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警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知识 第6章 预警机制
![安全管理知识 第6章 预警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0633c3c49649b6649d747d6.png)
h
27
• (三)诊断(技术分析过程) • 主要任务: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
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 • (四)评价(技术分析过程) • 任务: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 以明确生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 什么样的打击,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 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 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
• 预警机制: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及时警 示,使机构能采取措施的一种制度,作用在于超前 反馈、及时布置、防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 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与财产损失。
• 预警机制建立于预警系统基础之上。
• 预警系统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组成。其 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 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收集有关人的活动信息, 识别与选择,对人的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对人的不 良行为进行预警。
• (四)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 伪、存储、推断。
• (五)事故预警系统
h
7
• (2009)37、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 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 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和( B )预警
在的第一类危险源状态信息和第二类危险源状态 信息为基础,对信息进行识别、诊断、评价,根 据严重程度(纵坐标)和可能性(横坐标)给出 安全风险预警级别。 • 参看教材P120 图6-4、6-5.
h
21
• (2008)36.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 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警报的判别标 准是( A)。P117
应急预案事故预警
![应急预案事故预警](https://img.taocdn.com/s3/m/041b235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e.png)
一、预警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事故风险日益增加。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水平,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警目的1. 提高全社会对事故风险的认知,增强预防和应对事故的能力。
2. 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事故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3. 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警范围1. 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暴雨等。
2. 重大事故:火灾、爆炸、泄漏、交通事故等。
3.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故等。
4. 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
四、预警体系1. 预警信息收集与报告(1)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应积极参与预警信息收集。
(2)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
2. 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1)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
(2)利用公共信息平台、社区宣传栏等,广泛传播预警信息。
3. 预警信息评估与研判(1)组织专家对预警信息进行评估和研判,确定预警级别。
(2)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五、预警措施1. 预警准备(1)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
(2)储备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需要。
(3)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 预警响应(1)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2)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按照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3)加强应急物资调配,确保应急救援需要。
3. 预警解除(1)当事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预警信息解除。
(2)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受灾地区进行重建。
六、预警责任1. 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预警工作,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
2. 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的预警工作,确保预警措施落实到位。
3. 社会组织:负责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参与预警工作。
应急避险基本知识内容
![应急避险基本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0e2e7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2.png)
应急避险基本知识内容一、引言在面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时,掌握应急避险的基本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应急避险的基本知识内容,主要包含紧急疏散、急救措施、灾害预警、避难场所、自救互救、物资储备和通讯联络等方面。
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二、紧急疏散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迅速而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
疏散时要遵循“快速、安全、有序”的原则,切勿惊慌失措。
熟悉紧急疏散的路线和场所,遵循指挥,尽快到达安全地点。
平时可以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疏散效率和应对能力。
三、急救措施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遇到伤害或疾病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了解心肺复苏、止血、创伤处理等基本急救操作,以及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
如有需要,可参加专业的急救培训,提高急救能力。
四、灾害预警关注各类灾害预警信息,了解可能面临的灾害风险。
灾害预警通常包括气象、地质、生物等方面的预警,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发布。
及时获取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五、避难场所了解附近的避难场所,如避难所、防空洞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到达。
避难场所应具备基本的安全设施和物资储备,提供必要的庇护和救援。
在选择避难场所时,应远离危险区域,遵循指挥,避免拥挤和混乱。
六、自救互救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同时积极开展互救行动。
了解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保持冷静、尽快寻求庇护、相互帮助等。
积极参与培训和演练,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要勇于伸出援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七、物资储备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应提前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水、急救包、照明设备等。
同时,根据个人和家庭需求,准备必要的日常用品和药品。
定期检查物资储备情况,及时补充和更新储备物资。
建议将物资储备放在易于取用的地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获取。
八、通讯联络保持通讯畅通是应对紧急情况的重要环节。
事故预警及应急预案
![事故预警及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1b844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a.png)
在现代社会,各类事故的发生往往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事故预警及应急预案。
一、事故预警1. 预警信息收集与评估- 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收集网络,通过监测系统、媒体报道、群众举报等多渠道收集事故预警信息。
-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评估,确定事故的潜在风险等级。
2. 预警发布与通报- 根据事故风险等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传播。
- 向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通报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每一位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员。
