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弹塑性力学
ij 0 橡皮和铁盒之间无摩擦力 1 2 q, 3 q max 1 3 (1 2 ) q 1 2 2(1 )
ME6011 弹性塑性力学 21
3-3 3 3 Tresca和Mises屈服条件
研究塑性变形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及在塑性变形后 物体内部应力分布规律的学科称为塑性力学。 塑性力学问题的特点(4点) 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本构关系)是非线性的, 其非线性性质与具体材料有关; 应力与应变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与加载 历史有关; 在变形体中有弹性变形区 和塑性变形区,而在求 解问题时需要找出弹性区和塑性区的分界线;
xy yz
zx
xy
G
1 2 E 1 2 0 0 E
yz zxG NhomakorabeaG
1 1 1 2 [ x 0 ] x 0 [(1 ) x ] 0 E E E ex 应变偏量分量 sx 1 2G 应力偏量分量
ME6011 弹性塑性力学
9
不考虑材料强化性质
考虑材料强化性质
①理想弹塑性模型
E s ( s ) 韧性 ( s ) 材料
②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
( s ) E s E ( s ) ( s )
双线性强化模型
力学问题中各量间关系
ME6011 弹性塑性力学 3
• 本构关系
–反映应力应变之间的联系 映 –材料的固有特性:每一种材料,应力、应变有 着固有的关系 –广义Hook定律:线性 –增量理论:非线性,应变与应力状态和变形历 增量理论 非线性 应变与应力状态和变形历 史有关,研究应力和应变增强之间的关系
E
ramberg-osgood 应力应变关系
ramberg-osgood 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应变关系是描述材料在外部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关系。
在力作用下,材料内部会产生应力,而应变则是材料对应力作用的响应。
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表示。
常见的应力应变关系有线性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和黏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等。
线性弹性应力应变关系是指材料在小应变范围内,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并且在去除外力后能恢复原始状态。
此关系可以用胡克定律表示,即应力等于弹性模量(Young's modulus)和应变的乘积。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是指材料在大应变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不再成正比例关系,并且在去除外力后无法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
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导致永久性变形。
黏弹性应力应变关系是指材料既具有弹性特性又具有粘性特性。
在施加外力后,材料会发生弹性变形,而在去除外力后仍然有一部分变形保留下来,称为粘性变形。
黏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可以通过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来描述。
总而言之,应力应变关系描述了材料在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应力应变特性,这对工程设计、材料选择和结构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弹性体力学中的应变与应力关系
弹性体力学中的应变与应力关系弹性体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变形和恢复原状的力学分支学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固体物质。
在弹性体力学中,应变与应力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的变形和受力状态。
应变和应力之间的关系在弹性体力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通过材料力学模型来描述。
应变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程度。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应变分为线性应变和非线性应变。
线性应变是指物体的形变与受力成正比。
例如,当我们拉伸一根弹簧时,弹簧的长度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形变与拉力之间是线性相关的。
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线性应变可以用应变量ε表示,其与外力F之间存在着关系ε=ΔL/L,其中ΔL为物体长度的增量,L为物体的原始长度。
非线性应变则是指物体的形变与受力不成比例。
在高强度材料的情况下,非线性应变是不可忽视的。
非线性应变与材料的本构关系有关,常用的本构关系模型包括背应变率本构关系、黏弹性本构关系等。
这些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材料的力学行为,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应变。
与应变相对应的是应力。
应力可以看作是物体单位面积的受力情况。
一般来说,应力可以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
正应力是指垂直于物体内部某一面的力的作用情况。
例如,当我们用一把剪刀剪断一根木棍时,剪刀的受力情况可以被描述为正应力。
