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的几种教学方式

合集下载

简析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简析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简析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进行简析。

1.基于任务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重视构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任务是实际的应用场景,学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模拟场景的方式创建任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舒适、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学到具体的技能和知识,还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分层次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优点,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性安排。

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分层次教学方式能够较好的克服学生个体差异,如此就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分层次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在更聚焦的、深入的、精细化的教学中获得更有品质的教育和培训。

3.探究式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方式来达到知识和技能目标。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指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发现信息、验证信息、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探究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的学习体验。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模拟案例、信息探究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熟练程度。

合作式教学方式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式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共享经验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项目、任务或案例,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例如学生的课堂作业等,促进学生在协作过程中不断学习、交流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和项目。

积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发现潜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其中基于任务、分层次、探究式和合作式等方式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中学信息技术课三种模式下教学方法思考

中学信息技术课三种模式下教学方法思考

中学信息技术课三种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思考信息技术教育是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它对提高学生适应信息社会能力,老师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夹”,只管从老师这个“文件夹”里选择内容,然后再粘贴到学生这个“文件夹”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教学方法灵活度特别大。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方法。

一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根据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尽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

1.理论课1.1 理论课应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但如果讲得过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妨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阻碍学生形象思维发展。

教学方法上我们应加强与学生的语言交流 ,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性交流、学习,来达到情感交流,进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目的。

比如讲解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分组让学生讨论相关内容,发挥学生想象空间,变被动为主动。

同时讲课时多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当中掌握知识。

1.2 教师应对第一节信息技术课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

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怎样的密切配合。

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0分钟开个好头。

1.3 新课的导入要达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也是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新课导入的好,可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积极思维、因势利导。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信息技术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探索式学习法探索式学习法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如编写程序、设计网页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法项目式学习法是指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学习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将具体的案例或问题作为学习项目,让学生通过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环节,完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项目,如开发一个手机应用程序等。

通过这样的项目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等能力。

三、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成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如设计一个网页,编写一个程序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扩大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小组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实践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是指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来学习和掌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操作。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通过探索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性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

信息技术的几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几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几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谈了几点课堂教学方法:1、形象教学法;2、比喻教学法;3、操作实践法;4、兴趣激励法;5、游戏学习法。

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家里就有计算机,有很多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的基础;有的学生本身对计算机感兴趣,从其他媒体中了解了许多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无实际操作经验;有的学生对此一无所知;有的学生既无兴趣又不知道,甚至还不想知道。

这些学生都有共同的特点:学生表现欲强,自控能力差,他们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学习计算机知识,所知很少,也没有完备的知识,用一句话讲就是一知半解。

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不同,我们教学工作应从最基本的开始,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对计算机很感兴趣,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启发、引导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

对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专业名词较难讲解,学生也难以接受时,教师可采用比喻教学法,运用一些简单的比喻和贴切生活的例子来讲解学生尚未接触过的知识,就能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为巩固课堂教学,可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更能掌握计算机的知识。

为达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可采用兴趣激励法或游戏学习法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

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上好每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教学方法的设计。

如果还用过去传统的媒体和教育理论来辅助和指导现代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则显得毫无生机,苍白无力。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如何设置。

为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可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开始,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

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法有: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等。

一、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

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

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

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画图中的复制粘贴,先讲授复制粘贴在画图中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

二、示范教学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示范,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面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

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

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适用这种教学方法。

三、同步教学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义。

此教学法有两种应用模式。

第一种为: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很广,对于操作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针对某个具体的软件中的某一项具体的功能,有时单给学生讲,面对不断变化的界面,教师讲解难,学生听得湖涂。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教师提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化教学法:将学习内容组织成具体的项目,学生通过实际的项目实践来学习知识和技能,并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方法注重实际应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情景教学法: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情景模拟来进行教学。

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培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教学。

教师提供一个或多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6.游戏化教学法: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参与、体验和探索。

通过游戏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7.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工具进行教学。