3. 预警响应措施- 根据事故类型和风险等级,启动相应的预警响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加强现场监控,密切跟踪事故发展态势;- 调集救援力量,做好救援准备;- 指导受影响区域人员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工作。
二、应急预案1. 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涵盖各类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 明确各类事故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
2.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 设置应急办公室、现场指挥部、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3. 应急响应程序- 确定事故应急响应等级,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 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4. 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迅速隔离事故现场,控制事故蔓延,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 救援救护: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人员开展救援行动,救治伤员。
- 物资保障:确保应急物资供应,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 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和应急处置进展,回应社会关切。
三、应急演练1.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事故应急预案知识培训
![事故应急预案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65ca228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0.png)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事故隐患日益凸显,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次培训旨在普及事故应急预案知识,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二、事故应急预案概述1. 事故应急预案的定义事故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事先制定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方案,包括事故预警、应急处置、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等环节。
2. 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1)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事故损失;(2)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3)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事故预警(1)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预警;(2)制定预警信息发布程序,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2. 应急处置(1)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明确各级领导和各部门职责;(2)制定应急处置流程,确保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响应;(3)组织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
3. 应急救援(1)组织事故现场救援,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2)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3)组织事故现场清理,确保事故现场恢复原状。
4. 事故调查处理(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2)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严肃追究责任;(3)总结事故教训,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四、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1. 编制原则(1)科学合理;(2)简洁明了;(3)可操作性强;(4)注重实效。
2. 编制程序(1)收集事故信息,分析事故原因;(2)制定事故应急预案;(3)组织评审和修订;(4)发布和实施。
3. 实施要点(1)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3)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素质;(4)加强应急信息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五、事故应急预案培训内容1. 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2. 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3. 事故预警、应急处置、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等环节的操作要点;4. 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5. 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事故预案知识点总结大全
![事故预案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4628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b.png)
事故预案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事故预案概述1. 事故预案的定义事故预案是为了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的各种危害和损失,建立和健全危机管理体系,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和扩大事故影响,减少产生的损失。
2. 事故预案的重要性事故预案是组织或单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稳定、有序、有效地应对的重要手段。
事故预案可提高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保护环境和资源。
3. 事故预案的内容事故预案的内容包括事故应对流程、应急资源配置、人员分工、指挥体系、危险源分析、应急物资准备、信息发布与传播、演练与培训等方面。
二、事故预案编制1. 事故预案编制基本原则事故预案的编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灵活性和更新性原则,充分考虑组织的实际情况,确保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事故预案编制步骤(1)建立编制工作小组(2)开展危险源识别分析(3)确定应急资源及能力评估(4)明确应急指挥体系(5)规划应急物资准备(6)制定应急演练与培训计划(7)完善信息发布与传播机制(8)订立预案审定和修订程序三、事故应对流程1.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等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等级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应急响应要求和措施。
2. 事故应对流程步骤(1)事故发生初期的紧急处理(2)组织完善现场救援和应急处置(3)加强事故信息采集和分析(4)实施事故影响控制和扩散防范(5)开展事故后续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四、应急资源配置1. 应急救援队伍(1)建立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2)实施联合应急救援演练(3)配备专业化应急救援装备2. 应急物资准备(1)确保各类应急物资的充足储备(2)建立健全的应急物资库存管理制度(3)配备各类应急物资的保障手段3. 应急场所设施(1)明确应急指挥中心的布置和设施要求(2)配备多功能的应急场所设施(3)建立应急场所设施维护保养制度五、信息发布与传播1. 信息发布机制(1)确立信息发布指挥体系(2)建立信息发布和传播流程(3)规范信息披露和发布管理2. 应急通讯设备(1)配备高效可靠的通讯设备(2)建立通讯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3)实施通讯设备使用培训3. 社会舆情管理(1)建立应急舆情响应机制(2)加强舆情监控和反馈(3)开展舆情干预和引导工作六、应急演练与培训1.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2)制定合理、实用的演练方案(3)开展多种突发事件模拟演练2. 应急培训(1)开展各类应急知识培训(2)推行应急技能实战训练(3)落实应急培训效果评估七、事故预案修订与完善1. 事故预案修订的重要性应定期对事故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保持其与组织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和时效性。
事故应急预案知识
![事故应急预案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5ee17e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3.png)
事故应急预案知识引言在现代社会,各种事故时有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提前制定一套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和步骤,以及常见的事故应急预案类型和应急演练的重要性。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在事故发生时,为了减少事故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失,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和行动的计划性文件。
它是组织和个人应急准备的基础,旨在提前规划、迅速应对并最大限度减小事故的影响。
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和步骤2.1 制定原则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法律法规原则:根据国家、地方规定的法律法规制定预案,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 组织原则:明确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制定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 阶段性原则:根据事故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预案。
