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控制隐性遗传因子隐性性状自交性状分离杂合子相对性状显性遗传因子显性性状《遗传与进化》表现一、孟德尔简介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1(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纯种性状易区分且稳定真实遗传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正交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P(亲本) 高茎 DD X 矮茎dd 互交反交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F(子一代) 高茎 Dd 纯合子、杂合子 1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F(子二代) 高茎 DD :高茎Dd :矮茎dd 21 :2 : 1 分离比为3:1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3(解释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区分大小写) ?因子成对存在。

?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测交 ( F)Dd X dd F是否产生两种 1 1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高 1 : 1 矮比例为1:1的配子合;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 生物必修高中生物必修二三、杂交实验(二)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 黄圆 YYRR X 绿皱yyrr 体现在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佝偻病 D 黄圆YyRr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黄圆Y_R_ :黄皱Y_rr :绿圆yyR_ :绿皱yyrr 亲组合一、减数分裂9 : 3 : 3 : 1 重组合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第一课时:生物的组成和分类目标:了解生物的组成,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入:请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讨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1.生物的组成- 生物由细胞组成,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生物的分类- 按细胞结构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按营养方式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按体内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活动:通过观察玫瑰花、猫、细菌等生物,让学生对生物的分类有更深入的认识作业:完成课堂练习,总结不同生物的特点并画出分类图第二课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目标: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的分工协作引入:请学生观察细胞的电子显微镜图片,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进行代谢活动- 细胞核:存储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生长2.细胞的功能- 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分裂作用:细胞增殖活动:进行细胞模型的制作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回答细胞的生命活动与各细胞器的功能有何关系第三课时:细胞分裂与遗传目标: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掌握遗传基因的概念引入:请学生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分裂过程,讨论细胞分裂对遗传的重要性1.细胞分裂的过程-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分裂期和后期-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2.遗传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DNA分子的遗传信息- 影响个体形态和性状的基本单位活动:进行细胞分裂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作业:总结细胞分裂的重要性,并解释遗传基因对个体的影响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全册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全册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全册教案标题: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全册教案目标:1. 理解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的教学内容,包括细胞分裂、遗传与变异、生物技术、生态系统等。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知识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细胞分裂的原理和过程。

2. 理解和掌握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

3. 理解和掌握生物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应用。

4. 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和安排:单元一:细胞分裂1. 课时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器的功能。

-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实验+小组讨论。

- 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 课时二: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教学目标: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 教学内容: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分裂激素的作用。

-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讨论。

- 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单元二:遗传与变异1. 课时三:遗传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

- 教学内容: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小组讨论。

- 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 课时四:遗传规律-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 教学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基因突变。

-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讨论。

- 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单元三:生物技术1. 课时五: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教学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克隆技术的应用。

-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 教学资源:教科书、案例资料、多媒体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_教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_教学案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现代高中生物学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人体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学、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高中生物学的必修二学科集中在克隆、基因工程、细胞分裂和分化等内容上。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指导方针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同时,它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推理能力、观察能力等。

基于以上要求,我制定了一套适用于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的学案教案,下面将以一个典型的学案教案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克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了解动物的克隆实验的发展和运用。

3.了解动物克隆的方法和步骤。

4.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点1.克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动物的克隆实验的发展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动物克隆的方法和步骤。

2.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3.讨论交流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说明克隆的概念和应用。

2.学习和讨论(30分钟)a.讲解克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b.介绍动物的克隆实验的发展和运用。

c.探讨动物克隆的方法和步骤。

3.实验演示(30分钟)展示动物克隆的实验过程,并介绍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

4.实验操作(6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物克隆的实验操作。

5.总结和讨论(15分钟)请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六、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在实验操作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是一个完整的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教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方面的规划,能够有效指导教师进行授课,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结合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生研究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

以下是该教案的概述和内容安排:
第一章:生物进化与物种起源
- 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物种的形成和灭绝
-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证据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与利用
- 第一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第三节: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章: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 第一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 第二节:体液内环境的调节
- 第三节:体温调节的机制
第四章:人体生殖与发育
- 第一节:人类的生殖方式
- 第二节:人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 第三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五章:人体免疫与感染
- 第一节:机体免疫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 第二节:突变体和感染病原体
- 第三节:免疫过程和免疫记忆
第六章:遗传与进化
- 第一节:遗传的基本规律
- 第二节:基因与性状
- 第三节: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七章:生物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节:基因工程技术
- 第二节:植物生物技术
- 第三节: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以上是人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的全套内容。

