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中医基础理论教案(精)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精)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精)
2王芝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1
3谢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复习应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04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课题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辨证论治
(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病、证、症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证的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
(2)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①辨证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过程: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等。
②论治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过程: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等。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①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②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③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4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
5小结
重点难点
1重点:(1)整体观念的基本念;(2)人体有机整体的构成;
(3)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2难点:
(1)人体怎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求从“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两个方面来阐释。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课题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授课时数

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
教学目的
1掌握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难点:①证的基本概念:证,是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是中医治病的依据。②证的时相性与空间性特征:证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表明了其时相性特征;证反映疾病不同类型的本质,表明了它的空间性特征。③辨证:是通过分析综合症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确立一个“证候”概念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不是指“辨析症状和体征”,与其后的“辨症求因”之“辨症”的涵义不同。
2.了解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
1.辨证论治的概念和思维过程:
(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阐释病、证、症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指出证的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
(2)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①辨证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过程,如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等。
教学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及每部分内容教学时间安排)
1.中医药学的概况5′
2.中医学及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15′
3.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30′
4.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 40′
复习思考题及课堂作业
1.何谓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时代、基础、标志如何?
3.“金元四大家”的姓名、派别、学术观点各如何?
2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3怎样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④整体观念构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课堂测验及提问试题
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备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绪论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辨证论治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2)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2)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1 2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3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4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5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6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7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8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9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0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2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3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4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5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6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7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8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9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20中医基础理论学科2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22中医基础理论学科23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24中医基础理论学科25中医基础理论学科26中医基础理论学科27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28中医基础理论学科29中医基础理论学科30中医基础理论学科3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3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33中医基础理论学科34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35中医基础理论学科36中医基础理论学科37中医基础理论学科38中医基础理论学科39中医基础理论学科40中医基础理论学科41中医基础理论学科4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43中医基础理论学科44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45。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设计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设计

阐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以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内伤病因对 机体的影响。
病理机制
病因病机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介绍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以及 津液代谢失常等病理机制,阐述疾病的发 生、发展和转归过程。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阐述疾病的预防 和调护原则。
03教学方法与手段源自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针灸疗法的科学性
介绍针灸疗法的历史渊源、作用 原理及现代研究成果,增强学生 对针灸疗法的认同感和信心。
05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中医基础实验操作
包括针灸、推拿、拔罐、 艾灸等常用中医技术的实 验操作,通过模拟练习培 养学生实践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
通过中药药理实验,让学 生了解中药的药效、药代 动力学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方面的知识。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及标准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综合计算得出总 评成绩。
总评成绩标准
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特别说明
对于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小组讨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的学生,可适当加分。同时,对于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学生 ,可提供一次补考机会。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在实际应用 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
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图文 并茂的方式展示中医基础理论的 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播放教学视频
播放与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的优质 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02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课 题
绪论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
授课时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




1阐述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约5分钟)
2难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个整体系统,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3思考题: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形成标志是什么?②金元四大家的代表人物、学术特点各是什么?③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④中医学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2003年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01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课 题
绪论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授课时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2
2孙广仁.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中国医药学报,2002,17(2):68-71
3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15
4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0-36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精编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精编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供本科90学时用)教材主编:孙广仁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中医药类专业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编写说明本教案根据现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为蓝本,结合我室教学特点,按90学时设计、编写而成。

本教案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学、美容学等专业本科学生授课时使用。

本教案中教学目的要求,按主次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内容除明确概念外,对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教学上的详略处理等均加以标示,并提出注意点,以突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章后面附有主要参考书目和复习思考题,以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2007年8月目录绪论 (4)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9)第二章精气血津液 (22)第三章藏象 (34)第四章经络 (56)第五章体质 (64)第六章病因 (68)第七章发病 (78)第八章病机 (81)第九章防治原则 (97)绪论【学时】 6【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3.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性,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

