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合集下载

5第八章人机界面之设计PPT课件

5第八章人机界面之设计PPT课件
5
非視窗系統使用之方格紙 (Coding Sheet )
25 x 80
冒號 均設定在
27 行
6
視窗界面之設計範例
7
包含三部份之 文件設計規範
1) 文件內涵描述 2) 設計樣本 3) 使用單位對文件試用後之評估
8
文件設計範例 : PVF 公司客戶資訊畫面
文件內容 描述
設計樣本
使用單位 評估
9
2. 輸出入設計之基本原則
7) 一致性檢查 ( 某一類客戶其合理之手續費 介於某一數值區間 )
37
8) 檢查碼計算 ( 在原有資料上附加檢查碼 )
( 使用範例 : 存款帳號、身分證統一編號、學號…) (可避免輸錯了部分字元或二個字元之順序弄反 )
( 計算範例 1 : Modulus 10 ( 表 8- 15 ) )
19
拙劣之設計範例
不同性質 資料在 同一欄位
數值 欄位 向左

20
較為優異之設計範例
欄位標示 清楚
數值資 料向右靠
21
PVF 公司之報表設計範例
( 符合設計規則但不夠清晰 )
可否以更 清晰方式
表達 ?
22
採用圖形取代報表
( 一圖勝於千言萬語 )
每況愈下 漸入佳境
23
2.4. 螢幕畫面與報表列印
33
各種不同形式之輸入欄位提示
34
如何避免資料輸入錯誤
輸入資料之檢核 ( Data Validation )
避免垃圾進垃圾出 ( Garbage In Garbage Out : GIGO )
資料輸入錯誤之原因 ( Table 8-9 )
1)多輸入了額外之字元 ( Appending ) 2) 遺漏了應輸入之字元 ( Truncating ) 3) 輸錯了部分字元 ( Transcription ) 4) 將二個字元之順序弄反 ( Transposing )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3
第三节
人机系统评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4
一、评价的概念

指按照明确目标测定对象的属性,并把该属性 变成主观效用的行为,也即明确价值的过程。

对人因工程设计进行评价,就是查明设计方 案对于预定目标的“价值”及“效用”。
评价不能以单个因素作为目标来进行,必须 考虑多个因素即多个目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5

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且可以保持较高 的效率和准确度 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6
(三)人与机器的功能分配
1.含义
指在人机系统中,为了充分发挥人与 机器各自的特长,互补所短,恰当地分配人 机任务,以达到人机系统整体的最佳效能与 总体功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5
评价分为:

对现有的工业产品的人机系统进行评价

对人机系统规划和设计阶段的评价

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6
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一)评价目的 根据评价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发 扬优点,改善不足,以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7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客观性

优化原则
1)操作人员与其操纵装置的连线尽可能不 交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61
A
2
D
G
D
F
A
1 3 E 4 1 B C F E a)
2
3
C
B
4
G
b)
原来的位置安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7-设计评价-YKX

7-设计评价-YKX

法 人机安全性分析法
2020/12/13
人机工程学原理及应用
21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3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及其度量指标 二、人的可靠性 三、机器的可靠性 四、环境因素 五、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2020/12/13
人机工程学原理及应用
22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一、可靠性及其度量指标
1、可靠性——系统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规定功能的能力。 2、可靠性度量指标 ⑴ 可靠度,不可靠度
2020/12/13
人机工程学原理及应用
34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二、连接分析法
连接分析法是综合应用感知类型、使用频率、作业负 荷和适应性,分析评价信息传递的方法。是一种对已设 计好的人、机、过程和系统进行评价的简便方法。
表达人-机、人-人、机-机间的操作、视觉、听觉、行 走等关系
目的:根据视看频率、重要程度,合理配置各子系统 的相对位置及其信息传递方式,减少传递环节,使信息 传递简洁畅通,操作便利,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宜人分配原则 系统的功能分配要适合于人的生理和心理 的多种需求,有意识地发挥人的技能。
弹性分配原则 即系统的某些功能可以同时分配给人或机 器,人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系统行为的程度。
2020/12/13
人机工程学原理及应用
16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适宜人承担的工作 由于各种干扰需要判断信息时 要求判断变化的图形时 要求判断各种各样的输入 对发生频率非常低的事态进行判断 解决问题需要归纳、判断 预测不测事件的发生时
29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提高人机系统安全可靠性的途径
⑴ 合理进行人机系统功能分配,建立高效可靠的人 机系统

