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诗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陶冶、教化着一代代中国人,塑造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

通过《诗经》进行的教化,称为“诗教”。

在“诗教”传统的奠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便是孔子。

孔子特别重视《诗》的作用,他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乌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学习《诗经》会对青年人产生多方面的帮助:诗“可以兴”,《诗经》中的作品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激发正能量;诗也“可以观”,展现出不同时代的人物事迹、政治好坏、风俗美丑,有助于青年人了解时代,了解社会;诗还“可以群”,有助于人际交往,增进沟通;诗又“可以怨①”,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温和地抒发负面情绪,起到安抚心灵、调和矛盾的作用。

这四条,后来被归纳为“兴观群怨”,一直沿用至今,它不仅适用于《诗经》本身,也适用于它之后的诗歌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文艺创作,道出了优秀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

(摘编自张毅《孔子这样建立“诗教”》)材料二《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怨”只是四个作用里的一个,而且是末一个。

《诗·大序》并举“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没有侧重或倾向哪一种“音”。

《汉书·艺文志》中说“诗言志”,也不偏不倚:“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司马迁也许是最早不两面兼顾的人。

《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诗三百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一句话,都是倒霉人的产物。

他总结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都结”。

作《诗》者都是伤心不得忠之士,诗歌也“大抵”是“发愤”的悲鸣或怒喊了。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当然有。

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

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

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

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

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

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

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

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

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

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

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

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

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

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

考拉会细嚼慢咽,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为4~6小时。

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专用,选必上全册)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专用,选必上全册)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测试范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4单元。

4.难度系数:0.8。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27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溯源(suò)通衢(qú)窘态毕露(lù)松驰淬炼如履薄冰B.踱步(duó)佣金(yōng)蒙蒙细雨(méng)座落夯实排涝泄洪C.罹难(lí)诨名(hùn)痛剧创深(chuāng)制伏邋遢衣衫褴褛D.复辟(pì)脱坯(pī)沉疴积弊(kē)布署咬啮兵荒马乱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三年前焦裕禄倡导____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已经变成了现实。

②因为米考伯夫妇的一些亲戚朋友,已经出面来帮助他们____难关了,因而他们在监狱里的生活反倒比在外面时更舒服些。

③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____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④回望疫情____之初,迅速上升的数字令人揪心,正常生产生活骤然“停摆”。

⑤现在我懂得米考伯太太的意思了,就求她尽管____我,做什么都行。

A.制订度过侦察爆发支使B.制定度过侦查爆发指使C.制订渡过侦察暴发支使D.制定渡过侦查暴发指使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也许是由于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衣服湿了,现在骤然一热,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噤。

②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③艰难困苦,相濡以沫。

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中国力量如钢似铁、坚不可摧。

④这次把那股反动民团消灭了之后,附近各县的乡邻全都拍案叫绝,抬着猪、羊来慰问红军,红军的威信更加高了。

⑤米考伯太太也同样宁折不屈。

我曾见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⑥每隔半小时镇上便响起同一乐曲的欢快和弦,一到正午更是蔚为壮观,所有时钟分秒不差地同时奏响整曲华尔兹,A.③④⑥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③⑥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项是()A.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知止而后有定③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B.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③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C.①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③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①故攻异国以利其国②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③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5.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知者不惑,仁者不忧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B.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自见者不明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察乱何自起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朝闻道,夕死可矣②其坚不能自举也③与越人水战④譬如平地⑤在明明德⑥先齐其家⑦其未兆易谋⑧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⑨见贤思齐焉⑩故亏父而自利A.①③/②④⑤/⑥⑧/⑦⑩/⑨B.①④⑤/②③/⑥⑧/⑦⑨/⑩C.①③/②⑨/④⑤/⑥⑩/⑦⑧D.①④⑤/②③/⑥⑩/⑦⑧/⑨7.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④当察乱何自起⑤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⑥为之于未有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⑧以盛水浆⑨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⑩请买其方百金⑪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⑫自贼者也A.①②④⑩/③⑥⑦/⑤⑪/⑧/⑨⑩B.①①/②③④⑥/⑤⑦⑫/⑧⑩/⑨C.①③⑪/②⑥⑦/④⑤/⑧⑩/⑨⑫D.①①/②③⑥⑦/④⑤⑫/⑧⑩/⑨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南宋朱熹,是历代儒家学子首要研学之书。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许多文明的历史中,早期记忆与当代记忆之间出现了“浮动缺口”,在艺术史上表现为经典艺术史因排除民间艺术而形成的历史书写缺口。

