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分享与反思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共享与反思》1. 引言在当今社会,国学教育备受关注,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
通过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本文将共享一些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反思。
2. 案例共享2.1 案例一:《三字经》诵读活动在某幼儿园,老师们组织了一次《三字经》诵读活动。
通过让孩子们背诵《三字经》,引导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够熟练地背诵《三字经》,还能够通过老师的引导,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对“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理解,让孩子们在背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2 案例二:诗词鉴赏活动另一家幼儿园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开展了诗词鉴赏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为孩子们讲解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意境,通过音乐的伴奏,让孩子们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孩子们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反思与总结通过以上两个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案例共享,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活动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些问题。
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时,如何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引导他们将国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又如何激发孩子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与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智慧,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
我认为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老师们应该注重引导孩子们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层含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背诵。
另外,家长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与孩子们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国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案例及教学反思幼儿园是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幼儿的思想品质和情感态度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及教学反思,探讨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意义和教学方法。
一、案例1.案例一:《三字经》诵读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过程:教师向幼儿介绍《三字经》的由来和意义,然后对幼儿进行语音、韵律和情感的训练,引导幼儿用认真的态度和正确的发声方法进行诵读。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诵读,并加入互动游戏,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三字经》中的道理和故事,引发幼儿思考和讨论。
教学效果:通过《三字经》诵读活动,幼儿不仅掌握了古代经典的知识,还培养了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案例二:《弟子规》诵读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弟子规》,使幼儿了解古代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处世哲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教师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内涵,然后进行声音、节奏和语调的训练,引导幼儿用认真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进行诵读。
之后,教师组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弟子规》中的道德准则和处世哲学。
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和个人体会的共享,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
教学效果:通过《弟子规》诵读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古代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处世哲学,还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反思1.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在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传统经典并不是简单地让幼儿背诵,而应该引导幼儿深入探讨经典内涵,了解其历史背景、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培养幼儿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2.总结和回顾的内容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回顾。
可以邀请幼儿共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对活动效果和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经典诵读活动反思

经典诵读活动反思经典诵读活动反思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
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
”面对当前语文学习现状,我越来越觉得在高中推行全面的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有多么重要和迫切了。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学生一生的文化资产。
这次三中的阅读教学活动让我深受启发,三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他们的经典诵读重形式又重过程。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典直接带动了语文学习的全面提高,并且对其他学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成绩就是明证。
看到三中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们也是跃跃欲试,在我们学校首先是自己的语文课堂,我准备着手从以下几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形式启动该项活动:1.复述故事。
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课前布置学生看与此关联的第2回和第3回,上课时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或者精彩的描写片段;2.专题讲座。
比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主要人物关系”“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写作特点”等,其中可以穿插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的精彩片段。
3.知识竞赛。
每个学期可以围绕指定的经典名著从文学常识、主要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出几份知识竞赛试题。
4.读书报告会。
以校或者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
5.与背诵结合。
平时的语文课或者各种类型的考试穿插经典名著知识的默写。
6.利用相关媒体。
要求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观看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等。
国学经典教学反思

国学经典教学反思
本学期学校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
毕竟,课本上的国学经典篇目比较有限,而有了这套教材,能够有效地补充课文中经典篇目的不足,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典,更多地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倡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早读、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背诵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文章,扩大了学生的语文积累,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刚开始读时,学生的读书兴趣是极大的,声音也很洪亮。