剪应力则是指平行于物体内部某一面的力的作用情况。
例如,当我们剪断一个绳索时,绳索的受力情况可以被描述为剪应力。
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又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描述。
应力-应变曲线是弹性体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可以体现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般来说,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塑性阶段和断裂阶段。
在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这个阶段的曲线是一个直线,斜率即为弹性模量,用来描述材料的刚度。
当应力超过一定值时,物体进入屈服阶段。
在屈服阶段,物体的应变不再与应力成正比,而是呈现出非线性关系。
此时物体会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剩余应变。
当应力进一步增加时,物体可能发生断裂。
弹性与塑性力学基础-第五章屈服准则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0
m
0 0 m
Uv
1 3 ( m m m m m m ) m m 2 2 1 m ( 1 2 3 ) 3
1 m ( 1 2 3 ) 3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第五章 屈服准则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积之和的一半(主坐标系中)
U
1 ( 1 1 2 2 3 3 ) 2
1 0 ij T 0 2 0 0
0 0 3
1 0 ij T 0 2 0 0
0 0 3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第五章 屈服准则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5-2 米塞斯屈服准则
5.2.1 米塞斯屈服准的物理意义 米塞斯屈服准则 5.2.2
由广义虎克定律
1
1 2 [ 2 ( 1 3 )] E 1 3 [ 3 ( 1 2 )] E
式中, 为波桑系数,于是可得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第五章 屈服准则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5-2 米塞斯屈服准则
5.2.1 米塞斯屈服准的物理意义 米塞斯屈服准则 5.2.2
单位体积变化位能Uv确定
取应力球张量及应变球张量
m T0
由此得
0
m
0 0 m
m T0
§5-10 全量理论
5.10.1 问题的背景及引出 5.10.2 亨盖理论(1924年) 5.10.3 那达依理论(1937年) 5.10.4 伊留申理论(1943年) 5.10.5 全量理论的问题与发展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弹塑性力学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详解
➢ 各向同性材料的胡克(Hooke)定律(一维问题,
1678)
单向拉压
E——拉压弹性模量;
纯剪切
G——剪切弹性模量;
——泊松比
横向与纵向变形关系
➢ 广义胡克定律——对复杂应力状态,在弹性力学 假设条件下,应用叠加原理:
考虑x方向的正应变:
产生的x方向应变:
产生的x方向应变:
叠加后得
产生的x方向应变:
屈服下限
强化阶段 软化阶段 卸载
低碳钢在单向拉伸时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
包辛格(Bauschinger)效应
➢ 具当有应强力化超性 质 着过 后 (的 塑或屈,材 性压服拉料变缩点伸随形) 的应增力加的,硬屈 服化极将限引在起一 个反方向向加上载提
高时,压而在缩相
反(方或向拉降伸低) 屈服应力 的弱化
2 2 1 3 1 3 2 2 1 3 1 3
说明, =,=
3-4 特雷斯卡和米泽斯屈服条件
➢ 塑性变形——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卸去 后,物体中没有完全恢复的那部分永久变 形称为塑性变形。
➢ 塑性力学——研究塑性变形和作用力之间 的关系以及在塑性变形后物体内部应力分 布规律的学科称为塑性力学。
如果s+s =2s,则称为理想包辛格效应
名义应力与真实应力
➢ 在体积不可压缩的假设前提下
荷载
➢ 拉伸(压缩)时的名义应力 P
A0
初始截面积
➢ 拉伸时的真实应力
➢ 压缩时的真实应力
T
P A
(1 )
变形后截面积
T
P A
(1 )
3-2 弹塑性力学中常用的简化力学 模型
➢理想弹塑性
模型:
➢ 屈服条件——屈服条件又称塑性条件,它 是判断材料处于弹性阶段还是处于塑性阶 段的准则。
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应力应-力应变-曲应线变(F曲0不线变)
①弹性变形
②屈服变形
③均匀塑性变形
④局部塑性变形
真应力-应变曲线(-----代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σp:比例极限
σE:弹性极限 σLY:屈服强度(下) σUY:屈服强度(上) σB:强度极限 σb: 抗拉强度 σp: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的最大应力。
弹性比功
理论上:弹性极限的测 定应该是通过不断加 载与卸载,直到能使 变形完全恢复的极限 载荷。
实际上:弹性极限的测 定是以规定某一少量 的残留变形(如 0.01%)为标准,对 应此残留变形的应力 即为弹性极限。
理想的弹簧材料:应有高的弹性
极限和低的弹性模量。
成分与热处理对弹性极限影响大,
对弹性模量影响不大。
量(可用X光方法测定) ,所以,包辛格效应可用 来研究材料加工硬化的机制.
工程上:
材料加工工艺时,需要注意或考虑包辛格效应. 输油管UOE工艺
包辛格效应大的材料,内应力较大。 包辛格效应和材料的疲劳强度也有密切关系
清除包辛格效应的方法
预先进行较大的塑性变形,或 在第二次反向受力前先使金属材 料于回复或再结晶温度下退火,如 钢在400-500℃以上.