第八章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第八章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C、A、B的显示内容进行监视,并对作业者3、1、4
发布指示,其连接关系如图8-6所示。
(2) 调整连接关系
为了使各子系统之间达到相对位置最优
化,在调整连接关系时常使用以下三个优化原
则。 1) 减少交叉。 图8-7 连接方案的优化 (a) 初步方案;(b) 修改后方案
活动的分析来完成。
4. 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上和功能上接触的或
相互影响的领域。人机联系的重要途径是显示器和
控制器。人机界面设计主要是指显示器、 控制器
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设计。作业空间分析也是人机 界面的内容。人机界面设计必须解决好两个主要问 题:人控制机器和人接受信息。 前者主要是指控 制器要适合于人的操作, 应考虑人进行操作时的
因素来考虑。环境因素包括照明、噪声、振动、
温度、湿度、空气、颜色、工作地、工作空间
以及一切影响软件系统的因素。
把人、机、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
成的主体系统场外人-机-环境系统。
二、人机系统的基本形式和结合方式
1、人机系统的基本形式
(1)手工操作系统 。例如:钳工、木工等 (2)半自动化系统。例如:开汽车、机床等 (3) 自动化系统。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等。
2、人机系统的结合方式
人与机串联方式
结 合 方 式
人与机并联方式
人与机串并联方式
三、人机系统的功能
信息接受:人—感觉器官,机—传感器。
信息加工:大脑分析、决策。
信息储存:记忆、文字、录像、磁盘。
执行功能:执行人脑和机器指令。
信号反馈:信息逐步返回到输入端。
输入与输出:
第二节人机系统设计
一、 人机系统设计基本思想及要求

第八章 人机系统设计、分析与评价

第八章 人机系统设计、分析与评价
培训前要进行选拔,目的是使被训练者有能力完成训练 计划所要达到标准。
目前我国在职业选拔上仍有很大缺欠,仅注重知识(笔 试结果)、性别、年龄和外在的生理缺陷。这是很粗糙,而 且也不全面。 例如:各种招工考试等。 人员选拔和训练是不可分割的,选拔是训练的基础,选 拔好,训练就省时间和费用。
科学的作法应该是: 先应对作业规范进行分析,制定出满足该规范条件 的选拔标准。由于进行了职业适应性选拔,自然可以缩 短训练适应时间、降低训练费用。
第八章 人机系统设计、分析与评价
本章内容提要
1、人机系统设计方法
2、连接分析法
3、操作顺序图法
4、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
5、人机系统评价
8.1 人机系统设计方法
一.什么是人机系统
从广义角度来看,人机系统是一个 “人——机器——环境”系
二.人机系统的类型 统。
1.按有无反馈控制分类 (1)开环人机系统 指系统中没有反馈回路(图8.1),或输出过程也可 提供反馈的信息,但无法用这些信息进一步直接控制操 作,即系统的输出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直接影响。例 如,操作普通车床加工工件,就属于开环人机系统。
三. 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1.早期的人机系统设计思想 先设计机器,然后通过选拔和训练,使人适应于机器。 例如:二战时期的飞机、雷达、大炮等装备。
早期人机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机器越来越复杂、速度越来越高,人的能力与机器 要求相差越来越大,迫切要求解决人机界面设计问题。 2.狭义的人机系统设计思想 狭义的人机系统设计思想主要着眼于解决“控制器”、 “显示器”等人机界面问题,即解决人机界面之间的相互适配 问题。 例1 :研究显示器的指针、表盘、刻度、数值怎样设计才 能使操作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正确判读。

人机智能合作系统的用户交互设计与评估方法

人机智能合作系统的用户交互设计与评估方法

人机智能合作系统的用户交互设计与评估方法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机合作系统逐渐成为了现实。

