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

合集下载

松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种推进模式简介

松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种推进模式简介

’ 抓 , 棚 菜 生 产 、 品 畜 牧 业 、 色 有 机 在 精 绿
食 品 、农 村 新 型合 作 组 织 创 新 和 农 业 产 业 化 等方 面都 实 现 了 突破 ,试 点 村 镇 和 推 进村 基本 都 形 成 了各 具 特 色 的支 柱 产
业 , 效 地 增加 了农 民收 入 。2 0 有 0 8年 , 全 市 粮食 产量 达 到 7 5万 吨 农 产 品 加 工 2
果 。 着农 村 改革 的不 断 深 入 , 型合 作 随 新
经 济 组 织 和 新 型 经 营 模 式 在 探 索 中 发 展 , 发 展 中 壮 大 , 壮 大 中 日臻 健 全 。 在 在 各 类 农 村 经 济 人 、各 类 专 业 协 会 等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组 织 发 展 到 30 0 0个 , 村 经 纪 农
XI N NONG CUN JI AN SHE



松原市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六种推进模式简介
按 照 中 央和 省 委 、省 政 府 的安 排 部 署 , 原 市 从 20 松 0 6年 开 始 开 展 了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 设 的试 点 工 作 。 照 “ 划 先 按 规
行 , 型示 范 , 易 后 难 , 批 建 设 ” 工 典 先 分 的
8%。基 础 设 施 和 公 益 事 业 的 发 展 , 善 9 改 了农 民 的 生 产 生 活 条 件 ,丰 富 了农 民的
长 岭 县 新 安 镇 双 榆 树 村 是 省 级 试 点
村 ,0 6 年 新 农 村 试 点 以 来 , 县 、 两 2o 在 镇
作 原 则 ,先 后 选 择 了一 批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村镇进 行试点 , 行启 动 , 结经 验 , 先 总 稳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L u n y u a n“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

“十一五”时期,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优化升级、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

新农村建设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美丽乡村。

本文将从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路径。

一、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发展农村产业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路网、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要提高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房建设水平,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促进农村环境整治。

同时,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便利农民出行。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厉行节约环保,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生态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企业、农民是共同参与者,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财政投入比例,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应增强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共同推动农村振兴。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

只有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希望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简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背景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回顾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各地,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给农民以实惠——各地种粮农民首次享受到直接补贴的好处,2004年全国共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16亿元;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粮大县实行转移支付……2004年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之后,今年国家又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如加大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减免力度,着力建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

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认为,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

浅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浅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浅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着眼长远的重决策,是对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集中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近几年,我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的实践和探索。

市区财政每年都安排近千万元支农资金支持“三农”工作,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并通过各项专项治理,3年共减轻农民负担近3200万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了一批统筹城乡发展的工程项目。

一些工作新思路、新载体在实践中也取得明显成效。

现在中央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5月23号,区上召开了动员会,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在区委九次党代会上,又把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一点个人认识,供家参考。

一、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

虽然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促进了全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城乡差距仍然没有明显的缩小。

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元和3806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是 %和 %,两者相差约个百分点。

一方面我们看到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和周边的县(区)的差距。

在今后的工作中,处理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最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4.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5.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6.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建立好五大机制:一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财政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金;二是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四是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五是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经济更大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与未来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如何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共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现代农村建设首先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大对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要完善农村道路网、水利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打通农村内外联系的“毛细血管”,提高农民生产、出行和生活的便利程度。

同时,还要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村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让农民能够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二、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业产销对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耕作质量,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三、加强农村人才引进和培训,促进产业升级要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青年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助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

四、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要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优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社会事业服务水平。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农村社会活力,增强农民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共同构建和谐稳定农村社会环境。

五、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构建绿色生态农村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推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循环化,加大农村生态修复力度,保护好农田、水源、森林等生态资源,构建起绿色生态农村。

