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深度处理工艺课程设计要点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3.3 平流隔油池的设计计算。 3.3.1 设计参数:废水在隔油池的设计停留时间:t=1.5h 废水在隔油池中的水平流速:v=3m/s 隔油池每个格间宽度:b=2.5m
-5-
废水在隔油池工作水深:h=1.0m 池水以上的池壁超高 0.5 米 3.3.2 按废水停留时间计算法进行各部分尺寸计算。 隔油池的总容积: W=Qt=400×1.5/24=25 m3 隔油池的过水断面为; Ac=Q/3.6v=25/(3.6×3)=2.3m² 隔油池隔间数: n=Ac/bh=2.3/(1×2.5)=0.92 隔油池的有效长度: L=3.6vt=3.6×3×1.5=16.2m 隔油池的高度 H 为: H=h+h′=1+0.5=1.5m 而 L/b=16.2/2.5=6.48>4 符合要求。 取1间
第 2 部分 设计说明书
2.1 工艺流程设计的原则 1)以废水净化和资源化回用为目的确立处理工艺。 3)尽可能采用运行管理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处理工艺。 4)减少废水处理站的占地面积,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通过经济比较,选 用修建、维护、运行成本低的工艺,同时将废水站的产物(污水、污泥、沼气) 经济利用,降低总体建设费用。 5)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尽可能少地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度考虑一定的安全 性,保证在事故情况下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2 工艺方案的分析及比较 1)废水的特点 其废水 COD 在 800~1200mg/l 之间 ,BOD 在 500~600mg/l 之间,虽然 BOD 与 COD 的比价高出 0.5 左右,说明这种废水具有较高的生物可降解性,因此, 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法, 2)处理废水的方法 a.水解酸化,再加工后续处理工艺 b.采用 USAB 反应器惊醒厌氧处理,再进行后续好氧处理 3)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a.方案一 格栅 初沉隔油池 水解酸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二沉池 达标排放
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
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1.简介深度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水和污水的先进工艺。
其中的一项重要设备是高密度澄清池。
高密度澄清池使用高效的澄清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以及沉淀物等,提高废水的澄清效果,减少废水污染。
2.设计原则(1)体积效率高:采用一流的材料和设计,能够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上实现高效的水处理效果,降低运营成本。
(2)澄清效果好:能够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沉淀物等污染物质,确保澄清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3)运行稳定可靠: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工艺制造,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能够稳定运行。
(4)操作简便:具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简单,实时监控和调整水处理过程。
3.设计要点(1)设备选择:高密度澄清池通常由澄清池本体、悬浮物收集系统、底排泥系统、进水出水系统等部分组成。
关键设备的选择要考虑到水处理量、污染物特性、工艺要求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2)澄清效果提升: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提高澄清效果,如气浮系统、药剂加入系统、反洗系统等。
气浮系统能够增加悬浮物的汇聚速度,加快澄清速度。
药剂加入系统能够提高悬浮物的沉降性能。
反洗系统可以及时清除澄清池中的沉淀物,保证其工作效果和寿命。
(3)自动化控制系统: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调整水处理过程。
可以根据进水水质、澄清效果等指标进行自动调整,保证水处理的稳定性和效果。
(4)安全性设计:对于澄清池来说,在设计时要考虑其结构的合理性和材料的选用,确保其使用安全可靠,并具备一定的防漏、防腐、防爆等措施。
4.设计计算与优化(1)确定处理量:根据实际场地的需求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澄清池的处理量。
(2)确定尺寸和结构:根据处理量和处理效果要求,计算出澄清池的尺寸和结构。
通常来说,澄清池的高度可以根据水深和上下水位差来确定,横截面积可以根据水处理流速来确定。
同时,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澄清池的排放和清理的方便性。
水处理课程设计资料讲解
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1.课程设计任务根据规划和所给的其它原始资料,设计污水处理厂,具体内容包括:(1)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选择处理构筑物并通过计算确定其尺寸(附必要的草图);(2)污水厂的工艺平面布置图,内容包括:标出水厂的范围、全部处理构筑物及辅助建筑物、主要管线的布置、主干道及处理构筑物发展的可能性(1#图);(3)污水厂工艺流程高程布置,表示原水、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关系、水位高度以及污水厂排放口的标高(1#图);(4)按施工图标准画出主要生物处理构筑物(一个即可)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1 #图);(5)按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画出沉淀池的工艺设计图,包括平面图、纵剖面及横剖面图(1#图);(6)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2.课程设计原始资料基本情况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来自进场垃圾的含水和降雨。
渗滤液的水质特点是随不同地区垃圾组成的不同而变化;随季节不同,降水量的大小而变化:随填埋场投入使用年限不同而变化(渗滤液的BOD5/COD 由降为左右;COD 值由20000mg/L 降为1000mg/L 左右;NH4+-N 由 1000m g/L 上升至 2000~2500mg/L 左右等)。
设计依据(1)废水水量及水质:废水水量:500m 3 /dCOD=7000m g/LBOD5=2000 mg/LSS=6167mg/LNH4+-N:2000mg/LCl =2388mg/LpH:水温:20℃色度:2000 倍重金属离子不超标(2)气象水文资料:风向:春季:南风(东南)夏季:南风(东南、西南)秋季:南风、北风冬季:西北风气温:年平均气温:7~8 ℃最高气温:34 ℃最低气温:10 ℃冻土深度:60cm地下水位:4~5m地震裂度:6 级地基承载力:各层均在 120kPa 以上(3)处理后出水水质要求处理后水质要求:COD≤150mg/LBOD5≤60mg/LSS≤70mg/LNH4+ -N≤25mg/LpH:6~9色度≤100 倍设计规模拟建污水处理厂的场地为 40×60 平方米的平坦地,位于填埋场人员办公室的南方。
水深度处理工艺
水深度处理工艺水深度处理工艺一、前言水深度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水处理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水中的深度,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数量,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深度处理工艺。