- 反复修订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持续改进的原则,对预案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
2.2 制定步骤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包括以下步骤: 1. 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的事故风险,并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2. 确定组织结构:明确预案执行的组织机构、参与人员和责任分工。
3. 制定应急流程: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应急流程和处置措施。
4. 制定沟通方案:明确内外部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确保及时传递信息。
5. 制定培训计划:对应急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和素质。
6. 定期演练和修订: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常见的事故应急预案类型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常见的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3.1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包括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通常包括人员疏散、设备防护、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
### 3.2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包括恐怖袭击、传染病暴发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通常包括信息发布、封控措施、危险品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事故预防报警和应急措施讲座课件
![事故预防报警和应急措施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17fe4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0.png)
三:生产或交通事故中有受伤人员
拨“120”急救电话,打电话请求医疗急救时,要 清楚告知事故企业名称、地址,目前受伤情况(伤 情、部位、人数等)。
一:火场逃生,原则要牢记
事故预防报警和应急措施
事故报告和报警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 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免费获取更多安全精品资料,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安全生产管理〕;在1小时内 如实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发生火灾、危化事故
01
扑灭火灾要力所能 及,如果你判断火 势无法控制,就要
设法逃生
02
03
保持清醒头脑,弄 不要为了顾及财物 清自己的位置和逃 延误了逃生时机 生的路线,千万不
要因为慌张走错方
向
04
如果火势较大,自 己无法逃生,要尽 量通过呼喊、灯光 等方法,使救援人 员知道自己的位置
二:掌握技巧,从容逃生
逃生的线路要根据自己 的位置和疏散标志来确定,可 以向楼下或楼顶露台撤离,但 不能乘坐电梯,必须走楼梯。 如果楼梯烟雾多,可用湿毛巾、 湿衣物等捂住鼻子上下楼。
救
送
01 人工呼吸法
02 胸外心脏挤压法
03 触电时的救护
五: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如下
拉闸 迅速拉下闸刀或拨出电源插头
拨线
1
若电闸一时找不到,应使用干燥木棒将电线拨 离触电者
2
砍线
3
若电线被触电者抓在手里,可设法将干木板塞
到其身下,使其与地面隔离。弄不清电源方向
第六章事故预警机制
![第六章事故预警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35ace84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4.png)
第六章事故预警机制第一篇:第六章事故预警机制第六章事故预警机制建立事故预警及其有关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
事故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
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预警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机制,根据《古今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等;二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
” 现常用来指有机体或其它自然和人造系统内各要素的构建、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产生的双向作用。
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完善的事故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预警分析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通过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初步判断,当判断结果满足预警准则要求时,就触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报警级别发出事故报警。
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事故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事故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事故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
事故预警基础知识
![事故预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cb18b40da38376bae1fae58.png)
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大纲要求:一、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三、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建立预警机制及其有关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
事故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
预警: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预警系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由四部分组成:1)监测系统;2)预警信息系统;3)预警评价指标系统;4)预测评价系统。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了解)P111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特点:5个(一)快速性。
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
(二)准确性。
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
(三)公开性。
即事故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
公开影响事故发生的各种信息一是有利于社会监督,二是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
(四)完备性。
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五)连贯性。
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4个(了解)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
事故预警基础知识
![事故预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afcc33ef111f18583d05a4a.png)
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大纲要求:一、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三、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建立预警机制及其有关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
事故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
预警: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预警系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由四部分组成:1)监测系统;2)预警信息系统;3)预警评价指标系统;4)预测评价系统。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了解)P111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特点:5个(一)快速性。
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
(二)准确性。
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
(三)公开性。
即事故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
公开影响事故发生的各种信息一是有利于社会监督,二是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
(四)完备性。
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五)连贯性。
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4个(了解)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
事故伤害预知预警
![事故伤害预知预警](https://img.taocdn.com/s3/m/4fd302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c.png)
通过分析危险源的历史数据、现 场环境等因素,评估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
