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高考散文阅读练习苍茫云海中秋月(含答案)
苍茫云海中秋月
文中说,中国人对月亮的感悟体现着一种对现实生存 的超越,自古而近,传承不变。而文化遗产中秋节作 为中华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一直凝集着亿万中国人 的心。我认为,中国人与月正如“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之意境,中秋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 文化标志。每个中国人都有对月亮的理解,每个中国 人心中都有一轮共同的明月,这种渴盼团圆,心系故 土的共同文化心理是时光穿越千年最动人的馈赠。现 今越来越多的人旅居他乡,但中秋节到来,我们依旧 盼望团圆,全球华人面对皎洁的明月,心再度被凝集, 月照千山,心归一处。每个中国人的生命中都有一轮 明月,每个中国家庭都有一份中秋情怀,这便是中华 文化遗留给我们的深情表达。
中秋月亮内涵是什么?根本未解说!
含混其词,隔靴搔痒,典型贴标签。。。
优秀答案
我们中国人对月亮有着独特的理解,而长久以来形成 的中秋节正包蕴这独有的理解,千年传承,影响深远, 成为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将这古老而独具特 色的中秋文化传承下去。中秋圆月,对于中国人的意 义是特殊的,它象征着美好的团圆。自古以来,中秋 节在明月盈满之时家人团聚的习俗沿传千年,寄托的 是人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愿望。即使 无法团聚,仰望同一轮明月,也仿佛拉近了彼此的距 离。这轮明月一直如一盏明灯悬于夜幕,跨越了时间 和空间,联系着彼此,千百年来,带给人无限情思与 领悟。可见,这份对月亮的感悟,以及这独有的中秋 节,当作为文化遗产继续传承。
秋节”这一句的感受。(不少于200 字)(12分)
2+1+5+2
解释句子含义(2分)(三个要点)
最大文化遗产(影响最深,范围最广,千年传承) 月亮文化内涵(圆满——团圆;永恒——生命。) 提示:别写与中秋节不协调的内涵 独有中秋节(中外比较,中华独有)
高考语文模拟题阅读整理
阅读题汇总海淀期中柳信17.请解释“还有这棵杨柳,年复一年,只管自己绿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分)作为园中花木的幸存者,无论人间历经怎样的变故或灾难,柳树总是尽自己的本分用枝头的绿意传递着生机与希望。
18.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8分)⑴作者写母亲去世后大猫被打死这件事,有何用意?(3分)(3分)要点:①与小猫死后的情境呼应(或形成对比),作者已永远失去母亲的安慰了,进一步强化了失去母亲后的极度悲伤的情感(2分);②为下文写从柳树那里得到支持、看到希望做铺垫(1分)。
⑵本文以“柳信”为题有什么好处?请分条回答。
(5分)①柳树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1分);②柳枝透露春的信息、生命的信息,给人以生机和希望,暗示(喻示)文章的主旨((2分);③以柳喻人,柳树的平常普通恰如像母亲一样的平凡清白的人,能带给人安慰和坚持的力量。
(1分);④以柳为线索组织材料,照应全文。
海淀期末放松的力度(1)从全文看,文章前三段写作者学琴的经历和体会有什么作用?(3分)为了揭示“力度来自放松”的道理,点明题旨(1分);以拉琴作比,引出下文(1分);说明文学创作也需要通过放松达到一定的力度(1分)。
(2)解释第⑦段中“心湖蓄满了,该从笔尖流出来了”这个语句的含义?(3分)内心积蓄了丰富的生活的感悟,就要用笔表达出来了。
(3分)17.作者说“力度来自放松”,从⑥⑦段看,对作家的创作而言,“放松”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要点一:要自然地融入生活,感悟生活。
(3分)要点二:自然地抒发(表达)心中的情感。
(2分)海淀一模黑白苏州(1)作者说“苏州大地耸立起一个个大写的‘人’”,请根据第⑤段的内容,概括这“大写的人”具有怎样的刚烈品格。
(3分)答案要点:忠贞不屈(爱国忠君),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每点1分)(2)文章以“黑白,难道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吗?”这句话作结,好在哪里?(4分)答案要点:①点明主旨(1分);照应题目(1分);②用反问,强调作者的观点并引发读者思考。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金中都首次将皇家宫殿置于中轴线上。
金中都的应天门、大安殿、大安门等宫城的主要建筑物都位于中轴线上。
中轴突出,成为之后都城规划的传统。
元大都是按照《周礼考工记》提出的营建都城的理想模式,营造出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宏伟都城。
元大都的规划和建设重视对儒家经典中有关都城规制的遵循,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确定宫苑、坛庙、官署等重要空间场所,为明代北京城奠定了基础。
明北京城基本沿用了元大都的格局,缩了北城,展修了南郊。
2000年对中轴线北的万宁桥进行清理,万宁桥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位于皇城的后门地安门之北,因此也称为后门桥。
其位置及承担的交通功能历经七个多世纪始终不变,亲见了元代以来北京中轴线的沧桑变化。
近年来,相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相继发掘了正阳桥遗址、天桥遗址、永定门内中轴道路遗存、珠市口至永安路南中轴道路及其排水沟遗存等,填补了南中轴路的发现空白,证明了中轴路的方位及规模。
正阳门因其位于都城的中轴线上,且是最初规划的都城正门,故在京城九门中规制最隆崇。
正阳桥是正阳门外护城河上的桥梁。
正阳桥同正阳门一样,在明清都城内城九门外桥梁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位居中轴线正南午位,与城市中轴线的关系十分密切。
《中秋月》阅读附答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中秋月》阅读附答案
《中秋月》阅读附答案
《中秋月》阅读附答案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阅读苏轼的《中秋月》一诗,完成第1-3题。
(6分)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
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苍茫云海中秋月
苍茫云海中秋月篇一:20xx东城一模试题答案(语文)北京东城区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I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精粹.防犯C 挥豪泼墨家长里短编纂(cuán).苍劲(jìn).斐(fěi)然成章.乳臭(xiù)未干..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校级篮球赛中,两支球队原定于月底进行比赛,因场地问题无法按时进行,最终这场比赛无疾而终。
....B.一时间,许多国人把健康类图书中的某些观点视为金科玉律,大有不按照此法去做就....有被健康抛弃的危险。
C.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规范旅游培训市场势在必行,行业龙头企业主抓社会培训工作责无旁贷。
....D.当今一些人或唯物质利益马首是瞻,或把实用主义奉为准则,或以及时行乐为目标,....丧失了人生应有的境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导致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而造成的。
