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烧伤敷料的研究进展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作者:练祝平黄立妮蔡浩邹永通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34期【摘要】纳米银敷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功能性敷料,应用于烧伤创面,具有抗菌谱广、无毒副作用、愈合后瘢痕少、渗出少、有利引流、保护创面、镇痛等优点,其杀菌机制为重金属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且机体不易产生耐药性。
本文介绍了纳米银的抗菌原理、纳米银敷料用于治疗烧伤创面、纳米银的安全评价,并展望纳米银应用的未来。
【关键词】纳米银敷料;烧伤创面;生物安全性烧伤患者感染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因创面局部血管阻塞,全身抗生素应用难以到达局部创面,单靠静脉用药控制细菌繁殖效果不理想,所以,创面的处理对于治疗烧伤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
在处理创面时主要应用外用药,理想的外用药应具有抗菌谱广、无毒副作用、愈合后瘢痕少、渗出少、有利引流、保护创面、镇痛等特点。
银制剂用作烧伤创面外用药已有数十年历史,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且机体不易产生耐药性。
1纳米银敷料抗菌原理银属于重金属,对人体毒性小,且抗菌谱广,细菌不会对其出现抵抗性。
银可阻断细菌内的电子传输系统,增强细菌DNA的稳定性,从而减弱细菌的细胞复制,同时可破坏细菌本身结构,及其存在的受体功能,生成无效代谢化合物,具不可溶性,更加有利于预防及控制感染。
银可减轻伤口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2]。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细菌可逃脱银的杀灭性。
当材料达到纳米材料尺度,即1100 nm时,即会出现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3]。
表面积将大幅提高,可充分与皮肤及创面渗出液相接触,提高抗菌活性[4]。
纳米银颗粒极其微小,因其具有独特的体积,可轻而易举进入病原体,迅速与存在于细菌中的酶蛋白巯基-SH结合,使代谢酶失活,细菌无法进行正常代谢,最终导致死亡。
纳米银还可与细菌的DNA碱基相结合,形成交叉链接,使嘧啶或嘌呤中相邻氮间的氢键被置换,导致DNA变性,使细菌无法进行复制[5]。
纳米银的原子排列顺序介于分子与固体之间,称为“介态”,具有强大的抗菌能力,可杀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致病微生物。
新型敷料用于小面积烧伤的效果观察
新型敷料用于小面积烧伤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通过使用新型敷料治疗小面积烧伤,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加快了伤口的愈合。
方法根据烧伤创面不同时期分别采用透明膜类敷料、水胶体、水凝胶、藻酸盐、海绵类浸润愈合。
结果新型敷料对小面积烧伤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结论各类新型敷料既符合现代伤口敷料的特点,在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敷料,可为创面愈合提供最佳的环境。
【关键词】烧伤;敷料;伤口护理烧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损伤。
传统烧伤的治疗多采用油纱保护创面或用抗生素纱条湿敷。
近年来,我院门诊换药室根据烧伤的损伤程度,采用透明膜、水胶体、水凝胶、藻酸盐和海绵类等不同的新型敷料对烧伤面积在5%以下的小面积烧伤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人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8~68岁,平均岁。
烧伤程度:浅Ⅱ度烧伤15例,深Ⅱ度烧伤22例,Ⅲ度烧伤21例。
受伤时间7~24天,平均天。
烧伤面积:<1%者30例,1%~2%者13例,2%~3%者6例,3%~4%者6例,4%~5%者3例。
换药方法清洁局部伤口常规消毒,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保护受伤创面,清除深度烧伤伤口内的坏死组织、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湿润。
选择新型敷料根据烧伤深度和伤口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新型敷料:(1)浅Ⅱ度烧伤有疱皮的创面:受伤时间<3天,水疱小而壁薄的可保留水疱。
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用纱布轻轻蘸干,选用透明膜类敷料(如3M的Tegaderm)覆盖,5~7天更换敷料。
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后用透明膜敷料覆盖。
受伤>3天且水疱壁较厚;怀疑创面已经污染;属化学烧伤,尤其是有毒物质烧伤等均揭除疱皮。
使用方法: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揭除疱皮,用纱布轻轻蘸干,选用脂质水胶体敷料(URGO的优拓)覆盖创面,外用纱布包扎。
3~5天更换敷料。
(2)深Ⅱ度烧伤创面:对创面基底部有少量坏死组织且渗出液较多者,可选用藻酸盐类敷料(如URGO的优塞、ConvaTec的Kaltostat)覆盖。
湿性敷料治疗在烧伤创面的应用进展
湿 性 敷料 治 疗在 烧伤 创 面 的应 用进展
刘公洪 综述 , 廖
[ 关键 词] 烧伤创 面 ; 湿敷 ; 治疗