一些琅琅上口的古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流利地背出来了。
但一些难理解的古文读起来就比较拗口,甚至显得结结巴巴,更不要说背诵了。
虽然说经过多次的示范朗读,这种现象有了一定的改观,但能背诵的同学依然是寥寥无几,如《菜根潭》中的内容。
而且,如果一次性读经典的时间教较长,他们就会底气不足、兴味索然了。
由此我想到:他们毕竟还是初一的孩子,持续注意的时间不会太长。
所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是很重要的。
如果能充分使用多种教学条件,比如MP3,多媒体课件等,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诵读情境,如配乐朗诵、插入相关小故事等,学生的学习劲头会更足。
再改变全班齐读的单一形式,采用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方法,学生的诵读兴趣会更高,效果也相对应会更好。
有感于此,今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持续反思,持续探索诵读经典篇目的有效途径,既让学生愿意诵读,又能读得津津有味,读了还
想读,熟读成诵,逐步提升积累和鉴赏品味经典文化的水平,从而把祖国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那么,吾愿足矣!。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文3篇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文3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国学经典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它像丝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促进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它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对经典的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
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诵读水平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会层层加深,也夯实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其次知识面也在扩大。
我们看出孩子在一天天进步。
例如《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
久读经典,学生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圣贤的品质,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得行为习惯。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深信孩子们在诵读的同时,必将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篇二: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我参加了庆阳电大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诵读》的在线学习,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诵读教学反思

国学诵读教学反思引言近年来,国学诵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重视和认可。
国学诵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修养和文化素养。
然而,当前国学诵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国学诵读教学进行反思,探讨教学问题及改进方法。
问题分析教材选择的问题当前,国学诵读教学普遍使用课本和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
然而,一些教材内容的难度过大、过于华丽繁琐,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
教材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目前,国学诵读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背诵和默写层面上,存在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的问题。
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创新。
教师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如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缺乏个性化教学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当前的国学诵读教学缺乏个性化教学。
教师无法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佳。
个性化教学可以通过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来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改进方法多元教材的运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材进行国学诵读教学。
教材可以丰富多样,包括古诗词精选、经典故事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等。
互动式教学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情景教学可以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并根据其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
202X年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回顾202X年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我深感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关注了国学经典的阅读与理解,以及与学生一同进行的课堂互动和讨论。
以下是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反思和改进措施。
首先,我发现在教学中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国学经典的文化底蕴深厚,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过于注重知识传递,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并愿意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
其次,在某些课堂中,我没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教学过程过于单调枯燥。
国学经典具有丰富的图文素材,我可以运用PPT、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论语》时,可以利用视频素材展示相关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示经典中的思想与实践。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另外,我还发现在教学中未能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过于统一化对待。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我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对文字理解能力较强,可以鼓励他们多读原文、注解,培养其对国学经典的深入理解;而对于一些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他们通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来理解和诠释经典。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和引导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学经典。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往往与他们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密切相关。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过于强调内容的传递,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3篇)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学校自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
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一、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1、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本学期,我校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____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____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周的课程表上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委派少先队专人检查,校领导不定时抽查,确保诵读时间。
3、开展活动,坚持小型多样。