六、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合力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明确政府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模式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模式
生有 益 的借 鉴 。 A s at os ut n o e o i i onr ie i a m j io c t k i t r eso oe zt n e m s fl n es n t b t c:C n t c o fa nw sc l tcu t s s a rhs r a n h po s fm d mi i ,w ut ul u d r a d i r r i as yd o t i s e c ao y t s
摘要 :建设社会 主 义新农村 是我 国现代 化进 程 中的 重大历 史任务 , 必须 充分认 识其 长期性 、 巨性和 复杂性 , 艰 必须 坚持从 实 际 出发 。在社 会 主 义新农村 建设 过程 中, 各地 涌现 出各具 特 色的新农 村发展 模 式 , 、 梳理 研究 和思 考这 些模 式 的发展 , 必将 对 正在 开展 的社会 主 义新农 村建设 产
价值 工程
浅 析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设 主m a n o l ssofNe Ru a nsr ton o So i ls M i M de f
徐倩 X a uQin
( 南京 农业 大学 公共 管理 学 院 , 南京 2 0 0 ) 100 ( aj gA r utrl iest P bi Maa e n olg , a j g2 0 0 , hn ) N ni gi l a v ri u l ng met l e N ni 10 0 C ia n c u Un y c C e n
关键词: 新农村 ; 背景 ; 学内涵 ; 科 发展 模 式
K e r s:ten w o nty ie b c g o nd te s ini cc nn tto ; e eo me tmo y wo d l e c u rsd ; a k ru ;h ce ti o oain d v lp n de l f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跨越城乡之间的鸿沟已经不是梦想。
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 农业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
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 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 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 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 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 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 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 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和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四)深化农村改革 ——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要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新农 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建立城乡协调、平等发展的有 效机制,着力建立要素合理配置、产品有序流动的 市场体系,着力建立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管理体 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水:目前,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水。 路:有相当一部分村庄仍不通油路。 电:农村电网改造成效显著,但后续建设任务很重。 气:农村沼气建设一举多得,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 建设步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 增收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比 1984年为 1.81:1 1994年为 2.86:1 2005年为 3.22:1
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 由1980年的65.7%下降到2005年的32.9%。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前言在我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通过这几年的运行,我乡新农村建设既有很多起色,也有更多的问题,为此,我专题对我乡的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背景和目的阿荣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南部,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东以扎格敦山为界与莫力达瓦旗为邻,西与扎兰屯市隔音河相望,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部以毕拉河为界和鄂伦春旗相连,西北与牙克石市接壤,是呼伦贝尔连接东北三省的南大门。

全旗总面积1.36万平方公里,辖7个建制镇、4个少数民族乡、7个地方林场和2个国营农场,共有148个行政村,居住着汉、满、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7个民族,总人口32万。

农业资源富集,境内有耕地471万亩,优质天然草场234.7万亩,林地8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4.2%,活立木蓄积量3145.13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桦树等,主要山野菜有蕨菜、黄花菜、四叶菜、榛子、蘑菇、木耳、猴头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鹿、野猪、狍子等,主要野生药材有黄芩、桔梗、赤芍、黄芪等,主要作物有大豆、玉米、马铃薯、水稻、杂粮等,常年粮食生产能力35亿斤,是全国441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和自治区5个大豆主产区之一,素有“粮豆之乡”、“肉乳故里”、“绿色宝库”的美誉。

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次,我利用节假日时间,对我乡几个村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也在不断改变着它的面貌,特别是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民收入不高、农村环境污染等,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

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是什么?接下来,就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中,首先确定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即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繁荣、乡风文明、生态宜居、高度自治”的标准。

具体来说,就是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城乡融合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和环境建设,同时注重保护耕地、水土和生态环境。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这其中包括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需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同时也要通过加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等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改革。

此外,还要探索特色农业、绿色食品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要加强农民住房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巩固、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三)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要通过投入资金、扶持政策等手段,推动农民就业、创业,积极发展“特色小镇、特色村庄”等新型经济活动,同时也要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实行“三加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1、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第一次提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同志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1]这深刻反映出教育农民的重要性。加强农民教育,坚持不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组织农民学习党的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等,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墙报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环保意识、奉献精神和科学文化水平,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型农民。
2、加强农民居住楼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把农民居住楼建设作为实现农民小康的重要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既要求相对集中,使之形成村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注意适当分散,符合农村居住、生活习惯和特点。把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在实现“四通、四有”的基础上,优化村容村貌,搞好“四旁”绿化,组织改水改厕,以及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扎实工作,创造绿色、舒适、美好、优雅的农村环境。
首先,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改革发展的目的,要求农村经济有大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抓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工作中需要注重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只注重速度而不择手段,还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进行农村生态建设。合理、合情、适度利用资源,做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力度把我国农村建设成既拥有“金山银山”又拥有“绿水青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3、加强领导、扩大投入,防治农业与农村污染。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应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地位。从目前的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来看,水环境污染继续加重,酸雨污染相当突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等等,这些迫切要求防治农业与农村污染。各级政府应把农村与农业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管理制,坚持亲自抓负总责。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情况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生态环境忧患意识。各级政府还应加强对“三农”的投入,落实各项政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可载史册的历史时期,开始步入零税费时代、“以工补农”发展阶段。