包辛格效应理论解释
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 的位错遇到障碍,塞积后产生了背应力, 当反向加载时,位错运动的方向与原来方 向相反,背应力帮助位错运动,塑性变形 容易,导致屈服强度↓,另外,反向加载时, 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与预变形的位错异 号,异号位错抵销,引起材料软化,屈服强 度↓。
理论上:由于它是金属变形时长程内应力的度
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区别和联系
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区别和联系固体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及其构成的物体结构在外部干扰(荷载、温度变化等)下的力学响应的科学,按其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科学分支。
塑性力学、弹性力学正是固体力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弹性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及由其构成的物体结构在弹性变形阶段的力学行为,包括在外部干扰下弹性物体的内力(应力)、变形(应变)和位移的分布,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理论和方法;塑性力学则研究它们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力学响应。
大多数材料都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当外载较小时,材料呈现为弹性的或基本上是弹性的;当载荷渐增时,材料将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即材料的行为呈现为塑性的。
所谓弹性和塑性,只是材料力学性质的流变学分类法中两个典型性质或理想模型;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主要表现为弹性的或塑性的。
因此,所谓弹性材料或弹性物体是指在—定条件下主要呈现弹性性态的材料或物体。
塑性材料或塑性物体的含义与此相类。
如上所述。
大多数材料往往都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特别是在塑性变形阶段,变形中既有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又有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因此有时又称为弹塑性材料。
本书主要介绍分析弹塑性材料和结构在外部干扰下力学响应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以及相应的“破坏”准则或失效难则。
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塑性力学考虑物体内产生的永久变形,而弹性力学不考虑;和流变学的区别在于,塑性力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只与应力和应变的历史有关,而不随时间变化,而流变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则与时间有关。
一、基本假定1、弹性力学:(1)假设物体是连续的。
就是说物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
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例如:应力、应变、位移等,才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
(2)假设物体是线弹性的。
就是说当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外力被除去以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不留任何残余变形。
而且,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3)假设物体是均匀的。
第3章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修改)解读
四、名义应力与真实应力
在一般的拉伸实验中,设 A0 为初始截面积,P为外载,
则有:
名义应力: P / A0
若试件标距长度为 l0,伸长为 l,则有:
2020/3/12周书敬
9
第三章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名义应变: l / l0
这里的 并不是试件截面上的真实应力,这是因为在
3-1中的 DO、HO ,可以看出当逐渐卸除拉力,应力和应变
关系将沿着与OB平行的斜线 DH 和 HO回到O 点和O点。
如果由点 O"开始再加载,则加载过程仍沿 O"H线' 进行, 直到H点后材料才开始屈服,因此材料的比例极限得到了提 高。
5、局部变形阶段: b点以后
在b点之前,试件处于均匀的应变 状态,到达b点之后,试件出现颈缩现
2020/3/12周书敬
8
第三章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一般认为“包辛格效应”是由多晶材料晶界间的残余应 力引起的。 “包辛格效应”使材料具有各向异性性质。
理想包辛格效应:若一个方向屈服极限提高的数值和相 反方向屈服极限降低的数值相等,则称为理想包辛格效应。
包辛格效应的数学描述比较复杂,因而在塑性力学中, 对这一效应的数学描述经常要进行相应的简化。
E
(3-1)
式中:E—弹性模量(moculus of elastics) ;
2020/3/12周书敬
3
第三章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A点对应的应力称为比例极限(Propotional limit)
2、弹性变形阶段 : AB段
这时, 与 之间的关系不再
是线性,但变形仍然是弹性的; B点 对 应 的 应 力 称 为 弹 性 极 限 (elastic limit)。
第十七章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 广义胡克定律的比例式:
x y y z z x xy yz zx 1 x y y z z x xy yz zx 2G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
• 应力与应变完全呈线性关系,应力主轴与应变主 轴重合。 • 弹性变形是可逆的,应力与应变单值对应。 • 弹性变形时,应力球张量使物体产生体积变化, 泊松比υ<0.5
' y
z
' z
xy
xy
yz
yz
zx
zx
d
d 3 2
x y
z x d x y y z z x 1 2 2 3 3 1 d 1 2 2 3 3 1