毅
审校
A
[ 中图分类号 ] R64 4 [ 文章编号 ] 17 — 13 21 )1 13 2 62 79 【020 - 1- 0 0
新的湿润伤 口愈合 理念。 自2 世纪 9 年 代以来 , 断出现的 0 0 不
新型密 闭性敷 料 就 是利用其 相对 封闭和保 湿原理 。湿 润环
境促进愈合 的机制在于 : 创造低氧环境 , 促进毛细血管生成 ; 有 利于坏死组织 和毒索的清除 ; 强化生长 因子与靶 细胞 的相互作 用; 避免新 生上皮组织和敷料相粘连 , 减轻患者痛苦 。因此 , 持
续湿性治疗 的简单有效方 法一直是 影响 湿性治疗 技术在 临床 广泛应用 的重要 因素 , 本文就湿性敷料在烧伤创 面的应用做一
简要综述 。
胞 已坏死 , 成为不可逆性损伤 , 而瘀滞带组织处 于间生态 , 治疗 得当则可 以逆转其 向坏死方 向发展 。传统 的干燥疗 法虽 可 J
减少创面感染 的机会 , 但烧 伤后失 去 了正 常皮肤 功能 的创面 , 直接处于干燥 的空气或在 吸湿性很强 的包扎敷料下 , 创面 大量 水分蒸发或丢失 , 将会使瘀滞 带组织 细胞大 量失水 ; 又因充 血 水肿带微循环障碍 , 水分不 能及时 得到补 充 , 受损组织 因脱 水 而加速死亡 , 使得创面加深 , 响创面愈合 ’。有研究表 明湿 影 。 J
2 0 7:3 0 6, 2 9—2 1 4.
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一种生命威胁。
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时,皮肤替代物的使用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皮肤替代物研究也在不断取得突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本文将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多种皮肤替代物被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干细胞疗法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
研究表明,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受损的皮肤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目前,干细胞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也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可以对皮肤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使其具有更强的再生能力和抗损伤能力。
这种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未来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除了以上所述的方法外,生物打印技术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通过生物打印技术,研究者可以精确地制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皮肤替代物,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
生物打印技术的进步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除了皮肤替代物的应用外,患者的饮食营养、抗感染治疗、心理支持等方面也需要给予重视。
只有多学科的协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皮肤替代物研究正在取得长足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优秀的皮肤替代物问世,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索,以验证新技术的安全性和疗效,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为大面积烧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促进他们早日康复。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 纳米银敷料 ; 烧 伤创 面 ; 生物安全性
烧伤 患者感 染率较高 , 在治疗 过程 中, 因创 面局 部血管 阻塞 ,
2 纳 米 银 敷 料 用 于 治 疗 烧 伤 创 面
全身抗生 素应 用难 以到达局部创面 , 单靠静脉用药控制细 菌繁殖 效果不理 想 , 以, 面 的处 理 对 于治 疗 烧 伤来 说 显 得尤 为 重 所 创
cne e ,00, ( D)5 7 5 8. acr s2 0 2 6 :07— 0 2 R 0
cl et acrJ . u,0 5 5 ( up )2 . oo ca cne[ ] G t2 0 ,4 Sp l :0 r l 2 [4 卢仁 泉 , 1] 郭林 , 许晓峰 , 胃肠道 恶性肿 瘤患者血 浆肿 瘤型 等.
o umo 2 一 py u ae k n s n l s f p te s wih l g ft rM r v t i a e i p a ma o aint t un
tmo m re rfe nldn h u o u r akrpo l i uigtetm rM2一P J . ni is c K[ ] A t —
cn e R s2 0 ,5 3 :57—11 . a cr e ,0 5 2 ( A) 10 55
cne o pr o te ln i ae[ ] C ne e c acr ncm ai nt o r u gds ss J . acrD t t i s o h e e
Pe ,0 0 2 ( )5 1 5 5 rv20 ,4 6 :3 — 3.
曩 | | | | | 。l 2 ( ) 3 0—3 3 3 4 :7 7.