这些系统通过人机协同工作,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与智能机器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在这个背景下,人机智能合作系统的用户交互设计与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一、用户交互设计的重要性用户交互设计是指通过设计有效的界面和交互方式,使得使用者能够顺利地与系统进行交互和沟通。

在人机智能合作系统中,良好的用户交互设计能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减少误操作和困惑。

首先,用户交互设计要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和习惯。

用户在使用系统时,会根据过往的经验和习惯来操作,因此,界面的布局、颜色、字号等要符合用户的认知习惯,使得用户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操作。

其次,用户交互设计要简洁明了,避免复杂的操作步骤和冗余的界面信息。

简洁的设计可以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提高使用的效率。

同时,设计要尽可能避免用户的操作错误,例如通过添加确认弹窗、撤销功能等来降低不必要的误操作。

最后,用户交互设计要注重系统的可定制性和可扩展性。

不同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和工作习惯,系统应该提供一定程度的个性化设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调整系统的界面和交互方式。

此外,系统的设计应该能够容易地进行扩展和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

二、用户交互设计的方法1. 用户调研:在进行用户交互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用户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习惯以及使用场景。

通过观察和访谈用户,获取用户的反馈和建议,以便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界面和交互方式。

2. 任务分析:接下来,需要对用户的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用户在系统中的具体操作和需求。

通过任务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工作流程和需求痛点,为后续的交互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3. 原型设计:在进行具体的交互设计之前,可以先进行原型设计。

通过绘制草图或使用原型设计工具,对系统的界面结构和交互流程进行初步的设计和验证。

原型设计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设计需求,以及与用户进行初步的沟通和反馈。

七安全人机系统的设计与评价课件

七安全人机系统的设计与评价课件
第29页,共40页。
2.人机系统安全评价分析的新概念
• (1)现代人机系统的新特点 •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必须按照人的认
知与心理活动进行。 • 现代的大规模工业系统的危险分
析与评价,必须充分考虑人在系统运 行和维护中的作用。 • 现代工业系统趋向大规模、集中 化,人的因素问题,应用传统的学科 领域知识,对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和 安全控制,提供的理论是不够的。
第3页,共40页。
二、人机系统设计的评价分析
• 1.链的概念 • (1)对应链 •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人体部位与机械部
位的关联,这种关联叫对应链。 • (2)逐次连结链 • 人在操作某一作业过程中,往往不是一
次动作便能达到目的,而是需要多次逐 个的连续动作,这种由逐次动作达到一 个目的而形成的链关系叫逐次连结链。
第36页,共40页。
(四)、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 1.改善人机界面的条件; • 2.注意人的意识状态; • 3.注意环境条件; • 4.设计要合理。 • 5.提高协作精神 • 6.建立培训制度
第37页,共40页。
课堂讨论题
• 1.人机系统的重要性可以从哪几方面 理解?
• 2.你认为人机系统设计评价分析的核 心是什么?链式分析法有哪些优缺点 ?
; • (6)完成阶段,包括施工图设计和试制问题。
第2页,共40页。
2.人机系统设计的要求
• (1)能达到预定的功能目标,完成预 定的任务;
• (2)在系统中人与机都能发挥各自的 作用并协调地工作;
• (3)系统接受输入和做出输出的功能 ,都必须符合设计的能力;
• (4)系统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 (5)系统应有完善的反馈信息回路。
•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 屑、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人机工程学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人机工程学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人机系统设计的 一般程序
❖人机系统的目标建立与作业要求
❖定义人机系统的输人/输出及其功能
❖初步设计
①制定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和选择 操作人员的标准。②设计操作手册;
❖人机界面设设计计作业辅助手段;设计培训方案。
❖作业辅助设计
❖系统的验证和发展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人机系统设计的 一般程序
指数 值
3 2 1 0
表8-18 密集指数 密集程度
典型事例
能舒服地进行作业 身体的一部分受到限制 身体的活动受到限制
操作受到显著限制,作业相当 困难
在宽敞的地方操作机床
在无容膝空间工作台上 工作 在高台上仰姿作业 维修化铁炉内部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①对环境的第一印象;②照度;③眩
光感觉;④亮度分布;⑤光影;⑥颜
❖人机系统的目标建立与作业要求
❖定义人机系统的输人/输出及其功能
❖初步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 系统验证阶段的工作包括制定验证标
❖作业辅助设计准,实施验证和做出验证结论。 ❖系统的验证和发展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人机系统分析
一、连接分析 二、作业分析 三、操作顺序图分析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 (1)功能分配。功能分配是指为了使系 统达到最佳匹配,在研究分析人和机器 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潜 能,合理地将系统各项功能分配给人和 机器的过程。
– 功能分配的任务是决定系统的哪一部分功能 由人完成,哪一部分功能由机器完成。因此, 必须对人和机器的特性充分分析比较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连接分析
连接分析的目的

