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三篇-读书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细节》感悟心得
读《教育的细节》感悟心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们该怎样和孩子说话?我想,可以从打招呼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告诉学生,遇到同学、老师和熟悉的人,要主动礼貌问好。
但在校园中,除了站在校门口值日的老师,仪式性地主动跟学生问好外,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老师非常习惯接受学生的问好,却很少主动跟学生打招呼,甚至有时候面对学生的热情问好,回应度与学生的热情度相比要大打折扣。
这样就在无形中种下了冷漠的种子。
每天早读进教室的时候,充满活力地和学生打招呼,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产生亲近感,从而愿意和老师进行沟通,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很多时候,面对拖欠的作业和调皮的学生,老师并不能时时刻刻都保持风度,但是,我们要时刻谨记,说话不要太消极,要遏制情绪的爆发。
在情绪激动时“做不到口吐莲花,但至少可以闭口藏舌。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真的能管住学生吗?目前接手了新的班级,上个学期基本上都在上网课,这个学期才开始正式在教室上课,学生在课堂上的常规纪律令人头疼,怎么办呢?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是关心自己的。
关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力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时面对一些自己认为难管的学生时,不妨反问自己,我到底对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找他们谈了几次话、做了几次家访工作、采取过几种教育措施方案、差生的辅导工作计划有没有他们的名单……只有当老师实实在在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去倾听学生,去理解学生,去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关爱,他才会愿意试着去接受老师,试着去配合老师,试着去尊重老师。
尤其当学生犯错时,不要急着责备,也不要急着跟他讲道理,有时情感的打动能令其有更深刻的印象,正如孟子所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要相信,好的教育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的情感教育。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7篇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经典)7篇利用寒假时间拜读了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细节》,感触尤深。
这部书是深入教育现场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结集,“散发着亲切的泥土气息”。
这部作品是一个独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识的框架内的平实述说,说出了教育的本质,是以敏锐的眼光,透视了教育行为中的真善美和虚假丑。
读完之后能明晰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师,感受一种“梦在远方,路在脚下”的平静和力量。
整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抛却新潮的术语,瞩目于教育的小事、细节,带你抵达教育现场,为教育做最真实、深刻的“侧写”——这些书评都极为中肯。
感触最深的是书中《平等观念在哪儿》一文,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一脸漠然或最多居高临下地点点头,是不是小事?小到不可能影响学校在区里、市里的排名,却可能给学生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因为这是让学生忘不掉的细节;某数学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很不幸,刚好是个富豪家庭的孩子)也是小事,却让其他学生都讨厌她的课,班里数学成绩年级最差——这位老师可能绞尽脑汁也不会想到是这么个原因。
《润泽的座位》一文中,班级学生数为奇数时,怎么安排那一个单独的座位,永通问过许多校长,竟问不出答案——校长哪有心思考虑这么小的事。
作者不动声色地真实记录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见所闻,他在那冷冷地说着,尤其是那篇《三个词汇里的学校文化》,那个转自崔永元的关于贫困地区孩子没见过足球、清洗足球的故事,让我笑出了眼泪,笑过之后,眼泪却还止不住地往下流——在当下充满“荒诞”的中国教育场,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太多。
这样的事情我也常常看到、听到,许多来咨询的家长向我诉苦时,我发现他们说的也都是小事,而对这些小事我却无能为力。
例如,孩子班里新来了一位老师,来了十天还叫不出孩子们的名字;教师节那天,不谙世事的孩子毫不遮掩地向班主任说,要去送礼物给新老师,班主任听了脸一沉,居然不同意孩子去送礼物。
晚上孩子把事情告诉妈妈,妈妈一夜未眠,倒不是为礼物没送出去,只为孩子以后如何在这位老师“手下”学习、生活而担忧。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5篇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5篇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1今天,孙老师说要让我们读一本叫《教育的55个细节》的书,我们都很奇怪。
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去看了这本书中的5篇文章:《吃饭时保持良好的习惯》、《主动帮他人捡起他人掉落的东西》、《餐后要负责自己的垃圾》、《收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和他人相碰要着动说对不起》。
我觉得文章讲得很有道理。
我最喜欢《餐后要负责自己的垃圾》一文。
因为平时我们在学校食堂用餐时总会偷偷讲话,有时将唾沫星子溅到别人的碗里,很不卫生。
吃完饭我们的餐桌还要别人帮忙清理,也很不应该。
我们应该要养成良好的的饮食习惯和必要的卫生习惯。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2第一次借到这本书,只是轻慢的浏览了一下,没什么感觉。
当这本书再次传到我手中的时候,这么一本书不看那不是浪费吗?当我看下去的时候,我发现书中讲述的全是教育细节,细节中见精神。
这些细节都是为了唤醒学生的心灵,唤醒内心深处的善良,唤醒青春的激情,唤醒年少的斗志,唤醒深埋心中的正义……心醒了,就会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心醒了,就会审视自己的生活;心醒了,就会扬长避短……教育就是要唤醒,就是要唤醒心灵。
第一辑:唤醒心灵需要智慧有了智慧,教育能柳暗花明;有了智慧,教育能曲径通幽;有智慧,教育能润物无声。
教育智慧从何而来?在经年累月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以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的教育信仰、丰富的教育理论作经,以健全的人格、深广的爱心、广博的知识为纬,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为学生幸福度日,合理做人(鲁迅语)奠基,酿造出一杯杯最香醇的教育智慧之酒。
……第二辑:唤醒心灵需要爱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生命。
这份真爱来自于人性,更来自心灵。
这份教育来自责任,更来自天职。
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它是成功教育的基石。
教师的爱,无处不在。
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手执爱的钥匙,走进学生心灵的秘密花园,迎接我们的将是鸟语花香。
教育的细节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2篇)
教育的细节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2篇)教育的细节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陈鹤琴老先生说,孩子是充满活力和成长的,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就可以成才,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所以记住了这句话。
今后,我将以此为教学指导,通过生动的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中,孩子应该被允许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活动,也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
当他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
有了实践的经验,他知道做事情的困难,从而认识到事情的本质。
当一个孩子知道动手的好处时,他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烈,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想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他做事情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整个人就会越来越自信。