希望这份教案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3篇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3篇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第一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组成及其功能;2. 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3. 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

二、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掌握细胞笔画及其差别;2. 理解细胞分裂过程。

四、教学内容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3. 细胞的分裂过程。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2. 图片、动画、视频辅助教学;3. 小组讨论、问答互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分;2. 学生作业评分;3. 考试成绩评分。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细胞的初步概念,通过提问和讨论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

2. 学习:(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人类从古至今研究的最小的生物基本单位,被誉为“生命的基本单位”。

它体积小、结构简单,但却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组成部分。

细胞的结构:细胞有以下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细胞骨架等。

细胞的功能:① 细胞膜: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控制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②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内所有没有被细胞膜包围的物质,参与物质代谢、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③ 细胞核:控制细胞内所有生物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细胞的控制中心;④ 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生产器,参与细胞呼吸,把化学能转换成细胞所需的能量;⑤ 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包装,将包装好的物质运输到需要的地方;⑥ 高尔基体:将内质网合成的物质加工、分解,然后再将它们运往各自的目的地。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差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同点:两者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骨架等组成部分。

不同点:①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②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③ 植物细胞有液泡,而动物细胞中含有液泡的很少,体积较小,绝大部分只是被细胞膜包围;④ 植物细胞的形态多样,而动物细胞形态相对较为固定。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细胞和遗传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

3. 掌握细胞的分裂和遗传基因的传递。

4. 获得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细胞与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

4.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

-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部分。

- 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物功能。

2. 遗传的基本原理。

- 遗传的定义和重要性。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变异。

3. 细胞的分裂和遗传基因的传递。

- 细胞分裂的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4.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实验的设计和步骤。

-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细胞和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开展细胞实验和遗传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4. 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估他们的实验技巧和观察力。

2. 组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供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和项目作业,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七、教学进度安排八、教学参考1.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2. 网络资源: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基因传递、科学实验方法与技巧的相关资料。

以上是关于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的简要概述,详细的教案内容和教学资料请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源。

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简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

设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接着,ppt展示两组图片:(1)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它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

(2)荧光水母的图片,荧光水母因为它体内的“荧光蛋白”,使得它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蛋白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课题)。

(过渡)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

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二)资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ppt上展示拥有4种氨基酸,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1)四种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共同特点?区别是什么?(2)如果将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尝试归纳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种氨基酸都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共同点);r基不同(不同点)。

教师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

并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简介
本文档是关于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的介绍。

这些教案是根据新人教版教材编写的,适用于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

教案涵盖了课程的各个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提高研究效果。

教案内容
1. 第一单元: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
- 教案一: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生物工程的应用
- 教案二:基因工程与农业
- 教案三:基因工程与医学
2. 第二单元: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 教案一:细胞及其分裂
- 教案二:生殖与发育
- 教案三:遗传与进化
- 教案四:基因与人类健康
3. 第三单元: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 教案一:生物的多样性
- 教案二:生态系统与资源利用
- 教案三:生物圈与人类活动
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选择相应的教案进行教学。

每个教案包
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

效果评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等进行教
学效果评估。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研究和课后作业来巩固和
评估自己的研究效果。

总结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是帮助学生学习生物
知识的重要资源。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案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学习,在提高生物素养和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3.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新陈代谢、分裂、运输等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活动:1. 观察鸡蛋的细胞结构2. 实验观察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3. 班级讨论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评估:1.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小测验3. 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思维导图第二课: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内容:1.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2. DNA的复制和转录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目标: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3.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活动:1. 观察DNA的结构模型2. 实验观察DNA的复制过程3. 小组讨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评估:1. DNA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DNA复制和转录的实验报告3. 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的小组讨论报告第三课:遗传与进化教学内容: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遗传的分子基础与性状表现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能够解释遗传的分子基础和性状表现3. 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活动:1. 探究孟德尔的遗传实验2. 分析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3. 班级讨论进化的证据教学评估: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实验报告2. 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小测验3. 进化证据的班级讨论总结第四课:植物生长发育教学内容: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植物的结构特点2. 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班级讨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情况教学评估:1. 实地考察植物结构的报告2.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实验记录3. 植物适应环境的小组讨论总结第五课: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1. 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理解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不同动物的体结构2. 实验观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观察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评估:1. 动物体结构的观察报告2. 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实验记录3. 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观察报告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2的教案全集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3篇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3篇