B.针对当今社会上频发的拐卖儿童现象,全国妇联发表声明,呼吁广大群众增强反拐意识并积极提供被拐卖儿童的有关线索。
C.在地震发生后,日本反核游行已举行数次.3月20日的涩谷游行参加人数接近2000人,日本警视厅出动上百名警察维持。
D.圆明园遗址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景点,它是严肃神圣的地方,是人们接受教育和熏陶,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
瞻仰历史,感受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场所。
4.对下面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由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及其弟子编成的,它具有浓厚的雄辩色彩,善于用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天湖在西部旅行,你一定要去看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这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湖天一色,长云横空。
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
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你向她走去。
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
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
恍恍惚惚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天湖的独异举世XXX。
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
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
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继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寂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
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弥漫着人烟和爱意的村庄与大地。
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XXX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①比喻手法:如“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天湖的依恋之情。
(完整)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一、概念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二、要素1、景、物:景物的特点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3、意:文章的主旨三、常见的写法: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借代、引用、设问、反问3、表现手法:象征、想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正衬、反衬)、渲染、对比、铺垫(伏笔)、欲扬先抑等4、谋篇布局:线索、过渡、照应等四、阅读鉴赏的步骤1 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1)标节数(2)研标题、作者、时代背景(3)抓首尾段2 通读全文,分析形象(景、物)的特征(1)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2)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蕴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柴达木看山马卡丹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
这些年随俗从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
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
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
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像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
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
“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 散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4讲 散文的艺术技巧(练习)(解析版)
第04讲散文的艺术技巧(基础题和拔高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鲁彦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了。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
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
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中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
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鸣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
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
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在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
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
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记得某年在北京,在一个朋友的寓所里,我们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
我们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
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
上海的朋友们都像是工厂里的机器,忙碌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
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①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