二、原理水深度处理是通过调节水中的深度来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
当水中有害物质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增加水深来降低其浓度。
同时,适当增加水深还可以促进溶解氧和微生物生长,从而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对有害物质的去除能力。
三、步骤1. 确定目标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目标深度。
2. 设计设备:根据目标深度和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设备。
3. 安装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安装设备并进行调试。
4. 调节水位: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水位,在达到目标深度后进行稳定运行。
5. 监测效果:定期监测效果并进行调整,以保持稳定运行状态。
四、设备1. 水深控制器:用于控制水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动或手动调节。
2. 水泵:用于增加水深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水泵。
3. 水管系统:用于连接水泵和水深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 监测仪器:用于监测水质和水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监测仪器。
五、注意事项1. 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2. 在调节水位时应注意保持稳定,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设备损坏或效果不佳。
3. 定期维护设备并更换老化部件,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4.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环保要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
六、结论通过对水深度处理工艺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净化水质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方法,并注意环保要求。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这项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水处理工程技术课程设计 (2)
水处理工程技术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应和污水的处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更需要科学、有效地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水的处理。
因此,水处理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掌握水处理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二、设计目标1.了解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形式,初步认识水处理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掌握常见的水处理工程处理方法和技术,包括自然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等;3.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了解和掌握不同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和优缺点,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打下基础;4.开展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对水处理工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三、设计模块模块一:理论基础1.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2.水污染的形式及来源;3.水处理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4.常见水处理工程的分类和处理原理。
模块二:实验操作1.自然处理法实验:通过植物、泥炭、沼泽等材料模拟环境中的自然处理过程,观察水的处理效果;2.物理处理法实验:通过沉淀法、过滤法等物理处理方法,处理模拟的污水,观察水的处理效果;3.化学处理法实验:通过加入化学试剂,如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进行化学处理实验,观察水的处理效果。
模块三:实践应用1.根据市区块居民区地理位置和人口情况,设计一套适合当地居民使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分析当地污水处理厂治理效果,确定改进建议并撰写报告;3.参观当地污水处理厂,了解现场处理工艺和设备运行情况。
四、课程特点1.理论基础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对水处理工程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2.课程设计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实际应用;3.课程引入了当地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实践环节,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处理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五、学生评价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水处理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处理方法,还积累了实践操作经验,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优秀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优秀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掌握给水处理过程中常见水质指标及其意义;3. 了解我国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水处理实验操作;3. 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与给水处理相关的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给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改善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给水处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给水处理领域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给水处理基本概念:介绍水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给水处理现状。
2. 给水处理原理:讲解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给水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3.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分析典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水预处理、主处理和深度处理等。