完整word版精品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第一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课程编号:高中生物必修二单元一课程名称:生命活动的基础授课时间:3学时课程目标:1. 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以及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原理。

2. 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3. 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和光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

4. 了解异养和自养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 生命活动的分类和基本规律。

第二节: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1.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主要反应。

3.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第三节:碳循环1. 碳循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异养和自养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3. 大气中CO2的含量对碳循环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 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和光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

3. 了解异养和自养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碳循环的机理及其对大气中CO2的含量的影响。

2.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以及生命活动的分类和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2. 分组讨论及小组合作实践的方法。

教学资源:1.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模拟实验装置。

2. 短片资料《生命的奥秘》。

3. 多媒体演示及PPT文稿。

评估方式:1. 听课笔记评价。

2. 针对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绘制。

3. 问题回答评分。

教学进程: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前安排:分配本次课的学习材料。

请学生阅读、分析以及准备相关问题,以便于本节课的开展。

1. 生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指具有种系发展的规律性和自主适应能力、可以发生代谢和增殖等特征的物质现象。

生命的基本特征:1)所有生命体有通透性:不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它们都有离开或进入细胞的物质传输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第一课时: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教学目标:
-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能够理解物种和物种的命名方法。

教学内容: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 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
2. 生物的分类方法
- 传统的分类系统
- 现代的分类系统(包括系统发生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3. 物种和物种的命名方法
- 物种的定义
- 拉丁名的命名规则
- 物种的命名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展示一些不同形态的生物,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2. 呈现: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感受。

4. 知识讲解:介绍不同的生物分类方法,重点讲解传统的分类系统和现代的分类系统。

5. 示范演示:通过案例或实例,展示物种和物种命名方法的具体过程和规则。

6. 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些分类练和物种命名的实践活动。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重点强调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重要性。

8.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阅读和研究的资源,让感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知识。

教学评价: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表达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观点;
-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物的分类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规则给物种命名。

> 注意: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案中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可以作适当调整和扩展。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学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同备:审批:课标要求: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学习目标:知识: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能力:通过分析遗传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学习重点: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学习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我的课堂:二.课前预学:1.自花传粉:。

异化传粉:。

2.父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母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3.去雄:是指除去的;去雄应对其进行处理。