“生教育”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
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别人说他的好话,也没有一个人喜欢别人说他的坏话。
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可以用这种心理来鼓励孩子如何表现,如何学习。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应该像春风化雨露一样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面广,知识点琐碎,学生的教育可以从细节入手,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入手。
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有的同学成绩不好,但是声音条件很好,可以让他带同学去读课文。
一些学生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可以提前布置作业。
让他们在课前五分钟讲一个小故事。
有些同学性格内向,但字迹工整干净,对于这些好地方应该及时表扬。
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遇上一个好老师,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
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孩子才是真正爱孩子的。
《活教育》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值得仔细阅读。
教育的细节的读书心得体会篇2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我们的学生认真审题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候充分把握了教材。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一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
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
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
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
《教育的细节》课外书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细节》课外书读书心得体会近年来我国教育由传统考试为主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努力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但很少有人真正去研究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式方法,而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周国平先生深入研究教育这一领域,著有《教育的细节》一书,为我们揭示了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细节。
我在读完这本书后,虽然感觉周国平先生的写作风格很平淡,但作者却能够深入浅出地描述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教育细节至关重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师与家庭如何更好地辅助学生完成自我成长。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具体案例和实验研究,使作者的理论更加有说服力。
在书中,教育与生活、教育与家庭、教育与个体等方面都被提及,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关注的不仅仅是教育理论,更是关于人性和人道的课题。
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关注学生本质,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最应该关注和达成的目标。
此外,我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作者的这些细节中找到和学生沟通相处的最佳方法,并通过一些有创新性的方式等来创造一些具体的细节。
这本书一共分为十章,每章讨论了一个方面的教育细节。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章“教育的热情”,这一章是本书的引子,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章节之一。
教育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热情,更是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用幽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主动思考的能力。
同时,教育也需要家长的热情,应该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温暖和鼓励,倡导家校共育。
除此之外,作者还强调了一些教育中的其他关键点:如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教育的公平性等。
总之,本书是探索教育的中心之一,深化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本必读之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阅读《教育的细节》让我进一步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掌握技能,更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全程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打造一个全面、科学、有温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并陶冶情操。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教育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中的各种教育形式,都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实践中,教育的细节往往能够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影响。
我曾阅读过一些有关教育的书籍,通过深入研究,我意识到教育细节的重要性,并对此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细节决定着教育的效果质量。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从教材的选择到学生的反馈,都应该注重把握。
教材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水平,既有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教学环境的营造要温馨而富有互动性;评价方式要公正而客观。
只有在细节方面精益求精,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细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实现这一点。
比如,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所选择和决策的权力;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这些细节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中来。
最后,细节带来的关怀和尊重能够促进个体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与人有关的活动,每个受教育者都应该得到关怀和尊重。
在教育中,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比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这些细节的关怀和尊重,会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结起来,教育的细节是决定其效果和影响力的关键要素。
通过关注教育细节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及提供关怀和尊重的支持,我们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细致入微地去关注每一个细节,共同打造一个更加优质和有温度的教育环境。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在读完《教育的细节》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作者的观点所触动。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教育理论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探讨。
作者通过对教育中的细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教育中的细节,比如老师的微笑、学生的眼神、课堂的氛围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际上却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因为这些细节所体现出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怀。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