纳米银敷料和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烧伤的对比研究
纳米银敷料和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烧伤的对比研究目的对应用磺胺嘧啶银霜与纳米银敷料两种方式对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
采用磺胺嘧啶银霜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纳米银敷料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烧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烧伤部位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纳米银敷料对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标签:磺胺嘧啶;银霜纳米银敷料;烧伤治疗在对烧伤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局部抗菌药物的应用依然是对创面发生侵袭性感染症状进行有效预防的一种重要措施[1]。
良好的局部抗菌药物必须具备很强的穿透焦痂的能力、广泛的抗菌谱、耐药性产生的可能性低、不会对局部造成刺激、用药后没有全身不良反应、应用方便等几大特性。
磺胺嘧啶银霜是以往临床上对烧伤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常用的外用类药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该药物存在穿透力不强、容易出现耐药菌、对创面上皮化会产生不利影响等几大缺点[2]。
本次研究对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应用磺胺嘧啶银霜与纳米银敷料两种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6.8±1.4)岁;烧伤时间1~9 h,平均烧伤时间(2.7±0.5)h;电弧烧伤疾病患者13例,热液烧伤疾病患者14例,火焰烧伤疾病患者18例;浅Ⅱ度烧伤疾病患者23例,深Ⅱ度烧伤疾病患者14例,Ⅲ度烧伤疾病患者8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6.9±1.3)岁;烧伤时间1~8 h,平均烧伤时间(2.6±0.4)h;电弧烧伤疾病患者12例,热液烧伤疾病患者14例,火焰烧伤疾病患者19例;浅Ⅱ度烧伤疾病患者24例,深Ⅱ度烧伤疾病患者13例,Ⅲ度烧伤疾病患者8例。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进展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创面修复作为外科领域的重要部分,其治疗方法与材料也在持续进步。
新型敷料的应用与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新型敷料不仅在传统敷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升级,更在材料选择、功能设计、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我们将从新型敷料的分类、特点、临床应用实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创面修复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传统敷料与新型敷料的比较传统敷料如纱布、绷带等,在创面修复中一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创面,防止感染,以及吸收渗液。
传统敷料在使用时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如更换频繁、易粘连创面、吸收渗液能力有限等,这些问题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并影响创面的愈合速度。
相比之下,新型敷料在设计和功能上都有了显著的改进。
新型敷料不仅具备传统敷料的基本功能,还引入了许多创新的科技元素,如生物活性物质、纳米技术等。
这些新型敷料能够更好地模拟皮肤的自然环境,为创面提供更适宜的生长条件。
自粘性:新型敷料通常具有更好的自粘性,能够更紧密地贴合创面,减少更换次数,降低患者的痛苦。
透气性:通过改进材料和设计,新型敷料在保持创面湿润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保持透气性,减少感染的风险。
吸收能力:新型敷料通常具有更强的渗液吸收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创面渗液,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
生物活性:一些新型敷料还添加了生长因子、抗菌剂等生物活性物质,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降低感染风险。
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传统敷料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敷料的设计和功能还将不断完善,为创面修复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新型敷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独特的优势和效果为创面修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纳米银敷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功能性敷料,应用于烧伤创面,具有抗菌谱广、无毒副作用、愈合后瘢痕少、渗出少、有利引流、保护创面、镇痛等优点,其杀菌机制为重金属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且机体不易产生耐药性。
本文介绍了纳米银的抗菌原理、纳米银敷料用于治疗烧伤创面、纳米银的安全评价,并展望纳米银应用的未来。
标签:纳米银敷料;烧伤创面;生物安全性烧伤患者感染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因创面局部血管阻塞,全身抗生素应用难以到达局部创面,单靠静脉用药控制细菌繁殖效果不理想,所以,创面的处理对于治疗烧伤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
在处理创面时主要应用外用药,理想的外用药应具有抗菌谱广、无毒副作用、愈合后瘢痕少、渗出少、有利引流、保护创面、镇痛等特点。
银制剂用作烧伤创面外用药已有数十年历史,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且机体不易产生耐药性。
