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质和水文灾害成因解读
洪水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联分析
洪水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联分析洪水灾害是由于河流、湖泊、海洋、暴雨等因素导致大量水源超出容纳范围而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质环境是指地表和地下构造、岩性、地貌等因素所形成的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
在洪水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联分析中,我们将探讨洪水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洪水灾害的影响。
一、地质环境对洪水灾害的影响地质环境对洪水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貌特征:地貌对洪水灾害的程度和分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山地和丘陵地形容易形成陡坡和峡谷,洪水在这些地区容易形成冲沟和滑坡,加剧洪水的危害程度。
平原地区相对平缓,洪水在这些地区容易形成积水,对农田和城市造成巨大破坏。
2.土壤类型: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对洪水的发生和洪水灾害的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粘土土壤和岩石地质条件下,水分渗透能力较差,导致降雨快速形成表面径流,增加洪水的几率和强度。
而沙质土壤和砂砾地质条件下,水分渗透能力较好,能够减缓降雨形成的径流,减轻洪水的危害程度。
3.水文环境:地下水位和降雨量对洪水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当降雨量大于地表和地下水系统的贮水能力时,就容易引发洪水灾害。
地下水位的高低也会影响洪水灾害的范围和深度。
二、洪水灾害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洪水灾害对地质环境同样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破坏:洪水灾害会导致土壤侵蚀、滑坡、崩塌等地质破坏现象的发生。
强烈的洪水冲刷力量会使土壤失去支撑力,引发各种地质灾害,从而改变地貌和地质构造。
2.土地退化:洪水灾害会造成土地沉积物的堆积,改变土地的肥力和透气性,使土地退化。
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3.地下水系统:洪水灾害会改变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动方向。
大量的洪水在地下水系统中流动和渗透,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和水源补给减少,对地下水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三、洪水灾害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洪水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地质环境对洪水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地形、土壤类型、水文环境等。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中国洪水和洪水灾害分布及形成的特点
中国洪水和洪水灾害分布及形成的特点1、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社会经济历史发展悠久,因而洪水、洪灾形成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由于受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形成自西向东的三个阶梯的地形和东部季风气候的特点,因此暴雨洪水主要形成于三个阶梯的过度地带,特别集中于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过渡地带迎风面,形成自医巫闾山、燕山、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东侧的强暴雨洪水集中带;同时在季风和热带气旋影响下,又有一条自辽东半岛至东南沿海以热带气旋和台风暴雨为主形成的洪水和强风暴潮集中带。
2、在长期地质演变、特别是第四纪地质演变的影响下,形成了自西向东流的中国主要江河,并在中国地形的第三阶梯各河流的中下游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以及各河流上中游的河谷平川、阶地及大小不等的盆地。
这些冲积平原、河谷川地既是河川径流,不仅是洪水的宣泄、滞蓄场所,又是土地肥沃、热量充足,可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
3、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下,开垦冲积平原土地,发展生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这些土地的开发利用侵占了河川径流,特别是洪水的宣泄出路和滞蓄场所,人类进入了洪水风险区,给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灾害。
为了减少洪水风险,人类开始修建防洪设施,主要是堤防,这样就进一步限制了洪水的出路,于是洪水灾害逐步发展,不断增加了洪水对人类的危害。
4、中国自古以来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绝大部份的人口集中在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广大冲积平原以及河谷川地、盆地。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与水争地愈演愈烈,不断修堤束水,河道愈来愈窄,堤防愈来愈高,主要江河中下游的河道行洪能力远远低于上中游的洪水来量,依靠堤防,高出地面行洪已成为普遍现象。
由于广大冲积平原和河川谷地,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在当代已经远远超过土地承载能力,与水争地仍然势不可挡,土地的开发利用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天然湖泊、湿地、洼地,这些自然滞蓄洪水的场所逐步缩小或消失,人的生存发展空间已很少回旋余地。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灾害事件。
由于中国位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样、地形变化剧烈等因素,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于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泛滥、雨水过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
长江、黄河和淮河流经多个省份,其中尤以四川、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更为频繁。
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还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损失巨大。
二、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中国的另一个常见自然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中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和台湾等地。
其中最严重的地震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豪雨对当地的农作物、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是台风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对中国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干旱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阻,牲畜缺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势高、气候干燥,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干旱灾害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由于中国地势复杂,包括高山、丘陵、河流等地形,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
滑坡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土地下滑导致房屋和道路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的山区,雨水冲刷土壤形成泥石流,造成山洪、堰塞湖溃坝、村庄毁灭等后果。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是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学案4:6.4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要点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自然灾害多样且灾次频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框图表示如下:2.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要点二中国的地质灾害1.中国的地质灾害类型要点三中国的水文灾害1.主要水文灾害1.主要气象灾害提能演练1.(2016·烟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贵州省乌江新滩崩塌区等高线及剖面示意图,该处曾发生崩塌10余次,多发生在5~8月份。
