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歌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天地之道万物纲,对立统一名阴阳。无限分割相对观,昼夜动静热与寒。(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古哲理中寓阴阳,对立制约是其常。阴内守而外使阳,互根互用不可单。
动态平衡互消长,此之消来彼即长。万物化醇交感彰,极则转化反方向。(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组织结构定性清,人体内外须分明。五脏属阴内藏精,六腑为阳传化勤。
背外为阳腹内阴,四肢内外阴阳经。阴阳还可分阴阳,变化之机细细寻。
生理病理寓阴阳,阴平阳秘体安康。阴胜则寒热责阳,阴虚热来阳虚凉。
阴病治阳阳治阴,阳中求阴阴求阳。寒者热之热者寒,诊察治疗细参详。(四)五行生克乘侮:
五行如环复运行,相生相克是常情。生为资生助长意,木火土金水相从。
克是克制与制约,木土水火须次金。欺凌反克为相侮,超常制约相乘逢。(五)五行学说的运用:
五行比类万物情,肝风木而火属心。脾为湿土肺燥金,肾寒属水需分清。
肝味酸来其色青,心属苦味赤色明。甘黄归脾咸黑肾,莫忘肺白味为辛。(六)气的功能:
推动激发原动力,防御护卫实腠理。阳气产热起温煦,
营养之功体得益,液态物质赖固摄,代谢全凭气化利。
(七)气的分类:
元气来源肾中精,依赖三焦全身行。推动激发各脏腑,生命原始动力兴。
大气水谷生宗气,积于胸中行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视听语言活动济。
水谷精微化营气,十四经脉循行迹。精纯柔和濡脏腑,化生血液营养施。
卫气亦为谷中精,昼行于阳夜行阴。温养调节司开合,防御外邪保康宁。(八)血:
中焦受气取汁膏,循行脉中营血号。滋润濡养各脏腑,神志活动源有靠。(九)津液:
津液原是水谷精,三焦通道赖循行。渗于肌肤入血脉,质清滋润谓之津。
进入髓脑滑关节,质地稠厚液为名。化生血液运载气,排泄产物调阳明。
(十)脏象:
脏居于内形外见,取名脏象来体现。精华之气归五脏,藏而不泻为特点。
六腑专司传化物,泻而不藏是为权。脑髓骨脉胆胞官,奇恒之府有专篇。
(十一)五脏:
心主神志血脉通,开窍于舌面为荣。在液为汗在志喜,君主之官主宰权。
肺主气而司呼吸,通调宣降百脉利。治理调节开窍鼻,志悲液涕华皮毛。
肝藏血禀疏泄权,开窍于目华甲颜。在液为泪体筋连,将军之官虑决全。
脾为仓廪运化先,统血升清赖功健。主司肌肉四肢实,志思窍口液为涎。
肾主纳气司水源,藏精主骨为作强。开窍于耳二阴兼,志恐液唾华发然。
(十二)六淫特点:
六气反常名六淫,关联季节居环境。口鼻皮毛外感径,可有相兼转化性。
风性开泄易袭阳,善行数变动性强。缘何风为百病长,喜为先导致病广。
寒为阴邪损阳气,易阻气血性凝滞。寒性收引筋脉急,伤寒中寒须辨识。
夏主暑气邪为阳,耗气伤津火性含。性多挟湿长夏见,其性炎热易升散。
湿性粘滞重浊临,损伤阳气易下侵。缠绵反复病难愈,阻遏气机性属阴。
秋季燥气易为病,伤肺耗津是特性。温燥偏热鼻无涕,凉燥无汗少津液。
火为阳邪性炎上,扰神耗气津易伤。迫血妄行引肝风,腐蚀血肉发疮疡。
(十九)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便为病。怒则气上肝呻吟,喜则气缓心不宁。
思则气结伤脾胃,恐则气下肾病临。惊则气乱神无依,悲则气消肺损因。
(二十)瘀血:
瘀血实为血停积,寒热气病皆可致。固定拒按痛如刺,瘀结体内名徵积。
出血反复挟血块,外观晦暗色青紫。脉多结代或涩滞,活血调气法最宜。
《中医基础理论》经文选读
(一)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一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阳虚则外寒,阳虚则内热。《素问*调经论》
5、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6、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议论身之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