4. 水质指标及检测方法:介绍常见水质指标(如pH、浊度、硬度、有机物等)及其检测方法。
5. 给水处理设备与设施:认识并了解常用的给水处理设备与设施,如水泵、过滤器、消毒设备等。
6. 给水处理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给水处理实验操作,如混凝实验、过滤实验等。
7. 给水处理案例解析:分析实际给水处理工程案例,了解工程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给水处理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第3-4课时:水质指标及检测方法;3. 第5-6课时:给水处理设备与设施;4. 第7-8课时:给水处理实验操作;5. 第9-10课时:给水处理案例解析。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某净水厂工艺设计
水处理工程(一)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某净水厂工艺设计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前言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科学用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内容之一,为保证人们能够正常生活,供水系统就变的非常重要。
水质工程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它是一门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提供必需的生产条件和舒适、卫生、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应用科学。
课程设计是巩固课本知识与联系实际工程的重要手段,设计的好坏能直接反映大家对这么课程的理解程度。
净水处理厂是一个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单位,水质问题直接决定了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因此,合理的安排水厂布置,科学的选择水处理构筑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会用到给水排水专业的很多设计手册及设计规范,通过对有关书籍的查阅,能够了解到以前不知道的专业知识,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设计中所涉及的有水处理工艺、水处理构筑物及构筑物高程的控制与特点、水厂整体性布置、水处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等,因为设计属于初步设计,所以在设计中会出现有些地方说明不清楚或者错误的,自己会继续努力,尽最大可能做出一份合格的设计说明。
ForewordWater is the source of human lif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the history of wa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social events and activities of production, to ensure that people are able to live a normal life, water supply system becomes very important.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is the ma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on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t is an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s provide the necessary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comfortable, healthy and saf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applied science.Course is designed to consolidate knowledge and practice engineering textbooks important means to design quality so everyone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Is a water treatment plant in the city has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units, water quality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production of urban residents living security, therefore,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water plant layout, scientific choice treatment structures are very necessary. In the design process, we will use a lot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manuals and professional design, through inspection about books, can understand the expertise did not know the individual's capacity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Involved in the design of a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water control structures and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levation, water overallarrangement, water-related issu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etc., because of the design of a preliminary design, so the design will appear some places unclear or erroneous instructions, they will continue their efforts to the maximum extent possible to make a qualified design specification.目录1工程概况及设计任务 (1)1.1 设计任务 (1)1.2 设计基础资料 (1)1.3 设计内容 (2)2 净水厂处理工艺的确定 (4)2.1 设计规模 (4)2.2工艺流程 (4)3 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 (10)3.1 混凝 (10)3.2配水井 (11)3.3混合设备的设计 (12)3.4 絮凝池 (13)3.5平流式沉淀池 (15)3.6普通快滤池 (19)3.7清水池 (23)3.8 管道系统 (23)3.8 加氯间 (25)4 净水厂平面及高程布置 (26)4.1 净水厂平面布置 (26)4.2 净水厂高程布置 (26)5 总结 (29)参考文献 (30)1工程概况及设计任务1.1 设计任务某城镇净水厂工艺设计1.2 设计基础资料1、城市用水量158000 m3/d。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它的处理和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水处理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技术手段和实际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和方法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两个内容方面:1、基础理论部分此部分主要介绍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水的性质和污染特点、水处理工艺流程、污染物去除和分离的原理、水处理设备和操作等。
