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2020版】高考地理微专题11 地壳运动
高三地理地壳运动知识点
![高三地理地壳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3606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a.png)
高三地理地壳运动知识点地壳运动是地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地球演化的过程,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起源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地壳运动是一个必学的内容,下面将从地壳运动的定义、分类、原因以及对地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地壳运动是地球上地壳表面及其内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
时间上,地壳运动可以分为缓慢的地质长时间运动和剧烈的地震短时间运动。
地质长时间运动主要指地壳板块的平移和变形,而地震短时间运动则是指由于地壳内部发生错动所引起的地震。
空间上,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地球表面的隆起和下陷,以及地质构造的形成和改变。
地壳运动的分类主要有两大类,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地表上相对相邻地区的水平位移,它主要分为地壳悬崖和地壳断裂。
地壳悬崖是指地壳的水平位移产生的高程断崖,常见的有中国的黄山和云南的名山。
地壳断裂则是指地壳受到剪切力的影响而形成的断裂带,如三峡断裂带和鄂尔多斯断裂带。
垂直运动是指地表上相对相邻地区的垂直位移,它主要分为地壳抬升和地壳下陷。
地壳抬升是指由于地壳内部构造运动的推力作用而使地表上升,如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
地壳下陷则是指由于地壳内部构造运动的拉力作用而使地表下降,如泰山的下陷。
地壳运动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大方面。
内因是指地球内部的作用,主要有地滑、地球内部热流的作用以及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变形等。
地滑是指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引起的地表滑动,如火山爆发和地震活动。
热流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流动,它导致了地壳内部岩石的移动和变形,从而引起地壳运动。
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变形是地壳运动中最主要的内因,它主要通过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地壳的平移和变形。
外因是指地球外部的作用,主要有大气和水体的作用以及外力的作用等。
大气和水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风蚀、水蚀和冰蚀等,它们会引起地壳表面的剥蚀和侵蚀,从而改变地壳的形态。
外力的作用主要指外力对地壳的压力和拉力作用,如板块之间的挤压和撞击。
【校本教材2020版】高考地理微专题11地壳运动
![【校本教材2020版】高考地理微专题11地壳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7eae07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8.png)
【校本教材2020版】高考地理微专题11地壳运动1、板块构造理论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3、地壳运动对湖泊、河谷地貌形成的影响二、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按性质和方向分类2、地质构造3、背斜、向斜的区别4、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三、岩层新老关系(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1.板块构造理论(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1)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①陆块: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断层。
(2)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①陆块与陆块相撞:常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②陆块与洋块相撞:常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海岸山脉和岛弧链,如北美洲海岸山脉、东亚岛弧。
②洋块:常形成海洋,如大西洋、红海;海岭(又称海底山脉,在大洋中间又称大洋中脊或洋脊)。
3.地壳运动对湖泊、河谷地貌形成的影响(1)对湖泊:①地壳运动会导致岩层发生断裂,地壳下陷形成洼地,然后积水成湖。
②地壳运动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形成堰塞湖。
③地壳运动会使湖水不能外泄,形成内流湖。
中图版地理——地壳的运动42页PPT
![中图版地理——地壳的运动4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bdd71a5acfa1c7ab00cc5c.png)
中图版地理——地壳的运动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共22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c2ba7fff78a6529657d53c0.png)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9:21:20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由图可知( C )
A.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
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
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2)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B )
A.河流入海口
B.山间河谷出口
C.大江大河中下游 D.盆地中心
阅读与思考
1:概念
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和生物可以引起 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称为外力作用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优质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681797da38376baf1fae61.png)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 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一、内力作用
4.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
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 态的基本格局,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作用
2.表现形式:
总的趋势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2020/9/5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岩浆岩
谢谢!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2020/9/5
2020/9/5
2020/9/5
海浪侵蚀作用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2020/9/5
2020/9/5
海浪堆积作用
二、外力作用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 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优质课件
2020/9/5
2020/9/5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外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的热能。
2.作用速度:有快有慢 地壳运动
3.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2020/9/5
一、内力作用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挤压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张裂 断裂带(东非大裂谷)
高考地理地壳运动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壳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9c050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f.png)
高考地理地壳运动知识点地壳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地壳运动包括地壳断裂、地壳变形和地壳抬升等现象,这些现象对地球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壳断裂。
地壳断裂是指地壳在地质运动中发生断裂的现象。
地壳断裂分为活动断裂和陈旧断裂两种类型。
活动断裂是指目前仍然有运动的地壳断裂,这种断裂往往伴随着地震活动。
陈旧断裂是指已经停止运动的地壳断裂,多数陈旧断裂是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产生的。
地壳断裂是造成地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地球地质演化的重要标志。
其次,地壳变形是地壳运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地壳变形是指地壳在地质运动中发生形态和结构改变的现象。
地壳变形分为弯曲变形、褶皱变形和断层变形三种类型。
弯曲变形是指地壳因受到外力作用而形成弯曲的现象,如河流弯曲、山脉曲线等。
褶皱变形是指地壳因内外力的作用而形成褶皱的现象,如喜马拉雅山脉。
断层变形是指地壳因受到拉伸、挤压或剪切力作用而形成断裂面的现象,如洛杉矶地震。
最后,地壳抬升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地壳抬升是指地壳因地质运动而上升的现象。
地壳抬升不仅反映了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化,还直接影响着地表的地形和地貌。
地壳抬升分为隆升和隆起两种类型。
隆升是指地壳在水平方向上一侧隆起,另一侧下降的现象。
隆起是指地壳整体上升形成的现象,如喀斯特地形中的岩溶塌陷和普陀山的环状山脉等。