据图说明乌江新滩崩塌发生的原因。
2.(2016·天津模拟)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2015年3月 8日发布风暴潮黄色预警,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提醒称,届时海上风浪偏大,提醒船只提高警惕,注意航行安全。
材料一风暴潮是发生在沿岸的一种海洋灾害,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
材料二2015年3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渤海湾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
(1)简述该日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2)解释这次风暴潮的成因。
3.(2016·石家庄模拟)我国西北某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
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说出该地区为防治旱灾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崩塌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
自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裂隙多;同时多发生在5~8月份,该月份为西南季风影响时期,降水会润滑岩体,加剧崩塌。
同时图中显示有煤洞,说明有人类不合理的开矿。
答案:1.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上部岩体凸出,缺少支撑;在悬崖峭壁上采矿,破坏岩体平衡;多裂隙;5~8月为雨季,大雨或暴雨诱发崩塌。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地质灾害】地震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滑坡、泥石流一、滑坡1.成因(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2.摧毁城镇、村庄;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加强监测预报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2)降水集中、多暴雨,(3)植被破坏严重,(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不均(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中国的水文灾害(正式)
学习目标
• 1.了解我国主要的水文灾害类型 • 2.理解我国洪水灾害、风暴潮灾
害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 ★ 3.分析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
发的原因。
东部诱发雨涝的1根1本00原E因: 450N
雨涝主要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发,生范围
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200N 2.20中国洪水点
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4)工程措施: ①上游植树造林; ②中下游疏浚河道,修建修建水库; ③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区; ④下游开挖入海新河; ⑤退耕还湖。 非工程措施: ①加强预报、监测; ②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5)①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湖泊水和地 下水补给较少。淮河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流 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 灾害;
②“退耕还湖”可以调节湖泊的蓄水能力; “封山育林”可以提高森林的涵养水源的能 力,从而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 补给的比例,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 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
【当堂检测】
6.B 7.A 8.D
9. (1) 台风侵袭 (2)准静止锋长期滞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3) 松嫩平原:北方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快
行冷锋; 四川盆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太平洋
暖湿气流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进入四川,遇 地形或北方冷气流影响降暴雨。
人员伤亡。
风暴潮灾害的防治措施(记住)
①加固海堤、营造沿海防护林②建立海洋环境灾害监测网
络③加强海洋灾害的预警和预报④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等。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自然原因
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阶梯的交界处 多山,迎风坡;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 畅;东部沿海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③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④人类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严重,⑤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黄土高原),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5.灾害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阻等6.防治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或预报)②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改善生态环境③修建护坡工程、改造或加固岩土体、合理采矿等④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及制定规划⑤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文字可编辑]
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 港口造成灾情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 造成严重灾情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 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 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 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 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 业造成灾害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 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围湖造田
滥伐森林 陡坡开垦
水土 流失
泥沙 堆积
河流蓄洪 泄洪能力ຫໍສະໝຸດ 降下游低洼地 过度开发资产、人口等密度加大
加重 洪灾
二、风暴潮灾害 ——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主要危害: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 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 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 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发生在山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 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高中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
农作物水灾受灾 面积在波动中增
加的趋势
农作物水灾受灾 较严重的省份有 黑龙江、安徽、 湖北、湖南和四
---福州、南昌、武汉、长沙、广州、南宁、香港、澳 门、海口、台北都是百万人口城市
指出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分析为何东部多、西部少 沿海多、内陆少
二、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 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说明:洪涝灾害的形成与气候、地貌和水文等 因素及人类活动均有关系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 和最根本的因素在季风环流的影响下中国大部分 地区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六~九月 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六0%~八0%且多集 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因此容易形成特大洪涝灾害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主要有台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 风、锋面 的中下游平原