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血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利于下午大课间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重形式又重过程。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求速度又求效果。
四、收获和体会1、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中国文化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范文(14篇)

中国文化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范文(14篇)写心得体会是让我变得更加敏感和观察力更强的一种训练方式,它可以让我更好地发现和品味生活中的美好和珍贵。
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经典诵读经典诵读,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朗读经典作品,以及用心体会其中深层含义,不仅能够传承文化,还能够提升个人修养。
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意义。
下面,我将从对经典诵读的理解、传承文化、提高修养、激发思考和共通交流等方面,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经典诵读是对古代经典作品的一种朗诵演绎。
通过朗读,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作品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美妙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语调抑扬顿挫、音韵的协调和节奏的掌握,以致更好地表达经典诗文的内核。
同时,我还学会了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真情实感的演绎,使得古代作品得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其次,经典诵读是一种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继承。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我们将古代文化的精髓传给下一代。
每一次的经典诵读,都是对文化传统的一次重温和延续。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到我们应该为传承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将经典作品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第三,经典诵读是一种提高自身修养的方式。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通过诵读经典,用心体会内涵,我们能够超脱现实的喧嚣,获得一种宁静与豁达。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常常急躁冲动的我,逐渐变得淡定从容。
经典诵读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
第四,经典诵读能够激发思考和启发人们对生活的体味。
在经典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包含着人生的智慧。
通过诵读和体会经典作品,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处事原则。
我发现,当我面对挫折时,经典中的人物故事和哲理警句都能给予我应对困境的启示和鼓舞。
经典作品教会了我如何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经典诵读还能够促进交流和共通理解。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1时间荏苒,转瞬即逝,转眼已经一个多月了。
暑期国学教育活动已经进行了一半多了。
遥想当初刚刚开始加入本着一个“宣传国学,发扬光大”的信念加入国学团队,到现在,站在“第一线”亲身深入小区的面向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
在这期间感受颇丰,辛苦和甜蜜始终伴随左右。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这次教学是我的首次教学实践活动。
我担任的是《三字经》教学工作,这一个多月来,我才认识到这部仅仅一千多字的作品就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多么的神奇,不可思议。
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并为他们而感到自豪。
在短暂的一个来月的相处中,我们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谊。
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如此的短暂、令人难忘。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要组织好一堂课并不容易,其中思想品德对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正好在国学中就有思想品德的这方面的古训。
比如《三字经》中“亲师友,习礼仪”就讲到了要学生去亲近老师,尊敬老师,对老师要有礼貌,向老师学习礼仪。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我们这些作为老师的就是要先从严要求自己,再去指导学生。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就做过这样的练习,特意花时间指导学生的礼仪,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了如何给老师敬礼,老师如何回礼。
而这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
此后学生见到老师都很有礼貌,课堂的礼仪学生们也做得十分好。
不仅仅是对老师礼仪方面,还有其它的思想品德方面,他们也有了十分好的进步。
家长都十分肯定我们的这方面的`工作。
这无疑给了我们巨大的动力,让我们在国学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更加奋勇直前,从国学中挖掘出好的新的内涵,让中国的国学在我们手中进一步的传承,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范文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范文1. 引言国学经典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朗读经典文本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然而,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果方面。
本文将对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2. 问题的背景传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被动参与。
教师会选择一些经典文本,让学生跟着朗读或背诵。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参与度不高。
由于教师主导,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朗读或背诵,缺乏主动性和情感投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生理解能力不足。
仅仅朗读或背诵经典文本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内涵,缺乏对国学经典的深入理解。
•教学效果不明显。
传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注重学生对文本的声音表达,忽视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和思考,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 改进的建议为了提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3.1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是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声音的节奏和韵律:要求学生有意识地控制语速和停顿,使朗读更加流畅和自然。
•语音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注意发音和语调,特别是一些常见字的发音规律和变调规律。
•表情和情感的投入:鼓励学生通过语音的变化和语气的表达来传递文本中的情感。
3.2 增加互动和讨论为了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我们可以将诵读与讨论相结合。
教师可以在诵读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深化对国学经典内涵的理解。
3.3 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可以将学生扮演国学经典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模拟对话和互动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4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现代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国学经典诵读教学。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推荐8篇)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推荐8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第1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国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针对当代学生对国学的陌生,为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国学的博大精深,提高学院同学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使20xx级新生树立更好的道德观与思想观。
