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和任务,以及水污染的基本类型和来源。

1.2 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掌握水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1.3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水污染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水污染的类型和来源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的任务和发展趋势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城市污水处理案例1.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概念和任务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水污染物质及其危害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等,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2 教学目标掌握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

了解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3 教学内容有机污染物:有机物、有机酸、油脂等无机污染物:氮、磷、硫、氟、氯等营养盐:氮、磷等重金属:铅、汞、镉、铬等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水污染事件案例2.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物质及其危害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水污染控制技术概述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2 教学目标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3 教学内容物理处理技术:沉淀、过滤、吸附等化学处理技术:中和、氧化、还原等生物处理技术:好氧、厌氧、兼性厌氧等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案例3.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概述的掌握程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章节
第11讲,2学时
第4章污水的生物处理(一)
4.5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初步掌握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的一些特点;
②掌握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的工作原理;
③了解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应用。
重点
难点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的工作原理。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的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
2了解水体污染及其危害;
3初步掌握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重点
难点
1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
板书
作业安排
执行情况
课时

章节
第3讲,2学时
第2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2.2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2.3水环境保护
2.4污水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
教学目的
和要求
①了解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②了解污水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
重点
难点
②了解生物流化床的构造、分类及其特点;
③掌握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机理。
重点
难点
稳定塘的净化机理。
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机理。
教学方法
板书
作业安排

执行情况
课时

章节
第18讲,2学时
第7章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7.1概述
7.2悬浮物的去除
7.3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了解污水和水污染相关定义,对本课程有初步认识;
2了解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3初步掌握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电子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电子教案.

1.多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 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管理较简单 2.排泥设备已趋定型 1.水力负荷高,为其他沉淀 池的一倍以上 2.占地少,节省土建的投资 斜板和斜管容易堵塞
1.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 2.适合用于大、中型污水处 理厂 1.适用于室内或池顶加盖 2.适合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第六章 典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与运行
第一节 沉淀池
(3)沉淀区长度L
L=vt 式中 v —池内水平流速,一般不大于5mm/s 沉淀区长一般为30~50m,有时可达100m。 (4)沉淀池总宽度B B=A/L 沉淀区宽度有能过宽,一般为5~10m。 (5)沉淀池的个数n n=B/b 满足L∶b大于4∶1
二次沉淀池
生物处理构筑物后,是生 物处理工艺的组成部分
第六章 典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与运行
第一节 沉淀池
一、不同类型沉淀池的比较
污水处理工程中常见的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和斜板(管)式四种。
池型 平 流 式 竖 流 式 辐 流 式 斜 板 式 优 点 1.沉淀效果好 2.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 适应能力较强 3.施工简易,造价较低 1.排泥方便,管理简单 2.占地面积较小 缺 点 适 用 条 件 1.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及地质 较差地区 2.适用于大、中、小型污 水处理厂 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的小 型污水处理厂 1.池子配水不易均匀 2.多斗排泥时,每斗需要单设排泥管各自排 泥,操作量大;采用链带式刮泥机排泥时, 链带的支撑件和驱动件都浸在水中,易锈蚀 1.池子深度大,施工困难 2.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差 3.造价较高 4.池径不宜过大,否则布水不匀
距出水口为0.25~0.5m。
第六章 典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与运行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掌握水污染的来源、分类和危害。

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1.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介绍水污染的现状,引起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兴趣。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以及水污染的危害。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法:进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4 教学活动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话题。

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讲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水处理工程设计3.1 教学目标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教案标题: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目标:1. 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水污染问题的意识和解决能力。

教案大纲: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水污染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提出学生对水污染的认识和了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和作用。

2.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

3.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分类和常见技术。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一些实际的水污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该案例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方案。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一个特定的水污染问题。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2. 强调学生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 导入部分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部分可以采用讲解和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

3.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部分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 总结部分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评估方式:1. 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可以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水污染控制工程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图片、视频和实例相关的教学资源。

3. 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提高他们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教学顺利!。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水污染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能够运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够评估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2.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2.第二课时: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第三课时: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污染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水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水处理技术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2.参考书: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视频资料等;4.实验设备:水处理实验装置、水质分析仪器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水污染控制工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概述水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讨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水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

解释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探讨水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

1.3 教学活动观看水污染的视频资料。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水污染案例。

学生报告关于水污染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1.4 作业与评估编写一篇关于水污染的短文。

