和二次运移生油岩:富含有机质的暗色致密岩石运移:源岩→圈闭储层:有一定孔渗性质的岩石盖层:弱渗透性质的岩石圈闭:油气聚集场所保存条件:油藏形成后不遭受破坏油气藏力学条件:统一的油水界面;统一的压力系统(任一点的实测压力满足同一个方程,任一点的折算压力都相等)岩石性质(储层):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碎屑岩(砂岩、生物灰岩)、结晶岩(碳酸盐岩))圈闭类型:构造圈闭(背斜、断层遮挡),岩性圈闭(透镜体),地层圈闭(地层不整合、潜山、地层超覆)构造圈闭:因地应力变化导致的构造运动 而形成的圈闭类型。
岩性圈闭:因储集层周围的岩性变化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圈闭:因地层超覆、沉积间断或风化剥蚀等因素形成的圈闭。
孔隙类型(孔、缝、洞):单一(孔)介质就是岩石中只有一种孔隙;双重(孔)介质为岩石中有二种孔隙;三重(孔)介质为岩石中有三种孔隙流体性质:气(干气,湿气、凝析气)、油(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 接触关系:边水、底水h o >h 层状油藏 ;h o <h 块状油藏 ,h 为油层厚度,油藏命名原则:孔隙、岩性、圈闭、接触关系、流体地质储量:特定地质构造中所聚集的油气数量可采储量: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 可以采出的地质储量采收率: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静态地质储量:用静态地质参数所计算的储量,常用容积法计算动态地质储量:用动态生产数据所计算的储量,动用储量动用程度:动态地质储量与静态地质储量的比值油藏容积V ci=A o h φ(1-s wc);油藏油体积V oi=V ci=A o h φ(1-s wc);油藏储量(地面体积)oi wc o oi oi )1(B s h A B V N -==φ 溶解气储量 oisi wc o s )1(B R s h A G -=φ 储量计算参数 :A o, h —地质参数 ;φ, s wc —岩心分析 ;ρos , B oi , R si —PVT 实验PVT 实验储量级别 :潜在资源量、远景资源量、预测储量(含油边界不确定)、控制储量(含油边界基本确定)、探明储量(含油边界完全确定)、开发储量(油藏情况完全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多少?
解:由题意,D=3000m, Ao=20km2, h=25m
φ=0.15,
Swc=0.25, ρos=0.85t/m3
Rsi=100m3/m3, Bo=1.20,ER=30%,C=100元/t
油藏石油地质储量:
N Aoh 1 Swc os 39.84106 t 3984.4104 t
p
Vgs
Voi
Vo
Vos
pi>pb
p<pb
psc
Vos Rsi Vos Rs
即为Vg的天然气在地面条件下的体积
从而Vg的天然气在压力为p的条件下的体积为
Vg Vos Rsi Vos Rs Bg
根据两相体积系数定义: Bt
Vo Vg Vos
p
Vg
p
Vgs
Voi
Vo
Vos
pi>pb
p<pb
(6)孔隙度变异系数
V
0.0189 0.16 0.116
(0, 0.3)
孔隙度分布为
n
j
2
弱非均质
j1
(n 9) 0.0189
n
2 0.09 0.1162 4 0.11 0.1162 3 0.14 0.1162 / 9
(6)渗透率变异系数
VK
K
0.046 0.37 (0.3, 0.7) 0.124
Rsi
1 Vgs 1 Rsi Vos
因此 Bt max 1 Rsi
2.9 试导出用地层原油压缩系数计算任意地层压力下原油 体积系数和原油密度的计算公式
解:根据题意,有p>pb
原油压缩系数定义式为
co
Vo Vop
Vo /Vos Bo
Vo /Vos p
Bop
co
mo / o mo / o p
Bo
B eco pi p oi
Bo Boi 1 co pi p
由
co
Bo Bop
得等温条件下
co
dBo Bo dp
dBo Bo
codp
dBo Bo
codp
pb
dBo
Bo
codp
Bo dBo
Bob
Bo
p
codp
pb
ln
Bo Bob
co p
pb
Bo eco p pb Bob
oi
o oi 1 co pi p
由
co
1
o
o
p
得等温条件下
co
d o odp
d o o
codp
d o
o
codp
pb
do
o
codp
o
ob
d o o
p
codp
pb
ln
o ob
co p
pb
e o
co p pb
ob
eco p pb
o
ob
o ob 1 co p pb
ln 0.18 ln 0.12 ln 0.10 ln 0.07) / 9
(3)调和平均
1 1 n 1 (n 9) 1 0.0889
n j1 j
11.2%
1 9
1 9
1 11
1 11
1 14
1 14
1 14
1 11
1 11
1 9
岩样号 1
2
3
4
5
6
7
8
9
φ,% 9
11
11
14
Bo
B eco p pb ob
Bo Bob 1 co p pb
由
co
1
o
o
p
得等温条件下
co
d o odp
d o o
codp
d o
o
pi
codp
do
o
codp
oi
o