这是本课程设计中最基本的部分,学生需要通过教学讲授和自主学习,了解课程设计所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
2、综合设计部分这是本课程设计的重点,也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个人认为,此部分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题部分。
好的选题能够为设计的进展提供很好的支持,也是学生成就感的一个来源。
选题范围可以涵盖集中供水、废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水质监测和治理等。
(2)设计流程部分。
设计流程是设计的关键,它需要根据选题确定设计方案、设计目标、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评价。
设计流程可以涉及到的范围包括水质分析、水处理工艺选型、设备和工艺参数确定等。
(3)数据处理及报告部分。
设计完成后,需要让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最终形成一份设计报告。
报告内容可以包括设计目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及评价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设计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互相支撑和补充,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学习和操作机会。
(1)教学讲解、课程笔记和教材研读。
这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基本方式。
(2)实验操作和模拟实验。
在实验室环境下,学生需要亲自操作和实践所学到的知识,模拟实验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相结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工艺设计要点
能源与环境工程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工艺设计要点刘丹(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矿业分公司河北唐山063000)摘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张,煤矿开采深度也在不断加大,在煤矿开采工作过程中对煤矿矿井水的处理工作非常关键。
本文有效结合我国某地区一处煤矿开采工作案例展开分析和研究,对本次煤矿矿井水体深度处理工艺设计工作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采取高效混凝沉淀、氯氧化、锰砂过滤超滤及反渗透等水体处理工艺方法,对煤矿矿井水展开深度处理,水体处理工作完成之后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控制工作标准,反渗透系统的产水率可以控制在65%左右,达到了预期的水体处理工作指标,为后续煤矿矿井水处理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煤矿开采矿井水深度处理工艺设计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11(c)-0063-03 Key Points for Design of Advance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Coal Mine WaterLIU Dan(Tangshan Mining Branch of Kailuan Group Co.,Ltd.,Tangshan,Hebei Province,063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coal mining in our country,the depth of coal mining is also increasing.The treatment of coal mine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coal mining.This article effectively combines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a coal mining work case in a certain area of our country,and conducts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of the coal mine 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By adopting high-efficiency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chlorine oxidation,manganese sand filtr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as well as reverse osmosis and other water treatment techniques,advanced treatment of coal mine water is carried out.After the water treatment is completed,it meets the sanitary control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The water production rate of the reverse osmosis system can be controlled at about65%,reaching the expected water body,treatment work index,provideing necessary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coal mine water treatment work.Key Words:Coal mining;Mine water;Advanced treatment;Technology;Design在煤矿开采工作过程中需要排放出大量的矿井水,大量的矿井水如果没有进行处理直接排放,不但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对周围的环境形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1. 简介水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不仅涉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也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水处理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从水源净化、输水、储水、分配,到废水收集、处理、排放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我们进行了一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2. 研究内容本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水质分析水质分析是水处理工程的基础,它是了解水的污染程度和水处理工艺选型的基础。
我们选择了一些常见的水源进行采样,并对水样进行了全面的水质分析,包括浊度、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
通过水质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各样品的水质情况,并进一步确定水处理工厂的工艺路线。
2.2 水处理工艺设计在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时,我们根据分析结果选择了适当的工艺流程。
其中,我们采用了混凝-沉淀-过滤等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也尝试了新型的反渗透、纳滤等技术。