但是,另一个我出现了。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含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缝隙朱以撒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
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
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
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
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
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
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
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
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
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
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
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秘密。
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者幸运地发现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开始了他梦幻一般的旅程。
我一直在想,陶渊明以云淡风轻的笔法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还是要人守住那道裂开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就难以让人信服。
朱熹曾经评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贿。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如此说,陶渊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晋宋人物,则是守不住的两面人。
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
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
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附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沙井半日邱振刚深圳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色彩的国际大都市,但是,大概很多人都没想到,就在深圳市区内的沙井一带,竟然还有这样连绵成片,仿佛被时光遗忘了一般的古建筑群。
其中最醒目的,是横亘在我面前的一道石桥,桥的四周,错落环绕着高高低低,样式不一的古代楼舍。
此桥名为永兴桥,始建于康煕年间,是目前深圳唯一一座古桥梁。
我走到桥边,只见桥的样式并不复杂,无非就是条石铺成的三拱石桥,各种雕饰也零散稀少,比起各处更有名的桥,如赵州桥、卢沟桥,显得朴素得多。
但是,和很多已经仅供欣赏的名桥不同,永兴桥仍不停有行人步行或者骑车穿过。
当地文献上说,永兴桥建好后,周边的几个村落,村人要办理大小事项,如采买物品,探亲访友,无不要从这桥上经过,再加上茅洲河的水运功能,物资客商在此处往来穿梭,时间久了,旁边的村子都因桥而得名,如新桥村,桥东村等。
甚至,桥边在清中期就培育起一个颇有些名气的集市——清平古墟,也就是我们下车时看到的桥头古建筑群。
这些一户连一户的古建筑,构造互不相同,说明当年各有各的功用。
向导说,这个清平古墟,当年有杂货铺、粮仓、打铁铺子、糕饼店等各色店面,如今还因为保存得好,还时常有学美术的学生来写生。
谈及沙井,蚝不可不说,因此当地的蚝文化博物馆便成了必经之地。
沙井蚝早就名扬海外,沙井人养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当时本地渔民利用瓦片、石头,摸索出最早的养蚝技艺,并逐步将之成熟完善,一直到了今天。
清代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说,“生食曰蠔白,腌之曰蛎黄,味皆美。
”这寥寥短句,竟讲出了两种蚝的食用方法。
问及当地盛产此物的原因,向导说沙井地处珠江口入海处,咸淡水交汇,特殊的水质给了蚝特殊的生长环境,也造就了它们清甜肥美的口感。
向导想必也是嗜蚝之人,一番关于沙井蚝的演讲,越说越热闹,篇幅颇不短,最后以一句“沙井蚝要等到每年冬至才上市,可惜你们早来了一个月”宣告结束。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散文专题练习—林清玄(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散文专题练习—林清玄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青山白发林清玄行于北莺公路上,道路左边窜出来一丛丛苇芒,右边也窜出了一丛丛苇芒,然后车子转进了迂回的山路,芒花竟像一种秋天的情绪,感染了整片山丘,有几座乔木稀少的小丘,蒙上了一片白。
我忍不住下车站在整山的白芒花前。
青色山脉是山的背景,那时的苇芒像是水墨画的留白,这留白的空间虽未多作着墨,却充满了联想,仿佛它给山的天地间多留了空间,我们可以顺着芒花的步迹往更远的天地走去。
我站在苇芒花的中间,虽不能见到山的背面,也看不到那弯折的路之尽头,但我知道,顺着这飘动的白色寻去,山的背面是苇芒,路的尽头也是苇芒。
北莺公路是我经常旅行的一条路,就在两星期前我曾路过这里,那时苇芒还只是山中的野草,芜杂地蔓生两旁,我们完全不能感知它的美。
仅仅两星期的时间,蔓生的野草吐出了心头的白,染满了山坡,顺势下望,可以看到大汉溪的两旁,那些没有耕种的田地,已经完全被白色占据了。
好像这些白色的芒花不是慢慢开起,而是在一夜之间怒放。
在乡间,苇芒是最低贱的植物,因此它的生命力特别强悍,一到秋天,它就成为山野中最美的景色了。
有一年我在花盆里随意栽植一株苇芒,本来静静躺在花园一角,到秋末是它突然抽拔开花,是那些黄的红的花全成了烘衬它的背景。
那令我们感觉,苇芒代表了自然的时序,他一生的精华就在秋天。
有一次,我路过村落去探望郊区的朋友,在路旁拔了几株苇芒的长花送给朋友,他收到苇芒花时不禁感叹:“竟然已是秋天了!”——苇芒给人季节的感受,胜过了春天的玫瑰。
站在满山的芒花里,我想起一位特立独行的和尚云门文偃。
云门是禅宗里追求心灵自由的代表,有一次,一位和尚问他:“什么是佛法的大意?”“春来草自青!”他说。
又有和尚问他:“什么是成佛的方法?”“东山水上行!”他说。
在云门的眼中,佛法的大意与成佛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自然,一种万物变化与成长的基本道理:透过这种自然的过程,我们既可以说,佛法大意是“春来草自青”,当然也可以说是“秋天苇自白”,它是自然心,也是平常心。
综合测试05散文阅读(单文本)(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
综合测试05散文阅读(单文本)时间:50分钟满分:48分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2024·河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共4小题,16分)。
关中的忆念刘成章我虽然离开关中平原好多年了,然而,时不时就会想起它。
想起它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和村庄组成的画面。