只有当教师用心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做到教育的全面发展。
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地发现,教育的细节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个角落。
比如学校的环境、学生的作业、学生之间的交往等等,都是教育的细节。
这些细节的存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要用心去对待。
只有当我们真正关注每一个细节的时候,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教育中的情感交流。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
只有当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才能真正做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只有当学生感受到了这种情感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通过阅读《教育的细节》,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只有当我们用心去对待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到真正的教育。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用心去对待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精选19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细节》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1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大人的视角去理解和判断儿童的行为,施加我们认为那些“对”的教育。
然而我们却鲜少反过来想,这些教育行为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对他们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脆弱的。
书籍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列举真实的教育案例、现象,从细节之处分析大人不经意间做出的行为,对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由此告诉我们遵循哪些正确的教育理念、行为,规避对孩子的无意伤害,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书看完后让人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那些不为人所察觉的细枝末节之处,例如一个温柔的轻抚、一场简短的交谈、一次例行的座位调整,竟隐藏者这么多的学问。
千人千面,以下是我在看书过程中摘录的一些教学启发,从与学生沟通、班级管理、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五个方面进行提炼,用做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一、怎样与学生说话?1、运用好语言沟通的艺术师生之间由于理解力、人生阅历等差异,构成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师生之间往往缺乏沟通的基础,所以,要把一个矛盾的问题引向统一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与我们产生共鸣的。
在与学生做沟通的时候,我们需要转换一下思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寻找一个沟通的切入点,把自己和学生站放在同一个战线,同一个水平,同频之后才能找到共同点,达成我们想要的结果。
书中举了老师处理女学生染发的案例故事,这位老师在沟通中并为批评学生染发行为做得不对,而是基于女学生当前这个年龄阶段爱美的特点,与学生“比美”。
引导其年龄大才需要染发,年纪小染发显老、俗气,而且掩盖了该有的青春、活力和文化气息,在这样的沟通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最近读了朱永通先生的《教育的细节》一书,感触颇深。
书中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小故事,揭示了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书中提到的很多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随口而出的评价,都可能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价值观。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个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举起了手,老师犹豫了一下,还是让他回答了问题。
但当这个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随口说了一句:“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就是这一句话,让这个学生从此再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了。
这个故事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是否也曾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也许我们认为只是一句无心之语,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教育的细节还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上。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学习能力。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应该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他们的潜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帮助,鼓励他们逐步克服困难。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长和进步。
在班级管理方面,细节同样重要。
一个整洁有序的教室环境,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提高学习效率;一套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
而这些细节的落实,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去思考和设计。
比如,如何安排班级的座位,既能保证公平,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何制定班级的奖惩制度,既能起到激励作用,又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其实都蕴含着教育的智慧。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认为是每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教育不仅仅意味着学校的课程,更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读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细节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读书不仅有益于知识的积累,还能塑造良好的品格。
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的主人公们往往具备着崇高的品质。
例如,他们勇敢、坚持、正直而且乐于助人。
通过与这些虚构的角色相伴,我逐渐认识到了这些品质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实践。
我发现,与他人和善相处、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追求个人理想,可以使我感到更加满足和快乐。
因此,读书对于培养良好的品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读书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接触到了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思想和观点,通过阅读,我能够学会接纳不同的声音,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和客观。
读书还能够锻炼我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读复杂的情节和推断人物的动机时,我需要分析线索、整合信息、进行推理,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也同样适用。
因此,读书对于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教育的细节还体现在读书的习惯养成上。
阅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需要持久的耐心和自律。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克服挑战,我成功养成了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
