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歌诀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中医基础理论歌诀

(完整word版)中医基础理论歌诀

中药基础理论歌诀一、诸论中医唯物整体观,天人合一互相参。

辩证施治妙无穷,防病治病追其源。

中医基础内容宽,阴阳五行脏象篇。

气血津液与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全。

二、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物质说,宇宙万物皆概括。

医学运用阐明理,互资互制变化多。

阴阳天地之道为阴阳,基本规律万物纲。

互相转化极则反,互根互用靠对方。

对立制约又消长,天人证治方药祥。

阴阳失调发病理,诊断治疗有用场。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各有特性要分明。

曲直曰木火炎上,土爱稼蔷从革金。

水曰润下涵意广,基本法则须记清。

生克乘侮有联系,整体调节持平衡。

1曲直:指具有生长、升发、条达其作用的物质。

2炎上:指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物质。

3稼蔷:指具有生物、受纳作用的物质。

4从革:指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物质。

5润下:指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

1、五行归类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化生长化收藏,五季春夏长秋冬。

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志怒喜忧悲恐。

五体筋脉皮肉骨,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音角微宫商羽,千变万化此归类。

2、生克乘侮阐释事物用五行,生克乘侮说得明。

相生相长资生意,抑制制约相克称。

木土水火金相克,木火土金水相生。

生我为母我生子,我克克我胜不胜。

生克制化遭破坏,相乘相侮乃现形。

反克又名为反侮,相克太过为相乘。

三、藏象藏象六腑与五脏,人体生理病理详。

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肠焦膀。

脑髓骨脉女胞胆,奇恒之腑异于常。

六腑受盛化水谷,五脏化生精气藏。

(1)肠:系指大肠与小肠。

心与小肠心志为喜藏神明,液汗窍舌笑为声。

主血合脉华在面,外膜包络名中。

君主之官主宰命,小肠与心表里称。

小肠主液化食物,受盛之官泌浊清。

肺与大肠肺朝百脉主诸气,合皮华毛司呼吸。

宣发肃降通水道,志忧窍鼻液为涕。

相傅之官治节意,大肠与肺相表里。

大肠主液相络属,传导之官糟粕去。

脾与胃脾和肌肉主四肢,运化水谷与水湿。

统血荣唇开窍口,流涎升清志为思。

中医必背歌诀

中医必背歌诀

中医必背歌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歌诀是一种重要的记忆工具,它以简洁明快、韵律和谐的方式,将复杂的中医知识归纳总结,便于学习者掌握和记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中医必背的歌诀。

首先,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歌诀。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核心地位。

还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强调了阴阳平衡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在脏腑经络方面,“心主血脉与神志,开窍于舌华在面;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脾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肝主疏泄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

”这段歌诀清晰地阐述了五脏的主要功能和开窍部位,让人一目了然。

中药的性味归经也是中医学习的重点,“四气五味歌”中提到:“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

五味辛甘酸苦咸,治病疗效不同焉。

辛能发散行气血,甘能和中缓急安。

酸能收敛又固涩,苦能泄燥亦坚阴。

咸能软坚润下走,淡渗利水除湿全。

”通过这首歌诀,能够快速记住中药的基本性味和作用特点。

方剂的组成和应用也有相应的歌诀。

比如“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短短几句,就把麻黄汤的组成和主治病症概括了出来。

针灸学中的穴位定位和主治也有歌诀帮助记忆。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这是常用的穴位主治歌诀,对于初学者准确找到穴位和了解其主要治疗作用非常有帮助。

中医诊断学中的脉象歌诀更是丰富多样。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脉为阴寒证知,数脉主热诸痛痒,滑脉多痰食积居。

”通过这些歌诀,可以初步判断脉象所反映的病症。

中医的病因病机也有相应的歌诀。

“六淫邪气风为长,寒主收引痛痹伤,暑多挟湿热扰神,湿邪重浊阻气机,燥性干涩易伤津,火为阳邪多生疮。

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背诵歌诀

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背诵歌诀

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背诵歌诀世针针灸交流中心(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零基础系统学习中医针灸从这里开始..........「10月28日」2019年第五期全国实用针灸全科班招生简章国家机构可靠放心办学一流久负盛名线上线下学习,系统,全面,实用中基大纲哲精气血津液神,藏象五六奇恒伸。

经络经奇别筋皮,因淫疠情食劳理。

发即徐伏继合复,病机邪阴精五津。

防治则正反标本,阴阳调理制三因。

绪论中医理论体系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背诵歌诀!中医理论初形成,内难神农伤寒经。