参加课堂讨论和提问。

第二章:水污染处理技术2.1 课程介绍介绍水污染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讨论各种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2 教学内容学习物理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和浮选。

探讨化学处理技术,如絮凝、中和和氧化。

了解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和生物膜。

2.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室演示或模拟实验。

分析实际案例,评估不同处理技术的适用性。

学生小组讨论和比较不同处理技术的经济性和效率。

2.4 作业与评估完成实验室报告或模拟实验。

写一篇关于水处理技术选择的报告。

第三章:水处理工艺设计3.1 课程介绍介绍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3.2 教学内容学习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初步设计方法。

介绍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讨论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和升级。

3.3 教学活动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的案例研究。

使用水处理工艺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

学生报告关于水处理工艺设计的经验和案例。

3.4 作业与评估完成一个水处理工艺设计项目。

提交工艺设计报告并进行口头报告。

第四章: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4.1 课程介绍分析具体的水处理工程案例,以加深对水处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工程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2 教学内容分析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水处理工程案例。

探讨工程案例中的技术创新和工程经验。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水处理工程案例进行分析。

进行课堂讨论,分享案例研究成果。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教学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教学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2.能够分析和解决水污染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论1.1 水污染的概念和分类; 1.2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3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

2.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2.1 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计算; 2.2 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原则; 2.3 常见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方法。

3. 污水处理技术3.1 生物处理技术; 3.2 化学处理技术; 3.3 物理处理技术。

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4.1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4.2 膜分离工艺流程; 4.3 氧化还原处理工艺流程。

5. 污水处理工程实践案例5.1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案例; 5.2 市政污水处理工程实践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将以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为例,通过实际案例来探讨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和应用。

2.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与讲解,深入浅出地讲解污水处理工程相关理论和实践技术。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室模拟污水处理实践,让学生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反应、设备性能等方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教材附加资料本教学设计将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1.《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2.课堂PPT;3.相关污水处理技术实验操作步骤。

五、教学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出勤、课堂参与、课堂作业等;2.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1.周一: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论2.周三:污水处理设施设计第二周1.周一:污水处理技术2.周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第三周1.周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周三: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案例第四周1.周一:市政污水处理工程实践案例2.周三:复习第五周1.周一:期末考试七、总结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并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基本情况“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中口专业必修课,4.5学分,共80学时,包括64学时理论教学和16学时实验,授课对象是环境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在第六学期开设。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污水处理的基本知识,污水的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城市污水的回用,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等内容。

实验内容包括废水可生化性、气浮、混凝、活性炭吸附和污泥性质测定五个实验。

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思政目标。

知识目标是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利用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污(废)水处理过程、污泥处理与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力目标是根据污水、污泥的特点,选择正确的处理处置工艺,培养初步的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能力,具备解决水环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科学规范的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相关思政元素: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个人品德、创新精神、价值观、诚信、人生观、责任担当、科学态度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内容(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将全部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点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德融教学设计。

基础知识为污水水质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动力学基础。

这部分采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线上预习,课堂上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总结为辅,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通过介绍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状况,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强调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对后续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提示学生从实际出发,不要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专业知识点层次包括各种污水处理方法及构筑物的设计计算,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这部分内容通过课件推送,学生课前预习,掌握污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及处理构筑物构造等知识,通过线上测试检查学习效果并进行反馈,通过完成构筑物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其科学规范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册教学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册教学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流程和方法;•熟悉污水处理设备和工艺,能够对水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控制基础•水污染控制的概念和意义;•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的性质和特点;•水污染的来源和分布。

2. 污水处理工艺及设计•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原理;•污水处理设备和器材;•污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污水处理工程和设备的设计方法。

3. 水污染模拟与实验•水污染模拟的原理和方法;•水污染模拟软件的使用;•水污染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水污染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4. 应用案例分析•水污染控制案例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项目实践;•实地考察和调研。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工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水污染控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 讨论研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讨论和研究,探索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应用。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模拟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水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4. 实习实践通过实践和实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实际水污染控制的应用和操作规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考勤和平时表现:20%•期末考试:50%•实验和调研报告:30%五、参考教材1.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册),刘正生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原理与实践,马化腾编,科学出版社。