在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文化记忆缺口的存在。

先秦的诗乐舞等艺术虽有雅郑之分,但都具有仪式性、民间性的群落文化性质。

体现精英文化创造性的经典艺术从汉代开始发展,经历唐宋元诸朝代的繁荣,在明代达到经典化的高峰。

明代中期文学批评中乃至唐宋派等诸流派的繁荣与纷争,都是以秦汉唐宋的艺术经典为标准和指归而展开的,民间文艺似乎在精英文化的发展繁荣中没落了。

然而就在这种经典艺术观达到繁荣顶峰的明代后期,个人和民间艺术趣味却又以推崇“性灵”的方式出现,形成了“复古派”与“性灵派”之争。

这种论争呈现出中国艺术发展史中的“浮动缺口”现象--民间艺术在经典艺术及其观念发展的过程中消隐了,而在性灵派的艺术主张和趣味中又浮现了出来。

复古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梦阳在晚年也看到了这个“缺口”的历史意义,他惊叹“今真诗乃在民间”,意味着一直被文人视为粗鄙不文的民间艺术并非已经消亡,在经典繁荣的“今”日以其“真”而仍然具有生命力。

历史缺口的发现意味着不同于经典的另外一种艺术史--作为“天地自然之音”的民间艺术史的显现。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研究中国艺术思想史的同时注意到了经典艺术和民间艺术两类不同文化传统的美学特征。

他在《人间词话》中研究的是“词”这类经典的文人创作,在元曲研究中则深入探讨了具有典型民间艺术特征的元杂剧。

可以说,他的研究视野沟通了中国艺术史的“缺口”。

他在谈到元杂剧时,毫不客气地批评“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显然视之为稚拙朴陋的民间作品;然而同时又誉其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28分)一、(1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_ ,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在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创作、填写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今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齐头并进,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

凡有井水处,皆能颂柳词,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连帝王将相都。

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

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并驾齐驱各有千秋望其项背B. 双管齐下各有千秋望尘莫及C. 并驾齐驱平分秋色望尘莫及D. 双管齐下平分秋色望其项背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的B. 柳永于词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C. 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柳永于词的页献一样D. 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B. 柳永也许是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第一次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C. 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

然而,在当今商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故事化”时代。

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

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

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是主观情感。

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

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可以归结为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合结构,由此对应的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叙事主题都是由此产生的变体。

③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与死、爱与恨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判断色彩。

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识性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

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

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

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

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刻画,但其目的是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④再者,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更多是叙事者个人意识和情感的宣泄。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

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大学之道》中“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概括为。

(戴圣《礼记·大学》)(2),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四章)(3),当其无,有车之用。

(《老子》四章)(4)自伐者无功,。

(《老子》四章)(5)《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戴圣《礼记·大学》)2.找出下列句中成语,并选择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小张高考考入理想的大学,同学们弹冠相庆。

B.岳阳楼的景象真是洋洋大观。

C.《红楼梦》一经出版,一时间炙手可热。

D.小朱与同学相处总是自以为是,同学都说他卓尔不群。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细细看去,;写事写景亦然。

《红楼梦》自发牢骚,自感身世,自忏情孽,于是不能自已的发为文章。

,于是不得已要打破窠白得罪读者了。

作者当时或是不自觉的也未可知,不过这总是《红楼梦》的一种大胜利,大功绩。

①《红楼梦》作者第一本领,是善写人情②并且他的材料全是实事,不能任意颠倒改造的③《红楼梦》作者的第一大本领,只是肯说老实话,只是做一面公平的镜子④凡写书中人没有一个不适如其分际,没有一个过火的A.③④①②B.③④②①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二、阅读(7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出文明的模糊地带(沙莲香)①个体文明是公共文明的基础,个体文明的质量决定群体文明的质量:“修身”、“养性”,是公共文明的基石。