1纳米银敷料抗菌原理银属于重金属,对人体毒性小,且抗菌谱广,细菌不会对其出现抵抗性。
银可阻断细菌内的电子传输系统,增强细菌DNA的稳定性,从而减弱细菌的细胞复制,同时可破坏细菌本身结构,及其存在的受体功能,生成无效代谢化合物,具不可溶性,更加有利于预防及控制感染。
银可减轻伤口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2]。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细菌可逃脱银的杀灭性。
当材料达到纳米材料尺度,即1100 nm时,即会出现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3]。
表面积将大幅提高,可充分与皮肤及创面渗出液相接触,提高抗菌活性[4]。
纳米银颗粒极其微小,因其具有独特的体积,可轻而易举进入病原体,迅速与存在于细菌中的酶蛋白巯基-SH结合,使代谢酶失活,细菌无法进行正常代谢,最终导致死亡。
纳米银还可与细菌的DNA碱基相结合,形成交叉链接,使嘧啶或嘌呤中相邻氮间的氢键被置换,导致DNA变性,使细菌无法进行复制[5]。
纳米银的原子排列顺序介于分子与固体之间,称为“介态”,具有强大的抗菌能力,可杀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致病微生物。
中药外用治疗烧烫伤的研究进展
论从设备还是技术方面 , 烧伤治疗 为黄芪提取物联合表皮生长 因子 度 自身对照烫伤模 型 , 分为积雪草 水平均取得 了迅速发展… 。 中医学 治疗组( 联合组 ) 、 表皮生长因子治 苷治疗组和对照组 。研究结 果显 在这方面也有很好 的疗效 , 临床运 疗组( E G F 组) 、 黄芪提取物治疗组 示 , 积雪草苷治疗组细胞周期蛋 白
, 】 研究复方紫黄乳膏对大鼠深 释放的影 响 , 结果表 明 , 芦荟粗 多 近几 十年来 , 医学界按照烧伤 等 [ 的原因将烧伤分为 以下几种 : 热力 Ⅱ 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作用 , 对照组 糖 和 芦荟 凝 胶 均 能 有 效 减 少 烫 伤 N F — , I L 一 1 6 及I L 一 8 烧伤、 化学烧伤 、 电烧伤、 放射性烧 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结果显示 , 创面组 织 中T 伤等。 对不同烧伤 的治疗与研究也 复方紫黄乳膏对大 鼠皮肤深 Ⅱ度 的释放 , 减轻创面炎性反应。张 涛 有 了很大 的进 步 ,我国也 陆陆续 烧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周易等… 等[ ] 研究积雪草苷对烧伤创面愈合 续、 有计划地开展了有关烧伤医学 用黄芪提取物联合表皮生长 因子 中细胞周期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的研究 ,并取得 了显著的成效 , 不 治疗大 鼠皮肤烫伤 , 将大鼠随机分 表达 的影 响,采用Wi s t a r  ̄鼠深 Ⅱ
近年来 , 在 医学研究人员 的共 间。 苏宇等[ 5 】 研究复方烫伤膏对大 B , c 三组 , A 组 予苦地 湿敷剂 , B 组 同努力下 , 烧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 鼠深 Ⅱ度烫伤模型 的保 护作用及 予硼酸外喷伤 口, C 组不做 任何处 究取得 了较大的进展 。 杨军等 观 机制 , 其研究结果显示 , 复方烫 伤 理。观察记录创面结痂 、 脱痂和愈 察 中药伤油对 大 鼠深 Ⅱ 度 烫伤 膏 ( 合时间。 结果表明, A 组皮损面积下 由黄芪 、 黄芩 、 虎 杖等 药物组 创面愈合的作用 , 制备深 Ⅱ 度大 鼠 成 ) 对大鼠深 Ⅱ度烫伤具有 良好的 降速度最快 , 疤痕 面积最 小 , 愈合
水胶体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探讨
水胶体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探讨水胶体敷料是一种新型的敷料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保湿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护理。
随着水胶体敷料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人们对其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促进创面愈合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探讨水胶体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1.1 促进创面愈合水胶体敷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保湿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
研究表明,水胶体敷料能够形成一层透明的凝胶膜,保持创面处于湿润环境,有利于细胞再生和修复。
水胶体敷料中的透气孔可以有效排出创面渗出物,避免创面结痂,有利于创面愈合。
1.2 减少感染风险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严重影响创面愈合。
水胶体敷料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感染风险。
其透气性和吸水性能较强,能够及时排出创面渗出物,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有效预防创面感染。
1.3 缓解疼痛水胶体敷料能够提供良好的舒适度,减少创面疼痛。
其柔软性和透气性能较好,可以紧密贴合创面,减少对患者的摩擦和刺激,有利于缓解疼痛。
水胶体敷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为创面提供必要的营养,促进创面再生。
研究表明,水胶体敷料中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创面愈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水胶体敷料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探讨2.1 创面湿润环境的维持2.2 渗出物的排出水胶体敷料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能够及时排出创面渗出物。
创面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细胞垃圾,如果不能及时清除,会对创面的愈合造成影响。
水胶体敷料通过透气孔排出创面渗出物,有利于创面愈合。
2.3 营养物质的提供2.4 抗菌作用水胶体敷料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创面的感染风险。
感染是创面愈合的主要障碍之一,水胶体敷料的抗菌作用有助于促进创面的愈合。