3.水污染控制技术手册,王凤朝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学院、系:化学系任课教师:杨文澜授课专业:环境科学课程学分: 3 学分课程总学时:50 学时课程周学时: 4 学时2006 年8 月20 日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进程第 1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2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资源与水循环一、水资源♦地球上约有97.3%的是海水,难直接使用。

♦人类可利用淡水水量占总水量的3%而3/4以冰川、冰帽的形式,很难使用。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又较易开发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3%。

这部分淡水在时空上的分布有很不均衡。

♦我国人均占有水量2400m?/人,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我国的水资源存在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

♦河北省水资源及水污染状况:二、水循环(1) 自然循环(2) 社会循环与水的自然循环不同,在水的社会循环中,水的性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第二节水质与水质标准一、水质的定义:二、水中杂质的分类(水污染物)按杂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分类。

三、水质指标污水和受纳水体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是通过水质丄—标来表示的。

水质指标是控制和掌握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

第一类,物理性水质指标第二类、化学性水质指标第三类,生物学水质指标四、常用水质指标简介(1) pH 值(2) 悬浮固体(SS)(3) COD和BOD五、水质标准(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 地下水质量标准(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 其它水质标准第 2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3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三节水污染(一)水污染的定义(二)水污染的原因1 、自然活动2 、人类活动(三)水污染源1、水污染源定义2、水污染源的分类(四)水污染的性质及危害1 、化学性污染:2 、物理性污染:3 、生物性污染:第四节水污染防治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一个主要途径在于水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电子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电子教案
二、酸性污水的中和处理
2、 投药中和法 (3) 投加石灰的方式
有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方式
石灰干投法示意图
第四章 废水的化学及深度处理
第一节 中和法
二、酸性污水的中和处理
3、过滤中和法
过滤中和法是指以具有中和能力的碱性固体颗粒物为滤料, 采用过滤的形式使酸性污水通过上述滤料而得到中和的一种方 法。
此方法适用于处理含酸浓度不大于2~3g/L并生成易溶盐的 各种酸性污水。
白云石
第四章 废水的化学及深度处理
第一节 中和法
二、酸性污水的中和处理
3、过滤中和法
注意:
以石灰石作滤料处理硫酸废水时,因中和过程中生成的 硫酸钙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在滤料表面形成覆盖层,会阻 碍滤料和酸的接触反应。因此废水的硫酸浓度一般不超过 1~2g/L。如果硫酸浓度过高,可以通过回流出水进行稀 释。
上述H2反S应+产2物Na均O为H 弱═ 酸Na强2S碱+盐,2H具2O有一定的碱性,因此酸性 物质须过量。 采用另较外少,。用压缩CO2中和碱性废水,由于成本较高,实际工程
③石灰石滤料 粒径0.5~3mm,滤床膨胀率保持在50%左 右,膨胀后的滤层高度为1.5~1.8m ④清水区 高度为0.5m,水流速度逐渐缓慢,出水由 出水槽均匀汇集出流。滤床总高度为3m左 右,直径大于2m。
变速升流滤池:
滤料层的截面积是变化 的,其底部滤速较大,可使 大颗粒滤料处于悬浮状态; 上部滤速较小,可保持上部 微小滤料不致流失。
当污水中含大量悬浮物、油脂、重金属盐和其他毒物时不宜 用。
第四章 废水的化学及深度处理
第一节 中和法
二、酸性污水的中和处理
3、过滤中和法 具有中和能力的碱性滤料有石灰石、大理石或白云石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教案题目: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目标:1. 了解水污染的概念和分类;2. 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水污染问题。

教学内容:1. 水污染的概念和分类a. 水污染的定义和影响;b. 水污染的分类: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等。

2.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a.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 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c.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备和工艺的介绍。

3.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a.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b.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调查评价、方案设计、施工运营等;c.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分析。

4. 实践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a. 分析实际水污染问题的案例;b. 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c. 实践操作和实验室模拟。

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2. 实践操作和实验室模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2. 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3. 考试或小组项目的成果。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水污染控制工程导论》;2.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3. 案例分析资料和相关文献。