这里有王维隐居过的辋川,有五陵少年引着狗跑过的田埂,有王宝钏和张洁(一个是唐朝高官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的馋丫头)都挖过的荠菜。
从这里抬头望去,视线没有任何遮拦,可以看到太阳是如何升起来,又是如何落下去的。
颗粒归仓后,玉米、大豆和别的杂粮,又出苗了,嫩绿如婴儿的哭声。
关中的土地,几千年来,总是这么忙着,没有一刻可以休息。
有时候真让人不能不感叹:我们把这块土地,用得实在太勤了!然而这块土地,却总是默不作声,如同慈祥的母亲。
在西安,现代化建设常常与传统文化碰撞。
这碰撞,有时相当疼痛,修建什么都费时,费力,费资金,但疼痛中也有大快乐。
地铁9号线艰难地修成后,人们编了一出穿越剧。
李斯叩见秦始皇,报告喜讯,秦始皇龙颜大悦。
可是车站人员还要他们过安检,秦始皇震怒:“你好大的胆子,信不信抓你去修长城!”地铁的每一个站,都有与此地出土文物相匹配的壁画长廊。
古与今的和谐统一,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除了这些,还有别的风景。
只要放眼看看,就能看到蓬勃生动的时代画卷:列车飞驰,阡陌纵横;垒垒帝王陵,煌煌新楼宇;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大专院校遍布郊区;闸门放水般的改革开放热潮方兴未艾,红日跃出秦岭似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景象繁荣。
中国著名学者、陕西才子吴宓,曾经将陕西人的性格概括为生、冷、蹭、倔,他们就连对待吃也不例外。
人们或许见过西安籍演员的吃饭视频,他们手里端的是粗瓷大老碗,碗里盛的是裤带般宽的油泼面,狼吞虎咽,好不威武!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人们更可以骄傲地称它为“八百里秦川”。
它的白菜芯子是古都西安。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的思念秋天,是一首悠长而深邃的诗。
当第一缕凉风拂过,夏日的喧嚣渐渐退去,万物开始以一种更为沉静的姿态迎接新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每一片落叶都承载着故事,每一阵清风都带着回忆,而我,在这个秋天,想起了远方的你。
记得那个秋天,我们初次相遇。
你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你的眼睛里藏着星辰大海。
我们并肩走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上,谈天说地,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时光荏苒,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你去了远方求学,而我也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虽然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我们的心始终紧紧相连。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些与你共度的时光,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了我记忆中最美好的篇章。
今年的秋天,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秋天都要来得早一些。
也许是因为心中有了更多的牵挂,也许是季节本身的变化让人更加敏感。
无论如何,这个秋天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再次相见,那一定是最好的安排。
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
就像秋天的落叶,虽然最终会归于尘土,但在它飘落的过程中,却留下了最美的瞬间。
正如我们的友谊,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无论未来走向何方,那份纯真的情感永远都会在那里,等待着被重新唤醒。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秋天的来临意味着生活的结束。
B. 作者因为思念而感到孤独。
C. 心中有牵挂,让作者对季节变化更加敏感。
D. 时间的流逝让一切变得不再重要。
2.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3.文中多次提到“秋天”,请分析“秋天”这一意象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6分)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6分)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025届江西省宜春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江西省宜春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在下列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昨日见他师徒几个难舍难分,姐妹几个情深意浓,,心有不忍,便一人悄悄把这事全做了。
②那老头儿坐在一边,只听到几个年轻人低声商量造一个自动采摘机器人的话儿,也不甚理解,只是,不敢说一句话。
③研究者普遍认为,这一套丛书选题虽佳,编辑水准却甚差,尤其是古代系列,很多书被“搞”得,唐突古人,一至于此。
A.款款而谈瞠目而视不堪卒读B.侃侃而谈侧目而视不堪卒读C.侃侃而谈瞠目而视不忍卒读D.款款而谈侧目而视不忍卒读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古行宫杜牧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
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
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鬟空断肠。
1.首联中“参差”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颔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古行宫规模庞大、殿宇林立。
2.古人评价本诗颈联“技法高妙”,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晏堂是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中最大的一组建筑,中心建筑是一座正楼,(),池左右,排列着“八”字形的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实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准。
这些铜像由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宫廷匠师制作,________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
兽首以精炼红铜为材料铸造,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
风格写实,铸工精细,__________。
更令人________的是,每昼夜十二个时辰,十二生肖会以十二地支的顺序轮流喷水,而正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水,因此这座喷泉也被称为“水力钟”。
苍茫云海中秋月阅读题答案