通过对不同工艺的比较,我们得出了一份最佳的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工艺流程图。
2.3 滤料性能测试由于滤料是水处理中重要的一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滤料性能测试。
其中,我们测试了滤料的孔径分布、透过率、自洁能力等指标。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滤料的性能表现,并选择最适合的滤料种类。
2.4 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工艺控制是确保水处理工厂正常运行的关键。
我们设计了一套有效的生产工艺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生产计划、设定生产标准、制定应急预案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确保水处理工厂的生产质量和稳定性。
3. 实验结果通过对水质分析、水处理工艺设计、滤料性能测试和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我们选用的水源符合国家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经过一定的水处理工艺可以得到高质量的饮用水。
•经过多次实验比较,我们选择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在效果和成本方面优于其他工艺。
•经过滤料性能测试,我们选择的滤料种类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浊度和有机物。
水的深度处理工艺课程设计要点讲课教案
《水的深度处理工艺》系别: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姓名:柴剑雄学号: 021411114指导教师:张霞随着我国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用水、城市、农村生村和生活用水需求量激增,工农业污水、城市、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对于人均水资源相对匮乏的我国来说,水资源的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农村出现了用水荒,水资源供应量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障碍因素。
为了满足现代工农业、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需求,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还含有重金属、细菌等有害、有毒物质。
这些物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污水的利用效率。
因此,有必要采取技术手段在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一)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分析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简单地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生物处理法、膜处理法和物理化学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又可分为人工湿地深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 (BAF) 等生物技术。
人工湿地深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农村污水、工业行业废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由于污水处理厂是采用传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因此,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不但含有重金属、细菌等有害、有毒物质,而且污水中的一些物质不能处理干净,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P 含量为 6—10mg/L 、NH3-N 含量为 15—25mg/L、BOD5含量为 20—30mg/L 、SS 含量为 20—30mg/L、COD含量为 60—100mg/L。
采用人工湿地深处理可以实现景观与处理效果相结合的良性循环,通过种植了美人蕉、芦苇、富贵竹、空心菜等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去除氨氮等成分,通过种植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稗草、藨草、黄菖蒲等植物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等。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是在充氧的污水池中填充填料,用生物膜布满填料,污水以固定流速以埋没生物膜的方式,在微生物作用下除去有害物质的污水深处理方式,应用于农药、石油化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轻工造纸和发酵酿造等工业废水以及二级出水、生活污水的深处理,去除铁、锰、亚硝酸盐、氨氮等物质;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在生物滤池底部或下部加设曝气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处理的污水基本上能够达到杂用水的标准。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本文就是一篇关于“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的文档,将从选题背景、课程内容、实践要求、方案创新四个方面来阐述该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
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各种污染物质大量排放,使得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水处理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解决当前水污染问题的关键环节。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宝贵机会。
二、课程内容1. 水处理工程概述本章重点介绍水处理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流技术和处理方法等知识点,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做铺垫,并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基础。
2. 水质分析与评价学习本章,有助于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全球面临的水污染问题。
同时,本章节的知识也为后续学习中的污染物识别、检测、监测和评价等提供必要依据。
3. 水处理技术讲授本章节,需要综合涉及水处理的基本要素: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特征;水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水处理技术的优劣比较等。
学生要掌握不同水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实施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灵活应用。
4. 水处理工程设计学习本章节,引导学生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种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依据和要求,以及基本的设计计算方法。
并联合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水平。