人机工程学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及评价

人机工程学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及评价
+P(B )
? 对任意两个事件A与B,有 P(A+B )=P(A)+P
(B)-P(AB )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机系统评价的数学基础
? 条件概率 ? 定义:如果A,B是条件S下的两个随机事件,
且P(A)≠0,则称在A发生的前提下B发生 的概率为条件概率。记作P(B/A )。
? P(B/A )=在A发生的前提下B发生的基本事 件数/在A发生的前提下基本事件总数
C 50 100
=0.32=32%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机系统评价的数学基础
? ③ 概率的运算: ? 如果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即 AB=V, 则称A
与B是互不相溶事件。 ? 如果P(AB )=P(A)P(B),则称事件A与B
是相互独立的。
? 概率的加法公式
? 若A与B是互不相溶事件,则 P(A+B )=P(A)
? 解:记 A=“能被2整除”,B=“能被5 整除”。
? 根据概率的乘法公式有:
? P(AB)=P(A)P(B/A)
?
=50/100*10/50=1/10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机系统评价的数学基础
? ④ 独立试验序列概型
? 在这个模型中,与古典概型不同,基本事件不一定 是等概的,但它可以直接计算出来。
并不影响 B发生的概率,则称 A与B相互独立。 ? 若上例是无放回的抽取,而C=“在第一次取到新
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新球”,则 ? P(C)=P(B/A)=2/4 ? 此时,A与B是相互不独立的随机事件。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机系统评价的数学基础
? 例题2:甲、乙两门火炮同时向一敌机射击, 已知甲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6,乙击中敌机的 概率为0.5,求敌机被击中的概率。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八章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八章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RSz=[1-(1-RMzRH)(1-RMz)]RM
8.3 人机系统评价
1.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客观性 (2)评价方法的通用性 (3)评价指标的综合性
8.3 人机系统评价
2.评价指标的建立
(1)技术评价指标 (2)经济评价指标 (3)环境评价指标
8.3 人机系统评价
3.评价指标体系
人机系统设计评价指标(要素)体系中,可 以从整体性、技术性、宜人性、安全性、经济 性、环境舒适性等角度进行评价。
4.多人表决的冗余人机系统可靠度
8.2 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
5.控制器监控的冗余人机系统可靠度 设监控器的可靠度为RMk,则人机系统的可靠度RSk按 下式计算:
RSk=[1-(1-RMkRH)(1-RH)]RM
8.2 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
6.自动控制冗余人机系统可靠度 设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度为RMz,则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RSz按下式计算:
8.3 人机系统评价
4.评价方法
(1)校核表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
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提出的人类工效学系统,其 主要内容如下:
1)作业空间的分析。 2)作业方法的分析。 3)环境分析。 4)作业组织分析。 5)负荷分析。 6)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分析。
8.3 人机系统评价
4.评价方法 (2)海洛德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仪表与控制器的配置和安装位置对人是否 适 当 , 常 用 海 洛 德 (Human Error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Logic Development,HERALD)法,即人的失误 与可靠性分析逻辑推算法。海洛德法规定,先求出人们 在执行任务时成功与失误的概率,然后进行系统评价。
• 2.故障率(或失效率)