不仅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而且还能够放松自己,减少压力。
有时候,我会选择在阳光明媚的户外或安静的图书馆中读书。
这样的环境能够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让我更加专注和享受阅读的过程。
通过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我培养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也得到了增长。
因此,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教育的细节还表现在读书能够带来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阅读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能够带领我们驻足于文字的世界中。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教育的细节》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探讨了教育中的一些看似微小但却十分重要的细节。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对教育的细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关注。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教育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学习环境的重视。
作者认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学习环境应该安静、整洁、舒适,并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详细描述了自己改善学习环境的经历,作者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教育中注重细节的必要性。
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详细说明要求和目标;在考试时,应该制定明确的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
这些细微的改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中对学生的个体关怀。
作者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
只有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发掘自我潜能。
通过阅读《教育的细节》,我深感教育的任务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负责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教室里的知识传授,还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情商和创新精神,同样重要且困难。
只有将这些细微的问题纳入到教育的范畴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在读完《教育的细节》后,我不禁反思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实践。
以前,我更关注教育中的大方向和重要课程,而忽视了教育中的许多细节。
然而,教育中的细节决定了整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教育中的细节,不断改进并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总而言之,《教育的细节》这本书通过讲述故事和阐述观点,深入分析了教育中的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读教育的细节心得7篇
读教育的细节心得7篇读教育的细节心得(精选篇1)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
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
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
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
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写随笔,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督促,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
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
我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
新教育实验的儿童课程包括晨诵——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
其实,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适合教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晨诵、午读、暮省。
我们一起推进每月一事。
我们一起学会吃饭,学会节俭;我们一起不闯红灯,学会遵守规则;我们一起种树,培养公益意识;我们一起踏青,亲近自然;我们一起扫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我们一起唱歌,学会欣赏艺术;我们一起玩球,学会健身;我们一起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学会交往;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求知;我们一起写家书,学会感恩;我们一起演说,学会表达,培养口才;我们一起写日记,学会坚持,学会自省。
我们一起构建理想课堂。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是课堂的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和协作者。
构建理想课堂,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产生深刻共鸣,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一起培养卓越口才,一起建设数码社区,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研发卓越课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优秀范文5篇]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优秀范文5篇]
《教育的细节》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它唤起了我对精致教育的认知。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教育中每一个细节细微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作者赫尔默斯先生以他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作为基础,总结出了教育的核心原则:质量、耐心、持之以恒、多元化、合作和鼓励。
通过本书,我首先意识到,在教育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们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质量,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教师们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们也要培养学生具备持之以恒和勇气的精神,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保持长期的学习动力。
此外,本书还提出,教育中的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社会背景、学习习惯等个体特点,拓展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另外,教师们还应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他们彼此相互帮助,品德上间接影响,促进共同学习。
最后,本书还提到,在教育中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们应注意在过程中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保持自信,坚持学习的动力,而学校则可以通过奖状、荣誉称号等方式表彰优秀的学生。
《教育的细节》让我明白,只有做到对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认真、精准地进行规划和操作,才能实现有效的教育。
这本书激
发了我对精致教育的渴望,让我有信心依靠自身努力实现此目标。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三篇-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三篇-读书心得体会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一“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对幼儿园的教育尤为重要。
教师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语,传递出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意义,对稚嫩而敏感的幼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书中的每一个事例都很贴近我们的教学生活,以下就将我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正话”为何总要“反说”在这个案例中对于幼儿不好的行为,教师想运用过了“正话”反说的方法制止一些幼儿的不好的行为,如:当活动中有幼儿在说话时,王老师说:“还有谁没有做好?还有谁在那里说话?”幼儿暂时安静了一会,又开始说话。