• 流动理论是描述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应 力与应变增量或应变速率之间关系的理论。 该理论针对是加载过程的任一瞬间,认为 应力状态确定的不是全量应变,而是该瞬 时的应变增量,从而撇开了加载路线和加 载历史的影响。
Levy—Mises方程
' ' ij ij d
x
' x
y
第五节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 一、弹性应力应变关系———Hooke’s Law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有广义虎克定律:
1 1 x y z ; xy xy E 2G 1 1 y y x z ; yz yz E 2G 1 1 z z x y ; zx zx E 2G
• 弹塑性
塑性应变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02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弹性应力应变定义
弹性应力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内部产生的抵抗 力量。
弹性应变
物体在弹性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变化。
弹性阶段
在弹性应力范围内,物体的应力和应变呈 线性关系,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表述:在弹性范围内,物体的应力和应变满足线性关系,即应 力=弹性模量×应变。
多尺度与跨学科 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 同尺度下材料的应力应变行 为,从微观到宏观,深入了 解材料的内在机制。此外,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 更全面地理解材料的力学性 能,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实验与数值模拟 的结合
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 ,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材料的 应力应变行为。通过建立更 精确的数学模型和实验装置 ,可以进一步揭示材料的力 学特性,为工程应用提供更 有力的支持。
应变软化
在某些情况下,随着应变的增加,材 料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会降低,表 现出应变软化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 出现在高温或长时间变形条件下。
05
实际应用
工程材料选择
弹性材料
在工程中,选择具有高弹性模量和良好稳定性的材料,以确保结构在承受载荷 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塑性材料
对于需要承受较大塑性变形的结构,应选择具有良好塑性和韧性的材料,以避 免脆性断裂和灾难性失效。
应用领域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在工程 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 结构分析、材料设计、机械零件 的强度校核等。了解材料的应力 应变关系有助于合理设计构件, 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未来的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 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 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 拓展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 系的研究领域。例如,智能 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 的出现,将为该领域的研究 提供更多可能性。
弹塑性力学应力应变关系
我所认识的应力和应变关系在这之前我认识了应力和应变的概念、性质以及从静力学和几何学的角度出发所得到的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
但是平衡方程仅反映了应力分量和外力分量的关系;几何方程仅建立了位移分量和应变分量的关系。
而谈到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对于可变形固体,在弹塑性力学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将发生变形。
变形分为两个阶段,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
在弹性阶段,发生的弹性变形可以完全恢复,它是一个可逆过程。
此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是单值函数关系。
而在塑性阶段,所发生的塑性变形是不可以恢复的,是不可逆过程。
相对应的,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我所认识的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就是本构关系。
本构关系也称为物理关系,它反应的是可变形材料的固有属性,实质上是一组联系力学参数和运动参数的方程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构方程。
在说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之前,先说一下本构关系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环境、加载类型、以及加载速度。
即,),,(T t f εσ=。
另外,有各种各样的本构系,比如:弹性本构关系、塑性本构关系、粘弹性本构关系、粘塑性本构关系、各向同性本构关系、各向同性本构关系等等。
简单情况的本构关系: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包括弹性和塑性的应力应变关系。
我们所说的是线性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又分为简单应力状态和复杂应力状态。
在简单拉伸情况下,理想弹性材料的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很简单,就是材料力学中的胡克定律: 。
而在塑性阶段,应力应变之间不再是简单的胡克定律,而是 。
另外,简单拉伸情况下的卸载定律是 。
在后继弹性阶段,也就是卸载后重新加载的材料会继续发生新的塑性变形,在此时的屈服称为后继屈服,相应的屈服点称为后继屈服点。
初始屈服和后继屈服的不同是:第一,应力的数值不一样,后继屈服的应力值更大;第二,屈服点的个数不一样。
初始屈服点只有一个,而后继屈服点会有好多个,则其对应的应力值也会有很多个。