晋王叔和脉经许,甫谧针灸甲乙经。

诸病源候隋元方,千金百科思邈成。

南宋陈言三因极,金元刘张李朱声。

完素寒凉六化火,从正三法攻邪正。

东垣脾胃来补土,震亨滋阴相火宁。

景岳献可重命门,温病成熟于明清。

又可温疫缘口鼻,天(士)温热卫气营血。

薛雪湿热因传变,鞠通条辨三焦明。

医学全书百家出,清任瘀血改错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特点须记清,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自然社会人一体,季节昼夜与地域。

辨证辨因位性势,论治证法方药出。

同病异治异病同,辨证辨病结合用。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哲学三基础,精气阴阳与五行。

阴阳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背诵歌诀!阴阳对立与统一,属性相对互转化。

比较对象又不同,复有阴阳无限分。

基本内容六个记,对立制约互根用。

交感互藏与消长,转化自和与平衡。

此处原文需分辨,治则更应合与前。

阴阳学说需要掌握的三个重点内容:1.阴阳相对性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懂得判别原文是属于哪个内容)3.阴阳学说的应用。

如判别哪个属阳,哪个属阴。

阴阳的病理(偏盛,偏衰具体表现),阴阳偏盛偏衰的治则必考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的判别。

即给出《内经》或其他古文的一段论述让你判断属于阴阳的何种关系。

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背诵歌诀!五行五行木火土金水,曲直为木升发畅。

火曰炎上热光明,土曰稼穑载化成。

金曰从革沉杀收,水曰润下寒闭藏。

五行相生与相克,相乘相侮母子病。

相生母子生我生,相克所胜所不胜。

中医基础(歌诀)

中医基础(歌诀)

(三)胃
受纳水谷胃为海,五味化出养五脏, 胃弱谷入难腐熟,食欲不振脘腹胀。 胃性喜降谷下行,嗳气呕恶胃逆伤。 喜润恶燥易生热,伤津口干欲饮尝; 胃寒胃脘隐隐痛,温中散寒建中汤。
(四)大肠
排泄糟粕靠大肠,大肠病变导失常, 功能减弱多便秘,排泄亢进泄泻忙。 肺与大肠相表里,咳喘亦可通大肠。
三、奇
恒之府 藏而不泄奇恒府,功似脏来形如腑, 接受五脏重浊气,与脏相配传化疏。
(一)脑、髓、骨
关系密切脑髓骨,全赖先天肾支扶, 肾主骨而骨生髓,脑为髓海元神府。 先天充足肾充沛,骨髓充足脑灵活, 脑充思索记忆好,所听听闻不糊涂。 轻劲有力脑有余,转鸣眩晕脑不足。 发落齿摇筋骨废,肾气太衰不灵活。




二、五行的临床应用 五行应用有纵横,根据类别关系定。 同类事物纵联系,各种事物联系横; 横系如木联肝胆,目筋怒青酸风情。 临床望诊面色辨,望而知之为之神。 青色多属肝风动,赤色多属心火冲, 黄色属脾湿困扰,白色多属肺寒生, 黑色属肾虚太甚,用药五脏五味应, 酸味入肝苦入心,脾甘肾咸肺宜辛。 生克乘侮各类物,生理病理联系横, 一脏有病克相传,所传脏腑先调整, 见肝之病知传脾,当先实脾为正统, 久病治本应养母,培土能使肺金生, 新病实证先泻子,清泻心火肝木宁。
第二节五行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归类 五行木火土金水,归纳事物的属性,人体内外紧相连,补充阴阳说理明。 木生于春多风动,在志为怒色为青,在窍为目体为筋,肝胆表里病累损。 诸风悼眩皆属肝,酸味收敛肝风平。夏天暑热火易旺,在志为喜色赤红, 在窍为舌体为脉,火热下移小肠行;诸痛疮疡皆属心,苦味入心火能清。 长夏归属脾土湿,思虑伤脾色黄呈,在窍为口体为肌,脾胃表里联系紧; 诸湿肿满皆属脾,甘味健脾湿自尽。秋多肺燥属于金,在志为悲白色净, 在窍为鼻体为皮,肺与大肠表里生;诸气喷郁皆属肺,辛散肺宣咳喘平。 冬多寒气肾水应,恐为其志色黑凝,在窍为耳体为骨,肾与膀胱鸳鸯亲; 诸寒收引皆属肾,咸味入肾是治本。五行五色五味配,全面参考辨证清。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中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治方法。

在中医中,有许多重要的歌诀,它们以简洁、易记的方式传递着中医的核心观念和临床经验。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整理和归纳出中医必背的歌诀,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理解中医有所帮助。

