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人们对荆轲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人们对荆轲的评价
关于荆轲
一、反对者
(一)
荆轲历来被人称赞为勇士有一个很直接的表现就在于:秦殿上荆轲不为大势所迫,而12岁就杀人不眨眼的秦武阳却吓得直发抖本人对此没有异议相反的勇士这顶帽子还是给他戴,但只能算是勇士而称不上英雄,大概有这几,方面原因:
1、他“没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观念,妄想靠他的能力能胁迫秦王立合约,换取燕国弹丸之地的生息繁衍然而,他错了,他只能成为历史车轮的润滑剂,使历史更快发展他的一小义却不敌天下苍生的大仁,试想他如果刺杀成功,群龙无首,祸起萧墙,生灵涂炭在所难免,实乃有勇无谋之辈
2、他太冲动了太子丹的只言片语,就让他匆匆上路,虽然有了名扬千古的易水诀别,可自己喋血秦王宫殿不提,樊於期的人头就一文不值了唉,我真担心荆轲到了黄泉之下如何见樊於期……
3、没有自知之明刺秦者,不是真刺,而是想要秦王立合约,换取一方安宁然而,在他的左腿已断的情况下,他掷出的匕首肯定要刺死秦
王的,可是,其“飞刀神功”未到火候,没掷到秦王这其实是他应该考虑到的,但是他没有自知之明,一切都成了空谈如果我是荆轲,一定会在最后几天苦练命中率,就不相信不成功或许他练了,但没练好,这也只能说明他的技术实在是太差了,差还去刺秦,还是不自知又或许是临场发挥不好,那也还是属于没有自知之明的范畴唉!非战之过矣,乃荆轲不智哉!
(二)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夏桀无道,商汤取之;商纣无道,周王取之这是历史发展之根本,社会发展之必然荆轲刺秦王看似英勇,实则只是匹夫之勇,称不上英雄论古今历史,凡称得上英雄者,必有超人的卓识,唐李靖如此,明刘伯温亦是如此他们有一双慧眼,识得英雄而荆轲不行,秦王嬴政是当时叱咤风云的英雄,他识不得,只为燕国的一国之私而弃天下于不顾经历春秋战国,百姓困乏,需要明君或者说是有能力统一天下的人燕太子丹不是这号人物,荆轲也不是,只有秦王才是我想,倘若荆轲那把匕首刺中秦王,他留下的不是英勇,而是一个匹夫所留下的悲哀(梦笔情缘)
(三)
荆轲者,莽夫也为己之私而刺杀秦王,终无命回天试想,当初他如果刺杀成功,平定六国,天下归一的雏形不就被就此打破,到时候天下
准又是生灵涂炭,战马驰骋,群雄复起他戴着虚伪的勇士面具,披着假仁义的道袍,欺骗了所有人的眼睛揭开面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荆轲为了保障自己在燕国的地位,带
着政治目的行刺秦王杀手,赤裸裸的杀手,世上多了一个他,就少了一份安宁他称不上是勇士,他只是生活在光环下的一只黑手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伸出你我的双手,斩断黑手,消灭杀手!
(四)
荆轲的行为太过鲁莽,他只图太子丹一句催促而愤然上路,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行刺秦王这样的行刺,其结果必是以悲剧收场而就算荆轲等到了他中意的助手,他们的行刺成功,秦王遇刺身亡,最终受苦受难的仍是黎民百姓群雄割据、战火纷争的年代不知还要持续多少年当时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增强,积累了雄厚的经济与军事基础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荆轲刺杀秦王,虽表现了他的重情重义,有勇有谋,但他没有更深入地为天下着想,是不负责任的(五)
易水诀别,他意志坚定;刺秦之时,他临危不乱;将死之时,他大义凛然,我认为荆轲的精神虽然是崇高的,但他的行为是鲁莽的,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在强秦的宫殿内刺秦王,无论成功与否终
究是难逃一死荆轲死后,燕国绝非安然无恙,这反而使所向披靡的秦军更加
利不可摧,士气更加高涨,最后加速了燕国的灭亡荆轲的手段是逞一时之快,即使他消了太子丹的耻辱,报了樊将军之仇,换来的却是
国家更快地走向灭亡
而且在当时,秦国由于商鞅变法,成了最强大的国家,荆轲是以卵击石,而且还阻挡了天下的统一,还好他没有成功,因此他的行为实乃不理智的选择
(六)
关于荆轲刺秦王一事,本人持否定态度七国争霸,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无数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人们渴望和平,渴望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秦王使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是荆轲却想把这希望的曙光扼杀掉,这是不可原谅的易水诀别的悲壮,毅然赴死的坚定,那又如何,不过是装腔作势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还妄想逞匹夫之勇荆轲真该哪凉快哪呆着去而且为了他那愚蠢的想法,还搭上两条人命地狱中的亡灵,我估计在那狂饮孟婆汤,只希望
能够忘掉自己傻乎乎的愚昧行为,只叹世间没有后悔药,双双和唱“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生不后悔”哎!荆轲还真是天杀的害人害己啊!还好,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完全没有悬念的要不愤怒的人们一人吐他一口痰,估计就能把他给淹死了
二、支持者
(一)
公元288年,秦将王翦破赵,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此诚燕国危急存亡之秋,燕国百姓生灵涂炭之时
然则此时樊於期献其首级,田光自刎献其醒目,荆轲刺秦
王的背上已背负了两条人命易水之滨,荆轲和歌诀别,喋血秦宫,演绎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历史悲剧这是一首英雄的史诗,是一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秦的英雄所谱成的史诗,英雄荆轲以他的平凡生命为他的人生渲染神奇的色彩
有人说: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是若荆轲真的投靠秦王,那就是对樊於期的不仁,对田光的不义,对太子丹的不信,对燕国的不忠,那他的余生将如何度过?
也有人说:荆轲即使刺秦成功,也阻止不了燕国的颠覆,他的刺杀行为是豪无意义的,他这又是何苦呢?但现代人都会说:爱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那英雄做他该做的事又需要什么理由呢?他的壮举是值得称颂的,他是在为所有为燕国而牺牲的人而负责,他虽败犹荣,走得
无愧于心,至少,他已尽力了!
荆轲,不愧是名:英雄刺客!
(二)
“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荆轲在国家危难之际自愿担任了刺秦的重任刺秦是当时刺杀界中的一筹任务——不成功便成仁荆轲的舍生忘死令当时乃至今日千万人的敬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燕国的存亡,子民的生死,荆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种扶弱济困的行为唯荆轲所有尽管人人说这是垂死挣扎,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秦国统一天下是必然趋势,但若是如此,太子丹为何不直接归顺秦?因为他想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因为荆轲想保住自己的国家,因为子民想安定地生活,所以荆轲才行刺秦王
所以荆轲是英勇的,他以为国为己任;荆轲是感人的,他用血液带动历史的进程
(三)
我觉得荆轲的在国难当前时表现出的那种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林则徐说过: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而荆轲正是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才会铤而走险刺杀秦王虽然行动是失败了,但他却给后人树立了榜样: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纵观历史,更有许许多多的人将国家的存亡与个人的生死联系在一起,才有了一个个撑起国家重担的人:林则徐、董存瑞、毛泽东……一个个巨大的身影,都在向世人阐释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觉得荆轲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