最后,在卸载全部载荷后进行反向加载比如说把拉伸改成压缩,此时会产生Bauschinger 效应。
弹塑性力学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详解课件
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简称FDM)是一种基于差分原 理的数值模拟方法。
它通过将连续的时间和空间离散化为有限个差分节点,并利用差分近似代 替微分方程中的导数项,从而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进行求解。
有限差分法适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尤其在求解波动问题和热传导问题方 面具有优势。
05
弹塑性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简称 FE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的数值模拟方法。
它通过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 单元,并对每个单元进行数学建模,从而将 复杂的连续场问题转化为离散的有限元问题。
有限元法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可以处理各 种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广泛应用于 结构分析、热传导、流体动力学等领域。
与应变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
重要性
03
了解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对于工程设计和结构安全评估具有重要
意义。
屈服准 则
屈服准则定义
描述材料开始进入塑性变形 阶段的条件。
常用屈服准则
例如,Von Mises屈服准则、 Tresca屈服准则等。
屈服准则的意义
为判断材料是否进入塑性变 形阶段提供依据,是弹塑性 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弹塑性力学弹性与塑性应 力应变关系详解课件
目录
•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 弹塑性本构模型 • 弹塑性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
01
弹塑性力学基 础
弹塑性力学定义
01
02
03
弹塑性力学
是一门研究材料在弹性与 塑性范围内应力应变关系 的学科。
弹性
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 够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性质。
弹塑性力学_第9章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N
岩石与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σ
土层应力应变关系
ε
1、理想弹塑性模型
※分段分析
σ=Eε
ε ≤εS
σ=EεS=σS ε >εS
※应用于强化不明显的材料
2、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
※分段分析
σ=Eε
ε≤εS
σ=σS+ E1(ε-εS) ε>εS
※应用于具有线性强化特征的材料
§9-2 简化的力学模型
σ
tg-1E
ε
σ
• 加载与卸载应力应变关系的差异
加载: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卸载:弹性力学广义虎克定律
• 关于屈服
单轴问题:σ~ε曲线
双轴: 三轴:
σ1~σ2曲线 应力空间曲面
比较材料力 学强度理论
屈服曲面的概念----屈服函数----屈服条件
§9-1 拉压问题的应力应变曲线
1、拉伸问题 延性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低碳钢为例)
z
y
1[
E
y - (
z
)]
x
z
1
E
[
1
xy G
z - (
xy
x
)]
y
1
yz G
yz
1
zx G
zx
2、平均应变与平均应力的关系
§3-3 广义虎克定律
体应变:
x y z
1 E
[(
x
y
z)
2 ( x
y
z )]
令
1 2 E
( x
y
z)
x y z 30
• 塑性状态下体积为常数
A0 H0 AH
A
A0
H0 H
A0
弹塑性力学定理和公式
弹塑性⼒学定理和公式应⼒应变关系弹性模量||⼴义虎克定律1.弹性模量对于应⼒分量与应变分量成线性关系的各向同性弹性体,常⽤的弹性常数包括:a弹性模量单向拉伸或压缩时正应⼒与线应变之⽐,即b切变模量切应⼒与相应的切应变之⽐,即c体积弹性模量三向平均应⼒与体积应变θ(=εx+εy+εz)之⽐,即d泊松⽐单向正应⼒引起的横向线应变ε1的绝对值与轴向线应变ε的绝对值之⽐,即此外还有拉梅常数λ。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这五个常数中只有两个是独⽴的。
常⽤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见表3-1 弹性常数间的关系。
室温下弹性常数的典型值见表3-2 弹性常数的典型值。
2.⼴义虎克定律线弹性材料在复杂应⼒状态下的应⼒应变关系称为⼴义虎克定律。
它是由实验确定,通常称为物性⽅程,反映弹性体变形的物理本质。
A各向同性材料的⼴义虎克定律表达式(见表3-3 ⼴义胡克定律表达式)对于圆柱坐标和球坐标,表中三向应⼒公式中的x 、y、z分别⽤r、θ、z和r、θ、φ代替。
对于平⾯极坐标,表中平⾯应⼒和平⾯应变公式中的x、y、z⽤r、θ、z代替。
B⽤偏量形式和体积弹性定律表⽰的⼴义虎克定律应⼒和应变量分解为球量和偏量两部分时,虎克定律可写成更简单的形式,即体积弹性定律应⼒偏量与应变偏量关系式在直⾓坐标中,i,j=x,y,z;在圆柱坐标中,i,j=r,θ,z,在球坐标中i,j=r,θ,φ。
弹性⼒学基本⽅程及其解法弹性⼒学基本⽅程|| 边界条件|| 按位移求解的弹性⼒学基本⽅法|| 按应⼒求解的弹性⼒学基本⽅程|| 平⾯问题的基本⽅程|| 基本⽅程的解法|| ⼆维和三维问题常⽤的应⼒、位移公式1.弹性⼒学基本⽅程在弹性⼒学⼀般问题中,需要确定15个未知量,即6个应⼒分量,6个应变分量和3个位移分量。
这15个未知量可由15个线性⽅程确定,即(1)3个平衡⽅程[式(2-1-22)],或⽤脚标形式简写为(2)6个变形⼏何⽅程[式(2-1-29)],或简写为(3)6个物性⽅程[式(3-5)或式(3-6)],简写为或2.边界条件弹性⼒学⼀般问题的解,在物体部满⾜上述线性⽅程组,在边界上必须满⾜给定的边界条件。
弹塑性力学 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我所认识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理想弹性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是满足胡克定律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三维应力状态下描述一点处的应力状态需要9个分量,相应的应变状态也要用9个应变分量来表示。