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产品价格全面回升,农民增收势头良好。

中央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深化税费体制改革,全面取消除农业税,对种粮实行直接补贴,对农民购置农机具进行补贴,加大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国家社会保障范围统,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工业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粮食主产区的投入等。

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出现喜人的一面。

发展速度加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明显增加,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主要是指水利灌溉条件的改善、中低产农田的改造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落实。

农民思想观念也有了转变,原来大部分农民一直保持着封闭、内向心态,保守求稳的经世观念,对文化知识要求低,缺乏更高的生活要求和长远的生活目标,随着经济意识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有经营管理意识、应变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

农民开始转变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观念,逐步树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思想意识。

这种精神促使他们增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意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同时,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领导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基层涌现出了一大批既能自己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好干部。

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20个字的精辟描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对我们广大农村工作者,特别是农村党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新的要求。

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说: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不能知难而退,反而要迎难而上。

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

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目标与任务
主要任务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目标与任务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 保护绿水青山,建设 美丽宜居乡村;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完善乡村治理体 系,提升治理能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培育文明乡风, 树立良好家风、淳朴 民风;
污水处理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村庄污水的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保护水 资源环境。
绿化美化
加强村庄绿化美化工作,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
04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
规划设计
资金筹措
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示范 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包括村庄 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 村实施方案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 引言 • 村庄现状分析 • 建设规划 •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 保障措施 • 预期成果与效益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庄整体环境。
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 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农村环境整治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垃圾分 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建设村民活动中心、文化站、卫生室 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交通设施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 农村交通便捷性和安全性 。
农村水利设施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用水需 求。
农村电力设施
完善农村电力设施,提高 农村用电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
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
农村教育
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提高 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
农村卫生
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农村 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教育、医疗等 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 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强农村 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村的 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05
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展望与建议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总结词
通过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 村产业升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方向。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 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 生产效益。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升农业规模化 和专业化水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 题。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发展。 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留 守儿童、空巢老人等。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结词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 题之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八种发展模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八种发展模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八种发展模式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力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然而,由于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状况各异,推动农村发展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介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八种发展模式。

模式一: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向现代农业方式转型的过程。

它将农业生产各环节融为一体,实现农业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农村和农业生产环节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方面转型,并且强调科技、信息、品牌、质量等方面的提升。

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往往以政府为主导,将农民与企业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表明,农村务必注重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而农业的产值和效益才能得到提升。

模式二:农村旅游农村旅游是指将农村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以文化、自然、生态等为主要旅游内容的旅游方式。

农村旅游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同时,农村旅游还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强化城乡互动。

农村旅游的发展需要重视文化、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保护村庄的品质,注重人文关怀,推动当地文化的创新与发扬。

模式三:特色种养业特色种养业是指农民在对当地资源、市场和优势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发掘一定行业特点和优势,走特色种养业发展之路,实现集约经济、增收致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产业形态。

特色种养业一定程度上具有菜单化、精品化、品牌化的特色,可进一步发挥当地资源的潜力,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繁荣。

模式四:农村电商农村电商是指运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工作。

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将农产品销售延伸至城市、乃至全球市场。

农村电商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同时,也方便了城市消费者,让城市消费者能够更方便地购买到农村商品。

模式五:新型农村合作社新型农村合作社是由农民自发运用经济合作和互助原则组成的一种合作形式。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差距与农村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实现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期为解决农村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和建议。

1. 系统规划1.1 经济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首先要重视农村经济发展。

制定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产业和农民合作社,增强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

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方面,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

1.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防治农田污染等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2. 政策支持2.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使农民能够更自由地流转和流转土地,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2.2 农村金融支持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制定农村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和信贷支持,帮助农民发展农村经济。

2.3 农村人才引进政策优秀的人才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制定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农村发展,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村人才素质。