备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增加或减少实践环节的比重。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工程及其背景知识简介(一)学科及其分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主要方向内容安全工程:解决安全问题1 安全与环境环境工程:解决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理论上、宏观方面环境问题研究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实际上、微观领域环境问题研究(二)所需主要基础课程1、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生物化学(微生物学)2、化工原理及其水力学、生态学(基本知识)3、环境学及环境化学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1)环境学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O3层破坏、酸雨人类面临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水体自净(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等)沉淀—溶解(2)水体环境及其化学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挥发作用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吸附分配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其实质是排放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问题二、本课程框架内容(一)废水水质控制方法分类(从作用原理上划分)调节、筛滤重力沉降法、浮力浮上法(隔油、气浮)1、物理法阻力截流法(过滤)离心分离磁力分离法——利用污染物物理特性,诸如比重、质量、尺寸、磁性等进行分离;主要适用于不溶解污染物的分离处理。

酸碱中和法2、化学法化学沉淀法(有时包括混凝法)氧化还原法——利用污染物的化学特性,诸如酸碱性、电离性、氧化还原性等进行转化、分解;主要适用于溶解态污染物的转化处理。

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渗析、电渗析、反渗透、微滤、超滤、液膜分离吹脱法和汽提法3、物理化学法萃取法蒸发法、结晶法、冷冻法(混凝法——适用于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处理)——利用污染物物理化学特性,如沸点、挥发度、溶解度、比表面等进行分离;主要适用于溶解态污染物的分离处理。

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处理法生物滤池生物膜法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4、生物法生物流化床厌氧生物处理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CO2、H2O、CH4等进行处理;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设计引言水污染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对人类、动植物以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

为了控制水污染,水污染控制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环保工程中关键的一环。

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和成因;2.学习污染物检测和污染水质评价的基本方法;3.掌握水污染治理的常用技术和工程措施;4.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及其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设计课程设置本教学设计包含以下课程:1.水污染现状和成因2.污染物检测与水质评价3.水污染治理技术和工程4.环保法律法规及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理论讲解+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包括:1.课堂理论讲解2.实验操作演示和指导3.实践环节: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污染水质检测和治理工程设计课程具体内容水污染现状和成因1.水污染的概念和分类2.水体污染的现状3.水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因素4.水污染的防治策略及现状污染物检测与水质评价1.污染物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2.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3.检测现场实践操作演示水污染治理技术和工程1.污水处理工艺及流程2.污水处理设备及其作用3.污水处理效果的评估4.工程实践项目设计环保法律法规及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1.国内外环保法律法规的体系与基本法规2.环保法律法规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运用3.环保案例分析与法律法规应用练习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度2.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际操作成果3.项目设计能力及创新性4.组织协作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总结本教学设计采用“理论讲解+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期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培养具备优秀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环保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学院、系:化学系任课教师:***授课专业:环境科学课程学分: 3学分课程总学时: 50学时课程周学时: 4学时2006 年 8 月 20 日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进程第 1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资源与水循环一、水资源◆地球上约有%的是海水,难直接使用。

◆人类可利用淡水水量占总水量的3%。

而3/4以冰川、冰帽的形式,很难使用。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又较易开发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

这部分淡水在时空上的分布有很不均衡。

◆我国人均占有水量2400m3/人,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我国的水资源存在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

◆河北省水资源及水污染状况:二、水循环(1)自然循环(2)社会循环与水的自然循环不同,在水的社会循环中,水的性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第二节水质与水质标准一、水质的定义:二、水中杂质的分类 (水污染物)按杂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分类。

三、水质指标污水和受纳水体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是通过水质指标来表示的。

水质指标是控制和掌握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

第一类,物理性水质指标第二类、化学性水质指标第三类,生物学水质指标四、常用水质指标简介(1)pH值(2)悬浮固体(SS)(3)COD和BOD五、水质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地下水质量标准(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其它水质标准第 2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三节水污染(一)水污染的定义(二)水污染的原因1、自然活动2、人类活动(三)水污染源1、水污染源定义2、水污染源的分类(四)水污染的性质及危害1、化学性污染:2、物理性污染:3、生物性污染:第四节水污染防治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一个主要途径在于水处理。

在很多地方并不是没有水,而是水质不合用。

水处理的主要任务:改善水质。

即采用各种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一)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三)水污染防治的原则 1、“防”(预防)“防”是指对污染源的控制,通过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量减少到最少量。

2、“管”“管”是指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

3、“治”“治”是水污染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各种治理措施,对污(废)水进行妥善的处理,确保在排入水体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四)控制水污染途径思路:A、减少废水排放量;B、降低废水中污染物浓度。

(五)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内容(六)废水处理技术概述废水处理的基本任务是采用各种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1、废水处理方法的分类:(1)按照废水处理的作用原理分类:①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使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与废水分离,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发生变化。