等带来的
暴雨
时间上与暴雨时间存在高 度一致性在东部季风区暴 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四— 九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 洪水
由积雪融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
水和冰川 和东北山区
融水形成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 发生在每年的四—五月冰川融 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七~
四、雨 涝
一分布:集
一一0 °E
中分布在东经 一一0°以东北
四°纬 °五N二二 这诱0一°发范~雨围四涝五
的自然因素:
季风区降雨多
、暴雨集中;
地势低平、河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共37张PPT)
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 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原因: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 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 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 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地震的震级: 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
级,震级越大,释放能量越多。 (震级每大一级,能量就大31.6倍。)
地震的烈度: 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叫作地震烈
度。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1.2 我国地震的分布 地震东少西多,灾情东重西轻, 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 面气压形势图”。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 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梅雨
夏初,江淮地区出现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天气特征:长时间的连续降水, 日照时间短, 湿度大。
(2)寒潮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地表热量交换,维护全球的热量平衡。 ②寒潮带来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同时,春天消融 缓解春播旱情。
③寒潮带来低温,还可以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 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⑤寒潮还可带来风力资源。
④净化大气。带来的雨雪天气,增加了空气湿度,减少北方的扬尘 天气,也会使飞沫中的病毒随雨雪降落。
降水量:大小与集中程度;
来水 水系:支流多少、水系形状与流域面积大小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及分布
除以上三种气象灾害,还有冰雹灾害,雪灾,雾灾,风灾,雷电,低温 冷害,霜冻等
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地震
(1)地震得成因
(2)震级
(3)烈度
A、概念 B.影响烈度得 因今,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两侧,大大小小得地震活动从未间 断过,说明它就是处于活动状态得断裂,就是一条地震活动带。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及分布
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1)概念
(2)形成条件 A、有广阔得暖洋面。 B.下热上冷得不稳定大气层结。
大气层结就是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结构 得简称。
(3)台风 A.多发得季节 B.台风形成得源地 C.灾害特征 D.台风影响得地区
台风、飓风与龙卷风得区别?
飓风与台风其实就是一回事,都就是指 风 速达到33米/秒以上得热带气旋,只就是因 为发生得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得名称。出 现在西北太平洋与我国南海得强烈热带气 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 海与北太平洋东部得则称为“飓风”。印 度洋上则称为“旋风”。统称“热带强烈 风暴”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得时间 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 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就是伴随着飓风而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 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 级地震11次。其主要地震有:
1668年7月25日山东徼莒县—郯城8、5级地震(我国东部 有记录以来最大地震)
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1974年海城7、4级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世界上唯一成功预测得地震) 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 1995年9月20日山东临沂市苍山县5.2级地震 2003年6月山东青岛4、3级小震群活动 2006年2月9日临沂市汤头镇3、5级地震 2006年7月26日定远县陈桥乡4、2级地震 2006年7月26日全椒县3、7级地震 2009年4月6日合肥市肥东县3、5级地震 2011年1月19日安庆市怀宁县4、8级地震
我国为什么洪灾频繁
我国为什么洪灾频繁引言洪灾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危害。
许多人都好奇,为什么我国频繁遭受洪灾?本文将以多个因素为基础,探讨我国洪灾频繁的原因,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天气因素我国广袤的土地面积以及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气候条件多样化。
这种多样性使得很多地区容易受到洪灾的影响。
1.高山地区:我国许多地区都位于高山地带,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这些地区的大量降雨往往被山脉阻挡,容易形成山洪。
此外,由于高山地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加快,容易造成严重的洪灾。
2.河流流域:我国有很多大型河流,如长江、黄河和珠江等。
这些河流流域是我国最流行的居住地区之一,但也是洪灾的高风险区域。
大量的降雨、融雪以及上游泄洪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河流水位上涨,从而引发洪灾。
地理环境除了天气因素外,地理环境也是洪灾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
1.地势低洼:我国有许多地区地势低洼,如华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
这些地区的地势使得雨水很难排放,导致水涝和洪水成为常态。
2.沼泽湿地:我国有大片的沼泽湿地,如东北的黑龙江湿地和南方的湖南湿地。
这些湿地区域常年积水,容易造成雨水无法迅速排放,增加了洪灾的风险。
土地利用与城市化1.大规模的土地利用: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利用,这导致了许多湿地、河流和山地被开发利用,失去了其自然保护功能。
这增加了洪灾的风险,因为雨水无法得以良好的排放。
2.城市化: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大量的土地被城市用地所取代,使得水能够更快速地流入河流,并且由于路径的改变而加剧洪水的威力。
防洪措施不足尽管我国在洪灾防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堤坝建设、河道治理等,但防洪措施仍然不足,无法应对频繁的洪灾。
1.人为因素: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洪灾风险,导致防洪设施不完善。
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不力和违规行为,一些修筑堤坝的工程质量不过关,无法有效防洪。
2.资金和技术问题:洪灾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高中地理_中国的洪涝灾害及成因分析课件
中国的洪涝灾害
视98抗洪.flv频
教学重点、难点
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 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合作探究议灾害
结合课本P111活动探究
案例分析Biblioteka 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的原因?