11月30号,建筑与规划学院对11级新生开展了关于“国学经典”的党团活动。
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我校的广泛开展,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此次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各班同学对于“国学经典”这个话题畅所欲言,以班会等各种形式开展,自定地点,自定形式,在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中各班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同学认真听讲,踊跃参与活动,现场气氛活跃。
活动结束后,各班呈交一份活动报告,报告内容翔实,图文并茂,部分团支部还上交了有关国学经典的视频。
深刻学习和认识了国学经典在当今社会下的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使11级新生纷纷表示对中国传承数年的国学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会用优秀的思想来提高我们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完善我们的人格修养。
本次活动有益于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之果、精神之花,它承载历史、传承文明,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
广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能够引领大家在诵读中亲近经典,在亲近中热爱经典,热爱中弘扬中华文化,这是我们薪火相传、万世一系的历史使命。
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
文以载道,经典中有哲学、有智慧、有历史、有道德、有文化、有美学,浸透着优秀的人文精神基因,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学们也深刻认识到国学是从古至今的文化积淀,是经过一层层洗礼传承的文化瑰宝,它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第2篇中华国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心得(精选5篇)

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心得(精选5篇)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心得(精选篇1)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礼貌,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
中华经典的星空里,群星闪耀。
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活力齐飞。
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蓉智的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广阔胸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十分道。
名可名,十分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梦想;其中不仅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
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的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
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的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
当教师以真诚心帮忙学生,昔日视若无睹的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
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
原先我的生活习惯不节俭,此刻的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构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职责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
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
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
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
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
我们必须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教师,把孝永远传下去。
我向善启孝心的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的深根。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5篇)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5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通用5篇〕不经意间,一个难忘的活动结束了,想必你会开拓了视野,你会有什么样的总结呢?我敢确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活动总结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在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丰厚孩子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列四坝小学于20xx年9月举办了“小国学”讲坛活动。
利用课间领着学生一起背诵《三字经》、古诗文;除此以外,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还讲解《水浒传》,平常利用升国旗课间等进行背诵,营造深厚的气氛,语文老师对《水浒传》进行了讲解,并对学生的诵读状况进行了等级评定。
并且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大型集体诵读:以全校为单位整体展示,如:每周的升旗仪式。
〔2〕小型集体诵读展演:以班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如:每天上课的时候。
〔3〕读书笔记展示:主要以学生习作为载体,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们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宠爱中国文化,在宠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培育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进展奠定基础。
同学们纷纷表示:情愿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千古美文,做中华少年。
国学经典能够走进校内,我们感到特殊高兴,诵读经典活动我们要长期搞下去。
让学生们学到课外学问,开阔视野,丰富学问,了解我们宏大祖国灿烂的文化。
更大的收获是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用到行动。
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争作一个合格的接班人的信念。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2中华国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这些经典的国学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宝贵的财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这些祖国优秀文化精神,足以成为少年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对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精选3篇)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精选3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精选3篇)一个精彩的活动已经圆满收官,我们肯定积累了不少感想吧,有了这样的机会,要好好记录下来。
那么活动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才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学期我们班依旧开展每周一诗活动,现总结如下:一、尝试运用的教学方法1、是熟读成诵法。
即让同学多读,可指导同学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有道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2、是依据教材扩充学习法。
在教一新课后,让同学在课外阅读中找到相应的古诗,课外补充让同学回家好好诵读,让同学学习,扩大了同学的学问面,从而激起同学读背古诗词的爱好。
3、是诵读想象法。
就是在诵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去。
让同学边诵读边想象再现画面情景,使同学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二、培育同学的力量1、经典诵读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提高了同学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
2、同学在经典的浸润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提高了同学的诵读水平,也提高了同学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三、不足的地方1、同学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检测反馈需要改进。
