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1新人教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科目生物年级初一班级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时1)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模型,能描述心脏的结构及特点。
2.通过观看“猪心解剖微课视频”,直观感受真实心脏的结构及特点。
3.通过希沃游戏配对活动,总结心脏结构特点及其规律,并能说出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
4.通过观看“心脏工作过程的视频”,归纳总结心脏工作的三个过程。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板书设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2.血流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实施教学过程设计心之初体验——指认心脏的位置微视频动态展示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两肺之间。
二、探究学习(一)心脏的结构1.心脏模型的观察研究任务1:3min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教材61页图,观察心脏的结构模型。
思考:(1)辨认心脏的四个腔,并用标签纸在相应位置贴好标签。
(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哪个腔的壁最厚?(3)找出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是分别什么血管,并用标签纸在血管上贴好标签。
(4)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何作用?3min后小组代表展示汇报本组观察结果与推论。
2.猪心的实物解剖观察——观看微课视频3.归纳总结心脏的结构(1)心脏的四个腔:特点1: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上下是(相同的),左右是(不通的)特点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
规律:心脏内部,上方下室;上下不通,左右相通。
(2)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特点:与心房连接的是(静脉)血管、与心室连接的是(动脉)血管。
任务2:根据动脉静脉的概念,用箭头画出与心脏相连的各血管中的血流方向?任务3:由此推测,血液在心脏各腔中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血流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任务4:根据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类型和血液在心脏中的血流方向,分析:为什么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为什么比右心室的壁厚?血流的距离需要的压力大小心壁的厚薄心房→心室近小心房壁薄右心室→肺动脉(将血运到肺部)较远较大右心室壁厚左心室→主动脉(将血运到全身)最远最大左心室壁最厚(3)心脏中的瓣膜:特点: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案输送血液的泵
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案输送血液的泵
主题:输送血液的泵
教学目标:
1.了解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明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和血液循环的过程。
3.能够简单分析心脏疾病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理解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泵
2.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和血液循环的过程
2.能够简单分析心脏疾病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材《生物》
2.图片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实验工具:心脏模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老师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心脏的结构,引入主题“输送血液的泵”。
二、讲解
1.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介绍心脏的工作原理。
2.简单解释血液在心脏内循环的过程。
三、实验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心脏模型,了解心脏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四、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心脏疾病对人体的影响。
2.学生报告讨论结果,老师进行点评。
五、作业
1.复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六、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脏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课程围绕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展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心脏是人体输送血液的重要泵。
通过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心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心脏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心脏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建立“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泵”的生命观念,理解心脏在维持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心脏模型、图解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提问、探究能力。
2.针对学生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和预防知识了解不多,可以增加相关内容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心脏疾病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3.针对学生对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不足,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板书设计
1.心脏的结构
-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相关的心脏健康网站、科研论文等,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心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心脏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心脏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心脏的魅力或特点。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生物学科,大部分学生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特别是与人体生理相关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具备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直观的图像、模型和实验来学习,善于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的新知识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心脏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的关键步骤,强调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作业评价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努力的价值。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进步。
3. 学生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学生可以写下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4. 家长沟通: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向家长解释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过程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在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反思方面,我认为自己在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时,讲解清晰、准确,能够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在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实验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亲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和观察力。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示范。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观看多媒体材料,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4.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对心脏跳动机制的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制作简单的心脏模型,观察心脏瓣膜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心脏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心脏结构与功能,使学生明白心脏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增强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心脏结构的复杂性及其与血液循环的精确配合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特别是心脏四个腔室的位置关系、瓣膜的功能以及血液流动的方向,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理解和记忆的难点。
-教学设想:通过三维心脏模型、动画演示和实物解剖图,帮助学生建立起心脏结构的立体概念,采用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对血液循环路径的理解。
-教学设想: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如何影响心脏健康,并结合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健康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结合实物、模型、多媒体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设想具体实施: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心脏模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新知识讲解阶段,利用多媒体动画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巩固阶段,设计心跳模拟实验和血液循环游戏,加深学生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下册 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案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课程标准
2.1.1每组派两名代表(一名负责文字说明,一名负责展示相关图片、心脏模型),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1.2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同,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着血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识记:
教学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认同和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课时安排2节课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第一课时)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将右手放在胸门左侧,感觉心脏输送血液时的搏动。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2.心脏的结构
2.1分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每组思考课本P68"讨论”中的一个问题。
教师巡视和指导。(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
注意力集中在大屏幕,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加工。
2.1.3展示:课件内容“心脏的结构”(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心脏的功能发挥各自的想像并提问。
思考与阅读课本P6第二段。
每组另派两名同学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同学分工同上)。
认真观看。
五位同学作总结性发言:“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a.比较法:通过比较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等结构,帮助学生明确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b.步骤分解法:将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逐一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c.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d.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跳动的原理、血液循环过程。
2.难点:心脏瓣膜的作用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性、心脏异常现象的解释。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心脏模型、动画、图像等,直观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降低学生对心脏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2.创设生活情境,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心脏异常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撰写一篇关于心脏健康的小短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心脏的重要性、如何保护心脏、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脏的影响等。
4.调查身边人的心脏健康状况,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运动情况等,并尝试分析这些因素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5.结合课本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解答:
a.为什么心脏被称为“输送血液的泵”?
b.心脏瓣膜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脏跳动原理、血液循环过程等知识点,提出讨论题目。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前置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常见的身体组织:皮肤、肌肉、骨骼、神经组织、消化器官、呼吸器官等;2.常见的器官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二、学习内容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1.理解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理解心脏如何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3.了解心脏与其他器官系统的联系,并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知识。
2. 学习重点和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1.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3.了解心脏与其他器官系统的联系。
3. 学习方法和步骤1.首先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心脏如何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并让学生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3.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心脏与其他器官系统的联系,并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知识;4.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1. 概念解释1. 心脏人类心脏是一个能源强大的肌肉器官,它可以通过肌肉收缩来驱动血液流动,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并在此过程中带走了废物和二氧化碳。
2. 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是一个由心房和心室组成的泵,它通过收缩和放松的运动,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中。
在心脏的收缩过程中,氧合血液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通过血管系统进入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静脉血从右心室经由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经由氧合后的输氧血液进入左心房,从而完成循环过程。
3.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一个由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器官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向全身各部位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在心血管系统中,心脏充当了泵的角色,而血管则起着输送血液、调节血压和保持体内血液稳定的作用。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也能加深对心血管系统的理解。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讲授新课时,可能会因为详细讲解而占用过多时间,导致巩固练习环节时间不足。
2.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生在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导致教学过程中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3.教学评价单一:目前采用的练习题和测试可能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评价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总用时:4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遵循实际学情,紧扣重难点,通过导入、讲授、互动、巩固、小结和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核心素养能力。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来源于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4.3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具体内容如下:
1.心脏的结构特点: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了解学生对心脏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题,检测学生对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液循环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4.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质量,包括习题的正确率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堂提问、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健康心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器官吗?它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心脏——输送血液的泵。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围绕心脏的结构特点、心脏的跳动过程以及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心脏模型、图示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心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心脏四个腔的区分和瓣膜的作用。同时,通过动画或视频演示心脏的跳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心动周期和心输出量的概念。最后,运用比喻、实例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心脏瓣膜的作用和心脏跳动的生理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心脏模型结构的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
(2)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较心房、心室;左、右心室的不同点。
4. 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完善心脏模式图。
5. 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特殊结构是什么?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动态展示心脏工作过程理sn 港|“诂貳・am 宙沽玉十匸戊崔帼扯:山和f 卓欣鼻農出6. 运用课件进一步总结、加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分别选择不同的血管向内注水,观察水从哪条血管流出。
明确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
左心室连的是主动脉,右心室连的是肺动脉,左心房连的是肺静脉,右心房连的是上下腔静脉。
分析、总结规律: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用图形表现心脏四腔及血管的结构模式图。
学习小组的代表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
5. 学生述说自己的发现: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
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连的血管。
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构建心脏的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
3. 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更深刻的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心脏在我们身体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提问:“为什么心脏对我们这么重要?”引入新课。
(二)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上册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心脏这一重要器官的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然而,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心脏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心脏模型、图示和实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设计课堂讨论和思考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心脏疾病对我们的健康有哪些影响?
