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18讲 向西方学习 思潮的兴起
第18讲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目标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林则徐的思想、洋务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大史实“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1.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①西方资本主义崛起。
②鸦片战争前,中国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与腐朽。
③鸦片战争中,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④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⑤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2)代表人物及活动①林则徐【知识拓展】《四洲志》为了与英美官员交涉,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②魏源③徐继畬:福建布政使。
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时,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瀛环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
(3)评价①进步性: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接连出版,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并且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②局限性:初步和模糊地了解了西方,未能付诸实践和形成时代风气。
【知识拓展】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的特点①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②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③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
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2.“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①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运动的不断发展。
②受“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统士大夫阶层——洋务派出现。
第一、二讲:林则徐魏源译报活动及其思想
林则徐下令搜集外国人在广州、澳门出版 的各种报刊,如澳门的葡萄牙文《蜜蜂华报》 (1822年创刊),《澳门抄报》(1834年 创办),广州的英文报纸《中国丛报》 (1832年创办)《广州周报》(1835年创 办)等等,精选外文翻译人员进行翻译,译 出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按时间顺序装订成 册,命名为《澳门新闻纸》。
第一讲:林则徐、魏源的译报活 动及其对报纸的认识
1、林则徐及《澳门新闻纸》
林则徐( 1785- 1850),字元抚,一字 孝穆。谥号文忠。福建候官(今福州)人。 嘉庆十六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两广总督。 他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 英雄。 ——虎门销烟;抗英斗争,维护民族尊严。 在禁烟运动的过程中,为了解外国的情况, 他组织人力翻译外文书报,成了中国近代最 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和第一个重视外国新 闻的人。最早利用外国报纸上的信息来对付 外国侵略者。
魏源对林则徐译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魏源简介: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 隆回县人。他是19世纪中叶中国著名的学者和先 进的思想家。他29岁(1822年)考中举人,后屡 试不第,直到52岁(1845年)才考中进士。因此, 他一生没有做过大官,只做过知县、知州,而且 时间也不长,约五六年时间。他在历史的主要贡 献体现在学术和思想方面。他同林则徐一样,是 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
徐培汀、裘正义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 史》,重庆出版社1994版,第134-135页。
讨论题:请谈谈你对这两条评价的 看法。——即洪仁玕的新闻思想是不 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为什么?
他所提出的设“新闻馆”和“新闻官” 一些具体措施,并非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 而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政府办报、“富民” 也办报等一些设想在国外、在香港早已成了 现实,在戊戌变法前后的中国大陆也已经做 到了。新闻的监督功能、信息传播功能和教 育功能随着新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也陆续得 到了发挥。不能因为太平天国的失败,《资 政新篇》未能付诸实施,就把洪仁玕的新闻 思想看成是主观性很强的空想。
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评述
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评述冯伟摘要:爱国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而且还是一种思想或精神。
它包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民族自豪感就是为自己伟大的民族而光荣和自豪的精神最基本的内容有四个方面繁荣、富强、独立而献身的精神。
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
分析林则徐的爱国思想对促进现代国人增强爱国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林则徐;爱国;思想引言爱国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有行为上的表现,有思想上的表现。
但这两种表现却又是相辅相成的。
研究一个典型的爱国人物可以指导我们当代青年明确爱国的含义,不盲目的去爱国,甚至用错误的方式方法去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
国家的未来是当代的青年,只有让他们有了一个正确的爱国意识,爱国价值观,才能在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在众多爱国仁人志士中,林则徐的爱国思想不仅具有其普遍意义,而且又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民族英雄,同时也被人们称为只能过眼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林则徐的爱国思想的体现(一)林则徐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中国近现代史问题解析100题
新变化:
(1)鸦片战争后,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小农经济和手工业者破产,在沿海通商口岸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2)60——70年代,出现封建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民用企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外资企业大量出现。
原因:
(1)西方列强的侵华,打破“闭关锁国”的状态,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2)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小农经济破产,为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提供市场,、劳动力的条件。(3)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办洋务,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刺激作用。(4)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华经
(2)局限性:但是林、魏当时只看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尚未看到还应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文化,并且其根本目的仍是维护清朝统治,这是由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3)效果:在当时对清朝统治集团没有产生实际影响,但对晚清中国思想界和后来的洋务派学习西方起了启迪作用。
3、试述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并综合分析产生变化的 重要原因及其结果。
(2)另一方面,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表现在:开放通商口岸客观上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从而为近代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你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1)积极方面:鸦片战争时期,在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并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条件下,“向西方学习”的实质和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和抵抗侵略,因而是进步和爱国的,这是主要的一面。
