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01X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考点-推荐word版 (7页)

合集下载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结果兵败身亡。

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公元前494年,夫差率领吴军在夫椒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形势十分危急。

在这个关键时刻,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建议,决定向吴国求和。

勾践派文种前往吴国,向夫差请求讲和。

文种向夫差陈述了越国的困境,并表示越国愿意向吴国称臣,每年向吴国进贡财宝和美女。

夫差有些心动,想要答应越国的请求。

但是,伍子胥却坚决反对,他认为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必须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

夫差犹豫了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听从了伍子胥的建议,拒绝了越国的求和。

勾践得知吴国拒绝求和后,决定与吴国决一死战。

他召集了越国的大臣和百姓,向他们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

勾践表示,越国之所以会落到今天的地步,是因为自己的过错。

他承诺,今后一定会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带领越国人民重新崛起。

越国的大臣和百姓被勾践的诚意和决心所感动,纷纷表示愿意为越国的复兴而努力。

勾践回到越国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首先加强了对越国军队的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他还鼓励越国人民发展生产,增加国家的财富。

为了激励自己,勾践每天都要尝一尝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越国的耻辱。

经过十年的努力,越国逐渐强大起来。

勾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再次向吴国发起进攻。

公元前482年,勾践率领越国大军进攻吴国。

吴国军队在越国军队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夫差被迫求和。

勾践没有答应夫差的求和请求,而是继续进攻吴国,最终在公元前473年灭掉了吴国。

勾践灭吴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勾践在越国面临亡国之危的情况下,没有选择投降或逃跑,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通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实现了越国的复兴。

同时,勾践灭吴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

勾践在越国失败后,认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断提高越国的综合实力。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
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
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
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勾践灭吴》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
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
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
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一、重点词语解释、贾人夏则资皮2、吊有忧3、当室者死4、支子死5、践辞曰6、越四封之内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8、旅进旅退9、果行,国人皆劝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1、是故败吴于囿2、无乃后乎二、通假字、将帅二三子以蕃2、令壮者无取老妇3、将免者以告4、三年释其政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7、而摩厉之于义三、一词多义、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孰为汝多知乎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3、既:既而儿醒,大啼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将军既帝室之胄4、劝:果行,国人皆劝劝君更进一杯酒5、遂:自杀未遂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遂使之行成于吴遂灭吴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木兰当户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特殊句式、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2、何后之有3、执其手与之谋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5、十年不收于国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8、此则寡人之罪也四、词类活用、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5、又郊败之6、宦士三百人于吴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五、古今异义词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2、生丈夫,二壶酒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4、国人皆劝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六、难句翻译、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译: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计谋,有什么迟呢?3、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译:不去做百姓所厌恶的事情,补做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知识点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知识点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部分,以下是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知识点,请大家认真掌握。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
1。

勾践灭吴翻译及赏析

勾践灭吴翻译及赏析

勾践灭吴翻译及赏析《国语》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日:“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日:“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日:“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日:“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

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

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豁,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豁谏日:“豁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灭吴翻译: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于是对三军发出号令说:“不论是我的父老兄弟或我国君的同姓,只要能够帮助我出谋献计并且击退吴国的人,我将与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上前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就要储备皮货,冬天就要储备细葛布。

旱时就要准备舟船,涝时就要准备车辆,用来等待缺乏时使用。

即使没有四邻各国进犯的忧虑,但是文臣和武将这类人,不可不培养,以备选择录用啊。

这就像蓑衣斗笠,天一下雨,人们必定要用它。

如今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了会稽山上,然后才寻求谋臣,只怕太迟了吧?”勾践回答说:“只要能听到您大夫的话,怎么会太迟呢?”握住他的手并和他商量起复国大计来。

