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合集下载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是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成运用各类创新资源、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全面推动各层面科技创新合作,根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有关要求,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任务安排,按照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协议)要求、落实国家领导人外交承诺等任务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成机制,编制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展本专项按照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等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不同特点分别细化任务部署。

通过支持重大旗舰型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共同资助联合研发、推动科技人员交流和合作示范,鼓励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鼓励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方式全方位支撑科技外交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各项重点工作。

通过加强统筹协调,集中科技创新合作资源,完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政府间科技合作布局;通过实施具体项目合作落实协议和承诺任务,确保国家科技领域外交主张、倡议和承诺落地,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提升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共性问题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本专项继续支持我国与相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签署的有关政府间协议框架下开展的各类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任务涉及政府间科技合作层面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以及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的有关问题等。

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编制大纲

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编制大纲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项目申报全流程指导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整体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本专项重点围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17个项目。

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鼓励各申报单位自筹资金配套。

对于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1.1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未来电力系统的协调规划和优化运行的基础理论。

具体包括:未来电力系统结构形态和新运行场景下的电力预测理论与方法;考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时空分布特性的输电网多目标协同规划理论与方法;考虑主动负荷响应、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储能影响的配电网规划理论与方法;考虑电源、输配电网络及负荷电力电子化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与交直流混联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法。

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xx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过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全面落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和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提供科技支撑。

一、xx科学技术重点研发计划(一)重点支持范围1.农业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围绕“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目标,聚焦3+x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以及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升增效科技创新,针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建立高水平的蔬菜、苹果、桃、杏、葡萄、猕猴桃、石榴、核桃及畜禽养殖等科技示范园或示范基地,就地转化应用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工程,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美好和科技进步水平提升,培育农村住宅、环保、清洁能源等发展新动能,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农业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示范①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引进。

②优质、高产玉米、小杂粮新品种选育与引进。

③高产、高油分、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

④果蔬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⑤畜禽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养殖技术研究。

(2)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①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②水果、蔬菜、花卉等优质高效与品质提升新技术引进与示范。

③主要农作物、果树、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农药化肥减量施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高效低污染新型肥料、新型农药研制与生产示范;农业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的通知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的通知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2.04.29•【字号】川科资〔2022〕21号•【施行日期】2022.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的通知川科资〔2022〕21号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科技局,产学研机构等相关单位:科技部印发了《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22〕100号),根据科技部的通知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一)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必须紧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紧密联系国家目标以及四川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二)申请资格、具体申报方式严格按照科技部《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要求执行。

请申报单位对所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把关。

(三)科技厅负责组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

请申报单位于2022年5月17日8:00至6月20日16:00,在科技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申报,并于2022年6月15日18:00前登陆“四川政府服务网”(),上传加盖单位公章后的“申报2022年度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预申报书简表”扫描件(以下简称预申报书简表)。

同时,请将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填写的预申报书下载,并发送至指定邮箱。

具体操作步骤:以法人身份登陆“四川政府服务网”(),选择“法人服务—科技创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推荐服务—申请”,下载“预申报书简表”,填写—盖章—扫描件上传,并根据网上办理流程完成上报。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模板】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模板】

附件2“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

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

到2020年,实现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整体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本重点专项按照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1.1 大容量风电机组电网友好型控制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大规模风电接入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求,研究大容量风电机组的电网友好型发电控制技术。

具体包括:典型双馈和直驱风机宽频动态特性及量化分析方法;风力发电机组对电网惯量和一次调频支撑的优化控制技术;风力发电在电网次/超同步频率的动态特性优化控制技术;电网故障暂态过程中风力发电设备支撑电网电压和频率的优化控制技术;不同电网运行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的载荷分析及稳定优化控制。

考核指标: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低于2MW,惯量支撑响应速度≤200ms,一次调频支撑持续时间≥5min,有功支撑能力不低于10%Pn;耐受1.3pu持续500ms的暂态过电压;主动阻尼控制同时覆盖低频段、次/超同步频率段,完成风电机组的并网性能验证和示范应用。

1.2 分布式光伏多端口接入直流配电系统关键技术和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为提高规模化、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能力,研究分布式光伏多端口接入直流配电系统的集成优化技术及装备,建立分布式光伏直流并网实证系统。