2.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观念,强化正确知识。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选择题:设计关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选择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心脏跳动原理:讲解心脏跳动的机制,包括心肌收缩、心脏瓣膜的开放与关闭等,引导学生理解心率、心律等概念。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时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3.观察动物(猪)的心脏学习重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学习难点:观察动物(猪)的心脏的结构。
课时活动设计引课:播放B超影响心脏跳动的短视频,然后让学生将手放在胸部左侧,感受心脏跳动;让学生原地跳30秒,再次感受心脏跳动,比较两种状态下心脏的跳动,体会不同之处并表达交流。
提问:心脏在人们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的结构又是如何支撑它在生命的长河中永不停歇?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感受心脏跳动,体验生命的存在。
观察实物心脏外形:展示猪的新鲜心脏,请兴趣小组同学上台演示操作,其他同学通过实时投屏观察。
提示:观察外形,辨别前后。
用手捏心房壁与心室壁,比较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厚薄。
并能分清心脏四个腔的大致位置。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教导下,用真实的心脏让学生加深对心脏结构的理解。
认识心脏内部结构。
兴趣小组继续在展台操作:1.解剖心脏,对照心脏解剖图找到心脏的四个腔。
2.观察之后,小组讨论: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和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3.播放心脏收缩舒张泵血的视频。
更直观地理解心脏中的血流方向和瓣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先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再由小组合作交流、相互补充,认识到心脏内的血流方向,通过直观实物观察和动图分析,加深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心脏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呢? 结合教材示意图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认识心脏是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动力,是输送血液的“泵”。
理解心脏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心脏的结构。
②认识心脏的功能。
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心脏结构并推测它的功能。
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十分有限,现有的储备知识较少,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的事物兴趣浓厚,所以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教师恰当的启发、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
通过本节课学习加深学生对心脏——人体这一重要器官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卫生保健,拥有健康的体质。
【重、难点】1、心脏的内部结构。
2、说明心脏的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L:在课间的时候我们欣赏了美轮美奂的音乐喷泉表演,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根据常识我们都知道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那为什么喷泉的水能往高处走?是什么结构在起作用?X:水泵L:很好,是水泵,是它在起作用让水克服重力向上流动,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个类似于水泵的结构,这就是心脏。
是它给予动力,保证了血液能够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L:本课的基础知识,老师就交给大家自己来完成,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对照提纲完成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忘了拿笔将重要的知识点勾画出来,开始。
L:完成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大家自学的成果,看第一部分的问题:谁能抓住第一个机会1、心脏像倒置的,与各人大小相似。
2、心脏位于中部偏方在之间。
这位同学看书非常仔细,回答也很准确,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明确心脏的方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请我班的两位体育健将上台来做30秒高抬腿,其他同学击掌给他们打节奏,结束以后我们一起来感受心脏的搏动,1、2、3开始——停,请大伙用手找找你心脏的位置是不是跟答案一样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四、教学难点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大家是否想过血液流动的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很好,是心脏,那么你了解心脏的内部结构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吗?(生摇头)那么你想知道吗?(生:想)好!那就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进行心与心的对话。
(二)讲授新课心脏的内部结构慧眼识图:学生结合课本的心脏解剖图认识心脏的各结构名称(同桌之间可相互指认),后找同学介绍右图中1-9的结构名称。
想一想: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见心脏有何功能?2.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看看哪个腔壁最厚?3.[10]、[11]分别是何结构?有何作用?(突出强调心脏瓣膜的位置和作用)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重点问题反复练,使学生印象深刻,能够举一反三)心脏工作状态同桌两人共同合作探究心脏的工作情况,力争做到看到心脏不同工作状态图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请问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心脏处于什么状态呢?2.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断地跳动。
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
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3.请问左右心室是同时收缩还是交替收缩呢?(及时反馈学生对于心脏工作状态的理解程度)血液循环途径1.认识血液循环过程中经过的各结构名称。