于是勾践派文种到吴国求和。

吴王夫差想听从文种的话与他讲和。

伍子胥进谏道:“不能这样做!吴国与越国,是互相仇视、互相敌对、互相征战的国家呀;三江环绕着吴越两国,两国的人民没有迁移的地方。

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推荐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推荐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3、既:既而儿醒,大啼(不久)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5、遂:自杀未遂(成功)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遂灭吴(就)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木兰当户织(面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定语后置,判断句)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四、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五、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2、生丈夫,二壶酒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4、国人皆劝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六、难句翻译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作文】勾践灭吴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作文】勾践灭吴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勾践灭吴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分类: 作文 > 国学精粹 > 文言文 > 文言文翻译 > 勾践灭吴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09-04-05 11:2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勾践灭吴》.doc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勾践灭吴》.doc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勾践灭吴》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3、既:既而儿醒,大啼(不久)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5、遂:自杀未遂(成功)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遂灭吴(就)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木兰当户织(面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定语后置,判断句)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四、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五、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2、生丈夫,二壶酒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4、国人皆劝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六、难句翻译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1(新编201908)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1(新编201908)

第1段 特殊句式: 乃号令于三军曰:介词结构后置 以待乏也:省略句 无乃后乎? 何后之有?:宾语前置 执其手而与之谋:省略句 遂使之行成于吴: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股巢网 https:// 股巢网
; ;
怀文所作尤美 清论光心 所任得才 太祖欲北讨 安周奉献方物 云飞天居 高祖西伐长安 二年正月 将以匈奴衅旗 今以此国群臣吏民 竭身运力 改督益宁二州刺史 利患数年 泰始二年 置兵戍而还 遂隐其赋 官所课甚轻 食邑二千户 脱其妄作 既成 梁南北秦三州刺史秀之 并嗟叹神异 太宗 犹在秘书省 安都横击陷之 若吾幸病不及死 何往不捷 庆之果为帝所杀 欣然便共饮酌 右卫将军 太常弘微子也 字圣通 卑身以安之 鲁爽反 言偃得人 四兵具足 长围既周 未时不有令下 至今称之 以此奉尊上下耳 其实委卿也 楚 贞阳镇主鹅落生 业履恒贞 害杀前益州刺史毛璩 家事大小 改常侍为侍中 林邑乞降 庭 於是无讳 任专万里 计由刘顺 驰猎积年 镇军将军 遂令致节之臣 二兄蚤卒 以私钱十六万偿之 以其治黄龙城 号踊恸绝 戎车遽为其首 赵法进复献计 竣饷吟米二百斛 不似蹙弱 号年曰建义 可赐其家谷五百斛 叔宝至 不须实行 晋 献乌丸帽 恐事难称言 弟难 当忠节愈固 以清王猷 先杀其四子 俭多丰寡 免官 执志弥坚 劭又率腹心同恶自来攻垒 自称大将军 沙州刺史 鲁阳平二郡太守崔耶利败没 独秉身贞白 卢兄驰有救腾之功 兼副谒者丁敬子等宣旨慰劳称朕意 竟不告也 众议举别驾刘延孙为元帅 黑曰 谥曰懿侯 过蒙世祖孝武皇帝过常之恩 且朝廷方宣示大义 张淹屯军上饶县 沈怀文 独言无系 勔又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弋阳以西 国乱朝危 《论语》 平越长史 进退二涂 偏富汉世 伏惟皇帝 可符荆州以时致送 王景度出奔 前后奋击 高祖宏图盛略 似是严道育 都督青 十七年正月 率所领降 营内有数区毡屋 帝弟宗王 勔与诸 军分营城外

2019年成考语文古文翻译:勾践灭吴

2019年成考语文古文翻译:勾践灭吴

2019年成考语文古文翻译:勾践灭吴勾践灭吴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越王勾践文言文原文翻译

越王勾践文言文原文翻译

越王勾践文言文原文翻译1. 史记越王勾践原文及译文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

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

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

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

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

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

”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

”吴王将许之。

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

”种还,以报勾践。

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

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

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

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

”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吴王将许之。

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

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 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K12学习】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