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 2023 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发布背景和目的
2.概述 7 个重点专项的内容,包括氢能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和交通基础设施
3.指出申报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指南
4.介绍 2023 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工作
5.总结文章,呼吁相关领域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申报
正文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 2023 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该指南旨在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 7 个重点专项中,包括了氢能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和交通基础设施。

其中,《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特别指出,为落实“十四五”规划,将加大对储能和智能电网技术的支持力度。

根据申报指南,申报项目需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组织。

其中,2023 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工作已经启动。

该奖项旨在表彰和鼓励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
和个人。

在此,我们呼吁相关领域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抓住机
遇,积极参与申报,为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贡献力量。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20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20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20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高〔2017〕344号)等文件要求,现将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20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

征求意见时间为2020年1月3日至2020年1月9日。

“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

科技部将认真研究反馈意见,修改完善重大项目的项目申报指南。

征集到的意见将不再反馈和回复。

相关意见请于1月9日17:00之前发至电子邮箱:***************。

科技部高新司 2020年1月3日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20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启动实施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以下简称“本重大项目”)。

根据本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20 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大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创新和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按照并跑、领跑两步走战略,围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五大方向持续攻关,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四个层面构筑知识群、技术群和产品群的生态环境,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妥善应对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人工智能成为智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1.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1.1脑结构和功能启发的新型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内容:针对当前神经网络计算模型依赖大量标注样本、鲁棒性和适应性差、可解释性不足、能效比低等固有局限,研究分析海量大脑皮层范围内的高分辨率响应数据,解析反演神经回路工作机理;受特定神经环路启发,发展具有记忆、稀疏编码等特征的新一代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大规模复杂网络的高效学习和计算方法,发展复杂网络泛化性理论;设计具有自纠错能力的神经网络结构,突破自学习、小样本学习、可解释性等智能新理论与新方法。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一、申报要求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专项”)是指以支持国家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推动智能机器人在生产安全、军工、家用、养老等领域应用,支持我国智能机器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及社会应用等方面的项目。

专项旨在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二、申报条件
1.申请项目必须在满足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在智能机器人应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组织机构申报;
2.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改造的方向,主要包括:家用智能机器人、军事智能机器人、生产安全智能机器人等;
3.申请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必须是与智能机器人技术有关的领域,主要包括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
4.申请项目必须满足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求,要求项目设计者具备完善的理论基础、全面深入的实际经验和良好的技术支撑;
5.申请项目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即具备遵守实际操作规则、确保操作安全、确保无非预期结果出现等可操作性的能力;
6.申请项目必须具有可拓展性,即可以扩展、升级和替换其功能的能力;
7.申请项目必须具有可服务性。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智能机器人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旨在推动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升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本次申报指南旨在引导项目申报者理解项目评审要求,明确项目申报内容,并提供相关指导,以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二、项目类别和申报要求1.项目类别:(1)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项目:着重研究智能机器人的基础核心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感知、决策、控制、运动规划等方面。

(2)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着重研究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行业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教育、服务等方面。

2.申报要求:(1)申报单位:智能机器人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

(2)项目周期:一般为1-3年。

(3)项目预算:根据项目实际需求确定,预算应明确合理,包括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材料费用、差旅费用等。

(4)科研团队:项目团队应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组成,具备相关的研究和开发经验。

(5)创新性:申报项目应具备明确的创新思路和创新点,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申报内容和评审要点1.申报内容:(1)项目目标和研究内容:明确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和具体研究内容。

(2)关键技术和创新点:详细介绍项目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点,并说明其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3)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等。

(4)预期成果和推广计划:说明项目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并提出相关的推广方案和计划。

2.评审要点:(1)创新性和科学性:评估项目的创新思路和科学研究价值。

(2)可行性和实用性: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应用性,包括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和商业化推广计划等。

(3)团队条件和研究能力:评估项目团队的研究水平、研究设备和实验条件等。

(4)预算合理性和科研管理能力:评估项目的预算合理性和科研管理能力。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重点研发专项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需求,针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批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转化一批新成果。

重点研发专项分为技术研发类和成果转化类。

一、重点支持领域(一)高新技术领域1.未来产业(I)人工智能。

类脑智能、脑机交互与混合智能、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机器视觉检测、量子计算、区块链系统平台、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VR/AR创新应用等关键技术。