(强调肺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2.分别理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及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5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5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1《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复习心脏结构(出示幻灯片),人体内血液为什么能不停的流动,具体在人体内室怎样流动的呢?(二)自主学习: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看到了血液在循环流动,并提出了〝动画中蓝血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血液到胃.小肠等处红色变成蓝色的了〞等问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三)探究交流: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观察课本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红细胞的自述,从心中出发介绍旅途风光及发生事件.然后汇报交流,上讲台边指图边说明.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总结规律:(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终点都是().(2)和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和心房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方向都是由()()()()().在明确了循环途径的基础上,再对血液循环的意义即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输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输出体外这一知识点适当加以点拨.(四)课堂小结:教师播放flash动画,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与学生共同总结当堂所学知识.(五)巩固练习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探究交流环节.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红细胞,从心脏出来,这一路都是怎么走的,经过了哪些地方,一一说清.但我们也须清醒的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欲,毕竟学生们的层次不同.因此我先让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表演,尤其让那些学习层次不好的学生主导表演,我也参与其中,亲身示范,指导帮助他们,虽然学生们说得差强人意,但哪怕有一丁点可取之处,我也及时予以表扬,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的历练学习,所有学生都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熟练掌握了.他们也尝到了学会知识的快乐.我再适时的给那些表现欲强的学生机会,让他单个汇报,这就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教学任务也就轻松完成了.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死板的教授,学生被动的静听,而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帮助.点拨.指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角色扮演游戏,更让学生亲历于知识体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红细胞,沿着这条血液循环之旅走上一遍,每到一处,报一个站名,在哪卸载加载,一一讲清.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原本的呆板的抽象记忆变成了生动的形象记忆;让原本机械的背诵变成了有趣的表演;让原本的埋头苦读变成了快乐学习.甚至连平时学习状态不好的.不爱发言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并能够基本讲述出整个循环过程,教学效果可见一斑.我很享受这节课,学生们学得快乐,老师教的轻松,教学效率也提高了.真正的体现了快乐学习的宗旨.我会继续认真挖掘教材,加工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爱上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2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案例名称《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科目生物教学对象初一提供者孙婧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过程和方法: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述法,观察法,演示教学法,讨论法.通过多层次教学和让学生反复记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课件〝心脏的结构〞2.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5.血液(动脉血.静脉血)标本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猜谜语,激发兴趣引入.出示课件,创设氛围,引入谜语.通过谜语引入新课.积极思考,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心脏世界心脏的结构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分别连接的血管: 上房下室房静室动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组观察新鲜猪心脏,分组讨论课本68页〝讨论〞中的问题. 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利用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心脏的功能血液输送的动力器官诱导提问.布置阅读.思考.展示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发挥想象,提出问题.阅读与思考课本69页第二段.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认真观看.同学总结本小节的收获.利用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小结展示血液循环课件. 讲解,指导. 体循环,肺循环认真观看课件.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图表.文字等).〝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评价设计通过本节教学实践,深深的感到多媒体课件将形.声.色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维动画直观形象,达到很好的辅助效果.学生对心脏实验.特别是灌流实验兴趣浓厚,参与的力度大.学生通过以小组合作方式对实物羊心和电脑动画的观察实验.合作与交流,去发现规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内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是灌流实验对学生要求的层次较高,学生刚刚接触心脏的结构,马上能在实物上准确找到血管难度较大,个别的学生因不能准确找到血管使实验失败.改进措施:在教学中,要力争能突破心脏四腔及相连血管的知识后,再进行灌流实验.另外,教师可以课前培训小组长,让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确保实验的效果.八.帮助和总结本教材所提供的课件对本堂课帮助很大,还有一些动态图,通过本节课,我觉得学生学习积极性特高,但是血液循环处学生有点茫然,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所以平时应多采取这种方式,并且我发现课堂最后应该以没有时间限制的活动结束,这样不会影响课堂进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相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二.教材分析及处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生物学六年级下册中较重要内容.它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人体消化系统和人体呼吸系统后进行的进行.除了讲授好本节内容知识外,还要提到总结前段学习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主要以观察为主,采用〝提问—观察—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通过探究概括总结出新知识.通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二)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教学重点:人体心脏结构和与其相连的血管关系复杂,它们共同构成血液流动的管道,心脏是促使血液在这个管道中流动的重要动力器官.