浙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虞中学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问题解析
1、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先后开放了16个通商口岸。你如何评价开放通商口岸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人物评价---林则徐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 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 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 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 “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 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 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 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 编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 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 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 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
自道光十九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 二十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 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
马克思谈英国的鸦 片交在英易国政府的庇护下,英国鸦片贩
子纷纷拥入广州。早在东印度公司掌握 着鸦片贸易的垄断权时,印度就成为对 华经销鸦片的基地。马克思曾揭露东印 度公司在鸦片贸易中的职能,他说:
人物评价——
林则徐
一、简介 二、成就 三、与鸦片战争的联系 四、总结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 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 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 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 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 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 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它强迫一部分印度的农民种植罂粟。 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药的全部生产, 使罂粟的蒸晒和鸦片的调制适合于中国 鸦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鸦片装入为便于 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以及把鸦片运往加
人物评价---林则徐
人物评价——
林则徐
一、简介 二、成就 三、与鸦片战争的联系 四、总结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对林则徐作了 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 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美国学者马士在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中,说林则徐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 员”“是(道光)皇帝的化身”。他认为“林钦差 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 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 手段。”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 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 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 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 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 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 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 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 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 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 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 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谢谢
1、他注意了保护民族权利。 2、林则徐的民族意识还表现在,努力寻找祖国富强之路,使整个 民族富强起来。 3、林则徐为维护我国主权的爱国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在他重视 执法、认真行法上。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阐述了近代与现代先进的中国人从向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再到自主创新的历程。
二.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㈠时期: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1.特征:以地主阶级为主体,主张学习为主,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表现: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
㈡时期: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
1.特征: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主张学习西方的为主,学习发展到制度层面上。
2.表现: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制,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发动了,建立起中华民国。
㈢时期:二十世纪初1.特征:以资产阶级激进派为主体,学习西方深入到文化层面。
2.表现:激进派提倡与,掀起新文化运动。
㈣时期:世界现代史开始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
1.特征:以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为主体,经历了学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
2.表现: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两大时代主题:争取民族独立,走上近代化(即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道路。
第20课西学东渐一.考查方向: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要内容㈠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1.时代特征(中国与英国的对比):①政治方面: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矛盾激化;英国实行,社会稳定发展。
②经济方面:中国占主导,工商业发展落后;英国完成,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③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占主导;英国近代科技革命成果丰硕,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广泛流行。
人物评价林则徐
成就二 放眼世界第一人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 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 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 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 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 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 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 《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 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 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 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 山者。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对林则徐作了 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 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美国学者马士在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中,说林则徐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 员”“是(道光)皇帝的化身”。他认为“林钦差 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 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 手段。”