(2)未来网络。

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天地大尺度可靠信息传输、北斗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多模态智慧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内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智慧治理、新一代通信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

(3)前沿新材料。

先进金属材料、尼龙新材料、陶瓷材料、高端超硬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石墨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煤化工材料、新型耐高温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

(4)氢能与储能。

高效低成本制氢、高密度可逆储氢、长距离大规模运氢、快速安全加氢装备和稳态长寿命动态高功率燃料电池,以及金属燃料电池储能、大规模锂(钠)电池储能等关键技术。

(5)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

人车路云协同感知、车联网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智能化指挥控制等关键技术。

2.战略性新兴产业(1)微纳电子与光电子。

光网络关键器件、微纳光学器件、高性能激光器、微型连接器、光电探测器、高可靠功率器件、新型射频和基带芯片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2)新型电子材料。

电器装备、电子及通信设备、激光器、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

(3)智能制造。

高精度高可靠性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行业软件、柔性制造机器人、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精准可控3D/4D仿生打印、数字李生与智能工厂等关键技术。

(4)高端装备。

仪器仪表、空分设备、运输设备、锚具、预应力等关键技术。

(5)核心基础件。

高端装备用高性能轴承、齿轮及减速器、液压气动元件、高性能传感器、超高速永磁电机、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可以参考以下信息:
智能机器人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背景介绍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解决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问题提供新突破。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2024年度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正式出台。

二、申报资格
申报单位应符合《智能机器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有应用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实际能力,并拥有一定规模的研发团队和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可申报个人也可以申报企业或研究机构。

三、申报评审要求
1、申报项目应符合2024年度《智能机器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智能机器人专项资金发放办法》等政策法规的规定;
2、申报项目应具有竞争性,可开展的智能机器人相关应用研发应符合当前技术发展的新进步,具备较强的自主知识产权;
3、申报项目研发经费应按项目应有的水平进行合理投入,涉及技术和设备的选择需遵循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4、申报项目应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研发工作计划要充分清晰,可确保项目计划按时完成。

四、申报时间
2024年度。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一、总体安排(一)总体思路2020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全省重点产业布局,支持已取得关键核心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壮大一批优势传统产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我省产业向中高端跃升,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原则要求服务产业布局。

立足我省信息智能、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精品钢铁、绿色石化和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打造拳头产品。

着力填补行业空白,通过支持中、高端环节和关键节点的成果转化,催生一批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战略新产品,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企业主体。

发挥企业成果转化主体作用,扩大专项资金杠杆效应,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国际竞争力,助推成长型企业成为行业排头兵,着力培育一批潜力巨大的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方协同发力。

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组织模式。

聚焦地方发展需求,突出重点项目组织,省市统筹推进,形成工作合力;聚焦京津成果在冀转化,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河北制造;聚焦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整合优势资源,协同攻关,打造示范标杆型项目。

(三)项目安排每个项目财政资金支持强度为200〜5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3年。

二、支持重点(一)重点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L信息智能产业(指南代码:)重点支持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VR/AR等技术融合的应用产品,新型光电显示产品,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光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核心设备,北斗导航关键器部件及终端设备,网络安全核心设备,自主可控高端核心芯片、微电子机械系统、先进封装和测试关键设备、第三代半导体外延片产品及制造装备,太赫兹应用产品,AE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产品。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2.19•【文号】国科发资〔2016〕38号•【施行日期】2016.02.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高性能计算”等10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目录
一、宗旨
二、重点领域
三、项目内容
四、申报条件
五、项目申报材料
六、评估审核
七、资金使用
八、进度要求
一、宗旨
本“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以下简称“本专项”)旨
在推动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体系研究和示范应用,促进我国网络
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二、重点领域
本专项面向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领域,侧重于国家制造业信息化
发展战略,推进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工
程实践,主要包括以下重点研究和应用:
1.基础理论研究:网络协同制造技术和智能工厂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信息技术与物理系统特性的模型与技术、网络协同制造及智能工厂关
键技术研究、全球生产组网、制造数据处理及智能决策以及未来工厂的构
建等。

2.工程示范及产业推广:实现制造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包括制造设备智能联网、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企业智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智能运维与维护、智能零售与服务等工程示范应用,以及在全国推广示范工程应用案例。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