②把文明研究定格在公共文明之上,并进行跟踪调查与思考,是一个有趣的研究维度。

通过整理与分析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公共场所林林总总的行为带有某种“过程性”,不文明与文明既相斥又相叠,呈现为一种文明的模糊地带....。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个体还是由个体集合而成的聚群,都会产生对不文明的排斥,这常常是促使行为转向文明的动因。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深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填涂考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共17分)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就已经具有一种才能,这种才能,因为没有更恰当的名字,我姑且叫它为数觉。

由于人有了这种才能,当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去一样东西的时候,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他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

数觉和计数不能混为一谈。

计数似乎是很晚以后才有的一种收获,由后文可以知道,它牵涉到一种颇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就我们所知,计数是一种人类独具的特性;另一方面,有若干种动物看来也具有一种和我们相类似的原始数觉。

至少,有权威的关于动物行为的观测家持有这种主张,而且有很多实例支持这种理论。

例如,许多种鸟类是具有这种数觉的。

鸟巢里若是有四个卵,那么可以安然拿去一个;但是如果拿掉两个,这鸟通常就要逃走了。

鸟会用某种奇怪的方法来辨别二和三。

但是这种才能不仅限于鸟类。

实际上,我们所知道的最惊人的例子要算叫作“独居蜂”的昆虫。

这种母蜂在每个巢里下一个卵,并且在巢里面预先储藏了一批活的尺蠖,作为幼虫孵化后的食料。

使人吃惊的是,各类独居蜂每巢里所放的尺蠖数目都是一定的。

由于蜂类行为的规律化,而且这种行为和它的生命的基本机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上述例子不如下面的例子来得更加令人信服。

这里所举的鸟的行为,似乎已经处于自觉的边缘了。

有个田主决心要打死一只在他庄园的望楼里筑巢的乌鸦。

他试了好多次想惊动它,始终没有成功:因为人一走近,乌鸦就离开了巢,飞开了。

它栖在远远的树上守着,等到人离开了望楼,才肯飞回巢去。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充分挖掘和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也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物和遗址等物质资源、革命传统和文化等精神资源,要准确把握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的丰富内容。

构建红色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并科学设计思政课红色实践教学大纲。

学校主动对接博物馆、纪念馆等实践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支持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举办校园红色研讨会,以重大纪念日和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话剧表演、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红色文体活动。

推进全国思政课教研系统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以数字化技术纵深挖掘、横向关联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思政资源,建设红色资源教学案例库、专题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

拓宽网络教育宣传平台,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主流媒体的红色时政节目,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传播媒介,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和场景推送红色知识。

鼓励专任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邀请革命老兵、英雄模范和红色基地讲解员等参与思政课合作教学。

搭建研究队伍平台,组建研究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课题组和教研室。

通过集中培训、实地研学等方式,让思政课教师首先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深厚,提升融入红色资源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小学阶段侧重红色历史文化启蒙,初中阶段侧重革命感性体验和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高中阶段侧重红色实践体会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大学阶段侧重实现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研究生阶段侧重对红色资源的宣传阐释和研究探索。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试题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赤壁赋》,网友发现帖中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并不是此前广为流传的“沧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写笔误,才造成这样的理解错误。

“沧海一粟"是否要被改为“浮海一粟”,一时间引发热议。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此前教育部纠正过一些异读字的读音,比如粳(jīng)米改为粳(gēng)米、确凿(zuò)改为确凿(záo)、说(shuì)服改为说(shuō)服,都把之前大众容易读错的读音认证为了新的正确读音。

后由于一些异读词的拼音打破了大众原本认知,因此有些修改读音已通过,而还有一部分则一直处于审核阶段,仍以原读音为准。

是以正确读音为重还是以大众读音为重呢?从教育部颁布的异读词修订表的底层逻辑来看,显然还是以后者为重。

毕竟,读音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最终还是要为人所用,换言之,文字和词语又何尝不是如此?文字和词语的发展过程会经历很多的变化,非要说存在一个亘古不变或者绝对正确的版本,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真相很可能是,某一时期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什么版本,这一版本就将流传到下一时期。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成语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东西,用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成语,原本的出处是什么已不再重要了"。

