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d41c3d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6.png)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一课隋的统一与灭亡581年,杨坚(隋文帝) 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年号:开皇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文帝治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凿时间:隋炀帝(杨广)于605年开凿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隋朝大运河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苏州附近的是江南河)。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科举制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制度,改变魏晋南北朝时看重门第,转为注重才能。
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科举制的影响:①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③推动教育发展④科举制成为历代选官的主要制度。
隋的灭亡时间:618年(隋炀帝)灭亡原因:①隋炀帝本人奢侈腐败②营建重大工程,发动战争,耗费国力②大规模农民起义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重用人才:吸取隋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魏征),广纳贤才:魏征、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贞观革新主要内容:政治:①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增加科举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③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④严格考查政绩;经济:减轻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控制西域。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于高宗共掌朝政。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③继续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最重要的一点)。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87690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0.png)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人教版20XX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阶段: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刻和一具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算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XXX: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进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具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如今: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钞票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妨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XXX。
)2、科举制(隋炀帝)▲▲▲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妨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可以由此参政,并且也推动了教育的进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要紧制度,向来维持了 1 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妨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有用性学咨询,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进展。
三、隋朝的XXX缘故: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刻:618年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算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bb30263b3567ec112d8a69.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隋的建立:年,(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朝,定都2.隋的统一:时间:年,隋朝灭,统一南北。
隋统一原因:①,。
②,。
隋朝,。
陈朝,。
意义:结束了,实现了,为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一“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①,②隋文帝,③统治者。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
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巩固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
③有为基础。
3.时间、人物:帝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8.开通的作用:加强了、。
9.评价大运河的开通:(1)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②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了对)(②)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加速了。
(隋亡的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知识点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オ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的正式确立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扩大了,使有,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
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知识点4:隋朝的灭亡1.背景: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在位期间,营建了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灭亡:公元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891a8ea168884868662d619.png)
第2课 1. 唐朝的建立:618 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都城:长安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 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2) 措施: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 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个人: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3) 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注:如何认识三省六部制? 含义: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在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职责:三省指中书省(决策权)、门下省(审议权)、尚书省(执行权)。尚书省下设吏、 户、礼 、兵、刑、工六部。 作用: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将原来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分散 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
时间:907 年,节度使朱温灭亡唐朝,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的特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 握兵权的武将。 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 1)背景:人民渴望统一;本人宏大志向, 2)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
从积极影响来看: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经济、文化交流, 在巩固统一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城镇商
业的发展。 从消极影响来看:开凿大运河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超过了当时国家和人民的承受
能力,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3. 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
人才、学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f446187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f.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复习历史学问活动既要求我们集中留意力踊跃思索,也要求我们努力记住复习内容,这有利于开展我们的留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实力,增加我们的理解力。
这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复习提纲,盼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一)经济重心的南移(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展)1、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缘由:从唐朝中后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很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改变,江南地区的农业开展较快,渐渐超过了北方。
2、宋代南方经济的开展:农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
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
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开展。
手工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开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瓷都;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