新型功能性敷料在烧伤创面处理中的应用
新型功能性敷料在烧伤创面处理中的应用随着湿性愈合理论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各种各样的新型敷料逐渐应用于烧伤创面的处理中。
新型敷料具有缓解疼痛、吸收创面渗液、防止新生组织、防止细菌感染、缩短治疗时间、成本低等优点。
新型敷料在临床上虽然存在单价较高的缺点,但从伤口愈合全过程和患者的舒适度以及经济学成本方面综合考虑,新型敷料仍不矢为临床治疗创面愈合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标签:烧伤创面;新型敷料;纳米银;泡沫敷料;藻酸盐水凝胶;油纱;供皮区;创面愈合人体皮肤有两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是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另一方面是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丧失。
烧伤后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的损害均与皮肤屏障作用的破坏与丧失有关。
如:新陈代谢加剧、体温下降、水分过度散失、蛋白质的大量丢失及内分泌和免疫系統的失调[1]。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型敷料进入伤口与创面治疗领域,也逐渐应用于烧伤创面的处理中。
新型功能敷料具有一系列的特殊功能,如为伤口提供一层物理屏障,控制伤口产生渗出物,从潮湿伤口上吸收脓血,为干燥的伤口提供水分;不与创面粘连,在伤口愈合后容易从伤口上剥离;具有填充作用、脱痂作用、止血作用;减少或去除瘢痕的形成;调节伤口周边金属离子的含量;加速伤口的愈合等。
目前临床上对于烧伤创面常用的新型敷料有如下几种:1 纳米银离子抗菌敷料纳米银离子抗菌敷料在烧伤创面中主要适用于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
医学界早在19世纪初就发现了银离子的抗菌性。
Acticoat[2]于1998年推出银离子敷料,该敷料的吸收量是它自身重量的20倍,同时可以使伤口有一个湿润的环境。
由于纳米银烧伤敷料是应用纳米技术将纯天然的银离子经过精细方法加工制成,产品颗粒在100nm以内,90%的颗粒在25nm左右,能均匀的覆盖在医用脱脂纱布上,性能稳定,以抗菌消炎为主。
银是一种白色重金属,其机制是银离子与细菌病原体的DNA碱基结合,使DNA不能复制,银离子与细菌病原体蛋白质结合,形成银蛋白,可使细菌失活[3];纳米银敷料接触伤口后,迅速并持久地释放纳米银粒子,快速有效地杀灭侵入伤口的细菌、真菌及其他病原体,使感染得到控制。
水凝胶烧伤敷料研究进展
水凝胶烧伤敷料研究进展罗建斌1 方国芳2 综述 谢兴益1 钟银屏1,△ 审校1(四川大学医用高分子及人工器官系,成都 610065)2(杭州拜康医用产品有限公司,杭州 310052) 摘要 从烧伤的分类及愈合出发,提出了理想烧伤敷料的要求。
阐述了各种敷料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对合成敷料的发展现状特别对薄膜敷料和水凝胶敷料的研究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分别对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及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
最后讨论了合成烧伤敷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凝胶 烧伤敷料 合成敷料 聚氨酯膜 合成高分子 天然高分子Progress i n the Stud ies on Hydrogel Burn D ressi ngsL uo J i anb i n1 Fang Guofang2 X ie X i ngy i1 Zhong Y i np i ng1,△1(D ep art m ent of B iop olym er&A rtif icial O rg ans,S ichuan U niversity,Cheng d u 610065,Ch ina)2(H ang z hou B ekon M ed ical P rod ucts Co.,L TD.,H ang z hou 310052,Ch ina) Abstract Syn thetic bu rn dressing rem ain s the cen tral them e fo r bu rn dressing developm en t.T he advan tages and disadvan tages of cu rren t availab le dressings w ere review ed.A s one of the mo st successfu l dressings,the hy2 drogel bu rn dressing,its com b inati on w ith o ther m aterials and related p rogress in researches w ere p resen ted in de2 tail.F inally,the trend in developm en t of syn thetic bu rn dressing w as p resen ted.Key words H ydrogel Bu rn dressing Syn thetic dressing Po lyu rethane fil m N atu ral po lym er Syn thetic po lym er1 前 言皮肤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具有重要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屏障功能。
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现代医学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备受关注,皮肤替代物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备受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传统烧伤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入手,介绍了皮肤替代物的分类和目前常用的种类,然后探讨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分析了挑战与机遇。
概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对于了解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研究进展、传统烧伤治疗方法、分类、常用、最新、临床应用、展望未来、挑战、机遇。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烧伤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创伤,特别是大面积烧伤,其治疗过程常常十分复杂和漫长。