d o o
pi
codp
p
ln
oi o
co pi
p
e oi
co pi p
o
eco pi p
o
1.7 简述油气藏的二个力学条件及其应用
力学条件之一:统一的油水界面 力学条件之二:统一的压力系统,即
➢任一点的实测压力满足同一个方程
p
D
➢任一点的折算压力都相等
Datum
1.15 简述油气藏命名的基本原则 孔隙类型→储集层岩性→圈闭类型→接触关系→流体性质
(孔隙)砂岩背斜边水凝析气藏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潜山气顶底水油藏 1.25 某油藏埋深3000m,含油面积20km2,储集层厚度
psc
Bt
Vo
Vos Rsi Vos Rs Vos
Bg
Vo
Vos
Rsi Rs
Bg
Bo
Bo Rsi Rs Bg
因此 Bt Bo Rsi Rs Bg
p
Vg
p
Vgs
Voi
Vo
Vos
pi>pb
p<pb
psc
当p=psc时,两相体积系数达到最大值,即
Bt max
Vos Vgs Vos
0.101325 18.01
1 0.008314 (273.15 20)
0.749kg/m3
(2)地层条件下天然气密度
g
piM g Zi RTi
30 18.01
0.94 0.008314 (273.15 80)
159.8kg/m3
地面条件天然气密度0.749kg/m3,而地层 条件为159.8kg/m3
渗透率分布为
9
2
Kj K
j1
9
中等非均质
0.046
[(0.06 0.124)2 (0.10 0.124)2 (0.12 0.124)2
(0.17 0.124)2 (0.20 0.124)2 (0.18 0.124)2
(0.12 0.124)2 (0.10 0.124)2 (0.07 0.124)2 ] / 9
2.8 试导出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系数与单相体积系数之间 的关系,并求出两相体积系数的最大值?
解:
p
Vg
p
Vgs
Voi
Vo
Vos
pi>pb
p<pb
psc
Rsi,Bgi
Rs,Bg
Voi的原油中溶解天然气在地面条件下的体积为
Vos Rsi
Vo的原油中溶解天然气在地面条件下的体积为
Vos Rs
p
Vg
25m,储集层岩石的孔隙度为0.15,束缚水饱和度为 0.25,地面脱气原油密度为0.85g/cm3,原始溶解气油 比为100m3/m3,地层原油体积系数为1.20,试计算油 藏的地质储量、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并对其进行评 价。若原油采收率为30%,则油藏可采储量为多少?
若原油税后价格1000元/t,则开采该油藏的销售收入
14
14
11
11
9
K,D 0.06 0.10 0.12 0.17 0.20 0.18 0.12 0.10 0.07
1 1 n 1
K n j1 K j
(n 9)
( 1 1 1 1 1 0.06 0.10 0.12 0.17 0.20
1 1 1 1 )/9 0.18 0.12 0.10 0.07
油藏工程第一章作业
P20~21: 1.2 1.7 1.15 1.24 1.25
1.2 简述圈闭充满系数的物理意义 答:圈闭充满系数定义为油藏容积与圈闭容积的比值, 即 VVcct 。 若β=0,表明圈闭没有聚集油气,为一个空圈闭; 若β>0,表明圈闭聚集了油气,同时也表明油气是从储集 层的下倾方向运移过来的,在下倾方向的上一个圈闭中 必定充满了油气; 若β=1,表明圈闭聚满了油气,也表明更多的油气曾经从 溢出点溢出,并沿储集层的上倾方向继续运移,在上倾 方向的下一个圈闭中必定聚集了油气,形成油气藏
1 9.340 K
K 0.107D
岩样号 1
2
3
4
5
6
7
8
9
φ,% 9
11
11
14
14
14
11
11
9
K,D 0.06 0.10 0.12 0.17 0.20 0.18 0.12 0.10 0.07
(4)孔隙度极差和高均比
mm max min 14 9 5%
ma
max
14 11.6
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
GR Gs ER 14.1108 m3
溶解气单储系数:
Sr NR C 119.5108元
油藏工程第二章作业
P40: 2.1 2.2 2.8 2.9
2.1 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H4 (0.90),C2H6 (0.06), C3H8 (0.04)。若地层压力为30MPa,地层温度为80℃, 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若
油藏工程第三章作业
P104~105: 3.5 3.14 3.25 3.31
3.5 某油井测量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见下表,式求 出岩石的评价物性参数,并对物性参数分布的均匀程 度作出评价
岩样号 1
2
3
4
5
6
7
8
9
φ,% 9
11
11
14
14
14
11
11
9
K,D 0.06 0.10 0.12 0.17 0.20 0.18 0.12 0.10 0.07
9
岩样号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