4.杂交:杂交符号:自交:自交符号:5.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

相对性状:举例:6.显性性状:举例:隐性性状:举例:性状分离:。

7.纯合子:举例:杂合子:举例:8.孟德尔研究材料是:,研究的成果为:。

三.合作探究——孟德尔杂交实验。

1.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

2. 对孟德尔遗传现象的解释。

(用基因图解表示)3.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四.我的疑问:五.归纳总结:六.自我检测:1.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卷头发和直头发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鼠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D.兔的细毛和长毛2.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3.在育种工作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A.防止降温 B.防止花粉被风带走 C.防止自花授粉 D.防止外来花粉干扰4.下列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个体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②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转化作用③当一对基因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出显性性状④当一对基因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叙述中,对性状分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2中,有时出现父本性状,有时出现母本性状的现象B.F2中,有的个体显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有的个体显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的现象C.杂交后代中,只显现父本性状或只显现母本性状的现象D.杂交后代中,两亲本的性状在各个个体中同时显现出来的现象6.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8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全套教案第一章细胞与细胞膜一、细胞的定义和分类1.细胞的基本特征2.细胞的分类及特征二、细胞膜1.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2.细胞膜的功能3.细胞膜的运动方式4.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作用三、细胞壁1. 细胞壁的组成和分类2. 细胞壁的功能3.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的重要性四、细胞的代谢1. 细胞的代谢类型2. 细胞的能量代谢3. 细胞的物质代谢五、细胞分裂1.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2. 无丝分裂第二章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一、内质网1. 内质网的结构和分类2. 内质网的功能二、高尔基体1. 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2. 分泌蛋白质的过程三、溶酶体1. 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2. 溶酶体的形成四、线粒体1.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 线粒体的能量合成五、叶绿体1.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六、细胞核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 DNA的结构与复制七、细胞质基质1. 细胞质基质的组成和特征2.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第三章遗传与进化一、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的起源和发展2. 遗传的基本规律二、性状遗传及其分离定律1. 性状遗传的基本模式2.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3. 遗传多态性和基因频率三、基因与染色体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 染色体的组成和分类3. 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四、基因的表达1.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2. 过继方式和多基因遗传五、DNA指纹和遗传病1. DNA指纹的基本原理2. 遗传病的分类和特征3. 常见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六、物种起源和演化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2. 生物进化的证据3. 生物进化的机制第四章植物生长与发育一、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1. 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2. 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3.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二、植物发育的基本概念1. 植物发育的特征2. 植物发育的周期三、植物激素1. 植物激素的分类和功能2. 植物激素的生产和调控四、植物的营养1. 植物的营养需求2. 植物的各种营养元素3. 土壤的肥力和土壤肥料五、植物的生殖1. 植物的有性生殖2. 植物的无性生殖第五章动物行为和生态一、动物的行为适应性1. 动物行为的特征和分类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二、动物行为的调控1. 动物行为的调控机制2. 神经生理学机制和荷尔蒙机制三、生态的基本概念1. 生态的基本原理2. 生态系的组成和结构四、生态位和食物关系1. 生态位的概念和分类2.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五、生态系统和能量流转1.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2. 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2.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前景第六章人类生物学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2. 人类的分类和特征二、人类的组织和器官1. 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分类2. 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1. 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2. 能量代谢的调节机制四、免疫系统和疾病防治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常见病原体和疾病防治措施五、生殖和遗传1. 人类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2. 遗传和遗传病的分类及防治六、人类的行为和心理1. 人类行为的调控机制和分析方法2. 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概念和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3篇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3篇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一篇:植物的营养【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营养种类和吸收方式。

2. 了解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和缺乏症状。

3. 掌握植物在富营养的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和策略。

【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不同类型植物的营养分类,理解根的结构和作用。

2. 熟悉肥料的种类和用途,识别植物在缺乏特定营养元素时呈现的典型症状。

3. 理解植物适应富营养环境的表现和策略。

【授课内容】一、植物的营养种类和吸收方式根据植物从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几种类型,植物的营养可以分为:1. 矿质营养:即植物所需的无机盐类元素(如氮、磷、钾等),从土壤中吸收。

2. 有机营养:即植物所需的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通过光合作用自主合成。

二、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和缺乏症状1. 氮氮是合成植物蛋白质、细胞膜、酶等必需元素。

缺乏时,植物叶片逐渐变黄,生长缓慢,整体萎缩,单芽生长强,开花迟缓,果实减小。

2. 磷磷是合成植物DNA、RNA、ATP等必需元素。

缺乏时,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窄、无花果、畸形果实频现。

3. 钾钾是植物细胞代谢活动的必需元素。

缺乏时,植物叶片边缘呈干焦状、叶缘的黄绿带变窄,枯死,水分供应不足,果实变小且味道变差。

三、植物适应富营养环境的表现和策略1. 植物在富营养的环境中会变得茂盛,容易过度生长、枝繁叶茂;开花和结实减弱;形状难以控制。

2. 植物适应富营养环境的策略通常包括调整生长速率、多食自身、增强营养吸收、积极对抗病害侵袭、增强耐受力等。

【教学方法】1. 针对学生的认知偏差,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情境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植物营养的引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营养概念。

2. 采用PPT、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讲解。

3. 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植物因富营养而产生的生长状况的变化。

【教学评估】1. 针对课前学生的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设计植物营养知识量表测试。

2. 选取典型的植物病变和营养不良病例,进行小组研究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孟德尔得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得一对相对性状得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得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与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得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得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得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得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得教育;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得解释;2、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就是得生物现象,其中得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得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得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得足迹,探索遗传得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得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得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得牡丹花会就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得优点)1、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就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得花粉落到同一朵花得雌蕊柱头上得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得个体之间得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得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得花粉,授到去掉雄蕊得花得柱头上),获得真正得杂种;父本:供应花粉得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得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具有稳定遗传、得性状,如豌豆茎得高度有悬殊得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就是指生物体得形态特征与生理特征得总称。

