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2020版】高考地理微专题11 地壳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板块构造理论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3、地壳运动对湖泊、河谷地貌形成的影响

二、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按性质和方向分类

2、地质构造

3、背斜、向斜的区别

4、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三、岩层新老关系(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

1.板块构造理论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1)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

①陆块: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断层。

(2)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①陆块与陆块相撞:常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②陆块与洋块相撞:常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海岸山脉和岛弧链,如北美洲海岸山脉、东亚岛弧。

②洋块:常形成海洋,如大西洋、红海;海岭(又称海底山脉,在大洋中间又称大洋中脊或洋脊)。

3.地壳运动对湖泊、河谷地貌形成的影响

(1)对湖泊:

①地壳运动会导致岩层发生断裂,地壳下陷形成洼地,然后积水成湖。

②地壳运动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形成堰塞湖。

③地壳运动会使湖水不能外泄,形成内流湖。

④地壳运动会造成山脉隆起,使湖泊与海洋分离,且入湖水量减少;山脉隆起导致水汽来源减少,导致气候变干,推动内陆湖泊的形成。

(2)对河谷地貌:

①地壳上升,导致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②地壳上升,会导致某河段早期形成的河漫滩平原或冲积扇抬升,形成河流阶地地貌。

【典型例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二、地壳运动

2.地质构造

背斜

向斜

断层

向上拱起(核老翼新)

向下弯曲(核新翼老)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例如,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

3.背斜、向斜的区别

(1)岩层形态: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凹陷。

(2)新老关系:(最可靠,如果题中有新老关系,就不用考虑岩层形态)。

①背斜:两侧从里向外,由老到新;顶部上新下老。

②向斜:两侧从里向外,由新到老;底部上新下老。

③提醒:判断背斜、向斜新老关系时,首先要判断是哪个部位,是左侧还是右侧,是顶部还是底部。

(3)岩层海拔:背斜:顶部海拔最高,两侧海拔较低;向斜:底部海拔最低,两侧海拔较高。有时用埋藏深度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

4.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三、岩层新老关系(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

1.沉积岩:上新下老(打井越往下应是越老的沉积岩)。

2.侵入岩:侵入者新,被侵入者老。

3.变质岩:侵穿者新,被侵穿者老。

4.断层:发生在断裂的岩石形成之后。

5.溶洞形成:石灰岩—地壳上升—流水溶蚀—溶洞(如果有上下洞的话,一般先形成上层洞穴,后形成下层洞穴)—钟乳石(流水沉积)—石笋(流水沉积)。

6.若为背斜从里向外逐渐变新;若为向斜从里向外逐渐变老。

7.岩石先地壳上升到地表,后发生侵蚀作用;若侵蚀面与岩层平行,说明没发生褶皱;若侵蚀面与岩层不平行,则发生了褶皱;岩层先地壳下沉,再发生沉积作用。

【典型例题】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1~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微专题11 地壳运动

一、板块构造理论

1.板块构造理论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典型例题】(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二、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按性质和方向分类

2.地质构造

3.背斜、向斜的区别

4.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三、岩层新老关系(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

【典型例题】1.D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