自道光十九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0月清廷革林 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 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 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 于侵略的决心。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doc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提出的“睁大眼睛看世界”和“向外国人学习控制外国人的技巧”的新观念,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严重打击。
中国官僚和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寻找救国图存的方法和抵抗外国侵略的方法。
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介绍到中国的外国报纸、书籍、地图,在战争期间审问英国囚犯,以及直接询问外国商人和传教士,获得了当时的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他被道光派往广东虎门镇压鸦片和打击鸦片走私。
他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出版物。
1841年,他把它们编成《四洲志》,并把手稿交给了他的好朋友魏源。
1843年1月,魏源将其编为《海国图志》,其中包括世界各国的地理。
历史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论述了海防的战略和战术。
《《筹海篇》》一书提出了“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丰富强兵,抵抗外国侵略,在近代中国创造先进的外国军事科学技术”的思想。
魏源及其《魏源简介》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
这个词沉默而深沉,来自湖南邵阳。
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开创了世界历史。
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着大考官脱口说出对联“杯里太极”,并回答说:“我怀了一个儿子”。
听了这话,县长反复表扬他,从小就想得很快。
魏源出生在邵阳县一个小官员的家里。
因为他的父母已经是家中的一员,他从小就喜欢读书。
他从不放下书本,熬夜看书。
他的母亲害怕他会在过去搞垮自己的身体,所以她强迫他每天关灯按时睡觉。
然而,当他的父母在睡觉时,她经常偷偷起床熬夜看书。
17岁时,他成为当地的名人。
年初,XXXX 编纂了01030150卷,增加到60卷和100卷,近百万字。
当时,《海国图志》不仅是一本完整的世界历史和地理知识的书,而且是一个为反侵略斗争提供各种战略和信息的海防总集。
主要内容包括《海国图志》和每部电影的总序、后评价和文章中的注释。
它还包括汇编信息,收集所有国家的外国历史数据,可以找到。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梁启超 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 代君主专制必然性 《变法通议》
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 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仁学》 严复 借用进化论原理阐述中国实行变法维新 的必要性 《天演论》 ④影响: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一次思想 解放潮流。
四、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
1、旧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授予反帝反封建的个人与团体一 切自由权利。(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 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评价: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 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 标,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 命时期的旗帜。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经济:一战期间,民资得到发展。
3、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指导思想,是新世 纪实现民族复兴的武器,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指南。
十、科学发展观 1、提出 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10月,中共十 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2、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 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评价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 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5、实践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巩固政 权、恢复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6、评价 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典范。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八、邓小平理论 1、背景 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贫穷落后; “文革”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发展过程 ①发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肯定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林则徐点评
近代历史人物点评—林则徐林则徐是我们的英雄,他顶住当时政府的压力,销毁鸦片,人民拍手称快,也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强硬态度。
现在还记得他的两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行为,林则徐上书皇帝:如果再漠视鸦片贸易,那么10年后,再也没有可用的军饷,也没有可用的士兵了!于是皇帝派他为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
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强硬手段,迫使英国商人签定条约:交出所有鸦片,并且以后永不带鸦片进入中国,如果被查处,就地处决!但这并不是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英国方面,没有激烈反映,因为如果中国人到英国卖鸦片,也一定会被处决的。
英国外交部通知广州的英国商人代表:女王陛下的政府,不能支持不道德的商人。
拒绝军舰进入珠江。
当然,英国政府并非如此善良,而是权横利弊以后做出来的决定:他们的鸦片利益,远远小于和中国通商的利益,如果和中国发生战争,那么他们赖以生存的命脉就会受损。
但是清政府于不久后又下了另一个命令:从即日起,断绝和英国的所有贸易往来。
这使英国政府不能接受,他们决定动用武力来解决。
那时候的中国,不止军队腐败,也没有将领可用,显然不是外国侵略者的对手,几次战败后,签定了《南京条约》.... 林则徐做的事情是对的,不畏外国势力,强行禁烟。
但他没有从国家的角度去考虑,当时的中国军事实力和外国相差太远,他的激进做法必然导致战争。
后来事实也是如此,战争打起,中国大败,不但要赔款,割地,还要合法化鸦片贸易。
思想是好的,后果是坏的。
林则徐任官期间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关于林则徐魏源的评述
关于林则徐魏源的评述
“西学东渐:在近代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维理念层次。
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都属于器物层次的学习,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但是前者“师夷长技以制夷”首要目的是要抵抗外来侵略,而后者“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为了“剿发捻,勤远略”,其首要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起义。
并且前者仅仅局限于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后者学习的内容要广泛的多。
而且前者仅仅局限于著书立说,基本上没有付诸实践,后者却掀起了一场为期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