(提示: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去 考虑问题)
实验模拟一
• 用一剪口透明塑料瓶,在靠其底部的壁上开一口, 并接上一段引水管,模拟洪水的发生。
洪 水 的 成 因
地形 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流域面积大,南北支流及干流同时 水系 进入汛期;中游河道弯曲,泥沙淤 积,泄洪不畅。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 源作用减弱,水土流失 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能 力减弱
人为原因:
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
洪水的成因复杂,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一般情况下可从 以下方面分析。 因素 影响
思考:长江流域河流水系与洪涝
的关系。
长江流域的森林砍伐
• 思考:人类的此举活动与长江流域
洪涝灾害的发生有什么关系?
围湖造田
洞庭湖大规模围湖造田据为己有
• 思考:人类的此举活动与长江流
域洪涝灾害的发生又有什么关 系呢?
归纳1998年洪水的成因
气候: 长江流域降水集中,多暴雨(强度大)。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 长江流域
课堂小结
中 国 的 水 文 灾 害
洪水灾害
分布 类型 成因 危害
类型 风暴潮灾害 危害
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分布区:广泛分布在辽东湾到北部湾 2、类型:
思考:我国受风暴潮灾害影
响更为严重的是东南沿海, 还是北方沿海,为什么?
一般影响范围 严重影响范围
森拉克台风
类型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危害
台风 风暴潮 7~10月
温带 春季 风暴潮 秋季
东南 沿海
北方 沿海
不仅毁坏船只,而 且破坏房屋、农田 、海堤以及码头、 港口等工程设施,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 人员伤亡。
3.我国雨涝的分布
3.我国雨涝的分布
1100E 450N
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 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200N
4.洪涝灾害的危害
直接损失:淹没农田、村庄,造成作物减产(甚至 绝收)、人员伤亡等。
间接损失:供水、供电、交通等中断,城乡商业活 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
二、风暴潮灾害
——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东部季风区各 大江河的中下 游平原
降雨多、暴雨集中;地 势低平,排水不畅;人 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4~9月
融雪 洪水
冰凌 洪水
西部和东北山区
气温升高,短时期 冰雪融水量猛增
4~5月积雪 融水
7~8月冰川 融水
河流中因冰凌阻塞和河道内蓄冰、蓄水 量的突然释放,而引起的显著涨水现象。
中国的水文灾害
一、洪水灾害
洪涝灾害:由于降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的洪流 和积水造成的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渍灾害,泛称水灾。
地质灾害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相关探讨
地质灾害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相关探讨摘要:我国地域广阔,地貌错综复杂。
在此背景下,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频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和防范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们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消极作用。
要从长期来看,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使用,提高其防治效益。
文章通过对城市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隐患;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由于其危害程度高,对其危害很大,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地质灾难种类繁多,造成地质灾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冲击日益加剧,地质灾难的频繁出现也日益增多。
因此,有关方面要加强对我国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加强对水、水、环境等方面的调查,提高治理和防灾的能力,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述地质灾害的出现,不但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同时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极大的限制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根据其产生原因,可以将其划分为人工和天然两类。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可以将其划分成缓变型和突发型两类,其中,突变性类的危害要大于缓变性类。
由于我国的地形地貌和各种类型的地质灾难,其成因差异很大。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速,人们对自然和自然资源的过分追求,给这些地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地质灾难。
地质灾难一般不能简单的由自然和人的原因引起,它是二者综合的产物。
从这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天灾,一种是人的灾难。
滑坡、滑坡、泥石流等是我国较为普遍的地质灾难,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地质构造的急剧变动、突发、危害极大。
我们不仅要预防、躲避和治理,更要加强社会的认识,要加强人民的道德修养,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尽量降低和防止它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 善 為 國 者 , 必 先 除 其 五 害 。水 , 一 害 也 。 旱 , 一 害也 。 風 霧 雹 霜 , 一 害 也 。 厲 (瘟疫) , 一 害 也 。 蟲 , 一 害 也 。 此 謂 五 害 。 五 害之 屬 , 水 最 為 大。
《管子·度地篇》
一、洪水灾害
洪水:
主要分布我国 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和 珠江的中下游 平原地区。
中国洪水点位图
3、雨涝P39
(1)分布:主要发生在东经110。以东,北纬 20~45。
(2)原因:东部平原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 不畅。
(1)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 季地风势区低降 平雨 、多 河、 流暴 排11雨 水00集 不E 中 畅;;450N
大的洪水灾害。
(2)暴雨类型:台风暴雨、梅雨锋暴雨 (3)时空分布:
①时间分布:东部季风区集中发生在4~9月。
阅读课本P38
类型 形成原因
暴雨 洪水
降雨多、暴雨集 中;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人类 经济活动。
主要分
发生时间
布地区
东部 季风区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月