②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利用某种化学反应使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性质或形态发生改变,而从水中除去的方法。

③生化法(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去除废水中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方法。

(2)按照废水处理程度划分一级处理(包括预处理)、二级处理(生物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①预处理②一级处理(物理处理)③二级处理(生物处理)④三级处理(深度处理或高级处理)2.典型的废水处理流程简介设计废水处理流程的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一般的废水处理程序:澄清→回收→污染物处理→再用或排放◆比较成型的流程: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1)一级处理厂流程(2)二级处理厂(活性污泥法)流程(3)三级处理厂流程(4)城市污水三级处理全流程(5)工业废水处理流程3、污水净化后的处置方式(书P8-10)①排入水体,作为水体的补给水:②灌溉田地③重复利用:是最合理的出路。

④地下水回灌◆污水回用应满足的要求第 3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2 章废水预处理第一节概述◆废水预处理:属纯物理性质或机械性质的,其目的在于去除那些在性质上或大小上不利于后续处理工程的物质。

◆去除对象: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杂物,以保护后续处理设施。

◆使用要求:不论何种废水,在送入水泵和主体构筑物之前,均需设置格栅以拦截较大杂物,设置筛网以截留较细悬浮物.◆处理方法:筛滤截留重力分离(自然沉降、自然上浮和气浮等)离心分离◆主要设备:格栅和筛网。

第二节筛滤一、格栅◆安装位置:格栅设在污水处理厂中所有处理构筑物之前,或设在泵站之前。

◆去除对象:用以截留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免堵塞水泵及管道。

◆结构形式: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格栅的效率:取决于栅条的间距。

◆栅条的结构形式:◆污染物的清除:人工清除和机械清除。

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机械自动清除式格栅。

(1)人工清渣格栅(2)机械清除格栅(3)曲面格栅二、筛网某些悬浮物用格栅不能截留,也难通过重力沉降去除,常给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带来麻烦,可采用筛网过滤来分离和回收。

◆去除对象:纺织、造纸、制革、洗毛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细小纤维状的悬浮物质◆装置类型:转鼓式、旋转式、转盘式、水力筛网振动和微滤机等。

◆结构形式:筛网由金属丝织物或穿孔板构成。

(一)转筒式筛网(二)振动筛网(三)水力筛网(靠水力作用旋转)三、微滤机微滤机是截留细小悬浮物的筛网装置。

微滤机是一个鼓状的金属框架,上面覆盖有不锈钢丝编织成的支撑网和工作网。

四、栅渣的处理第三节调节池一、调节池的作用为了使管渠和构筑物正常工作,不受废水高峰流量或浓度变化的影响,需在废水处理设施之前设置调节池。

主要作用(2个):①调节水量;②均和水质;其它作用:①调整pH值;②降低水温;③临时贮存事故排水。

④生物预处理二、调节池的分类与特征1、形式:圆形、方形、(自然)多边形等,可建在地下或地上。

2、结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石结构和自然体等。

3、位置:4、功能:三、水质调节池水质调节的任务是对不同时间或不同来源的废水进行混合,使流出水质比较均匀。

(一)水质调节的基本方法(二)调节池的位置(三)调节池的容积(四)调节池出水方式(五)常见调节池(1)强制搅拌调节池①曝气均和池(空气搅拌)②机械搅拌③水泵强制循环搅拌(2)差流式调节池①折流式调节池②对角线出水调节池四、水量调节单纯的水量调节的方式:(1)线内调节:进水一般采用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

(2)线外调节:五、分流贮水池(事故排放池)第 4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3章 重力沉淀第一节 概 述1、沉淀的定义水中悬浮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

(1) 当悬浮物密度大于水时,下沉形成沉淀物,与水分离。

——重力沉降 (2) 当悬浮物密度小于水时,上浮。

2、沉淀的处理对象:① 砂粒;② 化学沉淀物;③ 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体;④ 生物处理的污泥;⑤ 沉淀污泥的浓缩。

3、沉淀的作用:4、位置及名称: (书P19) (设置部位不同,名称有所差异) A 、沉砂池:去除易沉物(如砂粒)。

B 、初次沉淀池: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前的初步处理;C 、 二次沉淀池:生物处理后用以分离生物膜、活性污泥等。