预测事故后果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预测事故可能造成的后 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制定预警标准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 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预警标准, 为预警信号的发布提供依据。
预警信号发布
确定预警级别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事故伤害预警分为不同的级别,如黄色、 橙色、红色等。
发布预警信息
通过媒体、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 预警信息。
启动应急预案
在发布预警信息的同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事故的 准备工作。
04
事故伤害预警管理
预警级别划分
01
一级预警
可能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需 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危险因素,如高处坠落、 伤害预警系统,可以实
物体打击、坍塌等事故, 时监测施工现场的环境
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等
构成严重威胁。
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防止事故的发生或减轻
事故的危害程度。
预警系统通常包括传感 器、数据采集、分析处 理和报警等多个环节, 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 际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 和实施。
三级预警响应
启动一般级别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应对。
四级预警响应
加强日常监控和预防措施,采取必要 的安全措施。
预警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预警准确率、响应及时率、事故发生率、人 员伤亡率等。
评估方法
对比分析法、专家评估法、案例分析法等。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预警级别和响应措施,改 进预警系统和管理体系。
第六章事故预警机制
![第六章事故预警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c1d4adf4d5bbfd0a7956734c.png)
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 的对策措施。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考前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第一节 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
考试要求: 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 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 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 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 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四、课堂练习1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第六章 事故预警机制
第一节 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第三节 预警控制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考前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第一节 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
预警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 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 关当事人注意。
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A.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
B.识别、监测、评价和诊断 C.诊断、监测、识别和评价
D.识别、诊断、监测和评价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考前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四、课堂练习1
3.事故预警的主要特点包括_。 A.快速性B.准确性C.公开性D.完备性E.连贯性 4.事故预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 A.及时 B.全面 C.灵敏 D.高效 E.引导 5.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_构成。 A.外部环境预警体系 B.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
事故预警的条件及方法
![事故预警的条件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a42f7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5.png)
事故预警的条件及方法
1、事故预警条件:
值班人员值班时通过视频摄像显示屏,当出现事故预兆和发生事故时,值班人员发出警报预警。
现场人员监控、值班人员巡查,当出现事故预兆和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或值班人员)发出警报预警。
当发生下列事故(事件)时向外部预警:
(1)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
2、事故预警方式、方法:
预警一般通过视频摄像监控预警、可燃气体检测器检测预警或现场人员发现异常进行预警。
(1)现场人员报警
当现场人员发现事故时,大声呼叫预警;迅速跑出车间、仓库打电话或跑步到应急办公室报警。
(2)值班人员接到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探测器发出的警报报警时向值班领导(或安全主任)报警。
(3)值班人员通过视频摄像发现事故预兆和发生事故时,向值班领导(或安全主任)报警。
(4)预警方式方法
对内使用事故警铃(区别于上下班铃声)或手机或固定电话进行预警;对外通过固定电话或手机向有关部门和人员预警。
3、信息发布程序:
信息发布由总指挥或总指挥指定人员发布。
(1)值班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应立即向安全主任报告;安全主任向总指挥报告。
(2)应急救援总指挥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预警级别后,通知应急指挥部统一发布预警信息。
各应急组织与部门根据发布的预警级别,开展应急宣传、救援与人员疏散工作。
(3)预警发布内容:预警信息包括事故的类别、位置、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事故应急知识
![事故应急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2ac1b7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b.png)
事故应急知识
事故应急是指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正确地采取行动并有效应对事故,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关于事故应急的一些知识点:
1. 恐慌是事故中最危险的心理状态之一,在事故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安全是第一位的原则,一旦发生事故,应第一时间确保自身安全,并向周围人员发出警示。
3. 在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寻找安全出口,不要乘坐电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毒烟,并尽量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4. 如果在发生水灾时被困,应尽量寻找高处保持安全,然后寻找救援,切勿冲动行动。
5. 在发生爆炸事故时,应迅速躲避到遮蔽物后面,尽量避免在窗户、墙壁等易碎物品的附近停留。
6. 在地震发生时,应躲到桌子下或者遮蔽物侧面躲避,并尽量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7. 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对伤者进行救助,同时及时报警求助,千万不要随意移动伤者。
8. 在恐怖袭击发生时,应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避难,关注相关媒体的通知,避免恐慌行动。
最后,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事故应急知识的关注和学习,增强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完整版)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
![(完整版)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22ffcac192e45361066f592.png)
预警基础知识预警是指在事故征兆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机制,根据《古今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等;二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
”现常用来指有机体或其他自然和人造系统内各要素的构建、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产生的双向作用。
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的,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预警分析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初步判断,当判断结果满足预警准则要求时,就触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报警级别发出事故报警。
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完成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
安全生产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
(1)快速性。
即建立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预警尚未发出,事故很可能已经发生,根本来不及发布警报,也不可能实施预控。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四级预警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四级预警](https://img.taocdn.com/s3/m/c1e20f5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c.png)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分为四级预警,针对不同等级的安全事故进行预警和应急响应。
