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CL-BIII农残测定仪八通道型说明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L-B I I I农残测定仪

八通道型说明书

上海博纳新技术研究所

CL-BIII八通道残留农药测定仪

使用手册

CL-BIII INTELLIGENT APPARS 沪制00000281 FOR REMAINING PESTICIDE 标准号Q/NGBD1-2005

前言

我国是农药使用大国(年使用量80--100万吨,居世界首位),由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屡有发生,这主要分为在蔬菜、瓜果上使用高毒农药后,短时间内采摘和食用所引起的急性中毒事故和农药残留量超过最高允许限量(MRL值),长期食用引起的慢性中毒两种。由于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加上一些人为的不合理使用农药,以及农药残留监管力度不够,致使我国农药残留问题比较突出。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已经成为国家领导和社会公众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做好农药残留检测和监控工作,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

由于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乐果、氧乐果、敌敌畏及甲胺磷等占据了杀虫剂产量的70%以上,并造成70%以上的中毒事故(由有机磷农药引起)。为了把农药残留检测和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上海博纳新技术研究所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和检测中心(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教研室、上海交大农学院、上海市蔬菜办公室、上海市蔬菜技术推广站和上海浦东蔬菜办公室等多家单位共同合作,在生产源头监控和管理、市场流通的监测和追溯等及检测检验标准、仪器系列开发和消除检测假阳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为国家质量监督局提供了GB/T 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的草案;为降低检测中出现的假阳性问题开发了针对葱蒜类、香菜、韭菜等15种蔬菜《果蔬农药残留比对数据库》的研究和建立;为监管部门实现地区实时网络化监控等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为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知识初步编写了该实用检测使用教材。

本检测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农药的基础知识、农药残留检测概述、农药残留检测样本采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及方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标准及限量标准、农残快速检测法的“检测盲区”、CL-BIII残留农药测定仪检测软件设置等内容,都是在检测操作中实际碰到的具体问题。

最后,我们特别感谢中国农业大学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教研室负责人钱传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代表性著作有:《化学农药》、《农药分析》、《农药与应用》

(主编),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副主编),《杀虫药剂环境毒理学》等,共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和检测中心(北京)副主任:潘灿平(博士,副教授,主持的项目有:FAO/IAEA项目CRP11479"农药分析方法验证"、国家教委留学启动基金"作用于章鱼胺受体农药开发"、北京市农业局"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监测技术"项目、京海集团"蔬果中农药残留去除机理研究"等)和刘丰茂老师(博士,北京市农药学会会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和杨维华老师,感谢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陈建平处长、上海蔬菜办和上海浦东蔬菜科技推广站的大力支持。

上海博纳新技术研究所

一、农药的基础知识概述

1、农药

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虫、草及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

农药使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其含量以mg/kg( ppm )表示。

3、农药分类

按来源分类:矿物源农药、化学合成农药、生物源农药。

按化合物类型分类:无机化合物、有机合成化合物、天然有机物、抗生素、生物农药。其中有机合成化合物又分为:有机氯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杂环类化合物等。

按作用方式分类:胃毒性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触杀性农药(对硫磷、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内吸性农药(乐果、甲胺磷、氧乐果、久效磷);薰蒸性农药(溴甲烷、磷化铝、敌敌畏);特异性农药(乙烯利、赤霉素、灭幼脲)。

按主要防治对象分类: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4、酶抑制率法。

酶抑制法指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计算待测样品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率,定性判断其中是否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存在总量的一种快速初筛方法。当检测出的抑制率小于或等于50%时属于阴性(总量不超标),当检测出的抑制率大于50%时属于阳性(总量超标)。

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限量标准及标准

1、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无公害蔬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下表规定,其中未列项目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有关规定执行:

2、定性分析

目前已被列为国家推荐标准(GB/T 5009.199-2003)的酶抑制率法由于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已成为对果蔬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现场快速定性初筛检测的主流技术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酶抑制率法是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综合含量检测,真实的检出限是非常低的。

3、定量检测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检测方法的不断提高, 新的CL-BIII农残快速测定仪的“食品安全检测平台”软件将在V8.0以上版增加了定性定量的气相、液相检测功能,并在快速检测平台软件上也增加了“农药标定”功能,并实现对单一农药的定量检测。

三、农残快速检测法的“检测盲区”

假阳性的产生:

一方面,由于各蔬菜品种间(如:葱蒜类、香菜、韭菜等15种容易出现假阳性的蔬菜)对检测抑制率有不同干扰和影响,使一般的快速检测方法难以区分与农残抑制作用的比例关系容易造成误判(假阳性);另一方面,因色素的干扰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当待测样品的色素(如: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含量较高时,会使测得的透过率非常低,从而造成对吸光度随时间变化值计算的错误,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果蔬农药残留比对数据库》:

2004年,上海博纳新技术研究所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和检测中心(北京)及中国农业大学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教研室共同合作,依据GB/T5009.199-2003的标准,在CL-BIII农残快速测定仪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果蔬农药残留比对数据库》,初步解决了应用“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时存在的部分“检测盲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并实现了检测过程中对吸收光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