人机系统的安全分析与评价PPT课件

人机系统的安全分析与评价PPT课件

如错装零件,装错位置,调整错误, 接错电线等。
人失误类型
• 1)设计人失误 • 2)制造人失误 • 3)组装人失误 • 4)检验人失误 • 5)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失误 • 6)操作人失误 • 7)管理人失误
如安装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合 格配件及不合理的工艺方法,或允 许有违反安全工程要求的情况存在 等。
操作中除使用程序差错、使用工具 不当、记忆或注意失误外,主要是 信息的确认、解释、判断和操作动 作的失误。
人失误类型
• 1)设计人失误 • 2)制造人失误 • 3)组装人失误 • 4)检验人失误 • 5)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失误 • 6)操作人失误 • 7)管理人失误
如管理出现松懈现象。
人失误原因
• 1)设计原因 • 2)操作原因 • 3)管理原因
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
• 生理因素 如体力、耐久力、疾病、饥渴、对环境因素承受能力
的限度等;大脑的意识水平影响 • 心理因素
因感觉灵敏度变化引起反应速度变化,因某种刺激导 致心理特性波动,如情绪低落、发呆或惊慌失措等觉醒水 平变化; • 管理因素
• 环境因素 对新环境和作业不适应,由于温度、气压、供氧、照明等环境
规定的条件
• 一、把人作为可靠性研究对象时,规定 的条件即为环境条件和机械状态,规定的功能即指人要完成的规定任 务
• 二、把机作为可靠性研究对象时,规定的条件即为环境条件和人的状态与行为,规定功能即为机械的性能指 标和技术要求
• 三、把环境作为可靠性研究对象时,规定的条件即为机的状态和人的行为,规定的功能即为环境应达到的指 标要求
• ①人失误对系统未发生影响,因为发生失误时作了及时纠正,或由于机 械的可靠性高,具有较完善的安全设施,如冲床上的双按钮开关;

人机系统分析

人机系统分析

人机系统分析人机关系由人操纵工具、人适应机器、机器适合于人,发展到了现代的人机协调。

人适应机器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机关系进一步的解决办法是改善机器,让它适合于人操纵。

精益生产表明,常见的浪费中,动作的浪费也是其中之一。

一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系统设计,是以系统工程的观点来设计整个系统的。

这个设计过程有3个主要特征:首先是功能和物理问题的分离,分析功能问题是设计活动最初的一个独立的和明确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建系统要求的模型:第二个特征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工程设计的原则不能直接用于机器或设备,而不考虑使用和保管这些机器的人的因素。

在分配和确定机器的功能时,应充分考虑到人的能力;第三个特征是要对设计进行条理性的定义和分类,保证能够给予设计人员一个系统的框架,以减少可能疏忽的细节。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过程。

它与系统工程以系统为对象,着眼于整体的状态与过程的观点是一致的。

因此,要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分析人机系统。

(一)人机系统评价内容与原则:1.评价内容:评价必须对人机系统的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的整体和各要素特性与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有:(1)确定适用的评价方法、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

(2)依据给定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系统进行客观、定性或定量的评价,结合整体性、技术性、宜人性、安全性、经济性等目标及经验数据,找出系统的最优方案和最佳的工作条件。

(3)在技术经济条件难以或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时,应该对规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反复评价,以符合最优化的目的。

人机系统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根据评价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发扬优点,改善薄弱环节,消除不良因素或潜在危机,以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2评价原则:人机系统是产品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其评价要从整个系统出发,遵循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原则,对设计方案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人因工程学-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和评价ppt课件