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下一节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因此,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是由于心脏内具有瓣膜,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从而控制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且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较抽象和复杂.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为本节课的难点.三.教法与学法: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启发引导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一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水平与小学高年级差不多,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还有待于加强,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让学生充分感知.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其次,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四.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生:血管的种类.特点.分布和血流的方向).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可是血液的流动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对,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或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3.新课教学:(一)心脏的内部结构(1)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在左胸,感受自己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内脏图,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展示猪的心脏实物,识别人体心脏的方位.(2)识别心脏的各个方位后,通过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讲授心脏的结构.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的黑板图,肯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将出心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3)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教师指着实物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通过观察与提问,使学生明白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同时设问:同学们,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的时候,能不能回到心房,同样,动脉的血流能不能回流到心室呢?让学生进一步回答:不能.教师再问:这两个瓣膜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学生归纳出瓣膜的开闭与血液流动的关系,这样通过多次反复观察实物进行探究,教学的重点就突出出来了.(4)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让学生一一说出心脏的各部位的结构名称,这样使学生能够加深印象.(二)心脏工作过程: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停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答不出来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心脏工作的动态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跳动规律,使知识变得动态.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同时学生也意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好处.接着,教师出示心脏每分钟所跳动所需的时间图解,请学生计算该过程中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学生通过算一算,进而了解心脏不倦地跳动的原因.(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四)板书设计: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件附表,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房室瓣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动脉瓣(五)教学反思: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当努力将新课程教育的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房室瓣肺静脉主动脉动脉瓣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效性体现在是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能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讨论阶段能充分营造气氛,师生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案例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心脏的位置心脏的形态.大小和方位的区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爬坡的汽车.抽水的水泵和倒立的人体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比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心脏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使学生联想到发动机.水泵和心脏具有相似的功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心脏为什么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自然萌生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组织学生用手感觉心脏的跳动,并说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具体位置,最后多媒体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通过切身体验,表述自己的心脏的位置.学生观察〝人体体腔解剖图〞,进一步确认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学生对〝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却很难用生物学学术语言准确表达.现场做运动,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学习和表达交流,自主构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知识.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更加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心脏位置的认识.引导学生分组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描述心脏的形态,猜测人的心脏大小,鼓励学生想办法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最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强化学生的认识.小组观察猪的心脏实物标本:(1)述说自己对心脏形态的看法.(2)猜测人的心脏的大小,了解自己的心脏大小.(3)学会区分心脏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4)观察〝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进一步明确心脏的形态和方位.