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学习属于制度层次的学习,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派主张在保留清政府统治前提下,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过渡到君主立宪制政权;革命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发展民主共和制政体。
而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和康梁为首的维新派都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但是前者比后者学习的内容更肤浅,前者仅局限于著书立说,后者却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最后还通过光绪帝展开了戊戌变法。
魏源林则徐与《海国图志》
魏源、林则徐与《海国图志》作者:春 雨 1852年,百卷本《海国图志》终在扬州杀青付梓,刊刻行世。
这部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亚洲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著述虽然由魏源署名,却凝聚着林则徐的心血,可以说两人同为它的编著者。
一、魏源、林则徐合作的思想基础 魏源(1794---1857)是湖南邵阳人,原名远达,字默深,自幼好读经史。
他于1814年与龚自珍(1792—1841)相识,1822年与林则徐(1785—1850)订交,地点均在北京。
1830年5月,林则徐为亡父守孝期满,抵京候补,在北京停留了三个多月,得以与以内阁中书舍人候补的魏源深入探讨时务,因此过从甚密。
时龚自珍亦在礼部任职。
魏、龚都以主张通经致用,反对脱离实际的烦琐考据(汉学)及空谈心性的宋明理学名噪京师,正当风华正茂之际。
他俩与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的林则徐一拍即合。
三人从此结为至交。
1832年,魏源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府。
6月,林则徐由河东河道总督调任江苏巡抚,由于他也大力支持陶澍在淮北推行的盐法改革,因之对帮助陶澍筹划改革的魏源更为赞赏。
魏源时定居江宁(今南京)乌龙潭。
林则徐从苏州每到江宁,都爱去请他商议时政。
1834年3月,林则徐为了推广种植早稻,以《再熟稻赋》为题,在苏州甄别紫阳、正谊两书院,曾延请魏源等“来阅卷”。
1837年1月,林则徐从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任上卸职进京陛见,同魏源从此一别就是四年。
这期间,魏源多半时间都定居扬州,在“絮园”侍奉老母,著书立说;同时也密切注视着林则徐在湖北和广东领导的禁烟运动与抗英斗争,并时有飞鸿,互诉衷情。
1841年3月,魏源在林则徐推荐下,入署理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幕下。
不久,因朝廷摇摆于战和之间,魏源自知难有作为,便重返扬州。
6月,林则徐因受投降派诬害,被削夺两广总督后以四品卿衔被派赴浙江,协办海防;旋即又再遭贬谪,“发往伊犁”。
8月中的一天,林则徐乘舟抵达京口(今江苏镇江),与魏源意外相逢。
这天,在临江的一处小客栈里,林则徐借着月色同魏源对榻倾谈了整整一宿。
中国新闻史之报刊思想 笔记
林则徐和魏源的报刊思想他们是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林则徐组织专人翻译外报以“探访夷情”,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他们对报刊沟通信息的功能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洪仁玕的主要新闻观点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将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设立新闻馆,“准卖新闻篇”等新闻能主张,遗憾的是,这些报刊思想大多无法实施。
思想归纳如下:①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挺过报纸去“禁朋党之弊”,以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②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沟通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公议。
③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④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王韬和郑观应等早期报人系统的报刊思想★王韬的新闻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可以“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③新闻自由的思想。
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严禁,允许民间办报。
④报纸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辞达而已。
⑤报纸编辑人应是知识广博的“通才”,报纸的主笔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
郑观应的新闻思想主要见于其撰写的《盛世危言》的《日报》等文章中。
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工具,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
②创办日报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
③应该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
④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和著名报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较之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他们所论及的问题更广泛,也更深刻。
(1)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认为报纸书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与历史评价
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与历史评价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重要历史节点,而在这次战争中,出现了很多民族英雄。
这些英雄都在各自的领域内,为了民族的利益和荣誉,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的壮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了中国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
一、林则徐:以法治国,倡导开放林则徐被誉为民族英雄,他是一位伟大的国民政治家、文化名流、教育家和改革家。
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为了改造中国社会,大力实施法制改革,倡导国家开放,使得中国在世界上更有声望。
林则徐在1840年出使英国,切身感受到了西方强国的科技发展和法治建设,也深入体悟到中国落后的困境。
于是,他回国后积极倡导循“法治国”,强调治国的重要性。
林则徐认为,“一国之民,非法不可治,非道不可行,非德不可存,非正不可治”。
他的思想推动了晚清法律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学以成法”的口号,更是亲自为行业撰写法律条规,还为广大民众平反冤案,坚决实施法律公正,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魏源:民族自强的代表者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自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中国要发展近代工业和文化的主张,为中国的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源在鸦片战争前曾进行过多次日本考察,深刻地认识到日本快速崛起的原因在于其积极推进近代化的政策。
魏源回国后,不断呼吁中国要加强工业和文化建设,以实现民族自强的目标。
为此,魏源积极倡导国民教育,并亲自主持创办了崇实书院,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也使更多的人受到了近代教育的影响。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整个中国后来的进步运动,并将中国社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三、林则徐与魏源的历史评价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俩在时代的背景下,克服了自身的困难,凭着自己的坚持,帮助中国打破了封闭的局面,让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
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都是国家立面、民族自信的代表,为现代中国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他们所追求的“以法治国”,“文化兴国”,追求自强不息,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示,激励了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中国走向一个更加现代化的未来。
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绪论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晚清着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
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
17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