1. 基础理论阴阳五行•万物生于天,五行生万物。

•阴阳调和,人体健康。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延。

•阴盛则阳虚,阳盛则阴伤。

经络穴位•经络相通,气血畅通。

•阳经从手五指出,阴经从足阳起。

•经络走行随骨走,穴位真切见奇效。

•经络堵塞病难愈,疏通经络治未病。

2. 诊断方法望诊•面有晴天色,气质红润好。

•面若堆积雪,气色萎靡觉。

•眼白晶莹亮,色黄有疾病。

•看舌知病源,红苔结病重。

闻诊•闻气诊寒热,冷热有区分。

•闻声知气息,声音变化频。

问诊•询问四诊基,病情更明晰。

•问寒热汗出,尿便有何异。

•问大便成形,饮食口干湿。

•问伤史与起因,更符合实际情。

切诊•脉来激人心,四诊神之真。

•脉有大小数,阴阳判断定。

•脉数则躁动,脉弦则忧愁。

•脉弱则气虚,脉涩则痰湿。

3. 中医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药食同源,食补药补同。

•伤寒六经汤,提神通透阳。

•补气扶正药,益气驱虚邪。

•清热解毒药,消炎祛湿邪。

针灸疗法•精细定位,针到透空灵。

•寸口与浮的奇经,锁骨至交感。

•四大奇穴,神灵出手飞。

•远近针刺差,有待明师指。

•温病阳明里,阳水宜法虚。

•寒热奇门穴,缓解多见效。

推拿按摩•气机着手起,舒筋活络定。

•掌握推拿力,轻重中和应。

•推拿脾胃法,消食开胃宜。

•推拿背部畅,调理内脏喜。

•茶有清热功,绿茶降压宜。

•枸杞子滋肾气,中药有辨治。

•党参益脾胃,黄芪养气血。

•菊花解毒利,枇杷止咳宜。

4. 养生保健饮食调养•吃太多蛋白,伤肾更伤脾。

•少食辛辣物,脾胃不畅通。

•温热食物贪,气火养病众。

•慢食细嚼食,养生的基石。

艾灸保健•艾灸暖经络,温通有奇效。

•三寸➡百病,五脏气息生。

•艾灸脐中关,温暖全身动。

中医必背歌诀口诀大全

中医必背歌诀口诀大全

中医必背歌诀口诀大全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诀
多气多血(阳明)经须记,大肠手经足经胃。

少血多气(太阴、少阴、少阳)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

多血少气(太阳、厥阴)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八脉交八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五络脉歌诀
人身络脉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
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
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
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为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名君须记。

十二原穴歌
太冲原肝丘墟胆,心包大陵胃冲阳!
太渊肺而太溪肾,京骨之原本膀胱!
神门心兮太白脾,合谷腕骨大小肠!
三焦要从阳池取,十二原穴仔细详!
《难经》曰:三焦行于诸阳,
故置一腧名曰原。

凡治病必随各经主客刺之,主者,原穴也;客者,络穴也。

如肺经有病,可刺本经太渊原穴,复刺大肠偏历络穴。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脉学金口诀,原箸是吉林省已故老中医李治民,(由李维贤,李维学整理)李老享年86岁,行医61载,此为其课徒之作,体例仿《捣练子》词牌格调,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伞?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中医基础入门速记歌诀

中医基础入门速记歌诀

中医基础入门速记歌诀1.医学源流歌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徬徨惟韵伯能宪章徐尤著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注:选自《医学三字经》。