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

本重点专项按照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2016—2018年本重点专项在5个技术方向已经启动实施58个项目。

2020年拟在“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技术方向启动2~4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8755万元。

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1—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2: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

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

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指南该方向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项目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10个,项目牵头单位承担主体责任,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分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

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1.1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重点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开展研究,具体包括: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MEMS微纳振动传感器、变压器内部环境多参量光学传感器等新型传感技术,电力多参量物联终端技术;通信与计算融合的异构网络和高可靠超多跳安全自组织网络技术;海量异构物联终端智能管控及平台支撑技术;泛在电力物联网电力设备故障智能感知与诊断、源网荷储泛在资源的自主智能调控、综合能源的自治协同与多元服务技术及应用。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3.11.27•【文号】•【施行日期】2023.11.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科技正文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应用导向、实践检验,以首台(套)示范应用为突破口,畅通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渠道,提升科技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高水平能源科技自立自强,根据《关于促进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2018〕49号)和《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国能发科技〔2022〕81号,以下简称《评价办法》)有关要求,现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

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一)申报项目应属于国内率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批量取得市场业绩的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包括前三台(套)或前三批(次)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

(二)申报项目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导向,重点聚焦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化石能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新型储能、抽水蓄能、氢能及其综合利用、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和能效提升等方向。

(三)对填补国内空白、打造世界首台(套)领先优势、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成套、整机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予以鼓励和倾斜。

(四)申报项目技术装备应已完成研制,并具备示范应用条件;依托工程应已落实项目建设前置条件,具备一年内签订正式供货合同、两年内正式开工条件,且工程建设周期可控。

(五)鼓励重型燃气轮机、变速抽水蓄能、特高压关键组部件等重大技术装备,申报不同批(次)首台(套)示范,通过工程应用促进技术装备优化完善和迭代升级,逐步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根据本专项实施方案部署以及国家科技需求发展趋势,现发布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1.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重点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开展研究,具体包括: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MEMS微纳振动传感器、变压器内部环境多参量光学传感器等新型传感技术,电力多参量物联终端技术;通信与计算融合的异构网络和高可靠超多跳安全自组织网络技术;海量异构物联终端智能管控及平台支撑技术;泛在电力物联网电力设备故障智能感知与诊断、源网荷储泛在资源的自主智能调控、综合能源的自治协同与多元服务技术及应用。

考核指标:完成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与安全防护架构系列标准不少于10个;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最大传输阻抗不小于18mV/mA,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在0~200kHz频带范围内峰值灵敏度不低于80dB(V/(m/s)),自取能MEMS 微纳振动传感器灵敏度不低于100mV/g,变压器内部环境多参量光学传感器乙炔检测下限达到1μL/L,物联终端支持40种以上工业互联网协议,处理时延不超过10ms;高可靠超多跳定向自组网节点设备支持宽带业务传输不少于50跳、自组网节点数不少于1000个;泛在电力物联网支撑平台可支持亿级设备接入和千万级并行连接、PB级数据共享与管理;电力业务场景典型应用不少于3种;电力设备设施故障综合诊断准确率不低于85%,在万级计算节点规模下调度策略计算时间小于30s,提供30种以上面向各类主体的能源增值服务。

2.数字电网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面向数字电网建设的重大需求,针对数字电网中信息采集、传输及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具体包括:电力专用边缘计算芯片的同/异构混合多核架构和芯片级嵌入式安全计算硬件引擎技术;基于全自主CPU的数字电网边缘计算与控制装置及多业务协同技术;融合5G的智能电网控制类业务安全可信接入与可靠保障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中台建模与融合关键技术;基于深度学
习和电力知识图谱的数字电网智能快速服务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芯片采用国产CPU核,支持不少于4核的SMP多核同构技术,单核性能不低于3.5DMIPS/MHz,集成电力专用算法,支持抗DPA攻击的国密算法和IPSec网络协议硬件加速;边缘计算装置采用自主CPU及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中断响应时间不高于20微秒;5G安全防护体系对非法终端接入识别率≥99.9%;数据中台系统实现准实时融合采集性能峰值达到500万条/秒,PB级多模态关联与检索;不少于5种电网业务场景的示范系统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