原先我们有“沧海一粟”,现在又多了一个“浮海一粟”,在渺小的比喻上加了一层浮萍无根、漂泊不定的寓意,孤独感透纸而出,如果真的适宜人们流传,那么多一个成语又何妨?反之,若人们使用不便,它适用的语境较少,那么成语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小亢《“沧海一粟”还是“浮海一粟"?不必太较真》)材料二:对照手书本《赤壁赋》来看,现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的“沧海”,手书本作“浮海”,此处异文所传递出的信息或可帮助学生对《赤壁赋》一文产生新的理解。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词本事的失真[注]两宋笔记中记录了不少宋词本事,但绝大多数并不可靠,存在严重的情节失真。

宋学达《宋人词本事书写的虚构现象及其反思》一文认为,凡有大量细节描写者、凡以词句比附情节者皆应怀疑,但对于虚构与失真的原因则未作解释。

实际上,如若将视线转至笔记的整体写作意图与笔记的文体性质,能够相对适宜地解答笔记所载之宋词本事为何普遍失真的问题。

劝诫教化是北宋笔记的常见写作意图之一,相关笔记中便存在不少情节失真却足供劝诫的宋词本事。

王得臣于《麈史》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故事:李清臣于某夜梦至王陵舍,填写了一阕怪词。

后来他在王陵舍贬所辞世,临终方悟前梦之兆。

尽管此故事颇令人生疑,但一朝宰相卒于贬所的情节构成了完美的前后落差,与王得臣在序文里提到的劝诫世人福祸相倚的意图全然相契。

这段故事也被曾敏行记录于《独醒杂志》中,但主人公变成了贺铸。

情节失真,却能够满足传播苏门群体形象的笔记写作意图。

正是不同的写作意图导致了王得臣与曾敏行的记载差异。

至于本之写作意图而将原就失真的词本事予以新的篡改增删,则主要体现在流传于世俗社会的丽情词本事中。

由于词为艳科的文体传统,丽情故事本就是宋词本事的主流。

世俗作者对已经流传于世的词本事予以香艳化的改动甚至增添,可以扩大世俗社会的潜在读者,还可以实现其市场热销的写作或出版期待。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里记录了柳永身后归葬的故事,这段情节与叶梦得先前为柳永一生作出的评价“择术不可不慎”相契,还是希望读者不要重蹈柳永覆辙。

当这则笔记条目传入世俗社会后,遭到了世俗作者本之娱乐性的篡改增添,为柳永收葬的人变为了歌妓。

这番篡改确实于世俗社会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被冯梦龙敷演成一篇《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收入《喻世明言》之中。

或许是由于丽情词本事能够获得有效传播,使得一些亲近世俗的南宋下层士人也在笔记中对丽情词本事予以新的虚构。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的私语》作者:李华秋天,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这样的季节里,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片落叶都有它的故事。

我漫步在这片金黄的世界里,脚下的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私语。

远处,山峦层叠,色彩斑斓;近处,溪流潺潺,清澈见底。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秋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秋天。

那时候,我们会一起到田野间奔跑,追逐着彼此的身影,在那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嬉戏。

而每当夕阳西下时,我们便围坐在一块大石头旁,听村里的老人讲述那些关于秋天的故事。

那时的快乐是如此纯粹,以至于多年后回忆起来,心中依旧暖洋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秋天的感受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它不再仅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一段思考的时间。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静下心来,回顾过去一年里所经历的事情,计划着未来。

也许是因为天气转凉的缘故吧,人们似乎变得更加敏感细腻起来,更加容易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今年的秋天特别不同寻常。