对于一个具体的理想弹性体来讲,如果在三维应力状态下,应力与应变之间仍然有线性一一对应关系存在,则称这类弹性体为线性弹性体。
所谓各向弹性体,从力学意义上讲,就是弹性体内的每一点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质都完全相同的。
这类线性弹性体独立的唐兴常数只有两个。
各向同性体本构关系特点:1.主应力与主应变方向重合。
2.体积应力与体积应变成比例。
3.应力强度与应变强度成比例。
4.应力偏量与应变偏量成比例。
工程应用中,常把各向同性弹性体的本构方程写下成11()11()11()x y z xy xy y x z yz yz z y x xz xz E G E G E G εσμσσγτεσμσσγτεσμσσγτ⎧⎡⎤=-+=⎣⎦⎪⎪⎪⎡⎤=-+=⎨⎣⎦⎪⎪⎡⎤=-+=⎪⎣⎦⎩,式中分别为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
在E G μ、、这三个参数之间,实际上独立的常量只有两个,它们之间存在关系为()21E G μ=+。
屈服条件:弹性和塑性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变形是可以恢复。
习惯上,根据破坏时变形的大小把工程材料分为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两类。
对于加载过程如图1OA: 比例阶段;线性弹性阶段AB: 非弹性变形阶段 BC : 初始屈服阶段 s σσ≤ CDE :强化阶段;应变强化硬化阶段EF : 颈缩阶段;应变弱化,软化阶段s σσ≥ C 点为初始屈服点具有唯一性。
在应力超过屈服应力后,如果在曲线上任意一点D 处卸载,应力和应变之间将不再遵循原有的加载曲线规律,而是沿一条接近平行于OA 的直线DO ’变化,直到应力下降为零,这时应变并不为零,即有塑性应变产生。
如果用OD ’表示总应变ε,O ’D ’表示可以恢复的弹性应变eε,OO ’表示不能恢复的塑性应变p ε,则有e p εεε=+,即总应变等于弹性应变加上塑性应变。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分析式(3-9),该式中只包括了材料常数 和 ,故不能描述应力应变曲线旳全部特征;又因为在 处解析体现式有变化,给详细计算带来一定困难。 该力学模型抓住了韧性材料旳主要特征,因而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
2、(双)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图b)
1/1/2023周书敬
a. 理想弹塑性材料 在塑性变形时,需要考虑塑性变形之前旳弹性变形,而不考虑硬化旳材料,也即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后,应力不再增长可连续产生塑性变形。 b. 弹塑性硬化材料 在塑性变形时,既要考虑塑性变形之前旳弹性变形,又要考虑加工硬化旳材料,这种材料在进入塑性状态后,如应力保持不变,则不能进一步变形。只有在应力不断增长,也即在加载条件下才干连续产生塑性变形。 4、刚塑性材料 在研究塑性变形时不考虑塑性变形之前旳弹性变形。 这
1/1/2023周书敬
第三节 广义胡克定律
这里研究旳是复杂应力状态下旳弹性本构方程。
对各向同性均匀材料,其广义胡克定律为:
1/1/2023周书敬
其中,E为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G为剪切弹性模量(Shear modulus of elasticity)
1/1/2023周书敬
在弹性变形阶段,把应力与应变之间看成是一种线性关系。
1、理想弹性塑性(材料)模型(见图a)
当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后,若不考虑材料旳强化性质,则可得到理想弹塑性模型。这里旳强化指旳是当材料在经过塑性形变后,于第二次加载时旳弹性极限提升了。
1/1/2023周书敬
1/1/2023周书敬
一般以为“包辛格效应”是由多晶材料晶界间旳残余应力引起旳。 “包辛格效应”使材料具有各向异性性质。 理想包辛格效应:若一种方向屈服极限提升旳数值和相反方向屈服极限降低旳数值相等,则称为理想包辛格效应。 包辛格效应旳数学描述比较复杂,因而在塑性力学中,对这一效应旳数学描述经常要进行相应旳简化。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1 H / H 0 (3-6)
2013-7-25周书敬
第三章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13
第二节 简单应力状态的本构方程
• 对于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应用领域,其本构方程是
完全不同的 ,特别是对于塑性力学问题其应力应变关系为
非线性,叠加原理不能应用,而且应力应变关系还和变形 的历史有关。 • 根据不同材料简单拉压试验,提出以下几种不同的 简化力学模型(本构方程),在第0章已给出过,在此给 出具体分析。
2013-7-25周书敬 第三章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1
间的联系,所以,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是两类完全相互独立 的方程,它们之间还缺乏必要的联系。对于所求解的问题来
讲,因为未知量数目多于任何一类方程的个数,所以,无法
利用这两类方程求得全部未知量。 为了求解具体的力学问题,还必须引进一些关系式, 这些关系式即是所谓的本构关系。本构关系反映可变形固体 材料的固有特性,故也称为物理关系,它实际上是一组联系
1 x (1 ) x E 1 y (1 ) y E 1 z E (1 ) z
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即可用胡克 定律(Hooke) 表示。
E
(3-1)
式中:E—弹性模量(moculus of elastics) ;
2013-7-25周书敬 第三章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3
A点对应的应力称为比例极限(Propotional limit) 2、弹性变形阶段 : AB段
2013-7-25周书敬 第三章 弹性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随动强化模型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塑性成形理论中的多数情况下,塑性应变一般都比弹
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x
1 2
y z
;
xy xy
y
2
3
y
1 2
z
x ;
yz yz
z
2 3
z
1 2
x y
;
zx zx
例3-10 塑性应力应 变关系应用
受内压薄壁圆筒屈服,
半径r ,内压p,材料屈服应力S ,求应变增量各分量的比值 。
p 0;
p2r 2t
pr ; t
z
p r2 2r t
d ?