3. 文化建设3.1 农村教育改革农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3.2 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村文化传统的保护和挖掘,同时注重推动农村文化的创新,满足农民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3.3 农民组织建设农民组织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能力,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20世纪末随着“参与”概念的引进及国际合作项目的推动,中国的扶贫机制开始向着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实践表明,采用参与式扶贫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开展的试点项目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扶贫制度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提供建议。

一、蜀光“参与式扶贫”试点项目
非政府组织在许多国家的扶贫与救灾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也不例外,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有近21%的ngo的活动涉及农村扶贫开发领域。

”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是2003年成立的一家ngo,它秉持“扶贫与发展”领域的专业方向的职业道德,并开展着各种形式的扶贫项目和活动,其中,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小金县头卡村的扶贫新村建设,是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负责的项目点。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小金县在1989年是四川省重点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这里78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6.7万,绝对贫困5万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小金县扶贫资金的支持力度。

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从2005年4月开始在小金县的头卡村实施其与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牵头进行的4省5县“ngo承担政府扶贫任务”联合试验项目,蜀光秉持“推动村民团结合作,共建家园,创建和谐农村”的
宗旨,大力推行社区基金这种扶贫方式,动员村民公选成立项目管理小组、引入严格的公示制度和参与制度、头卡村用只用了四十多万元,完成了河堤、公路、学校、村两委会议室、卫生站、电力、桥梁改造等多项工程,还用结余的钱资助村民购买了太阳灶。

蜀光还以外部的协调和能力建设为着力点,培训辅助乡政府、村两委以及社区管理小组成员开展扶贫工作,而政府县乡部门也积极配合支持蜀光的服务活动,双方的合作产生了积极的成效。

二、“参与式扶贫”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实施步骤和方法的有待完善
参与式扶贫是一种繁复艰巨的工作,其前提和基础是群众的广泛参与,实施步骤和方法比较复杂,使得项目的运行成本加大。

如何在实践中完善其方式方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二)少数民族贫困群体市场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不少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落后并且习惯于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救济,缺乏起码的市场意识。

小金县的部分少数民族依然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缺乏市场意识,缺乏改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开辟多种渠道来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意识,对政府的依赖思想比较强,这使得扶贫工作面临巨大的阻力。

(三)后续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项目结束后项目区的后续发展呈现出什么状态?是否可以提高减贫的效率?是否会出现半截子工程?如政府不能投入一定资金
治理或提供协助,那么之前投进去的大量人、财、物就白白浪费掉,扶贫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此如何搞好项目的后续投资和管理是涉及到项目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有通盘的考虑和符合实际的规划。

(四)提高贫困地区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
小金县的贫困人口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和高寒山区,面临频发的自然灾害的威胁,一场自然灾害就能使大量脱贫人口重新返贫。

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如何构建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来分散风险是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对ngo“参与式扶贫”的建议
(一)增强资源动员能力
扶贫毕竟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ngo“参与式扶贫”虽然取得积极效果,但也应与政府积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在大型基建项目中的优势,也要加强与其他非政府组织合作,通过各种合作与交流,相互学习工作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影响力,为提高自身的筹资水平提供信誉基础。

此外,还应加强与高校及企业的合作,为受益群体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并为项目区开辟较为广阔的市场。

(二)完善项目参与机制
高效率的扶贫开发群众的积极参与,并且发挥主导作用。

案例分析发现:“影响四川农村发展组织参与式扶贫绩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类,分别是贫困群体配合效度因子、贫困群体参与度因子、
项目计划执行度因子、项目管理效度因子。

从因子的贡献度可以看出,一般贫困群体的参与度得分较高的项目,其扶贫绩效的综合得分也较高。


(三)因地制宜,点面结合
有些ngo对扶贫对象调查了解并不充分,套用一个模式采用一种方法,扶贫效果就不尽如人意。

贫困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导致贫困的原因也各有不同,ngo必须要强化调查分析,认真研究,立足于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确定贫困地区的“症”,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而不是整齐划一的使用一种方法。

在具体的项目分配上,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

点,就是试点,面,就是照顾全局。

试点成功可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张海霞,庄天慧.非政府组织参与式扶贫的绩效评价研究——以四川农村发展组织为例[j].开发研究,2010,(3):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