2.五脏歌(1)肝脏歌色青形象木,位列在东方。

含血荣于目,牵筋爪运将。

逆时生恚怒,顺侯脉弦长。

泣下为之液,声呼是本乡。

味酸宜所纳,麻谷应随粮。

实梦山林树,虚看细草芒。

积因肥气得,杯覆胁隅旁。

翠羽身将吉,颜同枯草殃。

(2)心脏歌心藏身之精,小肠为弟兄。

象离随夏旺,属火向南生。

任物无纤巨,多谋最有灵。

内行于血海,外应舌将荣。

七孔多聪慧,三毛上智英。

反时忧不解,顺候脉洪惊。

液汗通皮润,声言爽气清。

伏梁秋得积,如臂在脐萦。

顺视鸡冠色,凶看瘀血凝。

诊时须审委,细察在叮咛。

实梦忧惊怪,虚翻烟火明。

(3)脾脏歌脾脏象中坤,安和对胃门。

旺时随四季,自与土为根。

磨谷能消食,荣身本在温。

应唇通口气,连肉润肌臀。

形扁方三五,膏凝散半斤。

顺时脉缓慢,失则气连吞。

实梦歌欢乐,虚争饮食分。

湿多成五泄,肠响若雷奔。

痞气冬为积,皮黄四体昏。

(4)肺脏歌肺脏最居先,大肠通道宣。

兑为八卦地,金属五行牵。

皮与毛相应,魂将魄共连。

鼻闻香臭辨,壅塞气相煎。

语过多成嗽,疮浮酒灌穿。

猪膏凝者吉,枯骨命难全。

本积息奔患,乘春右胁边。

顺时浮涩短,反即大洪弦。

实梦兵戈竞,虚行涉水田。

(5)肾脏歌肾脏对分之,膀胱共合宜。

旺冬身属水,位北定无欺。

两耳通为窍,三焦附在斯。

味咸归藿豆,精志自相随。

沉滑当时本,浮瘫厄在脾。

色同乌羽吉,形似炭煤危。

中医加减汤头歌诀

中医加减汤头歌诀

中医加减汤头歌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方剂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方剂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结合中医基本理论和方剂学的原则,制定出的药物组合方案。

方剂一般由一首或多首药物组成,每首药物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作用。

而加减汤头歌诀则是中医方剂学中的一种记忆方法,通过歌诀的形式,简明扼要地记住方剂的组成和功效,方便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加减汤头歌诀: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中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它的歌诀是:“四物当家养血方,营血虚滞急煎尝。

川芎当归白芍药,补血调经功效强。

”此方由当归、川芎、白芍、地黄四味药物组成,具有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主要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证、痛经等症状。

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还可以根据病情加入一些其它的药物,比如桃仁、红花等。

二、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的歌诀是:“六味地黄丸主治肾虚,腰膝酸软头晕眩。

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补。

”此方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六味药物组成,具有补肾阴、益精血的作用,主要用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

如果患者伴有阳虚的症状,还可以加入一些温阳的药物,比如桂枝、附子等。

三、理中汤理中汤的歌诀是:“理中汤主温中阳,脾胃虚寒腹痛康。

参术茯草姜枣补,健脾和中功效良。

”此方由人参、白术、茯苓、草果、生姜、大枣六味药物组成,具有温中阳、健脾和中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的症状,还可以加入一些补气的药物,比如黄芪、甘草等。

以上只是中医方剂中的一小部分,中医的方剂非常丰富,每首方剂都有其特定的组成和功效。

医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方剂。

通过加减汤头歌诀这种记忆方法,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这些方剂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帮助。

中医经典汤头歌中医经典汤头歌:养生保健的智慧之选在中医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汤头歌凭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实用价值,成为了传承中医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4:第二篇病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4:第二篇病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4:第二篇病因病机第二篇病因病机第一章病因致病六淫为外因,七情所伤为内因。