背诵检测的方式单一,都是组长检查组员,对于会背的没有采纳嘉奖措施,会背的同学也没有实行任何关心手段。
致使部分同学不会背的内容越积越多,两级分化越来越严峻。
以后检测、激励措施要跟上。
3、讲解方式需要改进。
虽然我改进了同学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我的讲解太灌输,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耗时费劲,没发挥同学的自主能动性。
以后的方法预备让同学提前预习,边读原文边看后面的解释,同学读不懂的,提出来再让老师关心解决。
诵读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头屯河农场学校陈倩为传播国学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校开展了实施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经典诵读活动。
各年级老师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精选喜欢的经典诗文,如《三字经》、《论语》等,以晨诵、午读、暮省的形式组织学生诵读学习经典,引领学生体味国学经典文化。
本人也积极参与到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当中,既有收获,也有困惑,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二、诵读与理解结合,让学生接受国学。
对这类经典,我们需要让孩子们读,更需要让孩子们思考,还需要让孩子们感悟。
通过大量诵读与讲解,学生可以深切的感触到国学的魅力,为进一步学好它做准备。
在这方面要注意现代与古代的区别,做到古今一体,讲解的内容通俗易懂。
在这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讲述一些有关的典故,以此提高大家对国学的认同感。
三、诵读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1、古诗词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经典,也是语言之精髓积淀,因此很多古诗其背景深远、意境悠远。
因此很多学生对有些诗词的诵读积累也是“囫囵吞枣“式的。
而我认为老师向学生交代清创作背景和诗的大意,学生在理解中去背诵古诗效果会更好。
2、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副绝妙的图画,画中有人、有物,关键是看其侧重描写的重点是什么,每一首诗其实都是一篇篇精妙绝伦的文章,要想解读其内涵。
只有把图文并茂、再加合理大胆想象才能引领我们行走在美丽如画的诗文之中。
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时,常让学生据诗的内容并利用书中插图,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四、积极地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让学生找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找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在教学实践中,一路探索,一路总结,一路积累,一路收获。
我认为要想有效进行经典诵读教学,必须从以上几方面去努力,虽然有些措施显得肤浅,但我想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我会一直引导我的孩子前行在诵读积累经典之路上,哪怕历经艰辛与坎坷。
国学经典教育反思

初一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诵读反思初一语文组李书爱2014_2015学年度,在校领导和语文组同仁大力支持下,我们初一两位语文老师在王殿峰老师的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学教育理念,广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
本学年我们让学生反复诵读了《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四部著作,并学习了礼乐文化。
每周一课时的国学课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现在想来,韵味还颇浓呢。
一、精心美化教室,营造优雅古典的国学氛围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更进一步美化了教室。
首先是向擅长书画的同学和老师征得书画作品,同学们热情参与,共上交优质书画作品近二十幅。
这些作品全部整齐地布置在教室书画墙上,同时我收集了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打印出来,贴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上,供同学们观摩,使人一进入教室就会感到墨香沁脾。
二、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高效优质课堂本学年正式开始前,我便起草了2014-2015年度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教学计划,计划上半学年主要学习诵读《弟子规》、上半部《论语》、《大学》,下半学年主要学习诵读下半部《论语》、《道德经》、《中庸》。
在此基础上,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创办经典读书会,为构建老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成长模式而努力。
经典读书会和诵读比赛本学期如期圆满举行,受到了家长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每次上课前,我们精心备好课,上课时行大礼。
读经开始时,老师先教同学们“习礼”,向圣人行三拜礼。
同学们学会后,培养了一位学生主持人,以后学生们就在主持人带领下向“夫子行拜礼”,然后在行云流水般的古典音乐氛围下开始诵读经典了,做到了诵读经典和学习礼仪的完美结合。
一节课中,学生们都在大声地诵读经典,没有一刻闲暇时间。
课堂完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起组织、引导、示范、管理、评价的作用。
学生直接系统地诵读经典原著,在经典的世界里经年浸润累积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读有深度有思想之文字,悟有深度有思想之智慧,立博大宽厚之品质,塑仁爱和平之人格”这一读书理念始终贯穿在我们的课堂上。
国学经典阅读教学反思

《国学经典阅读教学反思》摘要:之后我们又选用了《孟子》一书作为学生的阅读教材,继续进行国学的经典阅读,正是这长期的实践背诵经典,学生记忆力得到了提高,经典背诵不只是背诵而已,它辐射到很多地方,对学生其他功课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唐晓莉暑假期间有机会听了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的《儿童经典诵读理念讲座》,其中一些理念深深地震撼了我。
经典以精确化、简洁化、优美化的语言千年不朽,自然有它的魅力。
王教授说,经典是唤醒人性的佳作,经典可以涵养性情、增长智慧、提升眼界、增进道德勇气。
古今中外的大家都是伴随着经典成长的,如提倡白话文的胡适、大作家鲁迅。
复兴中国文化,不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更因为我们的文化有意义。
用经典教育下一代尤为重要。
作为中国人,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我对我们经典文化知之甚少,感觉汗颜啊!一本本名著、一篇篇好文、一首首好诗,都是伴随儿童快乐成长的经典。
现在我教的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文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兴趣。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自信、潇洒;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壮志;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女子心的蓬勃英气……还有精辟的《三字经》《老子》《孟子》《庄子》,都让学生从圣贤的叮咛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五年级第二学期,我们阅读课是以校本教材《论语》作为阅读材料的,学生对《论语》里的经典语段很感兴趣,随口都可以背诵几句。
之后我们又选用了《孟子》一书作为学生的阅读教材,继续进行国学的经典阅读。
“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是无数有识之士的见解与共识,我们阅读经典起步算是晚的。
但是,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好,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就能使这项活动不断改进,趋于成熟。
一、多给学生体验探究的机会阅读课并不是一味地读,读得天昏地暗忘乎所以,那不是成功的阅读课,那样恐怕培养出来的只是不折不扣的“书呆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体验探究的机会,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思考在转化,只有思考才能将阅读中的营养吸收。
国学经典诵读反思作文

国学经典诵读反思作文读经典能净化人的心灵,读经典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
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诵读经典,目的是净化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学了这么久的经典,我最喜欢的一条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无兄弟也?”意思是说: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运主宰,富贵全在于天意。
君子敬慎而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你表现的很谦虚,恭敬,非常有礼貌,大家肯定都会喜欢你的,但是如果你表现出一副自大,视别人不顾的样子的话没人会理睬你,更没有人会喜欢你。
朋友就是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持。
