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政治是一门关于政治制度、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的学科,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课程之一。
高中政治必修一是政治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政治学基本概念。
1.政治的概念和含义。
政治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包括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活动。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其任务是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政治现象提供理论指导。
二、国家与政府。
1.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领土范围、人民和政府的统一整体,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2.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其基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管理国家事务。
三、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和运行的规范,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和权力运行的规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它既体现了民主,又体现了集中,是党的组织生活和工作的根本制度。
四、政治思想。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
2.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核心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以上就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框架,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政治学科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一个好的知识框架对有利于我们系统全面地巩固好所学知识,你知道必修一的政治框架有哪些知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1一、财政及其作用和影响因素(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①税收(最重要的来源);②利润(国有企业上缴);③债务(国债收入、回收利息);④其它收入(罚没、行政收费等)。
(3)财政支出:①购买性支出(经济建设、科教文卫体、行政管理、国防等支出,形成直接购买力)②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抚恤金、社会福利、债务等支出,形成间接购买力)(4)作用: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5)影响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②分配政策。
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税收及其特征、种类和依法纳税(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现实基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种类:①增值税。
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有利于防止企业的偷漏税行为、促进专业化生产和公平竞争、增加财政收入;②个人所得税。
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对象。
有利于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依法纳税:公民的基本义务,生活仍存在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现象。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2一、市场经济及其特征、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3)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是市场不能调节的(国防、治安、消防等)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4)规范市场秩序:①建立和倡导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准入、交易、竞争);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治本之策);③进行法制教育,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一、政治思想1. 五种观念2. 科学发展观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伟大的民族精神5. 马克思主义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 革命、建设、改革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三步走战略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 深化改革5. 全面从严治党6. 一带一路三、宪法和法制建设1. 宪法的历史和性质2. 宪法的内容和作用3. 国家机构和职能4. 宪法监督5. 法律的性质和功能6. 国防和军队7.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8. 选举和民主管理9. 社会主义法治四、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关于制定选举法、选举制度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探讨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4.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 民主集中制6. 人权和法治7. 民主社会主义五、民族、宗教、文化1. 民族团结和宗教自由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3. 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促进4.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5. 科技与文化6. 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六、经济发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 基本经济制度4. 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5. 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6. 区域发展7. 城乡发展七、教育、科学、文化1. 教育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2. 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3. 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4. 精神文明建设5.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6. 文学、艺术和文化产业8. 残疾人和妇女、儿童保障及其他的相关政策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 社会保障制度3. 敬老、助残、关心儿童4. 妇女发展5. 环境保护6. 反腐倡廉和反暴力恐怖9. 国际问题1. 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2. 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和平3. 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化4.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5. 港澳台及海外侨胞问题以上这些知识点都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的重点,要好好掌握和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将这些基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好地明白政治是什么、政治为何物,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框架高中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框架从学习必修一的政治知识开始,我们就要学会从整体把握知识,注重对前后知识之间的把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框架一、价值与价格(1) 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 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二、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供给与需求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求影响价格:(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备知识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①居民的收入影响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B、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7篇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7篇篇1一、导言高中政治必修一课程是高中阶段政治教育的基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体制与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内容。
学好必修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理论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和实践性,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理论:阐述商品、价值、货币和资本等经济范畴。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介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内涵与特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 经济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
四、政治体制与制度1.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法治建设与依法治国战略。
2.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权利等。
-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五、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1. 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特点,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治理体系。
2. 国际政治格局- 当前国际政治的主要力量,如联合国的作用、大国关系等。
- 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六、总结与展望必修一的政治课程是系统性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体制与制度等内容,学生能够建立起基本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框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思想政治是一门关于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的学科,它探讨了政治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以及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下面我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历史是物质社会的发展过程,强调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
其中包括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矛盾和崩溃等重要内容。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学说。
它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
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包括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等方面的要点。
3.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包括发展要科学、发展必须是全面的、推动发展要协调等方面的内容。
四、法治中国建设1.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高一政治必修一整书框架
高一政治必修一的整书框架包括四个部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
经济生活部分包括三个单元:
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主要介绍货币、价格、消费、市场等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进行经济活动。
2.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主要介绍生产、劳动、企业、个人理财等概念,以及如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3.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主要介绍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税收等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活动。
政治生活部分包括两个单元:
1. 第四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主要介绍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民主制度等概念,以及如何参与政治活动。
2. 第五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要介绍政府的职能、责任、公民参与等概念,以及如何与政府打交道。
文化生活部分包括一个单元:
第六单元:文化与生活,主要介绍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等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文化活动。
哲学与生活部分包括一个单元:
第七单元:哲学与生活,主要介绍哲学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的整书框架,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高一政治第一课知识框架