饮食房劳虫兽害,再加跌扑居中情。

第一节六淫、疫疠六淫特点风寒暑湿燥火情季节环境关系人。

单犯连犯使人怕,相互转化肌表侵。

(一)风不管内风与外风,百病之长共称同。

属阳善泄升上外,善行数变性易动。

风伤痹疹为外症,血虚热极又肝风。

风寒伤风头痛身疼又怕冷,身热无汗吐涕清。

咳嗽浮紧苔白润,疏风散寒人安宁;荆防达表汤加减,寒重麻黄能祛病。

风热伤风发热怕风少无汗,头痛咳嗽痰黄粘,浊涕咽痛又口干,舌红浮数风热蛮。

疏风清热桑菊饮,据情加减银翘散。

风痹风入经络阻脉经,四肢关节痛入心。

游无定处胜寒湿,薏苡仁汤加防秦。

风疹皮肤瘙痒起风团,发无定处没了完。

风热现红或带紫,暖境加重燥不安。

灼热舌红脉浮数,治以加减消风散。

风寒淡红或苍白,受冻触水疹更繁。

桂枝麻黄汤各半,据情配伍细问谈。

血虚淡红夜痒甚,肤枯苔薄剥红淡。

经前尤频脉细濡,当归饮子再加减。

血虚生风四肢麻木又晕眩,手足蠕动苍白脸。

独活寄生汤效著,养血祛风人安然。

热极生风高热抽搐渴又烦,角弓反张目上翻。

清热凉肝风可熄,羚羊钩藤汤可安。

肝阳化风虚阳上亢生内风,肌肉颤动脑头痛。

突然昏倒为凶症,口眼㖞斜平肝从。

镇肝熄风汤可效,天麻钩藤饮木通。

(二)寒外寒分为伤中寒,阳气不足内冷专。

寒为阴邪伤阳气,凝滞主痛收引关。

伤寒寒痹为外症,心肺脾胃肾阳淡。

伤寒、寒痹发热恶寒并无汗,头痛身疼浮紧缠。

寒痹痛定冷更甚,麻黄汤,寒可散。

中寒严重冻伤为中寒,寒邪直进脏腑间。

恶寒战栗肢麻冷,面青紫暗咬牙关。

四逆汤,能医治,温中回阳人可安。

心肺阳虚畏寒肢冷气血凝,咳逆气短面唇青。

胸痛彻背补心阳,保元参附汤显灵。

脾胃阳虚运化失司缺脾阳,脘腹疼痛见腹胀。

便溏食少四肢冷,呕吐清涎脾胃伤。

温中散寒理中好,厚朴温中汤亦良。

肾阳虚肾阳不足生机退,下元虚惫阳萎随。

四肢厥冷腰又痛,宫寒不孕命门亏。

温补肾阳右归好,金匮肾气用亦对。

(三)暑暑为阳邪性热炎,耗气伤津升发连。

中医歌诀完整版

中医歌诀完整版

中医歌诀看歌诀的人注意了:以后歌诀中“三”即代表“枣、姜、草”。

例如桂枝汤三勺:桂枝(君)大枣生姜炙甘草白芍葱白七味饮:治阴虚感冒日边红杏歌:葱地豆根生卖。

成份:葱白、干地黄、豆豉、葛根、生姜、麦冬辛温解表剂: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君)桂枝杏仁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加白术功效:解表祛湿。

主治:外感寒湿,一身烦痛。

大青龙汤将麻黄汤早使生姜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大枣石膏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寒郁化热。

三拗汤干妈姓姜炙甘草麻黄杏仁生姜功效: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咳嗽。

桂枝汤桂枝汤三勺桂枝(君)大枣生姜炙甘草白芍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

出汗异常,神经性头痛,癫痫,产后发热,人流术后发热,经期发热,高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悸),无脉症,怔忡、冻疮。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功效: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功效:解肌发表,平喘止咳。

主治:桂枝汤证兼有咳喘者。

香苏散:香苏散用草陈皮香附苏叶陈皮甘草功效:温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表寒气滞,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脉浮苔白。

香苏葱豉汤香苏散加葱白豆豉功效:发汗解表,调气安胎。

主治:妊娠外感。

活人葱豉汤葱豉汤加麻黄葛根功效:解肌发表。

主治:发热恶寒较重,头项强痛,无汗脉浮者。

九味羌活汤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防风白芷黄芩川芎苍术甘草生地细辛羌活(君)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重酸痛,口苦微渴。

感冒,流感,荨麻疹,寒湿头痛,胁间神经痛,寒火牙痛,面瘫,寒湿泄泻,肌纤维组织炎。

大羌活汤“四双”兄弟知细草羌活独活防己防风黄芩黄连苍术白术川芎生地知母细辛炙甘草功效:发散风寒,祛湿清热。

主治:风寒湿邪表证里热较重者。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中医基础理论,乃中医之基石,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奥秘。

为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特编写此歌诀,以通俗易懂之语,将中医基础之关键要点呈现。

阴阳五行是根本,天地万物此中分。

阴阳互根又互用,对立制约动态存。

阳主升发与温热,阴主宁静和滋润。

阴阳消长与转化,平衡失调病乃侵。

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有序循。

木生火来火生土,土生金来金生水。

木克土来土克水,水克火来火克金。

相乘相侮皆异常,生克制化病可寻。

藏象学说要深知,五脏六腑功能奇。

心主血脉与神志,君主之官智慧依。

肺主气司呼吸妙,相傅之官皮毛卫。

脾主运化统血行,后天之本仓廪司。

肝主疏泄藏血库,将军之官谋略思。

肾主藏精主水液,先天之本元气基。

六腑传化各司职,胆助消化与情志。

胃主受纳腐熟功,小肠分清别浊时。

大肠传导糟粕出,膀胱贮尿排尿施。

三焦通行元气道,水道运行总主持。

精气血津液相连,生命活动动力源。

精分先天与后天,气有元气宗营卫。

血能濡养化神用,津液滋润营养全。

气血津液相互化,失调则病身不安。

病因病机细分辨,外感六淫内七情。

风寒暑湿燥火侵,喜怒忧思悲恐惊。

正邪相争定盛衰,阴阳失调病形成。

虚证实证有分别,辨证论治要分明。

经络系统气血行,沟通内外连周身。

十二经脉有规律,奇经八脉补其能。

经别经筋与皮部,络脉细小分布匀。

穴位刺激调气血,针灸推拿效如神。

预防养生很重要,顺应自然规律找。

调和情志心舒畅,饮食有节起居好。

运动适度强体魄,未病先防寿年高。

中医基础理论深,歌诀助记易入门。

勤加学习多实践,中医智慧惠众人。

以上歌诀虽不能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之全部,但希望能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使其能初步领略中医之魅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中医乃中华民族之瑰宝,传承与发展责任重大,愿更多人能了解并受益于中医的博大精深。

中基歌诀

中基歌诀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天地之道万物纲,对立统一名阴阳。

无限分割相对观,昼夜动静热与寒。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古哲理中寓阴阳,对立制约是其常。