20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奢侈腐败,大小官吏贪腐成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和名族反抗运动,魏源身处政治权利的中心,感受深切,出于对时局的关怀,开始留意考察和研究财政,币制,水运,海运,漕运,水利,盐法,兵防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问题。
并在学术界极力倡导“经世致用”魏源不负林则徐所托,于1843年初编纂了《海国图志》50卷,并先后增补《海国图志》即是一部世界历史地理知识卷,近百万字。
清代思想家魏源生平简介
清代思想家魏源生平简介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代思想家魏源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魏源生平简介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
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以下就是魏源的简介。
魏源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794年。
他的家乡在湖南邵阳县的金谭。
魏源从7岁就开始学习,从师刘之纲、魏辅邦。
小时候的魏源学习十分刻苦,常常学习到深夜。
9岁时应童子试,魏源的聪明让考官大为惊叹。
1810年,魏源中举秀才。
1822年,魏源壬午科中式举人第二名,开始了从政之路。
在从政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清王朝的腐败,内心的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让他感到了国家的危亡。
于是在次年,魏源入两江总督府衙,直接参与抗英战争。
但是在看到清政府无能之后,无奈辞官而归,立志著书。
公元1844年,魏源再次参加会试,中进士,又一次进入仕途,希望凭借一己之力为挽救国家命运作出贡献。
多次起伏的官场生涯,让他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深深的担忧。
因此,他开始研究西方列强的情况。
魏源根据林则徐所写的《四洲志》,再加上历代以来流传下来的史书文献以及当时西方的地图资料,编写成立一部囊括世界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法律、宗教等信息的《海国图志》,这是魏源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观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这个观点成为了后来洋务运动的主要理论。
读完魏源的简介,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中国近代的伟大人物。
魏源洋务运动魏源与洋务运动的关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魏源的改革思想为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这个理论突破了中国历代以来传统陈旧的思想,打破了“祖宗制度不可变”封建理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新思想的萌发
《资政新篇》:不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而且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新思想的萌发
原因:①②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1、林则徐: 倡 导 者
地 主 阶 级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人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A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 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 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请思考: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 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返回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在广州积极防御, 运用新式大炮挫败了英国殖民者对广州的进攻。
返回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 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 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资政新篇》 请思考: 材料中作者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思想?
(二)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1、主要内容 2、评价
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 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 众选举官吏。 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 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 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 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 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 实质上是一种空想,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规律。 《资政新篇》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 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比起《天朝天亩制度》 是巨大的进步。
魏源不是洋务派是什么派?如何评价魏源
魏源不是洋务派是什么派?如何评价魏源魏源是什么派?魏源与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生活在同一个时期。
两个人都主张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
且两个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因此魏源是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是鸦片战争以后兴起的一派人物。
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他们虽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属于开明人士。
他们的观点是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时也主张向西方学习。
这是对西方列强双重挑战的爱国主义的双重回应。
也是中华民族近代时期民族特质最重要的标志。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特点是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另一方面有保留着厚重的封建色彩。
他们启迪了中国人挣脱闭关锁国的压迫,敢于直面现实,仰望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观点的局限性,也是他们快速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他们的呼吁仅仅限于著书立说,在文字上启发国人,但并没有用实践来支撑他们的理论。
同时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只是枪炮舰船等器物方面,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的改革,因为他们最终要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地主阶级抵抗派虽然在历史的潮流中昙花一现,但是对于后世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
对魏源的评价对魏源的评价,主要从他对中国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贡献来说。
从政治上来说,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个理论指导了中国之后进行的洋务运动。
虽然魏源不是清朝的高级官员,但是魏源在从政期间清廉公正,勤奋民。
当他看到清朝统治腐败,官僚黑暗的时候,毅然决然辞官。
魏源是中国近代化改革过程中的先行者。
他主张政治改革,引技术、强国防、促发展,努力让中国不受外族欺负。
从思想文化上来说,魏源对于中国近代化理论的奠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编写的著作《海国图志》,成为了中国近代化开端的思想指导。
他提出睁眼看世界,促进了中国开始真正意上的融入世界。
在学习问题上,他认为应该“经世致用”,以此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主张;在赋税问题上,魏源主张保护税源。
他认为赋税是国家强大的资本,而税源是腹水的根本。
历史趣闻魏源不是洋务派是什么派?如何评价魏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魏源不是洋务派是什么派?如何评价魏源
导语:魏源虽然是洋务运动理论思想的奠基人,但是魏源不是洋务派。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6年,而洋务运动是1860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此魏源的不是
魏源虽然是洋务运动理论思想的奠基人,但是魏源不是洋务派。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6年,而洋务运动是1860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此魏源的不是洋务派,那魏源是什么派呢?
