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42页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P42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荔城三小叶京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3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数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2.将除法扩展到连续量之中去,深化学生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
3.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从多余信息中选择有效信息,继续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与二年级上册所学的类似知识的内在联系,继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用除法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简单谈话,直切主题。
教师:同学们,这两天我们一直在研究除法问题,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板书: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课件出示例3图。
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乐乐玩具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看一看,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知道了什么?2.学生独立审读题目后交流得到的信息。
教师:谁来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句话什么意思?(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图意说清玩具熊、地球仪、皮球的单价,并能发现要解决的问题是“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也就是56元钱都要用来买地球仪,一共能买几个?),3.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
教师:看到这幅图,同学们知道了一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还知道了我们解决的问题是“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需要哪些信息?你是怎么想的?(预设:学生能够从问题出发,知道要买的是地球仪,所以需要“一个地球仪8元”这条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观察情境图,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信息,理解问题的意思,并能根据问题取有用信息,逐步形成审题的能力,为分析解答奠定基础。
)4. 分析解答。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解决问题———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张君妍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页例6教学过程:同学们,课前我们一起来玩个猜角的游戏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30°角师:猜,什么角?(课件出示:30°角)生:锐角。
师:怎样想的?生:锐角比直角小师:再看,猜方案一:生:钝角师:是钝角吗?生:直角师:到底是什么角呢?怎样判断?生:用三角尺比。
师: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比)师:最后一个猜。
生:钝角师:怎样想的?生:它比直角大师:哦,钝角比直角大。
大家真棒!都猜对了!同学们,刚才和我们玩游戏的是什么学具呀?生:三角尺师:大家看!(课件演示:两个三角尺)师:指着课件,有几个三角尺?生:两个师: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三角尺叫做一副三角尺。
(课件出示:文字一副三角尺)师:请观察,这是一副三角尺吗?(课件出示:2红)生:不是师:指着:(课件出示:2蓝)这两个呢?生:不是师:这两个呢?生:是师:哦,这两个就是一副三角尺。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一副三角尺,仔细观察,你已经知道什么?生: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点直角闪,点锐角闪)师:还知道了什么?(课件显示:学生说那个三角尺就出现那个三角尺)生:蓝色三角尺的两个锐角一个大,一个小。
师:这个三角尺中,这个是较小的锐角,这个是较大的锐角。
生:这个红色三角尺的两个锐角一样大。
师:看来,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对三角尺有了很多的认识!师:那今天我们就利用手中的三角尺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板书: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齐读题目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你知道了什么?)生:一副三角尺。
师:(白板准备上两红、两蓝、一红一蓝)你能从白板中找到一副三角尺吗?生拿并贴在白板上。
师:还知道了什么?师: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应该怎样做呢?(板书:应该怎样做)生:请大家自己动手拼一拼。
师:拼好的同学请把小手举起来!请你上来拼一拼。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企石镇星光小学钟智娥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84 页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4页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本课例题是运用学生在学习并掌握7、8、9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加、乘法运算解决座位够不够的问题,新课标中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要求。
因此教材非常注重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生动的资源。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还属于比较活跃的孩子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和动脑去体验学习的快乐,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环境中完成课堂的学习。
教学目标: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观察角度不同,解决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复印纸若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直接说出答案(出示课件)4×7= 9×6+2=5×6= 5×9-4=2×8= 7×6+3=5×4= 9×3-5=2、看图列式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同学们,你们去过东莞的科技馆吗?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看,咱们学校租来的大客车来载我们了,出示客车图片。
出发前,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能帮老师解决吗?(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5的问题,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 2 名教师和30 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2.引导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3.按以上的三步骤解决问题。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解决问题》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2页例3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九。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问题情境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通过购物活动,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渗透总价、单价、数量的数量关系,依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问题。
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包含两种现实情境模型:一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求一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
“想一想”和例3分别为学生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数学模型,能够更形象深入的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分析问题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基本方法。
分析法从问题入手,基本句式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条信息?”再追溯到已知信息。
综合法从已知信息入手,基本句式是“由这两条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再追溯到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核心能力教材呈现了超市柜台玩具小熊、地球仪、皮球的单价,问:“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首先让学生找到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再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接着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即知道总价与单价,求数量,属于平均分中的包含情况。
最后通过乘法验算,进一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在合作探究、解决例3的问题中,会分析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8元/个 7元/个 5元/个(1)买6支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2)小冬带40元钱,买5个转笔刀,够吗?(二)课堂设计1.导入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亮亮想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亮亮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玩具,你们愿意帮助他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情境图。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42页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万小苏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42页例题3及相关内容。