阴内守而外使阳,互根互用不可单。

动态平衡互消长,此之消来彼即长。

万物化醇交感彰,极则转化反方向。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组织结构定性清,人体内外须分明。

五脏属阴内藏精,六腑为阳传化勤。

背外为阳腹内阴,四肢内外阴阳经。

阴阳还可分阴阳,变化之机细细寻。

生理病理寓阴阳,阴平阳秘体安康。

阴胜则寒热责阳,阴虚热来阳虚凉。

阴病治阳阳治阴,阳中求阴阴求阳。

寒者热之热者寒,诊察治疗细参详。

(四)五行生克乘侮:五行如环复运行,相生相克是常情。

生为资生助长意,木火土金水相从。

克是克制与制约,木土水火须次金。

欺凌反克为相侮,超常制约相乘逢。

(五)五行学说的运用:五行比类万物情,肝风木而火属心。

脾为湿土肺燥金,肾寒属水需分清。

肝味酸来其色青,心属苦味赤色明。

甘黄归脾咸黑肾,莫忘肺白味为辛。

(六)气的功能:推动激发原动力,防御护卫实腠理。

阳气产热起温煦,营养之功体得益,液态物质赖固摄,代谢全凭气化利。

(七)气的分类:元气来源肾中精,依赖三焦全身行。

推动激发各脏腑,生命原始动力兴。

大气水谷生宗气,积于胸中行呼吸。

贯心脉而行气血,视听语言活动济。

水谷精微化营气,十四经脉循行迹。

精纯柔和濡脏腑,化生血液营养施。

卫气亦为谷中精,昼行于阳夜行阴。

温养调节司开合,防御外邪保康宁。

(八)血:中焦受气取汁膏,循行脉中营血号。

滋润濡养各脏腑,神志活动源有靠。

(九)津液:津液原是水谷精,三焦通道赖循行。

渗于肌肤入血脉,质清滋润谓之津。

进入髓脑滑关节,质地稠厚液为名。

化生血液运载气,排泄产物调阳明。

(十)脏象:脏居于内形外见,取名脏象来体现。

精华之气归五脏,藏而不泻为特点。

六腑专司传化物,泻而不藏是为权。

脑髓骨脉胆胞官,奇恒之府有专篇。

(十一)五脏:心主神志血脉通,开窍于舌面为荣。

中医入门必背100歌诀

中医入门必背100歌诀

中医入门必背100歌诀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喜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瓜甲,地胆茅根与蛰虫。

望色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辨舌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

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闻声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

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问症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一问寒热二问汗(问其寒热多寡,以审阴阳,细辨真假,问其汗之有无,以辨虚寒,以别虚实,)三问头身四问便,(问其头痛为邪甚,不痛为正虚,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问其身之部位以审经络,亦以一身重痛为邪甚,软弱为正虚。

问其小便红白多少,大便秘溏、清谷、清水,以别寒热虚实,)五问饮食六问胸(问饮食以察其胃气之强弱,问胸者兹胃口而言也。

中医学歌诀记忆口诀

中医学歌诀记忆口诀

中医学歌诀记忆口诀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其知识体系博大精深。

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记忆众多的理论、方剂、穴位等内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歌诀因其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特点,成为了中医学习中的重要辅助工具。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阴阳学说歌诀:“阴阳者,天地道,万物纲纪变化脑。

对立制约互根用,消长平衡转化妙。

阴平阳秘精神治,阴阳失调疾病扰。

诊察病情阴阳辨,治疗调理阴阳调。

”这段歌诀简洁地阐述了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包括阴阳的定义、相互关系、作用以及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歌诀:“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有规律。