二、预案目的1.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2. 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3. 保障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4. 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
三、预案内容1. 一级预警(1)预警信号:红色(2)预警条件:发生特别重大安全事故,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1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预警措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全面应急处置,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及时组织救援力量,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2. 二级预警(1)预警信号:橙色(2)预警条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预警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现场救援,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加强事故现场周边警戒,确保周边人员安全。
3. 三级预警(1)预警信号:黄色(2)预警条件:发生较大安全事故,造成3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预警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现场救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加强事故现场周边警戒,确保周边人员安全。
4. 四级预警(1)预警信号:蓝色(2)预警条件:发生一般安全事故,造成3人以下轻伤,或者1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预警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现场救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加强事故现场周边警戒,确保周边人员安全。
四、预警信息发布1. 预警信息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发布;2. 预警信息发布形式包括:公司内部通知、电话通知、短信通知等;3. 预警信息发布范围包括:公司全体员工、相关单位和部门。
五、应急响应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置;2. 各级领导、各部门负责人要迅速到岗,组织开展救援工作;3. 加强事故现场周边警戒,确保周边人员安全;4.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争取支持和帮助;5. 按照预案要求,做好事故调查、善后处理和责任追究等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预警
![安全生产事故预警](https://img.taocdn.com/s3/m/c1820d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c.png)
安全生产事故预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事故预警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那么,什么是安全生产事故预警?它又有哪些应用和意义呢?一、什么是安全生产事故预警?安全生产事故预警是指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潜在危险的迹象,提前预知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和发生的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它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各类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从而提前发现安全隐患,提高事故防控能力的一种手段。
二、安全生产事故预警的应用和意义1. 提早发现潜在危险安全生产事故预警系统通过对各种生产活动和作业环境的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够提早发现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传感器可以监测到各类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材料的运输情况,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2. 预警作用,提高安全防控能力通过安全生产事故预警系统,能够在事故发生前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提高警惕,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或减轻事故的危害。
例如,在工业厂区,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各类设备的震动、温度和压力等指标,预测设备故障的可能性,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维护,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3. 事故分析和处置的参考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预警系统能够对事故发生前的各类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为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后续的事故处置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事故发生前的预警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共性因素,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完整版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
![完整版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5c6becf1711cc7930b71683.png)
预警基础知识预警是指在事故征兆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机制,根据《古今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等;二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
” 现常用来指有机体或其他自然和人造系统内各要素的构建、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产生的双向作用。
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的,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预警分析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初步判断,当判断结果满足预警准则要求时,就触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报警级别发出事故报警。
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完成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
安全生产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
(1)快速性。
即建立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预警尚未发出,事故很可能已经发生,根本来不及发布警报,也不可能实施预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大纲要求:一、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三、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建立预警机制及其有关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
事故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
预警: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预警系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由四部分组成:1)监测系统;2)预警信息系统;3)预警评价指标系统;4)预测评价系统。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了解)P111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特点:5个(一)快速性。
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
(二)准确性。
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
(三)公开性。
即事故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
公开影响事故发生的各种信息一是有利于社会监督,二是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
(四)完备性。
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五)连贯性。
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4个(了解)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实行事故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
预警系统只有及时地监测出异常情况,并将它及时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全面性原则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各个领域的异常情况,尽最大努力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
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预警操作系统方面。
(三)高效性原则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高效率为重要原则。
惟有如此,才能对各种事故进行及时预告,并制定合理适当的应急救援措施。
(四)引导性原则预警基本功能是预测事故的发生和警示,不能因可能引起社会动荡就隐匿有关信息。