dx d y
2
x y
2 d 2
d y dz
2
y z
2 d 2
d z d x 2 z x 2 d 2
6d xy2 6 xy2d 2 6d yz2 6 yz2d 2 6d zx2 6 zx2d 2
dx dy
2
d y dz
2
dz dx
2 6 d xy2 d yz2 d zx2
2 yz
2 zx
1 E
2 1
x y
2
y z
2
z x
2 6
2 xy
2 yz
2 zx
i
1
2 1
x y
2
y z
2
z x
2 6
2 xy
2 yz
2 zx
应变强度
i
2
3
1
Ei
弹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
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弹性变形是可逆的,加载与卸载的规律完全相同;
材料是理想刚塑性材料,即 diej 0 ,dij dijp ;
材料符合密席斯屈服准则,即 S ;
每一加载瞬间,应力主轴与应变增量主轴重合; 塑性变形时体积不变,即dx dy dz d1 d2 d3 0 和 dij dij; 应变增量与应力偏量成正比(列维-密席斯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z
1 2G
sz
xy
1
G
xy
e xy
1
2
xy
1
2G
xy
e yz
1
2G
yz
ezx
1 2G
zx
ex
1 2G
sx
e xy
1 2G
xy
➢偏量形式的广义虎克定律
1 e y 2G s y
1 ez 2G sz
e yz
1 2G
yz
ezx
1 2G
zx
eij
1 2G
sij
ex e y ez xy yz zx 1 sx s y sz 2 xy 2 yz 2 zx 2G
2 xy
2 yz
2 zx
x
y
2
y
z
2
z
x
2
6
2 xy
2 yz
2 zx
2
2 s
三、Mises 屈服条件
❖ Mises条件的常用形式: (2)应力强度形式:
1
2 2
2
3 2
3
1 2
2
2 s
1
2
1
2 2
2
3 2
3
1 2
s
i s
❖ 应力强度达到单伸时材料的屈服极限时,材料便进入 塑性状态。(A.A.Ilinshin)
s
s
3
1
6
1 2 2 2 3 2 3 1 2
k22
3
1 2 2 2 3 2 3 1 2 6k22
单向拉伸时: 1 , 2 3 0 s
k2
s
3
纯剪切时: 1 , 2 0, 3 s k2 s
三、Mises 屈服条件
1 , 2 0, 3 max s k
二、Tresca 屈服条件
2. 主应力次序未知时:
1 3 2k 1 2 2k 2 3 2k
❖ 六个式子中,只要一 个式子取等号,材料
便进入塑性状态。
几何表示: 正六棱柱面
3
将1 ,2 ,3向平面投影
2
n
0
1
1 2 3 0
1. 屈服曲线是一条封闭曲线,并且坐标原点被包围在内。
2. 由原点O向外作的射线与屈服曲线必相交,且只相交一次(材料的初 始屈服强度是唯一的)。
3. 屈服曲线关于1、2、3轴及与其垂直的直线对称(材料是各向同性的,
初始拉伸与压缩屈服强度相同)。 4. 屈服曲线对坐标原点为外凸曲线。
3
3
GA D
F
B C
D
验,可确定从弹性阶段进入
E
塑性阶段的分界面。
分界面 ij
屈服曲面:区分弹性区和塑性区的分界面(超曲面)。
屈服条件:描述分界面的数学表达式。(屈服函数)
F ( ij ) 0 F( x , y , z , xy , yz , zx ) 0
❖ 屈服函数: F ( ij ) 0
3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坐标轴的转动不影响屈服
C ( 1, 2 , 3 )
n
F ( 1, 2 , 3 ) 0
建立主应力空间(三维空间):
应力球张量不影响材料的屈服,屈服 面一定是是一个与坐标轴呈等倾斜的 柱体表面,其母线垂直于平面。
O
1
N ( m , m , m )
2 1 2 3 0
屈服面与 平面的交线称为屈服轨迹或屈服曲线。
❖ 屈服曲线的性质:
2
2 2k
1 2 2k
1 2k
0 1 2k
2 2k
1 1 2 2k
三、Mises 屈服条件(1913,德国)
2
y
1
2
3
1
2
2
3
2
3
2
3
3
x 1 2 sin30o 3 sin30o
0
2k 2
3
1 x
1 6
2
1
2
3
x
y 2 cos30o 3 cos30o
3
x2 y2 R2 8k 2 3
y
2 2
2
3