三、实践要求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实践要求。
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室或场地中的设备进行水质分析和处理实验,从设计、操作、记录和掌握实验结果等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水处理工程项目场地,了解工程的实施情况,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四、方案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新不断地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本课程设计报告内容中还包括方案创新。
方案创新的目标是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和发掘各类问题,进而通过组织相关调查研究、设计新型处理方案、模拟仿真和验证等方式,不断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纳滤等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和工艺
纳滤等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和工艺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纳滤等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和工艺随着人们对饮用水质量要求的提高,纳滤等深度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指南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指南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是水处理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主要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计算和绘图方面得到锻炼。
1.依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所给出的原始资料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个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完成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和高程布置图,以巩固和深化《水处理工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由理论与实践结合到技术技能提高的目的;2.熟悉国家建设工程的基本设计程序以及与本专业相关步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基本设计程序包括: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有时视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将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合并为扩大初步设计);3.学习《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和相关《设计规范》等工具书的应用;4.提高对工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克服轻视工程设计的倾向。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深度针对一座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和污水处理厂高程图)。
设计深度一般为初步设计的深度。
三、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中原某城市日处理水量16 万m 3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二)基本资料1.污水水量与水质污水处理水量:16 万m 3 /d;污水水质:CODCr:450mg/L,BOD5:200 mg/L,SS :250 mg/L,氨氮:15 mg/L2.处理要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CODCr ≤70mg/L,BOD5≤20 mg/L,SS≤30mg/L,氨氮≤5 mg/L。
3.处理工艺流程污水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具体流程如下:污水分流闸井出水井计量槽格栅井污水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消毒池出水回流泵4.气象与水文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北风东风;气温:最冷月平均为3.5℃;最热月平均为32.5℃;极端气温,最高为 41.9℃,最低为17.6℃,最大冻土深度为0.18m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728mm;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210mm;地下水水位,地面下5~6m。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书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2)了解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水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
(3)熟悉给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和优化能力。
(3)能够独立完成给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和水质安全的重视。
(2)增强学生对给水处理行业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1.给水处理基本原理:(1)物理处理方法:沉淀、过滤、浮选等。
(2)化学处理方法:消毒、氧化、还原等。
(3)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2.给水处理工艺流程:(1)原水预处理:预氧化、预沉等。
(2)常规处理:沉淀、过滤、消毒等。
(3)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
3.给水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1)设备操作:泵、风机、搅拌器等。
(2)设备维护:清洗、检修、更换零部件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解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2.讨论法:学生讨论给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处理技术。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处理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提高教学质量。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水的预处理与深度处理
第4章水的预处理与深度处理本章提要:介绍水的调节、预处理与深度处理理论与方法。
预处理是对水进行初级处理,为后续单元降低处理负荷,或为提高后续处理单元的效率创造条件。
预处理方法有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等。
深度处理则是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对水进行进一步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由于我国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饮用水源污染尤为突出,加大了水处理的难度。
本章重点:水的调节,水的预处理与深度处理本章难点:水的预处理与深度处理理论。