融雪 受气温升高 洪水 影响形成
西北和 东北山 区。
•一、洪水灾害
一、洪水灾害 (课本P37)
• 1、特点:
(1)总体特点:范围广、发展频繁、突发 性强,而且损失大 。
(2)分布特点:
• ①东部多,西部少; • ②沿海多,内陆少; •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课本P38
2、暴雨洪水
(1)特点: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
4—5月
融雪洪水
7~8月
冰川融水
类型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受河道流
向和地理
冰 位置的制 凌约
洪 水
河流从低纬度向 高纬度流的河段 秋末春初
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 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②空间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 平原(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区)、四川盆地、 关中地区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
我国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呈现在波动中增加的趋势。
我国农作物水灾受灾较严重的省份有黑龙江、 安徽、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农业大省。
4、灾情变化 P40
(1)特点:灾情日益严重。 (2)原因:
①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河流蓄洪泄洪能力 下降。
②解决措施:控制上游山地的水土流失与低洼地 的过多经济活动。
滥
显著,降水丰富且集中;长江中下游地 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 积、围湖造田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差 ; 该区域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地带,灾情严重。
图2.5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围湖造田
伐
森水 林土 陡流 坡失
泥 河流蓄洪
沙 泄洪能力
堆
下降
积
加重 洪灾
开
垦 下游低洼地 资产、人口
过度开发
等密度加大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
水土流 失的重点?P40
• 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 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 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 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 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 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 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风暴潮
二、风暴潮灾害 P40
1、分布区: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2、类型:
(1)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 月9月最集中,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2)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发生在北部沿海地区。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危害
台风 7-10月 东南沿海
风暴潮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P40
1、分布:长江流域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多发 地区,其中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 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图2.4 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P42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1)自然原因:该区域夏季受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
(暴雨洪水主要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水岷山-横断山以东区域,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 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 下游平原地区)
读图2.19找出我国洪水频率在5次以上的城市。
嫩江 松花江
海河 辽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图2.19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1949—1989年)
通过读图2、20,说出我国特大 洪水点位主要分布的地区?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 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致灾因子)大于等于 50毫米的日数在4天以上的城市有哪些? 有武汉、长沙、南昌、福州、南宁、广州、海 口、香港、澳门、台北等大城市。
图2.18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
(2)诱发雨涝的根本原因: 雨涝主要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发,生范围 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200N 中国洪水点位图
• 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严重。洪水往往造 成大面积农田被淹、农作物被毁、从而造 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我国东部平原是 农业的精华地带,主要是商品粮基地进位 于此。此外,这里也是城市密集、交通便 捷、工业发达的地区,受洪水灾害威胁严 重。
温带 春秋 我国北方沿海 风暴潮 季节
不仅毁坏船 只,而且破 坏房屋、农 田、海堤以 及码头、港 口等工程设 施,并造成 不同程度的 人员伤亡。
二、风暴潮灾害
一般影响范围 严重影响范围
我国最严重的海 洋灾害
p41思考:为什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
潮灾害影响更为深远?
• 虽然我国风暴潮从辽东湾到北部湾都有发生,但东 南沿海的台风发生的频次多,时间长,引起的风暴 潮频繁。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的 地区,有我国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密集的人口和 城市群。台风风暴潮灾害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不仅是 直接的人员、财产等经济损失,还有更加严重的间 接损失,例如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浸泡精密高级 仪器的经济损失等。因此,我们说影响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