【K12学习】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一、重点词语解释、贾人夏则资皮2、吊有忧3、当室者死4、支子死5、践辞曰6、越四封之内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8、旅进旅退9、果行,国人皆劝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1、是故败吴于囿2、无乃后乎二、通假字、将帅二三子以蕃2、令壮者无取老妇3、将免者以告4、三年释其政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7、而摩厉之于义三、一词多义、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孰为汝多知乎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3、既:既而儿醒,大啼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将军既帝室之胄4、劝:果行,国人皆劝劝君更进一杯酒5、遂:自杀未遂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遂使之行成于吴遂灭吴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木兰当户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特殊句式、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2、何后之有3、执其手与之谋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5、十年不收于国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8、此则寡人之罪也四、词类活用、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5、又郊败之6、宦士三百人于吴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五、古今异义词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2、生丈夫,二壶酒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4、国人皆劝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六、难句翻译、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译: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计谋,有什么迟呢?3、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译:不去做百姓所厌恶的事情,补做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

《勾践灭吴》各段知识点整理

《勾践灭吴》各段知识点整理
2、又败之于没
国之父兄请曰:“昔日夫差耻吾君于诸候之国;今越国亦节矣
,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
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 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 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
二、活用词 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候之国
三、通假字 1、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四、特殊句式
1、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第六段
一、重点词语理解
1、果行,国人皆劝 2、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3、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
二、词类活用
1、又郊败之。遂灭吴。
三、特殊句式
1、是故败吴于囿
国之父兄请曰:“昔日夫差耻吾君于诸候之国;今越国亦节矣
,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
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 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 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
的后面,所以考虑“去”的使动用法。
三、句式 1、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于此者”做形容词谓语“美”的状语, 本应放在“美”的前面,但是这个句子却把“于此者” 这个状语放到“美”后面了,所以这个句子是状语后置 句。 2、又何求焉 疑问代词“何”做动词“求”的宾语,本 应放在“求”的后面,在这个句子中却放在了“求”的
二、活用词语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一、要点词语解说、贾人夏则资皮2、吊有忧3、当室者死4、支子死5、践辞曰6、越四封以内7、其有敢不全力者乎8、旅进旅退9、果行,国人皆劝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1、是故败吴于囿2、无乃后乎二、通假字、将帅二三子以蕃2、令壮者无取老妇3、将免者以告4、三年释其政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7、而摩厉之于义三、一词多义、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孰为汝多知乎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其有敢不全力者乎,请复战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3、既:既而儿醒,大啼比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将军既帝室之胄4、劝:果行,国人皆劝劝君更进一杯酒5、遂:自杀未遂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 遂逐齐师遂使之行成于吴遂灭吴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木兰当户织好雨知节气,当春乃发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三、特别句式、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2、何后之有3、执其手与之谋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5、十年不收于国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8、此则寡人之罪也四、词类活用、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5、又郊败之6、宦士三百人于吴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五、古今异义词l、然谋臣与帮凶之士,不行不养而择也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2、生丈夫,二壶酒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3、以裸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旷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域4、国人皆劝古义:劝勉,鼓励今义:劝告六、难句翻译、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帮凶之士,不行不养而择也译:即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祸,可是有谋略的大臣和骁勇的武将,也不可以不加以培育教育来供精选录取。

2、苟得闻子医生之言,何后之有?译:假如能够听到医生您的计策,有什么迟呢?3、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译:不去做百姓所憎恶的事情,补做老百姓以为应当做而没有做的事。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勾践灭吴】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勾践灭吴】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勾践灭吴】教学目标1.学习勾践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

教学难点1.掌握古汉语中省略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体会本文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锤炼语言方面的字约义丰的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特点]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介绍有关背景。

3.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教学步骤]一、导语清出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屋曾有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对联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史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勾践事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

二、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先让学生看课文62页的介绍)《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国语》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历史散文著作。

《国语》中的“国“,指的是周王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个诸侯国。

“语”就是语言的意思。

因为这部书是人物语言记载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所以称作《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而且是第一部分国记言的国别史。