苍茫云海中秋月阅读题答案重庆十一中高xx级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卷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拎包(līn)狡黠恨(zēng) 委曲求全绵里藏针..(xiá)憎. B.维系(xì)诽闻(fēi) 箭拔弩张(lǔ)独树一帜统筹协调...C.谂知(shěn)萌蘖(niè)空穴(xuè)来风面黄饥瘦办事干练..D.浸渍(zì)喘息甫定(fǔ)天燃气登陆网站了以自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监控门”事件不断升级,这边中国、 __等国的批评之声未落,那边英、德等美国铁杆盟友又发表声明谴责,这令美国“老大哥”左支右绌,狼狈不堪。
....B.你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里:古老悠远的城墙遗址,宁谧幽雅的大成圣殿,古韵流淌的宽窄老街??每一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都是一页唾手可得的活的史书。
....C.“xx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著名金融学家郭田勇与10余家金融机构共同把脉互联网金融未来。
..D.要么是苏联人感到胜利已经呼之欲出,要么是他们担心他们的被保护人的士气行将....崩溃。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饥饿感就会减少。
B.市环保局通过实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市区已基本杜绝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违规现象,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C.国家食品药品 __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抬高了乳粉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强调企业要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D.几年以来,在受美国经济低迷和国家执行从紧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证券市场股票指数一路下跌,市场信心严重不足,广大股民损失惨重。
4.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①从xx年到xx年,我几乎没有写任何文字,我阅读②思考③发呆,就是写不出东西。
我被生活闲置了,我需要的不是创作而是生活④日前在京举行的农村题材长篇小说A.如果先吃一小块食品充饥,然后休息15至20分钟,这期间血液中的糖就会增加,第1页(本试卷共12页)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5~7题。
高考语文一模备考建议 理性认识高考
理性认识高考备考语文一模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着重于点,将考点各个击破,效率化;二轮复习则着眼于面,将已经占有的知识(考点)序列化、网络化,形成一个缜密的语文知识架构,系统化;三轮复习主要是在综合训练中提高实战能力,规律化、技巧化。
高考一模正是对二轮复习的一次有效检测,考前这段时间也是考生自我查漏补缺、自我完善“升级”的关键时期。
自200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自主命题以来,题型基本稳定,北京高考语文试题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命题规律。
模拟试题基本上以上一年高考真题为范本,稳中求新。
附:201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展示表:【本阶段详解】本阶段与第一轮地毯式“破点”搜寻后构筑知识体系有所不同。
专题化、综合性的针对性练习在第二轮复习中更加突出。
首先,查漏补缺,要明确重点与难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其次,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审题意识与答题模式。
[答题模式展示]大阅读“作用题”大阅读题题目问到好处与作用类的,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
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表达了作者……;体现了……(内容+形式(手法或结构)+解析,具体作答: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下面就形式方面作归类:总结1开头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
总结2中间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作铺垫(为议论抒情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照应。
总结3结尾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记叙文、小说);点明题目;升华主题;深化主题;照应全文,结构严谨。
总结4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对一个村庄的认识刘亮程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
可是谁又能不受局限呢?那些走遍天下学识渊博的人,不也没到过黄沙梁吗?他们熟知世间一切深奥的道理却不认得这个村里的路,我这位农夫有朝一日给他们指一回路真是荣幸莫大。
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
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
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来来回回经过那块地那几间房子,低头抬头看见那一群人。
生活单调得像篇翻不过去的枯涩课文,硬逼着我将它记熟、背会,印在脑海、灵魂里。
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
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
我不懂大道,只通一点斜门歪理。
我想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小,而这些芝麻小理并不被通常的大道所涵盖。
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
当他们因一个鸡蛋而亲戚为仇、邻居反目,为半截麻绳大打出手、刀叉伤人时,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坐在如此荒远的不为人知的村庄里分析世界局势,还是讨论股市涨跌问题?这些天下大事,哪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当张三为自家麦地先淌进水而甩开膀子堵渠拦坝时,你能说他的拦坝工程比三峡工程小,不伟大?他抢救的可是眼看旱死的一亩二分地的麦子啊,这麦子可是他一家五口的活命粮啊。
谁要在这时阻止他,没准他会操起铁锨和你拼命呢。
我在村里住久了,便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
比如王家腌了几缸咸菜喂了几头驴,李家粮仓里还有几担麦子,箱子里还有多少钱。
但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
这样到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
中秋月(竺可桢)
2021/6/20
21
展开四人小组,阅读(丙)、(丁)部分,想想下列问 题!(意思相同即可)
中秋节为什么受我国千余年顶礼崇拜呢?