1 2 2 2 3 2 3 1 2 8k 2
三、Mises 屈服条件
2
y
1 2 2 2 3 2 3 1 2 8k 2
❖ Mises条件的常用形式:
0
2k 2
3
(1)应力张量第二不变量形式:
1
x
J2 k22
E1
s
§3–3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广义虎克定律
一、单拉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y
x
x
x
E
y
E
x
z
E
x
ij 0 (i,j x,y,z)
z
x
二、纯剪的应力--应变关系
y
xy
xy
G
i 0 (i x,y,z)
yz zx 0
z
G:剪切弹性模量
E:弹性模量
:泊松比
G
E
21
xy
x
三、空间应力状态下的应力 --- 应变关系
❖ Mises条件的常用形式: (1)应力张量第二不变量形式:
J2 k22
1 2 2 2 3 2 3 1 2 6k22
单向拉伸时:
k2
s
3
纯剪切时: k2 s1Βιβλιοθήκη 2 223 2
3
1 2
2
2 s
J2
1 6
x y 2 y z
2
z x
2
6
xy
E
xx
yy G1z xy
y y x z x
z x y
平
面应
xy
力 xy
G
2平(1EE面 )应 xy变
yz
E yz 21(1
G
E
)2
yz
zx
zx
G
21(1E)
zx
§3–4 常用的屈服条件
一、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1. 塑性力学的研究内容:
❖ 研究材料塑性变形和作用力之间关系(本构关系)。 ❖ 研究在塑性变形后物体内部应力分布规律。
(1
)
x
1 2
E
x
1 E
(1
) x
1
E 2
x
E
1
x
(1
E )(1
2 )
x 2G x
y 2G y
z
2G z
xy
G
xy
yz
G
yz
zx G zx
E
(1 )(1 2 )
Lame′常数
(2G 3 )
五、主应力 --- 主应变关系
1
1 E
(3)弹性形变比能形式: (Hencky)
(4)等倾面上的剪应力形式: (A.L.Nadai)
三、Mises 屈服条件
❖ 平面应力问题的Mises条件:
2
1
2 2
2
3 2
3
1 2
2
2 s
2k
2 1
2 2
22
2 s
0
x , y , z 0, xy , yz zx 0
1
2
3
2
1 E
2
3
1
3
1 E
3
2
1
x
1 E
x
y
z
y
1 E
y
z
x
z
1 E
z
x
y
xy
xy
G
2(1 E
) xy
yz
yz
G
2(1 E
)
yz
zx
zx
G
2(1 E
)
zx
六、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z yz zx 0
T
P A
A'
TA
B A
A
o'
o
1
A
材料不可压缩: Al A0l0
T
P A0
l l0
T (1 )
§3–2 弹塑性力学常用的简化模型
力学模型的要求:
❖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 ❖数学表达式足够简单。
1. 理想弹性力学模型
E
2. 理想弹塑性力学模型
s
E s
s s
s
§3–2 弹塑性力学常用的简化模型
y
y
yz
xy
xz z
z
x
x
依叠加原理,得:
x
x
E
y
E
z
E
1 E
x
y
z
x
1 E
x
y
z
广
y
1 E
y
z
x
义 虎 克 定 律
z
1 E
z
x
y
xy
xy
G
2(1 E
) xy
yz
yz
G
2(1 E
)
yz
zx
zx
G
2(1 E
)
zx
体积应力与体积应变
2. 塑性力学的特点: ❖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与材料有关) ❖ 应力与应变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与加载历史有关) ❖ 在变形体中有弹性变形区和塑性变形区。(分界面、线) ❖ 区分加载和卸载过程。(加载使用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卸 载使用广义胡克定律。)
3. 塑性条件(屈服条件):
❖ 材料处于弹性状态或塑性状态的判断准则。
o
o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