木生火来火生土,土生金来金生水。

木克土来土克水,水克火来火克金。

相乘相侮常变化,生克制化病不侵。

”通过这首歌诀,能轻松记住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

藏象学说歌诀众多,比如“心主血脉神志安,开窍于舌面如丹。

肺主气司呼吸行,通调水道皮毛应。

脾主运化统血摄,肌肉四肢唇口泽。

肝主疏泄藏血功,筋膜开窍目睛聪。

肾主藏精主水液,纳气开窍二阴合。

”气血津液歌诀气的歌诀:“气为生命动力源,推动温煦防御全。

固摄气化营养输,元气宗气营卫气。

元气根于肾中藏,推动生长发育良。

宗气积于胸中处,呼吸语言心搏动。

营气行于脉中营,化生血液营养呈。

卫气行于脉外行,保卫肌表温分营。

”血的歌诀:“血由营气津液成,营养滋润脏腑能。

心主血脉肺朝百,肝藏脾统肾精生。

”津液的歌诀:“津液人体滋润源,生成输布代谢全。

脾肺肾肝三焦功,滋润濡养关节通。

”经络学说歌诀十二经脉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

手阳明经廿穴真,商阳二间三间存。

合谷阳溪偏历随,温溜下廉上廉对。

三里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行。

巨骨天鼎扶突接,禾髎迎香廿穴终。

”奇经八脉歌诀:“任督冲带阴阳跷,阴阳维脉八脉绕。

任脉起于胞中源,会阴承浆任脉连。

督脉起于胞中出,长强龈交督脉属。

冲脉起于胞中冲,会阴气冲并足少。

带脉围腰如束带,诸经维系带脉在。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

中医必背歌诀一、中医基础理论歌诀1.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基础,脏腑经络要牢记。

阴阳五行是哲学,中医基础从此得。

2.脏腑经络脏腑经络要熟知,生理特点各不同。

心肝脾肺肾,胃胆大肠小肠。

膀胱三焦胆腑腑,经络系统要记清。

3.四诊八纲四诊八纲是诊断,辨证施治是关键。

望闻问切四诊合,八纲辨证重在变。

阳虚阴虚要分清,实证虚证有区别。

寒热虚实要辨明,施治才能有成效。

二、中药方剂歌诀1.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种类繁多难,性能功效各不同。

寒凉性热有分别,四气五味要分清。

归经作用有规律,君臣佐使需搭配。

煎服方法要得当,药效才能发挥好。

2.方剂组成原则方剂组成有原则,君臣佐使要得当。

针对病因病机,相辅相成疗效好。

药物用量有轻重,比例适当疗效高。

根据病情和体质,安全有效是目标。

三、针灸推拿歌诀1.针灸基本知识针灸疗法历史长,疗效显著口碑好。

经络腧穴要熟悉,安全操作是关键。

针刺灸法有区别,适应症候要分清。

手法轻重有分别,操作技巧需掌握。

2.推拿基本知识推拿按摩舒筋骨,缓解疼痛效果好。

手法轻重有区别,操作技巧需掌握。

适应症候要分清,安全有效是目标。

四、中医临床歌诀1.内科临床歌诀内科临床多常见,病种繁多难掌握。

辨证施治是关键,方药针灸需合理。

感冒咳嗽哮喘喘,心悸失眠眩晕看。

胃痛泄泻肝病郁,肾虚腰痛关节病。

慢性病证需耐心,调理体质是根本。

2.外科临床歌诀外科临床多手术,掌握技巧是关键。

疮疡脓肿丹毒痈,烧烫伤蛇咬伤虫。

乳腺病肛肠病疝,阑尾炎胆囊炎痈。

中医打基础一定要背会的方剂歌诀大全

中医打基础一定要背会的方剂歌诀大全

中医打基础一定要背会的方剂歌诀大全➤方名:理中丸方歌:理中干姜参术草,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其他: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方名:小建中汤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方名:大建中汤方歌: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方名:吴茱萸汤方歌: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方名:四逆汤方歌:四逆汤中附姜草,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叱方可回阳。

➤方名:当归四逆汤方歌:当归四逆用桂药,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药物:通草:利尿通淋,通气下乳➤方名:香薰散方歌:香薰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薰治阴暑。

药物: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月之麻黄➤方名:参苓白术散方歌:参苓白术扁豆莲,甘草山药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药物: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弊,清热排脓砂仁:(后下)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其他:培土生金➤方名:补中益气汤方歌: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其他:甘温除热➤方名: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技,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药物: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发汗解表要药、气壅遏喘咳要药)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其他:麻桂相须,麻杏相使。

无汗➤方名:桂枝汤方歌: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药物: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阴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其他:药后“啜热稀粥”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祛邪扶正,阴阳并调。

➤方名:大柴胡汤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合为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方名:防通风圣散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烧;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自学中医入门必背篇!!!

自学中医入门必背篇!!!

自学中医入门必背篇一、常用歌诀1、中药七情歌相须为用互增效,相使一药助一药;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约;相恶配伍疗效减,相反曾毒要记牢;单行无需它药配,七情配伍真奥妙。

(注: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杀、相畏、相恶表示拮抗)2、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诸参:沙僧挑担子,给唐玄奘偷吃人参果,很苦)3、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弥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便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4、妊娠禁忌歌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银既巴豆,牛膝薏仁并蜈蚣,棱莪赭石芫花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砒石硝黄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通兼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妊娠禁忌(二):雄黄轻草莪巴川,草子玄明京芒丁,土鳖商路扮南星,天仙遂附蛭蚣麝,雪莲皂霜魏牵牛,三芫千金马钱闹。

