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建设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城市建设规划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X〕66号)、全国爱卫会《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全爱卫发〔X〕5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X政发〔X〕30号)、《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健康城市建设规划(X-X年)的通知》(X政发〔X〕2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健康促进为手段,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提升健康服务、发展健康产业、营造健康文化为重点,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为X转型发展、追赶超越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针对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制定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将健康相关内容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措施之中,促进健康服务的公平、
可及和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协调、有序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组织优势,促进部门协作,鼓励、组织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居民参与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使健康福祉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找准困扰不同区域、行业和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定期开展年度和阶段性评估,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4.坚持先行先试、加快推进。继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创新理念、思路和举措,加快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机关(单位)、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健康餐厅等“健康细胞”
工程示范点建设,有计划、分阶段深入推进。
5.坚持城乡统筹、公平共享。深入推进健康村镇建设,在优化农村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城乡、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距,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二、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影响健康的主要环境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治理,人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和健康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重点传染病、
慢性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等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干预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人均期望寿命77.3岁。到X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健康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机关(单位)、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健康餐厅等“健康细胞”建设成果成为全市示范点。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X年9月-X年12月)。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动员部署;组建健康问题调研团队,做好健康需求评估,掌握困扰健康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措施。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X年1月-X年12月)。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完成健康城市建设各项指标任务。
第三阶段:自查评估(X年1月-X年12月)。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自查和第三方综合评估,查漏补缺、巩固完善。总结推广健康城市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推选出一批模范建设单位、发挥示范作用,健全相关制度规定,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广泛深入开展。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健康环境
将健康环境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实施大气、水和人居环境治理,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切实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打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人居环境。
1.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出
发点,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建成一批富有文化特色、彰显地域特征的标志性建筑,充分展现腰鼓之乡、剪纸之乡、绘画之乡等X风情文化,不断提高X整体形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旅游产业、生态农业,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建设环保、节水和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营造生态宜居,宜于创业的最佳人居环境。
2.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政府、企业、群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确保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维修完善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保证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3.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坚持源头管控,减少污染物排放,狠抓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综合治理。持续加强对工业企业、锅炉燃煤、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的监管。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X河流域综合治理,取缔直排厕所,防范打击各类偷排废水废物等现象,保证水环境质量。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创建绿色工地。加强城区各类噪声整治,开展建筑噪音、机动车鸣笛、沿街商贩叫卖等噪声整治。
4.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以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置、卫
生厕所普及、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深入开展卫生村镇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以环境治理为主,加强病媒生物防制,确保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范围。以爱国卫生活动月、周末大扫除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城市道路、建筑外立面、绿化、户外广告、灯光夜景等方面的规范整治,建立健全城市美化、绿化、净化、亮化长效管理机制。配套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加快餐厨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运行,改造提升农贸市场,规范数字城管平台管理,解决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5.大力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社区和居民小区环境,加快居民下山和棚户区改造进度。建设和完善优质、高效、便利的出行、购物、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生活服务网络。健全社区养老中心、综合商业市场、便民店、餐饮场所和休闲娱乐运动等设施,方便群众消费和健身。优化公交线路,加快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出租车文明经营水平,完善低成本、高效率的城镇出行体系。统筹规划建设供电、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X利用等地下管网,加强城市综合管廊和人防设施建设,促进地下、地上空间配套开发利用。
(二)构建健康共治格局
将健康融入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