商业: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有特地管理海外贸易的部门“市舶司”。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魏晋南北朝对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根底;从唐朝中后期起先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清朝的民族关系)1、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__五世,赐予“__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从今,历代__和班禅,都必需经过中心政府的册封。
2、1737年,清朝起先设置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代表中心政府,与__、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__和班禅的继承,必需报请中心政府批准。
3、乾隆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维吾尔族)的叛乱,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5、土尔扈特回来祖国:乾隆帝时,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来祖国新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32664b865ce05087632136b.png)
1.隋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隋朝统一中国的时间
3.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地位作用及三个地点四个河段五个水系
4.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5.唐太宗治国措施及出现的盛况局面
6.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对武则天的称赞
7.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及出现的盛况
8.“开元盛世”局面的表现
9.科举制的建立完善和影响
10.唐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吐蕃)
11.唐与新罗(人才交流贸易文化交流)
12.玄奘西游过程及《大唐西域记》
13.建筑水平(赵州桥)
雕版印刷
诗歌成就(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作品特点)
书法绘画成就(代表人物作品特点)
艺术石窟(隋唐代表及特点)
乐舞特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 全套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 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0b87cf3c647d27284b735126.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全套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经济繁荣,在长安、洛阳一带建立起了许多储存粮食、布匹的大仓库。
3、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贞观之治1、隋朝与秦朝很像,只有两位皇帝。
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统治后期,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王朝瓦解。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高祖退位后传为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开元盛世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5ab720213169a4517723a3f7.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③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贞观之治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最新版统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考点
![最新版统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20b12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7f.png)
最新版统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考点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阶段: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XXX(特点:繁荣一时,二世而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2、隋朝的统一:(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1)措施:进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进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1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进展;(2)主观条件:1隋文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无道。
二、开通大运河(重点)1、开通者:隋炀帝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刻:605年开始4、大运河的规模:1一中心两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钞票塘江五大河流。
4、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意义(妨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评价隋朝大运河1积极妨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消极妨碍(后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XXX。
(隋亡的全然缘故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别能所以而XXX)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有利条件(隋炀帝为啥可以开通大运河?)1隋朝时,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也许性;2隋文帝统治阶段,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家实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保障) 3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b99cd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2.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大秦帝国1. 大秦帝国的形成和发展- 大秦帝国的建立- 大秦帝国的疆域扩张- 大秦帝国的统一管理2. 西北夷的抵抗和影响- 西北夷抵抗大秦帝国- 西北夷对大秦帝国的影响3. 大秦帝国的文化和统一帝国的特点- 大秦帝国的文化成就- 统一帝国的特点和影响第二单元:大汉江山1. 沿用秦制的大汉王朝- 大汉王朝的建立- 大汉王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2. 东汉末年的动荡和灭亡-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东汉末年的政治灭亡3. 东汉文化和科技的繁荣- 东汉文化的繁荣发展- 东汉科技的进步和贡献第三单元:三国鼎立1. 三国时期的政权形成- 魏、蜀、吴三国的形成- 三国政权的对峙与斗争2. 三国鼎立的局势与演变- 三国鼎立的格局- 三国鼎立的演变和结果3. 三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国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三国文化的融合和发展第四单元: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的兴起- 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原因2. 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特点-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结构- 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特点3. 南北朝时期文化繁荣与转折- 南北朝文化的繁荣- 南北朝文化的转折及影响第五单元:隋唐王朝1. 隋朝统一中国-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2. 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唐朝的盛世和文化成就- 唐朝的政治衰落和内外原因3. 隋唐王朝的对比与联系- 隋唐王朝的相似之处及原因- 隋唐王朝的联系与影响第六单元:辽金元时期1. 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起- 辽与金的建立- 辽与金的政权特点2. 南方宋朝的政治与经济- 宋朝的建立与发展-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3.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元朝的兴起与建立- 元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第七单元:明清王朝1. 明朝的建立与政权巩固- 明朝的建立和政权夺取-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2. 明清两大王朝的对比- 明清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明清两个王朝对中国的影响3. 清朝的政治与文化- 清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 清朝的文化传承和变革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帮助你进行复习和回顾知识点。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2069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9.png)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秦始皇统一中国1.1 秦国的崛起- 李斯变法- 秦国的军事强大1.2 秦汉的争斗- 项羽与刘邦的战争- 刘邦的胜利与建立汉朝1.3 秦汉政权的发展- 秦汉政权的组织体系- 郡县制的建立1.4 秦汉文化的传承- 秦汉文化的特点- 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章:西汉王朝的兴衰2.1 汉武帝的统治-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 西汉的边疆扩张2.2 王莽篡权与公孙氏的- 王莽的改革失败- 公孙氏的与灭亡2.3 东汉王朝的兴起- 光武帝的- 东汉的统治和衰落2.4 西汉文化的繁荣- 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化传承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秦汉之后的中国3.1 三国时期的分裂- 曹操与刘备对抗- 孙权的东吴3.2 三国时期的兴衰- 吴蜀之间的斗争- 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3.3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的统治与北方民族的入侵-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3.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的传入与发展- 文化繁荣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4.1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影响4.2 中华文明的传播- 中华文明的传播方式- 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4.3 南海丝绸之路- 南海丝绸之路的起源- 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性4.4 对外交往与文化传播-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上是《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0d8af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61.png)