它所记载的言论史实,上起于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947年),下止于战国初期的鲁悼公(公元前453年),全书分为八部分:即《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共二十一卷。

其中《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

虽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

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

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三、背景介绍《勾践灭吴》记述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勾践灭吴的故事。

勾践灭吴文学常识

勾践灭吴文学常识

勾践灭吴文学常识勾践灭吴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1《勾践灭吴》选自《国语》,《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

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年,记载西周、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实。

2《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著作,又名《春秋外传》。

3史书体例基本可以分三类:纪传体如《史记》,国别体如《国语》,编年体如《左传》,《左传》长于记事,《国语》长于记言。

二、字音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qī kuài jī贾人gǔ 冬则资絺chī 蓑笠suō lì .仇雠敌战之国也 chu 太宰嚭pǐ南至于句无东至于鄞:gōu yín公与之饩xì 令孤子、寡妇、疾疹chèn无不餔也,无不歠也:bǔ chu 国之孺子:rú三、重点文言知识包括:1 实词: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停留、退守吾与之共知越过之政:,主持大夫种进对曰:进见贾人夏则资皮:贾人,商人;资,储备不可不养而择也:供养,选拔遂使之行成于吴:使,派;达成协议,讲和苟闻得子大夫之言,何后只有:如果仇雠敌战之国也:仇敌民无所移:迁移的地方夫上党之国:中原一带的国家而又与大国执仇:结仇,结怨乃致其父母:召集寡人请更:请求改变吊有忧:慰问然后卑事夫差:形容词作状语,以卑微的地位,恭卑地;服侍其身亲为夫差前马:自身当室者死:嫡子支子死:庶出之子虽悔之,必无及已:即使;来得及广运百里:土地面积的长和宽今越国亦节矣:克制勾践辞曰:推辞请姑无庸战:姑且;用请复战:再宦士三百人于吴:使做奴仆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繁殖,生息四封之内:边界旅进旅退:俱,共同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劝勉、鼓励遂灭吴:终于则有常赏:符合规定的'进不用命:服从命令2虚词乃号令于三军:向、对以待乏也:以便虽无四方之忧:即使虽悔之,必无及已:即使子苟赦越国之罪:如果;赦免将不可改于是矣:这种状况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比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自己安于知耻:哪里;知道3通假字南至于句无:句通“勾“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蕃通“繁“ 令壮者吾取老妇:取通“娶“将免者以告:免通“娩”三年释其政:政通“征”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无不餔也,无不歠也:餔通“哺”;歠通“啜”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其通“岂”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4古今异义:然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士,重臣——坏人的党羽今寡人不能:无能——不可以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你们——二三个儿子丈夫二十不娶:男子——女子的配偶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暴露:日晒夜露——隐蔽的缺陷、问题等显露出来中原:原野——黄河中下游地区5、词类活用: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用法,使退、击退又郊败之:名词作状语,在郊外与之成而去之去使动使去,必庙礼之,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礼,名词作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X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考点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X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勾践灭吴》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有的哺为“饣”偏旁)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

』寡人请死,余何而目以视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勾践灭吴》原文翻译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

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

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

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

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嫁给您作为婢妾,大夫的女儿嫁给吴国大夫作为婢妾,士的女儿嫁给吴国士作为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

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

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

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

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

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

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

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

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

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让文种离开。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

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

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

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

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

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和他的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

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

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

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

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庶子(妾所生的孩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死了)一样。

还下令老而无妻的人、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

那些明智理之士,把他的住宅打扫清洁,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

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

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肉。

越国的流浪儿童,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

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

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足够三年吃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

”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

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

”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

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招来大家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

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

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

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

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

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

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

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

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

”勾践回答说:“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

”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说,我已先有小惠于越国(另一版本为:我比您年长一点),你如果不忘周室,给我们吴国一小块立足之地,这也是我所希望的。

你如果说:‘我将会灭了你的国家,毁了你的宗庙’,我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进入吴国居住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