2024年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2024年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阴可以转化为 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
2024/3/23
8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行的生克制化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相生即相互资生和助长,相 克即相互制约和克制,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程度,相侮即反克,又 称反侮。
2024/3/23
9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 构
解释人体的生理功 能
说明人体的疾病变 化
指导疾病的诊断
指导疾病的防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内部各组成部分及 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 存在着阴阳五行的联系 。
2024/3/23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 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 结果。
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 和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 协调,是人体正常生理 活动的基础。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 化的内在原因在于阴阳 失调,所以任何疾病, 尽管它的临床表现错综 复杂,千变万化,但都 可以用阴证和阳证来加 以概括。
10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 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 原则。
03
24
七情内伤与饮食劳倦
2024/3/23
怒伤肝
肝气上逆,血随气升。
喜伤心
心神涣散,气缓不收。
思伤脾
脾气郁结,运化失常。
25
七情内伤与饮食劳倦
忧伤肺
肺气郁闭,宣降失常。
恐伤肾
肾气不固,气下不收。
饮食劳倦
饮食不节、过劳过逸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 疾病。
2024/3/23

授课教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授课教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一、教案名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第一章中医学导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医学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2. 让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3. 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三、教学内容:1. 中医学的定义和特点2. 中医学的历史发展3.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4.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学的定义、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中医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医学的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医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病例分析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中医病例。

八、教学时间:2学时九、教学重点:1. 中医学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3.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十、教学难点:1.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2. 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十一、教学准备:1. 教案:编写详细的教案。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中医病例。

十二、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中医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医学的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院教案(第二课)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院教案(第二课)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院教案(第二课)(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点评、教学实录、主题班会、作文大全、说课稿、评课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comments, teaching records, theme class meetings, composition essays, lecture notes, lecture note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院教案(第二课)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古代哲学思想,作为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具有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研究、擅长哲学思维、强调功能联系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医学院考,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医学院2017年2月28日目录学时安排.................................................1.绪论 (2)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0)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27)第三章藏象 (44)第四章经络 (75)绪论【学时】6【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3.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4.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

(简介这四部医学典籍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及学术成就)(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得以充实和系统化。

(1)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着。

(2)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着。

(3)隋·巢元方等人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着。

(4)唐·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并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

4.近代与现代(1)近代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一是继续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举例);二是出现了中西汇通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化的思潮(举例)。

(2)现代时期(建国后):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继而倡导以现代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

(简介现代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所呈现出的三个方面的主要趋势)(四)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以自学为主,提示学习要点)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性研究应达到的基本目标在功能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虽各有不同的功能,但都在心的主持下,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中医基础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掌握中医思维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中医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概述:介绍中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中医思维的特征。

2、阴阳五行:介绍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3、脏腑经络:介绍脏腑经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4、气血精津:介绍气血精津的基本概念、生成和运行,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5、病因病机:介绍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病机制,以及辨证方法。

6、防治原则:介绍防治原则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

三、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程的重点包括: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3、脏腑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4、气血精津的生成和运行。

5、病因病机的分类和发病机制。

6、防治原则的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的难点包括:1、中医思维的特征和运用。

2、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3、脏腑经络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关系。

4、气血精津的生成和运行。

5、病因病机的发病机制和辨证方法。

6、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实践本课程设置以下教学实践:1、课堂讲解: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医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深入探讨中医基础理论的难点和问题。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以下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和操作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教案标题:中医基础理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3.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内容。

4. 培养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的概述- 中医基础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范围- 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2. 阴阳五行- 阴阳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五行的含义和相互生成、相互克制关系- 阴阳五行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 气血津液- 气的概念和分类- 血的特点和生理功能- 津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调节4. 脏腑经络- 五脏六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经络的分布和功能特点- 脏腑经络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中医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加深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等。

2. 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材料、写作业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3. 考试测试:安排定期测试或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如《中医基础理论学》等。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中医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为日后的中医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一、课程介绍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习的基石,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理论、以及辨证论治的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应用中医基础理论,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并掌握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及诊治方法。

3、学会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4、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1、中医基本概念:讲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2、阴阳五行学说:讲解阴阳学说的含义和应用,五行的含义和作用。

3、脏腑经络理论:讲解脏腑的功能和关系,经络的循行和作用。

4、病因病机理论:讲解疾病的产生原因和发病机制,包括外邪、内因、病理产物等。

5、辨证论治:讲解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中医病例,使学生了解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发表观点,提高学习效果。