当一名幼儿将绘画作品画到桌子上,王老师说“你真够可以啊,都能在桌子上作画了,行为艺术啊!”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其它的小朋友也学着在桌子上乱画。
在案例中教师说的这些语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老师也会说出上面的话语。
在案例中这些语言明显是无效的,并没有达到效果。
那为什么我们还会说呢?在这本书中进行了分析。
对于教师而言,一些教师对幼儿说话随便,很少考虑自己说出的话对幼儿的身心影响。
教师的心情处于消极状态时,会用“正话反说”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对于幼儿而言,6岁以下的幼儿,他们理解反语的能力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小班中班的幼儿,他们很难理解反语背后的真正含义。
我的感悟:教师在指导幼儿教育行为的时候,应该先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信任幼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要给幼儿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要正话正说。
老师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的指导幼儿的行为。
二、你终于做对了这是一个操作活动的案例,活动中幼儿操作时教师没有关注指导幼儿,而是忙于给完成的幼儿贴一朵小红花。
当有一个能力弱的幼儿操作空白的时候,教师没有通过提问进行指导,而是运用表情暗示,让这个幼儿最终完成操作。
最后,老师还说了一句“你终于做对了”。
这虽然是一个小细节,在案例的后面却反映了教师的理念及行为。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4篇)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4篇)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篇1《教育的细节》全书共分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道出鲜活案例中蕴含的思考和启示。
细节虽小,却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
假期我有幸读了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
细微之处多常识,细微之处藏卓见。
捍卫常识,大而言之就是捍卫未来;小而言之,就是对规律和人性的尊重。
细节的力量在于理性的批判和建设。
纵观全书,朱永通老师以敏锐的视角不动声色地真实记录了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见所闻。
审视之中难免忧思,也不乏批判,但他不囿于一时情绪上的发泄和愤慨,更多的是客观省察后的理性思辨。
让我们在“自我发现”的同时,还能增强“自我变革”的行动力。
他在书中直面教育现实中司空见惯的种种问题,切中要害,思想深邃。
书中没有对宏大叙事的理论阐释,只有面对一个个教育细节的理性思考,既启迪智慧,又滋养心灵,是追根溯源、探寻教育本质不可或缺的“活的范本”。
书中对很多教育细节的思考,唤醒了我们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
阅读品味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和朱永通老师一同进行深层次的拷问,继而反观自身,或颔首称赞,或汗颜不已。
如《润泽的座位》一文中,他从女儿受伤的经历中发现了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细节:如果班级学生数为奇数时,怎么安排那一个单独的座位?在惯性思考中多是消极惩罚的答案,而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把这样特殊的座位变成了“表扬的座位”。
在郑也夫先生《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我们看到了这一做法和“喜新厌旧”背后的理性分析:“追新”构成的适度刺激,变成了激励学生的媒介,暗合了人性炫耀的本能,激发了潜在的正能量,体现了润泽人性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一定要直面现实的问题,直面人性的善恶,不逃避,不伪装。
一味的批判会赢得群情的回应,但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于事无补,于人无益。
正如朱永通老师倡导的“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读书则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我多年的读书经历中,我发现教育的细节对于读书体验和学习效果都有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享一些我在读书过程中对教育细节的观察和体会。
首先,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读书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阅读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学习环境的细节包括:充足的自然光线,舒适的座椅和桌子,适当的室温等。
我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能够使我的思维更加清晰,专注力也更容易集中。
其次,阅读习惯的养成是读书过程中的重要细节之一。
坚持每天阅读一定的时间,可以让我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通常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每天专门安排一段时间来读书。
这样的习惯使得我能够持续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
另外,读书时的记笔记也是教育细节中一项重要的技巧。
笔记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整理和梳理阅读内容,加深对书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习惯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做标记,用箭头和线条来连接相关的观点。
这样的记笔记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回顾和回忆读过的书籍。
此外,与他人分享读书心得也是读书中一个重要细节。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能够加深对书中观点的理解,并获得不同的见解。
我通常会与朋友或同学组织一个读书小组,定期进行读书分享和讨论。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在交流中学到更多。
除了以上几点,读书时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节奏也是需要关注的细节。
有时候,心急于看完一本书,可能会导致阅读速度过快,错过一些重要的观点。
相反,阅读太慢可能会降低阅读效率。
因此,在读书时,我会努力保持适当的阅读速度和节奏,确保既能理解书中内容,又能够高效地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教育的细节对于读书心得体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环境、阅读习惯的养成、记笔记的技巧、与他人分享读书心得以及适当的阅读速度和节奏,这些细节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学习。
我相信,只有关注并且重视这些细节,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享受阅读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从书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今后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我希望教育工作者们都来看看这本好书。
尽量给孩子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时间和自由去探索一个丰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环境。
要知道玩耍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分散精力的坏事,相反,那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要理解并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发展水平。
只要我们明察秋毫,他们就会给我们指明方向。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
”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都发人深思,第一遍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细细研读了第二遍。