魏源是什么派?
魏源与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生活在同一个时期。
两个人都主张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
且两个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因此魏源是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是鸦片战争以后兴起的一派人物。
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他们虽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属于开明人士。
他们的观点是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时也主张向西方学习。
这是对西方列强双重挑战的爱国主义的双重回应。
也是中华民族近代时期民族特质最重要的标志。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特点是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另一方面有保留着厚重的封建色彩。
他们启迪了中国人挣脱闭关锁国的压迫,敢于直面现实,仰望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观点的局限性,也是他们快速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他们的呼吁仅仅限于著书立说,在文字上启发国人,但并没有用实践来支撑他们的理论。
同时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只是枪炮舰船等器物方面,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的改革,因为他们最终要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地主阶级抵抗派虽然在历史的潮流中昙花一现,但是对于后世的影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绪论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晚清着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
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
17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
20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奢侈腐败,大小官吏贪腐成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和名族反抗运动,魏源身处政治权利的中心,感受深切,出于对时局的关怀,开始留意考察和研究财政,币制,水运,海运,漕运,水利,盐法,兵防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问题。
并在学术界极力倡导“经世致用”魏源不负林则徐所托,于1843年初编纂了《海国图志》50卷,并先后增补成60卷和100卷,近百万字。
在当时,《海国图志》即是一部世界历史地理知识大全,又是一部为反侵略斗争提供各种应敌方略和情报资料的海防总汇。
主要内容包括《筹海篇》及各片总序,后评和文中夹注。
还包括资料汇编,汇集了所能搜到的各国外史资料,编排是,由近及远,先南洋,印度,后非洲,欧洲,南北美洲各国,并根据反侵略斗争的需要,分类介绍船炮,火轮船,地雷,水雷,望远镜等西方科技发明与制造技能工艺,附70多张图,船炮器艺数十种,这些在现在看起来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当时的中国对西方事物大多不甚了解,更不能良好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特别是书中提供的资料和地图,大多出自英美德,葡萄牙人着作,内容详实准确,更加可贵的是,还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反侵略的战略战术,主张利用各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以牵制侵略者,以及“师夷长技”,努力学习西方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造船,制炮等工艺,来提高防御能力。
刊刻问世,在晚清知识界刮起了一股不小的旋风。
成了当时和以后许多年间,中国一切有进取心的人的共同趋向。
在当时,绝大数人都沉迷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未醒过来,视西方器物为奇技淫巧而不屑道。
魏源指出:“预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预悉夷情者必先立译夷书”反对人们鄙视“奇技淫巧”的态度,倡导自行设立造舰制炮。
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步系统记载军事史的史实。
打破了原先的只重视古史考证的沉闷氛围,开启了学习和政治研究的新风气,后成为了晚清进步知识分子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寻找救国真理的启蒙书,19世纪50年代传入日本,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魏源的最后几年,在参禅念佛中度过,后来干脆迁居杭州佛寺僧舍,终日闭幕养心,不闻政事,少与人来往。
于1857年去世,倡导经世学风的大学者,最后皈依佛门,寻找“出世”精神解脱的末路,原因值得我们回味,因当说,它既是魏源晚年目睹封建统治江河日下,无力回天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林则徐及思想简介林则徐生于1785年8月30日卒于1850年11月22日,福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瓶泉居士、等,清朝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官至一品,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被后人称赞为民族英雄。
着名的历史学家,近代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高度赞扬了林则徐使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说法一经问世就被世界广泛认可。
林则徐反对闭关自守,是“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在鸦片战争后提倡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他针对封建统治夜郎自大的恶习,反对固步自封,打破“天朝尽善尽美”的陈腐观念,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开风气之先。
这种开放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受之启蒙。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立下经世致用“的志向走上仕途后,关心民众痛苦,努力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创制农具,改良品种,保护牛耕,救灾救助,开发资源,办了许多实事。
腐朽落寞的封建制度,注定林则徐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和抱负只能以悲剧告终,但是林则徐在外族侵略,内政腐败的历史关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领导禁烟运动,坚持反抗外来侵略和倡导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林则徐为国尽卒的崇高品质,务实创新的改革精神和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在中国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生爱国爱民,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脱离实际的汉学风尚与固步自封的士林风气,在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所到之处,都坚持利国利民的措施。