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活动都被取消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着,给予我们无尽的安慰和希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正如这美好的秋季一般,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题目设置:1.文章开头提到“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A. 对自然美景的赞叹B. 对生活变化的感慨C. 对童年记忆的怀念D. 对未来的憧憬2.根据文章内容,“我和小伙伴们”最喜爱秋天的原因是什么?(4分)A. 可以欣赏美丽的秋景B. 能够自由地玩耍C. 听长辈讲故事D. 享受丰收的乐趣3.成长之后,作者对秋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6分)A. 秋天只是个收获的季节B. 秋天成为了一段反思过往展望未来的时间C. 秋天让人心情低落D. 秋天意味着结束4.本文最后一段提到了什么特殊背景?这段话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6分)A. 疫情导致活动减少;强调人类面对挑战时应保持乐观B. 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C. 社会变革的影响;提醒大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D. 季节更替的规律;说明时间流逝的重要性5.请结合全文,简述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一、选择题1.(本题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

A.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B.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轾D.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2.(本题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金山和焦山本来都是江中的岛屿,如今金山与北固山一样和陆地相连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①这里的好处是静中寓动,幽深中见雄伟②山巅的板桥读书处——别峰庵也是游人流连的地方③朝暾月色,断崖石壁,以及晓风涛声,都曾博得古人赞美④焦山在江中,面对象山,背负大江,漫山修竹,终年常青⑤而今吾人登临此山,望滔滔大江东去,巨轮渔艇往来,则又有一番意境⑥而山寺中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与石坊,山间的摩崖石刻,更为此山生色不少A.④③⑥①②⑤ B.④③⑤①⑥② C.⑤①④③⑥② D.⑤①④②③⑥3.(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诗句与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A.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节)B.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端午节)C.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重阳节)D.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元宵节)4.(本题3分)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嘲讽不加调查先入为主的看法。

B.批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做法。

C.讥刺违反规定吸烟作业的工人。

D.调侃头脑简单听人指挥的莽汉。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王如意。

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

吕后恐,不知所为。

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

”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

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后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指商山四皓,末四个著名的隐士。

)。

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然上高此四人。

今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

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于是吕后令吕泽使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

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乙】当之亡,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获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伊、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轼《留侯论》) 5.(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B.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C.子房以盖世..之材D.以侥幸..于不死6.(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虽.臣等百余人何益虽.有贲、育,无所获施B.以.爱欲易太子子房以.盖世之材C.人或.谓吕后曰云霞明灭或.可睹D.不为.伊、太公之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3分)(2)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

(4分)(3)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2分)8.选文中可以看出留侯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3分)三、诗歌鉴赏(本题10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小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临江仙·都城元夕毛滂①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②。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词人毛谤晚年,因言语文字坐罪,罢秀川太守之职,待罪于杞县旅舍。

本词即写于词人羁旅之时。

②觚棱:宫殿的屋脊。

9.请分析辛词开头“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4分)10.毛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分)11.两首词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四、句子默写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本题8分)(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

(白《蜀道难》)(4)沙上并禽池上暝,。

(先《天仙子》)(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

(轼《赤壁赋》(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7)离愁渐远渐无穷,。

(欧阳修《踏莎行》)(8),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本题15分)母亲的小木匣王举芳母亲说:“小木匣的锁坏了,你给我换一个吧。

”我接过母亲手中那把带着岁月锈迹的锁说:“行,下班后我去修锁匠那里看看。

”还没下班,接到多日未见的同学,说他来出差,想见面聊聊。

我想锁早一天买晚一天买没事儿,下班后便拉着同学一起吃晚饭。

吃完饭还没到家,单位领导打来,让我明天出差一周。

出差回来,妻小声对我说:“咱妈那木匣子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啊?”“咱妈能有啥宝贝?”“整天走着坐着都抱着那个木匣子,仿佛里面有天大的秘密。

”妻努努嘴示意我,“喏,你看,睡觉都抱在怀里呢。

”我望向坐在躺椅上睡着的母亲,果然,她的双手妥帖地把小木匣搂在胸前。

这个小木匣是外公做的。

外公是个木匠,那年有人拿了木材给外公,请他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做两个柜子。

柜子做完,外公用下脚料做了这个小巧玲珑的木匣。

外公虽是木匠。

但外婆是个病身子,加上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的吃喝,没有余钱给就要出嫁的母亲买木材做嫁妆,小木匣成了母亲唯一的陪嫁。