4.1 概述饮用水源水质污染现状据我国环境部门统计,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
目前,从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达2000余种,部分对人体有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其中许多是具有或被疑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
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主要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细菌等为目的,它对受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去除率很低。
要提高饮用水水质,必须进行水的预处理或者深度处理。
4.2 格栅与筛网4.2.1 格栅格栅由一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制成。
栅条形状有圆形、矩形、方形等,其中以矩形栅条采用较多。
表4-2列出了常见格栅栅条断面形式与尺寸。
表4-2 格栅栅条断面形式及尺寸1.功能与原理●安装位置格栅多用于废水的前处理,一般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者给水处理的取水构筑物的进口处。
●作用用以污水中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果皮、蔬菜、塑料制品等,防止水泵、排水管以及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堵塞,保证处理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降低了后续构筑物的负荷。
被截留的物质称为栅渣。
2. 格栅类型●按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
平面格栅由栅条与框架组成;曲面格栅可分为固定曲面格栅与旋转鼓筒式格栅,●按栅条的间隙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为了拦截废水中的颗粒物,有时同时采用粗、中两道格栅,或者粗、中、细三道格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深度处理工艺》系别: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姓名:柴剑雄学号: 021411114指导教师:张霞随着我国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用水、城市、农村生村和生活用水需求量激增,工农业污水、城市、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对于人均水资源相对匮乏的我国来说,水资源的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农村出现了用水荒,水资源供应量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障碍因素。
为了满足现代工农业、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需求,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还含有重金属、细菌等有害、有毒物质。
这些物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污水的利用效率。
因此,有必要采取技术手段在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一)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分析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简单地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生物处理法、膜处理法和物理化学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又可分为人工湿地深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 (BAF) 等生物技术。
人工湿地深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农村污水、工业行业废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由于污水处理厂是采用传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因此,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不但含有重金属、细菌等有害、有毒物质,而且污水中的一些物质不能处理干净,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P 含量为 6—10mg/L 、NH3-N 含量为 15—25mg/L、BOD5含量为 20—30mg/L 、SS 含量为 20—30mg/L、COD含量为 60—100mg/L。
采用人工湿地深处理可以实现景观与处理效果相结合的良性循环,通过种植了美人蕉、芦苇、富贵竹、空心菜等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去除氨氮等成分,通过种植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稗草、藨草、黄菖蒲等植物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等。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是在充氧的污水池中填充填料,用生物膜布满填料,污水以固定流速以埋没生物膜的方式,在微生物作用下除去有害物质的污水深处理方式,应用于农药、石油化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轻工造纸和发酵酿造等工业废水以及二级出水、生活污水的深处理,去除铁、锰、亚硝酸盐、氨氮等物质;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在生物滤池底部或下部加设曝气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处理的污水基本上能够达到杂用水的标准。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中的膜处理法和物理化学处理法包括混凝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臭氧法、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法等。
这些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适用的范围不同,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因此,在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各种处理技术的技术特点,扬长避短,综合采用,为污水处理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是在污水预处理及主处理的基础上,对二级处理水用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及膜处理法去除二级出水中存留的细菌&重金属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及有毒物质,从而达到污水的回收和利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其典型处理流程如表:上表中物理化学处理法为第1、2、3种,生物处理法为4、5、6种,膜处理法包含在3、8中。
在深度处理技术运用过程中,从便于维修管理的角度对全厂实行功能分区,根据污水处理厂所处地域夏季主导风向进行合理&科学的布置,要采用绿化带将污水处理厂的各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分割开来,在道路佳通保证消防需要的基础上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各个污水处理流程顺畅。