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习效果。

8.反转课堂教学法:将课堂上的讲解内容转移到课前自学,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性较强的活动,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深度学习。

9.个别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任务,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10.问题解决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和评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梳理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梳理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梳理信息技术课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网络技术、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本文将就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梳理,包括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和游戏化学习等。

首先,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信息技术课尤为适用。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小型项目来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立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设计一个网站、制作一个演示文稿等,要求学生在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其次,合作学习是另一种适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完成任务。

可以分成小组,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互相协助,共同完成各种任务。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设计一个网站,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模块,最后将各个模块整合在一起。

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知识分享。

另外,游戏化学习也可以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

游戏化学习是将游戏元素融入到学习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任务,如编程游戏、网络安全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通过游戏的竞争与挑战,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游戏化学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除了上述三种教学模式,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方式来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如幻灯片、视频等,展示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的碰撞。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可以包括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多种形式。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科目的教学一样,同样需要教师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容易接受。

“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

”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下面,浅谈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一、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

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

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画图中的复制粘贴,先用讲授法讲复制粘贴在画图中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复制粘帖的操作步骤。

此种教学方式对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更适合。

二、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时的坐姿、操作键盘时的指法、操作鼠标时的指法;另一面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

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如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

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

这种教学法能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兴趣激励教学法兴趣是进取和创造的内驱力。

如何提高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积极引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的做法是除了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和技巧外,在设置课程的准备阶段就要了解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课余生活中的活动兴趣中心,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新颖而有创意的目标教学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的几种教学方式

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的几种教学方式

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的几种教学方式一、语言的通俗、幽默化只要做过信息技术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旦涉及到概念或理论知识,学生的表情是茫然的,精神是散漫的,兴致是低落的。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一味追求科学的表述方式,学生对刚建立起来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有可能降低,甚至消失殆尽。

因此我认为要跨进理论和概念的门槛,应当在保证概念准确性的前提下寻找学生最容易接受(最通俗)的语言表达方式。

比如在讲“认识信息世界”时,阐明“信息”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但又较为困难。

我查阅了资料,找到对信息的科学定义: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

由于科学定义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设的定义,而通俗定义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定义,只是应用的场合不同而已。

虽然教材上采用的也是通俗定义,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说。

于是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将通俗与和科学定义的内容相结合,设计相应的引导环节:大家喜欢看电视吗?(“喜欢。

”课堂一片欢腾。

我还让他们选出了最爱看的电视节目)。

我继续说:当同学们看到一部喜爱的电视节目(正在接受的信息)中精彩情节时节目被突然中断,插播了一段广告(另一个信息),大家喜欢这段突如其来的广告(信息)吗?(得到异口同声的否定)我接着说:同学们通过眼和耳(感官刺激)获得了象电视剧和电视广告这样的视频消息,经过你们大脑的分析判断得出了广告节目在大家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出现是无用的,于是采取了换台或其它形式来过滤掉现在对你无用的消息。

同样是信息,出现的场合不同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也就不同。

于是可以先给出信息的一种通俗定义:信息就是对人们有用的东西(板书)。

与同学讨论后,进一步扩展,得出信息的定义:信息就是经过获取、传输、处理后仍然对人们有用的一些数据、消息等。

这样教师就把“得”的过程和判断“有用”的过程所包含的实质都说清了。

学生对“信息”就形成了要“得到”信息就“有过程”这样的初步概念。

对以后的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以及处理工具-电子计算机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几种教学方法

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几种教学方法

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几种教学方法【摘要】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完,学生反复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因此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自然是学不到技能。

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一味体现轻松快乐,教学没有目标、没有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但是学生没有真正学到计算机技能,那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是不成功的。

成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是快乐和学到技能同时并存,快乐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技能为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快乐技能教学方法1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引入了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但这里教师所选的游戏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工具,让学生在快乐玩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计算机能力和素养,改变传统的枯燥教育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玩游戏中学到技能,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键盘、鼠标的使用,熟悉打字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如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通过打文章来练习键盘、鼠标,学习打字,学生会感到很累,很烦。