传统的烧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植皮和自体皮肤移植,但这些方法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供皮肤有限、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等。
研究和开发出适合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皮肤替代物势在必行。
皮肤替代物是指一种能够替代天然皮肤功能的人造或异物材料,可用于覆盖烧伤面积,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目前,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皮肤替代物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这些皮肤替代物可以根据其来源和组成分为生物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多种类型,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本篇文章将介绍传统烧伤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类型的皮肤替代物进行分类和介绍,并对目前常用的皮肤替代物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将探讨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应用情况,展望未来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将为读者提供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替代物研究的整体了解和认识,为后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打下基础。
1.2 研究意义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伤害,严重的大面积烧伤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在传统的烧伤治疗方法中,皮肤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是由于供体皮肤有限,手术创伤大,容易感染和留下瘢痕等问题,使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面临着挑战。
研究皮肤替代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医用创伤敷料的研究进展
医用创伤敷料的研究进展敷料在医学上一般是指暂时性盖在伤口上,有保护作用的覆盖物。
皮肤损伤时,选择合适的敷料覆盖在伤口上,可协助控制出血、防止感染并吸收分泌物,从而促进伤口快速愈合。
最佳敷料应该具备以下特性:接触面能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加速上皮组织形成,减轻疼痛并分解坏死组织;可吸收多余的渗出物;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并且能够有效阻隔细菌和有害微粒;使伤口表面温度保持在37℃左右,有利于肉芽组织的形成并加强巨噬细胞的作用;去除敷料时不会与伤口发生粘连。
临床的需要给敷料的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成为进行新型敷料开发的动力,现将当前医用创伤敷料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植物类敷料植物类敷料主要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材料经加工制成的一类敷料。
植物类敷料以棉制敷料为主,包括棉花、纱布、绷带等,因其良好的吸湿、保温、固定等性能,至今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广泛应用。
为了进一步改造棉制敷料,科学家们成功研制出无纺纱布,可单独或与其他复合物共同用作包扎材料。
如由海藻晒干后经处理制成的海藻绷带,其吸湿能力是棉制绷带的4倍,并能有效加速伤口愈合;当用于伤口接触层时,它与伤口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海藻酸钠、海藻酸钙凝胶。
这种凝胶是亲水性的,可使氧气通过而细菌不能通过,并促进新组织的生长。
■动物类敷料动物类敷料是以动物的皮骨等组织及衍生物经化学处理后加工而成的敷料,主要用于治疗烧伤和皮肤移植。
科学家们研究了动物异种皮取代自体皮或异体皮移植,其中猪皮的移植取得了成功。
其组织结构、粘附性及胶原含量与人的皮肤相似,能较好粘附在伤口上,起到减少体内水分蒸发和控制感染的作用。
此外,还有利用动物组织的衍生物制成的敷料:甲壳质纤维。
甲壳质是一种天然多糖物质,具有较好的晶状结构和较多的氢键,溶解性能很差。
甲壳质经脱乙酰成为甲壳胺,其溶解性能比甲壳质好。
将精制的甲壳质或甲壳胺溶解于合适的溶剂,通过湿法纺丝可制成甲壳质纤维或甲壳胺纤维。
由于甲壳质或甲壳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适应性,并具有消炎、止血、镇痛和促进肌体组织生长等功能,可促进伤口愈合,因此被公认为保护伤口的理想材料。
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与安全研究进展
摘 要
林 清 苏永 华
纳米银敷料作为一种新 型抗菌材料近年来被广 泛用于烧 伤创面 的治疗 , 其在促 进烧伤 创
面 愈合 方 面 有较 好 的效 果 , 有 着 控 制创 面感 染 、 缓解 换 药 疼 痛 及 减 少 换 药 次 数 等 优 点 。本 文 对 其 促 进 烧
伤创面愈合的原理 、 疗 效 及 安全 性 3个 方 面 的研 究 进 展进 行 综 述 , 并 对新 型 纳 米 银 敷 料 的 研 制 方 向进 行
【 Ke y w o r d s 】 n a n o s i l v e r d r e s s i n g ; b u r n w o u n d ; e f f i c a c y ; s a f e t y
0 引 言
烧 伤治 疗始 于创 面 , 而 又止 于创 面 , 其 创 面愈 合
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银敷料 ; 烧伤创面 ; 疗效 ; 安 全性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2 - 3 2 0 8 ( 2 0 1 5) 0 4 -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3 2 0 8 . 2 0 1 5 . 0 4 . 2 0 .