在重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案例呢?我可以试着做哪些工作?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我应该怎样灵活地应用这些道理来处理自己特殊的情况呢?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虽然已经是有近20年的老教龄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惯性,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幼儿的关注、对家长工作等反思的深入还是不够的,通过学习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形成对教学工作的新动力。
教育如果有大事,那就是孩子们在乎的事。
孩子们在乎的事是什么呢?是这堂课好不好玩、有没有趣,是新发下的语文书里有没有好看的故事,是课间能不能到操场上追跑打闹,是学校让不让去郊游,是体育课会不会被主科占用,是老师的一个微笑,是校园里的一片红叶……这些事都能让孩子们或欢呼雀跃或“黯然神伤”,大人眼里的这些小事恰恰是孩子们的大事,恰恰是教育的大事,又是教育的细节。
可惜我们的教育者常常忽略这些细节,却喜欢去做大事——给学校一个大大的理念,在墙上写上大大的标语,让孩子喊出大大的口号。
其实永通写的所有的小事、细节,无非是呼唤教育、呼唤学校、呼唤老师给孩子以平等、尊重和爱。
把小事做到一个个小孩子的心坎上,用细节体贴每个学生细密的心思——这或许就是我们教育的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三篇-读书心得体会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一“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对幼儿园的教育尤为重要。
教师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语,传递出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意义,对稚嫩而敏感的幼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书中的每一个事例都很贴近我们的教学生活,以下就将我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正话”为何总要“反说”在这个案例中对于幼儿不好的行为,教师想运用过了“正话”反说的方法制止一些幼儿的不好的行为,如:当活动中有幼儿在说话时,王老师说:“还有谁没有做好?还有谁在那里说话?”幼儿暂时安静了一会,又开始说话。
当一名幼儿将绘画作品画到桌子上,王老师说“你真够可以啊,都能在桌子上作画了,行为艺术啊!”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其它的小朋友也学着在桌子上乱画。
在案例中教师说的这些语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老师也会说出上面的话语。
在案例中这些语言明显是无效的,并没有达到效果。
那为什么我们还会说呢?在这本书中进行了分析。
对于教师而言,一些教师对幼儿说话随便,很少考虑自己说出的话对幼儿的身心影响。
教师的心情处于消极状态时,会用“正话反说”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对于幼儿而言,6岁以下的幼儿,他们理解反语的能力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小班中班的幼儿,他们很难理解反语背后的真正含义。
我的感悟:教师在指导幼儿教育行为的时候,应该先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信任幼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要给幼儿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要正话正说。
老师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的指导幼儿的行为。
二、你终于做对了这是一个操作活动的案例,活动中幼儿操作时教师没有关注指导幼儿,而是忙于给完成的幼儿贴一朵小红花。
当有一个能力弱的幼儿操作空白的时候,教师没有通过提问进行指导,而是运用表情暗示,让这个幼儿最终完成操作。
最后,老师还说了一句“你终于做对了”。
这虽然是一个小细节,在案例的后面却反映了教师的理念及行为。
“你终于做对了“说明老师关注于操作结果。
教师的表情暗示,说明这个老师很重视幼儿的操作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如何与操作材料进行互动的。
因此,在最后能力弱的幼儿已经不去想如何通过尝试来解决操作的问题,而是依赖于教师表情暗示来判断操作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没有通过操作得到发展,而在无形中丧失了自己的思考的意识,可能会养成依赖的习惯。
在纲要中提到:“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要通过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带动幼儿自主的去参与活动,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
对于这个案例中的情况,老师可以给予幼儿犯错的机会,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真正体会到操作的方法。
我的感悟: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原有水平,允许幼儿犯错。
教师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不要只关注于结果,要更多关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的收获和得到的发展。
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尽量用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积极主动地完成操作和探索的过程。
教学中的细节无处不在,只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关注幼儿,相信会有更多的发现。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二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
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
读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
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
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
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
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
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
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
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2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
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
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
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三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
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
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
这本书里充满了爱。
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
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
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
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
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
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
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
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
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我的体会: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没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忽视;;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
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现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二、教师的“不要”:(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希望与理想。
启发:(一)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
(三)学习型组织的体会:1、系统思考2、自我增进3、改善心智模式4、团队学习。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五)教师专业成长*进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须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