预警正是在某种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降临之前,提醒或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或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应付和处理,这样既减少了因盲从、跟风带来的被动和生命财产的损失,又体现了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一)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4要素)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2)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3)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4)事故预警系统(四部分)构成。
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主要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事故预警系统主要任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告和对策措施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
(二)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三方面:自然环境、政策法规变化和技术变化1.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生产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突变诱发的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
自然灾害的损害往往是一天甚至一时之间,对它的预警只能是被动的。
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往往造成环境的突变(例如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其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愈来愈多。
对这些对象进行监测和警报是预警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之一。
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变动,对生产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
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应经常予以监测。
3.技术变化的预警现代安全生产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
例如大型复杂化工生产线,不仅涉及到各种化工技术、而且也需要有防火防爆技术、计算监测技术、辨识、诊断技术等。
因而预警体系也应当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的预警。
(三)内部管理不良预警三方面: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和人的活动管理预警1.质量管理预警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基本任务是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定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对质量管理预警就是针对生产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
质量管理预警系统应当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以及质量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之上。
2.设备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
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设备资料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和评价、设备维修及时性评价、设备检修质量合格率的监督、设备工作时对环境污染的安全度评价、设备管理的预警对策等。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事故发生诱因之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人的行为活动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
该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有关人的活动信息,进行识别与选择,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对人的不良行为进行预警。
(四)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5个过程。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专用于预警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
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
信息流动及其预警部门的运转模式如教材图6-2所示。
P114(五)事故预警系统事故预警系统是综合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如系统安全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原理(预防原理),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特征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
并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当事故难以控制时,提出警告,并提供对策措施和建议。
(六)事故预警管理过程(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概括为:1.工作场所预警要素的选择和辨识;2.风险预警等级的确定;3.预警信号的发布;4.风险控制;5.当事故难以控制时,提出警告,并提供对策措施和建议。
本节复习小结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大纲要求:1.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2.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3.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特点目标、任务、特点(P111~112)构建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P112)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P112)及时、全面、高效、引导。
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1.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有哪些?(P113)2.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包括哪些方面?(P113~114)3.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的内容有哪些?(P114)四、事故预警管理的过程事故预警管理的过程:工作场所预警要素的选择和辨识、风险预警等级的确定、预警信号的发布和风险控制。
本节例题1.预警系统主要由()几部分组成。
A.预警分析系统B.预控对策系统C.质量管理预警系统D.设备管理预警系统E.人员管理系统【答疑编号1】【答案】AB【解析】参见教材P:111 。
2.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组成。
A.监测系统B.预警信息系统C.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D.预测评价系统E.预警控制系统【答疑编号2】【答案】ABCD【解析】参见教材P:111 。
3.事故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A.总结B.分析和判断C.统计与评价D.监测与评价【答疑编号3】【答案】D【解析】参见教材P:111 。
4.事故预警的主要特点包括()。
A.快速性B.准确性C.封闭性D.完备性E.连贯性【答疑编号4】【显示答案】【答案】ABDE【解析】参见教材P:111-112 。
5.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A.及时B.全面C.高效D.准确E.引导【答疑编号5】【答案】ABCE【解析】参见教材P:112-113 。
6.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系统构成。
A.外部环境预警系统B.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C.预警信息管理系统D.事故预警系统E.预警响应系统【答疑编号6】【答案】ABCD【解析】参见教材P:113 。
7.事故预警的主要任务是对事故征兆进行监测、识别、(),并及时进行报警,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A.评价和预防B.诊断和评价C.管理和评价D.监测和评价【答疑编号7】【答案】B【解析】参见教材P111 ,易错答为监测和评价。
注意不要与事故预警的目标中的监测与评价相混淆了。
8.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质量管理预警、()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A.安全B.设备C.环境D.质量【答疑编号8】【答案】B【解析】参见教材P114 。
9.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主要由()构成。
A.自然环境突变预警B.政策法规变化预警C.设备管理预警D.质量管理预警E.技术变化预警【答疑编号9】【答案】ABE【解析】参见教材P113-114。
10.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
A.管理信息B.信息分析C.辨识分析D.预测信息【答疑编号0】【答案】A【解析】参见教材P114 。
11.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A.信息网络系统B.管理系统C.网络系统D.预警系统【答疑编号1】【答案】D【解析】参见教材P111 。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严密监视那些可能使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给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2.事故预警的过程主要包括()。
A.预警要素的选择和辨识B.风险等级的确定C.预警信号的发布D.对存在的事故风险进行控制E.事故应急预案【答疑编号2】【答案】ABCD【解析】参见讲义(六)事故预警管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