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嘲笑别人,这样的人谁会喜欢你?谁会说明你?而反过来,对别人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诵读了经典,我从中学会了许多: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只要你恭敬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侮辱,只要你宽厚就能得到群众,只要你诚心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够使唤别人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作文600字3篇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作文600字3篇。
”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经典,让自己的脑子更加充实,更加聪慧,更加有用……既然诵读经典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何不如多读点经典,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两点五十五分,准时调到少儿频道,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听过好几遍的口号,早已牢牢地记在心里。
又该播出“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的节目了。
第一轮比赛,我爱记诗词,根据关键词回想学习中积累的古文,诗词,第一个出局的五分,然后十分,十五分,依次排列到第五个,也就是唯一留在场上的一个,二十五分。
这一轮比赛,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实力,也让我们积累了许多从不知道的知识,是那么的深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1
时间荏苒,转瞬即逝,转眼已经一个多月了。
暑期国学教育活动已经进行了一半多了。
遥想当初刚刚开始加入本着一个“宣传国学,发扬光大”的信念加入国学团队,到现在,站在“第一线”亲身深入小区的面向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
在这期间感受颇丰,辛苦和甜蜜始终伴随左右。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这次教学是我的首次教学实践活动。
我担任的是《三字经》教学工作,这一个多月来,我才认识到这部仅仅一千多字的作品就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多么的神奇,不可思议。
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并为他们而感到自豪。
在短暂的一个来月的相处中,我们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谊。
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如此的短暂、令人难忘。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要组织好一堂课并不容易,其中思想品德对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正好在国学中就有思想品德的这方面的古训。
比如《三字经》中“亲师友,习礼仪”就讲到了
要学生去亲近老师,尊敬老师,对老师要有礼貌,向老师学习礼仪。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我们这些作为老师的就是要先从严要求自己,再去指导学生。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就做过这样的练习,特意花时间指导学生的礼仪,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了如何给老师敬礼,老师如何回礼。
而这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
此后学生见到老师都很有礼貌,课堂的礼仪学生们也做得十分好。
不仅仅是对老师礼仪方面,还有其它的思想品德方面,他们也有了十分好的进步。
家长都十分肯定我们的这方面的工作。
这无疑给了我们巨大的动力,让我们在国学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更加奋勇直前,从国学中挖掘出好的新的内涵,让中国的国学在我们手中进一步的传承,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2
经典诵读,重在诵读。
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之前已经记诵了不少文章,具有一定的学习古文的经验,所以在梳理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容易成诵,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感悟和运用。
而要理解文章的大意,就少不了对创作背景和典故来源的查阅,故此,学生的课前预习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课前,我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资料查阅。
在课堂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来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史记》简介、典故来源,这样,课堂就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而这些资料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节选部分的内容,一举两得。
但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也碰到了不少问题。
如如何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而使学生不觉得枯燥无趣,采用何种记诵方式让学生不觉得
压力太大。
虽然我也采用了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方式,但可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些方法也常运用,故此没有起到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的效果。
在记诵方式的选择上,考虑到学生的记诵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我以分段挑战的方式进行,能背多少是多少。
但可能在背诵的量上,我还是对学生有着过高的期待,这是今后要改进的地方。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3
为传播国学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校开展了实施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经典诵读活动。
各年级老师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精选喜欢的经典诗文,如《三字经》、《论语》等,以晨诵、午读、暮省的形式组织学生诵读学习经典,引领学生体味国学经典文化。
本人也积极参与到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当中,既有收获,也有困惑,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想法设法培养积累经典的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与运用,让学生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记得旧句子,也能变成新文章”的真正内涵,让学生学会博览群书,做到博闻强记。
为了让学生对诵读积累经典产生兴趣。
我便努力“武装自己”,在课堂上适时引经据典,兴致或场景所致,还会吟诗诵词,让学生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也对老师的“见多识广”刮目相看,激发其在心里涌动起强烈的积累欲望。
二、诵读与理解结合,让学生接受国学。
对这类经典,我们需要让孩子们读,更需要让孩子们思考,还需要让孩子们感悟。
通过大量诵读与讲解,学生可以深切的感触到国学
的魅力,为进一步学好它做准备。
在这方面要注意现代与古代的区别,做到古今一体,讲解的内容通俗易懂。
在这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讲述一些有关的典故,以此提高大家对国学的认同感。
三、诵读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1、古诗词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经典,也是语言之精髓积淀,因此很多古诗其背景深远、意境悠远。
因此很多学生对有些诗词的诵读积累也是“囫囵吞枣“式的。
而我认为老师向学生交代清创作背景和诗的大意,学生在理解中去背诵古诗效果会更好。
2、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副绝妙的图画,画中有人、有物,关键是看其侧重描写的重点是什么,每一首诗其实都是一篇篇精妙绝伦的文章,要想解读其内涵。
只有把图文并茂、再加合理大胆想象才能引领我们行走在美丽如画的诗文之中。
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时,常让学生据诗的内容并利用书中插图,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四、积极地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让学生找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找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在教学实践中,一路探索,一路总结,一路积累,一路收获。
我认为要想有效进行经典诵读教学,必须从以上几方面去努力,虽然有些措施显得肤浅,但我想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我会一直引导我
的孩子前行在诵读积累经典之路上,哪怕历经艰辛与坎坷。
相信,当孩子们小学毕业时,其收获的语文知识,形成的语文能力,具备的语文素养,培养的高尚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会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