5、课堂互动: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论文阅读、案例分析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6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具体教学进度如下:1、中医基本概念(2课时)2、阴阳五行学说(2课时)3、脏腑经络理论(2课时)4、病因病机理论(2课时)5、辨证论治(2课时)6、针灸推拿实践操作(4课时)7、复习与总结(2课时)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一、概述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涵盖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临床知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案

科技职业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案医学院编写说明本教案根据现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中国中医药2007年1月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为蓝本,结合我室教学特点,按96学时设计、编写而成。

本教案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学、美容学等专业学生授课时使用。

本教案中教学目的要求,按主次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容除明确概念外,对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教学上的详略处理等均加以标示,并提出注意点,以突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章后面附有主要参考书目和复习思考题,以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科技职业学院医学院2017年2月28日目录学时安排.................................................1. 绪论.. (2)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0)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27)第三章藏象 (44)第四章经络 (75)第五章体质 (86)第六章病因 (92)第七章发病 (107)第八章病机 (111)第九章防治原则 (133)绪论【学时】 6【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3.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教学容】(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畴,但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性,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案医学院编写说明本教案根据现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为蓝本,结合我室教学特点,按96学时设计、编写而成。

本教案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学、美容学等专业学生授课时使用。

本教案中教学目的要求,按主次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内容除明确概念外,对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教学上的详略处理等均加以标示,并提出注意点,以突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章后面附有主要参考书目和复习思考题,以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医学院2017年2月28日目录学时安排.................................................1.绪论 (2)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0)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27)第三章藏象 (44)第四章经络 (75)第五章体质 (86)第六章病因 (92)第七章发病 (107)第八章病机 (111)第九章防治原则 (133)绪论【学时】 6【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3.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性,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以上重点是心与肾、肺与肾、肝与肾的关系;难点是心与肾的关系
归纳本次课程,布置思考题。
思考题:1.如何理解肾主纳气的功能?
2.三焦有哪些涵义?在临床上有何应用?
3.如何理解心与肾、肝与脾的关系
任课教师签名: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5
课题
第四章气血津液授课专业:护理学年级班级人数授课日期:年月日
课时目标
掌握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脏腑的组成;3.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熟悉1.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特性及其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2.五脏与形窍志液的关系了解
教学活动
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示教其它
教学过程
导言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概述:五行学说的基本定义
三、讲解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讲授四、十二经脉表里关系。讲授(重点:经络的基本概念。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难点:经络是如何形成的?十二经脉循行包括直行和分支。第六章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1.阐释风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2.阐释寒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3.阐释暑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4.阐释湿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5.阐释燥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6.阐释火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7.总结二、厉气:厉气的概念、发病特点、传染方式、发病原因重点:风、寒、湿、火邪的致病特点难点:风邪、湿邪的致病特点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 2.寒性主收引的主要机理和病理表现是什么? 3.如何理解湿邪阻遏气机的特点? 4.火邪与暑邪都能引起发热,机理有何不同?5.为什么说燥易伤肺?任课教师签名:
熟悉1.五脏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了解
教学活动
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示教其它教学过程
导言
第一节五脏
二、肺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讲授为主
1.主呼吸之气
2.主一身之气
3.通调水道
4.朝百脉,主治节
(二肺与体、窍、志、液的关系:讲授
以上重点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难点是肺主宣发与肃降
三、其他致病因素四、继发病因1.阐释痰饮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1阐释痰饮的基本概念(2阐释痰饮的形成和致病特点2.阐释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1阐释瘀血的形成(举例(2阐释瘀血的致病特点(3阐释瘀血的病症特点重点:1.痰饮的形成和致病特点;2.瘀血的病症特点难点:1.痰饮的致病特点;2.瘀血的致病特点第二节病机1.概说(1病机的概念、层次结构2.基本病机(1)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讲授(2)阴阳失调(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讲授(3)气血的失常(气的失常、血的失常、气与血关系的失调):讲授(4)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不足、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讲授归纳本次课程,布置思考题。思考题:1.经络是如何形成的?2.经络与血脉的关系?3.过度的思、虑、恐会引起机体怎样的病理变化?4.为什么说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5.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及气脱的定义?6.津液代谢障碍与哪些脏腑有关?机理如何?任课教师签名:
第教学周星期第至节授课地点:
授课内容:第一节气
第二节血
第三节津液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时目标