一些国外学者称赞他是开明的经济学家,又是一个力求从老一套儒家思想牢笼中开辟一条新路的知识分子。
他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外国事实,组织翻译了《世界地理大全》,译辑了《澳门新闻报》,《澳门月报》,《华事夷言》,《四洲志》,《各国律例》等材料书籍,体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在林则徐的影响下,家乡许多福州人,家人,亲朋好友,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纷纷跟随他加入到了“睁眼看世界”的行列中去,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轰轰烈烈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图强维新思想也相应地被推到历史的前台。
福建四周的知识分子们在推动中国历史,思想改革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奉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是中国维新运动的坚定实践者,严复也是身处福建受魏源,林则徐影响,成为最重要的中国近代维新启蒙思想家之一。
甲午战争之后,严复目睹了中华民族的内外忧患,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他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取名《天演论》,提出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主张,这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思想思潮。
在1894年到1909年,先后翻译了《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在世界上反响巨大的着籍,这些着作的翻译,不仅在当时腐朽的封建统治中振聋发聩,深刻教育、启迪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整整一代热血青年。
魏,徐二人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中体西用”论西学传入中国后。
与中国固有文化发生了接触。
在西学和中学接触的过程中,既存在矛盾和斗争又是相互交汇融合。
从里的演变来看,中西学是反复矛盾的过程中不断融会贯通的。
在晚清西学传播的历史中提出了“中体西用”,到晚清一直都流行着。
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中体西用”萌发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明确与冯桂芬撰《校汾庐抗议》中所提出来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流行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主持的洋务运动时期。
冯氏从国家民族所受的耻辱中惊醒过来。
他说,中国一向称自己为天朝大国,天时地利人和在世界上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今天屈服于其他国家的武力之下,不是天时地利不如别人,而是我们的人虚而不实,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人不如其他人,是因为我们的人没有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没有去看,十分可耻,如何摆脱这可耻的地步,只有自强了。
延续于清末的“新政”“立宪”。
其间,改良思想家,维新也大多提倡此说法。
其实上,这种中国的“道”加上西方的“器”融合起来不仅矛盾而且不可行。
晚清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民主”的含义,这里说的民主,不是指泛指的民主,还包括每个民族中包括的民主性的精华,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包含着一些专门遏制专制主义的民本思想。
这里的民主,指的是近代意义上的民主。
近代民主是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化产生的,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主张“民贵君轻”“民为邦本”虽然强调人民在国家的重要性,对专制统治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他是从王朝的统治出发,人民没有权力。
近代意义的民主包括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创立的,构成民主学说的基础,包括“三权分立”“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博爱”。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
民主体现在“主权在民”的原则。
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并没有形成近代意义的民主,近代意义的民主是西方的舶来品。
从鸦片战争中,民主思想开始传播并开始付诸实践。
《海国图志》中魏源介绍和评论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民主思想,例如在提及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在介绍的过程中写下了一段评语,“弥利坚国非有雄才与枭杰之王也。
涣散二十七部落,涣散数十黔首……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寻同,既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可以看出魏源高度评价和赞赏美国的共和制是“公”且“周”即认为其优点是废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打破了封建的家天下局面,议员和总统皆自下而上由民众选举,议事会的议事尊重多数的意见,“三占其二”。
催生洋务运动鸦片战争之中,清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表现和节节溃败,各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是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加深了国内民族矛盾,使中国有识之士开始看到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惊人差距,同时开始问中国的未来寻找出路,自上而下的开展了一场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
从本质上来讲“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被迫进行的自我拯救运动,以“自强”和“求服”为口号,兴办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军事,民用工业,训练新式海军,向西方发达国家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培养新式人才,建立了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军械所,天津制造局,购买国外先进的军事装备。
从这些实践活动来看,都体现了林则徐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但局限于当时统治阶级对现实认识过于浅显,所有的向西方学习都是为了维护已经腐朽的封建统治。
思想的局限民国时期着名历史学家,近代史学家陈恭禄认为“林则徐……虽然身处在交通便易之城,而亦不知外国的情况……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对外知识之浅陋,一位英国还不足够使中国畏惧,想用武力震慑恐吓来解决问题,仍然不能够辨别明白什么是有罪,什么是无罪,使外国商人一律围困在商馆中,被迫上缴鸦片”近代历史学家郭延以指出:林则徐是艳片战争中的核心人物,这是国内国外都认可的,但是在外国人眼中的林则徐自大,强横,在外交处事的方法态度完全是传统东方式的,但同时期的琦善等人有外交风度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