教材简析:“解决问题例题3”是在学生已经能借助直观图初步区分除法的两种含义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与以往不同的是,例题3已经脱离直观图,如何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达成有效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将会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渗透分析法去分析数量关系,利用对比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除法的两种含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初步掌握从所求的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根据从解决的问题中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从所求的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有关用除法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唤起生活经验1、回顾旧知,渗透分析法。
(1)(出示图)4个皮球多少元?①设问: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几个信息?②追问:这里有那么多信息,你会选哪一个?为什么要选每个皮球的价钱?不找其他的价钱?是从哪里知道的?出示:4个9元的皮球多少元?③小结:像这一题,从问题出发能快速找出有用的信息。
(2)独立完成(3)汇报订正①4、9、36分别表示什么?每个球的元数×要买的个数=总元数②为什么用乘法计算?(4个9元相加是多少元?)边讲边出示实物图。
小结:买相同的物品一共多少元可以用乘法计算。
今天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板课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1)这个问题与前面一样吗?(2)知道了什么?(3)解决这个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需要哪些信息?(让生用分析法再讲一次)同时出示:56元可以买几个8元的地球仪?(板书)(4)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实际的问题问什么?请学生用数量含义的进行分析:总元数、每个的元数、求个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2《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2《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准备好教学课件•准备好学生作业本和练习册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2.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说明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第二步:新知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查答案。
2.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教师讲解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检查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和思考。
第四步: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与练习。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解决问题的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心得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万小苏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42页例题3及相关内容。
教材简析:
“解决问题例题3”是在学生已经能借助直观图初步区分除法的两种含义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与以往不同的是,例题3已经脱离直观图,如何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达成有效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将会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渗透分析法去分析数量关系,利用对比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除法的两种含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会用除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初步掌握从所求的问题出发展开分
析和思考,根据从解决的问题中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从所求的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有关用除法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唤起生活经验
1、回顾旧知,渗透分析法。
(1)(出示图)4个皮球多少元?
①设问: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几个信息?
②追问:这里有那么多信息,你会选哪一个?为什么要选每个皮球的
价钱?不找其他的价钱?是从哪里知道的?
出示:4个9元的皮球多少元?
③小结:像这一题,从问题出发能快速找出有用的信息。
(2)独立完成
(3)汇报订正
①4、9、36分别表示什么?每个球的元数×要买的个数=总元数
②为什么用乘法计算?(4个9元相加是多少元?)
边讲边出示实物图。
小结:买相同的物品一共多少元可以用乘法计算。
今天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板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1)这个问题与前面一样吗?
(2)知道了什么?
(3)解决这个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需要哪些信息?(让生用分析法再讲一次)
同时出示:56元可以买几个8元的地球仪?(板书)
(4)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实际的问题问什么?
请学生用数量含义的进行分析:总元数、每个的元数、求个数。
2、怎样解答?
(1)生独立完成
(2)选择方法解答
①独立尝试解答,同位交流。
②汇报并订正。
设问:算式中的56、8、7分别表示什么?
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用图说明)
板书: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56 ÷ 8 = 7(个)
3、解答正确吗?
(1)检查列式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口头检查。
(2)回顾反思:当题目的信息比较多,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去分析,能迅速准确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然后用“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巩固深化
1、对应练习
课件出示:42元可以买几只玩具熊?
(1)设问:要求42元可以买几只玩具熊,必须知道哪些信息?(再次渗透分析法)
再出示:42元可以买几只6元的玩具熊?
(2)学生独立解答。
(3)汇报并订正。
小结:
2、对比练习
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车,一辆车多少钱?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并订正。
24÷6=4(元)也就是求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对比: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都是用除法计算,知道总元数
不同点:知道总元数、买的辆数,求每辆元数
56元每个8元7个
知道总元数、每辆元数,求辆数
24元6辆每辆?元
(3)小结:除法的两种含义比较容易混淆,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找出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
(4)看书42页质疑,还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综合练习
(1)买
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求:
□○□=□()
答:一共需要□元。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求:
□○□=□()
答:用36元可以买□个。
(3)你还能提出其他的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
□○□=□()
当有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对比:买几个相同的物品一共用多少元用乘法计算买几个不相同的物品一共多少元用加法计算。
4、变式练习
选择问题并解答。
(1)
①需要多少钱?
②需要买多少盒?
求:
□○□=□()
①每个笔记本多少钱?
②一共需要几个笔记本?
求:
□○□=□()
四、总结:根据今天学过的例题和练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购买物品,必须用到哪些信息呢?(课件出示学过的例题和练习)指出要用到以下的数学信息,一件物品多少钱?要买多少件?一共要用多少钱?解决这类问题要借助乘除法来解决。
反思:在新授过程中,学生在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信息,理解问题的意思,并能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逐步形成审题的能力,为分析解答奠定基础。
在解决“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稍复杂数量关系的除法实际问题,渗透总数、每份数、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在这节课中,有三方面需要改进:1、利用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关系,从而审清题意。
3、选取联系
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五、作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总元数 买的个数? 每个元数 56元可以买几个8元地球仪?
求56里面有几个8
?
56 ÷ 8 = 7(个)
口答: 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