若选取学生喜欢玩的“警察抓小偷”、“打地鼠”、“金山打字通” 、“吃苹果”等游戏来练习键盘、鼠标,学习打字,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教学要求键盘、鼠标的操作灵敏掌握了,自然打字速度也快了。

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当然喜欢,更有兴趣上信息技术课,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 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应该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

用实例探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用实例探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用实例探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具备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 项目驱动法项目驱动法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立实际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兴趣,设计一系列具体的项目,如制作网页、编辑电子相册等。

通过项目的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技能。

在学习网页设计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个人博客网站。

学生需要学习HTML、CSS等技术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他们要了解网页设计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布局和字体样式。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成果,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2. 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法是一种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来引导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学习Excel表格制作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用Excel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表格?”。

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Excel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需要了解表格的基本功能、数据的录入和计算公式的使用。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Excel的应用和功能。

在学习PPT制作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关于某个主题的PPT演示文稿。

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的PPT技术知识和对主题的理解,共同完成PPT的制作。

他们要学会合作分工、讨论和互相协作,最终合并各组的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PPT演示。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采用多种方法,结合项目驱动法、问题导向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又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直观感知法。

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

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

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

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

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

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

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

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

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

简述初中信息技术课常用教学方法

简述初中信息技术课常用教学方法

简述初中信息技术课常用教学方法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地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

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我在八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系统讲解法、任务驱动法、示范展示法、同步操作法、伙伴教学法、适时表扬法。

一、系统讲解法系统讲解法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细致系统的讲解,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

其他学科现在对其诟病比较多,认为老师过多的传授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就信息技术课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计算机器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讲解。

这种教法针对基础性知识有很强的针对性,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常识性知识。

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

比如,学习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父亲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

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简析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简析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简析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步骤的总称。

其中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教学方法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

讲解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讲授课本内容,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术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讨论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交流想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实验法是指教师通过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手段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实际操作手段等多种手段来增加信息技术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利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展示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网络教学手段是指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实践。

实际操作手段是指教师提供具体的实验设备、实际场景等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预习、讲解、演示、实践、巩固与拓展等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先导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教学内容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等方面。

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电脑硬件、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技能。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是指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1. 情景化教学:采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情境来展开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例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引入学生常见的网络问题以及资讯安全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

2. 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布置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布置一个制作网页的任务,学生需要在团队协作中进行分工合作,并在完成任务后进行总结和展示。

3. 项目化学习:将学生放到真实的项目环境中,通过参与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开展一个小型网站制作项目,学生需要进行编程、页面设计等多方面的操作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手段来展示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点的内容和要点。

通过制作幻灯片或教学视频来展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以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 视频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相关领域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分析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个关于网络安全的视频案例,让学生观看并分析其中的安全漏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三、实践操作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实践操作教学对于学生的技能提高和应用能力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课堂实验法: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在学习数据库的课程中,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初中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科目之一。

为了有效地教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的要求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任务型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采用分层教学方法。

由于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分层教学方法可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索。

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资源。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多样,可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白板和教学软件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分层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和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资源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灵活选择和组合这些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晓明在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有这样的体会:教材对信息技术的相关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没有做过多的论述,占用篇幅较少,知识的系统性比较薄弱;学习内容较艰涩难懂,缺少趣味性。

这部分知识的内容既没有网络世界的缤纷多彩,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体验不到在使用工具软件中的创作激情和作品成功后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远不及能带给他们创作激情的应用软件,更不能与掌握后能让他们在网上尽情畅游的网络知识的热情相比。

针对这种情况,寻找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传授方式,把理论知识的内容融合在学生掌握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中,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任务。

笔者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体验与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广大同仁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语言的通俗、幽默化只要做过信息技术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旦涉及到概念或理论知识,学生的表情是茫然的,精神是散漫的,兴致是低落的。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一味追求科学的表述方式,学生对刚建立起来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有可能降低,甚至消失殆尽。