慎用:桃花红、芦荟绿,姜黄枳壳牡丹皮,肉桂蝉蜕冬葵叶,附子急芒射牛膝。

5、28种毒性中药披金戴银一天仙,半升半降黄白钱,川南狼,闹粉娘,遂草炒豆熬酥糖。

二、中药学1、辛温解表药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

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

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

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

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

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

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

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牛蒡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痄腮强。

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息风痉开音。

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

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

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

葛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天地之道万物纲,对立统一名阴阳。

无限分割相对观,昼夜动静热与寒。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古哲理中寓阴阳,对立制约是其常。

阴内守而外使阳,互根互用不可单。

动态平衡互消长,此之消来彼即长。

万物化醇交感彰,极则转化反方向。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组织结构定性清,人体内外须分明。

五脏属阴内藏精,六腑为阳传化勤。

背外为阳腹内阴,四肢内外阴阳经。

阴阳还可分阴阳,变化之机细细寻。

生理病理寓阴阳,阴平阳秘体安康。

阴胜则寒热责阳,阴虚热来阳虚凉。

阴病治阳阳治阴,阳中求阴阴求阳。

寒者热之热者寒,诊察治疗细参详。

(四)五行生克乘侮:
五行如环复运行,相生相克是常情。

生为资生助长意,木火土金水相从。

克是克制与制约,木土水火须次金。

欺凌反克为相侮,超常制约相乘逢。

(五)五行学说的运用:
五行比类万物情,肝风木而火属心。

脾为湿土肺燥金,肾寒属水需分清。

肝味酸来其色青,心属苦味赤色明。

甘黄归脾咸黑肾,莫忘肺白味为辛。

(六)气的功能:
推动激发原动力,防御护卫实腠理。

阳气产热起温煦,
营养之功体得益,液态物质赖固摄,代谢全凭气化利。

(七)气的分类:
元气来源肾中精,依赖三焦全身行。

推动激发各脏腑,生命原始动力兴。

大气水谷生宗气,积于胸中行呼吸。

贯心脉而行气血,视听语言活动济。

水谷精微化营气,十四经脉循行迹。

精纯柔和濡脏腑,化生血液营养施。

卫气亦为谷中精,昼行于阳夜行阴。

温养调节司开合,防御外邪保康宁。

(八)血:
中焦受气取汁膏,循行脉中营血号。

滋润濡养各脏腑,神志活动源有靠。

(九)津液:
津液原是水谷精,三焦通道赖循行。

渗于肌肤入血脉,质清滋润谓之津。

进入髓脑滑关节,质地稠厚液为名。

化生血液运载气,排泄产物调阳明。

(十)脏象:
脏居于内形外见,取名脏象来体现。

精华之气归五脏,藏而不泻为特点。

六腑专司传化物,泻而不藏是为权。

脑髓骨脉胆胞官,奇恒之府有专篇。

(十一)五脏:
心主神志血脉通,开窍于舌面为荣。

在液为汗在志喜,君主之官主宰权。

肺主气而司呼吸,通调宣降百脉利。

治理调节开窍鼻,志悲液涕华皮毛。

肝藏血禀疏泄权,开窍于目华甲颜。

在液为泪体筋连,将军之官虑决全。

脾为仓廪运化先,统血升清赖功健。

主司肌肉四肢实,志思窍口液为涎。

肾主纳气司水源,藏精主骨为作强。

开窍于耳二阴兼,志恐液唾华发然。

(十二)六淫特点:
六气反常名六淫,关联季节居环境。

口鼻皮毛外感径,可有相兼转化性。

风性开泄易袭阳,善行数变动性强。

缘何风为百病长,喜为先导致病广。

寒为阴邪损阳气,易阻气血性凝滞。

寒性收引筋脉急,伤寒中寒须辨识。

夏主暑气邪为阳,耗气伤津火性含。

性多挟湿长夏见,其性炎热易升散。

湿性粘滞重浊临,损伤阳气易下侵。

缠绵反复病难愈,阻遏气机性属阴。

秋季燥气易为病,伤肺耗津是特性。

温燥偏热鼻无涕,凉燥无汗少津液。

火为阳邪性炎上,扰神耗气津易伤。

迫血妄行引肝风,腐蚀血肉发疮疡。

(十九)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便为病。

怒则气上肝呻吟,喜则气缓心不宁。

思则气结伤脾胃,恐则气下肾病临。

惊则气乱神无依,悲则气消肺损因。

(二十)瘀血:
瘀血实为血停积,寒热气病皆可致。

固定拒按痛如刺,瘀结体内名徵积。

出血反复挟血块,外观晦暗色青紫。

脉多结代或涩滞,活血调气法最宜。

《中医基础理论》经文选读
(一)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一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其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阳虚则外寒,阳虚则内热。

《素问*调经论》
5、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6、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议论身之阴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