如:豌豆茎得高矮。

相对性状就是指一种_____ _得____ __性状得____ _表现类型。

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就是同时观察得吗?她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得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得遗传实验(观察图1-4)P 纯种得高茎豌豆×纯种得矮茎豌豆♀(♂)↓♂(♀)F1高茎豌豆↓自交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3 : 1思考: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得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就是3:1得数量比?这比值就是偶然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 得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得F1中__________ _得性状叫显性性状。

而_______________ 得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与_________ _得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得解释1、孟德尔在观察与统计分析得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得观点,通过严谨得推理与大胆得想象,提出了如下假说:(1)性状就是由_________ 决定得。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就是___________存在。

纯合子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得个体。

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 纯合子表现出来得性状能稳定遗传,自交或测交后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指_________________得个体,如:F1高茎豌豆:Dd杂合体表现出来得性状不稳定遗传,自交或测交后代均发生性状分离。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____ _)时,成对得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得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得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得结合就是得。

2、观察遗传分析图解图1-5思考:F1形成得雌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

两种雌配子与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______,因此F2便有了____、_____、_____三种基因组合,比例为_______ ,在性状上则近于高:矮=________。

A、兔得白毛与黑毛,狗得直毛与卷毛都就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就是指具有相对性状得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得性状C、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D、显性性状就是指具有相对性状得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得性状5.下列叙述中,正确得就是()A、两个纯合子得后代必就是纯合子B、两个杂合子得后代必就是杂合子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就是纯合子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就是杂合子(多选)6.下列关于分离现象得假说正确得就是()A、生物得性状就是由遗传因子决定得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就是成对存在得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得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得配子中D、受精时,雌雄配子得结合就是随机得(多选)7.下列关于隐性性状得叙述正确得就是()A、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表现得性状B、由隐性基因决定得性状C、具有相对性状得纯合亲本杂交在F1代不能表现得性状D、只有在隐性纯合时才能表现得性状8.豚鼠得黑毛对白毛就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得小豚鼠可能就是()A、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B、75%黑色,25%白色C、有黑色也有白色D、以上可能都有9.下图为豌豆得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实验得亲本中,父本就是,母本就是。

(2)操作①叫,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得操作应注意,时间上;操作②叫,此处理后必需用纸袋对母本进行。

其目得就是。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得豌豆植株开得花为色。

(4)若P皆为纯合体,让F1进行自交,F2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F2得基因类型有,且比值为。

生物体得这种现象称作。

1、1孟德尔得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4.阐明孟德尔得一对相对性状得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5.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得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6.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3.运用数学统计方法与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4.尝试设计杂交实验得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得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得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得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得教育;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2.对分离现象得解释;2、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得一对相对性状得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就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这些在试验中得出得结果能不能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与研究得内容。

在第一个课时得学习中,我们从四个方面对分离现象进行了解释,接下来我们就来瞧一个性状分离比得模拟小实验,通过过实验认识与理解遗传因子得分离与配子得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得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得假说。

一、性状分离比得模拟实验(解决结果与结论以及讨论中得问题)目得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用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对分离现象解释得验证1、假说—演绎法:在_______________得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________与_______提出解释问题得假说,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就是________得,反之,则说明假说就是错误得。

2、测交就就是让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用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类型得理论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得分析图解:三、分离定律:在生物得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得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分离后得遗传因子分别进入________________,随配子遗传给后[记忆节节清]1、分离定律:在生物得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得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得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得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得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得分析图解3、用纯种得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F1产生2种不同类型得雌、雄配子,其比为1:1;F2得遗传因子组合有3种,其比为1:2:1;F2得表现性状有2种,比例为3:1。

[巩固提高]1、下列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得杂交()A、DD×DdB、DD×ddC、Dd×DdD、Dd×dd2、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得解释就是否正确得一组就是()A、AA×AaB、AA×aaC、Aa×AaD、Aa×aa3、已知豌豆得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得矮茎,则其亲本得遗传因子组成就是()A、DD×ddB、DD×DdC、Dd×DdD、Dd×dd4、已知豌豆得高茎对矮茎就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得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得办法就是()A、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B、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5、人类得单眼皮与双眼皮就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与a所决定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