因此我认为要跨进理论和概念的门槛,应当在保证概念准确性的前提下寻找学生最容易接受(最通俗)的语言表达方式。

比如在讲“认识信息世界”时,阐明“信息”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但又较为困难。

我查阅了资料,找到对信息的科学定义: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

由于科学定义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设的定义,而通俗定义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定义,只是应用的场合不同而已。

虽然教材上采用的也是通俗定义,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说。

于是我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将通俗与和科学定义的内容相结合,设计相应的引导环节:大家喜欢看电视吗?(“喜欢。

”课堂一片欢腾。

我还让他们选出了最爱看的电视节目)。

我继续说:当同学们看到一部喜爱的电视节目(正在接受的信息)中精彩情节时节目被突然中断,插播了一段广告(另一个信息),大家喜欢这段突如其来的广告(信息)吗?(得到异口同声的否定)我接着说:同学们通过眼和耳(感官刺激)获得了象电视剧和电视广告这样的视频消息,经过你们大脑的分析判断得出了广告节目在大家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出现是无用的,于是采取了换台或其它形式来过滤掉现在对你无用的消息。

同样是信息,出现的场合不同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也就不同。

于是可以先给出信息的一种通俗定义:信息就是对人们有用的东西(板书)。

与同学讨论后,进一步扩展,得出信息的定义:信息就是经过获取、传输、处理后仍然对人们有用的一些数据、消息等。

这样教师就把“得”的过程和判断“有用”的过程所包含的实质都说清了。

学生对“信息”就形成了要“得到”信息就“有过程”这样的初步概念。

对以后的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以及处理工具-电子计算机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再比如讲硬件五大逻辑部件中的I/O(输入/输出)设备时,我利用摄像头(电脑眼)的摄像功能把自己的形象摄入电脑并打印出来。

学生惊奇、开心不已,纷纷要求也来“拍照留念”。

于是我不失时机地问:摄像头是哪种设备?(“输入。

”)“打印机呢?”(“输出。

”声音震天响。

)谁能概括输入输出的判别方法?(“能把电脑外的东西(信息)“放进”电脑里的设备是输入设备,把电脑里的东西(信息)“拿出来”的设备称为输出设备。

”)七嘴八舌总结出了很实用的判断方法,你能说学生们这样来理解不应该吗?二、结合现实生活,适当运用比喻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的运用些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对《上网获取信息》一节中IE浏览器窗口组成“地址栏”作介绍时,教材提到了IP地址和字符地址(即域名)但并没做过多的解释。

我是这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含义的:在我们地大物博的中国,人口众多,同名同姓现象比比皆是(此时有学生小声说,我们班就有两个张杰,笔者微笑点头),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我笑着说:我们班里的两个张杰就得等你们年满16周岁办理身份证后才能严格区分了,学生笑)两种途径,其中身份证号可以唯一地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用姓名来代表一个人。

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就是书中所说的字符地址;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

IP地址作为电脑的“身份证”同我们人类的身份证一样,可以唯一地标识一台计算机。

但是,记住它同样不太容易,所以我们也用域名(相当于生活中人类的名字)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

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跨进了网络知识的门槛,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电子计算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老师应当把内容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

笔者通过尝试,认为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作形象的比喻最容易被学生接受。

例如,在讲计算机硬件时,我采用的是实物加讲解的方式。

上课时,我把一台淘汰主机开膛破肚后,对主机箱内的各种硬件设备一一解说:如果我们把这台经过“解剖”的电脑当作一个工厂,那么,它的机箱就是厂房;主板成了控制台;CPU就是机床;硬盘就是仓库;内存就是机床旁边堆放原料和成品的一块空地。

当我们要加工一批产品时,首先要从仓库(硬盘)里取原料或者直接将原料(数据)送到(通过键盘等输入设备)机床(CPU)旁边(即内存)堆放起来,由于堆放原料的地方距机床很近,因此取用(读取)的速度很快。