总的来说,地壳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地壳断裂、地壳变形和地壳抬升等现象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多样的地形和地貌,也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地壳运动的学习和研究,以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之地壳运动(43张PPT)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之地壳运动(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22ad4119e8b8f67d1cb94b.png)
命题角度一 结合地理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9·黑龙江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期末)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 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小明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 片。据此完成1~2题。 1.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2.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海岭处多“浮石”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C.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
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不一致
解析 第3题,由图中乙地附近洋底岩层年龄大约为0~7百万年,向两侧逐渐增加,说明乙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甲地 位于该生长边界东侧;结合世界主要板块及其边界类型可知,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西侧都有生长边界分布, 而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西侧都为消亡边界。故选D。
命题角度二 结合洋底岩层年龄分布,考查板块分布及其影响 (题型预测:选择题)
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3~4题。
3.甲板块可能位于( )
①非洲板块 ②美洲板块 ③亚欧板块 ④印度洋板块 ⑤太平洋板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4.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命题角度四 板块构造常说解释山地矿产的形成 (题型预测:非选择题)
6、(2019·北京文综)下图为南美洲秘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秘鲁境内金 属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山区,采矿业是秘鲁的经济支柱,是 一个矿产出口大国。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有关问题。
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1部分 第2章 第5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学案:第1部分 第2章 第5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fcd5cbc5727a5e9846a6101.png)
第5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作褶皱。
②基本单位——褶曲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②断层的位移类型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
(3)火山①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②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特别提醒]1.主要的岩石类型: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
2.主要的地质作用:①代表冷却凝固,②代表固结成岩,③代表变质作用,④代表重熔再生。
一、区域认知——正误判断1.喜马拉雅山脉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导致的。
(√) 2.日本的富士山是典型的火山地貌。
(√) 3.长江三峡的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导。
(×) 4.青藏高原的隆起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外力作用相关示意图乙丙1.图甲中a表示风化作用、b表示搬运作用、c表示堆积作用。
2.图乙所示地貌是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流水沉积作用,主要分布于河流入海口。
图丙所示地貌是风蚀蘑菇,其形成原因是风力侵蚀作用,多分布于干旱地区。
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较为典型。
三、综合思维——趣味思考1.有人说,地中海面积会越来越小,你能说出其理论依据吗?[提示]从板块运动的角度看,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为消亡边界,因此其未来的面积会逐渐缩小。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PPT课件地壳运动规律共27页文档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PPT课件地壳运动规律共2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75302d852ea551811a68726.png)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PPT课件地壳运动规 律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板块构造理论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3、地壳运动对湖泊、河谷地貌形成的影响
二、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按性质和方向分类
2、地质构造
3、背斜、向斜的区别
4、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三、岩层新老关系(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
1.板块构造理论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1)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
①陆块: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断层。
(2)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①陆块与陆块相撞:常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②陆块与洋块相撞:常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海岸山脉和岛弧链,如北美洲海岸山脉、东亚岛弧。
②洋块:常形成海洋,如大西洋、红海;海岭(又称海底山脉,在大洋中间又称大洋中脊或洋脊)。
3.地壳运动对湖泊、河谷地貌形成的影响
(1)对湖泊:
①地壳运动会导致岩层发生断裂,地壳下陷形成洼地,然后积水成湖。
②地壳运动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形成堰塞湖。
③地壳运动会使湖水不能外泄,形成内流湖。
④地壳运动会造成山脉隆起,使湖泊与海洋分离,且入湖水量减少;山脉隆起导致水汽来源减少,导致气候变干,推动内陆湖泊的形成。
(2)对河谷地貌:
①地壳上升,导致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②地壳上升,会导致某河段早期形成的河漫滩平原或冲积扇抬升,形成河流阶地地貌。
【典型例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二、地壳运动
2.地质构造
背斜
向斜
断层
向上拱起(核老翼新)
向下弯曲(核新翼老)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例如,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
3.背斜、向斜的区别
(1)岩层形态: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凹陷。
(2)新老关系:(最可靠,如果题中有新老关系,就不用考虑岩层形态)。
①背斜:两侧从里向外,由老到新;顶部上新下老。
②向斜:两侧从里向外,由新到老;底部上新下老。
③提醒:判断背斜、向斜新老关系时,首先要判断是哪个部位,是左侧还是右侧,是顶部还是底部。
(3)岩层海拔:背斜:顶部海拔最高,两侧海拔较低;向斜:底部海拔最低,两侧海拔较高。
有时用埋藏深度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
4.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三、岩层新老关系(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
1.沉积岩:上新下老(打井越往下应是越老的沉积岩)。
2.侵入岩:侵入者新,被侵入者老。
3.变质岩:侵穿者新,被侵穿者老。
4.断层:发生在断裂的岩石形成之后。
5.溶洞形成:石灰岩—地壳上升—流水溶蚀—溶洞(如果有上下洞的话,一般先形成上层洞穴,后形成下层洞穴)—钟乳石(流水沉积)—石笋(流水沉积)。
6.若为背斜从里向外逐渐变新;若为向斜从里向外逐渐变老。
7.岩石先地壳上升到地表,后发生侵蚀作用;若侵蚀面与岩层平行,说明没发生褶皱;若侵蚀面与岩层不平行,则发生了褶皱;岩层先地壳下沉,再发生沉积作用。
【典型例题】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完成1~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微专题11 地壳运动
一、板块构造理论
1.板块构造理论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典型例题】(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二、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按性质和方向分类
2.地质构造
3.背斜、向斜的区别
4.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三、岩层新老关系(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
【典型例题】1.D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