第 3 4卷
2 0 1 5年
第 4期
8月
北 京 生 物 医学 工 程
Vo 1 . 3 4 No . 4
Be i j i n g Bi o me d 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Au g u s t 2 01 5
纳 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 面的疗效 与安全研究进 展
中图 分 类 号 R 3 1 8 . O 1
不同敷料对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后愈合情况的影响对比
不同敷料对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后愈合情况的影响对比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敷料对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后愈合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9例深度烧伤并接受创面植皮的患者,选择患者身上2处大小为1%的邻近创面,将创面内层覆盖物为聚酰胺薄纱的所有创面作为实验组,内层覆盖物为凡士林油纱的创面作为对照组。
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的创面蒸发量、不同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时的疼痛情况。
结果:术后5天,实验组内层敷料表面的蒸发量要明显少于对照组[(25.3±6.1)ml·h-1·m-2 vs(35.8±4.9)ml·h-1·m-2 t=11.147 P<0.05],所有患者内层敷料表面的蒸发量要显著少于裸露创面(P<0.05),但高于正常皮肤表面(P <0.05);实验组术后10天,15天及20天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81.2±19.5,95.3±9.4,99.8±0.4)% vs(72.4±7.6,84.6±10.4,97.2±2.3)% t=3.493,6.340,9.251 P<0.05],且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要显著短于对照组[(14.1±2.0)天vs (17.2 ±2.5)天t=8.043 P<0.05];实验组术后5天换药及揭除内层敷料时的V A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3±0.7,5.0±0.6)vs (4.9±0.4,7.9±0.5),t=16.485,30.843 P<0.05]。
结论:相比与传统的凡士林油纱,聚酰胺薄纱更有利于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后的愈合,且减轻了患者换药时的疼痛,值得推广。
标签:聚酰胺薄纱;凡士林油纱;深度烧伤;创面愈合深度烧伤后患者的体表常留有大面积的创面,创面的愈合是机体对外界损伤的复杂的生理过程,也是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前提[1]。
烧伤创面外用生物敷料的研究现状
Abstract
OBJECTn砸:To jntroduce lhe progress of biomaterials for burn wound dressing in recent years. DATA SOURCES:A computer-based online search of China JournaI Full-text Database was undertaken to identify the articles about the biomaterials published from January 2004 to March 2007。with the retrieval words of”biomaterial.burn wound dressing”.and language was limited lo Chinese;Meanwhile the Pubmed database was retrieved for the related
STUDY SELECTl0N:A¨the data were checked primarily.and the citation of each literature was Iooked for. Inclusive criteria:the articles referring to the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dressing of burn wound, and those published in the authorized iournals in recenI 2 years were preferred.Exclusive criteria:repeated researches or Meta analysis. DATA EXTRACTION:Totally 1 88 articles were chose. 1 32 of them were deleted due to the outdated or repeated contents。and 56 on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riteria were selected.There were 52 articles of intact texts and 30 of
烧伤创面敷料的研究进展
烧伤创面敷料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7-06T00:40:11.65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0期作者:张艳红康燕刘丽红[导读] 研究当前最为理想的创面敷料,总结现阶段烧伤创面所应用的各种敷料。
张艳红康燕刘丽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101摘要:研究当前最为理想的创面敷料,总结现阶段烧伤创面所应用的各种敷料。
一般情况下,创面敷料主要分为传统敷料和合成敷料等,不同敷料的优缺点与适应证不同。
目前,合成敷料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敷料,能够避免烧伤创面感染,没有毒副作用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烧伤;创面敷料;研究在对烧伤的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严重程度主要是由烧伤面积和深度等决定的。
人体皮肤在受到烧伤后,会引起不同损害,如体温下降等,这会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失调,为促进创面的改善和愈合。
基于此,本文对烧伤创面敷料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提供借鉴价值。