原料加工完毕后不是立即放回仓库,而是仍然放到堆放成品的空地旁(内存)暂时存放起来,到时候可以将成品放回仓库中去。

经过此番解释,学生觉得一下子知道了好多原来根本不懂的东西:原来,电脑既不可怕也不神秘,对于它“只有无知而无不可知”。

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老师同样可以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索,去研究,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问题探究提供广泛的、相关的学习资源。

这里的学习资源既包括有关的书籍、课件、网络资源、实物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为学生提供教师自己的实践经验、心得体会等。

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资源,并非将各种形式的材料堆放在学生面前,而是要针对某一主题,对资源进行整理、组合、设计,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所需要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后再提供给学生。

比如在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学习中,我除了准备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课件和计算机硬件外,还做了部分实物秀:把一台已不能适应系统运行要求的低配置计算机主机箱打开来让学生去体验硬件的各组成部件。

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有感性的认识,用有形的物质资源来撩开电脑的“神秘”面纱,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畏惧感”,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感知去学习,立体式的去建构,从而获得有关计算机硬件的完整知识。

四、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不同载体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初中学生的人格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强大影响力。

现代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各类信息冲击着初中生,如何让学生在宠大的信息海洋中对良莠不齐、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进行取舍,滤取有利于身心、智力提升的信息也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的内容。

笔者认为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把握适当时机,采用德育渗入式教育也是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数字化信息基础》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发展,与时代脉博同跳,激励他们树立发展我国数字产业并使数字产品走向世界的决心。

并向学生讲述了大量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的案例,陈述了犯罪行为带来的恶劣后果和行为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学生不但具有警醒作用,也引导了学生加强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意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知识产权意识、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观念。

把握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效果较好。

当人们辗转于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网络”人格,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虚拟的“网络”人格极有可能对现实中的人格存在潜在的影响。

因此,培育学生健全的“网络人格”是当今社会现象对教育的又一次挑战。

笔者也尝试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逐步养成健全的“网络”人格。

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知识时,引导学生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到遵守计算机网络操作准则的必要性,认识到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也是一个法制社会,不能随心所欲地胡作非为。

针对学生间对“黑客”话题的讨论,我特别提到一则“十七岁少年炮制黑客网站…击中‟10万台电脑”案例来教育学生要识别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好坏与真伪,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学习能力。

当学生们真正有了自我识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会带给他们无穷益处.五、学科“边缘材料”的合理使用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计算机知识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发展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丰富边缘材料,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所谓边缘材料主要包括:计算机史实、计算机人物、计算机界的大事等。

边缘材料的选取还要有一定的讲究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史中,可以把去年联想一举收购美国IBM全球PC业务这样重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时效性“边缘材料”作为扩展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有成为我国IT业领军人物的雄心壮志。

计算机硬件知识是初中学生最薄弱环节,同时硬件又是更新换代最快的部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外,还应当适当增加一些补充资料,“边缘材料”就是很好的添加剂。

比如每当有新的硬件产品、新的型号出现,我都会给学生介绍,从最初的512K单面软盘,到现在的以128M为主流的闪存;CPU从8088到现在的奔四,以及奔四的几次内核和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内存从最初的64K到现在的以256M为PC机主流内存以及256M内存不同型号的优缺点…..学生初次听到这些知识可能有点陌生,多听几遍,就熟悉了。

这些边缘材料在教学中的融入,可以起到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能紧跟时代脚步,所学东西不落伍的作用,同时有助于他们今后进入高一级学校的继续学习。

六、对教材信息卡和拓展部分的重视由于教材侧重的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正文部分对原理及概念的论述较少,而课后的讨论、信息卡和拓展部分正好对全书这一薄弱环节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些“课后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忽视,有的知识应当在讲课的过程中掺入,使学生所学知识体现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

以上仅对初中信息技术中理论与概念知识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个人的实践经验,由于本人学识有限,看法有失偏颇之处,敬请广大同仁予以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