人因工程学-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和评价ppt课件
方法研究的目的在于改进工艺和程序, 改进工厂、车间和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改进 整个工厂和设备的设计,改进物料、机器和人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方法研究
方法研究的步骤
步骤名称 选择 记录
含义 选择拟研究的工作对象
通过直接观察,记录与现行 方法有关的全部事实
调查 开发 定义 建立 坚持
使用最符合目的的提问,严 格而有次序地考查所记录的 事实 开发最实用、最经济、最有 效的工作方法,但要估计到 所有意外情况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操作顺序图分析
作业顺序的描述
存在误操作的作业顺序描述
开灯
灯未亮
看见灯光 按开关
看见灯光 没看见灯光
没按开关
按开关
没看见灯光 没按开关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操作顺序图分析
操作顺序图法主要分析内容
时间轴
0
反应时间分析
0 开灯
看见灯光
1
1
按开关
2
2
3
3
开灯
看见灯光 按开关
作业分析
操作分析
操作分析的基本要求: 通过删减、合并、简化,使操作总数减至最低,工序排列最佳, 并使每一操作简单易行 合理利用肌肉群,防止某些肌肉群由于动作过于频繁而产生劳 损。 要求机器设备完成更多的工作。减少作业循环和频率 改进设备、工具、材料规格或工艺性,采用经济的切削用量。 工作地点应有足够的空间,使操作者有充足的回旋余地。 消除不合理的空闲时间。
表示受控制的储存,物料在某种方式的授权下存入仓库或仓库发放,或为了控制目的而保存。在 双手操作程序图中定义为握持,用以表示握住工件、工具或材料的动作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人机工程学 第八章 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及评价

人机工程学 第八章 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及评价

n
Rs
Ri
i 1
• 式中 RS—串联系统的可靠度,Ri—第i个部件的可靠度。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二节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由上式可知,串联系统的可靠度等于各部件可靠度 之积。所以,串联系统的可靠度比可靠度最差的部 件的可靠度还小。即 RS<min{Ri}
• 例题8:某火炮由10个部件组成,要求火炮的可靠 度为0.99,设各部件的可靠度相等,试计算各部件 的可靠度。
• 加法交换律 X+Y=Y+X • 乘法交换律 X.Y=Y.X
用 + 表示 OR或∪
• 加法吸收律 X+(X.Y)=X
用 ·表示 AND或∩
• 乘法吸收律 X.(X+Y)=X
• 加法结合律 X+(Y+Z)=(X+Y)+Z
• 乘法结合律 X.(Y.Z)=(X.Y).Z
• 加法分配律 X.Y+X.Z=X.(Y+Z)
• ② 古典概型 • 定完义 备: 事称件一组个,事则件它组必须A1有,A下2,…列A三n为个一性个质等:可能 • ⑴ A1,A2,…An发生的机会相同(等可能性); • ⑵发生在(任完一全次性试)验;中,A1,A2,…An至少有一个 • ⑶发生在(任互一不次相试溶验性中),。A1,A2,…An至多有一个
并不影响B发生的概率,则称A与B相互独立。 • 若上例是无放回的抽取,而C=“在第一次取到新
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新球”,则 • P(C)=P(B/A)=2/4 • 此时,A与B是相互不独立的随机事件。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机系统评价的数学基础
• 例题2:甲、乙两门火炮同时向一敌机射击, 已知甲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6,乙击中敌机的 概率为0.5,求敌机被击中的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的分析来完成。
4. 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上和功能上接触的或
相互影响的领域。人机联系的重要途径是显示器和
控制器。人机界面设计主要是指显示器、 控制器
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设计。作业空间分析也是人机 界面的内容。人机界面设计必须解决好两个主要问 题:人控制机器和人接受信息。 前者主要是指控 制器要适合于人的操作, 应考虑人进行操作时的
制关系;
人—人连接是指作业者之间通过信息联络, 协 调系统正常运行而产生的作用关系。 (1)对应连接 对应连接是指作业者通过感觉器官接受 他人或机器发出的信息或作业者根据获得的信 息进行操作而形成的作用关系。
(2)逐次连接
人在进行某一作业过程中, 往往不是一次动作便能达 到目的, 而需要多次逐个的连续动作。 这种由逐次动作 达到一个目的而形成的连接称为逐次连接。 如内燃机车
最适合手动的工具、最方便使用的控制器、最
舒适的座椅、最舒适的工作姿势和操作程序、
最有效最经济的作业方法和预定标准时间、最
舒适的工作环境等,使整个人机系统安全可靠、
效益最佳。
3.对人机系统的设计要求如下:
1) 能达到预定目标, 完成预定的任务。
2) 人与机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和协调地工作。
四、评价目标体系
评价前首先确定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分解为
各级分目标,直至具体、直观。在分解过程中, 要注意使分解后的各级分目标与总目标保持一 致。分目标的集合一定要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目标分层次分析与设计,最后由复杂度最低的
目标层次中的分目标导出评价要素。