- 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 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数量增加,但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数量增加。
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
-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消费者(需求法则)、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的影响。
高一政治第一课知识框架
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内容概述
商品与货币
-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 种类: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形式:现金(纸币和硬币)、支票(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
价格与价值规律
-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知识点归纳框架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点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2.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与阶级的产生)知识点二:奴隶社会(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2.社会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3.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迈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5.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标准: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知识点三:封建社会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2.社会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知识点四:资本主义社会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1)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须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2)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事业,生产迅速下降,信息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经济危机的原因: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点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之一)(1)形成: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主要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三个部分。
本总结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梳理出各个知识点的框架结构,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科的知识。
一、经济生活1.1 经济基础知识• 1.1.1 商品与货币• 1.1.2 价格与供求• 1.1.3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2 企业经济• 1.2.1 企业的性质与功能• 1.2.2 企业经营与发展• 1.2.3 企业与劳动者1.3 宏观调控• 1.3.1 宏观调控的含义与必要性• 1.3.2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3.3 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效果1.4 财政与税收• 1.4.1 财政的含义与作用• 1.4.2 税收的性质与制度• 1.4.3 财政收支与经济稳定1.5 货币与金融• 1.5.1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1.5.2 金融市场的运作• 1.5.3 金融政策与经济调控1.6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1.6.1 经济发展的含义与指标• 1.6.2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1.6.3 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二、政治生活2.1 政治基础知识• 2.1.1 国家与国家制度• 2.1.2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 2.1.3 政治参与与民主制度2.2 我国的政治制度• 2.2.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3 公民的政治生活• 2.3.1 公民与政治的关系• 2.3.2 公民的政治参与• 2.3.3 公民的政治义务与权利2.4 国家机关与政治职能• 2.4.1 国家机关的性质与职能• 2.4.2 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 2.4.3 司法机关与政治职能2.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5.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与优势• 2.5.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途径• 2.5.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三、生活与哲学3.1 哲学基础知识• 3.1.1 哲学的起源与分类• 3.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3.1.3 哲学的方法与功能3.2 辩证唯物主义• 3.2.1 世界的物质性• 3.2.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3.2.3 认识的本质与过程3.3 历史唯物主义• 3.3.1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3.3.2 人民群众与历史发展• 3.3.3 人生观与价值观3.4 科学的方法论• 3.4.1 实事求是的原则• 3.4.2 辩证分析的方法• 3.4.3 创新思维与实践3.5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5.1 价值观的含义与类型• 3.5.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5.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框架,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高中政治必修一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国家与政治、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国家安全与发展、区域合作与全球化等。
下面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框架。
1. 国家与政治1.1 国家的定义、特征与功能1.2 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3 国家的主权与国家体制1.4 国家与民族、国家与国际关系2. 政治权利2.1 政治权利的概念与种类2.2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2.3 政治权利的保障与限制2.4 政治权利的扩大与保障3. 政治制度3.1 代议制和直接制度3.2 三权分立与政府制度3.3 议会制度与多党制3.4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4. 政治文化4.1 政治文化的概念与特点4.2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传承4.3 政治文化与国家发展5. 国家安全与发展5.1 国家安全的内涵与重要性5.2 国家安全的威胁与应对策略5.3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发展5.4 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安全6. 区域合作与全球化6.1 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合作6.2 国际关系与全球化6.3 世界政治格局与国际组织6.4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框架,接下来我们将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1. 国家与政治国家是当代政治的基本形式,它具有独立的领土、人口、法律等特征,并拥有行使主权的能力。
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原始国家、奴隶社会国家、封建社会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阶段。
国家的主权是指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等。
国家与民族、国家与国际关系是国际政治中重要的概念。
2. 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权益,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关联的,公民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来保障他们的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的保障与限制是国家法制建设中的重要问题,需要权力分立、选举制度等手段来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3.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一、政治学概述1. 政治学定义-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 不同类型的政治体系(民主、专制、极权等) - 政治文化的意义和影响3. 政治行为- 个人与集体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的途径和形式二、政治理论1. 古典政治理论-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观念- 社会契约论(霍布斯、洛克、卢梭)2. 现代政治理论-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保守主义和新保守主义3. 当代政治理论-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政治理论- 环境政治理论三、政府机构与公共政策1. 政府机构- 立法、行政和司法分支 - 联邦制与单一制- 分权与集权2. 公共政策制定- 政策制定的过程- 利益团体和游说活动 - 政策评估与改革四、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1. 国际关系理论- 实主义与自由主义- 建构主义和批判理论2.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 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 - 全球化的影响3. 国际安全与冲突- 战争与和平的原因- 军备控制与裁军- 人权与国际法五、公民权利与政治参与1. 公民权利- 权利与自由的分类- 权利的法律保护和限制2. 政治参与和社会运动- 选举和代表制度- 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3. 政治文化与公民教育- 公民身份的意义- 政治教育的角色和方法六、政治经济学1. 经济体系与政治-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 经济政策与政府干预2. 全球经济与政治- 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 发展与不平等的问题3. 环境政治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 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以上框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概览,涵盖了政治必修课程可能包含的关键领域。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具体的子主题,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这个框架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组织政治学的基础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一是中国高中政治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等。
以下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革命学说- 劳动价值论和商品经济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3. 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和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建设- 群众路线和党的群众工作- 两个务必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4.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和主要问题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和总体布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基本要求-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领域6.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任务- 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发展方向-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和路径7. 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含义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民族团结和宗教政策的重要性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职权- 决策形式和决策程序- 党中央和地方领导机关的关系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道路和国际地位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培育-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的核心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够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思想理论和发展道路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8篇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8篇篇1高中政治必修一是政治学科的基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要内容。