学生第一次观察心脏实物标本,兴致非常高,标本的直观性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构建〝心脏的形态.大小〞知识.学生在尝试着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时,发现必须先区分心脏的各个方位,于是学生主动进行〝区分心脏方位〞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心脏的功能心脏的结构(1)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2)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a.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位置b.实验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组成,回忆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①学生观察心脏,说出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根据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②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发现改善心脏的结构能加强心脏的功能,明白合理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生感受到了新知不新,学会用旧知去同化新知.根据结构特点推断功能,促进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并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心脏压送出的血液总能沿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这是为什么呢?进一步探索心脏的结构奥秘:指导学生取下已经剖开的心脏的前壁,参考教科书p68〝心脏的解剖图〞,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辨认,在小纸条上写出四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
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及人的心脏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和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数量充足的新鲜的猪的心脏,并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人的心脏模型;制作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收集有关心脏的资料。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教师口述: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大家是否想过血液流动的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很好,是心脏。
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左侧,或者剧烈运动后刚停下来,你会感受到心脏的搏动,心脏是怎样搏动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板书设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左、右心房—与静脉相通四个腔左、右心室—与动脉相通动脉瓣结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瓣膜房室瓣自主学习:观察课本78页心脏解剖图回答下列问题:1.心脏壁由_______组织构成,由此你推断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心脏有_____个腔室,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它们相连通的血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室壁比心房壁_______,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______。
4.心脏的四个腔中相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脏的______侧与_______侧的腔不相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目标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重点、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
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
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3、印制观察记录单,便于课堂观察并记录结果。
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肺循环:观察思考,分析人体内血液循环流动离不开心脏的作用。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
结合观察提纲,观察动物心脏,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通过分析,作出推断血液在心脏的流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尝试通过对动物心脏注水,验证血管及与心脏各腔室的通连关系。
同时发现新问题,瓣膜的存在及作用。
观看演示对循环形成整体认识。
分组以“旅游”的形式,展开游戏。
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各条“旅游线路”,通过对“景点”和沿途发生的“主要事件”的介绍,认识了解循环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问题情景创设,连通的两组输液管模拟封闭的循环管道,怎样使其中的液体流动?提供观察材料,巡视指导科学的进行观察。
巡视引导,指导学生总结整理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的感性认识,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血液循环演示仪,对血液循环形成初步认识。
组织游戏,协助理顺循环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教学过程师: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如果在管道系统中把心脏排除在外,只有各种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血液在其中能否正常循环流动?(出示由两组输液管连接成的封闭管道,装入滴有少许红墨水的水)生:不能流动。
生:能流动。
师:演示将封闭的管道平放、竖立,观察液体能否流动。
生:不论怎样放置,液体都不能自动地在管道内循环流动。
师:如果要想使管内液体流动起来,但又不能改变管道的位置,能否做到?生:用手交替压缩输液管的回血管,管内液体循环流动起来。
师:请思考,通过上述过程,联想在人体内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起什么作用?生:平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后,心跳更加剧烈。
生:心脏通过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推动着血液在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
师:对,心脏在血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为整个循环过程提供动力,同时也象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从低处流向高处。
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请同学们尝试通过观察揭开心脏之迷。
(下发观察材料和提纲,通过观察解决相关问题。
)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羊的心脏,借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师: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注意按照科学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
生:我们结合人体内脏图,了解到人的心脏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约和自己的拳头相当,形状类似平时人们画的心形,上面较宽血管多,下面稍尖。