D 、污泥浓缩池:将来自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脱水。

5、沉淀类型:根据悬浮颗粒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四种类型: (1)自由沉淀(2)絮凝沉淀(3)拥挤沉淀(区域沉淀、成层沉淀) (4)压缩沉淀第二节 自由沉淀一、自由沉降动力学本质水中所含悬浮物的大小、形状、性质是十分复杂的,因而影响颗粒沉降的因素很多。

颗粒在自由沉淀时为stocks 公式218)(d g u s μρρ-=表明:A 、颗粒与水密度差(ρs-ρ)差异越大,沉速越快,成正比关系;B 、颗粒直径愈大,沉速愈快,成平方关系。

C 、水的粘度μ愈小,沉速愈快,成反比关系。

将含悬浮物浓度为C0的原水混合均匀后,注入一组(通常5-7个)沉淀管,经t1时间后,从第一沉淀管深度H 处取样,测定悬浮物浓度C1;沉淀时间为t2时,从第二沉淀管深度同为H 处取样,分析悬浮物浓度C2,……。

可列表计算出各沉淀时间的沉降速度u 和沉降效率E 。

★ 重要概念:▲ 沉降速度:指在指定时间t 内,能从水面恰好沉到水深H 处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u0=H/t▲ 沉降效率:若原水中悬浮物浓度C0,经t 时间沉降后,水样中残留浓度为c ,则沉淀效率为: %10000⨯-=c cc E 。

分别绘制沉淀效率E 与沉淀时间t 和沉淀效率E 与沉速u0的关系曲线:★ 应用:当已知沉淀时间或沉速,可查出去除效率。

★ 缺陷:与实际沉淀情况还有一定的差距。

★ 解决方案:在t 1时刻,沉速大于u 1(=H/t 1)的所有颗粒全部沉过了取样面,而沉速小于u 1的颗粒浓度不变,仍为C 1,这样,C 1/C 0表示这部分颗粒与全部颗粒的重量比,计作x 1,余类同。

将x i 对u i 作图,可得下图沉淀曲线。

经t 0时间沉淀,各种沉淀颗粒的总去除率为:dx u ux E x ⎰+-=0001)(式中第二项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可用图解法求得。

★ 改进方法:(1)可以从有效水深内的上、中、下部取相同数量的水样,混合后求出有效水深(污泥层以上)的平均悬浮物浓度。

(2)中部取样方法:利用中部取样方法得到的沉降特性曲线与前面的曲线是很相近的。

第 5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三节絮凝沉淀由于原水中含絮凝性悬浮物(如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矾花、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悬浮物、活性污泥等),在沉淀过程中大颗粒将会赶上小颗粒,互相碰撞凝聚,形成更大的絮凝体,因此沉速将随深度而增加。

悬浮物浓度越高,碰撞机率越大,絮凝的可能性就越大。

可见,悬浮物的去除率不仅取决于沉淀速度,而且与深度有关。

絮凝沉淀的效率通常由试验确定。

鉴于以上原因,试验用的沉淀柱的高度应当与拟采用的实际沉淀池的深度相同,而且要尽量避免矾花因剧烈搅动造成破碎,影响沉淀效果。

★絮凝沉淀试验原理:采用多点取样法。

在直径约-0.2m,高约-2.0m,且沿高度方向设有约5个取样口的沉淀筒中倒入浓度均匀的原水静置沉淀(尽量避免絮凝体因剧烈搅拌而破碎,影响沉淀效果),每隔一定时间,分别从各个取样口采样,测定水样的悬浮物浓度,计算表观去除率。

以取样口高度h为纵坐标,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将各深度处的颗粒去除百分数的数据点绘制在坐标纸上,如图示。

把去除百分数p相同的各点连成光滑曲线,称为等去处率曲线,如下图示。

★等去处率曲线含义:当沉淀时间为t0时,对应沉速u0=H/t0,凡是u≥u0的颗粒能全部被去除,<u0的颗粒只有部分被去除。

对指定的沉淀时间和沉淀高度,总沉淀效率η可用下式计算:(见下图)0.6m1.2m1.8m2040608010030%45%50%60%70%E 1E 2E 3E 4E 5沉降高度沉降时间(min )5544433322211)()()()(E E E HhE E H h E E H h E E H h +-+-+-+-=η★ 简易处理方式:沉淀柱中部取样法可近似地求絮凝沉降的去除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