⼈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单元复习提纲 初⼀年级已经学完了历史的第⼀单元,那么在单元测试前,⼤家应该怎样进⾏复习呢?下⾯是由店铺整理的⼈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单元复习提纲,同学们要做好复习咯。
⼈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单元第1课复习提纲 ⼀、隋朝的建⽴、统⼀和灭亡 1、隋的建⽴: 581年,杨坚(隋⽂帝)夺取北周政权,建⽴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589年,隋朝灭陈,统⼀南北。
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民渴望统⼀。
②北⽅民族⼤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强盛;陈朝统治腐败,⼒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为隋唐时期经济⽂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激增,垦⽥扩⼤、粮仓丰实。
2、原因: ①国家统⼀,社会安定; ②隋⽂帝励精图治,发展⽣产;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帝在位时期,国家统⼀、安定,⼈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运河的开通 1、⽬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 ①隋⽂帝的统治为开通⼤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
③有前代开凿的⼏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条纵贯南北的⼤运河。
4、中⼼、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北达涿郡,南⾄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及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6bffaf633687e21ae45a9a4.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及练习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隋唐时期)一、知识梳理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坚(隋文帝)都城:长安统一南北:589年灭统一全国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开凿时间:605年大运河的开通中心:起止: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意义;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吸取隋亡的教训政府要轻徭薄赋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
农作物种植: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农具改进: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大都市有长安、、、商业: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分坊和市。
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907年唐朝灭亡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关键人物: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措施武则天增加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容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700多年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人称“药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人称“诗仙”诗歌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三吏”“三别”称他为“诗圣”诗歌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新乐府》诗歌特点: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历代帝王像》《步辇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送子天王图》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吸取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二、隋朝与朝的相似之处:1、它们都结束我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朝结束了春秋战果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隋朝结束了西晋以来长期分裂局面,于589年实现统一。
2、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
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科举制。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14583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5.png)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知识网络】一、隋朝1.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统一: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3.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4.科举制:成为隋唐以来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5.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二、唐朝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唐朝治世⑴“贞观之治”一一唐太宗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一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⑶“开元盛世”一一唐玄宗3.盛唐气象⑴经济繁荣①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的推行②手工业发展水平高,以唐三彩为代表;商业繁荣⑵民族交往与交融: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⑶多彩的文学艺术①文学:唐诗盛行,诗人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②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③绘画:阎立本、吴道子4.中外文化交流⑴中日交往①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术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②鉴真东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⑵唐与新罗的交往: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唐学习;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朝鲜音乐传入中国⑶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并将见闻记录而成《大唐西域记》5. 衰亡⑴安史之乱:755〜763年,使唐朝由盛转衰⑵黄巢起义:黄巢率领起义军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⑶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6.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基础知识梳理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隋的统一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的发展(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 .........................1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提纲】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a9d934abb4cf7ec4bfed039.png)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本:2——5页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隋炀帝能够开通大运河的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9、评价:⑴积极影响: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⑵消极影响: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制度★★★科举制(隋炀帝创立)▲▲▲(1)科举制确立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使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2)创立(隋朝):①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完善(唐朝):①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制度。
完善(宋朝):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90cd3f9e0029bd64783e2c5e.png)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2、《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诗人
代表作
特点
李白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
杜甫
“三吏”“三别”
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
白居易
《秦中吟》《新乐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