第四节 人机系统分析评价方法
2、人机系统的结合方式
人与机串联方式
结 合 方 式
人与机并联方式
人与机串并联方式
三、人机系统的功能
信息接受:人—感觉器官,机—传感器。
信息加工:大脑分析、决策。
信息储存:记忆、文字、录像、磁盘。
执行功能:执行人脑和机器指令。
信号反馈:信息逐步返回到输入端。
输入与输出:
第二节人机系统设计
图8- 7(a)为某人机系统的初步配置方案, 图8-7(b)为修改
后方案。 修改后交叉点消失, 显然(b)方案比(a)方案合理。
这样经过多次作图分析, 直至取得简单、 合理的配置为止。
2) 综合评价

对于较为复杂的人机系统,仅使用上述图解很难达
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同时引入系统的“重要程度“和 “使用频率”两个因素进行分析优化。
和机器的过程。 功能分配的任务是决定系统的
哪一部分功能由人完成, 哪一部分功能由机器 完成。

功能分配也称划定人机界限, 通常应考虑:
1)人与机器的性能、负荷能力、潜力及局限性;
2)人进行规定操作所需的训练时间和精力限度;
3) 对异常情况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的人机对比;
4) 人的个体差异的统计;
第八章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人机系统概述 人机系统设计 人机系统评价目标体系 人机系统分析评价方法
第一节人机系统概述
一、人机系统的定义
1、系统的概念 所谓系统是指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事物,以某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 有机整体。 整体系统的组成部分称为子系统。整体系统 与子系统之间既有相对性也有统一性。
① 相对重要性。请有经验的人员确定连接的重要程度,
根据“重要就近”原则进行配置。 ② 使用频率。按使用频率的大小对连接进行评价。 ③ 综合评价。将相对重要性和使用频率两者相对值之 乘积的大小作为综合评价值, 进行优化配置。
C、A、B的显示内容进行监视,并对作业者3、1、4
发布指示,其连接关系如图8-6所示。
(2) 调整连接关系
为了使各子系统之间达到相对位置最优
化,在调整连接关系时常使用以下三个优化原
则。 1) 减少交叉。 为了使连接不交叉或减少交叉环节,通 过调整人机关系及其相对位置来实现。
图8-7 连接方案的优化 (a) 初步方案;(b) 修改后方案
人在闭环人机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模型
三、 人机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 人在人机系统中, 无论是起重机的操作员, 还
是火车司机或轮船的操作员, 都可以看成一个封
闭控制系统的元件, 都是这一封闭系统的有机组
成部分, 如上图所示。 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加深,
如下图所示的简单方框图, 该图示出了操作者的 工作过程。 这个系统中的三个主要子系统, 即 感知子系统、 信息处理子系统和人的反应子系统, 是人机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
图中所示为功能设计展开
法的关连树图, 图中的每 一等级, 上位是目标, 下
位是功能。
各等级的目标和相应的功能 之间, 从目标找功能时应问 “怎么办”, 从功能找目标
时则问“为什么”。
2. 人机功能分配
功能分配是指为了使系统达到最佳匹配, 在研
究分析人和机器特性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人和
机器的潜能, 合理地将系统各项功能分配给人
二、评价内容与评价原则 评价必须对人机系统的人、机、环境三大要素 的整体性和各要素特性与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价。
1.评价内容
(1)确定适用的评价方法、评价目标(指标)
和评价标准. (2)依据既定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系统进行 客观、定性或定量地评价,结合整体性、技术 性、宜人性、安全性、经济性等目标及经验数
分析人的判断和操纵动作。
人机系统的设计步骤可归纳为:
1.明确系统的目的和条件;
2.进行人和机械的功能分配;
3.进行人和机械的相互配合;
4.对系统和机械的设计; 5.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节 人机系统评价目标体系
一、评价的概念
评价是指:评价设计方案对于预定目标的“价值” 及“效用”。 在评价中,按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三、评价目标的建立 设定目标一般都有多个,可概括为以下三 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技术目标。评价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 先进性,包括工作性能、整体性、宜人性、安 全性和使用维护性等。 (2)经济评价目标。评价方案的经济效益,包 括成本、利润、实施方案的费用和市场情况等 (3)社会评价目标。评价方案实施后对社会带来 的效益和影响。
一、 人机系统设计基本思想及要求
人机系统设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可以 说, 凡是包括人和机相结合的设计, 小至一个 按钮、 开关, 一件手工工具, 大至一个大型复 杂的生产过程、 一个现代化系统(如宇宙飞船)的 设计, 均为人机系统设计。 它不仅包括某个系 统的具体设计, 而且也包括作业及作业辅助设计、 人员培训和维修等。
空间与控制器的配置。
5. 系统的评价和发展 系统评价是系统发展的基础,系统评价是一个
连续不断的过程。只有正确地分析评价现实系 统,才能提出对系统的改进设计。如果认为系 统运行以后设计任务就结束了, 则系统得不到 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因此, 系统设计将是
一个设计—评价—再设计—再评价, 不断发展
1.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将人机系统的性能、可靠性、费用、时间和适
应性作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从功能分析入手, 合理地将系统的各项功能分配给机器和人,从 而达到系统的最佳匹配。 人机系统设计的思想和过程可总结为下图所示 的模型。
人机系统设计模型:
2.人机系统设计的总目标:
根据人的特性,设计出最符合人操纵的机器、
据,找出系统的最优方案和最佳工作条件。
2.评价原则