一、烧伤的特点人体皮肤主要是由表皮的真皮与皮下组织所构成的,功能作用是为了保护人体的组织免受外界的损害,进行新陈代谢,如排汗和分泌皮脂等。
同时,皮肤还可以调节体温,感受到触、压和冷等刺激,具有一定的免疫作用。
烧伤是皮肤损伤当中比较常见的症状。
烧伤一般是由于火焰,或者是高温物体等所引起的皮肤损伤[1]。
要想对烧伤进行有效治疗,要解决以下问题[2]:(1)气体的透过性,避免组织液和体液流失等对身体的影响。
(2)力学性能和组织接触的异性等,在对大面积烧伤的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其除了会对皮肤组织带来破坏,还引发病理和生理变化,如水和电解质失调等。
因此,在对烧伤进行治疗时,要防止休克,加强对感染的有效预防,做好创面处理与营养护理工作。
二、烧伤的程度划分在烧伤后,需要进行植皮的患者一般很难快速找到皮源,要提前做好充足的植皮储备,减少对植皮手术的影响。
这就需要寻求一种理想和暂时性的创面敷料,更加快速地缓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研究发现[3],生物材料能够促进皮肤创伤的愈合,并且敷料还能够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烧伤创面进行有效治疗。
外用药物及材料治疗烧烫伤研究进展
1、中药成分的提取:进一步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 以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和稳定性。
2、外用制剂的研发:探索新型外用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作用机制,如纳米制 剂、微乳制剂等,以提高中药的透皮吸收效率和治疗效果。
3、临床试验的设计:设计更加严谨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中药治疗 的真实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二、民族医药治疗烧烫伤的机理
民族医药治疗烧烫伤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去腐生肌等作 用,达到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其中,中草药如黄连、黄芩、黄柏、 金银花等常被用于烧烫伤的治疗,这些药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镇痛作用, 并能促进创面愈合。
三、民族医药治疗烧烫伤的研究 进展
在剂型方面,烧烫伤外用药物的剂型主要包括膏剂、凝胶剂、喷剂和粉剂等。 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例如膏剂和凝胶剂可以提供较好的保湿 效果,适合创面较大的烧烫伤患者使用;喷剂和粉剂则具有使用方便、干爽收敛 的作用,适合小面积烧烫伤患者使用。
近年来烧烫伤外用药物及剂型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烧烫伤外用 药物及剂型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在药物方面,新的抗菌药、抗炎药和 生长因子类药物不断被研发和发现,这些新药具有更强的抗菌、抗炎和促进愈合 作用,可以提高烧烫伤的治疗效果。
在剂型方面,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制备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 例如,微球制剂、纳米制剂和脂质体等新剂型的出现,可以更好地满足烧烫伤外 用药物的需求,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此外,一些新剂型还具有更好的保湿、 收敛和止痛等作用,可以减轻烧烫伤患者的痛苦。
除此之外,近年来关于烧烫伤外用药物及剂型的药效和毒理性质的研究也取 得了新的进展。这些研究主要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安全性和副作用等方面。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 程,为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伤口护理应用医用湿性敷料研究进展何珊珊
伤口护理应用医用湿性敷料研究进展何珊珊发布时间:2023-06-19T02:42:11.29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何珊珊[导读] 在医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下,伤口愈合研究日益深入,伤口护理备受临床关注,对于敷料功能的要求明显提升。
以往的伤口护理工作中,敷料功能为单一覆盖创面,发挥保护创面的作用。
现阶段,敷料功能延伸至加快伤口愈合,要求使用医用湿性敷料,营造良好的伤口愈合环境。
湿性敷料能够封闭伤口,创设微酸与低氧环境,维持伤口湿润度,进而缩短伤口的愈合周期,其具有人性化效能。
但现阶段,鲜有对医用湿性敷料用于伤口护理的相关研究报道。
基于此,本文综述医用湿性敷料用于伤口护理的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摘要:在医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下,伤口愈合研究日益深入,伤口护理备受临床关注,对于敷料功能的要求明显提升。
以往的伤口护理工作中,敷料功能为单一覆盖创面,发挥保护创面的作用。
现阶段,敷料功能延伸至加快伤口愈合,要求使用医用湿性敷料,营造良好的伤口愈合环境。
湿性敷料能够封闭伤口,创设微酸与低氧环境,维持伤口湿润度,进而缩短伤口的愈合周期,其具有人性化效能。
但现阶段,鲜有对医用湿性敷料用于伤口护理的相关研究报道。
基于此,本文综述医用湿性敷料用于伤口护理的作用。
关键词:伤口护理;医用湿性敷料;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医学上,将伤口定义为受伤破裂的肌肉、皮肤或黏膜[1]。
伤口的愈合周期有所差异,可通过系统化、科学化护理加快其愈合。
近年来,伤口护理理论不断更新,使得伤口愈合理论随之改变,由伤口干性愈合转为伤口湿性愈合,而医用湿性敷料随之诞生。
BMI Research 数据指出,2014至2019年,全球的医用敷料市场规模整体年复合增长率为2.4%,而2019年的同比增长率是2.7%,可见医用敷料的需求较高[2]。
我国政策提出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医疗服务水平符合当下护理需求,而医用湿性敷料可以促使纤维蛋白吸收,使坏死组织有效溶解,使伤口维持较为恒定的温湿度,进而提供有利的伤口愈合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