母亲欢喜地抱着空空的小木匣走出外公的家,进了奶奶家的老宅子,开始了另一段人生。

记忆中,母亲总把小木匣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上面的小铜锁一直是锁着的。

少年的我对小木匣充满了幻想与好奇,终于趁母亲不在家,用锤子把小铜锁砸开,迫不及待地打开小木匣,里面除了一股淡淡的松木香味儿,什么也没有。

母亲回家后很生气,一把拉过我,摁在床边,照着我的屁股啪啪狠劲儿打,边打边说:“让你起邪心。

今天不让你长记性,以后你也会对别人的东西起邪心。

人,不能对别人的东西起歪心和邪心,你知道不知道?你说你记住了没……”那顿打啊,我的屁股都被打开花了,好长时间都得趴着睡觉。

小木匣也不总是空空的。

刚参加工作那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

女孩喜欢书和苹果,我想用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赢得女孩的芳心。

母亲拿出小木匣,拿来两个红红圆圆的苹果洗净、擦干放进去。

把我给女孩买的书放在苹果上面。

十几天后打开小木匣,里面的书散发着淡淡的苹果香。

我把带着苹果香的书送给女孩,女孩望向我的眼神充满了欣喜与娇羞。

后来女孩一家南迁,我的恋情就如风筝一般断了线。

“锁买来了吗?”母亲醒了。

“没,我明天一定买。

”说完这话又过了四五天,我才去买了锁。

母亲很高兴,没有责备我的拖延与忽略。

小木匣上了锁,母亲依然一刻不离地抱着它。

“我跟你说,我那天看见老王头和咱妈一起逛街,两人聊得挺热乎。

你说咱妈是不是黄昏恋了啊?”妻说。

“咱爸去世快二十年了,咱妈要真找个老伴,我还真同意。

”妻说:“我也同意。

”“妈,我看王叔挺好的,哪天请他到家里来吃饭吧。

”我试探着对母亲说。

“你王叔一点都不好。

哦,我是说他可悲惨了,儿子儿媳要抢他的银行卡,这不,他说让我给他保管着。

我说可不能放在我这里,我让他约了他的儿子儿媳,我去和他们谈了。

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再欺负老王头,就让老王头和他们脱离关系,然后把所有的钱和房产全部捐出去。

我会陪老王头一起和他们战斗到底。

他们都吓坏了。

我这像不像你们说的‘女汉子’啊?”母亲笑了。

过了一会儿,母亲抚摸着小木匣严肃地说:“我的小木匣,不能装别人家的东西,装别人家的东西,沉啊。

”母亲走得很突然,却很安然,就那么抱着小木匣在躺椅上睡着了,再也没能叫醒。

母亲离世一个月后,我让妻拿出小木匣放在桌子上,小木匣在母亲的抚摸和时光的浸润里闪着光。

我轻轻扭动钥匙,打开小木匣,一股说不出的厚重味儿扑面而来。

里面放着我和妻的结婚证。

“妈这是怕我们离婚,把我们的结婚证藏着,日夜抱着……妈……”妻禁不住哭泣起来。

妻用泪眼望着我说:“我们再也不要一吵架就说离婚好不好?”“嗯。

”我的眼睛也开始潮湿。

小木匣里本应装着属于母亲的故事,而普通平凡的母亲一辈子没有秘密。

妻擦干泪,重地把结婚证放回小木匣里,锁好,放在了枕边。

(选自《时代文学》)13.(本题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少年的“我”因为好奇,偷偷打开母亲的小木匣,母亲把“我”打了一顿,可见母亲教子之严。

B.普通平凡的母亲一辈子没有秘密,她怕我们离婚,竟然把结婚证藏在小木匣中,体现母亲之爱。

C.母亲的小木匣里究竟装着什么宝贝呢?这一疑问贯穿全文,文章的最后揭示了谜底,凸显主题。

D.文章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叙述了母亲与小木匣之间的故事,情感真挚,读来让人唏嘘感动。

14.文章中写妻说看到老王头和母亲逛街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15.文章以“母亲的小木匣”为题有什么妙处?(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本题15分)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与玄思的方法。

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

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的方法来读书。

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

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

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