在评价方法上要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1)评价方法的客观性。评价时应防止评价者 (2)评价方法的通用性。评价方法应适用评价 同一级的各种系统。 (3)评价方法的综合性。能反映评价对象各个 方面的重要功能和因素(实际情况)。
因素来考虑。环境因素包括照明、噪声、振动、
温度、湿度、空气、颜色、工作地、工作空间
以及一切影响软件系统的因素。
把人、机、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
成的主体系统场外人-机-环境系统。
二、人机系统的基本形式和结合方式
1、人机系统的基本形式
(1)手工操作系统 。例如:钳工、木工等 (2)半自动化系统。例如:开汽车、机床等 (3) 自动化系统。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等。
连接分析将控制器布置在适当的区域内,以便于操作,
提高操作准确性;连接分析还可以帮助设计者合理配置 机器之间的位置,降低物流指数。
3. 连接分析的步骤
连接分析可分为绘制连接、 调整连接两步。
(1) 绘制连接关系图

根据人机系统,列出系统的主要要素, 并 用相应符号绘制连接关系图。例如图8 -5所示的控 制系统设计中, 作业者3、1、4分别对显示器和控 制装置C、A、D进行监视和控制,作业者2对显示器
的过程。
人机工程学中有关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很多。
定性分析方法有: 人的失误分析法, 操作顺
序图法,连接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方法有:功
能分析法,人机可靠性分析法,环境指数评价 法, 人机安全性分析法等。还有些评价法是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人的因素评价法(主 观评价法、生理和心理指数评价法等)。
司机启动列车的操作过程: 确认信号(信号机的灯光显示
与车长的发车指令)→司机与副司机呼唤应答(人与人连 接)→手操纵列车制动器缓解→鸣笛→缓解机车制动器→ 置换向控制手柄于前进位→提主控手柄→打开撒砂开关→ 提主控手柄→关撒砂开关→置主控手柄于运转的合适位置。
这一复杂操作过程为一典型的逐次连接。
(3)连接关系图 连接由连接关系图表示。 连接分析通过连接关
人的操作过程的信息处理系统
四、 人机系统的设计步骤
人机系统的设计步骤如表所示。 首先设定一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