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全球变化)【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全球变化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全球变化概述 1.全球变化的概念 (1)全球变化的由来 全球变化一词最早用于表述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越来越不稳定,特别是国际安全
和生活质量逐渐降低这一特定现象。

(2)全球变化的内涵
①全球变化是指对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直接或潜在影响、由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在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地球环境的变化,或与全球环境有重要关联的区域环境的变化。

②全球变化的过程涉及三个基本方面,即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3)全球变化研究 全球变化的概念
全球变化概述 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 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后果 近现代气候变化回顾及未来气候变化预测 全球变化中的气候变化 工业革命后的全球环境变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全球
变化
①研究地球系统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的机制,是目前全球变化最主要的研究内容;
②分析地球系统各种尺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建立地球系统变化的预测理论及方法;
④提出全球资源和环境科学管理的建议。

2.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
(1)四大研究计划
①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②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③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
④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大气组成变化、生态系统变化、全球碳循环、全球人文、气候多样性的变化、全球水循环等专题。

(2)全球变化的作用机理研究
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主要从大气化学、生物排放和海洋生物化学三方面进行研究。

②陆地生态与气候的相互作用
就植被在地球系统水循环中的作用和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

③地球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模拟
把海气耦合模式与陆地过程模式及环境系统中的化学过程、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耦合起来,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④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预测全球变化对农业、海岸带、能源等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在有关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
之间筑起桥梁。

(3)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
①人为的局部污染源与大气运动对污染物的远距离携带;
②人为的局部污染源与河流、海流对污染物的远距离携带;
③人类运载工具运行的空间范围扩大,把污染和“垃圾”带向全球和高空;
④人类的全球性流通,把疾病和污染带向全球各地;
⑤人类活动对森林和水域的大规模改变,影响大气环境的全球性变化。

以上五大过程使世界上的局部环境变化最终都参与了全球变化,导致了全球环境变化。

3.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后果
(1)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途径
①直接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②全球变化事件也可能对某些社会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
③通过资源和灾害的变化改变自然系统的承载力,影响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的人为环境系统的生产力,进而影响人类的供需平衡,并进一步影响人类与人类社会。

(2)全球变化影响的分类
①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
全球变化从改变资源的供需关系,改变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以及改变自然系统本身的脆弱性等途径改变土地的承载力,这是全球变化影响的第一个层次。

体现在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等过程更易于发生。

②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影响的第二个层次是对与资源和灾害的变化相联系的生产系统的影响,包括直接受资源和灾害影响的生产水平或生产结构变化,以及为满足全球变化所引起的人类需求的
改变而进行的生产系统产业结构调整。

③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全球变化影响的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对生产和消费平衡关系变化的响应。

生产系统变化的结果导致生产力的改变,必然破坏业已存在的社会供给与消费需求平衡,这需要社会对人类的经济与生活领域给予适当的干预。

④对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
全球变化影响的第四个层次是对人类本身及社会政治文化平衡的影响,其不利的方面表现为重大生命损失、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秩序的破坏、地区冲突的加剧甚至文明的兴衰等。

⑤全球变化的后果
①温室效应;
②臭氧层破坏;
③生物多样性丧失;
④土地退化;
⑤赤潮。

二、全球变化中的气候变化
1.近现代气候变化回顾及未来气候变化预测
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如高温热浪、低温冷害、干旱、洪涝等出现频繁。

已观测到的积雪和海冰面积减少也与气候变暖相一致。

(1)气候变化的驱动要素
气候变化的驱动要素包括CO2、CH4和氮氧化物,大气中气溶胶,云反射率,卤代烃,土地覆盖变化,雪表面黑炭沉积以及其他因素。

(2)气候变化的直接观测
全球海平面1961~2003年每年平均上升1.8mm(1.3~2.3mm),而1993~2003年每年平均上升3.1mm(2.4~3.8mm),20世纪海平面上升估计值为0.17m(0.12~0.22m)。

卫星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北冰洋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减少2.7%(2.1%~3.3%),夏季减少得更多,为7.4%(5.0%~9.8%)。

这与TAR公布的数据是一致的。

(3)气候未来变化的预测
一系列特别情景排放报告(SRES)预测,在未来20年,每10年温度升高0.2℃。

即使温室气体浓度保持不变,由于与气候过程和反馈相关的时间尺度的存在,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还将会持续数个世纪。

2.工业革命后的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大气组成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引起土地利用的变化3个方面。

①工业社会之前,主要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过程,如果说农业的发展使土地利用对地表覆盖产生影响的话,那这种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

②工业社会之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口急剧增加,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内,人类对环境的改变已经远远超过了自然作用本身,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③从20世纪的70年代到80年代,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大气组分的变化、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退化、热带雨林的砍伐、生物多样性锐减、淡水资源耗竭、海岸生境破坏,全球环境在人类—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下,正在发生急剧的改变。

④在最近百年时间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自然变率。

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量仍相对较低,但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1)中国与气候变化
①中国深受气候变化影响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相对较弱,气候变化已经并将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②历史排放少,人均排放低
2004年中国人均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3.65t,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33%。

③积极应对,效果显著
a.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b.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c.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d.控制人口增长;
e.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完善机构体制,加强研究能力建设,提高公众意识。

(2)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我国的基本立场是本着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①坚持合作应对。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事关各方利益,需要各国联手应对;
②坚持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
③坚持公约主导地位。

《气候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