师:(借助人的心脏模型)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这样的,靠身体左侧或右侧对应的称为心脏的左侧或右侧,同时同学们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能大致区分心脏的前后和左右。
生:通过观察剖开的心脏壁,有肌肉纤维,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所以,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也就是跳动,可以挤压血液,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师:看来只有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才能不断地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是这样的吗?生:是这样的,如果心脏不跳动了,人也就死亡了。
生:不是,我从资料上了解到,人类的心脏也是要休息的,只不过是方式不太一样,它是通过舒张时间相对长于收缩时间来保证休息的。
师:是的,心脏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得到充分的休息。
心脏是如何使血液回流心脏再将血液射入血管的?生:我们观察解剖的心脏,看到心脏是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且发现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同,左右是完全隔开的。
生:我们比较了心脏四个腔室的壁,尽管都是由肌肉组成的,但是厚度差别很大,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体都不如心室厚。
生:是这样,老师,我们组观察的心脏没有剖开,用手捏心房和心室的壁感觉不一样,心房的壁感觉要薄的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师:(结合人的心脏模型)同样是心脏的壁,但是厚度却不同,同学们试着结合肌肉的功能特点,作出推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学生小组交换意见)生:肌肉能够收缩提供动力,肌肉越厚,收缩也就约有力量,腔室里面的血液获得的动力也越大,向前流动越远。
心房壁薄,收缩力量小,血液流的距离不远,心室肌肉壁厚,收缩有力,血液流的距离远。
血液流动最远的应该是左心室射出的血,因为左心室是四个腔室中壁最厚的。
生:我们分析认为,从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自然位置来看,心房在靠上的位置,心室相对靠下一些,应该是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血液从心室离开心脏流向全身,血液流回心脏进心房。
所以心室的壁都比心房要厚。
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推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提出探究的方案。
生:(讨论,效果不很理想。
)师:能否运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在遇到的困难?生:根据各类血管的功能,结合刚才的推测,动、静脉与心脏腔室的通连关系应该是:我们想通过向静脉血管里面灌水,看看是不是从动脉血管流出,如果是从动脉中流出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
师:如何判断与心脏连接的血管是哪类血管呢?生:看血管壁的薄厚,外观直径相当的,壁厚,内径小的是动脉血管,壁薄,内径大的是静脉血管。
生:也可以通过已解剖的心脏,看心房、心室和外面的哪条血管连通,通连关系是“房连静,室连动”,然后在没有解剖的心脏对应位置找到相应的动脉和静脉。
师:很好,同学们不但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还善于总结规律。
大家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判断并实际操作,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
(学生两组合一组,每组各有一个已解剖的和完好的动物心脏,进行实验)师:请各组介绍你们实验的结果和认识。
生:我们从与右心房相通的静脉向里面注水,水是从动脉血管流出的,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血液从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血液从动脉流出。
生:我们还注意到,从一侧静脉注入水,水是从与同侧心室相通的动脉中流出的。
师:(边听学生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心脏简单工作示意图)血液是从静脉进入心房,心房血液进入心室,血液又从同侧的心室进入动脉,离开心脏的。
各组实验都进行的顺利吧!?生:顺利,结果是这样的。
生:老师,我们灌了好长时间,不知为什么水总是进不去,流的到处都是?师:让我们大家帮帮这一组好不好?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上来示范他们是怎样做的。
(该组同学上讲台示范操作)生:老师他们灌水的那条血管不是静脉血管,是动脉血管。
师:(通过与解剖的心脏比照,同时比较同等粗细的血管的管壁)大家看到,这组同学选择注入水的这条血管的确是动脉血管。
那么,为什么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呢?(有部分同学低头搬看本组的实验材料)生:在动脉血管与心室的连接处有瓣膜,这是动脉瓣。
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动脉里面的血液不能流回心室。
所以,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
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也有这样只能单向开放的瓣膜,这是房室瓣。
有了房室瓣,心室的血液也不会倒流回心房了。
师:这样看来,心脏内的各种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师:(展示课件,心脏收缩舒张的动画演示)位于我们胸腔内的心脏,从它的组成、结构,都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就象工作能力巨大的泵,保证了血液在管道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血液循环具体是如何进行的,下一课时学习。
[第二课时]师: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
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
生: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哈维(1578---1657),师: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原则要遵守:1、我们都把心脏作为“大本营”;2、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记载。
各组分头行动,我们看哪个组旅游收获最大,出发!生:(开始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汇总)师:请我们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旅游见闻”。
生:我来为大家做导游,重温我们刚才的旅途: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
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
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
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师:很好,介绍的很精彩。
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我们是一个组的,我补充一点,在毛细血管那里,除了氧出去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也一同出去了,进来了不少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起随循环回到了右心房。
师:有没有其他小组,也是从左心室出发的,沿途所见所闻相同吗?生:差不多。
生:从主动脉分支出来,也可以进入内脏器官,胃、肝、肠等处,或者是经过下肢的毛细血管,然后由下腔静脉也可以回到右心房。
师:同学们试着这条旅行线路理顺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点”以及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
生:先理沿途“主要景点”:左心室→主动脉→各级静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