(三)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其选择经过对二级生物处理后深度处理进出水水质分析,可以看出,深度处理工艺选择的方针为:在保证SS去除的同时运用化学除磷方式控制出水TP,按照这一原则,可以选择混凝、沉淀、过滤或澄清等物化法。
最近用于深度处理的新型的物化工艺有快速斜板沉淀池、活性砂滤池和纤维滤池。
1、混合混合是原水与混凝剂进行充分混合的工艺过程,是进行絮凝和沉淀的重要前提,混合是混凝剂的水解产物迅速混合到水体的每一个细部,并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过程。
混合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混合方式有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机械混合、直列式混合器混合等。
(1)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是在管道内设置多节固定叶片,使水流产生涡流反应,同时产生涡旋反向旋转及交叉流动,从而获得混合效果。
它的优点维护管理方便,不需土建构筑物,在设计流量范围内混合效果较好,不需外加动力设备;其缺点是运行水量变化对混合效果的影响很大,水头损失大,混合器构造较复杂,适用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
(2)机械混合:依靠外部机械供给能量,使水流产生紊流,它的优点是水头损失较小,适应各种流量变化,能使药剂迅速而均匀的扩散至水体中,同时使胶体颗粒脱稳。
缺点是增加相应的机械设备、需消耗电能、同时也相应增加了机械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管理维修比较复杂。
需要建混合池,增加占地,应用较少。
(3)直列式混合器混合:它是利用水流通过列管产生高频漩涡,使数种物料充分混合,它混合效果好、对水量、水质的变化适应能力强。
构造简单、制作安装方便、水头损失较小,较常规混合方式可节约药剂20%~30%,运行费用较低。
直接安装在管道上,不占地。
直列式混合器在设计中引入了流体微水动力学原理来控制混合微观过程和宏观过程,在相同的水头损失下,大大提高了直列式混合器混合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直列式混合器比一般混合器能够提升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一倍以上。
它的主要原理是使水流通过列管时,在边界层表明:直列式混合器比一般混合器能够提升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一倍以上。
它的主要原理是使水流通过列管时,在边界层的作用下,产生系列涡旋,并在其后的空间衰减,产生高频涡流,从而使混凝剂复杂的水解产物与原水中的胶体颗粒得到充分混合。
直列式混合器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性强,外型美观,安装方便、混合快速高效、低能耗等特点。
2、絮凝絮凝过程就是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适应沉淀分离的要求。
为了达到完善的絮凝效果,必须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具有充分絮凝能力的颗粒;二是保证颗粒获得适当的碰撞接触而又不致破坏的水力条件。
根据水质、水量、净水工艺高程布置、沉淀池形式及维修条件等因素确定絮凝池的形式,其形式很多:折板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网格絮凝池、星形絮凝池等多种形式。
(1)折板絮凝池:它是利用在池中加设一些扰流单元以达到絮凝所要求的紊流状态,使能量损失得到充分利用,能耗降低,停留时间有所缩短。
折板絮凝具有多种型式,常用的有多通道和单通道的平折板、波纹板等。
折板絮凝池可布置成竖流式或平流式,目前多采用竖流式,其絮凝效果较好。
折板主要缺点是絮凝不充分,形成矾花颗粒较小、细碎、比重小,沉淀性能差,造价较高,水力负荷差,适于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
(2)机械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的优点为絮凝效果较好、水头损失较小、絮凝时间约为12~15分钟。
由于增加了机械设备,搅拌桨的转速调整可适应不同的水量和水质,但对机械设备质量要求较高、机械设备维护量大、管理比较复杂、机械设备投资高、运行费用大。
(3)网格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
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水流上下交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约三分之二的分格内,垂直水流方向放置网格或栅条,在水流通过时,形成了良好的絮凝效果。
但当水量发生变化时将影响絮凝效果,根据已建的网格和栅条絮凝池的运行经验,还存在末端池底积泥现象,少数水厂发现网格上滋生藻类、堵塞网眼现象。
(4)星形絮凝池:星形絮凝设备主要原理是利用边界层脱离理论和颗粒碰撞的惯性效应,改变隔板的结构形式,同时改变翼片的形式,改变水流流经翼片附近的流态,更加增强了翼片控制能力,在不同的水流空间,当水流流经翼片后,在周围短时间会形成准均匀各向同性紊流,紊流中夹带了大量尺寸、强度一定的微小涡旋,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茹可夫斯基升力的作用导致涡旋离开原位置并进行彼此碰撞,加大了颗粒的有效碰撞次数,有效地提高了絮凝效果。
絮体颗粒碰撞、吸附,絮体本身产生强烈变形,使絮体中吸附能级低的部分由于变形揉动作用从而达到更高的吸附能级,并在通过设备后絮体变得更加密实,提高絮凝效果,缩短絮凝时间。
由于星形絮凝池絮凝过程的可控程度提高,在水质难处理期,仍可达到理想的絮凝效果,对微污染水质,只要污染不是很严重,应用絮凝沉淀工艺完全能够达到处理要求。
星形絮凝设备采用改性PVC,导流机构截面为星形,设置1~3片翼片,用防水胶粘结,无螺丝等紧固件。
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性强、外形美观、安装方便、絮凝效果好、低能耗、絮凝时间短等特点。
4、沉淀水处理中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的过程,它能去除80%~99%以上的悬浮固体,是主要的净水构筑物之一。
沉淀池的常用形式有很多:平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V形沉淀池等。
(1)平流沉淀池:它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它的缺点是平面面积大、机械排泥设备维护较复杂、土建费用高、沉淀效率低。
(2)斜管沉淀池:它占地面积小、沉淀效率高,但需要耗用较多的斜管、老化后需定期更换、增加运行费用、对原水水质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排泥效果较差。
(3)V形沉淀池:V形沉淀设备主要原理是综合利用沉淀机理和接触絮凝机理完成沉淀区中颗粒的分离过程。
设备在充分利用沉淀机理和接触絮凝机理的基础上完成沉淀池中颗粒与水体的分离,通过对沉淀设备内水流流道的合理设置,在流道内部实现矾花重力同水流顶托力及相关作用力动态平衡,增强接触絮凝沉淀作用,使沉淀效果更佳。
该设备斜板材质为乙丙共聚,连接方式采用热熔焊接,连接牢固。
它是根据浅池理论,利用设备截面差,造成沿重力方向的速度差,从而在上向水流的顶托作用下,斜板沉淀单元内部形成一定厚度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絮体粒子动态悬浮泥渣层,利用接触絮凝和沉淀原理提高沉淀去除率及沉淀负荷。
斜板的材料为乙丙共聚,它具有外部美观、表面光滑、有利于排泥、表面负荷高、上升流速大、沉淀效果好等特点,同时它继承了普通斜板和斜管的优点,也摒弃了两者的缺点。
5、快速斜板沉淀池快速斜板沉淀池(ACTILFO)的工作原理如图 I所示它是一种紧凑型的沉淀池,利用了微砂作为絮凝体的内核。
微砂使絮凝体的比重增大从而使絮凝更容易沉淀,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絮凝的效果而缩减了沉淀池的占地面积。
它包括混凝、微砂投加、絮凝(熟化)、高速斜管沉淀、微砂循环和污泥排放几个过程。
1)混凝混凝过程在ACTIFLO前部的混凝池中进行,混凝反应是整个处理系统的关键步骤,混凝剂投加后不但去除SS,而且与污水中的P 反应形成沉淀去除P,BODCOD或随着SS的去除而去除。
2)微砂投加该工艺投加粒径在125um—150um的微砂并不断循环更新,以提供大的接触面积而强化絮凝,并起压载作用以提高絮体沉淀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