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2)契丹国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2、时间:隋炀帝,605开始,历时六年(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d097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6.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七下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回顾1、隋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哪一年统一南北?写出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581 年杨坚长安589年秦、西晋、隋、元2、隋朝哪位皇帝在位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隋文帝杨坚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开始的时间、当时的皇帝?以哪个城市为中心、北达什么城市、南到什么城市?从北向南由哪四段组成?从北向南依次沟通了哪五条河流?作用?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隋朝灭亡的时间和和亡国之君?618年,隋炀帝5、隋朝之后的是哪个王朝?建立时间、开国君主、都城?唐朝618年,李渊长安6、唐朝第二代君主是谁?他的年号是什么?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了什么力量的伟大,吸取什么教训,重视发展什么,减轻农民负担?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人民群众隋亡生产7、“房谋杜断”指的是哪两个人?唐朝最著名的谏臣是指谁?房玄龄杜如晦魏征8、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什么?贞观之治9、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情况?武则天武则天10、唐朝时,水稻广泛采用什么技术进行栽培?饮茶之风盛兴全国是始于什么王朝?唐朝生产工具的改进代表是什么?当时出现的新的灌溉工具是什么?育秧移植栽培唐朝曲辕犁筒车11、唐朝陶瓷业的代表有“类玉”“类冰”的什么?“类雪”“类银”的什么?世界工艺的珍品指的又是什么?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12、唐朝都城是什么?城内居民住宅区叫什么?繁华的商业区称为什么?长安坊市13、谁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唐玄宗开元盛世14、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是什么?唐朝灭亡的时间?安史之乱907年15、科举制的诞生于哪个王朝?隋文帝时,开始用什么的方法来选拔官员?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隋朝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16、科举制逐渐完善于哪个王朝?考试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哪几个?唐太宗时扩充什么的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为什么?武则天时首创了什么?唐玄宗时使什么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进士和明经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国学状元殿试和武举诗赋17、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什么时候废除?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
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1、科举制的产生: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2、科举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③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④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3、★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3、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4、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第6课: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岛;“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
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
4、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
5、唐朝时,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7课: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李白盛唐时期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诗仙”杜甫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期诗歌深刻放映历史时代“诗圣”白居易辉煌不在的唐中期直如白话,通俗易懂第8课:1、唐朝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和柳公权。
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
柳公权自创“柳体”,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颜筋柳骨”。
2、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
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
3、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因为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其内容主要是宣扬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9课:1、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赵匡胤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亲自作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
5、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后先灭辽,后于1127年灭掉北宋。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都城在临安(杭州)。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他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如何评价岳飞?——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8、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金迁都。
第10课:1、★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比较优越;④、江南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了江南。
2、宋朝政府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很快得到推广。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棉花和茶叶也在江南广泛种植。
3、宋朝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4、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是——临安(杭州)。
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第11课:1、宋朝人的衣:宋初崇尚节俭,后来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宋朝人的食:饮食非常丰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饮,肉食以羊肉、鱼为主;宋朝人的住:住四合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院内还种有花草;宋朝人的行:有牛车、马车、轿,还可骑驴、骡,出门有旅店;宋朝人的娱乐: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宋朝人的节日: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元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
第12课: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蒙古贵族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蒙古建立后,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后于1276年,灭掉了南宋。
3、当时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表现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4、行省制度a、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b、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c、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5、宋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元朝民族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4)回族开始形成。
第13课: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欧洲国家有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思想家·培根(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指的是中国发明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第14课: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
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
3、苏轼(北宋),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两宋之交),词风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辛弃疾(南宋),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看。
”——辛弃疾4、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5、《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该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15课:1、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时期。
3、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有:1)、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2)、设立锦衣卫和东厂,加强对臣民进行监视;3)、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4)、八股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