掌握1.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2.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3.气的生成和气的分类熟悉1.气的运动;2.血的生成和血的运行;3.津液的代谢
了解
教学活动
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3.主纳气(10分钟
(二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讲授
以上重点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难点是肾主纳气的功能
第二节六腑:讲授、举例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补充内容:奇恒之腑:脑、女子胞
六腑重点六腑主要生理功能。难点是三焦的不同涵义
第三节脏腑之间的关系:讲授、举例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二来自气与津液的关系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以上重点是气与血的关系。血、津液的概念。血、津液的生成。血、津液功能。难点:津液的代谢。
归纳本次课程,布置思考题。
思考题:
1.血、津、液同属于阴,它们有何区别?
2.津液是如何代谢的?
3.如何理解肝肾同源;津血同源?
任课教师签名: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案编号:授课专业:授课日期:课题第第五章经络授课地点:第六章病因病机授课内容:第一节经络的概念与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二节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第三节十二经脉第一节课时目标掌握1.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2.十二经络的命名、走向和交接规律3.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各自性质和致病特点;4.七情的基本概念及其致病特点5.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的病理变化熟悉1.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2.十二经络的分布规律及表里关系3.疠气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点;4.饮食、劳倦致病的基本内容;5.邪正盛衰的病机转化了解课教学活动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导言第五章经络第一节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讲授一、经络的基本概念。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二节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讲授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二、经络的病理反应第三节十二经脉:讲授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二、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介绍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多媒体√模型讨论√标本指导实物示教示教其它其它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病因教学周星期第至节护理学年级年月日班级人数6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案编号:授课专业:课题授课日期:第五章经络第第六章病因病机授课地点:授课内容:第一节第二节课时目标掌握1.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2.十二经络的命名、走向和交接规律3.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各自性质和致病特点;4.七情的基本概念及其致病特点5.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的病理变化熟悉1.经络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2.十二经络的分布规律及表里关系3.疠气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点;4.饮食、劳倦致病的基本内容;5.邪正盛衰的病机转化了解课教学活动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导言第六章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二)内伤致病因素1.阐释七情的基本概念。2.阐释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举例、板书。3.阐释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举例、板书4.介绍饮食失宜的致病规律和特点(举例、板书5.介绍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举例、板书重点:1.七情的基本概念,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2.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难点: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多媒体√模型讨论√标本指导实物示教示教其它其它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病因病机教学周星期第至节年月日护理学年级班级人数7
第三章藏象
一、概论:讲授、举例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三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以上重点是藏象、脏腑的概念;难点是藏与脏器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节五脏
一、心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讲授
1.主血脉
2.心藏神
(二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讲授
以上重点是心的主要生理功能;难点是心藏神的内容
三、脾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讲授、举例
1.主运化
2.主升清
3.主统血
(二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讲授
以上重点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难点是脾主运化
四、肝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讲授、举例
1.肝主疏泄
2.主藏血
(二肝与体、窍、志、液的关系:讲授
以上重点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难点是肝主疏泄的内容
归纳本次课程,布置思考题。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示教其它
教学过程
第四章气血津液
第一节气
一、阐述中医学中气的概念、形成、气理论研究对象和范围:讲授
二、介绍人体气的生成包括生成之源和相关脏腑的功能。讲授
三、介绍气的分类元气、营气、宗气、卫气的生成、分布、生理功能。讲授
四、重点介绍气的五个功能
以上重点:气的基本运动形式和气的五个功能。难点:气的生成和宗气的功能,卫气的运行第二节血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课题阴阳五行学说授课专业:护理学年级班级人数授课日期:年月日
第教学周星期第至节授课地点:
授课内容:阴阳五行学说
课时目标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阴阳学说的概念及其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了解
教学活动
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示教其它教学过程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4.指导疾病诊断
5.确立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
6.指导养生防病
归纳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任课教师签名: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课题阴阳五行学说授课专业:护理学年级班级人数授课日期:年月日
第教学周星期第至节授课地点:
授课内容:阴阳五行学说,
熟悉1.五脏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了解
教学活动
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示教其它教学过程
回顾上次课的教学内容,承前启后。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进入教学状态。第一节五脏
五、肾
(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讲授、举例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2.主水(10分钟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讲授、举例
1.五行的特性
2.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3.五行的生克乘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