(答案不统一)
中秋月为何这么受人注意,这其中有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不统一)
2021/6/20
22
总结
作者具体应用了许多气象资料和数据来证 明自己的观点,在介绍中秋月的同时也解释了 中秋月的客观意思。从而证实了在同一个事物 中,用文学和科学两个角度来看,会有着不同 的结果!
10
一、阅读第一自然段
中秋佳节,文人学士赋诗填词欢度中秋,的 确富有诗意。作者列举宋代仕女中秋游西湖赏 月为例,说明中秋佳节的浪漫性。
小结: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中秋,是中 国人的一个富有诗意的佳节。
2021/6/20
11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
中秋,顾名思义,应是“三秋恰半”,(在中 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 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课文引用南 宋吴自牧《梦粱录》的记载,指出中国古代传统 意义上中秋节时间。但这一时间是否符合科学的 界定呢?作者从当时天文学、气象学上对四季的 不同划分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2021/6/20
19
动脑筋,想一想,本文作者用了什么对比手法!
(答案有多个下举一例子!)
答:本文运用了对照的手法,把古人对中秋月 亮的描写歌吟,与科学解释的结果一一对照, 增强了说服力和吸引力!
2021/6/20
20
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 猜谜游戏:
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 (打一节日) 答案是(中秋)
2021/6/20
23
课文引用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句,回忆一下 你所读过的诗词,请列举出五句有关月亮的诗 句。(作业)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含解析
202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
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出圈”。
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
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对推动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2024年6月19日)材料二:“古城,变没变?”面对笔者的问题,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
”潮州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
站在城墙上望去,韩江、韩山立于前,“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尽显魅力。
漫步广济桥,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
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
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
文化根脉的跳动是实现活化利用的驱动力。
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
“晚上没事了,沿着古城走一走,真是有灵气!”茶入盖碗,沸水冲泡,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
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
(摘编自李洪兴《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人民日报》2024年6月18日)材料三:灯光渐暗,音乐渐起,江西南昌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里座无虚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苍茫云海中秋月(含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题。
苍茫云海中秋月
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
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②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
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
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
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③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世界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中秋节不能放鞭炮,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
那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影。
可以有一丝风的清凉,但风不能大。
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这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一片清凉和圆满。
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
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
④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
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静谧;“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但
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
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
⑤中国的古代神话有“射日”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逐日”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弃杖化为邓林”;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广寒宫。
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树是桂树。
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
⑥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句?那轮“幼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
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⑦那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
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张而长存。
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
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开篇以句号作喻,既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满,又与后面“宣告结束”呼应。
B.第②段中引用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的感伤情怀。
C.作者笔下人与月亮的关系充满诗意,读后使人能够获得“文中有画”的美感。
D.本文结尾处的破折号有解释作用,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E.作者在行文中引用的大量古今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
学底蕴。
2.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
(1)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关“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第⑥段中划线句子“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的含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对“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这一句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分)A.C.
2.(4分)要点:强调①“放鞭炮”热烈,“手抓羊肉”粗犷;②与静谧的中秋之夜气氛不和谐。
(各2分)
3.(7分)(1)(4分)要点:①反衬;②突出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的喜爱;③凸显作者对“月亮”的赞美。
(答出三点4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一点2分)(2)(3分)要点:①从古至今,由月亮产生的独特心理;②由月亮产生的诗篇佳句;③由月亮产生的独特的节日(各1分)
4.(1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