本篇总结将对这些重点知识进行详细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点:1.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在高中政治必修一中,我们需要掌握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等。
2. 辩证法:辩证法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重矛盾的分析和解决。
在高中政治必修一中,我们需要掌握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
3. 认识论:认识论研究的是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
在高中政治必修一中,我们需要掌握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如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等。
二、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科学。
在高中政治必修一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1. 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我们需要掌握商品的价值、价格以及货币的职能等基本概念。
2. 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我们需要掌握资本的积累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等基本原理。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
我们需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运行机制等基本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在高中政治必修一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我们需要掌握这些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指导意义。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一、政治学科概述。
1.政治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2.政治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二、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1.国家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3.国家的权力机构和职能。
三、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2.我国的政治制度。
3.政治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四、国家的根本任务。
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
2.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3.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基本权利。
2.公民的基本义务。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渊源。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七、政治生活。
1.政治生活的内涵和特点。
2.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和表现。
3.政治生活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八、政治社会化。
1.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和特点。
2.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途径。
3.政治社会化的意义和作用。
九、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
1.政治参与的形式和途径。
2.政治参与的主体和对象。
3.政治发展的趋势和影响。
十、政治文明。
1.政治文明的内涵和特点。
2.政治文明的培育和提升。
3.政治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十一、政治学科的发展和未来。
1.政治学科的历史和现状。
2.政治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3.政治学科的未来展望和发展机遇。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框架,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政治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政治现象和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为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一、基本国情和政治制度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特点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人民当家作主、法治为基础、党的领导等特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1. 辛亥革命及其局限性•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取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但也存在一系列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国内政治生活的总体特点1.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项伟大实践•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充分行使权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政治生活2. 我国的政治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不同政党和社会团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3. 我国的政治稳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家政治稳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持政治稳定•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国家发展蒸蒸日上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 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总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五、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最高标准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现时代最高的政治力量和领导核心以上是政治必修一中的知识点总结框架,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政治制度、革命历史以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第一章标志一、革命的社会标志1. 社会形态的标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 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变革的客观条件3. 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发展的限制4. 革命的标志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结果5. 认识革命标志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意义6. 具体的社会变更标志和对革命标志的实质认识7.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标志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题二、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基本观点1.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观点2. 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总体要求3.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的社会制度的创立过程4. 革命斗争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暴力手段5. 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第二章阶级一、阶级及其对立1. 阶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利益3. 阶级对立的社会基础4. 阶级对立的形式和表现5. 阶级对立的发展趋势二、无产阶级1.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历史地位2. 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 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4. 无产阶级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5. 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和使命第三章革命道路一、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1. 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2. 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3. 社会主义革命的前途和历史意义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条件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3. 中国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历史条件和基本特征三、中国革命的历史条件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2. 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3. 农村革命和城市革命的关系4. 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纲领第四章革命实践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践基础1. 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践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2.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任务二、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键1. 党的领导的根本性质和作用2. 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3. 党的领导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发展中国家一次面临的历史重大课题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和发展是因条件和主要特征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发展道路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第五章革命任务。
高中政治必修一单元重点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一单元重点知识框架高中政治必修一单元重点知识框架高中必修一的政治内容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都觉得比较吃力。
的过程中,学会整理每个单元的知识,有利于深入理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一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生产、劳动与经营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水平(即:三个有利于)政治必修一知识重点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1)含义: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框架高中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框架
一、价值与价格
(1)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
二、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供给与需求
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
常趋于下降。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居民的收入影响
B、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
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
消费水平提高。
(差距过大,影响消费需求)
②商品价格高低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A、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的关系:在人们收入水平一
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提高,
消费水平也提高。
B、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
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④各种商品比价的变动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数量。
此外,商品、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广告等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都能影响人们
的消费活动。
二、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1.货币的.内涵
(1)商品的含义和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所以,货币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则出现通货紧缩。
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和工具: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结算中经常用的信用工具。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在我国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①外币、银行存款等外币支付手段;②股票、债券等外币有价证券;③其他外汇资产。
(3)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通常用100单位外币能兑换多少本币表示。